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一些阅读方法和训练方法。如框架式阅读、细节阅读、反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阅读方法以及习惯训练、示范讲解、个性培养等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阅读能力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不过,本校的文科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现象:一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意阅读历史教材,在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比例很高,课下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教材,遇到问题喜欢找参考资料,不爱研究教材。二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要么很慢,要么很快,或者只看教材,既不动手,也不动口,更不动脑。大多数人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也不能提出问题。三是在复习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良好行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教材能力是当务之急。通过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阅读方法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状况。

第一,框架式阅读。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一节一节内容进行,一点知识一点知识地记。这种方法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进程,更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陷入小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它要求学生首先阅读一本书的目录,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在阅读每一章(即一个单元)时,先阅读整章的引文部分,形成对一章知识的整体了解;再次,在阅读一节内容时,先读这一节所有的目,以及了解本节大致有几幅图片、注释、表格等。框架式阅读就是从大知识向小知识阅读,从宏观逐渐向微观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第二,细节阅读要全面。这里的细节阅读指的是每节、每目内容的具体阅读,又称细读。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关注正文部分,也要关注小字、引文、注释、各种实物图片、人物画像、图表、练习等。①之所以需要如此细致的阅读,是因为当前的考试考察的内容很细。把粗读和细读结合起来,是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第三,反复阅读。本校大多数学生只是在上课的时间阅读教材,再就是考试前阅读教材。这种阅读应对一次小型的考试一般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应对大型考试、高考则完全

失效。反复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针对教材在同一时间反复阅读,而是分不同的时间阅读。这就是依据记忆遗忘规律的反复阅读。同一个知识点,在今天阅读后,过几天再阅读一遍,再过十几天阅读一遍,再过一个多月阅读一次,经过数次阅读,该知识点基本上就印入了脑海。温故而知新,反复的阅读可以使自己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第四,带着问题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产生问题,只是对教材进行机械阅读,这需要训练才能获得这种能力。事实上,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很容易。例如,在阅读一节内容前,对课题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很多问题。在学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对课题产生以下问题: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进行革命?这种割

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前途会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一旦产生,就会促使人带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还有,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必须通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达到效果。以下几条训练方法颇为有效,大家不妨一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哪些阅读行为不利于学习,哪些是良好的阅读行为。当然,不能在一两节课里就说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在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词汇的学习、语法学习以及阅读习惯等等,主要从四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文化知识 高中英语的学习中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对语言文化的学习、获取外部信息的学习以及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学习。从高中英语的学习大纲中分析,它明确要求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学生的成绩方面进行分析,在高中英语的考试中,阅读成绩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很少涉及阅读技巧的学习。如今的高中生在阅读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重视词汇学习和词汇积累 在阅读中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具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的高中生英语词汇量稀少,在阅读过程中都不能将句子正确地翻译出来,会曲解文章的主要含义。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学生不应单纯地死记硬背,而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技

巧。词汇中有很多合成词和派生词,在具体的学习中只要记住自由词汇的含义也就等于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在英语中还有很多是由单词主体和前缀、后缀构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掌握了这些前后缀,就等于学习了更多的词汇。 二、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 在现如今的高中英语阅读中,句子的结构比以前的结构更加复杂,并且变得越来越长,所以,在分析句子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必须的语法知识才能将复杂的句子简单化,将长句子变为短句子。例如,在遇到长句子时,句子中有很多陌生的单词,这就要发挥语法知识的作用。在高中英语中我们会学习到八种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等等。句子还包括简单句、复杂句。在复杂句子中还有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等等。要想把握句子的整体含义,就要将句子的各个部分都分析清楚。 三、联系必要的文化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会涉及很多西方的背景知识,例如,西方的节日和西方的传统。在阅读中会出现Easterisland(复活岛)等专有名词,当然还有可能包括一些书籍名称,在了解之后学习会变得更加简单。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现代社会受到“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自身文化底蕴急速下降,人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急需更新,因此现代教育中的历史教育十分重要。但社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很重要,所以应当在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社会教育的传播。 【关键词】课堂情景小组讨论思维导读兴趣话题拓展性作业 高中阶段相对初中阶段而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难度也相对较大。但是很多任课教师并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地进行课本内容讲解,致使很多学生没有办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本文将针对高中学生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讨: 一、授课前设置课堂情景,学生自主提问 大多数的任课教师上课之前都是直入主题,并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转换时间。有时候学生尚未从上一节课的内容中转换过来,如果任课教师这时直接开始课堂内容的教学,学生需要一定时间的缓冲。而每节课的开始内容都是本节课的基础,如果这段时间学生并不能够充分掌握,会对学生下半节课深入内容的掌握感觉吃力,从而影响学生往后的

学习。 本人认为,每节课开始之前,任课教师需要合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一定的缓冲时间。如果学生在授课开始之前就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进行学习,这一整节课学生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接受任课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授课前的一部分时间为学生的缓冲、转换提供空间。 课堂开始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编排,为学生设置一个课堂情景,让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进入这个情景,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精髓,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这种课堂情景的设置也可以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学习兴趣,快速的从上一节课的内容中转换出来,进入到本节课学习的角色中,从而更好的学习本节课内容。 课堂情景活动有时也可以安排给学生自主完成,只有提前充分理解课堂内容之后才能进行合理的安排,也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享受整个学习、编排的过程,从而对历史学习产生充分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增加学习兴趣 我之前与学生进行一些简短的交谈,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印象普遍是枯燥无聊、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也是以往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改

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初探

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初探 在近年高考中,普通高中学生的历史成绩普遍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厌学、惧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是其中之一。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学生认为“一看就懂”,其实却是浅尝辄止或似懂非懂。如果教师不注意挖掘教材内涵,学生上课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没什么学习兴趣。因此,对重要的历史概念、隐含的知识要讲深讲透。比如,在复习“洋务运动”时,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把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简单讲完,没有对教材中的民用企业的资金来源、性质进行深入地分析,进而引出“官督商办”这个概念,学生就不可能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而2008年(全国卷Ⅰ)就正好考了这个知识点: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此外,像“官僚资本”、“近代化”等重要概念教材没有阐述,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解释清楚。讲课要讲深讲透。所谓讲深,就是深挖知识的深层内涵;讲透,即透彻分析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真懂,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课是富有理性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会它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因而要做到以深激趣。 二、用鲜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相对于初中教材来说比较枯燥。要想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生动活泼,可适当运用事例说明道理,使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比如在讲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中的有关“社会生活方面”,教材只是提到“……禁止蓄辫、缠足、赌博”,学生没多大兴趣,但如果教师用有关剪辫子、禁止缠足、中山装等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看,用歌谣“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来说明的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总之,在讲课中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能激活课堂,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得又快又好,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奥的道理,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教师的创新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历史高考主要考查三大能力:识记、理解、运用。很多学生因觉得识记过于枯燥而放弃,于是使理解、运用成了无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一些阅读方法和训练方法。如框架式阅读、细节阅读、反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阅读方法以及习惯训练、示范讲解、个性培养等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阅读能力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不过,本校的文科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现象:一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意阅读历史教材,在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比例很高,课下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教材,遇到问题喜欢找参考资料,不爱研究教材。二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要么很慢,要么很快,或者只看教材,既不动手,也不动口,更不动脑。大多数人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也不能提出问题。三是在复习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良好行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教材能力是当务之急。通过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阅读方法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状况。

第一,框架式阅读。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一节一节内容进行,一点知识一点知识地记。这种方法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进程,更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陷入小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它要求学生首先阅读一本书的目录,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在阅读每一章(即一个单元)时,先阅读整章的引文部分,形成对一章知识的整体了解;再次,在阅读一节内容时,先读这一节所有的目,以及了解本节大致有几幅图片、注释、表格等。框架式阅读就是从大知识向小知识阅读,从宏观逐渐向微观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第二,细节阅读要全面。这里的细节阅读指的是每节、每目内容的具体阅读,又称细读。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关注正文部分,也要关注小字、引文、注释、各种实物图片、人物画像、图表、练习等。①之所以需要如此细致的阅读,是因为当前的考试考察的内容很细。把粗读和细读结合起来,是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第三,反复阅读。本校大多数学生只是在上课的时间阅读教材,再就是考试前阅读教材。这种阅读应对一次小型的考试一般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应对大型考试、高考则完全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一)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 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发表时间:2020-04-01T01:52:55.294Z 来源:《教育学》2020年4月总第210期作者:杨菁华[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自主学习已成为新时期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最终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2500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自主学习已成为新时期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最终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笔者认为,想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课堂地位处入手,利用新型教学法对学生善加引导。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论断,在新世纪新常态下,这一论断仍然立住脚,与新课改的初衷殊途同归。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内倡导教育界新教育理念,并将自主学习定为学科能力培养的主攻方向,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只能参与学科引导,而学习自主权、探究权等统统都要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 一、正确定位课堂角色,让高中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所谓自主学习,即为解除传统学科教学设下的限制与束缚,由学生取代教师成为课堂主体,从而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探究,逐步强化发现与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学生都被桎梏于传统课堂的固定模式下,日复一日地一味跟随、一味接受,最终也就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其感性认知与学习内动力,将自主学习变成常态,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种种顾虑,很多教师未能完全放手,自主学习也无法彻底成行。所以,在教学引导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敢于设想,乐于阐述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否则新课改也只是流于形式。 二、角色互换,培养兴趣 想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培养,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学会并习惯角色互换,在把控课堂大基调的前提下,把课堂控制权交到学生手中,打造高效、民主课堂,培养一名又一名的课堂“小先生”,形成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式教学形式。从学生队伍中选择进步最大的“带头羊”为“小先生”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教师的发掘和指点下,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发现和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最终,班级上的所有同学的个体发展都将得到促进。比如在讲解物理题目时,科任教师不妨以小组形式去为大家分配讨论任务,紧接着就可以给大家预留出一定空间让大家展开问题讨论,然后,再选择小组代表上台讲解自己所在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这种角色互换的方式有利于增加课堂互动,分享班级全员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题目讲解与讨论学习活动,并且也便于教师进一步明晰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及时发现不足,给予针对性辅导。需要注意的是,在角色互换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查找不足,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防止表现不佳的学生自信心受到影响。 三、注重情境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教育应当是既有理性又充满温情与感性的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怎样教会学生通过现象认清并“唤醒”学科学习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和探究的一项课题。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往往只有平时的50%甚至更少,同理,只有在情绪良好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以宽容友好、平等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构建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师不是课堂垄断者,更非课堂主宰者,而是大家在知识海洋中的引渡者。基于这一目的,教师应多使用情境化教学法,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多运用多媒体、学生实际生活案例和游戏故事演绎等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者是增设一些形象生动同时又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并产生“共情”效应,使抽象变为形象。例如,在介绍孔子与早期儒学时,历史教师如果能注重情境设计,使教学氛围变得宽松、民主,就能消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因为时空距离和文化隔膜而生出的陌生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知历史事件与儒学文化的时空背景。 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国内教育新常态下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而且这种合作探究是带有自主性的。在教师引导下,已成为学习小组成员的学生就会对待授课程进行“知识预览”,并且随着进程的推进,他们会相互质疑并相互解答,一起携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们做好重难点与关键部分的总结归纳,对于典型题型也要认真地介绍并一一解答。总而言之,若想成功完成新课改提出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各个学科领域的一线教学人员就要注意遵循新课标要求,时刻紧扣有效课堂的内涵,努力将“教”学变成“导”学,给予教学规律与学生主体性以足够尊重,为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各种主观和客观“障碍”。 参考文献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内容摘要】 新课标强调,初中生应该具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引领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反映的主题,一篇经典的传世佳文总是在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前提, 二、积极创设阅读文学作品的教学情景,用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理性探究,挖掘文章主旨,开启学生心智,第一,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第二,对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的提问,第三,就文章反复处提问,第四,就文章矛盾处提问, 四、引领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标强调,初中生应该具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就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下关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引领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反映的主题一篇经典的传世佳文总是在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环

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前提。教学中,要适时地引领学生借助教辅工具书或传媒工具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较为全面的了解,为理解文本主题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时,若不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教学此文,学生就很难理解文章主题。再如,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教学这篇文章时,如果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会曲解文章的主题。 二、积极创设阅读文学作品的教学情景,用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营造一种积极的阅读教学氛围,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真正从情景中获得学习的东西和源泉,唤醒学生的情志,实现学生的生命感悟。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写的抒情散文《春》,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通过几组图片让学生感知春天之美,或播放几首春之歌,或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读,以此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理性探究,挖掘文章主旨,开启学生心智 第一,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引导学生完成阅读目标并掌握更多的信息。 第二,对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的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

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玉桥中学马俊 良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接受知识,培养自己。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有效的读书方法、加强积累,增强感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阅读。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接受知识,培养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不断积累,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并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学会自主阅读才能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并顺利地掌握知识。那么,怎样才能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六册《翠鸟》一课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组织汇报交流,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其次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质疑、释疑、理解课文内容。再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如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将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深入感悟了文章,体验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2)法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面临大量财政赤字。 (3)法国森严的社会等级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4)启蒙思想在法国不断传播,民主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 27.参考答案 教师在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重视、熟悉、关心、理解、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以平等的地位处理教学上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和探索,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等。 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始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活动,教师要进行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既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 28.参考答案

(1)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立足于初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放眼高中历史教材,理清历史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立足于课标的基础上,要使高中教学目标与初中教学目标衔接。教师应该在熟悉理解课标,并且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方面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使得学习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3)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衔接,贯彻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全方面的提高。 (4)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内在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新旧知识的学习程度,也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对高中历史各模块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5)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所以需要加强对史料的运用。高中历史课堂应该精选、精用史料,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由历史证据构建起来的。让学生在分析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中学生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中学生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中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一、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学会“择书” 阅读,应是一项主动的过程。 跟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一个“瞌睡”现象:不少学生提到“一读课外书就犯困”,甚至一想到读书,就哈欠连天。 我都会问他:你喜欢读这本书吗?学生往往摇头否定。 其实,出现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进行的是“被动式”阅读,对阅读的书完全没有兴趣,并非是他们不喜欢阅读。 “择书如择友”,朋友总要性情相投、相看两不厌,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看书亦是如此。 如何找到这样的“朋友”,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前下一番功夫,考虑两个问题: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书能满足我?只有清楚了自己读书的动机,才能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一本好书,除了教我们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更能帮我们了解生命意义,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我们把一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 如果仅仅是消遣时光,打发时间,我给学生推荐阅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或者民国时期的小品文,花草、游记、日记、器物、小说,题材丰富,短小精悍,应有尽有;若要提高写作技巧,体味细节,那契科夫、莫泊桑、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合适不过;如果单纯喜欢情节曲折,则福尔摩斯、华生等侦探小说等着你;若是为了体味更深的感情和人文情怀,则非《战争与和平》、《傲慢与偏见》等经典作品莫属。 除日常指导阅读,笔者还注重让学生分享阅读体验。 每节阅读课上,都请学生推荐他们近期读过的书,分享读书心得。 这样,读书对于学生就具有了新的含义,读书变成了自我选择,而非强推硬压的“完成任务”,阅读的兴趣有了,才能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搞清阅读的层次与方法,学会“读书”

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至理名言,极为贴切地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技能需求。在新课改情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学习动力和探究激情。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师和引路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愿意“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执教者应更新教育课改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家长要作好表率,垂范阅读,并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为学生的书友和笔友,使学生品味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乐趣,在有关问题上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其次,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应注意所选材料的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相结合,指定性材料和随意自愿阅读相结合,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宋激发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在书海中畅游。 再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积极组织读书读报活动学校可设立“广播站”、“读书社”、“文学社”等文艺团体,举行演讲会、朗诵会、优美词句集锦交流会、读书心得汇报会和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举办优秀作文选评展览、语文板报手抄报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激励中体验喜悦。 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创造和欣赏,更是一种入景入情、情景交融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主动地去发现和创造。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文学素养所赋予的,它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更能领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叩击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重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良

高中历史新课程基本理念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基本理念分析 一、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 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而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这里涉及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和属性特征,即它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1.突出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是指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社会化、素质化和个性化的要素,历史课程应反映这种时代的要求,履行其培养既有丰富知识、较强能力,又具高尚情操、鲜明个性的高中生的义务。新时代的高中生形象,其社会化一是表现于生活知识的社会化, 个体能具备对各种社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参与能力;二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能够接受社会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所给予的规定,并通过这些规定的约束而形成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三是价值观念的社会化,对美与

丑、善与恶、是与非、利与害等的判断能够内化成为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四是理想目标的社会化,能够把那种与社会目标和发展相一致的理想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学会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和方法。高中生的素质化则表现为:具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初步的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人生规划能力,创业意识与敬业精神以及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素质化的核心是培养高中生的个性才能,而个性化就是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开拓和创造精神。 毫无疑问,时代性是构建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新课程体系的本质特征。 2.体现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指普通高中教育仍然属于基础教育,历史课程仍须体现基础教育的特性,超越最基础、又非专门化的历史基础素养仍须培育。高中历史课程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体现在它所特有的课程整合上,即把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历史基础知识通过模块的综合化进行了科目内整合,这样既突出了基础性,又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解决了基础间衔接的问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共设有9个模块,它们都不是按照历史的时间线索来划分的,而是按综合的思路来设计的,其中必修的3个模块分别整体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6个选修模块则依次为:历史上重大改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8-08-23T14:17:39.800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作者:张娟 [导读]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中学教师要时常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四川省开江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一线教师常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中学教师要时常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学生;历史;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一线教师常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中学教师要时常思考和践行的问题。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尝试,以飨读者。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师会“把舵”与“察言观色”。 新课改理念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师一讲到底的方式既不符合新的形势,也易讨学生厌恶,“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应是一名出色的舵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学会察言观色,因势利导,不要我行我素,目中无人。 如讲解必修一第四单元《国共十年对峙》时,教师可充分扮演舵手的角色。可以利用教材中涉及的汉口、井冈山、瑞金、遵义、吴起镇等地为参照,设计学生以夏令营学习考察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每一个地方设一个导游,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导游由每个小组学生推荐口才较好者扮演,其他小组的成员为游客,每到一个地方可以针对性的提问,教师起统筹作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很高。 教师教学要学会察言观色,要会一些“读心术”。不管是讲解新课,解读试卷,还是探究释疑,破解难题,教师要从学生的表情上,眼神中,肢体语言里,快速体味,“难题是否讲清楚”,“学生对该问题是否感兴趣”,“课程教学整体是否设计好,学生能否很好掌握”等。戒忌不要我行我素,唱独角戏,长此以往,学生在心理与你行同路人,何谈兴趣。所以,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归根到底,教学需要教师精心付出。 二.教学方式多样性,“寓教与乐”,能吸引、打动学生。 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要一成不变。虽然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教学的风格,但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要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多看别人的戏才能演好自己的戏”,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要具有多样性,而且能够“寓教于乐”,这样的课堂必能吸引、打动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同人可以灵活借鉴。 (一)教学语言丰富多彩,抑扬顿挫有魅力。教学语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除了清晰、准确这一基本要求外,要形成音色圆润,音质清脆,音量动感(即抑扬顿挫),做到“先声夺人”,首先在语音上就能够给学生美的感受,一下就能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教学语辞上,要风趣幽默,激发学生的笑点,寓教于乐。这方面既需要深厚的学识,也要努力在生活中扑捉有关素材,注重积累。当然,教师在生活中要是一个充满笑脸和阳光的人,在课堂上教师要擅于扑捉时机,合理灵活抖笑点,让课堂有笑声,这样的课堂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要擅长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要讲解的内容设计成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形象的再现历史事件或人物,增强可视听性,并且还可以渗透德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讲解红军长征时,可将“十送红军”音律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并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样比单纯的讲解红军长征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的备课量和难度都会相应增加。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可视听性强等优点在教学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 (三)合理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学是互动性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的舵手,要把握好课堂,能够时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灵活应用,通过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善教者,必善问”,教师通过合理提问,抛出问题,有质量,有思维度,并引导学生层层剥皮,最终“吹尽黄沙始得金”,得出参考答案。如在讲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时候,可从全球史观入手,比较中英双方,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从教学实践来看,一般教学的难点大多可以采用精心设计的提问来解决,而且可使课堂氛围在平等、活跃中度过,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栓住,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三.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精神,渗透德育培养。 历史课堂本身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辅之于多媒体教学,更加能将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置适量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在讲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将同一时期的中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上升到文明史观的高度,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角度展开探讨,并与今天的西方民主进行比较,将古希腊民主政治上升到是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高度。“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在讲解一些课程时,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辩论等。如评价秦始皇时,对其是非功过可以开展小型辩论,既可以巩固所讲知识点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辩能力。教师在点评学生评价的同时,可以上升到辨证唯物主义高度,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对其进行辨证评价。开展这些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发了学生多角度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开阔了视野。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面较广,教师时刻要作好做“一桶水”的准备。在教学之余,广泛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升级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模式,做一个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长久的教学中始终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期待和兴趣。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8-08-16T11:39:42.1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4期作者:王琳[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招远市丽湖学校2654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学生主动甄别与阅读文章,为学生推荐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阅读内容,提高其阅读层次和水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阅读习惯,拓宽其语文学习知识面。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建议措施,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阅读带来不同的体验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很多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够很简单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味这些文章时慢慢地加深对词语情感色彩的感受,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相同的高度。这样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文字情感的敏感度。 二、提出问题,调动学生阅读欲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回答。要想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当知道课内阅读教学是传授阅读方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阅读的几个步骤: 1.在下课时再进行阅读作业的布置,这样学生遇到不会的能够通过查阅字典或者询问周边同学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学生实在难以理解的则可以在课堂上再次提出由教师进行一一解答。 2.运用树立典范方法,当有学生说出富有韵味的话语时,或者有学生说出其他同学难以理解课外常识时,教师应当进行激励表扬,这样才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学实践证明,初中时期的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让学生质疑提问,从而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阅读教学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3.多布置阅读作业,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文本中找出答案。唯有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了,才能真正成为主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三、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要想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仅仅将阅读局限于课堂内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并重视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外书籍中内容的趣味性远远超过了课内书本,这样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并积极为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如国学、中外名著、散文等多样的体裁,内容丰富。当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书籍,如家乡的名胜古迹、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受大家欢迎的作品进行赏析,并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 1.明确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读懂文题,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在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题目很清楚,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是和其他地方不同的冬天,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也能够很清楚地明白这一文章讲的是什么。 2.理清层次。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层次,阅读一篇文章,读者在搞懂文题之后就需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3.控制速度。阅读分为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式的阅读。快速阅读主要针对于那些短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内容,要求只从大体上掌握文章大意即可;但对于那些需要透彻了解的文章而言,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更具可观性。虽然这种阅读相对于快速阅读来讲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但是对于重要的文章必须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详细地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底蕴、丰富知识的基础条件,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借助加大阅读训练量、创新阅读教学方法等途径,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王艳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 [3]沈海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57)。

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现代社会,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生存能力。中学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中学生阅读现状: 一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缺乏自主性,部分同学的阅读仅仅限于教科书,枯燥无味;二是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三是学校图书不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学生课外书可读,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四是缺乏读书的良好家庭环境,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五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唯的追求分数,功利性很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六、阅读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培养高效阅读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备受各界的关注。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还影响到知识经济中各国未来的竞争力。在许多国家和地,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一定的基础。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用“大教育”、“大语文”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加深对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目标的认识,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内外阅读模式。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浓郁的书香校园的文化体系。 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拓展阅读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的研究。 2.探索课内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 3.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的研究。 4.提高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的研究。 5.课内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