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两万余人,有55名两院院士,拥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191.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22.4%。这里聚集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系列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箭载计算机和遥感装置等,都是西安研究制造的。

发展迅速、产业兴旺。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西安经济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4369.37亿元,增长11.8%,是2007年的2.4倍,人均GDP达到8111美元,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西安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区一港两基地”的发展格局。一批国家级的开发区已经成为西安主导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生态优美、环境宜人。西安北濒黄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依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秦岭,自然景观优美,令人留连忘返。近年来,西安城市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通过实施“绿满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和“蓝天碧水”工程,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已成为人们休闲居住、投资创业的向往之地。特别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千年古都快速发展的新成就、绿色环保的新理念和开放自信的新形象。

大气开放、兼容并包。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对外交往合作不断扩大,已与19个国家的21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截至2012年底,累计设立3003家外商投资企

业,累计投资总额达339.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5家在西安设立了136家企业和办事机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省市共同努力,一期投资达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成功落户西安,这是中国西部地区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为西安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的重要标志。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未来一段时期,是西安发展历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把西安定位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即到2020年,将西安市建成人口达到1000万、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的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届时,西安将在国家区域发展中担当更加重要的战略角色。2012年,西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同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市共建大西安25条政策措施,西安再次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

二、近年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党的十七大以来,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城市价值得到有效兑现,城市实力、活力和魅力迅速提升。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十七大以来,西安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00亿、3000亿、4000亿三大台阶。

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69.3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2%,总量是2007年的2.4倍。人均GDP达到8111美元,是2007

年的2.7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6.96亿元,年均增长28.6%,是2007年的3.5倍。

二是投资消费迅速增长。十七大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52万亿元;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6.06亿元,年均增长19%,是2007年的2.4倍。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276.38亿元,占全市GDP的52.1%;实现工业增加值1340.75亿元,是2007年的2.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4.44:42.12:53.44调整为4.48:43.34:52.18。

四是开发新区作用凸显。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持续上升,2012年“五区一港两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市的41.9%和76.5 %,成为全市推进产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二)城乡面貌极大改善。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立了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城市特色逐步彰显。

一是城市骨架逐步拉大。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68平方公里增加到44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2007年的66.1%提高到2012年的71.51%。

二是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342.09万人次,进入世界百强机场行列;铁路路网更加完善,铁路北客站投入使用,西安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郑州等高铁建成通车,成为全国铁路六大客运枢纽之一;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公路全部建成,成为全国高速公路重要的节点

城市;城市主要路网基本形成,地铁二号线建成通车,使西安在西部率先进入地铁时代。二环路实现立交化,三环路全线贯通,农村公路建设改造5490公里,农村二级公路全覆盖,平原区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

三是市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施了黑河引水、辋川河引水工程,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67.5万吨,城市未来发展用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燃气普及率达到98 %,污水处理率由60%提高到89%,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6%,供电能力日最大负荷达到487.8万千瓦,比2007年增加209.5万千瓦。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全面实施,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启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工程和增绿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绿地率达到32.95%(2011年);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开展渭河西安城市段、浐灞河全流域、沣河流域等水系生态综合治理,一大批城市生态公园相继建成,城市各类水面达到4.5万亩。201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创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五是城市改造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51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安置房开工面积约1635.3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5.62万人;实施43个棚户区改造拆迁,34个已完成回迁,安置群众20.97万人。区域改造进程加快,启动实施未央新城、大明宫、纺织城、大兴新区、朱宏路、解放路、东大街、小寨商圈、土门地区等一批区域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陇海线城市段环境整治,彻底改变了铁路沿线多年来脏乱差面貌。

(三)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大力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扎实办好“10件惠民实事”,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市民幸福感明显增强。过去五年间,全市累计民生支出1438.08亿元,年均增长31.1%。2012年全市民生方面总投入达到456.66亿元,全市新增财力的82.1%用于民生领域。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十大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是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982元和11442元,年均增长18.8%和21.1%,分别是2007年的2.4倍和2.6倍。五年城镇新增就业61.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建人力资源市场14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9.94万人(次)。累计发放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4.82亿元,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9.04万人、139.84万人、413.15万人、133.47万人和97.19万人。经济适用房累计完成投资167.25亿元,累计竣工895.77万平方米,解决了9398万户单位职工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廉租房建设进程加快,累计保障家庭28549户。29万城乡低保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三是教育优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五年来全市教育支出累计超过300亿元。完成全市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建成99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完成80所薄弱学校治理和228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任务,大力实施“蛋奶工程”和校车试

点,惠及农村学生23.7万人。在全省率先全面解决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启动实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397.53万人,参合率达到97.72%。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3个区县文化馆3个区县图书馆和96个街道、乡镇标准文化服务站,完成936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三年实现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六是一大批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半价公交、地铁7折优惠、免费公厕、放心馒头、蔬菜早市、便民市场、新殡仪馆等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完成270户国企改制,安置职工18.1万人,国企改革完成面累计达到99.2%。组建了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市投资控股公司、市建工集团和市水务集团,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西安秦腔剧院、歌舞剧院等事业单位完成改制,成立了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区县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户籍一元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4.16亿美元,年均增长21.23%;累计实际利用内资4425.21亿元,年均增长

17.93%;累计自营进出口总额386.12亿美元,年均增长24.2%。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设立136家企业或办事机构,与19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贸易往来。西安出口加工区进出口贸易额居中西部16个出口加工区第2位,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201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978.35万人次,是2007年的2.6倍,实现旅游总收入654.39亿元,是2007年的2.8倍。韩国总领事馆、泰国驻西安领事办公室相继设立,国际友好城市达到21个。欧亚经济论坛机制形成和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三、今后五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思路

今后五年是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起步阶段,我们将围绕高端化的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广泛性的国际交流、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开放性的公共治理和个性化的城市特色六大特质,全面提升西安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力争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比2012年翻一番的目标,分别达到59600元、22000元。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旅游和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八大产业集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力保障三星电子项目顺利建设和发展,带动全市产业升级,建成西安综合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

二是重点抓好渭北工业区等28个工业集中区建设,依托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政策支持,加快中航飞机公司落户西安,新舟700型飞机研发,设立航空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做大做强航空、航天、汽车、专用通用设备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是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打造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201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旅游总人数突破1.38亿。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8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聚集区建设。打造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努力提高支撑本地、服务全省、辐射西部的能力。到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

(二)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力。按照高效便捷、生态宜居、确保安全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是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主城区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三个副中心城市、五个城市组团和一批重点小城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二是加快便捷交通建设。继续实施缓堵保畅工程,着力加强公路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建设绕城国道连接工程,形成布局科学、衔接良好、组织有序的立体化城市路网格局,构建都市区对外2小时辐射圈、内部1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三是提升市政综合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和维护城市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三环内城市架空线缆落地任务;加快“数字西安”建设,力争到2015年城市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西安。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生态治理、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建设山、水、城、田、塬协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西安。

一是扎实做好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建设。认真落实《秦岭北麓西安段浅山区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方案》,分等级、分阶段抓好48个峪口的保护整治工作,停止审批采矿权和一切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项目。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逐步恢复山区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二是大力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以实施“保水、引水、治水”方略为重点,规划建设好5大引水工程、7块湿地、10条河系和28个湖池,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充分展示水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到2020年全市生态水面要达到6.5万亩,再现“八水绕长安,十湖映古城”的胜景,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

三是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增绿扩绿工程,依托城市重要区域、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分布格局,结合道路建设、河道治理、区域整治、棚户区改造、大遗址保护,因地制宜的搞好生态绿化、园林绿化和景观绿化,大幅增加林草绿化覆盖率,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加快实施城市各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绿带建设,使城市中心绿地与城郊绿地生态系统相连接。2017年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四是强化环境污染防控。把“治污减霾”作为环境治理的一号工程,强化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加大燃煤锅炉拆改和治理工作力度,抓好主城区企业“退城入区行动”,逐步将主城区工业企业全部外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实施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实现渭河水质基本变清。

(四)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抓住省上支持西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的机遇,按照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园区引领、基地支撑、龙头带动,以“四大板块”、“十二条产业带”为重点,拓展农业的社会服务、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绿色果品、畜牧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努力打造全国现代都市农业先行示范区,2017年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达到22000元。

二是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按照“一类一策”的原则,支持区县依托优势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争取建成1个全国百强县,2个西部百强县,5个生产总值过700亿元的区县。

三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向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转移、土地向园区和经营大户转移、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转移,到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75%。

(五)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西安特色、西安风格、西安气魄的城市文化,让城市更有文化、文化更有价值。

一是彰显西安文化特色。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改革发展与资源禀赋、资本市场、科技教育、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对外交流等结合起来,充分展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把西安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

二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农村基层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实施“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形成区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场馆网络格局。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文化西安”群众性活动,抓好村镇、社区、校园、企业、家庭等民生文化建设和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创意动漫、广告会展等八大重点行业为主导,以一批大型产业集团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西安文化“八大板块”和“六大街区”建设,做大做强西安文化发展集团、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等骨干文化企业,提高西安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1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10%以上。

四是打造西安文化品牌。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全面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唐皇城复兴计划。加快实施汉长安城、秦始皇陵、阿房宫等大遗址保护工程,抓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进一步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城市风貌和历史遗存。实施重大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做大做强曲江影视、仿唐乐舞、西安鼓乐、秦腔等西安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大戏”、“大片”、“大剧”、“大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安文化的优势地位。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交流,使西安成为展示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创新、开放兴市作为加速赶超、重点突破的根本动力和重要引擎,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稳步推进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例。

二是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拓展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到2017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技术成果交易额、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2年“三个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是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促进“三星效应”持续发酵,吸引更多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到西安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本土有实力的企业主动参与经济全球竞争,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国际性交通,提高城市涉外服务设施标准和服务能力,使西安成为西北地区汇聚国际各类要素的首选之地。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改善民生,确保把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的“两个80%”用于民生,让广大市民得到更多实惠。

一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扎实办好“10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好民生关切。在继续抓好放心早餐、放心粮油、放心馒头、放心豆制品和放心蔬菜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拓展放心工程的内涵。着力抓好缓堵保畅三年行动,加大市区治污、增绿、蓄水和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工作力度。

二是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好33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积极探索住房分配、有序退出和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三是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认真落实《西安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年活动,积极推进“两联一包”三年行动,2013年内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率先在全省完成新阶段扶贫任务。

名词注释:

民生八大工程:教育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公共卫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八大产业集群:软件业、通信产业、风电装备、生物制药、新材料、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航空航天产业。

四大板块:猕猴桃、奶牛、无公害瓜菜及旅游观光农业。

十二条产业带:优质粮食、石榴、葡萄、生猪、鸡、苗木花卉等。

两馆一站一室: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多功能文化活动室。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本情况介绍 一、开发背景 2008年4月,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部署,高新区(滨江)围绕“完善北部、拓展南部”,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正式启动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 二、基本情况 1.四至及面积:北至彩虹大道,西至浦沿路,东南接萧山区界。 20平方公里(山体、水域面积330万平方米), 2.核心区:北至白马湖路,西至时代大道,东、南至萧山界。 8平方公里(含白马湖湖区1.36平方公里) 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3640人。 3.规划定位:“一级、二业、三特、四区”、“宜业、宜居、宜游、宜文” 一级——打造滨江区乃至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二业——培育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及生态旅游产业。 三特——建立一个具有时代特点、杭州特色、钱塘江特征的生态新城。 四区——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白马湖旅游休闲度假区、杭州城市美学和建筑美学示范区、杭州和谐创业示范区。 4.产业布局:“一主多副” 一主:以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产业为主 多副:兼顾大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 5.开发建设时序:两年形成框架:即两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农居拆迁安置及土地整理工作;启动项目白马湖三角地创意产业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综合性大型创意研究机构;拆迁整治陈家村,打造动漫小镇;先行改造柴家坞、章苏自然村、孔家里等自然村;整治白马湖周边环境及旅游资源;整治狮子山、癞子山一带周边环境,综合改造南部塘子堰村、汤家井村,形成旅游集散中心。四年初具规模:即四年内引进境内外知名创意企业10家;集聚动漫、游戏、多媒体数字等文化创意企业100家,原创作品累计达到4万分钟;整合历史人文环境,完成冠山寺及长河古镇及其它文化碎片的保护及整理;产业制造联盟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与创意产业中心联结的功能带;综合改造傅家峙村、张家村、山一村、马湖村以及毛家沿,提升村庄面貌。六年基本建成:即六年内完成北部产业园区的改造升级,继续引进一批境内外知名创意企业、IT企业;建成北部以冠山及长河古镇为核心的商业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完成园区内居住区整合。 7.资源优势:白马湖是滨江区、萧山区目前最大的湖区,白马湖又称排马湖、白茫湖。相传春秋末期,吴王在此排马布阵,进攻被困于傅家峙山顶之越王,因而得名排马湖,后世传为白马湖。白马湖周边拥有越王城、固陵港、西陵渡、冠山寺、西兴运河等大量历史遗迹,历史上是浙东地区的西大门,南北往来的渡口,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区块内有山北河、石荡河、龙塘河等二十多条河道,冠山、狮子山、回龙庵山等多处盆景型山体,还有冠山寺、湿地、老街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规划区域内的主要山体有:冠山161米,回龙庵山84.7米,紫红岭107.9米,美女山161米,狮子山120米,越王城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特产有冠山杨梅、桂花茶等。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2) 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优势逐渐建立 (3) 三、杭州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日趋合理,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4)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根据浙江省旅游局发布的《2016 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2016 年,全省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共接待游客5.84 亿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 亿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4.31 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25.6 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28 亿元,同比增长3.76%;接待国内游客5.73 亿人次,同比增长9.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99.66 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45.96 万人次,同比增长8.38%。 作为浙江省最为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发布的《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发展良好:2016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71.84 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62.64 亿元,增长16.98%;旅游外汇收入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接待国内游客13,695.8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入境游客363.23 万人次,同比增长6.34%;接待中外游客14,059.08 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较去年分别上升0.28和0.21 个百分点。2016 年杭州全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均列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前三名。

西安市概况

西安市概况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西安是水资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

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还另辟有较理想的水源基地。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西安是陕西省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西部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八大通讯枢纽之一。

工程概况表

精心整理工程概况表 鲁JJ-001-□□□ 一般情况 工程名称豪森名邸11#楼 建设单 位 临沂豪尔森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用途住宅 设计单 位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设地点 广州路与文峰山路交汇向北路 东 监理单 位 临沂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总建筑面 积 9156.57m2 施工单 位 上海世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工日期2015年9月30日 竣工日 期 2017年7月21日 结构类型剪力墙 基础类 型 筏板基础层数地下2层、地上26层 建筑檐 高 79.5m 地上面积8412.04m2 地下室 面积 744.53m2 人防等级/ 抗震等 级 三级 结构特征地基与基础 基础持力层为第-1层全风化安山岩,地基承载力200Kpa;基础为筏板基 础,垫层砼为C15;基础、地下室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P6。柱、内外墙 剪力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30~C40,构造柱、圈梁、过梁系C25;地上外 墙、三小间隔墙用页岩多孔砖,一般内墙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均用M5.0 混合砂浆砌筑。 梁板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混凝土强度C30 外墙装饰 膨胀聚苯板保温层,真石漆涂料饰面,单元入口门厅外墙为石材饰面, 线脚部位为真石漆涂料饰面。 楼地面装饰 公共场所为非采暖防滑地砖楼面;设备用房、电信间、配电间为采暖细 石砼楼面;三小间及设备平台为非采暖水泥砂浆楼面;其它户内为非采 暖钢筋砼楼面。 屋面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用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两道 内墙装饰 地下室内墙为墙体基层墙面;厨房、卫生间为耐水防霉腻子墙面(填充 层墙面);其余部分为耐水防霉腻子墙面(钢筋砼墙面) 防火设备 根据规范设置防火门、防烟分区及设施,防火门、防火卷帘采用合格产 品;防火内外墙做法详见图纸说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详见图纸。 机电系统简要 描述 变配电室、电气动力、电气照明

杭州市(市辖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杭州市(市辖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对关键因素地 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数据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 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 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垂直地带性】秦岭山地与骊东南丘陵区,山势峻峭,山岭与深谷交错相间,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随着植被、气候带的变化,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骊东南丘陵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因长期受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作用,不少地方黄土母质侵蚀殆尽。成土母质除黄土外,包括古红土、紫砂岩、页岩、花岗片麻岩风化碎屑等,分布褐土、红粘土、紫色土、黄绵土等多种土壤。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浙江省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从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年末在岗职工数量,年末其他就业人员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比 重统计 (3) 四、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国有控股企业) (7) 一、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在岗职工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占全省年末在岗职工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地理概况

西安 Edited by CHENG.DA.XIA ※初识西安 别名:长安、镐京、大京、西京等 行政区域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 下辖地区:11个市辖区、2个县 政府驻地: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 电话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 地理位置:关中平原中部 面积:10752平方公里 人口:1000.37万人(2018年) 方言:关中语言-西安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兵马俑、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秦岭、大明宫、未央宫等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等 车牌代码:陕A、陕U 高等学府: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电等 市花:石榴花市树:国槐 地区生产总值:8346.86亿元(2018)比较:佛山地区生产总值:9500亿元(2017) 人均生产总值:85114元(2018)比较:佛山人均生产总值:124722元(2017)

建成区面积:700.27平方公里(2018) 国际友好城市:33个 ※自然地理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2)气候: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时数1646. 1~ 2114. 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3)水文:

工程记录表格

序号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页次备注第一卷通用部分 1 施工过程技术文件总目录 1 2 施工过程技术文件编制说明 2 3 施工过程技术文件归档移交证书 3 4 质量体系人员登记表 4 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登记表 5 6 周期检定计量器具清单 6 7 施工图核查记录7 8 技术交底记录8 9 工序交接记录9 10 质量控制点检查记录10 11 设备/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一览表11 12 防腐绝缘层电火花检测报告12 13 二次灌浆记录13 14 焊条烘烤记录14 15 焊条发放回收记录15 16 焊丝发放记录16 17 焊剂发放记录17 18 焊材库温/湿度记录18 19 安装检查记录19 20 试验/调校记录20 21 无损检测委托书21 22 无损检测结果通知单22 第二卷管道安装部分 23 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日委托单23

序号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页次备注 24 连接机器管道安装检查记录24 25 管道焊接工作记录25 26 管道对接焊接接头报检/检查记录26 27 带方向阀门安装检查记录27 28 给排水压力管道放水法试验记录28 29 金属环垫/透镜垫接触线检查记录29 30 压力管道元件与焊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一览表30 31 阀门检验试验记录31 32 管道化学清洗过程检查记录32 33 仪表取源部件开孔/焊接检查记录33 34 管道焊接工艺检查记录34 35 钢管检查验收记录35 36 管道材料色标检查标识记录36 37 管件宏观检查记录表37 第三卷电气安装部分 38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记录首页38 39 电力电缆试验记录39 40 并联电容器试验记录40 41 电流/电压继电器试验记录41 42 时间继电器试验记录42 43 断路器安装调整记录43 44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安装调整记录44 45 电气照明安装检查记录45 46 电伴热安装检查记录46 47 电缆桥架安装检查记录47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综合介绍 【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

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杭州市(全市)用电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杭州市(全市)用电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市工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杭州市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市工业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西安市社会经济概况

1、市域现状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建成区已经扩大到了369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城市规划范围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阉良、临潼区等八个区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长安、高陵两个县的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为西安市行政区域9983平方公里。到2010年,规划中心市区面积60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524平方公里。在中心市区以外,逐步形成高陵、周至、户县、蓝田县城四大中心城镇,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城。规划建设50个以建制镇和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小城镇。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户县、高陵撤县设区步伐。通过减村并乡扩镇,促进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 2、城市性质及城市职能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核意见记录表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核意见记录表 工程名称项目经理 存在问题: 1、脚手架方案中应增加脚手架布置概况,脚手架附图(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图)以及脚手架计算书。并按照新规范2011进行编制。立杆间距均应按照新规范设置,审批程序经过架业公司审批后报公司审批。 2、编制人应填写新红头文件里的技术负责人。 3、特殊工种人员证件应清晰可见,使用有效期。 4、所有方案中的工程概况除了各单位名称还应包括建筑高度等概况。 5、应急预案应填写人员名单以及联系方式。 6、模板方案中应增加平面布置图、梁底节点图等。 处理意见: 年月日项目部签收:

工程名称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经理杨静 存在问题: 1脚手架方案应首先由脚手架分包单位编制,经过分包单位内部审批盖章后报总公司审批。 2、脚手架方案中应增加脚手架布置概况,脚手架附图(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图)以及脚手架计算书。并按照新规范2011进行编制。立杆间距均应按照新规范设置,审批程序经过架业公司审批后报公司审批。 3、编制人应填写新红头文件里的技术负责人。目前项目组织机构红头文件未下。 4、所有方案中的工程概况过于简单,除了各单位名称还应包括建筑高度等概况。 5、方案中脚手架立杆宽度应大于基础宽度。 6、模板方案中应增加平面布置图、梁底节点图等。 7、脚手架的计算应根据实际搭设高度计算。此方案计算未见建筑高度。 处理意见: 安徽鲁班建设集团安全部 年月日 项目部签收:

工程名称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经理杨静 存在问题: 1模板方案概况中过于简单,应增加楼层高度。 2、模板方案未见基本的梁柱节点处理构造图。 3、模板方案中应增加平面布置图,布置图内应包括支撑体系基本的构造尺寸。 4、编制人应填写新文件的技术负责人等。 处理意见: 安徽鲁班建设集团安全部 年月日项目部签收:

浙江省省情

浙江省省情 热点一、浙江省情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市。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2008年末常住人口5120万。行政区域内下辖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9个地级市。 自然条件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 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 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 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 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 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 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 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 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 千岛湖。 资源特色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 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 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 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 国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的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截至23日中午,已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专家痛惜地指出:“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并据分析称是杭州流沙地质导致基坑坍塌。据此回答1—2题 1、杭州的流沙地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沉积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沉积作用 2、下列有关杭州地铁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铁的建设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B.杭州地铁的建设是为了缓解浙江省内交通道路拥挤状况 C.地铁主干道应与地上城市道路保持一致 D.地铁线路选择,应考虑尽可能避免从大型建筑物的地下穿过

西 安 概 况

西安概况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文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昔日西安的辉煌让人骄傲,今日西安的腾飞更让人惊叹。 ◆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这是一座永远年轻的城市,她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有人曾这样比喻:中国是一个参天大树,到了北京看到了大树的树冠,到了西安看到了深埋在大树下的树根。 ◆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西安首先以人文景观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价值珍贵驰誉中外。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是全人类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概况◆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 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气候概况◆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 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年平均降水量589.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从神话和传说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 西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颠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062年,世居关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陕西歧山、扶风县一带]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57年伐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格局。 人类起源地 西安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囊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类社会演进各历史

浙江省概况

浙江省概况 简称:浙省会:杭州位置:浙江省位于东经118°01’至123°08’,北纬27°01’至31°10’,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浩瀚的东海,南、西、北分别与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及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接壤,背依内陆广阔的腹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70.4%,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200公里。人口:浙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4677万。主要少数民族有畲族,聚居于浙东南的丽水市。行政区划分:全省共11个省辖市,88个县、市、区。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200公里。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沿海水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浙东水乡佛国游。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