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认识实习报告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认识实习报告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认识实习报告

目录

1实习时间 (1)

2实习地点 (1)

3实习内容 (1)

3.1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公司概况 (1)

3.2工艺流程 (2)

3.3格栅 (2)

3.4沉砂池 (3)

3.5生物反应池 (3)

3.5.1倒置A2/O工艺

3

3.6生物滴滤除臭工艺 (6)

3.7二沉池 (6)

3.8加氯间、接触池 (7)

4实习心得 (8)

1实习时间

2018年1月17日

2实习地点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南路7号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

3实习内容

3.1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公司概况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是广州市第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坐落于广州西郊大坦沙岛,占地面积25公顷,设计总处理能力55万吨/日,主要处理荔湾区、越秀区河涌的合流污水以及白云区石井河、新市涌和景泰涌的污水,服务面积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万。该厂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总污水处理能力为55万吨/日,建成厂外配套提升泵站14座。

一期工程于1978年开工建设,1989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处理能力为15万吨/日,采用生物除磷脱氮活性污泥法(简称A2/O工艺)。

二期工程于1992年开工建设,1996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处理能力为15万吨/日;同样采用A2/O工艺。

一、二期挖潜改造工程于2000年1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建成投产,增加一、二期处理能力3万吨/日。

三期工程于2002年开工建设,2004年7月建成投产,设计处理能力为25万吨/日,采用倒置A2/O工艺。

一、二、三期尾水排放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3.2工艺流程

3.3格栅

格栅通常倾斜设在其他处理构筑物或泵站集水池进口处的渠道中,防止漂浮物阻塞构筑物管道、闸门、搅拌机以及水泵等机械设备。因此,格栅起着进化水质和保护设备的双重作用。

该厂采用4台转鼓式格栅,将污水中的大块污物拦截,防止堵塞后续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转鼓格栅集细过滤、除渣、输送、压榨脱水为一体,设计精巧,结构紧凑,运转平稳,噪音低,能耗低,使用寿命长,但设备费用高。

图 2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第三期工艺流程

3.4 沉砂池

该厂采用旋流式沉砂池,通过控制旋流器产生旋流,且配有相应的搅拌桨进行洗沙,它是采用涡流原理,较重的砂粒在靠近池心的一个环形孔口落入集砂区,而较轻的有机物由于螺旋桨的作用而与砂粒分离,最终引向出水渠,而产生的二次漩涡使水往上面的管道流出,该沉砂池对流进的污水的流进速度具有一定的严格要求,速度太大会造成沉砂效果不好,速度太小则会造成水无法产生二次漩涡,无法从上面的管道流出。

采用旋流式沉砂池可以改变自由液面进水渠为倾斜式满流坡道,提高了进水稳流效果,进水的射流作用有利于提高砂粒的离心分离效果;由分选区下部进水,上部出水,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由一半月形水平格板分开,利于防止短流和避免沉砂带入出水;进水渠与出水渠在平面上呈直线布置,平面布置简洁,水利条件好,水头损失小;进出水呈360°,增强了除砂效果;砂泵吸砂管下端设置砂粒流化叶片,防止沉砂板结。

3.5 生物反应池

3.5.1 倒置A 2/O 工艺

倒置A 2/O 工艺将缺氧池置于厌氧池前面,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30~50%的进水,50~150%的混合液回流均进入缺氧段,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去除

图 7 沉砂池出砂口

图 5 沉砂池立式旋转桨

图 6 沉砂池

硝态氧,再进入厌氧段,保证了厌氧池的厌氧状态,强化除磷效果,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图 8 倒置A2/O工艺流程图

优点碳源分配合理,溶解氧对反消化和除磷影响降低,处理脱氮效果更好。

缺点二沉池运行难度较大,电费比常规A2/O略高。

常规的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naerobic)/缺氧(Anoxic)/好氧(Oxic)的布置形式。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聚磷菌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厌氧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释磷。但是①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艺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上只有一分经历了完整的吸磷、释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这对除磷是不利的;②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③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三期工程将厌氧池和缺氧池的顺序进行倒置,反应池分缺氧/厌氧/好氧三段,并对回流污泥的比例进行调整,较好地解决了传统A2/O工艺的各项缺点,取得了良好的脱氮除磷的效果。

3.6生物滴滤除臭工艺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运输中极易腐败发臭。目前,大坦沙污水厂恶臭气体

的主要来源为进水泵站、格栅、反应器、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机房,其主要成分为H

2

S、

CH

4

和NH

3

。为解决此问题,大坦沙污水厂三期工程利用玻璃房对格栅、反应池进行密封加盖,并通过集气管收集恶臭气体集中进行处理,其主要工艺便是生物滴滤除臭工艺。

3.7二沉池

该厂采用辐流式二沉池,周进周出,反应池出水由配水井分配到各二沉池,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活性污泥与处理完的污水分离,并使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经过泥水后,从二沉池出水堰流出的水直接流到加氯接触池,而利用水平管式刮泥机可刮除表面的浮渣和沉积的底泥,浮渣被送回格栅重新处理,而污泥由输泥管排出到集泥井中,其中大部分污泥回到反应池,小部分被排泥泵输送到浓缩池。

图 11 生物滴滤除臭装置管道图 12 SW-17500型恶臭气体生物处理装置

3.8加氯间、接触池

厂采用液氯消毒工艺,在污水中加入液氯,杀灭其中的病菌和病毒。消毒是污水厂的最后一个工艺,加氯间位于厂区的出水口。其工作流程是液氯由氯瓶经压力表控制,经过滤罐进入加氯机,通过水射器混合投加到消毒池。

液氯消毒具有处理成本便宜,技术成熟,氯瓶来源广,加氯系统安全可靠,有持续消毒作用等优点。不过其缺点比较明显:对某些病毒和芽孢无效;由于余氯存在而产生三氯甲烷等有毒物质;产生臭味;有强烈刺激性,有毒,在运输和使用中易发生泄露和爆炸。

图 15 外排口处清澈水样

图 16 次氯酸储罐

4实习心得

本次认识实习地点是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第三期工程,第一二期同样也是使用了三级处理,并且厂区在逐步升级。厂区设置平面布置合理紧凑,而且环境绿化工作很好,并且由于采用了生物滴液除臭装置,在进水泵站、格栅、反应器等地方打开玻璃窗也不会闻到浓烈的味道,极大改善了污水处理厂内的工作环境以及周围居住环境。

第三期工程和一二期采用的都是A2/O工艺,但第三期不同于第一二期,其使用的是倒置的A2/O工艺,也即将缺氧段提前,以创造更适宜的厌氧环境,提高处理能力,随之的管道设计,构筑物设计都有所改进。

第三期厂区的自动化程度高,多处工艺流程均采用实时监测,自动化记录以及控制,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能立刻发现问题之处,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问题。

但稍有遗憾的是,本次认识实习时间稍短,只介绍参观了主要的设施,对于设施的具体细化运行,具体的参数都并未了解,加之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是在实习之后,未带着学习的知识和问题就进行了认识实习,实为不妥。

总而言之,本次认识实习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具体接触污水处理厂的各类设施,处理工艺,能够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