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口发展迅速的时期。

3、守恒:指物体的形式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并未改变即物体的量不因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同化:把坏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Z屮,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7、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皮亚杰所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8、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认知理论术语,指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

9、晶体智力:指获得的语言、等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0、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屮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1、依恋: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2、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13、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4、点红测试:通过在婴儿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再让其对着镜子,看其表现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测试。

15、习惯化: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

16、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17、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社会” 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

1、阐述个体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期:是思维的发生发展的阶段,婴儿并不是具备简单的感知运动反射, 其知觉的整合、表征及其关于客观事物的关系等方而的内隐知识的迅速发展。

(2)幼儿期: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小学儿童: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10 到11岁。

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思维过程发展的不平衡性。

(4)青少年时期:少年期:初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

转化,末期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青年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较为稳定而匀速,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

(5)成年期: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成年早期的后期是表现创造性思

维的重要时期。

2、阐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采用两难故事的研究方法)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避免惩罚获得利益而服从权威规定的准则。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来决定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偶尔也来

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看重有无满足需要的公利性价值。

(2)习俗水平(10—15岁)儿童为得到表扬、奖赏或为社会秩序的稳定而遵循

规则。此水平社会规则内化。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道徳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

的要求,附和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判断好坏根据行为的动机。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

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垂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但把规范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3)后习俗水平(16岁之后)其推理依据不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联系。外在的道德标准已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命

令。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种社会

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判断好坏时,认为

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徳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好的动机而减轻对其责难

的程度,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有个人的人牛哲学,

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考虑问题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

为完全自律。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3、阐述并评价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

人格的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对立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解决一人格得到健全发展;未解决一人格不健全。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基本信任感的形成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此阶段婴儿需要人照顾,是否得到满足影响基本信任感的形成。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4岁):孩子掌握大量的技能,儿童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会产生冲突,父母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同时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帮助形成自控品质。

(3)主动对内疚(3-5岁):儿童的活动范围扩大,好奇、好问。成人对儿童的活动要求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扬,儿童获得主动性;过分限制主动行为,会产生内疚、胆怯的品质。

(4)勤奋对自卑(5-12岁)学习成为主要的活动,父母和教师应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发展孩子的勤奋品质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 —20岁)考虑白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时间有早晚,分为三种类型:①过早形成不成熟的自我同一性:②混乱的自我同一性:③实现了的自我同一性。

(6)亲密对孤独(20—24)发展具有爱的能力和会工作的人,形成同一性后迎

来成年吋代,要和他人建立友爱的关系,形成亲密感

(7)繁殖对停滞(25 — 65岁)人生的屮年期。一个人顺利地通过了同一性时期,那他就会把这些传给下一代,担负社会任务、形成关心他人的品质。这一阶

段不能发展繁殖感的人,其特征是停滞和人际关系贫乏。

(8)满足对绝望(65岁之后)前七个阶段都顺利渡过,产牛满足感,对人牛没有做什么的人,这吋候常常冋忆以往的事情和对人生的绝望。

评价:埃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度

的纵向发展观一一一个阶段不能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个维度的, 每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

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

4.阐述并评价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

及图式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此

阶段分为:①反射练习期②习惯动作时期③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④手段与目的的

分化并协调期⑤“尝试错误期”⑥表象思维开始阶段

⑵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出现符号性的特点,有着直觉性的,

非逻辑的、自我屮心等特征。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早起的信号功能:表象符号和语言符号②自我中心③感知的局限性

⑶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符号性和逻辑性是主要特点:克服了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达到了

思维上的守恒性。

⑷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儿童能够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

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岀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与

他们的自身经验无关。

简评:⑴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木阶段和机制

⑵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⑶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⑷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偏好甚于对认知发展过程的具体表述和解释

⑸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4、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

情绪情感方面:青少年时期是情绪情感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其中,初中生情绪

与其它心理活动发展一样,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高中生情绪情

感趋于成熟、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热情有余,理智不足。总的特点如下: (1)、情绪情感比较强烈,有明显的两极性。(2)、情绪极易波动,存在偏执性。

(3)、内隐性与表现性共存。

(4)、情感体验敏锐。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感十分强烈、敏感。伴随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恋爱情感的需求。

(5)、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相当的发展。

人格方面:

5、分析影响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1 ?遗传:

(1)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具遗传性,孕妇的情緒也会影响胎儿未來的人格特质。

(2)內分泌系統会影响人格的表現,如牛长激素、肾上腺素等。

2.成熟:

(1)一般康狀況:健康狀況越好人格越正向。

(2)年齡:婴幼儿期人人格萌芽期,儿童期为稳定期。(3)智力:智力高者,适应力佳,人格越正向。

(4)气质:与亲子互动、社会行为、认知学习及适应力都明显相关。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人的发展就越多受自我意识的调节。反之,受社会外因制约。

(2)个人朝什么方向发展,首先决定于个人如何评价自己,并比较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差异。

(3)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对自己的性格、心理特点就比较清楚,知道自己要发扬什么有利的,抑制什么不利的。

(4)个人的发展,还决定于自我调控的能力,以及对自己个人发展采取什么态度和方式。

6>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有哪几种类型?

⑴横断研究设计⑵纵向研究设计⑶聚合交叉设计⑷跨文化研究⑸微观发生学设计

7、阐述言语获得理论(先天、模仿等)

(1)强调后天的语言获得理论:①斯金纳代表的“强化说”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的决定性的影响。主张语言的形成、获得与行为一样,是通过联想的原则,经选择性强化形成的。斯金纳提出用S?R技术鼓励儿童言语发展三种方式:a、回声反应b、对婴儿的请求作出言语的反应c、操作性应答?②以阿尔波特、班杜拉等为代表的”模仿说”主张婴儿语言的获得是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和模仿形成的。语言模仿不一定即时表现,它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选择性。强调给儿童提供好的语言环境。

(2)强调先天的语言获得理论:以乔姆斯基的“先天论”提出假设人类不同的语言存在一种基木的形式一一普遍语法,同时人类习得语言的时间和方式也存在普遍性。提出转化生成理论:人类具有先天的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装置,即“语言获得装置”(LAD)。外界提供原始的语言材料,语言装置对之进行加工,获得语言中的句法规则,转换生成内在的语法体系。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为代表的“社会相互作用论”,对影响语言获得的因素进行研究,强调遗传因素(智力)、语言环境(亲子关系、内外向)

8、试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