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在语文作业中乐趣

怎样提高小学生在语文作业中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123-01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构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一旦养成,将会让他们受用一生。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开学第一天抓起,从细小处抓起。

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本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错误:把”0”潦草地写成”6”,或把”6”潦草地写成”0”;把从大到小错看成从小到大;在数物体时往往漏数几个……等等。看到学生经常犯下这些”低级错误”,老师往往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愤懑。所以,要减少学生在作业中因为粗心、马虎而出现的错误,我们必须一开始就从细节关注,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

惯。例如:在数学作业的评价和展示的过程中,实施多元化评价和展示。我在评价作业质量时,给学生评两个成绩,一个是等级制,一个是奖一些学生喜欢的小红花、笑脸、五角星等。前者是评价作业对错的,而后者是评价作业是否清楚、端正的。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就认真多了,写潦草字的现象就渐渐少下去了。再如:学生做作业时常常只看了一半题目就匆匆忙忙”下手”了,容易出错,我就用”指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题,每次做题时,先用手指着题目读两遍,读完后说说是什么意思再做。另外,在连线时要用尺子;数物体个数时,要给已经数过的做上标记;有几个数字写在一起时要用”,”隔开;写序号时数字外面要加个圈圈等等。

3.批改符号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批改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师生双方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巩固掌握的效果。传统的批改只是用一个简单的”√”、”×”来评价学生的优缺点,长期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批改,作业就会缺乏新鲜感,往往作业发下来,学生权当任务看一眼就过去了。起不到校正、反馈的作用,更谈不上提高了,学生需要充满人性与人情的符号去启迪其智慧。因此,教师就不能只用一个”√”、”×”来解决问题。看到学生作业精彩的地方可以画上线,并打上”☆”或写上”好句”、”好词”等,看到错误的地方应用”○”把它圈下

来,提醒学生哪里做错了。

当然,在实行多样化符号批改时,应先和学生约定好符号,以免造成学生不明教师的意思。还可以用”笑脸”、”小红旗”等来批改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在受到教师肯定的同时,还能眼前一亮,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让学生觉得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指导者,同时还是充满童趣的”大朋友”。学生爱上批改符号,也就会爱上语文教师,进而就会爱上语文的学习。

4.作业评价以肯定为主、否定为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评价中应注意合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待效应,是指教师相信儿童能做好,从而帮助儿童相信自己是能干的,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把作业做好,甚至更优秀,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这种信心和兴趣反过来又会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最终取得成功。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关键应是恰当的评价。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需要指出缺点和错误。其主要还是以肯定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闪光点,提升他们的自信。

通常学生在受到教师肯定的表扬时都十分高兴,这无形当中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肯定性评价,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