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近代科学和文化》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近代科学和文化》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近代科学和文化》 说课稿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近代史,讲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园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三课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近代科学与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3课。本课主要讲了近代科学与文化成就,由“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三部分构成。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这些历史人物,让我们走近这些大师,了解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代科学与文化

文献材料、图片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阅读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文化、崇尚科学文化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历史进步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学家、文学巨匠及音乐美术大师。

2.难点: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再加上一些历史人物的伟大性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教学也是不易的。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多补充史料,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抱负。通过图片展示,从历史角度欣赏近代名画,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方法和准备

1.教学方法:启发式、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2.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图片史料等。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探究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生自主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1)出示材料。

(2)生交流: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3)生归纳总结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并归纳: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2)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环节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环节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

1.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体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英雄交响曲》

2.生阅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环节四:课堂总结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联。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出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六、说板书设计。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科学:牛顿(万有引力、三大成就)、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文化: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梵高(《向日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2.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采取的措施是( )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八股取士③大兴文字狱 ④设立军机处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 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 ..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浅析“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雍正帝与军机处》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6.钱穆曾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 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8.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 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请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生活过的燕国和秦国是()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①③ 3.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有这样的感慨:不是秦王有了李斯而幸运,而是李斯幸运地遇到了秦王,使他的才能能够发挥出来。如果商鞅也发表这样的感慨,他应该感谢的人是() A.魏文侯 B.魏惠王 C.秦穆公 D.秦孝公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 A.秦国B.齐国

C.燕国D.赵国 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据史料记载,商鞅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不得已,商鞅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有人认为,商鞅死于自己的规定,请问是下列哪一项() A.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7.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8.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人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诸葛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谁说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1(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君臣礼仪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礼记·曲礼下》记述君主以跪拜礼对初任大夫的臣下表示敬意与拜托,汉代皇帝、大臣是坐而论道,宋代时大臣是站而议政,到了清朝时期,大臣跪受笔录。这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专制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东厂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立 C.丞相的废除 D.文字狱的兴起 3.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皇权高度集中D.军政实现合一 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 下列诗句中,可能被清政府歪曲解释,罗织罪名,酿成冤案的是( ) 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②清风识字,何故乱翻书? ③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完善法律体制 7.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 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7.右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朱温 D.赵匡胤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 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2.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3.材料题: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 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乾隆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只保留军机处。 问题:通过和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比,你能说说军机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了皇帝权力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展示《北宋建立形势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当时与之并立的政权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崛起与并立 1.契丹的兴起与政权建立 (1)、多媒体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情景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问题思考(p.34)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1.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商鞅其人其事。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p.35)。 3. 变法的意义:(p.35)。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 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 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 了封建社会时期。 材料研读(p.3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以《都江堰示意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新课探究】 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

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 材料二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②问题探究:材料中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提示:清朝的内阁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大事都掌握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设立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正七品,掌撰拟、翻译)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誊写; 抄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答案提示: 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精品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2.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 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4.2013年7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在哈尔滨举行“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精品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西夏政权的都城是在() 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 5.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6.下列没有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和郭靖名字中的“靖”和“康”主要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宋金对峙 B.宋辽议和 C.金灭北宋 D.西夏的建立 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及其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和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认识文学和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建议】 对牛顿和达尔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或图示的方式归纳和总结两人的主要成就及其成就的重大意义;对文学、音乐和绘画成就,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表演课本剧、听音乐、欣赏名画等方式来理解和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也可以召开鉴赏交流会,互相交流自己对名著、名乐和名画的心得体会。 【新课导入】 霍金的葬礼于英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31号举行,地点位于剑桥大学冈维尔—凯厄斯学院附近的圣玛丽教堂。1942年1月8日,霍金生于英国牛津。他生前曾任剑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和黑洞,提出过与黑洞相关的“霍金辐射”理论。他还撰写过全球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这本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销售量超过千万。霍金的骨灰将被安放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与历史上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等毗邻安息。与霍金毗邻安息的牛顿和达尔文取得过什么样的科学成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 (1)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为何能取得重大成就?(引导学生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2)17世纪至20世纪初,涌现了哪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哪国人?如何评价他们?他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些成就有何重大意义?(请用列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1)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突破。第二,思想解放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教会对思想的禁锢有所松动,人们有了更自由的思想。第三,文化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科学知识,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家。 (2)表格概况: 教师出示幻灯片,详细介绍牛顿。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材料二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

202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B)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D) A.陈桥驿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 3.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D)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C)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5.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A)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B) A.吐蕃B.辽C.西夏D.金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C)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8.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C)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0.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D)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新课探究】 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 材料二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②问题探究:材料中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提示:清朝的内阁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大事都掌握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设立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正七品,掌撰拟、翻译)之

谨密者入直缮写(誊写;抄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答案提示: 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为居于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的常设政务机构。参与内政外交、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并代皇帝拟写谕旨,发布政令。但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值班。 实质: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地方各部门执行。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展到顶峰,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精品教案

《魏晋南 北朝的科 技与文 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 部分内容,即魏晋南 北朝的科技成就与文 化成就。科技成就主 要讲述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及其圆周率;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的成就。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讲科技和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能从历史优秀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 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通过一组图片和邮票,引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与艺术作品,又为何会印刻在小小邮票中呢?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二、讲授新课 (一)方寸间的科技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同学们,请猜一猜“齐民”和“要术”的含义是什么?“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设计意图】以邮票的形式来介绍贾思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思考课本90页材料研读,并思考问题: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强调了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说说《齐民要术》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202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导学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泄露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上图便是军机处的外景,它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 你知道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答案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答案提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的文字狱和之前明朝的八股取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1)不同点:①具体内容不同:文字狱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②影响不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相同点:它们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对中国社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5.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清朝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部分,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7.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答案提示: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3.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答案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史料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