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中文版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中文版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中文版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厚度为5/16 in.~8 in.之间的坡口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超声检测。

本规程按AWS D1.1-2010的要求编写。

2.引用标准、法规

AWS D1.1-2010 钢结构焊接规范

ISO 9712-2005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

3.检测人员

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ISO 9712-2005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的要求。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3.1.1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

4.1探伤仪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MHz~6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仪器应具有6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4.2探头

4.2.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 mm 。

4.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4.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4.3.1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4.3.2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4.4超声检测的一般方法

4.4.1扫查覆盖率

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4.4.2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

4.4.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不得低于基准灵敏度。

4.4.4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4.4.5检测准备

4.4.

5.1所确定检测面应保证工件被检部分均能得到充分检查。

4.4.

5.2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等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否则应做适当的处理。

4.5系统校准和复核

4.5.1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4.5.2仪器校准

每隔两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4.5.3新购探头测定

新探头开始使用前应对探头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主要参数的测定。

4.6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遇到下属情况应随时对其进行重新核查:4.6.1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

4.6.2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或灵敏度有变化时;

4.6.3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时;

4.6.4工作结束时。

4.7工作结束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4.7.1 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予以修正,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

4.7.2 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对距离一波幅曲线的校核应不少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如幅度上升2 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4.8超声检测评定

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4.9试块

4.9.1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相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4.9.2采用标准试块为ⅡW。其形状和尺寸应分别符合标准要求。

4.9.3检测曲面工件进行检测,如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W2/4时(W为探头接触面宽度,环焊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焊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应采用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

5.检测面

5.1

5.2检测区域的宽度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的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为5mm, 最大为10mm。

5.3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整,便于探头的扫查,其表面粗糙度Ra值应小于

6.3μm,一般应进行打磨。

5.4采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

P=2TK 式中;P—跨距,mm T—母材厚度,mm K—探头K值

5.5采用直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0.75P。

5.6探头K值(角度)

斜探头的K值(角度)选取70°、60°、45°。

6.1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

6.2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W2/4时,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上进行。

6.3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和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

6.4扫查灵敏度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

7. 检测方法

7.1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

7.1.1为检测纵向缺陷,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和一次反射波法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测。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作锯齿型扫查,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在保持探头垂直焊缝作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左右转动.

7.1.2 应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检测时,可在焊缝两侧边缘使探头与焊缝中心成10°~20°作斜平行扫查。如焊缝余高磨平,可将探头放在焊缝及热影响区上作两个方向的平行扫查。

7.1.3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和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的区分缺陷信号或伪缺陷信号,

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

8.超声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的存档

8.1超声检测记录

超声检测现场原始记录及检测位置图由Ⅰ、Ⅱ级检测人员按规定填写并签字认可。

8.2超声检测报告

超声检测报告应准确、完整,并经Ⅲ级责任人员签字认可。

超声波探伤仪操作步骤进行定性测试

一、直探头

1、 仪器设置探伤仪:

(1) 基本主菜单

① 范围:根据工件的厚度确定

②声速为5920米/秒

(2) 斜探头主菜单

①探头角度为“0

2. 仪器校准

(1)将探头偶合到CSK‐ⅢA试块上,调节探头零点,使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分别对应相对水平刻度,此时探头零点显示值即为该值探头零点(如果不校准,一般设为0.8‐09)

3.测量

①范围:当厚度较小时,一般范围为厚度的五倍;当厚度较大时范围为厚度的2倍

②如果材料厚度较大时,主要看始波与一次回波之间有没有超过标准的波或一次回波下降程度。

③如果材料厚度较小时,主要看一次回波与二次回波之间有没有超过标准的波或一次回波下降程度。有时需要看一次回波后面有无缺陷波

二、斜探头

1.仪器设置

(1) 基本主菜单

① 范围:100

2. 仪器校准

①将探头偶合到CSK‐Ⅰ试块相应位置,调节探头零点,使100圆弧和50圆弧反射波分别对应相应的水平刻度,此时的探头零点显示值即为该斜探头零点,同时读出此时探头的前沿,记录并输入仪器

②将探头偶合到K值校准位置,找到最高波,如此时探头前沿对应的刻度值与K 值吻合,则K值校准完毕,如误差大于0.1,则该探头不再使用

3.测量

(1)基本主菜单

①当使用一次波测量时,范围为≥ d2+k2d2 ;当使用一次波测量时,范围为≥2 d2+k 2d2

②声速为3230米/秒

③输入已经校正的该探头延时

(2)斜探头主菜单

①探头角度为“校准值”

② 厚度≧材料厚度

(2) 进行测量

①只要在相应的灵敏度下,探伤仪有波出现即为伤波,同时根据DAC曲线或计算法给缺陷定性定量

磁粉探伤操作规程

1目的

该项操作规程,对压力容器产品的磁粉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原材料板材及管材的探伤,并且也适用于加工产品锻件、铸件、焊接件的探伤。 3操作规程

3.1预清洗

所有材料和试件的表面应无油脂及其他可能影响磁粉正常分布、影响磁粉堆积物的密集度、特性以及清晰度的杂质。

3.2缺陷的探伤

磁粉探伤应以确保满意的测出任何方面的有害缺陷为准。使磁力线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横穿过可能存在于试件内的任何缺陷。

3.3探伤方法的选择

1)湿法

磁悬液应采用软管浇淋或浸渍法施加于试件,使整个被检表面完全被覆盖,磁化电流应保持1/5~1/2秒,此后切断磁化电流,采用软管浇淋或浸渍法施加磁悬液。

2)干法

磁粉应直接喷或撒在被检区域,并除去过量的磁粉,轻轻地震动试件,使其获得较为均匀的磁粉分布。应注意避免使用过量的磁粉,不然会影响缺陷的有效显示。

3)检测近表面缺陷

检测近表面缺陷时,应采用湿粉连续法,因为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漏磁通值最小,检测大型铸件或焊接件中近表面缺陷时,可采用干粉连续法。

4)周向磁化

在检测任何圆筒形试件的内表面缺陷时,都应采用中心导体法;试件与中心导体之间应有间隙,避免彼此直接接触。当电流直接通过试件时,应注意防止在电接触面处烧伤,所有接触面都应是清洁的。

5)纵向磁化

用螺线圈磁化试件时,为了得到充分磁化,试件应放在螺线圈内的适当位置上。螺线圈的尺寸应足以容纳试件。

3.4退磁

将零件放于直流电磁场中,不断改变电流方向并逐渐将电流降至零值。大型零件可使用移动式电磁铁或电磁线圈分区退磁。

3.5后清洗

在检验并退磁后,应把试件上所有的磁粉清洗干净;应该注意彻底清除孔和空腔内的所有堵塞物。

注:磁粉探伤遵循的标准

1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标准

JB3965‐85标准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焊缝及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和其他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及成品也可参照本标准检验。

2压力容器锻件磁粉探伤标准

JB4248‐86标准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锻件以及高压紧固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3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标准

ZBJ04006‐87本标准规定了钢铁材料及其制品的磁粉探伤方法和缺陷磁痕的等级分类,适用于检测试件表面的裂纹及其他缺陷。

4锻钢件的磁粉检验标准

JB/ZQ6101‐85标准适用于锻钢件的磁粉检验。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可以得出作为验收依据的可靠结果。本标准不包括验收标准或质量等级标准。

本标准等效采用ASTMA275‐83《锻钢件的磁粉检验方法标准》。

5铸件磁粉探伤标准

在GB9444‐88标准中适用于导磁钢铸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验和质量评级。当磁场强度等于2.4KA/m时,材料中磁感应强度大于1T的铸钢称为异磁钢。

渗透探伤方法

渗透探伤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探伤方法及缺陷显示痕迹的等级分类。

1 一般事项

1.1探伤前应预先考虑到被检物表面上可能出现的缺陷种类及大小,被检物的用途、表面粗糙度、数量和尺寸以及探伤剂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及确定操作细则。

1.2 本标准中的等级分类适用于最终加工面上缺陷的显示痕迹。合格等级应事先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3 从事探伤或缺陷等级评定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证书。

1.4 渗透探伤剂应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渗透探伤剂不能混用。

2 术语定义

2.1 渗透时间 指施加渗透剂到开始乳化处理或清洗处理之间的时间,包括排液所需的时间。

2.2 乳化处理 将乳化剂施加到被检物表面的操作。

2.3 乳化时间 从施加乳化剂到开始清洗处理的时间。

2.4 去除处理 擦去附着在被检物表面的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的操作。

2.5显象处理 在干式显象法中,指施加显象剂到开始观察的时间;在湿式显象法中,指从显象剂干燥到开始观察的时间。

2.6 缺陷显示痕迹 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在被检表面析出时呈现的痕迹。

2.7 假缺陷显示 不是由于缺陷所造成的显示痕迹。

2.8 其它术语定义参见JB 3111‐82《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3 探伤方法

3.1 探伤方法分类

根据渗透剂种类和显像剂种类的不同,渗透探伤方法按表1和表2分类。

表1按渗透剂种类分类的渗透探伤方法

━━━━━━━┯━━━━━━━━━━━━━┯━━━━━━

方 法 名 称 │ 渗透剂 种 类 │ 方 法 代 号

───────┼─────────────┼──────

│ 用水洗型荧光渗透剂 │ FA

荧光渗透 ├─────────────┼──────

│ 用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 │ FB

探 伤 ├─────────────┼──────

│ 用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 │ FC

───────┼─────────────┼──────

│ 用水型着色渗透剂 │ VA

着色渗透 ├─────────────┼──────

│ 用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 │ VB

探 伤 ├─────────────┼──────

│ 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 │ VC

━━━━━━━┷━━━━━━━━━━━━━┷━━━━━━

注:用于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的乳化剂有油基和水基两种.

表2按显像方法分类的渗透探伤方法

━━━━━━━┯━━━━━━━━━━━━━┯━━━━━━

方 法 名 称 │ 显像剂 种 类 │ 方 法 代 号

───────┼─────────────┼──────

干式显像法 │ 用干式显像剂 │ D

───────┼─────────────┼──────

│ 用湿式显像剂 │ W

湿式显像法 ├─────────────┼──────

│ 用快干式显像剂 │ S

───────┼─────────────┼──────

无显像剂显像法│ 不用显像剂 │ N

━━━━━━━┷━━━━━━━━━━━━━┷━━━━━━

3.2 探伤步骤

按表1、表2中各方法的组合使用,其探伤步骤见表3的顺序。

3.3 探伤操作

3.3.1 前处理

3.3.1.1向被检物表面施加渗透剂前,必须彻底清除妨碍渗透剂渗入缺陷的油脂、涂料、铁锈、

氧化皮及污物等附着物以及残留在缺陷中的油脂及水份。

3.3.1.2根据附着物的种类、污染程度以及被检物材质的不同,可分别采用溶剂清洗、蒸汽清

洗、涂膜剥离、碱洗和酸洗等方法进行清除处理。不允许采用喷砂、喷丸等可能堵塞缺陷开

口的方法。

3.3.1.3 对被检物表面进行局部探伤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探伤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3.3.1.4 准备工作后,必须使被检物表面上预清洗过程中残留的溶剂、清洗剂和水份等充分

干燥。

3.3.1.5 必须根据ZB J04 003‐87《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确认探伤剂符合要求。

3.3.2 渗透处理

3.3.2.1渗透处理可根据被检物的数量、尺寸、形状以及渗透剂的种类选用浸渍、喷洒和涂刷

等方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渗透剂将探伤部位的表面全部润湿。

3.3.2.2渗透时间取决于渗透剂的种类、被检物的材质、预测缺陷的种类及大小,以及被检物

和渗透剂的温度,一般在15‐50℃范围内以表4所列时间为基准。在3‐15℃的范围内应根据

温度适当增加渗透时间;超过5℃或低于3℃时,则应根据渗透剂的种类和被检物的温度等

另行考虑决定。

某些特殊渗透剂的渗透时间可不受表4所限,但在试验报告内必须加以说明。

探 伤 步 骤

所使用的渗透剂

和显象剂种类 法代号│前处│渗│乳│清│去│干│显│干│观│后处 理 透 化 洗 除 燥 像 燥 察 理

水洗型荧光渗透剂‐干式显像剂FA‐D o →o‐‐‐‐‐‐→o‐‐‐‐‐‐‐→o →o‐‐‐‐‐‐→o‐‐‐→o

水洗型荧光渗透剂或水洗型着色

渗透剂‐‐‐‐湿式显像剂 FA‐W o‐‐‐→o ‐‐?‐‐→o‐‐‐ ?‐‐‐→o→o→o‐‐→o

VA‐W

水洗型荧光渗透剂或水洗型着色

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 FA‐S o‐‐‐→o ‐?‐‐→ o‐‐‐ ?→o‐→o‐‐‐‐‐→o‐‐→o

VA‐S

水洗型荧光渗透剂‐不用显像剂FA‐N o‐‐‐→o‐‐‐‐‐‐‐→o‐‐‐‐‐‐‐→o‐‐‐‐‐‐‐‐‐‐‐‐‐→o‐‐→o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干式显像剂FB‐D o‐‐→o ‐→o‐→o‐‐‐‐‐‐‐→o‐→o‐‐‐‐‐→o‐‐‐→o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湿式显像剂FB‐W o‐→o ‐→o‐→o‐‐‐‐‐‐‐‐‐‐‐‐‐‐→o‐→o→o‐→o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FB‐S o→o→o→o‐‐‐‐‐‐‐→o→o‐‐‐‐‐‐‐→o‐→o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干式显像FC‐Do‐‐‐→o‐‐‐‐‐‐‐‐‐‐‐‐‐‐‐→o‐‐‐‐‐→o‐‐‐‐‐‐‐→o‐‐→o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或 FC‐Wo‐‐‐→o‐‐‐‐‐‐‐‐‐‐‐‐‐‐‐→o‐‐‐‐‐→o‐‐→o→o‐→o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湿式显像剂 VC‐W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或 FC‐So‐‐‐→o‐‐‐‐‐‐‐‐‐‐‐‐‐‐‐→o‐‐‐‐‐‐‐→o‐‐‐‐‐‐‐‐→o→o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VC‐S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不用显像剂FC‐No→o‐‐‐‐‐‐‐‐‐‐‐‐→o‐‐‐‐‐‐‐‐‐‐‐‐‐‐‐‐‐‐‐‐→o→o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干式显像剂VB‐D o→o‐→o‐‐→o‐‐‐‐‐‐‐→o ‐→o‐‐‐‐→o→o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湿式显像剂VB‐W o‐‐→o →o‐‐→o‐‐‐‐‐‐‐‐→o‐‐→o‐‐→o→o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VB‐So‐→o →o‐→o→o→o →o→o→o→o

3.3.2.3 在进行乳化或清洗处理前,对被检物表面所附着的残余渗透剂要尽可能滴干。

使用水基乳化剂时,应用水喷法排除多余的渗透剂;如无特殊规定,水压一般在14MP

a(1.4kgf/平方厘米)左右。

3.3.3 乳化处理

3.3.3.1 可采用浸渍、浇注、喷洒等方法将乳化剂施加于被检物表面,乳化必须均匀。

3.3.3.2乳化时间取决于乳化剂和渗透剂的性能及被检物表面粗糙度。原则上用油基乳化剂的

乳化时间在2min内,用水基乳化剂的乳化时间在5min内。

3.3.4 清洗处理和去除处理

3.3.

4.1清洗处理和去除处理是为了去除附着在被检物表面的残余渗透剂;在处理过程中既要

防止处理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痕迹识别的困难,同时也要防止处理过度而使渗入缺陷中的

渗透剂也被洗去。用荧光渗透剂时,可在紫外线照射下边观察处理程度、边进行操作。

3.3.

4.2水洗型及后乳化型渗透剂均用水清洗,使用喷咀时的水压,在没有特殊规定情况下应

不大于34MPa(3.5kgf/平方厘米)。

表4 渗透时间和显像时间(指最少时间)

━━━━━━━━━━┯━━━━━━━━━━┯━━━━━━━━━━┯━━━━━━

━━

│ │ │各种方法的渗透剂

材 质 │ 形 态 │ 缺 陷种类 ├────┬────

│ │ │渗透时间│显像时

│ │ │ min │ min

──────────┼──────────┼──────────┼────┼─

──

铝、镁、钢铁、黄铜、│铸件、焊接件 │泠疤、气孔、熔融 │ 5 │ 7

│ │不良、裂纹 │ │

├──────────┼──────────┼────┼──

──

青铜、钛、耐热合金 │轧制棒材、锻件、板材│鳞状缺陷、裂纹 │ 10 │ 7

──────────┼──────────┼──────────┼────┼───

带硬质合金刀片的工具│ │熔融不良、气孔、断裂│ 5 │ 7 ──────────┼──────────┼──────────┼────┼───

塑 料 │ 各种形态 │ 裂 纹 │ 5 │ 7

──────────┼──────────┼──────────┼────┼───

玻 璃 │ 各种形态 │ 裂 纹 │ 5 │ 7

──────────┼──────────┼──────────┼────┼───

陶 瓷 │ 各种形态 │ 裂 纹 │ 5 │ 7

━━━━━━━━━━┷━━━━━━━━━━┷━━━━━━━━━━┷━━━━┷━━━

注:表中以外的其它缺陷种类,其渗透时间和显像时间不受表4限制.

3.3.

4.3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

3.3.5 干燥处理

3.3.5.1 在使用湿式显像剂时,经3.3.6.2条处理后,应使附着于被检物表面的显像剂迅速干燥。

使用干式或快干式显像剂时,干燥处理应在显像处理前进行。

被检物表面的干燥温度应控制在示大于52℃范围。

3.3.5.2 用清洗剂去除时,应自然干燥或用布或纸擦干,不得加热干燥。

3.3.6 显像处理

3.3.6.1用干式显像法时经3.3.5.1条处理后,用适当方法将显像剂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被检物表面上,并保持一定时间。

3.3.6.2用湿式显像剂时,被检物经清洗或清除处理后可直接浸入湿式显像剂中,也可将显像剂喷洒、涂刷到被检物上,然后迅速排除残余显像剂,再按3.3.5.1条进行处理。

3.3.6.3用快干式显像剂时,先要经过3.3.5.1条处理,然后再喷洒或涂刷显像剂,但切不可将被检物浸于显像剂中。喷涂上显像剂后,应进行自然干燥或用低温空气喷吹干燥。

3.3.6.4 用湿式及快干显像剂时,显像剂应喷涂得薄而均匀,以略能看出被检物表面为宜,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涂敷。

3.3.6.5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的种类、预计的缺陷种类和大小以及被检物的温度等因素。一般在15‐50℃范围内按表4所列的时间为宜;特殊显像剂的显像时间可不受表4所限,但在试验报告内必须加以说明。

3.3.7 观察

3.3.7.1观察显示的痕迹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min内进行,如显示痕迹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则可超过上述时间。

3.3.7.2 荧光渗透探伤时,观察前要有5min以上的时间使眼睛适应暗室,被检物表面上的标准荧光强度应大于50Lx(按GB5097‐85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测定)。着色渗透探伤时应在350 Lx以上的可见光下进行观察。

3.3.7.3当出现显示痕迹时,必须确定此痕迹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显示;如无法确定,则应进行复验或对该部分进行放大观察,或用其它方法进行验证。

3.3.8 复验

在探伤过程中探伤结束后,若发现下列情况必须重新将试件彻底清洗干净进行检验:

a. 探伤结束时,用对比试块(见ZB J04003附录A)验证;

b.发现灵敏度下降难以确定痕迹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显示时;

C. 供需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其它需要时;

d.若难于按第6条规定对缺陷显示痕迹作等级分类时,必须通过复验或用供需双方同意的方法加以验证。

3.3.9 后处理

探伤结束后,为了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物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清除方法可用刷洗、喷气、喷水、用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4 探伤剂

4.1 探伤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

4.2 探伤剂必须具有良好性能。控制探伤剂的质量要求见ZB J04 003。

4.3 在某些特殊要求的场合,例如对氯、氟含量及含硫量等需要加以限制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5 对比试块

对比试块应符合ZB J04 003附录A的要求。

6 缺陷显示迹痕的等级分类

6.1 缺陷显示迹痕的种类

缺陷显示迹痕按其形状及集中程度可分为三种:

a.线性缺陷显示迹痕 其长度为宽度三倍以上的缺陷痕迹;

b.圆状缺陷显示迹痕 除了线性缺陷显示迹痕之外的其它缺陷,均为圆状缺陷显示迹痕;

C.分散状缺陷显示迹痕 在一定区域内存在几个缺陷显示痕迹。

6.2 缺陷显示迹痕的等级分类

6.2.1 线状和圆状缺陷显示迹痕的等级分类根据其长度按表5进行。、

表5线状和圆状缺陷显示迹痕的等级分类

━━━━━━━━━━━━━━━━━┯━━━━━━━━━━━━━━━━━━

等 级 分 类 │ 缺陷显示迹痕的长度

─────────────────┼──────────────────

1级 │ ≥1 <2

─────────────────┼──────────────────

2级 │ ≥2 <4

─────────────────┼──────────────────

3级 │ ≥4 <8

─────────────────┼──────────────────

4级 │ ≥8 <16

─────────────────┼──────────────────

5级 │ ≥16 ≥32

─────────────────┼──────────────────

6级 │ ≥64 <32

─────────────────┼──────────────────

7级 │ <64

━━━━━━━━━━━━━━━━━┷━━━━━━━━━━━━━━━━━━

6.2.2分散状缺陷显示迹痕的等级分类根据表6所列数值进行,在2500平方毫米矩形面积内(矩形最大边长为150mm)长度超过1mm缺陷显示迹痕的总和。

表6分散状缺陷显示迹痕的等级分类 mm

━━━━━━━━━━━━┯━━━━━━━━━━━━━━━━━━

等 级 分 类 │ 缺陷显示迹痕的长度总和

─────────────────┼──────────────────

1级 │ ≥2 <4

─────────────────┼──────────────────

2级 │ ≥4 <8

─────────────────┼──────────────────

3级 │ ≥8 <16

─────────────────┼──────────────────

4级 │ ≥16 <32

─────────────────┼──────────────────

5级 │ ≥32 <64

─────────────────┼──────────────────

6级 │ ≥64 <128

─────────────────┼──────────────────

7级 │ ≥128

━━━━━━━━━━━━━━━━━┷━━━━━━━━━━━━━━━━━━

6.2.3 当有2个或2个以上缺陷显示迹痕大致在同一条连线上、同时间距又小于2mm

时,则应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线状缺陷显示迹痕(包括迹痕长度和间距)。当缺陷显示

迹痕中最短的迹痕长度小于2mm而间距又大于显示迹痕时,则可看作单独的缺陷显示迹痕;间距小于显示迹痕时,则可看作密集型的缺陷显示迹痕(参照6.2.2条,按表6评定缺陷显示迹痕的长度总和等级)。

7 探伤结果的标识与记录

7.1 缺陷显示

缺陷显示迹痕可根据需要分别用照相、示意图或描绘等方法记录。

7.2 被检物表面

探伤后的被检物表面如需特别标明时,应使这些记号永远保留。

7.2.1大批量探伤时,对每一个合格品应用印记或腐蚀法以P符号标识;如在上述方法有困难时,可用颜色标上P符号。用P符号标识有困难时可用标色记号法。在被检物表面上无法制造标记时,可采用其它方法标记。

7.2.2 抽样探伤时,对成批合格产品按7.2.1条方法用P符号或标色记号法标识。

7.2.3 在有缺陷的被检物上涂料或粉笔等标出缺陷位置。

7.3 探伤记录

探伤记录应按试验报告要求记录,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2012年3月 第一节一般知识 一、概念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 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 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1、依据 (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如: ?《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 ?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 ?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 (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4)标准中需要确认的项目,应经确认后方可编入通用工艺如: ?UT耦合补偿的规定; ?检验的时机; ?自行制作的工作试块。 ?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工艺参数等内容应经试验和评审合格后方可使用。 (5)通用工艺中应采用本单位的一些行之有效和做法,如采用探头、专用工艺,但必须进行评审。 (6)通用工艺要求文字简练明确,对经常使用的参数和有关计算应预先计算好,列成图表。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是我公司在制造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射线探伤通用工艺. 本守则依据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钢制换热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工业管道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8-19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 JB/T 4730-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章(适用于压力容器) 1、对射线照相各项技术要求,针对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提供保证射线 探伤工作质量所需遵循的通用工艺方法,本工艺射线探伤法符合 JBT4730.2-2005标准所规定的AB级照相法. 2、射线照相人员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培训、考核所颁发的特 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后,RTⅠ或RTⅠ级以上资格人员担任. 3、射线照相须在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射线照相工艺卡的各项参数进行操 作.“射线照相工艺卡”应由RTⅡ及其以上资格人员逐项填写编制,并经 无损检测责任人批准后使用. 4、射线胶片的使用与暗室处理按“管理制度汇编”暗室工作及制度执行.

5、摄片时机对一般材料,应在焊后12小时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 6、委托探伤的压力容器焊缝必须有委托单位履行的无损探伤申请委托 单,申请单上必须有焊缝外观检验合格的见证和焊接检验员的签名. 7、射线照相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复验,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 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与之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8、射线照相过程中的电离辐射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工业X射线 探伤放射性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9、射线照相的工艺要素和基本步骤: (1)透照方法的确定 (2)探伤编号方法 (3)几何条件的确定 (4)定位标记、识别标记、象质计的选用及摆放; (5)贴片及屏蔽散射线的措施 (6)射线窗口对焦 (7)曝光量的选择及操作 (8)底片质量自检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 第一篇总则 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3一般要求 1.3.1 选择原则 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 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 1.3. 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 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 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 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 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 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射线评片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1.1 本工艺适用于板厚为6-250mm得板材、碳素钢与低合金钢锻件、母材壁厚8—400mm得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及壁厚大于等于4mm,管径为57—1200mm碳素钢与低合金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与其她油气管道环向对接焊缝、钢质储罐对接焊缝得超声波检测等、 1。2 本工艺规定了使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测过程中,对受检设备做出准确判定应遵循得一般程序与要求。 1、3 引用标准 JB4730/T—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与探伤结果得分级》 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测试方法》 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2对检测人员得要求 2、1 从事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得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级证书得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得超声波检测工作、 2、2 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得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 2、3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3检测程序 3、1根据工程特点与本工艺编制具体得《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3.2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指令》或《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3。3 检测人员按指令或委托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探伤工艺卡》、 3、4 检测人员按《超声波探伤仪调试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设备调试。 3.5 外观检查合格后,施加耦合剂,实施检测,做好《超声波检测记录》。 3。7 根据检测结果与委托单,填写相应得回执单或合格通知单、若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等。将回执单与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或检验员,同时对受检设备进行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 3。8 返修后,按要求重新进行检测、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2013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规范 (1) 3术语定义 (2) 4检测人员要求 (2)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3) 6检测表面要求 (6) 7检测时机 (6) 8T0FD检测技术工艺 (6) 8.1 TOFD检测基本程序 (6) 8.2检测前准备 (7) 8.3表面盲区确定 (8) 8.4横向缺陷 (8) 8.5探头-12dB声场测试 (8) 8.6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9) 8.7现场条件要求 (10) 8.8检测准备 (10) 8.9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 (15) 8.10 检测 (17) 8.11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18)

8.12焊缝检测记录 (18) 9检测数据分析和解释 (19) 9.1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评价 (19) 9.2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 (19) 9.3缺陷位置的测定 (20) 9.4缺陷尺寸测定 (22) 9.5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22) 10编制专用检测工艺卡 (26) 11检测流程 (21) 12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21) 附件1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工艺卡 (29) 附件2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报告 (32) 附件3T0FD检测返修通知单 (37) 附件4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记录 (39)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通用规程,本规程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本通用规程适用于以下焊接接头的TOFD检测。 1.1材料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1.2全焊透结构型式的对接接头; 1.3工件厚度t: 12mm< t < 100mm不包括焊缝余高,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厚度值)。 1.4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可参照本规程使用;对 于其他细晶各向同性和低声衰减材料,也可参照本规程使用,但要考虑声速衰减。 1.5对于非特种设备的TOFD检测,参照本作业指导书执行。 2引用标准、规范、文件 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0.1?5 -2005 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NB/T4701 3.10 2.3《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10 2.4《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0 2.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05577:2000) GB/T12604.1 2.6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讲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

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讲明 1.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 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焊缝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焊缝超声波检验规程 1范围 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用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超声检测,也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在用承压设备的超声检测。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的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部分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JB 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 7913—1995 超声波检测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 JB/T 9214—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JB/T 10061—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JB/T 10062—1999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JB/T 10063—1999 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 3一般要求 3.1 超声检测人员 超声检测人员的一般要求应符合JB/T 4730.1的有关规定。 3.2 检测设备 3.2.1 超声检测设备均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合格的证明文件。 3.2.2 探伤仪、探头和系统性能 3.2.2.1 探伤仪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其余指标应符合JB/T10061的规定。 3.2.2.2 探头 3.2.2.2.1 晶片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0mm2,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mm。 3.2.2.2.2 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3.2.2.3 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3.2.2.3.1 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 3.2.2.3.2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3.2.2.3.3 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3.2.2.3.4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3.2.2.3.5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214和JB/T 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3.3 超声检测一般方法 3.3.1 检测准备 3.3.1.1 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和在用检验中,检测时机及抽检率的选择等应按法规、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和原则进行。 3.3.1.2 检测面的确定,应保证工件被检部分均能得到充分检查。 3.3.1.3 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测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等都应予以清除,其表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处理制度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壬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all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编制: 会签: 批准: 日期: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

1.适用范围 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及零部件和钢管对接环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本厂采用自动埋弧焊,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焊接方式。母材厚度2~50mm。 2.编制依据 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及图纸设计的规定。 3.射线检测人员:符合JB/T4730.1-2005中5.3和JB/T4730.2-2005中3.1条。 4.设备器材选择 4.1射线检测设备的选择检测用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进行定期检定(校准),并有记录可查。 根据透照工件的厚度和被透照工件的部位及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射线检测设备。射线检测设备以能穿透工件为原则,并希望留有10~20%的余量。如无特殊情况,严禁使用设备峰值。 射线检测设备单位mm X射线机射线最大能焦距最大透照厚度(Fe)XXH2505(气冷)250kv,5.0mA,4min F=600 T=46 XXH3505(气冷)300kv,5.0mA,4min F=600 T=46 4.2胶片类别,本厂使用T2类胶片 4.3增感屏,本厂选用前后屏均为0.01mmPb薄增感屏。 4.4像质计的使用,选用符合系列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像质计选用单位:mm 要求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线直径透照厚度

18 0.063 - 17 0.080 ≤2.0 16 0.100 >2.0~3.5 15 0.125 >3.5~5.0 14 0.160 >5.0~7 13 0.200 >7~10 12 0.250 >10~15 11 0.320 >15~25 10 0.400 >25~32 9 0.500 >32~40 8 0.630 >40~55 7 0.800 >55~85 对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透照应采用JB/T4730.2-2005附录G规定的Ⅰ型专用像质计。 透照方式母材厚度焊缝余高透照厚度 单层透照T 无T T 单面T T 双面T T 单面(有垫板)T 双层透照T 无2T T 单面2T T 双面2T T 单面(有垫板)2T 注:公称厚度取母材厚度,对接接头的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较薄的厚度值,表中T′为垫板厚度。 4.5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4.5.1定位标记

超声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广西双起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日期:2011年06月01日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采用超声检验方法检测起重机械(包括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等)钢焊缝内缺陷的技术及验收准则。 本标准规定的超声检测技术,适用于检测母材厚度8mm-100mm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接接头;如果检测工艺规程得到合同各方的认可,也适用于母6mm-8mm无衬垫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 本标准所指的焊缝等级:1级是指重要受拉结构件的焊接接头;2级是指一般受拉结构件的焊接接头;3级是指受压结构件的焊接接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要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货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2005,ISO9712:1999,IDT)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12604.1,ISO5577:2000,IDT)GB/T18694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探头及声场的表征(GB/T18964-2002,eqv ISO 10375:1997) GB/T18852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GB/T18852-2002;ISO 12715:1999,IDT) JB/T8428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 JB/T921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本公司采用检测标准为JB/T10559-2006、验收规范为《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人员资格 起重机械钢焊缝的超声检测及最终验收结果的评定应由有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来完成。相应等级的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完整word版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n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 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 —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 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玄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 400mn距离处 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 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 GB16357的有关规定。

透照厚度(W 范围、mm 应识别丝号 丝径(mm 3.3胶片和增感屏 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 X 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 后屏为0.03?0.10mm 的铅箔增感屏。. 3.4象质计 3. 4.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 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JB/T7902 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 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W 100mn 钢管环缝 时采用 JB/T4730附录F 的专用象质计。 3.4.2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 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 通过 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表1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2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3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 (AB 级) 3.3.1 3.3.2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超声波检测规程

超声波检测规程 1校准与复核 校准应在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在开始使用仪器时,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测定,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试。 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应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斜探头在使用前应进行前沿距离、折射角、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的校准。使用过程中,每次使用前应校准前沿距离、折射角和主声束偏离。直探头的始脉冲占宽、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应根据使用的频度每隔一个月或三个月检查一次。 2检测工艺 对于具体部件的检测,中级或高级检验人员应根据相应的标准编制检测工艺卡,经审批后实施。工艺卡应包括如下内容:检验等级、材料种类、规格、检验时机、坡口形式、焊接工艺方法、表面状态及灵敏度补偿、耦合剂、仪器型号、探头及扫查方式、灵敏度、试块、缺陷位置标定方法、报告要求、操作人员资格、执行标准等。 3检验程序 工件准备一表面检查、委托检验一接受委托、指定检验员一了解焊接情况一确定检测工艺卡一选定无损检测方法、仪器、探头、试块一校准仪器和探头一制作距离波幅曲线一调整无损检测灵敏度一校准与复核一涂布耦合剂一粗无损检测一标示缺陷位置一精无损检测一评定缺陷一复核一记录一报告一审核一存档。对于不合格焊缝的重新无损检测,仍然遵从此程序的要求。 4检验前的准备 根据被检部件的材质、规格、性质和结构形状选定无损检测标准,确定检验等级,确定检测工艺卡。 对选定的仪器、探头的性能及其组合性能应进行测试,并符合要求。 制作距离一波幅曲线及综合补偿测定: 斜探头前沿距离、K值的测定应在SGB-4试块上进行,前沿距离、K值至少应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调节扫描速度、扫描比例,按照选定的标准要求制作距离波幅曲线,并计入综合补偿,绘制在坐标纸上。 综合补偿测定按选定的标准进行。 检测面和检测范围的确定应保证检查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检验前应用80#或100#砂纸去除检测面上的毛刺等,以利于声耦合和探头的移动并减少探头磨损。 5检验 按照选定标准的规定确定无损检测灵敏度,并对扫描线和灵敏度进行复核。 扫查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移动速度不应大于 150mm/S。 可以采用不同的扫查方式,以检测不同走向的缺陷。检测纵向缺陷时,探头沿焊缝在母材上均匀做锯齿形或矩形扫查,在保持探头移动方向与焊缝中心线基本垂直的同时,还要作10°-15°的摆动;检测焊缝和热影响去的横向缺陷应采用平行扫查。初探时,如发现评定线及以上的反射波时,可先用记号笔在部件上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X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1.2本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射线检测。 1.3焊缝的射线检测除符合本工艺外,还应符合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及图样的要求。 2、引用标准 2.1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2.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人员资格 3.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3.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3.3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焊缝射线检测要求 4.1射线照相质量要求 压力容器焊缝一般选用AB级照相质量等级。 4.2焊缝表面要求

必须经过外观检查,焊缝表面不规则程度应不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否则应事前加以修整,合格后方能进行射线检测。 4.3射线照相的标记 射线照相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及象质计、返修标记(R1、R2 )等标记,所有标记铅字摆齐、位置正确,且标记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4.4射线穿透厚度(TA) 射线穿透厚度:TA=T+T d+h 式中:T——母材厚度,mm; T d——垫板厚度,mm; h——焊缝余高(一般要求实测,若实测有困难则参考后面数据),单面焊余高2mm,双面焊余高为4mm,无余高h为零。 4.5射线照相底片黑度 按JB/T4730-2005的要求,底片黑度1.2~3.5。 4.6象质计 4.6.1板材及Ф>89mm的管材用Ⅰ,Ⅱ,Ⅲ号象质计;Ф≤89mm的管材采用专用象质计,且碳钢材料选用Fe象质计,不锈钢材料选用CrNi象质计。 4.6.2象质计的放置 (1)、线形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被检区的一端(被检长度的1/4处)。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目的 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 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 《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JB/T4730.1 -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 要求 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检测 4人员资格 4.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 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 mm、间距为0.5 mm的印刷字母。

4.3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 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级或口级 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H级或□级 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 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5.1检测设备 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射线胶片 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 - 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 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 即T1、T2、T3、T4。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观片灯 —95 —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DOC 148页)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1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 承压设备用钢板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3 承压设备用锻件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4 承压设备用奥氏体钢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5 承压设备用无缝钢管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6 承压设备用复合钢板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7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8 承压设备T型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9 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和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 10 承压设备用钢螺栓坯件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11 在用承压设备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12 超声测厚检测通用工艺 13 模拟式超声检测仪操作规程 14 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操作规程 15超声波探伤仪系统自校规程 16 超声测厚仪操作规程

1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1 范围 1.1.1 本工艺规定了承压设备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 1.1.2 本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用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也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在用承压设备的超声检测。 1.2 引用标准 1.2.1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 1.2.2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2.3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

测》 1.3 一般要求 1.3.1 检测人员 (1)凡从事超声波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劳动部门考核,取得各级资格的人员是能从事与其资格相适应的工作。(2)检测人员必须掌握仪器的综合性能,并能独立进行检测。 (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超声波检测有关标准,能按标准要求选择适当方法校正仪器,并能进行熟练的检测操作。 (4)检测人员应能根据被检工件的材质、规格、加工工艺过程、材料曲率等,预计缺陷可能产生的部位和类型,并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定量。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一一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 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一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1924-19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 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 JB/T7902-2006 线型象质计 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3、一般要求 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 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 (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射线胶片 3.2.1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2.2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3观片灯 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3.2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3.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土0.05。 3.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3.5增感屏 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JB/T5075 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象质计 3.6.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或孔型像质计测定。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的规定,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 足GB/T 23901.2的规定 3.6.2象质计的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象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 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

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 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 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 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射线和超声检测主要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米用磁粉检测。 1.4.3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 1.4.4采用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