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要点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

1)密度:地表岩石密度:2.6~2.8g/cm3 ,一般取2.67g/cm3 2)压力:地球内总压力是指在不同深度处单位面积上的静岩压力(即压强)

3)温度:地球深部的温度高于地球表层温度,一般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高。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 所升高的温度

重力:地球上一点受到的地球总体引力(不包括地球以外天体的引力作用)与因地球自转产的离心力之合力。1Gal=1cm/s2

地面一点的重力随点位不同而异,影响一点重力大小的因素可有:(1)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和地形起伏变化;

(2)地面点离地心距离的差异;

(3)地面点与地球自转轴的距离不同受到的惯性离心力不同,位于赤道的点离心力最大,南北两极离心力为零。

基本磁场由假想的地球内部等效大磁棒产生的磁场变化磁场:

变化磁场是起源于地球外部并叠加在磁场上的各种短期变化磁场。磁异常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第五章

1、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

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可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

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3、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

表层的地质作用。

4、表层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和成岩作用。

5、搬运作用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搬运3种方式。

6、沉积作用也具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3种方式。

7、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

8、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

9、变质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变质岩。

10.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

动。常以岩石变形、变位、地表形态的变化等形式表现出来。按物质的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1.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一)

地层层序律;(二)化石层序律;(三)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12. 生物演化律,即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以往出现过的生物类型,在以后的演化过程中绝不会重复出现。

13. 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法: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自动放射出粒

子、电子、电磁辐射量子射线,而蜕变成另外一种新元素,并且

各种放射性元素都有自己恒定的蜕变速度。同位素的衰变速度通常是用半衰期表示的。所谓半衰期,是指母体元素的原子数蜕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4. 各种陨石都具有相同的年龄,大致在46亿a左右

15. 生物界的演化及无机界的演化均表现出明显的自然阶段性。

16. 以地球演化的这种自然阶段性为依据,配合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

定,对漫长的地质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与划分,编制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能普遍参照对比的年代表,即地质年代表。

17. 地质年代单位的划分是以生物界及无机界的演化阶段为依据的。

18. 地质年代表中划分出了相应的不同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其中最

主要的有宙、代、纪、世四级年代单位。

19. 整个地质历史从老到新被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4个宙,每个宙的演化时间均在5亿年以上。每个代的演化时问均在5000万年以上。每个纪的演化时间在200万年以上。

20. 因化石依据不足或研究种度不够等原因,只能按地层层序、岩性

特征及构造运动持点来划分地层单位,称为区域性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一般包括群、组、段3级。

21.太古宙:这一时期的生物仅有极原始的菌藻类。

22. 元古宙包括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3个代。其中,中元

古代和新元古代在我国被分为4个纪(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霞旦纪)。

23. 元古宙的生物主要为各种原始的菌藻类

24. 显生宙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等生物,时间由远及近又分为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生物。

25.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

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26.早古生代后期开始出现鱼类。到早古生代末期,原始的植物开始

登陆,但主要是一些在海边生存的半陆生低等植物。

27. 中生代由老到新依次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28.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

29. 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

30. 中生代末期是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巨大变革时期之一,原来繁盛的

爬行动物恐龙类在中生代末期突然全部绝灭,海洋中兴盛的菊石、箭石类(属软体动物)也几乎同时全部绝灭。

31. 新生代晚期开始出现人类,这是地球上生物演化史的最重大飞

跃。

第六章

构造运动是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类。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常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下降或升降交替运动,它可造成地表地势高差的改变,

引起海陆变迁等。因此,这类运动过去常称为造陆运动。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常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块体的相互分离拉开、相向靠拢挤压或呈剪切平移错动,它可造成岩层的裙皱与断裂,在岩石圈的一些软弱地带则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传统的地质学常把产生强烈岩石变形(稽皱与断裂等)并与山系形成紧密相关的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是构造运动的两个主导方向。对于某一地区,常表现为既有水平运动又有垂直运动。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常在地形、地物上保存较好,人们常把新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新第三纪前发生的构造运动称古构造运动。

二、构造运动在地物上的表现岩石圈的构造运动速率是极其缓慢的,但是长期积累就可造成大规模的位移。地物是指人类在地面上所建造的建筑物,地物建成后,如果地面发生构造运动,地物便成为记录运动的良好标志,再结合对地物的考古资料,便可了解构造运动的特征。

三、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地貌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特定地表形态,构造运动对一些地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反过来,这些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貌成为我们研究构造运动的有力证据。古老的地貌往往早已被剥蚀殆尽,所以现今地貌一般反映的是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结果。反映地壳垂直运动的常见地貌有河流阶地、深切河曲、夷平面、海成阶地、多排溶洞等。

整合(conformity)两套地层之间的岩性和古生物演化基本一致,产状一

致,时间连续。它是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连续进行,沉积物依次堆叠而形成的。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disconformity)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平行不整合的出现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角度不整合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二)褶皱的基本类型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供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的地层具有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岩层依次变新的对称重复特征。向斜在形态上是向下凹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向倾斜(即两翼均向核部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的地层具有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地层依次变老的对称重复特征。背斜形成的上供及向斜形成的下凹形态,经风化剥蚀后,并不一定与现在地形的高低一致。背斜可形成山岭,也可低地;向斜可是低地,也可构成山岭。故地形上的高低并不是判别背斜与向斜的标志。虽说组成背斜两翼的岩层一般相背倾斜、组成向斜两翼的岩层一般相向倾斜,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岩层的产状来确定褶皱的基本类型是不

可靠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褶皱存在的根本标志是在垂直地层走向方向上出露的相同年代的地层作对称式重复排列。因此判断背斜的根本标志是核老翼新的对称式重复排列,判断向斜的根本标志是核新翼老的对称式重复排列。

三、断裂构造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要破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构造(fracture)包括节理(joint)和断层(fault)两类。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显著位移者称为断层;岩石破裂但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断裂构造在地壳中分布极为普遍,它既可发育于沉积岩中,也可广泛发育于岩浆岩与变质岩中。断裂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巨型的长可达上千公里。节理常表现为裂隙。

(一)节理节理常表现为岩石的裂隙。根据节理形成的力学性质,将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类。

剪节理(shearjoint)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面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3)两壁一般紧闭或壁距较小,较少被矿物质充填,若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4)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切割砾石和胶结物。(5)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扼X型节理系。X节理发育良好时,可将岩石切成菱形或棋盘格式。张节理(tensionjoint)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张节理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3)张节理多开口,常常被矿脉充填成楔形、扁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4)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砾石

或粗砂粒而过。(5)张节理有时成不规则的树枝、网络状,有时也具一定几何形态,如追踪X型节理的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等。

(二)断层岩石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现象就是断层。

1.断层要素及断层位移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称断层要素。它包括断层面和断盘

断层面被错开的两部分岩石沿之滑动的破裂面称断层面。断层面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其测量与记录方法同岩层产状。断层面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或直立的,以倾斜的最多。其形状可以是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或台阶状。有时断层两侧的运动并不是沿一个面发生,而是沿着由许多破裂面组成的破裂带发生,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或断裂带。

2.断层的基本类型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特点,断层可分为三种基本形态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正断层的断层面常常较陡,倾角一般在450以上,断层线也比较平直,它通常是在拉张和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的倾角有陡有缓,如果断层面倾角小于450,常称为逆掩断层或冲断层(thrust)。逆断层一般是在较强的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平移断层(strike-slipfault)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水平错动的断层称平移断层或走向滑动断层。

一、地震的有关概念

(一) 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时,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地区称为震源(seismicfocus),它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实际上震源是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区间,称为震源区。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叫震中(epicentre)。震中也是有一定范围的,称为震中区,它是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focusdepth),从震中到任一地震台站的地面距离叫震中距(epicentraldistance),从震源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站的距离叫震源距

(三) 震级和烈度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强度的两种不同的方法。1.震级(magnitude)震级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以这次地震中的主震震级为代表。

2.烈度(intensity)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对地震区的宏观调查,并在地形图上注明地震时各地的烈度,然后把烈度相同的地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可构成等震线图

二、地震的成因类型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可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一)构造地震由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称构造地震。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断层成因的弹性回跳说。

第七章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最初于1912年发表大陆漂移观点,至1915年进

一步著成《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大陆漂移问题:较轻的硅铝质的大陆块就像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围绕联合古大陆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可能由于某种力的影响,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

论据一地层地质构造的相似性

论据二古生物古生物学家早就发现,在目前远隔重洋的一些大陆之间,古生物面貌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论据三古气候古冰川的分布

论据四古地磁

海底扩张说:该学说认为,大洋中脊顶部是地幔物质上升的涌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质就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

三大论据:

1.海底磁异常条带研究(海底磁异常条带的特点是大致平行于洋中脊轴线延伸,正负异常相间排列并对称地分布于大洋中脊两侧)

2.深海钻探成果

3.转换断层的发现(洋脊被一系列横向断层切割,断层长度可达数千公里,断层两侧洋脊被明显错断,错距可达数百至千余公里。洋脊被一系列横向断层切割,断层长度可达数千公里,断层两侧洋脊被明显错断,错距可达数百至千余公里。这种横断中脊的断裂带不是一般的

平移断层,而是自中脊轴部向两侧的海底扩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地震震源深度变化是很有规律的:在海沟附近都是浅源地震,离海沟较远出现中源地震,在更远的大陆内部则出现深源地震,最深达720km,震源排列成为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带,其倾角一般450左右。海沟附近的这种震源排列形式是50年代美国学者贝尼奥夫发现的,故称为贝尼奥夫地震带。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

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板块边界类型分为3种:

1、分离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东非大裂谷)

2、汇聚型板块边界, 相当于海沟及板块碰撞带。其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板块边界造成挤压、对冲或碰撞。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2种亚型:

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或贝尼奥夫带,相邻大洋与大陆板块发生相互叠覆。(马里亚纳海沟)

碰撞边界:又称地缝合线,指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构造带)

3、平错型(剪切、转换断层)板块边界,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

常即没有板块生长,也没有板块消亡(圣安德烈斯断层)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或称大洋洲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从大陆裂谷发展到大洋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大洋形成与消亡的一般规律,被称为威尔逊旋回

板块构造与其他地质作用的关系

A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分离型板块边界的大洋中脊,主要为基性的岩浆活动对于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两种情况,实际上碰撞边界是俯冲边界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俯冲板块边界的岩浆活动以中、酸性为主,

也有部分基性活动,其中以中性活动为典型代表

B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在分离型板块边界的洋脊轴部附近,由于不断上涌形成新的洋壳,因而具有较高的地热梯度及热液作用,使先形成的洋壳岩发生中-低级变质作用,并随海底扩张分布于整个洋底,被称之为“洋底变质作用”。

在平错型板块边界,主要为动力变质作用。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的关系中,变质作用中最主要的是区域变质作用,这种变质作用与汇聚型板块边界的活动关系密切

C板块构造与表层地质作用: 发生在地壳表部的表层地质作用与地表的地形及气候条件直接相关。沉积环境与剥蚀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与板块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武汉大学第五次操作系统实验

编号: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课程实验(设计)报告 专业(班):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 学号:2014301500385 姓名:颜子琦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设计 任课教师: 2016年12月18日 实习题目:模拟页面地址重定位

实习内容及设计思想: 1、设计思路: 1、定义逻辑地址,物理地址,页表,页长,进程大小等数据结构 2、提示并接受用户输入页长,进程大小,逻辑地址 3、根据输入的进程大小得到进程所需块数,加上逻辑地址的页号,检查是否超出 页表范围,若是重新输入 4、搜索页表将页号转换为物理块号,左移页长后加上页内偏移地址得到物理地址2、主要数据结构: 1、逻辑地址logadd 2、物理地址寄存器phyadd 3、页表pagelength[16][2]={{0,13},{1,7},{2,11},{3,8},{4,0},{5,12},{6,3},{7,9},{8,5}, {9,2},{10,15},{11,4},{12,10},{13,6},{14,1},{15,14}}; 4、页长pagelength 5、进程大小process 3、主要代码结构及代码段分析: phyadd=logadd%pagelength;//页内偏移拷贝到物理地址寄存器 if(process/pagelength+1+logadd/pagelength>15){//若超过页表范围 //logadd/pagelength为页号,process/pagelength+1为进程需要分配的块数 printf("页数超过页表表项数,请重新输入!\n"); main(); return; } for(i=0;i<16;i++) if(pagetable[i][0]==logadd/pagelength){//在页表中找到该页号 phyadd+=pagetable[i][1]*pagelength;//物理地址寄存器加上物理块号左移页长得到物理地址 break; } 上机实习所用平台及相关软件:windows10、codeblocks

武汉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试卷

计算机操作系统精选模拟试题及答案 1.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是(C) A、原始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 B、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程序 C、管理程序,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D、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原始操作系统 2.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是由(B)完成。 A、程序设计语言 B、操作系统 C、编译系统 D、标准库程序 3.进程调度的对象和任务分别是(C)。 A、作业,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B、进程,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按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C、进程,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D、作业,从后备作业队列中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4.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A、动态重定位) A、动态重定位 B、段式地址转换 C、页式地址转换 D、静态重定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C)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 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小到大 D、尺寸从大到小 6.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C、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D、实时性和可靠性 7.当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B)状态。 A、等待 B、就绪 C、运行 D、完成 8.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C)。 A、篡改 B、破坏 C、窃取 D、删除 9.若系统中有五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是由(D)临界区构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按逻辑结构划分,文件主要有两类:(记录式文件)和流式文件。 A、记录式文件 B、网状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1.UNIX中的文件系统采用(、流式文件)。 A、网状文件 B、记录式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贮器 C、提高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速度 D、用于存贮系统文档 13.文件系统中用( D )管理文件。 A、堆栈结构 B、指针 C、页表 D、目录 14.为了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B)。 A、重名翻译 B、多级目录 C、约定 D、文件名 15.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C)而产生死锁。 A、打印机 B、磁带机 C、CPU D、磁盘 16.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C)。

武汉大学DSP试卷及答案

DSP试卷1 一.填空题(本题总分12分,每空1分) 1.TMS320VC5402型DSP的内部采用条位的多总线结构。2.TMS329VC5402型DSP有个辅助工作寄存器。 3.在链接器命令文件中,PAGE 1通常指________存储空间。 4.TI公司DSP处理器的软件开发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寻址中从页指针的位置可以偏移寻址个单元。 6.TMS320C54x系列DSP处理器上电复位后,程序从指定存储地址________单元开始工作。7.MS320C54X DSP主机接口HPI是________位并行口。 型DSP处理器的内核供电电压________伏。 9. C54x系列DSP上电复位后的工作频率是由片外3个管脚;;来决定的。 二.判断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正确打“√”,错误打“×”) 1.DSP 处理器TMS320VC5402的供电电压为5V。()2.TMS320VC5402型DSP内部有8K字的ROM,用于存放自举引导程序、u律和A律扩展表、sin函数表以及中断向量表。()3.MEMORY伪指令用来指定链接器将输入段组合成输出段方式,以及输出段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4. DSP的流水线冲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DSP运行速度还不够快。()5.DSP和MCU属于软件可编程微处理器,用软件实现数据处理;而不带CPU软核的FPGA 属于硬件可编程器件,用硬件实现数据处理。() 6. C54x系列DSP的CPU寄存器及片内外设寄存器映射在数据存储空间的0000h-0080h中。 ()7. TMS320C54X 系列DSP可以通过设置OVLY位实现数据存储空间和程序存储空间共享片内ROM。() 8. TMS320VC5402型DSP汇编指令READA的寻址范围为64K字。() 9. 在TMS320VC5402型DSP所有中断向量中,只有硬件复位向量不能被重定位,即硬件复位向量总是指向程序空间的0FF80H位置。() 10. C54x系列DSP只有两个通用的I/O引脚。()三.程序阅读题(本题总分30分,每小题10分) 1. 阅读下面的程序,回答问题。 .bss x, 8 LD #0001H,16,B STM #7,BRC STM #x,AR4 RPTB next-1 ADD *AR4,16,B,A STH A,*AR4+ next: LD #0,B 问题:(1)寄存器“BRC”的功能是什么? (2)汇编语句“ADD *AR4,16,B,A”执行了多少次? (3)执行语句“LD #0001H,16,B”后,累加器B的内容是多少?

武汉大学C2016大学物理C期末试卷(A)

武汉大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 大学物理C 期末试卷(A 卷) 命题人:黄慧明 审题人:沈黄晋,艾志伟 姓名 学号 班号 成绩 .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一质点的运动表达式为2()8m 4r t ti t j ,该质点在任意时刻t 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 2.质量2m kg 的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22(53)m/s a x i 。如果该质点在0x 处时速度00 v ,则它运动到4m x 处时速度的大小为 。 3.一质点在力(32)F t i N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03 秒内,力的冲量为 。 4.(理工专业学生做)如图所示,一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且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将 细杆从与水平方向成o 60的位置无初转速地将其释放,则当杆转至水平位置时的角加速度为 ,此时A 端的线加速度为 。(细杆对轴的转动惯量为2 13 I ml ) 4 .(医学药学专业学生做)某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0.5m 处,欲 使他能看清远物,应配屈光度为 的 (凸或凹透镜)。 5.如图所示,电场强度为E 的均匀电场与半径为a 的半球面的轴线平行,则通过此半球面的电通量为: 。 6.一根无限长的载流导线被弯曲成如图所示形状,其中bc 段是半径为R 的半圆弧,cd 段与ab 段垂直,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 ,则半圆弧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7.如图所示,把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导线ab 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当导线以速率v 水平向右平动时,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 端电势较高。 a b a E

武汉大学操作系统试卷B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操作系统》考试试卷(B) (注: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选择题:(20*1分=20分) ()1.设有4个进程共享一程序段,而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该程序段,则信号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 。 A.[-3,2] B.[-2,2] C.[-3,1] D.[-2,1] ()2.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_____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 运行→就绪 B. 运行→等待 C. 等待→运行 D. 等待→就绪 ()3.作业调度程序是从处于状态的作业中选取一个作业并把它装入主存。 A.输入 B.收容 C.执行 D.完成 ()4.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被分成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特权指令,它只允许使用。 A.操作系统 B.联机用户 C.操作员 D.目标程序 ()5. 操作系统在控制和管理进程过程中,涉及到这一重要数据结构,这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A.FCB B. DCT C.JCB D. PCB ()6.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A.先来先服务 B.轮转 C.最高响应比优先 D.均衡调度 ()7.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 B.运行态变为等待态 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 D.等待态变为就绪态 ()8.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分别表示了各进程间的。 A.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B.协调与竞争 C.不同状态 D.动态性与独立性 ()9.通常不采用方法来解除死锁。 A.终止一个死锁进程 B.终止所有

死锁进程 C.从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 D.从非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 ()10.若系统中有五台绘图仪,有多个进程均需要使用两台,规定每个进程一次仅允许申请一台,则至多允许个进程参于竞争,而不会发生死锁。 A、2 B、3 C、4 D、5 ()11.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完成的。 A. 硬件 B. 地址转换程序 C. 用户程序 D. 装入程序 ()12.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而产生死锁。 A.打印机 B.扫描仪 C.绘图仪 D.CPU ()13.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在执行中允许将其移动。 A. 用户有条件地 B. 用户无条件地 C. 操作系统有条件地 D. 操作系统无条件地 ()14.进程P1使用资源情况:申请资源S1,申请资源S2,释放资源S1,释放资源S2;进程P2使用资源情况:申请资源S2,申请资源S1,释放资源S2,释放资源S1,系统并发执行进程P1,P2,系统将()。 A.必定产生死锁 B. 可能产生死锁 C.不会产生死锁 D. 都不对 ()15.引入索引节点的目的是为了。 A.记录文件的描述信息 B.保存文件内容 C.实现文件保护 D.提高按名检索的速度 ()16.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把页面尺寸增加一倍,在程序顺序执行时,则一般缺页中断次数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7. 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完成的。 A.用户程序B.编译程序 C.设备分配程序D.设备驱动程序 ()18.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时间。 A.寻道 B.延迟 C.传送 D.启动 ()19.不是Unix系统的特色。 A.交互的分时系统 B.以全局变量为中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B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B》(上)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教学范围从第1章至第12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B》(下)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教学范围从第13章至第26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1.1 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1.1.2 位置矢量运动表达式 1.1.3 位移速度 1.1.4加速度 1.1.5两类基本问题 1.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2.1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1.2.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 1.2.3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3 相对运动(不单独命题,掌握简单应用)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2牛顿第二定律 2.1.3牛顿第三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建议自学) 2.2.1国际单位制 2.2.2量纲 2.3 常见力与基本力 2.3.1 基本力 2.3.2 常见力 2.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4.1第一类典型问题 (积分类型) 2.4.2第二类典型问题 (求导类型) 2.5 非惯性系惯性力

2.5.1非惯性系 2.5.2平动惯性力和离心惯性力**2.5.3科里奥利力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3章运动的守恒定律 3.1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1.1冲量动量质点动量定理 3.1.2 质点系动量定理 3.1.3 动量守恒定律3.2质心质心运动定理(只讲不考) 3.2.1质心 3.2.2质心运动定理 3.3 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3.3.1 质点的角动量 3.3.2 质点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3.3.3 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3.4 功质点动能定理 3.4.1 功 3.4.2 功率 3.4.3质点动能定理 3.5 保守力势能 3.5.1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5.2常见保守力的功及其势能形式 3.5.3 势能曲线3.6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3.6.1质点系动能定理 3.6.2 功能原理 3.6.3机械能守恒定律 3.7碰撞 3.7.1 恢复系数 3.7.2 完全弹性碰撞 3.7.3完全非弹性碰撞 3.8 能量守恒定律*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3.8.1能量守恒定律*3.8.2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4章刚体力学 4.1 刚体的基本运动 4.1.1 平动 4.1.2 转动 4.2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4.2.1 刚体转动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 4.2.2 匀变速转动的公式 4.3 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4.3.1 力矩 4.3.2 转动定律 4.3.3 转动惯量**4.3.4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

武汉大学操作系统试卷C

一、选择题:(20*1分=20分) ()1.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A. 批处理操作系统 B. 分时操作系统 C. 实时操作系统 D. 网络操作系统 ()2.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 运行→就绪 B. 运行→等待 C. 等待→运行 D. 等待→就绪 ()3.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若干个进程。 A. 同时执行 B. 在执行的时间上是重叠的 C. 在执行的时间上是不可重叠的 D. 共享系统资源 ()4.设有n个进程共享一程序段,而每次最多允许m(m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B(上)考试试卷

2013年大学物理B (上)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长:90分钟 专业 班号 学号 姓名 1、(本题15分)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j t b i t a r ωωsin cos +=(SI) 式中a 、b 、ω 是正值常量,且a >b . 试求: (1)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率v ,以及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速度A v 和B v ; (2)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 (3)质点在任一时刻对于坐标原点的角动量。 2、(本题15分)已知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x 轴上运动,质点只受到指向原点的引力的作用,引力大小与质点离原点的距离x 的平方成反比,即2 /x k f -=,k 是比例常数.设质点在 0x x =时的速率为0v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0x 、0v 均大于零)。试求 (1)质点能到达的最远位置坐标m ax x ; (2)当质点在该引力的作用下,由0x 处运动到20x 处时引力做的功; (3)若以0x 处为该引力场的零势能点,求质点在20x 处的引力势能。 3、(本题15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要让卫星在一个大的椭圆形转移轨道上运动若干圈,如图所示。设卫星质量kg 500=m ,椭圆轨道近地点的高度为 km 14001=h ,远地点的高度(也就是同步轨道的高度)km 000 362=h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到远 地点时再利用火箭推力使之进入同步轨道。已知:地球赤道半径km 6378=R ,地球质量 =M 5.982410?kg ,万有引力常量G 2211kg m N 1067.6--???=。试求: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以无限远处为引力势能的零势能点,求卫星在同步轨道上运动时的机械能。 (2)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它在近地点的速率1v 和远地点的速率2v 。 4.(本题12分)质量为1m 和2m 的两物体A 、B 分别悬挂在如图所示的组合轮两端。设两轮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转动惯量为别为1I 和2I ,轮轴上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轮与绳之间没有相对滑动,轻绳不可伸长。试求两物体的加速度和绳的张力。 转移轨道

武汉大学数据库例题及解答

【例4.3 】创建大学教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JXGL,其主数据文件逻辑名称为JXGL_ data,数据文件的操作系统文件名称为JXGL.mdf,数据文件初始大小为5 MB,最大值为200 MB,以5%的增量增加。日志逻辑文件名称为JXGL_log,日志的操作系统文件名称为JXGL.ldf,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5 MB,可按2 MB增量增加,最大值为50 MB。 CREATE DATABASE JXGL ON ( NAME = JXGL_data, //默认为主数据文件 FILENAME = '''+ @data_path + 'JXGL.mdf'', SIZE = 5, MAXSIZE = 200, FILEGROWTH = 5% ) LOG ON ( NAME = JXGL_log, FILENAME = '''+ @data_path + 'JXGL.ldf'', SIZE = 5MB, MAXSIZE = 50MB, FILEGROWTH = 2MB ) 【例】创建test数据库,包含一个主文件组和两个次文件组。 CREATE DATABASE test ON PRIMARY /*定义在主文件组上的文件*/ ( NAME=pri_file1,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 MSSQL\Data \pri_file1.mdf ', SIZE=10,MAXSIZE=50,FILEGROWTH=15%), ( NAME=pri_file2,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 \pri_file2.ndf ', SIZE=10,MAXSIZE=50,FILEGROWTH=15%), FILEGROUP Grp1 /*定义在次文件组Grp1上的文件*/ ( NAME=Grp1_file1,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 \MSSQL\Data \ Grp1_file1.ndf ', SIZE=10,MAXSIZE = 50,FILEGROWTH=5), FILEGROUP Grp2 /*定义在次文件组Grp2上的文件*/ ( NAME = Grp2_file1,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 \ Grp2_file1.ndf ', SIZE=10,MAXSIZE=50,FILEGROWTH=5), LOG ON /*定义事务日志文件*/ ( NAME='test_log',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 \test_log.ldf ', SIZE=5,MAXSIZE=25,FILEGROWTH=5 ) GO 例: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文件组date1,添加一个新文件并加入到文件组date1中ALTER DATABASE stuDB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试题题库剖析

一、选择题 ( 共 3题 15分 ) 1. 5 分 (3611) 3611 H 2S 2O 8可由电解法制取,阳极反应为:2H 2SO 4 → H 2S 2O 8 + 2H + + 2e - ,阳极副反应为O 2的析出。阴极析氢效率为100%,已知电解产生H 2,O 2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0 L 和2.24 L (标准态下),则生成H 2S 2O 8的物质的量为: ( ) (A) 0.1 mol (B) 0.2 mol (C) 0.3 mol (D) 0.4 mol 2. 5 分 (7149) 7149 试由管孝男速率方程式 d θ /d t = k a p θ -μ -k d θ γ 导出弗伦德利希吸附等温式 V =k p 1/ n 式中 n =μ+γ 3. 5 分 (7150) 7150 试由叶洛维奇速率方程式 d θ /d t =k a p e - g θ -k d e h θ 导出 乔姆金吸附等温式 θ =1/α ln(A 0p ) 式中 α =g +h , A 0=k a /k d 二、填空题 ( 共 7题 35分 ) 4. 5 分 (4453) 4453 可将反应 Ag ++ Cl -─→ AgCl(s) 设计成电池为 。 已知 25℃时电池的 E ?= 0.576 V ,则电池反应的 ?r G m $ (298.15 K) = , AgCl(s) 的活度积 K sp = ,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动势 E 等于 ______ 。 5. 5 分 (5841) 5841 反应 A + 2B → P 的反应机理如下∶ A + B 11 k k - C , C + B 2k ??→P 其中 A ,B 为反应物,P 为产物,C 为高活性中间物,则: d c p /d t = ,在 ______________ 条件下,总反应表现为二级。 6. 5 分 (7652) 7652 用渗透压法测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属于 _____ 均摩尔质量;用光散射法得到的 摩尔质量属于 ____ 均摩尔质量;沉降速度法得到 _____ 均摩尔质量;粘度法测得的 称为粘均摩尔质量,一般近似地认为它属于 ____ 均摩尔质量。 请填:(A) 质均 (B) 数均 (C) Z均 或 (D) 平均 7. 5 分 (4860) 4860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案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1.单项选择题 ⑴B; ⑵B; ⑶C; ⑷B; ⑸C; ⑹B; ⑺B;⑻D;⑼A;⑽B; 2.填空题 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系统资源; ⑵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兼有批处理、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三者或其中两者的功能,这样的操作系统称为多功能(元)操作系统; ⑶没有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⑷在主机控制下进行的输入/输出操作称为联机操作; ⑸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及时,则属于分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可靠,响应及时但仅有简单的交互能力,则属于实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在用户递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它所追求的是计算机资源的高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类型; 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不确定性; ⑺实时操作系统按应用的不同分为过程控制和信息处理两种; ⑻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序运行的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和微观上串行。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 1.单项选择题 ⑴B;⑵B;⑶ A C B D; ⑷C; ⑸C; ⑹D; ⑺C; ⑻A; ⑼C; ⑽B; ⑾D; ⑿A; ⒀D; ⒁C; ⒂A; 2.填空题 ⑴进程的基本状态有执行、就绪和等待(睡眠、阻塞); ⑵进程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及结构性; ⑶进程由控制块(PCB)、程序、数据三部分组成,其中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而程序部分也可以为其他进程共享; ⑷进程是一个程序对某个数据集的一次执行; ⑸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别是间断性、失去封闭性和不可再现性; ⑹设系统中有n(n>2)个进程,且当前不在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试考虑下述4种情况: ①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②有一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③有1个运行进程,有1个等待进程,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④有1个运行进程,n-1个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上述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①; ⑺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程序内部的并行性;

新编大学物理_桑建平_丁么明_丁世学_武汉大学出版社_习题解答[1]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一、选择题 题1.1 : 答案:[B] 提示:明确?r 与r ?的区别 题1.2: 答案:[A] 题1.3:答案:[D]提示:A 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加速运动, B 切向加速度, C 明确标、矢量的关系,加速度是 d dt v 题1.4: 答案:[C]提示: 2 1 r r r ?= -,12 ,R R r j r i ==-,21v v v ?=-,12,v v v i v j =-=- 题1.5: 答案:[D] 提示:t=0时,x=5;t=3时,x=2得位移为-3m ; 仅从式x=t 2-4t+5=(t-2)2 +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质点有往返 题1.6: 答案:[D]提示:a=2t=d dt v ,2224t v tdt t ==-?,02 t x x vdt -=?,即可得D 项 题1.7: 答案:[D] 北 v 风 v 车1v 车2 提示: 21=2v v 车车,理清=+v v v 绝相对牵的关系 二、填空题 题1.8: 答案: 匀速(直线),匀速率 题1.9: 答案:2 915t t -,0.6 提示: 2915dx v t t dt ==-,t=0.6时,v=0 题1.10: 答案:(1)21192 y x =-

(2)24t -i j 4-j (3)411+i j 26-i j 3S 提示: (1) 联立2 2192x t y t =??=-?,消去t 得:21192y x =-,dx dy dt dt =+v i j (2) t=1s 时,24t =-v i j ,4d dt = =-v a j (3) t=2s 时,代入22(192)x y t t =+=+-r i j i j 中得411+i j t=1s 到t=2s ,同样代入()t =r r 可求得26r ?=-i j , r 和v 垂直,即0?=r v ,得t=3s 题1.11: 答案:2 12/m s 提示:2(2)2412(/)dv d x a v x m s dt dt ===== 题1.12: 答案:1/m s 提示: 200 t dv v v dt t dt =+=?,11/t v m s ==,20 1332t v dt t R θπ===? ,r π?== 题1.13: 答案:2 015()2 t v t gt -+- i j 提示: 先对2 0(/2)v t g t =-r j 求导得,0()y v gt =-v j 与5=v i 合成得05()v g t =- +-v i j 合 2 01=5()2 t v t gt -+-∴?r v i j t 合 合dt= 题1.14: 答案:8, 2 64t 提示:8dQ v R Rt dt τ==,88a R τ==,2 264n dQ a R t dt ?? == ??? 三、计算题 题1.15: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试题(A卷)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物理化学(下) 期末考试试卷 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一、概念题(15题,45分) 1. 根据碰撞理论, 温度增加反应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为:[ ] A. 活化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加; B. 碰撞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碰撞频率增加。 2. 298.15K, 当H2SO4溶液的浓度从0.01mol/kg增至0.1mol/kg时, 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将: [ ] A. κ减小, Λm增加; B. κ增加, Λm增加; C. κ减小, Λm减小; D. κ增加, Λm减小。 3.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在一定浓度下,其正离子的迁移数(t B)如下所列, 选用哪一种物质做盐桥, 可使水系双液电池的液体接界电势减至最小。[ ] A. BaCl2 ( t(Ba++) = 0.4253); B. NaCl ( t(Na+) = 0.3854); C. KNO3 ( t(K+) = 0.5103); D. AgNO3 ( t(Ag+) = 0.4682); 4. 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其现象是:[ ] A.还原电势愈正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B.还原电势愈负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C.超电势愈大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D.还原电势与超电势之和愈正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5.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 凹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 r与水平面同种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0相比, 有: [ ] A. p r = p0 ; B. p r < p0 ; C. p r >p0 ; D. 不能确定。 6. 在简单碰撞理论中, 有效碰撞的定义为( ) 。 7. 已知HI的光分解机理为:HI+hν→H+I H+HI→H2+I I+I+M→I2+M,则该反应的量子效率Φ=(________)。 8. 在298K下, 已知A液的表面张力是B液的一半, A的密度是B的两倍, 如果A液的毛细管上升是1cm, 则 用相同的毛细管测定B液, B在毛细管中将会上升( )cm.。 9. 在电泳实验中, 观察到分散相向阳极移动, 表明胶粒带()电。 10. 界面吉布斯自由能和界面张力的相同点为(), 不同点为()。 11. 当达到唐南平衡时, 体系中的任一电解质(如NaCl), 其组成离子在膜内的浓度积与膜外的浓度积的关系为( )。 12. 电化学中, 电极反应的速率以( ) 表示, 电化学极化是指( ) 的现象, 极化可分为( 、、)。 13. 某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0kJ/mol, 在300K下, 测其速率常数, 若要求k的测量误差在 1.5%以内, 则恒温槽的控温精度要求[ ],其计算式为dT = [ ]。 14. 表面超量Γ2是指: ( ),

武汉大学通识选修课选课攻略

程名称 学分 类别领域 上课地点 点名情况 课堂作业情况 教师授课评价 结课考核方式 给分 情况 备注 科学技术史 2 数自 三区 无 无 较好 开卷考试 较容易 90+ 可能要买 书,人较多 急救医学 1 数自 三区 不点名 无 老师讲的不错,各有所专 中间有操作测试,期末闭卷 较高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1 数自 一区 变相点名 有课堂作业三次 死板不过老师好人 开卷考试还要加一篇论文 较高 就是讲地 下的地铁 啊,地下 停车场啊一些基本介绍, 比较无趣 数字影视特效技术基础 1 数自 三区 从不点名 实验报告+作品(可不做) 1老师一般 2还好 3放教学视频, 老师几乎不讲 1论文 2交作品和报告 1、一般 2、高 比较专业,枯燥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 1 数自 三区 签到两次 1次当堂作业 1老师一般2还好 自选内容,论文手写 较高 1不难 2枯燥 数字图像处理技巧 1 数自 三区 1经常点名 2两次 1没有作业 2作业有 点多 1还不错 ,课时不多,大多数讲PS 2有点专业,很认真 1没有考试,最后自己在课程 中心下载作业, 提交给老师就 行,都是PS 作业 2有很多平时作业和最后的大作业 较高 很好过 图形图像软件应用 2 数自 3区 一般 报告 很好 软件开发理论与实践 2 数自 一区 无 无 很好 论文 较高 信息安全概论 1 数自 三区 点名3次吧 有作业,需要有 一定基 老师很好 开卷,带电脑 较高 如果想学 这方面的东西的话

础推荐一 下,老师 是会讲很 多很实用 的东西 (不过能 不能学会 又要另当 别论了), 如果只是 想混学分 不推荐 网络信息检索1 数自三区不点名无讲的挺好试卷带回,两个 礼拜后交 较高特别好过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2 2 数自二区图 书馆 偶尔签 到 大概有 三次 还好开卷考试可带 电脑 一 般, 结合 平时 成绩 给分 是一门很 有实际用 途的课, 当初是听 学长推荐 去上的 信息检索 2 数自三区不点名有一次 作业挺好开卷考试,平时 听听应该不难 一般挺有用 的,但是 要认真听 恶意病毒分析与防范1 数自三区连点两 次,一次 到可 有一个 论文 老师很好开卷,带电脑较高课程与我 们学习的 计算机基 础与C语 言紧密相 连,难度 适中。老 师讲课过 程注重实 践,以具 体实例与 操作向大 家演示如 何防范病 毒,从中 获益良 多。老师 比较风趣 幽默,通

2007操作系统试卷A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2005级 《操作系统》考试试卷(A) (注: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A. 批处理操作系统 B. 分时操作系统 C. 实时操作系统 D. 网络操作系统 ()2.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 运行→就绪 B. 运行→等待 C. 等待→运行 D. 等待→就绪 ()3.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若干个进程。 A. 同一时刻执行 B. 同一时间段内向前推进 C. 推进的时间不可重叠的 D. 共享系统资源 ()4.设有n个进程共享一程序段,而每次最多允许m(m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习题3详解

3-1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 ,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 ] A. 2ωmR J J + B. 02 )(ωR m J J + C. 02 ωmR J D. 0 ω 答案:A 3-2 如题3-2图所示,圆盘绕O 轴转动。若同时射来两颗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直线上运动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后均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圆盘的角速度ω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题3-2 图 答案: C 3-3 芭蕾舞演员可绕过脚尖的铅直轴旋转,当她伸长两手时的转动惯量为J 0,角速度为ω0,当她突然收臂使转动惯量减小为J 0 / 2时,其角速度应为:[ ] A. 2ω0 . B. ω0 . C. 4ω0 . D. ω 0/2. 答案:A 3-4 如题3-4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与一绳的一端相连结,绳的另一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O . 该物体原以角速度ω 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绕O 旋转,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 A.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题3-4图 B.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C.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D.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答案:D 3-5 在XOY 平面内的三个质点,质量分别为m 1 = 1kg, m 2 = 2kg,和 m 3 = 3kg,位置坐标(以米为单位)分别为m 1 (-3,-2)、m 2 (-2,1)和m 3 (1,2),则这三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组对Z 轴的转动惯量J z = . 答案: 38kg ·m 2 3-6 如题3-6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O 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 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并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对o 轴的 守恒。木球 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对木球、子弹、细棒、地球 题3-6图 v v m m ω O O R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习题3详解

3-1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 ] A 、 2 ωmR J J + B 、 02)(ωR m J J + C 、 02 ωmR J D 、 0ω 答案:A 3-2 如题3-2图所示,圆盘绕O 轴转动。若同时射来两颗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直线上运动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后均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圆盘的角速度ω将:[ ] A 、 增大、 B 、 不变、 C 、 减小、 D 、 无法判断、 题3-2 图 答案: C 3-3 芭蕾舞演员可绕过脚尖的铅直轴旋转,当她伸长两手时的转动惯量为J 0,角速度为ω0,当她突然收臂使转动惯量减小为J 0 / 2时,其角速度应为:[ ] A 、 2ω0 、 B 、 ω0 、 C 、 4ω0 、 D 、 ω 0/2、 答案:A 3-4 如题3-4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与一绳的一端相连结,绳的另一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O 、 该物体原以角速度ω 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绕O 旋转,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 A 、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题3-4图 B 、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C 、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D 、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答案:D 3-5 在XOY 平面内的三个质点,质量分别为m 1 = 1kg, m 2 = 2kg,与 m 3 = 3kg,位置坐标(以米为单位)分别为m 1 (-3,-2)、m 2 (-2,1)与m 3 (1,2),则这三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组对Z 轴的转动惯量J z = 、 答案: 38kg ·m 2 3-6 如题3-6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O 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 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并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对o 轴的 守恒。木球被 击中后棒与球升高的过程中,对木球、子弹、细棒、地球 题3-6图 v v m m ω O O R

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习题目: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探讨 姓名:叶忠辉 系:计算机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2级 学号:3126010007 指导教师:翁宜慧 职称:副教授 2015年7月1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类 课程设计结果评定

目录 1选题课程设计的目的 (4) 2 本选题课程设计的要求 (4) 正文 (4) 前言 (4) 1 开源化 (4) 2 专用化 (5) 3 小型化或微型化 (5) 4 便携化 (5) 5 网络化 (5) 6 安全化或可信化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探讨 1 选题课程设计的目的 探讨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课程设计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分析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系统、实践编程的能力。 2 本选题课程设计的要求 利用学到的操作系统和编程知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系统分析研究或系统设计题目。其中:专题系统理论研究应包括研究目的、目标,论点和论据以及证明推导等;分析、设计系统应包括编写、调试程序以及最后写出设计报告或系统说明文档文件,系统说明文档包括系统界面、变量说明、系统功能说明、编程算法或思路、流程图和完整程序。 正文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通用主流操作系统仍然占据比较大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未来一些操作系统将逐步向专用化和小型化等方面发展,并具备如下新特点: 1 开源化 随着微软公司与诺维尔(Novel l)公司在Linux上的结盟以及升阳启动OpenSolaris项目,开源软件模式及其实现的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开源改变了未来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使得聚集大家的力量打破组织边界、持续创造出更高质量、更安全和更易用的操作系统成为可能。另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操作系统的使用方式——从“使用许可”为主的商业模式变成以支持和咨询等面向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本质上讲,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和许可机制更加适合于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型,其利润核心并不是纯软件开发或者是任何形式的软件产品,而是软件服务。因此,未来以开源Linux等为代表的操作系统,包括FreeBSD22、NetBSD23、OpenBSD24和OpenSolaris25等,将不断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全球市场上人气很旺的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产品就是利用开源操作系统的典型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