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顽固性腹水的处理

术后顽固性腹水的处理
术后顽固性腹水的处理

讲座与综述

文章编号:1005-2208(2005)12-0760-03

术后顽固性腹水的处理

张生来 全志伟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200092)

E 2mail:shenglaizhang@hot m ail .com

顽固性腹水(refract ory ascites )又称难治性腹水,一般指病人在限钠[每天低于50mmol/(L ?d )]、大剂量利尿剂

(氨体舒通300mg/d,速尿120mg/d )治疗下腹水减少仍<200mL /d;或腹水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或经严格内科治疗

后腹水仍无明显消退且持续1个半月以上,并出现少尿和

(或)氮质血症者,血钠浓度<130mmol/L ,尿钠浓度<10mmol/L,尿钠/尿钾<1,肾小球滤过率(GRF )和肾血浆

流量均低于正常[1]。顽固性腹水常出现于肝硬化终末期,病人多在严重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的基础上,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肾灌注不足及电解质紊乱后发生,常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感染等,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非常困难,预后差。

术后顽固性腹水是指原有肝功能损害的基础,近期接受手术后出现的顽固性腹水。能接受手术的病人术前肝功能应在Child A 2B 级,手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病人一般术前有肝功能损害的基础,且已是失代偿的边缘,一旦出现顽固性腹水,说明肝功能损害已是失代偿期。术后顽固性腹水发病原因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术中麻醉时间过长,缺氧造成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2)术中失血过多,肝肾灌注下降,造成肝肾功能损害,GRF 下降引起少尿。(3)手术的应激反应,肾素2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系统亢进。(4)大量输入晶体,造成体液过多进入腹腔形成腹水。(5)术中肝门阻断时间过长或剩余肝组织不够。(6)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因腹腔手术污染引起的腹水感染。(7)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如消化道针尖样穿孔或吻合口瘘。

从严格意义上讲后2项不是术后顽固性腹水,病人接受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以后出现腹水首先应排除手术原因造成的腹水,临床工作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时表现隐匿,部分病人仅表现为顽固性腹水,但是它们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我们应加以警惕和正确鉴别。随着一些新技术和新疗法的应用,顽固性腹水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观,本文就术后顽固性腹水的治

疗分药物和手术两大部分进行概述。

1 药物及支持治疗

术后顽固性腹水病人术前肝功能应在Child A 2B 级,因手术而引起肝功能损害,进入肝功能失代偿期,随着手术应激反应的减弱与创伤的修复,加上药物的支持和治疗,部分病人有望恢复至肝功能代偿期,有效地减少腹水。

1.1 纠正有效血容量和低蛋白血症 体液分布异常是顽

固性腹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术后大量液体输入或大量液体存在于第三间隙,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灌流不足,GRF 降低,利尿剂难以发挥作用,输注血浆、白蛋白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将有助于提高血容量,增加GRF,恢复肾小管对利尿剂的敏感性,输注的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扩容后门静脉压力迅速上升,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是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的因素之一,手术后的负氮平衡往往使病人出现低蛋白血症。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恢复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增强利尿作用。长期大量输注血浆和白蛋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抑制肝脏蛋白的合成,生长激素能促进肝脏蛋白等的合成,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1.2 纠正电解质紊乱 外科病人因原发病或手术后禁食、

引流等容易导致低钠、低钾,尤其是低钠血症,重者可诱发肝肾综合征和低渗性脑病,大大削弱了利尿剂的作用,不能有效提高尿钠水平,使尿量进一步减少。顽固性腹水病人的缺钠形式有稀释性低钠血症和缺钠性低钠血症两种,前者可在输注白蛋白等以提高胶体渗透压后再予利尿剂,而后者则应补钠,纠正低钠血症将有助于提高利尿效果。

1.3 利尿剂治疗 顽固性腹水对利尿剂无反应时,首先应

纠正影响利尿剂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同时应根据利尿效果,包括尿钠比例进行调整,但仍以醛固酮拮抗剂为基础,结合襻利尿剂。此外尚有应用多巴胺+速尿联合腹腔内注射,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根据病人尿量、腹水的变化和全身情况增加剂量,每日或隔日腹腔内注射1次,直至腹水消失

为止。

1.4 前列腺素PGE1治疗 肝功能障碍时,因肾缺血PGE1合成减少,PGE1可使肾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使

GRF增加,调节肾脏的排钠作用;另一方面尚有细胞保护作用,有学者应用PGE1治疗顽固性腹水取得一定效果,对肝肾综合征的治疗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1.5 降低门静脉压力 降低门静脉压力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重要环节之一,生长抑素的衍生物与生长抑素有相似的药理活性,Lud wig等通过观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证实生长抑素的衍生物能有效地减少餐后门静脉及肝脏血流,降低门脉压力;同时,其半衰期为90~120m in,为长期维持治疗提供了可能性。生长抑素的衍生物除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之收缩外,还通过增强内皮素1和抑制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等发挥收缩血管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减少淋巴液漏入腹腔,增加有效血容量,减少腹水形成,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对肾血流的影响甚小。

血管加压素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可增加动脉压,改善晚期肝硬化病人的肾功能,Terli p ressin能明显增加顽固性腹水病人的尿量。研究显示,白蛋白扩容后应用Terli2 p ressin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药物可减少肝血流量,促进肝损害,故应用时宜持审慎态度。另外普萘洛尔对改善肾功能无作用,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不确定,不能促进利尿。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可降低动脉压,但会反射性地引起肾血管收缩,不利于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哌唑嗪用于降低动脉压,使肾灌注进一步降低,不宜用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2 介入及外科治疗

术后顽固性腹水首先必须确定病人是否真正需要外科治疗,即经过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后,腹水仍不能消退的病人。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治疗,如门体静脉分流术可使正常解剖结构紊乱而不适宜再做肝移植。如果病人曾因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考虑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而达到减轻腹水的治疗方法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 osyste m ic shunt,TI PS)。如果仅是顽固性腹水,可选择门体静脉分流术、TI PS和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这些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肝硬化的程度和肾脏、肝脏的储备能力。肝储备能力和肾功能良好的病人适宜行腹腔静脉转流术(perit oneoveonous shunt,P VS)或TI PS。没有良好的肾功能,任何一种依靠肾钠调控的治疗方法都不会成功。病人一般状况差、长期卧床或治愈出院的可能性不大,可采用反复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方法。术后顽固性腹水病人已有第一次手术的打击,再次手术,应对这些病人进行谨慎评价,如有无恶性肿瘤、有无足够的经济保障、是否酗酒,是否合适肝移植,然后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4]。

2.1 腹腔穿刺放液术 顽固性腹水所致的腹内压过高导致肾血管受压,影响肾血流,使利尿剂不能发挥作用。腹腔穿刺放液术不仅可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功能,重要的是腹压降低后,肾供血改善,有助于利尿剂发挥作用。术后顽固性腹水更应穿刺放液,了解腹水性质并送化验及细菌学检查,排除隐匿的自发性和(或)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腹水感染。通常一次大量放腹水<5L是安全的,每周不超过1次。近年来认为,腹腔穿刺放液术后应补充胶体,扩容使心钠素水平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浓度降低,增强肾脏利钠、利尿和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扩容后再予利尿剂,将更有助于利尿。胶体溶液首选白蛋白,输注量为5~10g/ L,术后立即输入总量的50%,另50%则于术后6h内输注;对有明显凝血障碍的病人,可于腹腔穿刺放液术前输注新鲜冻干血浆,其渗透压作用约等于5%的白蛋白。右旋糖酐的扩容作用不如白蛋白,大剂量输注有抗凝作用。

2.2 腹水浓缩回输 自身腹水回输系利用自身腹水中的蛋白质代替补充外源性胶体溶液,以补充不足的有效血容量。早先采用直接回输法,目前多采用浓缩回输法,即应用超滤器或人工肾透析器将病人腹水浓缩,使水、电解质和小分子物质(尿素氮、肌酐)等滤出,仅保留腹水蛋白,可将腹水浓缩数倍至数十倍。浓缩回输法可去除体内大量的水分和钠盐,提高血浆渗透压,补充有效血浆容量,增加肾灌流量和GRF,促进腹水消退。利用该方法消退腹水的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其并发症包括发热、感染、消化道大出血、心功能衰竭、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等。感染性腹水和鲎试验阳性者忌用。

2.3 腹腔静脉转流术(P VS) P VS是专门用于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外科治疗方法,应用装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单向阀门或瓣膜的硅胶管,一端置入腹腔内游离于腹水中,另一端沿腹壁、胸壁皮下插入颈外静脉到达近右心房处的上腔静脉。这一装置主要依靠呼吸运动发挥作用,吸气时腹压升高,而胸腔内上腔静脉压力降低,腹-胸压力梯度为01294~01491kPa(3~5c mH2O)。阀门开放,腹水流向上腔静脉,无压力梯度时则阀门关闭,不发生逆流。通过此装置,腹水可不时地流入体循环,转流可使心输出量增加,血浆容量扩张,腹水减少,但P VS并不能提高病人的存活期,且易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转流管闭塞、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 C)、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肺水肿、腹部伤口及其皮下组织出血、腹水渗漏以及腹膜纤维化和粘连等影响肝移植的进行[3]。转流术后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50%左右,故P VS目前主要用于腹腔穿刺放液术等治疗无效、以及不能和(或)不愿行肝移植术和TI PS治疗的病人[4,5]。

2.4 TI PS TI PS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入放射学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其首先应用于门静脉高压所致的反复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TI PS是一种门静脉高压减压术,类似于侧2侧门体分流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和肝窦高静水压。TI PS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可能机制为[6]:(1)可直接降低门静脉高压,缓解肝硬化肝窦高压状态。按照腹水形成的“充盈灌注不足”理论,门静脉及肝窦压力降低可直接改善Starling力平衡,减少肝肠淋巴液产生,减少腹水。按照“泛溢学说”理论,肝内压力下降可改善肝肾反射对水钠潴留的调节作用,促进肾排

钠。(2)改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抑制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减少,纠正肾缺血。TI PS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可导致内脏血循环重新分配、肝肠淋巴液漏出减少,改善有效循环血容量。有效血容量增加可改善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另外,TI PS术后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减弱,使肾血管收缩处于平衡状态,也有利于增加肾血流量。

(3)神经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TI PS术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减少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由于TI PS术后有效血容量增加,减轻了对血管压力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分泌处于抑制状态;二是可能与TI PS术后肝窦门静脉压力降低有关。研究证明,肝窦门静脉压力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有直接关系,而不依赖于血浆容量、心输出量及肾血流量的变化。另外,交感神经活性及抗利尿激素分泌活动减弱在TI PS术后排钠、利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经TI PS治疗的顽固性腹水病人,74%在治疗后3个月内腹水完全缓解,但需应用小剂量利尿剂维持。研究提示TI PS术后病人病死率高于腹腔穿刺放液术治疗组,存活率相应地较腹腔穿刺放液术组低;25%的病人TI 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25%术后支架发生闭塞或狭窄失去作用。TI PS 虽不失为治疗顽固性腹水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学者认为TI PS是肝移植前的准备治疗。2.5 肝移植 肝移植现已作为晚期肝硬化病人的标准治疗,在发达国家,其5年存活率为70%。术后顽固性腹水病人在进行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应积极争取肝移植,并将其作为首选的最终治疗。

3 结语

术后一旦发生顽固性腹水,其预后不良,因此,应及时发现和诊断,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发生顽固性腹水后,应积极寻找和去除影响利尿剂效果的因素,这一点最为重要,同时腹腔穿刺大量放液、排除因手术而引起的自发性或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改善肾血流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是改善症状、提高预后的重要措施,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衍生物在顽固性腹水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可用于暂时的器官支持,但不能替代肝脏的全部功能,作为肝移植的过渡治疗获得了认可[7,8]。肝移植是从根本上提高肝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惟一方法。对于术后顽固性腹水病人,虽经积极的药物和手术、介入治疗病情仍无转机,应积极考虑肝移植。随着我国肝移植技术和手术后管理水平的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人的预后将会大大改善,并从根本上提高病人存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Kaleya A,Levine B.Refract ory ascites.Current surgical treat m ent.

Sixth Editi on Mosby inc.1998,St.Lous M iss ouri.John L.Ca mer on.

3882393

2 Suzuki H,StanleyAJ.Currentmanagement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refract ory ascites and hepat orenal syndr ome.QJ M,2001,94(6): 2932300

3 Zervos EE,Rose murgy AS.Manage ment of medically refract ory asci2 tes.AM J Surg,2001,181(3):2562264

4 O rsi F,Gr oss o RF,Bonomo G,et al.Percutaneous perit oneovenous shunt positi oning:technique and p reli m inary results.Eur Radi ol, 2002,12(5):118821192

5 Zanon C,Gr oss o M,Ap ra F,et al.Palliative treat m ent of malignant refract ory ascites by positi oning of Denver perit oneoveneos shunt Tu2 mori,2002,88(2):1232127

6 Thuluvath P,Bal JS,M itchell S,et al.TI PS f or manage ment t o re2 fract ory ascites:res ponse and survival are both unp redictable.D is Sci,2003,48(3):5422550

7 Jalan R,W illia m s R.B i o2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f or acute liver fail2 ure:should we be using it t o treat patients?Trans p lantati on,2002, 73(2):165

8 Kjaergard LL,L iu J,N ielsen B,et al.A rtificial and B i oartificial Sup2 port Syste m s f or Acute and Acute on Chr onic L iver Failure:A Sys2 te matic Review.JAMA,2003,289(2):217

(2005-08-15收稿)

《外科临床思维》简介

黄庭教授主编《外科临床思维》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发行。与一般的教科书和专著相比较本书有其特点,以外科临床思维程序作为全书的主线。首先从方法学上对临床思维作一全面概述,突出外科临床思维的特点,而后就外科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各种疾病现象、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等等的思维过程予以详细阐述。本书编写的目的是试图帮助外科医生正确认识如何启动思维过程,从何处开始,按照什么程序,沿着什么途径使思维得以逐步深入,并尽可能避免失误,最终达到使病人得到正确诊断和完善治疗的目的,也就是外科医生在面对日常复杂的临床事物当中,知道应该想什么,怎样想,以及为什么应该这样想。为此,应邀参编的作者都是在临床一个方面有着丰富诊疗经验的专家、作者们在撰写时,按照统一要求的格式,密切联系临床具体问题,由浅入深,力求讲透,并附以误诊的思维原因分析以及实际例证,以期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本书对高年资外科医生的教学,一般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以及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和见习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术后顽固性腹水的处理

讲座与综述 文章编号:1005-2208(2005)12-0760-03 术后顽固性腹水的处理 张生来 全志伟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200092) E 2mail:shenglaizhang@hot m ail .com 顽固性腹水(refract ory ascites )又称难治性腹水,一般指病人在限钠[每天低于50mmol/(L ?d )]、大剂量利尿剂 (氨体舒通300mg/d,速尿120mg/d )治疗下腹水减少仍<200mL /d;或腹水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或经严格内科治疗 后腹水仍无明显消退且持续1个半月以上,并出现少尿和 (或)氮质血症者,血钠浓度<130mmol/L ,尿钠浓度<10mmol/L,尿钠/尿钾<1,肾小球滤过率(GRF )和肾血浆 流量均低于正常[1]。顽固性腹水常出现于肝硬化终末期,病人多在严重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的基础上,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肾灌注不足及电解质紊乱后发生,常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感染等,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非常困难,预后差。 术后顽固性腹水是指原有肝功能损害的基础,近期接受手术后出现的顽固性腹水。能接受手术的病人术前肝功能应在Child A 2B 级,手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病人一般术前有肝功能损害的基础,且已是失代偿的边缘,一旦出现顽固性腹水,说明肝功能损害已是失代偿期。术后顽固性腹水发病原因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术中麻醉时间过长,缺氧造成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2)术中失血过多,肝肾灌注下降,造成肝肾功能损害,GRF 下降引起少尿。(3)手术的应激反应,肾素2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系统亢进。(4)大量输入晶体,造成体液过多进入腹腔形成腹水。(5)术中肝门阻断时间过长或剩余肝组织不够。(6)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因腹腔手术污染引起的腹水感染。(7)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如消化道针尖样穿孔或吻合口瘘。 从严格意义上讲后2项不是术后顽固性腹水,病人接受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以后出现腹水首先应排除手术原因造成的腹水,临床工作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时表现隐匿,部分病人仅表现为顽固性腹水,但是它们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我们应加以警惕和正确鉴别。随着一些新技术和新疗法的应用,顽固性腹水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观,本文就术后顽固性腹水的治 疗分药物和手术两大部分进行概述。 1 药物及支持治疗 术后顽固性腹水病人术前肝功能应在Child A 2B 级,因手术而引起肝功能损害,进入肝功能失代偿期,随着手术应激反应的减弱与创伤的修复,加上药物的支持和治疗,部分病人有望恢复至肝功能代偿期,有效地减少腹水。 1.1 纠正有效血容量和低蛋白血症 体液分布异常是顽 固性腹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术后大量液体输入或大量液体存在于第三间隙,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灌流不足,GRF 降低,利尿剂难以发挥作用,输注血浆、白蛋白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将有助于提高血容量,增加GRF,恢复肾小管对利尿剂的敏感性,输注的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扩容后门静脉压力迅速上升,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是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的因素之一,手术后的负氮平衡往往使病人出现低蛋白血症。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恢复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增强利尿作用。长期大量输注血浆和白蛋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抑制肝脏蛋白的合成,生长激素能促进肝脏蛋白等的合成,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1.2 纠正电解质紊乱 外科病人因原发病或手术后禁食、 引流等容易导致低钠、低钾,尤其是低钠血症,重者可诱发肝肾综合征和低渗性脑病,大大削弱了利尿剂的作用,不能有效提高尿钠水平,使尿量进一步减少。顽固性腹水病人的缺钠形式有稀释性低钠血症和缺钠性低钠血症两种,前者可在输注白蛋白等以提高胶体渗透压后再予利尿剂,而后者则应补钠,纠正低钠血症将有助于提高利尿效果。 1.3 利尿剂治疗 顽固性腹水对利尿剂无反应时,首先应 纠正影响利尿剂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同时应根据利尿效果,包括尿钠比例进行调整,但仍以醛固酮拮抗剂为基础,结合襻利尿剂。此外尚有应用多巴胺+速尿联合腹腔内注射,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根据病人尿量、腹水的变化和全身情况增加剂量,每日或隔日腹腔内注射1次,直至腹水消失 为止。 1.4 前列腺素PGE1治疗 肝功能障碍时,因肾缺血PGE1合成减少,PGE1可使肾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使

难治性腹水的管理

难治性腹水的管理措施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原因复杂,主要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高动力循环使动脉有效血容量下降,随后激活了某些神经体液因素,造成功能性肾脏异常和水钠潴留,引起腹水。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是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之一,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极差。 难治性腹水的定义 难治性腹水定义为“腹水治疗后不能消退或治疗后早期复发而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 预防”。它分为利尿剂抵抗性腹水(Diuretic Resistant Ascites)和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Diuretic Intolerant Ascites)两种亚型。 利尿剂抵抗性腹水:因为对限钠和利尿剂无应答,腹水不能消退或治疗后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预防;强化利尿剂治疗(螺内酯400 mg/d和呋塞米1 60 mg/d)至少1周,同时限钠<90mmol/d,平均体重下降<0.8 kg超过4天,并且尿钠<摄钠;首次治疗后腹水消退,但4周内再次出现2或3级腹水。 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因为利尿剂诱导并发症发生,限制了有效的利尿剂剂量使用,腹水不能消退或治疗后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预防。利尿剂诱导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肾损害、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利尿剂诱导的肝性脑病是指在排除其他诱因下出现的脑病;肾损害是指对治疗应答的腹水患者血肌酐升高>1 00%至血肌酐>2 mg/dL(177 mmol/L);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下降>1 0 mmol/L

至血清钠<1 25 mmol/L:低钾或高钾血症是指相应

措施下,血钾<3 mmol/L或>6 mmol/L。 1、大量穿刺放液 大量数据表明,重复大量腹腔穿刺放腹水(Large-volume Paracentesis LVP)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Gine 等研究指出,与单纯使用利尿剂相比,虽然LVP有穿刺后继发感染风险,但是其发生低钠血症、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明显降低。Peltekian等研究发现,在单次抽取腹水量小于5 L的情况下,抽液前和抽液后48 h心脏指数、体循环血管阻力和肾小球滤过率没有明显差异,仅血浆肾素活性有轻度升高。如果单次抽取腹水量大于5 L,可能出现循环衰竭表现。 早在1 997年,Arbol等就在研究中发现LVP(>5 L)后第6天血浆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大约27%的患者在LVP后会出现循环衰竭,20%的患者出现肾衰竭表现,总体生存率下降。这种大量放腹水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循环障碍被称之为穿刺后循环障碍(Post—parecentesis Circulato ry Dysfunction,PPCD),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浆肾素活性升高50%,达到4 ng-1m-1 h-1以上。这种循环障碍和重新建立循环平衡的激活机制会促进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发展,20%的PPCD患者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和因水钠潴留而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 防止PPCD最有效的方法是LVP联合输注白蛋白。G。ines等曾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预防PPCD中,白蛋白的效果优于血浆扩容剂(如葡聚糖、聚明胶肽)。在移除腹水<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51例临床治疗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51例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10T13:15:06.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马志良 [导读] 目的研究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特点,并观察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法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马志良(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辽宁葫芦岛 125001)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216-02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特点,并观察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法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所收治的5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对照组(25例)采取传统放腹水加用白蛋白法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腹穿刺数明显要少于对照组 (P<0.05),且腹水量减少方面、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尿量增加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法较传统放腹水加用白蛋白治疗效果更佳,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白蛋白临床治疗 临床上,多数晚期肝硬化患者多会出现腹水症状,且10%左右患者会进一步恶化为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RA)[1]。难治性腹水经大剂量利尿剂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多会再次复发。大量腹水不及时排出,对患者的消化以及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极易并发腹膜炎、肝肾综合症等疾病,预后情况较差,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本文采用了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法治疗难治性腹水,并与传统放腹水加用白蛋白治疗法比较,效果明显,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所收治的5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9.2±1.3)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0.1±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患者入院前3周内发生消化道性出血,需予以排除,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需予以排除。难治性腹水判定:氯化钠摄取量<800mg/d、安体舒通使用量 >120mg/d、患者腹水减少不明显,或无法消退。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保持平卧位,于左下腹及右中腹行常规消毒处理,导管与穿刺针连接并固定,通过左下腹导管将腹水引导入动脉导管,正压泵流速需保持250ml/min左右,腹水在负压泵的处理下浓缩后经静脉导管从右中腹回输腹腔,操作过程中注意需无菌封闭处理,治疗中注意监测患者血压以及心率,治疗后使用一次性腹带束住患者腹部,治疗1周后若复发可重复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尿剂治疗,再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每次2-3h内可放出腹水6000ml左右,在放腹水的同时给予患者加用白蛋白,使用量约10g,行静脉滴注。治疗后,可给予患者使用小剂量的利尿剂维持性治疗,并观察患者尿量及血压等相关体征。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可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腹水均有所减少,实验组治疗前腹水量(4036.78±1825.88)ml,治疗后腹水量(1181.40±93 3.82)ml,对照组治疗前腹水量(3066.83±1210.92)ml,治疗后腹水量(1668.58±889.63)ml。两组治疗后放出腹水总量及腹穿刺数、腹水减少量方面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腹水总量、腹穿刺数及腹水量减少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腹水放出总量(ml)腹穿刺数(次)治疗前后腹水差值变化(ml) 实验组 26 1341.21±2001.78 0.69±0.81 2855.38±2011.44 对照组 25 4881.69±3049.51 2.20±1.33 1398.25±871.09 T值 4.9202 4.9187 3.3330 P值 <0.01 <0.01 <0.01 2.2肾功能改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尿量均有增加,实验组治疗前尿量(714.55±166.59)ml,治疗后尿量 (1296.61±230.44)ml;对照组治疗前尿量(712.30±168.60)ml,治疗后尿量(1054.57±219.43)ml;血肌酐均减少,实验组治疗前血肌酐(137.58±42.76)μmol/L,治疗后血肌酐(103.56±31.47)μmol/L,对照组治疗前(133.89±44.52)μmol/L,治疗后 (129.10±36.78)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所增加,实验组治疗前(59.40±21.43)ml/min,治疗后(71.49±23,80)ml/min;对照组治疗前(58.79±22.33)ml/min,治疗后(61.55±22.51)ml/min,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 3.讨论 经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发生肝硬化时,会出现门脉高压以及低蛋白血症,同时患者体内血管活性肠肽以及一氧化氮等舒血管物质会出现增加现象,从而造成外周动脉阻力发生扩张,并造成有效血浆的容量严重不足,此时机体会相应作出调节,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并引发钠及水储留,进一步增加了腹水的生成,可见对于难治性腹水来说,有效血浆容量的不足是造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 在治疗过程中,传统常规会使用利尿剂治疗,但利尿剂会造成较多的不良反应,因为对患者进行常规性限盐治疗,会造成钠与氯的严重缺失,再加之使用大量的化学利尿剂,氯与钠会因此大量排除,更进一步造成氯与钠的不断下降,最终易发展为严重性低钠症以及低氯血症,同时整个过程中,腹水会一直保持高渗入,大量腹水不断进入腹腔,且因钠与氯交换过于频繁,造成了细胞内外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最终导致恶性循环[3]。本文中采用的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法,对血清电解质不会造成影响,因而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其是一种封闭式无菌循环系统,对于小于45000道尔顿的有毒性物质可起到滤出作用,并可保留分子量大于60000道尔顿的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促进其吸收,血浆清蛋白水平会随之提高,通过其有效治疗后,患者体重下降,同时腹水张力减轻,腹水再复发情况随之减少。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腹水消退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消退量为

腹水回收操作

【目的】 用于难治性腹水的治疗,减轻腹水病人的腹胀症状,减少因大量放腹水而造成的蛋白质丢失。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腹水浓缩机1台、腹水浓缩器1副、动静脉血液管1根、一次性大静脉营养袋(3000ml)1~2个、无菌手套2副、无菌排气针头2个、5ml注射器2个、洁净瓶塞1个、输液网套2个。 2.药品准备:2mg地塞米松1~2支,12500单位肝素钠1支、500ml生理盐水2瓶。 【操作方法及程序】(以FCN-01型腹水超滤浓缩机为例) 1.紫外线消毒治疗室。 2.洗手、戴口罩,在治疗室内准备用物。 3.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4.腹水浓缩机器的准备: (1)打开电源开关。 (2)打开控制开关。 (3)打开滚压泵,调节流量242~252ml/min。 (4)打开负压泵,调节工作压力24.5~28.5kPa。 (5)选择记忆键,关闭滚压泵。 (6)戴无菌手套,安装腹水浓缩器与动静脉血液管(腹水浓缩器兰色接头向上,红色接头向下,动静脉管红色接头为入管,兰色接头为出管,粗管在滚压泵位置),胶塞塞在浓缩器的下方。 (7)将500ml生理盐水2瓶,消毒后挂在腹水浓缩机的挂钩上,将动静脉血液管上端针头插入,并插入排气针头,冲洗腹水浓缩器和动静脉血液管。 5.按腹腔穿刺术操作规程为病人放腹水,将腹水引流入大静脉营养袋中。 6.腹水浓缩: (1)在装有病人腹水的大静脉营养袋中注入12500单位的肝素1支后,关闭调节夹,挂在腹水浓缩机的挂钩上,与动静脉血液管相连,打开营养袋上的调节夹。 (2)打开滚压泵,开始浓缩运行,将腹水浓缩至总量的1/10~1/8后关闭滚压泵开关,再关闭运行开关,关闭营养袋上的调节夹,将营养袋与动静脉管分离,取下浓缩的腹水。 7.浓缩腹水回输:由治疗护士按常规输液法,用输血器将浓缩的腹水通过静脉输入病人体内,同时将地塞米松2mg从输液滴斗注入。 8.处理腹水浓缩机:将腹水浓缩器与动静脉管取下,按医用垃圾处理;将引流瓶中液体倒掉,清洗引流瓶后用0.1%有效氯浸泡,以备下次使用。 注意事项 1.癌性腹水、血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有活动性出血倾向或有出血史的病人、腹腔感染及心功能不全者为腹水浓缩回输的禁忌证。 2.腹腔穿刺后的腹水标本送常规化验检查,白细胞<30/ml方可进行回输。 3.进行腹腔穿刺和腹水浓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浓缩后的腹水不宜放置过久,以防污染和细菌生长繁殖;浓缩后的腹水应为浅黄色,如发现腹水颜色发黑,有絮状物、沉淀物时,应考虑被污染不能再回输给病人。 5.给病人进行浓缩腹水静脉回输时注意控制滴速,要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病人主诉,如有寒战、发热应立即停止腹水回输,按输液反应处理。 6.在腹水浓缩过程中,腹水浓缩机下端引流瓶中的滤出液应及时清理。

外科护理学复习题(有答案)

外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周先生,40岁,体重60kg,反复呕吐1周,测得血钠为125mmol/L,血钾3mmol/L。初步考虑为(D) A.低钾血症,高渗性脱水 B.高钾血症,重度缺钠 C.低钾血症,轻度缺钠 D.低钾血症,中度缺钠 E.血钾正常,等渗性脱水 2.呼吸性酸中毒应最先解决的问题是(C) A.肺部感染,使用大量抗生素 B.进行人工呼吸 C.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换气功能 D.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E.给予碱性液体 3.出血性休克病人,下列哪项护理是正确的(D) A.取头低足高位 B.用热水袋以改微循环功能 C.用冰袋降温以降低氧消耗 D.不加热水袋,也不用冰袋,但注意保暖,勿受凉 E.用乙醇擦拭以降低代谢 4.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其应绝对卧床休息(E) A.48小时 B.7天 C.2周 D.3周 E.4周 5.刘先生有一个腹部的手术敷料。护士在为他更换敷料时发现伤口分泌物增多,切口裂开,可以看见下层肌肉组织。护士在处理这种伤口时首先应该怎样做?(D) A.敞开伤口,使其干燥 B.使用聚维铜碘敷料覆盖伤口 C.冲洗伤口,用干燥敷料覆盖伤口 D.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伤口 E.报告医生 6.颅脑手术后继发出血多发生于术后(E) A.2-4小时 B.4-6小时 C.8-12小时 D.12-24小时 E.24-48小时 7.椎管内麻醉术前用阿托品的目的是:(C) A.减少胃肠道腺体分泌 B.预防呕吐 C.减弱迷走神经反射 D.减轻内脏牵涉痛 E.镇静 8.择期全麻气管插管的绝对禁忌证是:(A) A.急性喉水肿 B.气管内肿瘤 C.凝血功能障碍 D.喉返神经麻醉痹 E.颅内高压 9.呼吸道的手术前准备中,下列哪项不正确:(D) A.禁烟 B.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C.痰液稠厚者蒸气吸入 D.咳嗽明显者应用镇咳剂 E.腹部手术者进行胸式呼吸练习 10.器械护士的职责不包括:(B) A.术前1天访视病人 B.安置病人体位 C.保持整个无菌区域整洁、干燥、无菌 D.关闭体腔前后清点数目 E.保留并正确送留标本 11.甲状腺手术后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时会发生:(E) A.吞咽困难 B.音调降低 C.饮水呛咳 D.呼吸困难 E.声音嘶哑 12.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前应练习的体位:(C) A.半卧位 B.仰卧位 C.头颈过伸位 D.侧卧位 E.去枕平卧位 13.典型急性阑尾炎主要体征是:(E) A.腰大肌试验阳性 B.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C.闭孔内肌试验阳性 D.阑尾穴压痛试验阳性 E.右下腹有固定而明显压痛点 14.腹部闭合性损伤造成腹腔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B) A.胰腺破裂 B.肝、脾破裂 C.肠系膜血管破裂 D.胆囊破裂 E.肠管破裂 15.早期胃癌的概念是:(E) A.全身症状不明显 B.没有淋巴结转移 C.癌细胞未侵入浆膜层 D.病灶直径在1cm以内 E.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 16.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诱因是:(E) A.情绪激动 B.暴食 C.进食刺激性食物 D.过度疲劳 E.以上都对 17.不同原因肠梗阻的共同特点是:(E) A.腹痛,呕吐,腹胀,肠鸣音亢进 B.腹痛,呕吐,便闭,肠鸣音消失 C.腹痛,腹胀,呕吐,便闭,肠型 D.腹痛,呕吐,便闭,肠鸣音亢进 E.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18.对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 A.肠鸣音亢进 B.持续性胀痛 C.腹痛多不明显 D.呕吐多为溢出性 E.可伴有尿潴留 19.左半结肠癌的主要症状是:(C) A.贫血 B.腹部包块 C.肠梗阻症状 D.消瘦、乏力 E.排便习惯改变 20.男性,50岁,便血数日,门诊检查中首先考虑的是:(A) A.直肠指检 B.直肠镜检查 C.肛门镜检查 D.腹部B超检查 E.纤维结肠镜检查 21.男性,25岁,用力排便时肛门有一肿物脱出,不能回缩,伴有疼痛,且便后肛门滴血。张先生患的是:(E) A.肛裂 B.肛瘘 C.直肠息肉 D.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E.内痔嵌顿 22.下肢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是:(E) A.溃疡形成 B.破裂出血 C.静脉炎 D.静脉血栓 E.下肢沉重感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86952.html,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爱军刘茗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36期 [摘要]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腹水和水肿。晚期肝硬化患者因严重的尿钠潴留可进展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RA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RA是临床医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临床上多采用限钠、限水、保肝、利尿、腹腔穿刺放腹水、补充清蛋白等综合治疗,本文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给基层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c)-0026-02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RA),临床约1/4的肝硬化患者可并发腹水,而5%~10%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RA[1]。大量的腹水不但影 响心肺功能,且易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2]。本文就肝硬化RA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RA的定义 RA是指限制饮食中钠的摄入和大剂量利尿剂治疗(每天口服螺内酯 400 mg和呋塞米 160mg)未能缓解的腹水;或行治疗性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后很快复发[3];或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6周以上,经限制水钠摄入、大剂量利尿剂等严格内科治疗后腹水无明显减少,尿钠低于10 mmol/24 h(尿Na+/K+>0.5),肌酐清除率下降到20~50 ml/min[4]。 2 RA的治疗 2.1 治疗性腹腔穿刺放腹水 反复腹腔穿刺放腹水对控制腹水、缓解症状效果明显,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5]。患者可耐受一次性放腹水4~5 L,放腹水的同时静脉补充清蛋白(放1 L腹水补充清蛋白6~8 g),不会造成血液动力学、肾脏指数、电解质等明显改变[6]。杨芳等[7]报道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硬化RA,每周3次,每次放腹水3000 ml联合清蛋白10 g每日静脉滴注,疗效较好。何佳[8]报道放腹水时间控制在2~3 h,腹水为4000~6000 ml,对患者放腹水的同时静脉滴注8 0 g清蛋白及200 ml 右旋糖酐40,1~3 d 一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在治疗性腹腔穿刺后清蛋白仍然被使用[5],但目前清蛋白价格昂贵,资源缺乏,临床应 用受到限制。有学者采用腹腔置管联合血浆治疗肝硬化RA亦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新鲜血浆总

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36例治疗分析

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36例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5T15:30:52.8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杨宇 [导读] 肝硬化是一种主要由病毒感染、长期饮酒或药物刺激引起的,会直接造成肝细胞坏死、变性的慢性肝脏疾病[1]。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患者,采取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因地制宜实施规范综合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 肝硬化是一种主要由病毒感染、长期饮酒或药物刺激引起的,会直接造成肝细胞坏死、变性的慢性肝脏疾病[1]。临床表现上,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的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初期会出现明显的腹胀感,进展后腹部会逐渐隆起,至肝硬化难治性腹水阶段属于肝硬化失代偿向晚期转化的过程,患者已经对利尿剂缺乏足够的敏感,甚至应用利尿剂时,还会出现肝性脑病、低钠血症等相应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一旦出现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需及时治疗[3]。为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对收治的36例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9个月~12年不等,平均病程3.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有关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的诊断标准[4]。病因: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Child-Pugh 分级: B级25例,C级11例; 1.2 治疗方法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限制钠盐、水分等物质的摄入摄水量日500~1000 ml,钠盐摄入量每日低于0.5 g,维持患者机体水和电解质的相对平衡;饮食上应避免坚硬、粗糙的食物。⑵药物治疗:口服螺内酯60~100 mg、呋塞米20~40 mg 利尿,3次/d,依据尿量补钾;应用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等保肝、预防并发症[5];有腹腔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注意离子、肾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防治肝性脑病。⑶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患者一般都存在低蛋白血症或贫血,营养状况比较差,静脉滴注白蛋白制品、冰冻血浆或输血纠正贫血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后,静脉注射20~40 mg呋塞米,从而减少腹水的产生。 ⑷腹腔置管:腹腔置管每日放腹水500~1000 ml,补充白蛋白10-20g、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l。 1.3 疗效判定标准⑴显效:腹胀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腹水减少3/4以上>2周;⑵有效:治疗后,腹胀症状减轻,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腹水减少1/2以上>1周;⑶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现象,腹水减少时间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3 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慢性病,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特征,常伴有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临床研究表明[6],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单纯利尿剂的应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给予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改善肾灌注不足,稳定生命体征各项指标,防治并发症等处理。 肝硬化腹水的原因很多,肝功能不全、门脉压的增高是主要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各种原因引起血容量不足、心房钠尿肽相对不足以及机体对心房钠尿肽等激素的敏感性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都能引起腹水的发生[7]。基层医院首先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多采用腹腔穿刺放液治疗,然后根据患者的经济实力和医院的自身技术能力,给予白蛋白、右旋糖酐等支持治疗,避免出现多器官功能紊乱。在大量放腹水时,白蛋白、右旋糖酐补液扩容有效补充了机体的循环血容量,明显改善了肾血流量的灌注不足,促进钠、水代谢,与利尿剂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同时,大量放腹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腹内压,增加肾血流量,相应地增加了肾小球的滤过率,也就抑制了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腹水的消除[8]。 本组研究显示,采用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结合腹腔置管放腹水,输注白蛋白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效果明显,方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玉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25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63-64. [2]祝峻峰,蒋卫民.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诊治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12(20):637-640. [3]段宏宪,段慧.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16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9(2):5-6. [4]张前进. 40 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72-73. [5]熊德山,刘华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44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 2011,51(9):452-453. [6]胡大荣,田惠英,王春莲.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J].中华内科杂志,2009,40(12):52-53. [7]孟淑红,闫媛媛,李玉良.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6例治疗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38-839. [8]黄义泽,宋有良,叶珍珠.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2例临床分析[J]. 实用肝病杂志,2009,12(2):128-129.

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

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23T11:56:08.47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玲饶岁新 [导读] 术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穿刺口并用腹带加压包扎,以防腹水迅速再生和腹水外渗。 陈玲饶岁新【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行自体回输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行腹穿引出腹水经佛力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仪进行单纯超滤,然后将浓缩腹水回输患者体内,整个过程注意做好患者的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控制腹水的引流及超滤速度、注意不良反应。76例患者共行腹水回输134例次,均顺利完成,腹水压迫症明显改善。结论:自体腹水浓缩回输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腹水浓缩回输;肝硬化;腹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46-01腹水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量的腹水不但影响心肺功能,且易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而危及生命[1]。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是一种对顽固性腹水进行超滤,将其中的水份滤出,把蛋白质及其它有用成份回输体内的方法[2]。我院自2005年7月~2009年10月采用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76例134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经3种以上利尿治疗2周以上,疗效极差,其中男61例,女15例,年龄32~69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8例,酒精型肝硬化18例。肝炎病程1~15年,腹水持续时间1月~8年。 1.2方法:使用WLFHY-500治疗仪,配套管路,空心纤维滤过器及16mm×150mm多孔、单孔套管针各1根。治疗前连接管路和滤过器,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系统。取左下腹作穿刺点,无菌操作下,分别刺入多孔针与单孔针,连接管道系统,从多孔穿刺针处往外引流腹水,经超滤浓缩后从对侧单孔穿刺针回输腹腔。整个过程为密闭式无菌操作,每次超滤液体3000~8000ml ,治疗时间1~4h,治疗全过程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2结果 76例患者应用自体腹水浓缩回输腹腔134次,每例最少1次,最多为6次。所有患者在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后,腹水均逐渐减少,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改善,其主要理化检测指标的变化详见表1。少数患者有低热,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表1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前后主要检测指标的比较(x士s)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welch's)校正;TP:血浆总蛋白;ALB:血浆白蛋白。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患者准备: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如病情、诊断、药物过敏史、血型。加强基础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目的及过程,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完善治疗前检查,如T、P、R、BP、体重、24 h尿量、腹围、BUN、Cr、Tp、ALB、部分电解质、血常规和腹水常规检查。特别不要遗漏血常规和腹水常规检查,以区别其他性质的腹水[3]。 3.1.2环境准备该治疗在人工肝治疗室进行。人工肝治疗室应单独设立,严格消毒,每次进行人工肝治疗前1d应使用三氧消毒机对人工肝治疗室进行空气消毒2h;对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3.2术中护理: 3.2.1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腹水引流、超滤和回输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连接透析管路时应避免污染,以免造成腹腔感染。 3.2.2在进行腹水回输时,首先调节好回输的速度。先低速回输观察10~20min,若患者无不适可适当提高回输速度,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其适应能力.避免产生不良反应。但回输不可过快,过快可导致门脉压力增高,CVP上升,致使心脏负荷加重而诱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心力衰竭和腹痛不适等。超滤腹水后腹压下降,肠蠕动增加或同输液低温的刺激均可导致肠痉挛引起腹痛。一般降低泵速.使用解经药(如654~2 10 mg肌注)可缓解。超滤速度一般80~100 ml/min,防止腹水滤出过快使腹压突然下降出现低血压。若病人出现心慌不适,脉搏增快等症状时,应减慢滤出速度。 3.2.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每30 min观察T、P、R、BP各一次,同时观察面色、四肢温度、腹水量和色泽变化并作好记录,肝功能受损严重者易诱发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若患者出现神志异常或有心慌、出汗、脉搏加快及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回输,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3.2.4保持管路通畅.如腹水引流不畅,考虑是穿刺针吸附大网膜发生包绕阻塞时.可关泵停止抽吸2 min,并适当调整穿刺针方向或病人体位[4]。若是超滤器被纤维蛋白等絮状物堵塞,可先用小剂量肝素(总量为625~1 250 U)从管路持续泵入。上述情况经处理无效,应立即停机,必要时可重做腹穿或更换超滤器.不可在机器运行时将穿刺针与管路接头分离,以免空气进入腹腔,造成气腹而继发感染。同时也要保持管路个连接处紧密,防止脱落。 3.3术后护理: 3.3.1术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穿刺口并用腹带加压包扎,以防腹水迅速再生和腹水外渗。嘱患者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进展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进展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腹水和水肿。晚期肝硬化患者因严重的尿钠潴留可进展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RA 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RA是临床医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临床上多采用限钠、限水、保肝、利尿、腹腔穿刺放腹水、补充清蛋白等综合治疗,本文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给基层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治疗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RA),临床约1/4的肝硬化患者可并发腹水,而5%~10%的肝硬化腹水患者會发展成肝硬化RA[1]。大量的腹水不但影响心肺功能,且易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2]。本文就肝硬化RA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RA的定义 RA是指限制饮食中钠的摄入和大剂量利尿剂治疗(每天口服螺内酯400 mg 和呋塞米160mg)未能缓解的腹水;或行治疗性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后很快复发[3];或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6周以上,经限制水钠摄入、大剂量利尿剂等严格内科治疗后腹水无明显减少,尿钠低于10 mmol/24 h(尿Na+/K+>0.5),肌酐清除率下降到20~50 ml/min[4]。 2 RA的治疗 2.1 治疗性腹腔穿刺放腹水 反复腹腔穿刺放腹水对控制腹水、缓解症状效果明显,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5]。患者可耐受一次性放腹水4~5 L,放腹水的同时静脉补充清蛋白(放1 L腹水补充清蛋白6~8 g),不会造成血液动力学、肾脏指数、电解质等明显改变[6]。杨芳等[7]报道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硬化RA,每周3次,每次放腹水3000 ml联合清蛋白10 g每日静脉滴注,疗效较好。何佳[8]报道放腹水时间控制在2~3 h,腹水为4000~6000 ml,对患者放腹水的同时静脉滴注8 0 g清蛋白及200 ml 右旋糖酐40,1~3 d 一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在治疗性腹腔穿刺后清蛋白仍然被使用[5],但目前清蛋白价格昂贵,资源缺乏,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有学者采用腹腔置管联合血浆治疗肝硬化RA亦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新鲜血浆总蛋白含量60~80 g/L,其中含清蛋白35~55 g/L,并含各种凝血因子,静脉滴注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凝血因子,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自发性腹膜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9]。具体做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置管,每日放腹水1次,每次1000 ml,同时输注新鲜血浆每次200 ml,

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 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2/万)-以窒息、切口下 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 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 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 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 变(发生率约 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 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 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 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 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 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 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 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 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 (发生率约 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 <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 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 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 症(约 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 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 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 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 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

-腹水的分度及治疗

腹水的分度 临床腹水分有三度,有二种分法:1、以肚脐为标准,肚脐低于二侧髂骨连线者为一度,相同水平者为二度,高出甚至肚脐膨出为三度;2、移动性浊音低于腋中线为一度,界于锁骨中线与腋中线者为二度,超出锁骨中线为三度。 第一种分法见于国外文献,第二种分法国内常用。 腹水B超分度:少量——腹水出现于肝肾间隙、盆腔及肝右前上间隙。 中量——除上述部位外,于胆囊床、膀胱周围、网膜囊及脾周围均可见无回声区。 大量——于肝脾周围、盆腔、肠襻周围均可见无回声区,并可见肠系膜、肠管在无回声区漂动。 美国的腹水的分级 1级 :仅仅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才能发现; 2级 :容易检测到,但量少; 3级 :明显但没有腹壁紧张 4级 :明显且腹壁紧张. 英国肝硬化腹水的分度: 1级(轻度):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及; 2级(中度):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 3级(大量):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2010版EASL肝硬化腹水指南解析 2010年09月23日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肝病中心李海贾继东 在2010年9月份的《肝脏病学杂志》(J Hepatol 2010,53:397)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与国际腹水俱乐部(ICA)的共识(2003年)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的《肝硬化腹水成人患者处理指南》(2009年)一起,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发表的关于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临床诊疗的重要指导性文献。受《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之邀,现向读者简要介绍该指南,并将其与AASLD指南及ICA共识进行比较与分析,供读者参考(D2~D3版)。 腹水的评估与诊断 腹水检查

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目前 认为酒精对肝脏似有直接毒性作用,它能使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 粒体嵴排列不整,甚至出现乙醇透明小体,是肝细胞严重损伤及坏 死的表现。 4、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喋呤(MTX)、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 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心包炎可使肝内 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 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 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 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 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 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卧床休息一方面可增加肝血流量,降低肝代谢负荷,促进肝腹水经隔膜的淋巴间隙重吸收;另一方面,能使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灌注,消除水钠潴留。 3、饮食治疗,丰富的营养、足够的热卡对疾病的恢复是必要的。

对于肝腹水,应有足够热卡,每日保热量在2000Kcal以上,以补充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每天1~1.2g/kg。应补充适量脂肪,为了减少分解代谢,肝腹水病人应提倡两餐之间再进食。 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钠的摄入量每日为250~500mg。如果尿钠在10~50mmol/24h,说明钠潴留不甚严重者,钠的摄入量每日为500~1000mg,即氯化钠1200~2400mg,相当于低盐饮食。一旦出现明显利尿或腹水消退,钠的摄入量每日可增1000~2000mg。一般每日摄水量应限于1500毫升。如血清钠小于130mmol/L,每日摄水量应控制在1000毫升以下。血清钠小于125mmol/L,每日摄水量应减至500毫升到700毫升。 2、利尿剂治疗:如双氢克尿噻,每次25~100mg,隔日或每周1~2次服用。氨苯蝶啶,每日量50~100mg,饭后服用。主要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的比例为100mg:40mg。开始用安体舒通100mg/天,速尿40mg/天。如利尿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加量。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公斤为宜,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 3、反复大量放腹水加静脉输注白蛋白:用于治疗难治性腹水。每日或每周3次放腹水,每次4000~6000毫升,同时静脉输注白蛋白40g。 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血浆或白蛋白。 6、腹腔-颈静脉引流术:即PVS术,它是有效的处理肝硬化、腹水的方法。但由于其有较多的并发症,如发热、细菌感染、肺水肿等,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主要适用于下列患者:顽固性腹水无法行肝移植者;顽固性腹水,而有许多腹部外科手术瘢痕不能行腹穿放腹水的患者;顽固性腹水无条件行反复放腹水治疗的患者。 7、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创伤小,安全性高。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和难治性腹水,但易诱发肝性脑病。看了“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