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文化震惊)

1.2

2.0

1982年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费孝通)

1.3

2.0

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1.4

2.0

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

1.5

2.0

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2011.7真题)

1.6

2.0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1.7

2.0

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

1.8

2.0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正向社会化)

1.9

2.0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1.10

2.0

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社会合格成员)

1.11

2.0

《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1.12

2.0

最早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做出说明的中国社会学者是(孙本文)

1.13

2.0

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文化采借)

1.14

2.0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实验法)

1.15

2.0

以下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分析方法的是(实地研究)

1.16

2.0

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帮助人们合理选择)(2012.4真题)

1.17

2.0

在《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谭嗣同)

1.18

2.0

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集丛)(2012.7真题)

1.19

2.0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1.20

2.0

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自觉

)。

1.21

2.0

自然界中的空气属于(环境资源)

1.22

2.0

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合理性

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

1.24

2.0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

1.25

2.0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强制性

)(2010.7真题)

1.26

2.0

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被称为(角色不清

1.27

2.0

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充当这类角色时,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角色是(规定性角色

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29

2.0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1.30

2.0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2012.7真题)

2.多选题

2.1 4.0

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区伙伴群体)

2.2 4.0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筹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2.3 4.0

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在(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2012.7真题)

2.4 4.0

社会学的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5 4.0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分布失衡人口流动迅猛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性别失衡)

2.6 4.0

文化的结构包括(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文化模式)2008.4真题

2.7 4.0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是(为编制次数分布表做准备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为深入的统计做准备便于保存调查资料)

2.8 4.0

文化的特征包括(习得性创造性共享性累积性特殊性和共性)

2.94.0

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社会以人为主体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2.10 4.0

孔德创造的社会学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社会网络的特征(普遍性多重性滚动性多向性隐蔽性)

2.2 4.0

根据社会互动的内容和目标,可以将竞争分为(政治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地位竞争声望竞争)

2.3 4.0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分为(自发性合作制度化的传统合作指导性合作契约式合作)

2.4 4.0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经济功能弱化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家庭的生育偏好改变养老功能面临挑战)

2.5 4.0

科层制的特征表现为(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照章办事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2.6 4.0

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2.7 4.0

属于次级群体类型的单位有(学校社团)

2.8 4.0

根据有否劳动报酬,劳动可以划分为(有薪劳动无薪劳动)

2.9 4.0

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体现在(社会化功能社会选拨功能提高人口素质功能知识技术创新功能)

2.10 4.0

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规范性行为功能经济生活功能精神生活功能教育功能

抚养、赡养功能)

1.1

2.0

夫妻一方在外流动打工,一方留守的“半流动”家庭以及夫妻双方都在外流动打工的“双流动”家庭被称为(留守家庭)

1.2

2.0

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

1.3

2.0

依据社会资本的性质,社会资本分为(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1.4

2.0

“镜中之我”理论的提出者是(库利)

1.5

2.0

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6

2.0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

感情或情报的过程称为(组织沟通

1.7

2.0

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符号)(2010.4真题)

1.8

2.0

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指导性合作)(2009.7真题)

1.9

2.0

美国学者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搭便车理论)

1.10

2.0

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凡勃伦)提出的.

1.11

2.0

揭示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政治效果和生产的政治规范工具共同构成了一个工厂独特的生产政体,这是(生产政体论)1.12 2.0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分标准是(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

组织平衡论的提出者是(巴纳德)

1.14

2.0

暗示者通过说反话或过分夸大,对被暗示者造成相反结果反应称为(反暗示)

1.15

2.0

一个人为适应当下社会的基本生存而必须接受的教育,称为(生存教育)

1.16

2.0

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距离是(个人距离)

1.17

2.0

在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中,被称为“人本主义”和微观取向的理论是(互动论)

1.18

2.0

组织决策的第一个阶段是(情报阶段)(2012.7真题)

1.19

2.0

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1.20

2.0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标准是(劳动二重性)

1.21

2.0

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地缘)为基础的。

1.22

2.0

提出亚文化再生产机制,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社会学家是(威利斯)

1.23

2.0

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表现之一是(减少就业压力)

1.24

2.0

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

求,这种观点来自于(人际关系理论)(7真题)

1.25

2.0

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集生活的家庭,被称为(主干家庭)

1.26

2.0

“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1.27

2.0

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理论是(拟剧论)

1.28

2.0

根据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可以将群体划分为(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1.29

2.0

最早提出初级群体概念的社会学家是(库利)

1.30

2.0

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单选题

1.1

2.0

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被称为(过度城镇化)

1.2

2.0

费孝通早年在江村“调查时就感觉到了有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他把这种社会实体称为(小城镇)

1.3

2.0

冲突论社会阶层理论的代表是(达伦多夫)

1.4

2.0

园城市)

2.0

关于城市群研究的区域整体发展理论是由(芒福德)提出的。

1.6

2.0

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属于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

1.7

2.0

在社区发展中,应满足社会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这是社区发展的(民众需要原则)

1.8

2.0

在社区研究中,全貌研究就是(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2009.7真题)

1.9

2.0

戴维斯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功能论)

1.10

2.0

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被称为(逆城镇化)

1.11

2.0

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在(二战以后)(2011.7真题)

1.12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社会流动过程发生于(1966-1977)

1.13

2.0

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样的集团被称为(阶级)1.14 2.0

张某20岁时是农民,三年后进入工厂工作,成为工人,张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代内流动)

1.15

2.0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10个阶层)

1.16

2.0

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影响的是(世界城市)

1.17

2.0

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1.18

2.0

同心圆理论的提出者是(伯吉斯)

1.19

2.0

在中国的社区研究中,杨开道和许仕廉主持的是(清河调查)

1.20

2.0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农村社区)

1.21

2.0

在社区研究中,社区类型学理论的代表性学者是(滕尼斯)

1.22

2.0

中国的城镇化应该建立以大城市为领导,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各类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系统,这种观点属于(均衡发展论)

1.23

2.0

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这种社会等级制

度是(种姓)(7真题)

1.24

2.0

社区的首要功能是(经济生活)(2011.4真题)

1.25

2.0

最早提出城市群概念的思想家是(哥特曼)

1.26

2.0

用于解释城镇化原因的“推-拉”理论是由(雷文斯坦)提出的。

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属于社会流动中的(水平流动)

1.28

2.0

社会分层体系当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是(垂直流动)

1.29

2.0

在改革开放前,一个人要进入地位最高的干部阶层,一般既要具备政治上被认为可靠的家庭出身或阶级身份,还要在政治上表现得忠诚和积极;而一个农民之所以很难从农村流动到城镇就业,主要不是因为这种流动的成本大于其收益,而是因为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制度安排限制农民进城,从根本上排除了其改变农民身份及向土流动的可能性。这种社会流动的机制属于(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流动)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戴维斯和莫尔)(2012.7真题)

2.多选题

2.2 4.0

下列属于冲突理论的有(马克思达伦多夫)

2.3 4.0

从一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的不同巴社会网络分为(稳固形态松散形态)

2.4 4.0

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符号要素社会关系社会组织)

2.5 4.0

从冲突的规模上可以分为(个体冲突群体冲突)

2.6 4.0

交换理论是(霍曼斯布劳)提出的。

2.7 4.0

下列属于身体语言的有(微笑垂足摇头耸肩瞪眼)

2.8 4.0

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2.9 4.0

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实践)

2.10 4.0

文化的规范体系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宗教)

1.单选题

1.1

2.0

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文化采借)

1.2

2.0

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的是() 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

1.3

2.0

认为在社会分层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整合,又有竞争,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对社会分层作更准确的分析的是(进化论的分层理论)

1.4

2.0

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的理论是(社会建构理论)

1.5

2.0

认为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的是(社会解组理论)

1.6

2.0

最早对偏差行为进行生物学解释的是(隆布罗梭)

1.7

2.0

认为偏差不是某类行为的本质特征,而是其他社会成员将社会规范和制裁手段施加于行为者的社会后果的理论是(标签理论)

1.8

2.0

首先对社会不平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卢梭)

第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是(索罗金)发表的。

1.10

2.0

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

1.11

2.0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正向社会化)

1.12

2.0

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13

2.0

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帮助人们合理选择)(2012.4真题)

1.14

2.0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1.15

2.0

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被称为(角色不清)1.16 2.0

由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是(结构性问题)

1.17

2.0

对财产所有权进行规定是(经济制度)的功能。

1.18

2.0

社区概念最早由(腾尼斯)作了经典阐述。

1.19

2.0

提出城市格局的扇形理论的是(霍伊特)

1.20

2.0

依据社会资本的性质,社会资本分为(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1.21

2.0

被动地参与或盲目地顺从社会变迁是(自发变迁)

1.22

2.0

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说明社会控制具有(规范性)

1.23

2.0

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是(社会改革)

1.24

2.0

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的是(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

1.25

2.0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强制性)(2010.7真题)

1.27

2.0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2012.7真题)

1.28

2.0

社区首要的功能是(经济生活功能)

1.29

2.0

提出申请横向格局和纵向格局的概念的是(沃伦)

1.30

2.0

《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2.多选题

2.1 4.0

社会控制的方式有(法律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宗教控制)

2.2 4.0

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在(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2012.7真题)

2.3 4.0

社会网络的特征是(普遍性多重性滚动性多向性隐蔽性)

2.4 4.0

2.5 4.0

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2.6 4.0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筹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2.7 4.0

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有(人口自然制度政策个人)

2.8 4.0

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注可以分为(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

2.9 4.0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是(为编制次数分布表做准备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为深入的统计做准备便于保存调查资料)

2.10 4.0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经济功能弱化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家庭的生育偏好改变养老功能面临挑战)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奥鹏期末考试备考题集(含答案)88883

88883--奥鹏期末考试备考题集(含答案)88883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在理想气体的S-T图上,任一条恒容线与任一条恒压线的斜率之比,在恒温时的含义是:() A.(?S/?T)V/(?S/?T)P=0 B.(?S/?T)V/(?S/?T)P=∞ C.(?S/?T)V/(?S/?T)P=CP/CV D.(?S/?T)V/(?S/?T)P=CP/CV 正确答案:D (2)ΔG=0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A.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 B.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C.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D.可逆绝热过程 正确答案:A (3)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无关的反应是() 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正确答案:B

(4)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 A.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 B.一定具有亲水基 C.一定具有亲油基 D.一定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 正确答案:D (5)表面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有些自然现象与表面现象并不密切相关,例如() A.体在固体上的吸附 B.微小固体在溶剂中溶解 C.微小液滴自动呈球形 D.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混合 正确答案:D (6)在HAc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溶液的() A.电导率 B.电阻 C.摩尔电导 D.电离度 正确答案:B (7)对于低压混合气体的B组分,以下哪个表达式不对() A.PBVB=nBRT B.PBV=nBRT C.PB/P=nB/ΣnB

D.PB=PyB 正确答案:A (8)由于电极的极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A.阴极电势升高,阳极电势降低 B.电池的端电压增大 C.电解池耗电能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D (9)定温下气相反应Kp有什么特点?() A.恒为常数 B.恒等于Kc C.随压力而变 D.与体积有关 正确答案:A (10)对任一过程,与反应途径无关的是() A.体系的内能变化 B.体系对外作的功 C.体系得到的功 D.体系吸收的热 正确答案:A (11)101℃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奥鹏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使用基础》 满分100分 一、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 ×)2.DOS操作系统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3.没有装配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不能做任何工作,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 ×)4.Windows中的记事本和写字板都不能插入图片。 ( ×)5.Windows回收站中的文件不占有硬盘空间。 (√)6.在Word中可以实现文字环绕图片的效果。 ( ×)7.在Excel中,选取连续单元格必须用ALT键配合。 ( ×)8.在PowerPoint中,只有备注视图和母版视图状态可以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

(√)9.用户可以对某张幻灯片的背景进行设置而不影响其它幻灯片。 (√)10.文件型病毒传染的对象主要是.COM和.EXE类型的文件。 二、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设汉字点阵为32×32,那么100个汉字的字形码信息需占用多少字节? 答:32×32的一个汉字就是32*32/8=128个字节,那么100个汉字需占用12800个字节。 2.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对应的十进制数和对应的十六进制数。答:二进制转十进制100101=1×2^5+1×2^2+1×2^0=37D 可用四位数的二进制数来代表一个十六进制数100101=0010 0101=25H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计算机由哪五部分组成?请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并画出它们的工作原理图。 答:计算机是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控制器的功能是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解释,根据其要求进行控制,调度程序,数据,地址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及内存和外设的访问等。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存储器的功能是存储程序,数据和各种信号,命令等信息并在需要时提供这些信息。 输入设备的功能是将程序,原始数据,文字,字符,控制命令或现场采集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输出设备的功能是把外计算机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机内的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等信息输出出来。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机考试题

?[单项选择](1/32)、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的()发轫了。(2分) ? A 、亚洲 ? B 、美洲 ? C 、南美洲 ? D 、欧洲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2/32)、()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2分) ? A 、米德 ? B 、埃里克森 ? C 、库利 ? D 、弗洛伊德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3/32)、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假设属于( )(2分) ? A 、符号互动学 ? B 、常人方法学 ? C 、结构功能论 ? D 、社会交换论 ?我的答案:B ?[单项选择](4/32)、核心家庭中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 )(2分) ? A 、长辈关系 ? B 、亲戚关系 ? C 、亲子关系 ? D 、亲人关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5/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2分) ? A 、超城市化 ? B 、过度城市化 ? C 、逆城市化 ? D 、城市化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6/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2分) ? A 、帕森斯 ? B 、丁伯根 ? C 、斯宾塞 ? D 、库利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7/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2分) ? A 、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 B 、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 C 、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 D 、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8/3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2分) ? A 、社会制度 ? B 、社会行动 ? C 、社会结构 ? D 、社会秩序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9/3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2分) ? A 、专业化的程度 ? B 、职务 ? C 、报酬的高低 ? D 、社会声望的高低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10/32)、对全球化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2分) ? A 、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 B 、全球化是一个单维度的过程 ? C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 D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我的答案:B ?[判断](11/32)、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术语。(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2/32)、齐美尔认为各种社会现象、结构和过程最终都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判断](13/32)、家庭这种群体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一定功能,同时家庭的这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发生变化。(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4/32)、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5/32)、城市社区亦即现代社区(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B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4、请详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答:社会控制的功能有: 1、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的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条件。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的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范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的冲突,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的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的手段有? 答:社会控制的手段: 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的行为准则。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6、: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3 题目17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答: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因素中,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质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也发生变化。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题目18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请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 1、社会性: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即它所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2、强制性:各国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管随意性。 3、普遍性: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 4、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的获得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5、互助性:横向互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助,代际之间的互助。 6、储蓄性: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 题目19 完成 满分10.00

奥鹏期末考试备考题集(含答案)79619

79619--奥鹏期末考试备考题集(含答案)79619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目前市场的供应链系统 ( )。 A.正朝着推式市场的方向进行改革 B.正朝着拉式市场的方向进行改革 C.既不是推式市场,又不是拉式市场 D.是推式市场和拉式市场的结合 正确答案:B (2)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初属于供应链管理的 ( )。 A.初级阶段 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 D.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A (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采购、存储、销售 B.采购、运输、存储、销售 C.采购、制造、运输、存储、销售 D.采购、设计、制造、运输、存储、销售 正确答案:C (4)不是供应链管理行动步骤的运作目标范畴 ( )。

A.提高市场地位 B.控制成本 C.控制质量 D.改善交货情况 正确答案:A (5)()阶段是在原有企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企业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阻力和有利之处。 A.内部供应链集成 B.职能集成 C.基础建设 D.外部供应链集成 正确答案:C (6)()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A.JMI B.JIT C.DSS D.VMI 正确答案:B (7)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驱动力之一是(),它是企业自身的优势保持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A.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 B.市场变化

C.外包战略 D.核心竞争力 正确答案:D (8)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 A.复杂性 B.动态性 C.交叉性 D.灵活性 正确答案:B (9)()不是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形式。 A.合同项目 B.第三方物流 C.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 D.经销商一体化 正确答案:A (10)供应链结点企业产需率越大,则说明()。 A.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低 B.下层结点企业准时交货率低 C.下层结点企业准时交货率高 D.上下层结点企业供需关系不协调 正确答案:C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A卷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 A卷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的总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 2、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生存、、发展。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在1891年。 4、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5、人类生存环境包括和。 6、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为集中决策模式,一种为模式。 7、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权力。 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变异性、、阶级性。 9、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10、道德是靠人们的、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1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关系。 1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再生产不相适应。 1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1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 。 15、1963年,总理提出四个现代化,并指出四化的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二、判断(请在每小题括号内打√或×,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 ) 2、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 3、时尚的特征是新奇性或非常规性、流行时间短、显示与炫耀。( ) 4、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是由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决定的。( ) 5、家庭具有: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消费功能、娱乐和享受功能。( )

6、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外部事物。环境变化要求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 7、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 8、一切社会控制都具有社会秩序的保障,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 9、社会问题是社会的病态,但存在社会问题又是社会的常态。社会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10、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 三、简答题(共3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五种需要是什么?(5分) 2、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有哪些因素?(7分) 3、什么是城市化?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7分) 4、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5分)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电大社会学概论(简答及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 简答及论述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生活费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二个论点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三个论点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连续出版了他的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这部的第四卷(1938年)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社会分化和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不断思索。人们急切地要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都是为什么?这就要求除了一些社会科学从不同侧面来分析、解答这些问题外,还要求有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解答这些问题。孔德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经历从神学到形而上学,再到实证或科学这三个阶段。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产物,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者以科学方法(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3、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和以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入手的方法论,导致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4、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渊源已久。现根据我们认识,二者关系可以基本上以下述三点作一个较全面地表述: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2)社会学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和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5、社会学的功能。 答:社会学的特点: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 个整体看待;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社会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 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容、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 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6、社会需要的涵义。 答: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 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的社 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 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 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 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7、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 现在: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 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 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 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社会需要 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8、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和社 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 统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在个人和社会不 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体现个人的意 志,也是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 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 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人 的需要的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一定 程度的理智表现,而动物则是兽性、生理上的、本能的表现; 第三,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 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 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42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 点:人的需求极少达到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 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他把人的需要论,即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一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二是较 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三是 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四是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 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五是并不是所有人的 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 10、社会交往的意义。 答:人类离不开交往;社会交往是人个成长的条件,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社 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 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社会交往是社 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P63 答: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指明人的需要是产 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 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12、符号相互作用论。8 答: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 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 的重要性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 介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 号进行交往与沟通;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 要借助语言进行;社会学家布卢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 基本观点: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 他所采取的行动的。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 互作用的结果。第三,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 地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1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P68 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 往;第二,态度的类似性;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第四, 交往频率。 14、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P76 答:角色扮演是指某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 按这一角色的规范行事。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了解社会 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和实践角色规范三个过程;在 角色扮演时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问题。 15、社会化的基本涵义及实质。P88 答:指把分散的个体生产(劳动)转变为由社会分工 和协作联结起来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或共同劳动的过程。 16、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2 答: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 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 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 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 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 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指点生活目标。生 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 响。因此,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 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