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2010年9月

第27卷第3期(总第73期)

吕梁教育学院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

Spet.2010

V o1.27No.3(Sum.No.73)

【理论研究】

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林建珍

(吕梁市会计学校,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效用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中使用很广的一个概念.它指消费者从消费

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用的另一个概念为边际效

用.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里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得到的新增的效用量或满

足程度.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的边际效用,某一物品的边际效用是衡量该物品

的价值量的尺度.进而认为,商品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商品数量越少,

边际效用越大,其价格就

越高.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边际效用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86(20l0)03—0046—02

效用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中使用

很广的一个概念.它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劳

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效用不同于商

品的客观用途,但它又是建立在商品客观用途之上

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身欲望程度的一种主观

评价.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某种商品满足消费者

的欲望程度越大,它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就越大.

因此,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间里消费同一商品,或同

商品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消费者而言,其效用大

小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饿得越厉害,

食物给他带来的效用就越大;而一个人在饱食之后,

相同食物给他的效用可能是零,甚至为负数.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用的另一个概念为边际效

用.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里增加一单位某

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得到的新增的效用量或满足程

度.因为效用是消费者对消费商品给自己带来欲望

满足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因此,随着个人连续消费

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他从中得到的增加的或额外

的效用量是递减的.这就是着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按照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的观点,效用是价

收稿日期:2010—06—09

作者简介:林建珍(1972一),男,山西临县人,吕梁会计学校教师. 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同时效用又必

须与商品的稀缺性相结合,而最终形成价值.因为

物品越稀缺,则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其价值也就

越大.由此,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该物

品的边际效用,某一物品的边际效用是衡量该物品

的价值量的尺度.进而认为,商品价格由边际效用

决定.商品数量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其价格就

越高.

“效用价值论”可以为人们解释:

(一)为什么水是生命之源,但水的价格却很低

水为自然资源,相对于珠宝钻石等稀缺资源

言,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水的价格取决于它的边

际效用,取决于最后一杯水的有用性.边际效用决

定了消费者对每单位水愿意支付的价格越来越低.

由于有如此之多的水,所以,最后一杯水只能以很低

的价格出售.尽管最初的几滴水相当于生命自身的

价值,但最后的一些水仅仅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 因此,商品的数量越多,它的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越小,大量的水价就越低.甚至生命之源的水在一些地方可以免费享用(比如山泉)正是无限供给

量使其边际效用大大降低,因而降低了这一对人生命极其重要的商品的价格.空气亦为如此.

(二)为什么两元钱一瓶的水,在峨眉,华山之

顶可以卖到十元,十五元,沙漠之中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更多?为什么紧急之中你可以包车出行,而生活中你常常以步代车?

这同样可以用”效用价值论”帮你找到答案.

“物以稀为贵”,峨眉,华山抑或沙漠之中,水的供给极其匮乏,而水可以给人带来的边际效用却很大,水的价格自然就很高;而紧急之中的出行者,因为”紧急”,所以交通工具可以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同样很大,所以他愿意支付对他而言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价格包车出行,而通常情况下,他可能常常骑车或步行以节省货币支出.

(三)为什么随着收入的增加,A.-f~’l对货币的

“珍惜程度”越来越小?

西方经济学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人们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

换商品的效用.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样,对于一

个消费者来说,随着他所拥有的货币收入量的不

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某消费者货币收人的逐步增加,每增加一元钱给消费者新增的额外的效用量越来越小,因而消费者对新增加一元钱的价值评价越来越小.按照这一推理,如果将高收入家庭的货币减少某一数额,而使同等数额的货币收入转移到低收入家庭,这样会增加社会总效用.这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各种社会救助,救济行为.

尽管”效用价值论”可以解释诸如水的价格为

什么会很低;相同的水在不同的时问,地点价格为什么会不同;撇开理想,伦理,道德,修养,为什么社会

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救助,救济行为等问题.但是,一瓶水的价格为什么是2元,而非20元?汽车的价格为什么是10万元,而非1000元?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而言,边际效用不等,但为什么其价格却相同呢?如果价格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那么,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购买数量不等的商品,就一定可以使用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多,商品的边际效用越低,价格就应该越小);不同的消费者在同一时间

里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价格(因为商品的数量不等,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

不同,价格就应该不同).显然,这样的结论在现实

生活中是行不通的.”边际效用决定价格”的理论

却不能从根本上回答价格到底由什么决定的问题, 因此,它是伪科学的.

事实上,众所周知,关于商品价格由什么决定的

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创造了价值.比如,一本书

定价20元,是出版商根据出版该书花费的生产成本(包括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和一定水平盈

利(由劳动创造)而确定的.至于商品价格的波动

问题,那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供过于求,价

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但无论如何,一瓶水

的价格永远不可能高于一辆汽车的价格,说到底,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显然,”效用价值论”因消费者对

效用评价的主观性及心理假定性在解释以上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于不攻自破.

47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考试习题

第三章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2、根据所用教材中序数效用论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 A、P X/P Y=MU Y/MU X B、P X/P Y=MU X/MU Y C、PX?X=PY?Y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 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在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Y的数量的坐标平面上,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某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个单位X而获得1单位Y。 A、5 B、1 C、1/4 D、4 6、假定X和Y的价格PX和P Y已定,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 B、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Y C、同时增加购买X,Y D、同时减少购买X,Y 7、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 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9、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其收入较低时会购买黑白电视机,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 会选择购买彩色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说黑白电视机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是()。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0、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1、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 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而形成的曲线被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2、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A、均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B、并不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参考答案

第3章 消费者选择 【练习及思考】参考答案要点 1.填空题 (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边际效用分析 方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无差异分析方法。 (2)用公式来表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y y x x P MU P MU =和M Q P Q P y y x x =?+?。 (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_效用_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 右下方 倾斜的线,其斜率为_负__________。 (5)在同一坐标图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___高________,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__低_________。 2.判断题(下面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1)(×)效用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因为它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截然相反,分析结果不同。 (3)(√)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 (4)(√)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边际效用大于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在增加。 (5)(×)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 (6)(×)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7)(√)需求线上的任何一点消费者都实现了效用最大。 (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花费的货币少,而买到的东西多。 3.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B ) A 向右上方倾斜 B 向右下方倾斜 C 与纵轴平行 D 与横轴平行 (2)消费可能线上每一点所反映的可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B )。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在某些场合下是相同的 D 在某些场合下相同,在某些场合下不相同 (3)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 D ) A 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B 边际效用为负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零 (4)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 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 商品,原因是(A )。 A 商品X 有更多的效用 B 商品X 的价格较低 C 商品X 紧缺 D 商品X 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5)已知商品X 的价格为1.5元,商品Y 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的时候,商品X 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商品Y 的边际效用应该是(A )。 A 20 B 30 C 45 D 55 (6)当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收入变动时,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C )。 A 需求曲线 B 价格-消费曲线 C 收入-消费曲线 D 恩格尔曲线 4.计算题 (1)某消费者收入为240元,用于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X 商品的价格Px=40元,Y 商品的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主要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参见P51) 基数效用 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参见教材P51) 总效用(T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参见P51)边际效用(M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参见P51)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参见教材P52)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参见教材P52) 序数效用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参见教材P55) 无差异曲线 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参见教材P55)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参见教材P57) 预算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参见教材P59) 收入——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价格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替代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参见教材P63) 收入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参见教材P63) 概率-----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种可能性是指一种后果将来发生的可能程度。(参见教材P66) 期望值 与不确定性事件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因素作用下,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参见教材P66) 方差------亦称离差,就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额。(参见教材P66) 二、重难点辅导 1.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 (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第二章: 第二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1、该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反比)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M(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 (替代品成成正比, 互补品成反比) 4、消费者偏好T(成正比) 5、预期价格Pe (预期价格上涨即期需求增 加) 需求函数 Qd=f(P) 线形需求函数通常形式:Qd=a-bP (其中a、b 为大于0的常数,P为商品价格,Q为需求量) 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

当需求函数为线形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1、生产成本C(成反比) 2、生产技术水平A(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替代品成反比,互补 品成正比) 4、预期价格Pe(成正比) 5、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正比) 6、其他因素O 供给函数 Qs=f(P) 线形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Qs=-c+dP (c、b > 0) 二、供给曲线 线形、非线形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表示商

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公同作用 一、定义 1、市场均衡:指市场上供应量和需求量达到相 等时的状态。(既市场出清) 2、均衡价格/产量: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 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产量。 二、形成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下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三、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的变动:自身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 求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位置移动。 2、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 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的整体移动。(右上方或左下方)。(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西方经济学--效用论

效用论 一、名词解释 1、Utility 2、Marginal Utility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Indifference Curve 5、Budget Line 6、消费者均衡 7、Engel’s Law 8、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9、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10、Consumer surplus 11、Marginal Rate Commodity of Substitution 12、Price Consumption Curve 13、Income Consumption Curve 二、选择题 1、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负; C、边际效用为零; D、边际效用为最大。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相同,商品组合相同; B、效用水平不同,商品组合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商品组合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商品组合不同。 3、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取决于( )。

A.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消费者的偏好。 4、消费品X和Y的价格不变,如果MRSxy大于Px/Py,则消费者( )。 A、增加X,增加Y; B、增加X,减少Y; C、减少X,增加Y; D、减少X,减少Y。 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 A、价值剩余; B、商品剩余; C、实际所得; D、主观感受。 6、需求曲线由( )导出。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要素成本曲线。 7、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8、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9、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补相关的 10、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美元,Y商品的价格为2美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 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1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被称为()。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边际转换率 D.边际效用 12、某些人在收入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 机对这些人来说是()。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3、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14、恩格尔曲线可以从()导出。 A.价格-消费线 B.收入-消费线 C.需求曲线 D.无差异曲线 15、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 A.低档商品 B.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如何使用资源的学术体系。消费者的行为也是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的行为. 需求是消费者的行为,决定需求的是消费者所做出的选择.本章将把消费者的行为作为一种理性选择来进行分析。 第一节 效用和需求 一、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1)效用 效用(utility )是一个人从商品的消费或活动的举办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因为人们是通过获得能使他们快乐的东西,回避能使他们痛苦的东西来得到效用的。 总效用是一个人从消费某些商品与劳务中所得到的总好处或总满足程度,即,从消费所有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合。总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水平,消费的数量越多,总效用越大。 边际(marginal ),在经济学上的涵义就是指“增量”.如,当你拥有第一种光盘时,就产生了一个增量,拥有数从0增为1;当你拥有第二张光盘时,又产生一个增量,拥有数从1增为2;当你拥有第n 张光盘时,肯定还会产生一个增量,拥有数从n-1增为n 。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是指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即增加1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消费某一物品会给人带来满足感,通常消费的越多,得到的满足感的总和就越大,即总效用就越大。但每1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效用)会越来越小,并最终降低为无满足感(效用为0),甚至可称为负满足感(效用小于0)。 例,当一个饥饿的人吃东西,如饺子,吃最前几个时,所带来的满足感是最大的,因为很饿,能增加一点食物(从无到有)都会使他想吃的欲望得到很大的满足.随着消费饺子数量的增加,即,离吃饱的程度越来越近,其每多吃一个饺子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就会越来越小。当他吃到最后一个时(如第50个),新增的满足感就会降为0,即吃到最后一个时他就吃饱了,由于最初饥饿而想吃的欲望完全消失。这时,因为此前每吃一个都会带来一定的满足感,所以总满足感(总效用)已达到最大(想吃的欲望得到完全的满足),即总效用已实现最大化。[因为已经吃饱,如果再吃,每多吃一个就会感到越来越不快乐(吃撑了带来的痛苦),这说明新增的满足感已小于0。] 消费其他物品也有同样的趋势,如,很渴望得到某一名牌化妆品的女生,能得到第一份所带来的效用肯定很大,而随着她能消费更多数量的这一品牌化妆品,每增1数量,效用都会有所降低,甚至对是否再消费同一品牌也会感到无所谓。 这种随物品的消费量增加,其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经济理论认为,随着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最终会出现(不一定一开始就出现)。 数学表达: 因为总效用与消费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故总效用TU 是消费量x 的函数,即,TU=U(x)。 边际效用MU 是消费量x 的增量所带来的总效用TU 的增量,即由ΔX 所引起的TU 的变化量ΔTU 。所以, MU=U'(x)= dX dTU 〉0,即边际效用使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正值.总效用TU 最大化的满足条件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B )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假定X、Y的价格P X 、P Y 已定,当MRS XY >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 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4、对于正常物品来说,(A);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B.替代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 C.收入效应与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D.收入效应与数量成正方向的变动; 5、序数效用论从(A)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6、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B )。 A.为正数,且不断增加 : B.为正数,但不断减少; C.为负数,且不断增加; D.为负数,但不断减少。 7、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 为( C )。 A.正数; B.负 C.零; D.不确定,需看具体情况而定。 8、预算约束线取决与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偏好。 9、吉芬商品与低档物品之间存在的联系是( B ) A 低档物品一定是吉芬商品 B 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物品 C 低档物品肯定不是吉芬商品 D吉芬商品肯定不是低档物品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种商品的(C) A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 B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 效用是否可加 D 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11、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技术替代率( C )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与答案

第3章效用论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 2.边际替代率 3.补偿预算线 4.消费者剩余 5.恩格尔曲线 6.吉芬难题 7.劣等品和吉芬品8.边际替代率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1.价格-消费曲线12.收入-消费曲线 13.边际效用14.消费者剩余15.消费者均衡 16.效用17.基数效用18.序数效用 19.无差异曲线20.预算约束线21.替代效应 22.收入效应 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所谓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3.同一商品的效用的大小,也会因时、因人、因地而不同。() 4.当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是正的。() 5.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们将获得最大效用。() 6.根据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中所指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不变。() 7.假定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 8.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9.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 10.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关系是:吉芬物品一定是低档品,但低档物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 () 11.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无法预知结果。() 三、判断题 1.同样一种商品的效用将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不同。()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3.只要总效用是正数,边际效用就不可能是负数() 4.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同一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用() 5.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利润 () 6.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因支付货币所失去的货币的 总效用() 7.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支付的货币的效用,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 效用() 8.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 数量。是有效需求。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 数量。是有效供给。 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 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4.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 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5.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 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6.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7.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 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9.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0.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 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1.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2.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 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3.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 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4.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他考察在时间 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第二章:效用论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 5.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用字母TU 表示。 6.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消费者均衡: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RS12=P1/P2 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 1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用字母CS表示。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述题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述题 该部分为主观题,答案并不唯一,重在理解其中的意思,建议用自己的话去组织语言。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 曲线最低点的部分?(结合图形说明)(P161) P161中的图a曲线表明,厂商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 此式可以这样理解: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而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关系。但是,厂商只有在P>=minAVC 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min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既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2、试作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P80-P82) (1)(名词解释)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2)(该部分最好结合图像用自己的语言分析) 我们以价格下降为例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消费者原有预算线A l B l ,并与无差异曲线u l 相切于E1,均衡数 量E l (x l ,y 1 ),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按替代效应,当x的价格从Px l 降至Px 2 , 消费者会减少对y的部分购买而增加对x的需求量,对y的部分购买力会转移到 x上,以便维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所以预算线移至A 2B 2 ,并与u 1 相切于E 2 ,引起 x的需求量从x l 增至x 2 ,y的需求量从y 1 减至y 2 。但是,实际上,y的价格并没 有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从已分析的结论中剔除y的价格上涨而导致对y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即以因为商品x的价格下降而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的形式, 使预算线从A 2B 2 平移至B 1 A 3 ,并与一条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 3 相切于 E 3。此时,均衡数量是:x从x 2 增至x 3 ,y从y 2 增至y 3 ,可见,价格效应引起的 数量变化可分成两部分,X 1X 2 的数量变化是替代效应的影响,X 2 X 3 的数量变化是

4.《微观经济学》模拟题库(二)

4.《微观经济学》模拟题库(二) 《微观经济学》题库 (二)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 .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 断减少 D. 为正值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 为:( )。A . 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3.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A . 沿着原有的无差异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线 4.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A . 沿着原有的无差异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线 5.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A . 替代效应 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 应使需求量减少 D.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 增加6. 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A . 替代效应为 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 替代效应为 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 替代效应为 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7.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A . MUx/Px<MUy/PY B. MUx/Px>MUy/PY C.

MUx/Px=MUy/PY D. 以上都不对8. 以下哪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 . 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效用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B . 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 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 7.5个效用单位 D. 以上都不对9.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A . 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 张某应该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 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 张某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10. 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在获得最大满足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元,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 )。A .20 B.30 C.45 D.601 1.根据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是( )。A .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相切之点 B.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相交之点C. 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 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何一点1 2. 若张某消费牛奶和面包时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1/4单位的面包,则( )。A . 牛奶价格为4,面包价格为1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B. 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4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C. 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牛奶的消费 D. 以上都不对1 3. 某消费

微观经济学--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第3章 效用论一、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 2.边际替代率 3. 补偿预算线 4.消费者剩余 5.恩格尔曲线 6.吉芬难题 7.劣等品和吉芬品 8.边际替代率 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1.价格-消费曲线 12.收入-消费曲线 13.边际效用 14.消费者剩余 15.消费者均衡 16.效用 17.基数效用 18.序数效用 19.无差异曲线 20.预算约束线 21.替代效应 22.收入效应 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 2.所谓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 3.同一商品的效用的大小,也会因时、因人、因地而不同。( ) 4.当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是正的。() 5.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们将获得最大效用。( ) 6.根据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中所指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不变。( ) 7.假定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 ) 8.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 9.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 ) 10.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关系是:吉芬物品一定是低档品,但低档物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 ) 11.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无法预知结果。( ) 三、判断题 1.同样一种商品的效用将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不同。()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3.只要总效用是正数,边际效用就不可能是负数() )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同一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用(4. 5.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利润() 6.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因支付货币所失去的货币的总效用() 7.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支付的货币的效用,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 8.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 9.用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意味着,1单位商品X和3单位商品Y具有同样的效

西方经济学网考题--效用理论

西方经济学网考题--效用理论

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 A.商品A的价格最低B.商品A紧俏 C.商品A有多种用途D.对其而言,商品A 的效用最大 2.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 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 3.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 A.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B.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5.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6.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增后减 7.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B.取决于它的价格C.不可比较D.可以比较

8.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 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A.108个B.100个C.106个 D.6个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的购买 10.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 A.满足程度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边际效用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经济学中的各类效应

学经济的人必看的东西 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微观经济学论述题包括答案

论述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何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答:(1)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2)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量就越大;反之,需求量就越小,两者呈同方向变动。(3)消费者的收入对商品需求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质商品,若是正常商品,则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若是劣质商品,则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减少。(4)相关商品的价格。对于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而言,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若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5)预期因素也对需求量产生影响。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未来会上升时,它通常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贤妻需求量。以上就是影响需求的一些主要因素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2.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联系实际谈谈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答:(1)当需求恰好等于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均衡是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最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2)当需求和供给任意一方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导致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3)许多因素如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或者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动将可能引起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动。(4)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5)许多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预期等都会导致生产者的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市场供给发生变动。(6)在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和供给就是通过这样的变动来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的。 3.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1)各自的含义:①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可以如同长度,重量等 概念一样可以以基数来加以度量,比较 或加总。这种以数字为计量单位来衡量 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的理论就是基数效 用论。基数效用论用边际分析方法。②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 具体度量的,效用之间只能根据消费者 的偏好程度排列顺序或等级,这种以排 列的形式来衡量商品的效用的理论就 是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以无差异曲 线为工具分析消费者行为。 (2)差异: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 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的效用是可 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 费者都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所获得的 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 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 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 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 中,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 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 的最大值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 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3)相同点: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 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 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 用最大化。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 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 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 程。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 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 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④他们 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 合需求规律。 4.我过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 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 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这种措施:(1) 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2)对生产资 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应? (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 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答: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 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 一方面,用户会减少用水,另一方面, 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 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渴望得到缓解或 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 减少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 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 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 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 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 却物体,现在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 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 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 耗费。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 的价格提高无异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 收入。补救的办法,也许是给居民增加 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5.试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和效用理论来 分析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答:(1)税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税收分为两种:①比例税:政府对某种 商品(X)按比例征消费税,消费者每 购买一单位X商品,除了支付价格PX, 还要付税t,这种税就是比例税,实际生 活中的关税,商品税都属于比例税②定 额税:无论消费者如何选择商品组合, 政府一律征收总额固定的税收T,我们 称之为定额税,收入税就是一种定额 税。 (2两种税收会给消费者的选择和效用 带来不同的影响: ①比例税的影响。假如政府对每单位X 产品征收比例税t,X商品的价格成了 P+t,预算约束线将以在纵轴上的交点为 圆心,沿着横轴向原点运动,形成一条 新的预算约束线和新的均衡点。与征税 前的均衡比,X商品的消费量肯定下降 了,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比 例税使X商品的相对价格升高,替代效 应会使消费者可消费的X商品减少;其 次,征税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收 入效应是消费者的均衡点运动到新的, 更靠近原点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 线上,效用水平下降。如果消费者偏好 消费X商品,则生活水平会下降更多。 ②收入税的影响:假如政府征收定额 税,两种税收给政府带来的收入相同, 但消费者预算约束线将平行向原点移 动,由于是两种商品同时减少,减少的 幅度会低于一种商品的减少,即新的预 算约束线会高于比例税的预算约束线, 效用水,平会高于政府征收比例税的水 平。 (3)总结:①无论何种税,商品消费 量都会下降,而比例税下降更多。 ②无论何种税,消费者实际收入都会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