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拳前四势

健身拳前四势
健身拳前四势

Jishou University

作品:健身拳——前四势

作者:张泽文

院系:体育科学学院

2016年6月4日

健身拳教案

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新授课)班级人数:50人

授课对象:水平四(初二年级)授课场所:套路房一间

教材分析

教材来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健身拳是武术中长拳类型。整套动作结构比较复杂动作幅度大有一定的运动量,因此对肌肉、韧带、骨骼、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协调用力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次课是单元教学中的第一次课,从三节的动作要领和基础的手型步伐练习来看,本课在单元课时中起着引路作用。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上课人数:男生25人,女生24人

学生特点: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且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具备了学习健身拳的条件

学策略教学方法:,游戏法、启发引导法、以身示教法、分解示范法、正误对比法、分组练习法、竞赛法。学习方法: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小团体评价法。

教学内容1.复习武术基本功及抱拳礼

2.学习健身拳前四势

学重难点1.重点:健身拳前四势2难点:戳掌冲拳。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了解武术的技击特点,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练习,使80%的同学基本掌握健身拳前四势。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体验乐趣表达情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部分教学

内容

教师

指导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组织与要求次

开始部分一、教学常规

1、教师考勤

2、教师宣布

本次课的内

容、任务。

3、教师安排

见习

1.接受报告,

了解学生情

况,安排见习

生,安全性教

育,向学生问

好。

2.宣布本课的

内容、目标,

提出要求。

1.体委整队,

清理人数,汇

报老师。

2.学生站队迅

速,达到快、

静、齐的标准,

学生了解本节

课的内容和要

求。

引导提醒学

生进入上课

状态,规范课

堂纪律。

组织如图

:学生:教师

要求:快静齐;注

意力要集中,精神饱

满;老师声音洪亮,吐

字清晰;准备器材。

1

次1

3

准备部分二、热身活动

1 原地徒手

操:

扩胸运动、单

臂后振、体转

运动、腰部运

2 绕场地慢

3游戏;喊数

抱团

学生绕场地

慢跑时,教师

突然喊:“4

个”、“2个”、

“6个”时,

学生应立即

与临近的同

伴按所喊数

字抱成一团,

最后剩下没

有及时抱成

团的人受

“罚”。

1、教师口令指

挥,带领学生

做徒手操

2、进行组织学

生慢跑

注意观察学生

和鼓舞学生

3、老师口令

指挥进行游戏

根据学生参与

度与兴趣适当

增加数量及难

度,确保学生

基本达到全身

发热状态。游

戏目的:集中

学生的注意

力,发展其分

析、判断及反

应能力。

1、听从老师指

挥,认真完成

任务

2、跟随老师口

令,做好徒手

操准备活动

3、保持队伍整

4、充分发挥自

己的能动性,

集中注意力,

更好的融入课

堂中。

1、让肌肉预

热松松筋骨

防运现身体

意外受伤

2、游戏目的:

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发展

其分析、判断

及反应能力。

3、针对性准

备活动:能发

展学生身体

素质、培养正

确的身体姿

势,利于学习

和掌握各项

运动技能达

到更好的教

学效果。

一、徒手操队形

慢跑及游戏队形

要求:

1、积极参与

动作到位,充分活动开

1

1

2

3

5

部分教学

内容

教师

指导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组织与要求次

基本部分一、武术基本

功练习

抱拳礼:

左手四指并拢

伸直成掌,拇

指屈拢;右手

成拳,置于胸

前。

马步:

马步两腿岔开

略比肩宽,脚

尖微内扣,大

腿成水平。

弓步:

弓步,前腿弓

大腿成水平。

后腿蹬,腿伸

直,脚外侧不

要外翻。

1、教师以向

学生提、问的

方式引导学生

复习回想武术

的基本掌法步

法。

2、并找学生

示范动作,纠

正其错误动

作,根据动作

进行讲解动作

方法及动作要

领。

3、强调讲解

正确规范动

作,并示范。

讲解准确简单

明了。口令指

挥复习。

1、学生积极

思考,回答问

题,参与其

中。

2、积极参与,

踊跃示范,认

真改正自己

的错误。

3、复习武术

基本姿势认

真观看教师

的动作。听老

师口令进行

练习。

1、给学生充

分发挥展示

的空间,培

养学生团结

协作的精

神,刻苦钻

研的学习态

度,让学生

边活动边思

考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

地位,使学

生的身心得

到锻炼和提

高。

组织如图:

要求:集中注意力,认

真听讲,复习武术基本

动作。

要求:认真听讲,掌

握动作要领,模仿教师

动作

1

8

部分教学

内容

教师

指导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组织与要求

练习负荷

基本部分学习健身拳前

四势:

动作名称:

(一)起势

(二)戳掌冲

(三)抽拳弹

(四)进步蝶

(一)起势

动作要点:

挺胸、收腹、

两腿夹紧:拳

掌变换要准

确,头向左转

要迅速。

(一)戳掌冲

动作要点:

戳掌要伸展有

力,跪步要平

稳。

(二)抽拳弹

动作要点:

抽拳、弹踢要

同时,动作要

有力。

1、示范动作

2、做慢动作讲

解动作要领示

范,让学生模

仿。

3、学生模仿期

间教师巡回纠

正学生错误动

作。

4、找典型示范

(一正一误)

进行典型讲解

纠正错误动

作,鼓励学生

练习。

5、组织分工小

组练习,充分

利用班委的作

用。

6、组织集合小

组各派5个代

1、学生认真

模仿教师动

作,并注意教

师讲解的动

作要领。

2、认真改正

老师纠正的

错误动作。

3、认真观察

两个示范同

学的动作正

误对比,总结

自身问题。

4、听老师安

排分组认真

训练。

5、积极参加

比赛,争取成

为同学们学

习的榜样。

1、带领学

生进入新内

容的学习,

使学生理解

完成动作。

2、因材施

教力争每一

位同学都能

有收获和提

高。

3、帮助学

生在指导别

人错误的同

时提高自己

的意识

4、培养学

生团结协作

积极进取的

集体主义精

动作分解图:

起势图解:

戳掌冲拳图解:

抽拳踢腿图解:

2

3

1

1

3

1

10

2

30

(四)进步蝶掌

动作要点:

连续上步要连贯,蝶掌推出要有力,两掌根上下相对。

素质练习:

蛙跳:5x2组鸭子步:6x2组仰卧起坐:

30x2组

俯卧撑:(男)18x3组(女)10x2组表进行比赛练

习,成绩差的

一组受“罚”。

7、老师安排任

务由前面分组

负责人进行监

督练习。

6、受罚一组

积极承担惩

罚。

7、认真积极

完成教师分

配任务,保证

质量数量,不

偷懒。

神。

5、增强学

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竞

争意识。

6、每课一

练,增强学

生的身体素

质。

进步蝶掌图解

1

6

30

秒高

结束部分四、放松活动

1.放松操

2.课堂总结

3.布置课后任

务:每天坚持

练习身体素

质,以及法系

本堂课学习的

新内容。

4.师生道别

1.教师带领学

生进行放松活

动。

2.教师归纳

总结本堂课,

学生进行鼓励

表扬 3. 教师

布置课后任

务,让学生:

积极放松,身

心恢复。

1.听音乐随

着教师进行

肌肉的放松,

消除疲劳,身

心恢复。

2.学生间相

互评价,相互

学习。

1.引导学生

进入音乐意

境,配合深

呼吸,使学

生充分放

松。

2.提高学生

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

物归原主的

良好道德品

组织图示(四):

要求:积极放松,记住

课后任务。

1

5

地器材1.武术套路房一间

2.音响一个,优盘一个

课时预计1.运动负荷:中等

2.练习密度:40—50%左右

3.平均心率:110—120次/min

课后总结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意义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意义 选择理由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家门,投入到了健身大军中,太极拳也随着享誉国内外。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搏击技艺的双重性,尤其是它的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摘要 追溯太极拳的起源,发现其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是为了在战争中生存而创造的功法。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这句话充分的证明了太极拳正朝着体育健身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的分析,了解太极拳的历史以及太极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再综合太极拳对人体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观点,证明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良好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传统武术,体育,国粹。 1.1太极拳的来源: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着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②结合了道家引导、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以意行气,

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1.2太极拳的技法: ①、虚灵顶劲 ②、气沉丹田 ③、含胸拔背 ④、松腰敛臀 ⑤、圆裆松胯 ⑥、沉肩坠肘 ⑦、舒指坐腕 ⑧、尾闾中正 ⑨、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⑩、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1.3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太极拳的锻炼价值在于它是人们对运动的一种需求,由运动功能决定。太极拳作为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人们深深体会到了太极拳运动的养生效果。 2.1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通过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职能活动,所以,太极拳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练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它要求“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是合乎生理规律的。由此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谈太极拳文化与养生,首先要先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因为有许多人将太极文化与太极拳文化混二为一,不先弄清这两个问题,就很难阐述清楚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的关系。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有助于理解太极拳拳谱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太极拳技法的提高,更加清楚地揭示太极拳与养生理论。进而推动太极文化和太极拳文化的健康发展。 太极文化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卦学说、河洛文化、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的总称。而太极拳文化是太极文化、中医中药文化、武术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 过去我阐释过《太极拳与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和《太极拳与河洛文化》,这篇《太极拳文化与养生》其实就是《太极拳与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过去的老拳谱上只是提到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在太极拳中的应用,而没有更清楚地解释,所以使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很难理解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与太极拳和养生的关联,更谈不上怎样将它们才能结合起来。 第一节太极拳、养生与十天干 一、十天干 1、十天干是指什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天干的含义什么 十天干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十天干的阴阳之分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4、十天干的五行属性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5、十天干配方位及四时 甲乙东方木,属春;丙丁南方火,属夏;戊己中央土,属长夏;庚辛西方金,属秋;壬癸北方水,属冬。 6、十天干配人体 ⑴十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⑵十天干配属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7、十天干合化 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 解曰:甲己之年丙作首,丙为火,火生土,故甲己合化土。乙庚之年戊为头,戊为土,土生金,故乙庚合化金。丙辛之年寻庚上,庚为金,金生水,故丙辛合化水。丁壬壬寅顺水流,壬为水,水生木,故丁壬合化为木。戊癸之年甲寅之上好追求,甲为木,木生火,故戊癸合化火。 二、十天干在太极拳与养生中的应用

小学“阳光体育”五祖拳健身操比赛活动方案

仙石小学“阳光体育”五祖拳健身操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丰富我校学生的文体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思想文化品德水平,规范学校、班级、组织纪律观念,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特此决定举行“五祖拳”比赛。有关事项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体学生 二、比赛时间:2012年12月20日 三、比赛地点:学校操场 四、比赛内容:五祖拳 五、参赛要求: 1.以各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全部学生参加(特殊情况酌情考虑)。 2.各班班主任负责带队、整队、指挥。 3.学生要求统一着装。 六、比赛顺序:每个年级为一个比赛组别,按年级组别进行比赛。 七、评分要求及标准: 1、入场及退场:(10分) (1)从入场到列队要快速、安静、合理。 (2)退场应快速有序。 2、队列、队形:(15分) (1)队伍整齐,学生精神振作。 (2)队形纵横、斜向成直线。 要求:前后左右距离合适、随时调整 3、做操:(60分) (1)动作正确性(30)分:(正确、到位) A、动作是否多余或少做(动作交代不清楚) B、四肢曲直是否正确 C、动作幅度是否达到标准 D、躯干伸曲是否达到标准

按上述四项酌情扣分 (2)节奏(10分): A、动作的快慢是否与音乐节拍相符 B、团体动作是否整齐划一 (3)力度(10分): A观察动作的力度、协调和连贯 (4)整体富有表现力(精神面貌)(10分) 精神状态是否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否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饱满情绪,包括动作幅度、表情等 4、组织纪律:(10分) 整个活动期间班主任要加强本班管理,如出现走动、讲话,纪律松散,视情况酌情扣分 5、出勤率及服装(5分) (1)要求全班参与不得无故缺勤,每缺一人扣1分。 (2)要求服装统一,有一不整齐不统一扣1分。 (3)计分员分数汇聚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所剩下的分数为竞赛班级所得分。 八、奖励: 高中低三个年级组各取前三 仙石小学少先队部 2012年12月18 日

健身拳前四势

Jishou University 作品:健身拳——前四势 作者:张泽文 院系:体育科学学院 2016年6月4日

健身拳教案 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新授课)班级人数:50人 授课对象:水平四(初二年级)授课场所:套路房一间 教材分析 教材来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健身拳是武术中长拳类型。整套动作结构比较复杂动作幅度大有一定的运动量,因此对肌肉、韧带、骨骼、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协调用力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次课是单元教学中的第一次课,从三节的动作要领和基础的手型步伐练习来看,本课在单元课时中起着引路作用。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上课人数:男生25人,女生24人 学生特点: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且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具备了学习健身拳的条件 教 学策略教学方法:,游戏法、启发引导法、以身示教法、分解示范法、正误对比法、分组练习法、竞赛法。学习方法: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小团体评价法。 教学内容1.复习武术基本功及抱拳礼 2.学习健身拳前四势 教 学重难点1.重点:健身拳前四势2难点:戳掌冲拳。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了解武术的技击特点,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练习,使80%的同学基本掌握健身拳前四势。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体验乐趣表达情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部分教学 内容 教师 指导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组织与要求次 数 时 间 强 度 开始部分一、教学常规 1、教师考勤 2、教师宣布 本次课的内 容、任务。 3、教师安排 见习 1.接受报告, 了解学生情 况,安排见习 生,安全性教 育,向学生问 好。 2.宣布本课的 内容、目标, 提出要求。 1.体委整队, 清理人数,汇 报老师。 2.学生站队迅 速,达到快、 静、齐的标准, 学生了解本节 课的内容和要 求。 引导提醒学 生进入上课 状态,规范课 堂纪律。 组织如图 :学生:教师 要求:快静齐;注 意力要集中,精神饱 满;老师声音洪亮,吐 字清晰;准备器材。 1 次1 分 3 秒 小 准备部分二、热身活动 1 原地徒手 操: 扩胸运动、单 臂后振、体转 运动、腰部运 动 2 绕场地慢 跑 3游戏;喊数 抱团 学生绕场地 慢跑时,教师 突然喊:“4 个”、“2个”、 “6个”时, 学生应立即 与临近的同 伴按所喊数 字抱成一团, 最后剩下没 有及时抱成 团的人受 “罚”。 1、教师口令指 挥,带领学生 做徒手操 2、进行组织学 生慢跑 注意观察学生 和鼓舞学生 3、老师口令 指挥进行游戏 根据学生参与 度与兴趣适当 增加数量及难 度,确保学生 基本达到全身 发热状态。游 戏目的:集中 学生的注意 力,发展其分 析、判断及反 应能力。 1、听从老师指 挥,认真完成 任务 2、跟随老师口 令,做好徒手 操准备活动 3、保持队伍整 齐 4、充分发挥自 己的能动性, 集中注意力, 更好的融入课 堂中。 1、让肌肉预 热松松筋骨 防运现身体 意外受伤 2、游戏目的: 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发展 其分析、判断 及反应能力。 3、针对性准 备活动:能发 展学生身体 素质、培养正 确的身体姿 势,利于学习 和掌握各项 运动技能达 到更好的教 学效果。 一、徒手操队形 慢跑及游戏队形 要求: 1、积极参与 动作到位,充分活动开 1 次 1 次 2 分 3 秒 5 分 钟 低 中

浅谈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浅谈“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张红鑫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1)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正在蓬勃开展,学校体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中老年人的健身项目的选择将面临挑战。加上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世界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笔者经过6年的社会实践和调查认为:①中国古老的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有显著地位和作用。②二十四“式”太极拳能够锻炼中老年人身体,又能防治疾病。③建立科学地中老年人自我锻炼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体系,是普及与提高全民身心素质,调节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民族体育,全民健身,作用 The analysis on the Twenty-Four-Style TaiJiQuan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Of role ZHANGHONGXIN (Changsha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410111) Abstract:With the " The Program of National Fitness " and "Physical Law"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the nationwide fitness activities is booming and the Physical in school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nd concern. Meanwhile, the choice of middle-aged fitness projects will face challenges. Moreove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ged over 60 in China has more than 13 million. Now China has entered the world of older type country. After 6 years of social practice and investigate, the author consider: ①The Taijiquan of ancient Chinese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and role. ②The twenty-four style Taijiquan can not only exercise the middle-aged body, but also to prevent disease. ③Setting up scientifically self-training and self-evaluation system of middle-aged is the principal means and measures to universal and improve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adjusting to a lifelong physical activity. Keywords: National Sport ,ational Fitness,role 前言:现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己超过1.3亿,中国已经进入世界老年型国家的行列。针对中国21世纪老龄化的问题,中老年人如何选择在全民健身计划中自己所喜爱的且有健身价值的项目?笔者根据几年的社会调查和观察认为“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 计划中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浅见解。 一、零健康人生理论观的确立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可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困难,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人们消除这种因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1、人的五种需要 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告诉人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在如下五种需求交替满足中成长的,这五种需要从低到高分列如下: .?张红鑫男1974年7月21日大学本科讲师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讲座-太极运动与身体保健

健康讲座-太极运动与身体保健一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太极运动与身体保健”有关的课题。我准备尽我所能,分几点讲述,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健康:是人人都盼望和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对生活的健康质量更有更广的祈求。 但是,目前世界广泛存在空气、水源、食物、环境的污染等等的负面较差的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莫大的影响。使人群经常出现亚健康的现象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些问题我们祖祖辈辈的专家、医生、健身者为了除病治病、铲除病魔;防病祛病、强身健体等等,为了大众的身体健康,通过各种各样医疗保健的角度想了很多很多办法,同时也取得了很好很好的效果。但这二者是不能等同和取代的,如果要达到除病治病,铲除病魔;我们就得马上到医院找医生,通过他们细心的医护处理和必要的吃药、打针来使身体得以康复。如果要达到防病祛病,强身健体;那我们就要采用医疗体育的方法,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来不断激发身体各个细胞、各个系统,从而使身体不断地增强体质、改善自身的健康水平,达到保健的目的。另外让我们来分析了解一下:它们中一个是短期医疗行为的,而另一个是长期保健作用的。这两个概念要牢牢记住。有病要通过医治来解决问题,而保健就要不断坚定信心,不断坚持锻练的恒心,久而久之才能出现奇迹,取得相当理想的效果。当然了,要想健康,进行保健的方法和因素还有很多,要根据个人的特点、爱好来进行锻炼。这里我就只谈太极运动有关方面的问题来和大家分析探讨一下。 二、运动:世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在运动。生命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运动。也就是大家经常讲到的“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单从锻练而言又分为。 1、无氧运动:(也就是耗氧运动)。例如举重、田径、球类等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1

健身拳动作图解

健身拳动作图解 一、动作名称: 1.预备式 2.弓步冲拳 3.并步撩拳 4.炮拳 5.歇步压打 6扑步架打 7.捋手扁踩 8.分掌侧踹 9.插打法 10.炮拳 11.提膝压打 12.并步冲拳 13.转身弓步冲拳 14.收势 二、动作图解 1.预备式:并步抱拳,两脚并步站立,如图1-1;然后左转90°,仍成并步,同时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侧,拳心向上。目向前平视,如图1-2。 图1-1 图1-2 2.弓步冲拳: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向前上方冲出,拳眼向上,目视右拳,如图2。

攻防含义:攻击对方胸部。 图2 3.并步冲拳:(1)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右拳直臂向上、向后方抡摆;左拳由下、向前摆动,如图3-1。 图3-1 (2)上动不停,右脚向左脚并步,屈膝半蹲。同时右拳继续向下、向前直臂抡摆至于肩平,拳眼向上;左掌附于右肘处。目向前平视,如图3-2。

图3-2 4.炮拳: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成三体式(两腿均稍屈,重心在后)。同时,左拳屈肘前冲,拳眼向上;右拳屈肘上架,目视左拳,如图4。 图4 5.歇步压打:上体左转90°,后撤半步,如图5-1,左脚随之退步,两腿屈膝全蹲成右歇步。同时右拳向前压打后回收右腰侧,拳心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如图5-2。 攻防含义:退步的同时压打反击。

图5-1 图5-2 6.扑步架打:(1)上体左转90°,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腿屈膝;右脚扣于左膝后,同时,右拳变掌向前撩击,左拳变掌附于右掌侧,掌心向下,目视右掌,如图6-1)。 图6-1 (2)右脚后撤成左仆步,同时左掌变拳向左冲出,拳眼向上;右掌变拳架于头上方,目视左拳,如图6-2。 攻防含义:撩击后,顺势架打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意义

中南民族大学 《太极拳》 学生:周科明 学号:11171036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意义 选择理由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家门,投入到了健身大军中,太极拳也随着享誉国内外。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搏击技艺的双重性,尤其是它的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摘要 追溯太极拳的起源,发现其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是为了在战争中生存而创造的功法。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这句话充分的证明了太极拳正朝着体育健身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的分析,了解太极拳的历史以及太极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再综合太极拳对人体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观点,证明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良好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传统武术,体育,国粹。

1.1 太极拳的来源: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②结合了道家引导、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1.2太极拳的技法: ①、虚灵顶劲 ②、气沉丹田 ③、含胸拔背 ④、松腰敛臀 ⑤、圆裆松胯 ⑥、沉肩坠肘 ⑦、舒指坐腕 ⑧、尾闾中正 ⑨、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⑩、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的健身机制

太极拳的健身机制 太极拳的健身机制 太极拳理深受我国古代中医学说的影响,这里主要指的是中医阴阳理论。中医从人体生理机能的整体出发,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治病注重整体论治和辨证论治,讲阴阳对立与互根,讲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太极拳练习中要求以虚无为本,虚无中又包罗万象,含无数虚实变化。这种虚无的精神状态称“无极”,即“太极者无极而生”。由太极拳动静无端的状态分化出阴阳两仪。一般称动为阳,静为阴;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运用动静、刚柔、内外、徐疾、快慢、松紧、开和、虚实、升降等阴阳法则来调节人体内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太极拳动作柔和、平稳,意领身随,连贯均匀,以腰为轴,上下相连,虚实分明,灵活自然。运动中强调练意、练气和练身三者密切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法,其医疗价值正广为人们所认同,不仅已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已作为一种医疗康复手段得到广泛普及。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证明了太极拳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太极拳以缠绕螺旋的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运动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增强了骨的新陈代谢。关节面骨密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厚,加上肌肉力量的增强,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肌纤维长度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也可拉长,锻炼日久,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和毛细血管数量也会增加。 太极拳的健身机制2、太极拳与消化系统 太极拳采用深长的腹式呼吸,形成了对肠胃等器官的良好按摩。促进了消化液的分泌,缩短了消化时间,使营养物质的吸收更为顺畅。所以,练习者能够增强食欲、提高消化能力,有助于消化不良、肠胃官能症及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太极拳的健身机制3、太极拳与神经系统 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清静用意、精神内守,可以增强意念控制能力,减少外界干扰,使本体感觉皮质部位的兴奋抑制过程在一定时间内能严格地、有节奏地转移,兴奋与抑制更加精确的配合,感受器能更准确的摄取外界信息。同时能够增强神经系统的扩散性,使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及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皮质的其他部位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打破了慢性病的病理兴奋灶,消除了病灶的反馈影响,最终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同时,太极拳是一种松柔圆活的运动,这种运动能使气血充沛活跃,使分布在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从而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使脑健康。

初中武术健身拳展示教案

北京市第XXX中学 授课内容:武术健身拳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收回器材,师生再见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本次课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部分,占时1分钟。 向全体学生加强安全、思想品德教育,提要求,加强学生的课堂意识,提示练习中安全教育,提高注意力。 第二部分:准备部分,占时14分钟。 内容包括队列练习、慢跑、徒手操、专项素质练习目的是将学生迅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进入练习,使身体充分活动开,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中学二年级女生中,具有武术基础的同学很少,甚至没有。大部分学生基础差,需要的前期活动就要更充分,由于条件有限,原地进行压腿,增加身体柔韧,为后面武术学习奠定基础。整套动作结构比较复杂动作幅度大有一定的运动量,因此对肌肉、韧带、骨骼、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协调用力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难。 第三部分:基本部分,占时25分钟。 在武术的教学中,女生班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很重要,只要动作规范,强度就能增加。复习前面8个动作,要求学生对动作的规范、正确,体现武术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加强锻炼了武术的意识。由于动作难度相对学生来说较难,但在过程中采取了先学习分解动作,再学习完整动作,由浅入深的学习练习,使学生很容易的掌握动作。规范了每一个动作的要点,使整套动作顺利连接起来,练习的强度也随之达到要求。在不断练习中,使动作具有节奏感,更有效的调节练习强度。教师在教学时,常用集体练习的方法,有效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练少说,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当学习完新知识后,利用分组练习再次加强密度,并且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太极扇,调动学生兴趣,舒缓练习。 第四部分为结束部分,占时5分钟。内容主要是身心放松。放松手臂上的肌肉与腿部肌肉,使学生从一节课的学习中,放松下来。通过提问来加强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记忆。评价总结,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保健项目之一,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太极拳是把拳术、导引术和吐呐术结合起来,在演练中贵在心静,静中求动,并注意呼吸运动和神经肌肉主动放松,使动作、心静、呼吸三者密切结合,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一)太极拳有养生作用,亦称养生学。练杨氏太极拳就象写功笔楷书一样,一笔一画的写。它讲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要求每式要有定势。所以它的架子出来比较端正,姿势舒展,再加劲的内涵,练出来它的形象在武术项目中比较优美。不仅中国人爱好,许多外国人都说它是“东方舞蹈”,“东方文化的瑰宝”。能强身健体,修心治病,是西方体育无与伦比的。 (二)太极拳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在习练过程中,要思想集中,处于平静状态。一般人们通过活动,都感到良好。太极拳如果现在只局限于二人搏斗,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适应面。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由单纯的武术发展为多功能的活动项目。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别,不分老幼,不分脑体劳动,它的适应性强。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者也参加这项活动,因为它能起到调节的作用。一般的劳动是局部劳动,精神系统没有得到调节。通过太极拳活动,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达到体内平衡。“平衡”是中国太极拳的精髓,它能使身体内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杨氏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平稳缓和,式式均匀。比如心脏病患者,其心脏很脆弱,还

有肝炎,都需要新鲜血液,凡是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激烈的运动对他们不适宜,接受不了。比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练武术中的长拳,它的动作比较激烈,劲形于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而练太极拳可以,它的动作缓慢、柔和、均匀。他们都能接受。只要坚持活动锻炼效果就明显。“流水不腐,户枢不蠢”,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就是这个道理。。练太极拳不仅神经衰弱能痊愈,对高血压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为精神、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新陈代谢等都处于平衡、协调状态。反之,情绪不好,生点气,马上血压就增高。如果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血压就会正常。这种“精神因素”从药物中难于索取。但在练拳活动中能够获得。这种病要求“心静”,环境“安静”,同样练拳也要求“心静”、“体松”,环境“清静”,二者统一在“静”中,在“静”中进行活动。思想集中,气沉丹田,气沉下去大脑感到清新,一般说静着顺,气血畅,感觉舒服,反之,气血上涌,就感到头昏、心烦,血压就起变化了。如果气沉丹田,气血比较舒畅,大脑就很清楚。特别是头正颈直,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练拳后就感到很轻松愉快、血压也就稳定了。这就希望老年朋友们既要练功法,又要练功德,即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要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美国哲学家斯奥塞有句名言:“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痛苦而降”。练太极拳,贵在坚持。“坚持”,说着容易,做着难。在以后的学习和生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功效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 ******学院 *** 20103615*** 24式简化太极拳由原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基本规格要领,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改编、整理而成。套路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特点,是大学体育教学常选的内容之一。 各式太极拳虽然风格不同,各具特征,但是拳理相通,其运动特点、动作要领和健身作用,基本一致。 (1)轻松柔和。太极拳架式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领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因此,适宜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锻炼,尤其对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更是一种较好的体育医疗手段。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其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识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之间要紧密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这也能直接作用于命门,使命门精气充足,增进健康。 动作要领: (1)意识引导动作。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用意识来支配,“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形随”。要做到这点,在未动之前就要端正姿势,呼吸自然,情绪安宁,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一切安排就绪,自觉全身放松,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放松。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无阻碍地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有沉重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 (3)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练太极时,身体的姿势不断改变,处处贯穿着手法、身法、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势势相连。要使虚实变化得当,身体必须平衡稳定。凡旋转的动作,应先把身体稳住再提腿换步;凡进退的动作,应先落脚而后再慢慢改变重心,以达到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要求。 (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练太极拳时,不要因为动作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一般来说,凡是由实转虚,劲力含蓄、动作屈合时,配以吸气;凡是由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动作开伸时,配以呼气。但在练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动作时,仍需进行自然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妥善,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总之:练拳时必须舌抵上腭,唇齿相合,自然呼吸,身体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最新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落实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意义;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制定重华中心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二、工作重点 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各班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停上、少上和挤占体育课时。 三、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性原则:没有特殊情况,任何老师和学生都得参与,坚决不得留学 生在教室或办公室做其他事情。 2、每天一小时原则:每天的体育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及下午学校组织的 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每人每天在校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在90分钟左右。 3、课内外结合原则:做好家长宣传工作,采用家校联动方式,使全体教师、学 生、家长行动起来,参与到这一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4、安全性原则:各班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场地因素, 制定出相适宜的活动计划,在选用器材时注意安全,在带班活动时,带班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四、统筹安排各项体育工作 1.学校在上午第一节课后安排学生大课间(广播体操、健身球操、跳绳、自由活动等)。 2.开展经常性课余体育训练和多样性的学生体育竞赛,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3.校内、校外相结合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延续和补充,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五、具体项目 1、指定项目:校园五祖拳健身操、跳绳、50M短跑、立定跳远 2、自选项目:田径、游戏、拔河、球类、体育快乐园活动。 六、工作责任 1.学校分管领导对体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2.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生体育竞赛计划、体育师资的培养培训计划,指导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3.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负指导责任。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教师要加强儿童体育,配合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 4.校长是学校体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省、市对学校体育各项规定,确保体育课、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到落实。 5.学校分管领导、分管部门、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各司其责,履职到位;各相关部门、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支持和关心学校体育的开展。 七、加强学校体育管理

健身长拳图解

《健身长拳》图解 预备式: 动作方法:两腿并步,身体正直站立, 挺胸、收腹,目视前方。 图1 (一)起势 动作方法:双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 合,成抱拳礼;随即,两手握拳迅速收 回腰间;同时头向左转,目平视左前方。 图2 (二)开步双劈 动作方法:左脚向左开步;双拳在 腹前交叉,右拳在上;目视右拳;两臂 立圆抡转,经头上向左右劈至与肩平, 头向右转,目视右拳 图3 (三)按掌前推 动作方法:左 脚向左侧上一步 成半马步,同时上 体向右闪,左拳变 掌下按,掌心向 下,右拳屈肘收至 右腰间,目视下按 方向;右腿蹬地伸 直成弓步,同时右 拳变掌向前立掌 推出,左掌随之屈肘收之右肘下方,目视前推方向。

(四)搂手勾踢 动作方法:左掌向下,经左侧上摆至头上成架掌,右掌 经内收向下搂出成勾手,同时左腿蹬地站起,右脚勾脚尖 向左斜上方勾踢,目视前方。 图5 (五)缠腕斩拳 图6 动作方法:右腿屈膝上提,右勾手变掌上摆,左掌下落至右手腕上;右掌外旋抓握变拳。拳心向上;身体向右拧转,右脚向右后撤步震踏,左脚掌随之右脚内侧点地,同时双臂用了后拉,右拳至腰间,头向右转,目视右拳;右脚蹬伸,左脚侧上一步两腿站直,同时左手握拳;向左直臂侧斩至与肩平,头向左转,目视左拳。 (六)闪身冲拳 图7 动作方法:身体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随之脚跟虚起成虚步,同时上体左闪,左拳变掌随身体转身向右推挡,右拳在腰间不变,目视左掌;左腿蹬地右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掌变拳屈肘收至腰间,目视右拳;上体向右拧转,左拳向右冲出,同时右拳屈肘收至腰间,目视左拳。

(七)弹踢穿顶 图8 动作方法: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左后方拧转,同时左拳变勾手随转身搂至身后,左腿随之绷脚尖弹踢,目视转身后的前方;左脚向前落地成弓步,右拳变掌向前穿出,掌心向上,目视右掌;上体及两臂姿势不变,身体重心前移,右脚在左脚内侧震踏;右脚蹬地,左脚向前上步成马步,同时左勾手变拳,经下方屈臂顶肘,右掌内旋屈臂收至胸前,目视顶肘方向。 (八)掼拳戳脚 图9 动作方法:左脚向左活步,同时身体向左侧闪,双拳变掌下摆,目斜视前方;两臂向内相合,右掌外旋变拳向内横击左掌随之相合与右臂前,同时右脚经脚跟擦地向前踢出,目视右拳;身体向左拧转,右脚以脚底向下钉踢,同时右拳屈臂下档,左掌随之上架与头顶左侧,目视右前方。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作为一种有氧健身方法,其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运动特点,以及呼吸方式增加全身血氧含量,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慢性病,且已用于预防与治疗中。美国的研究专家发现,太极拳练习可以加强老年人下肢的稳定能力,降低因为摔倒而受伤的可能性。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有效地延缓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并且对改善老年人整体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太极拳重在养心,在“致虚极,守笃静”的意念下,调心、调息、调身,对不同年龄段的练习者的心理素质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太极拳与慢性疾病防治 太极拳作为某些慢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骨关节炎、纤维性肌肉痛等)的干预方案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老年医学学会和英国老年医学学会先后将太极拳作为预防与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行推广并出版了相关指南。近两年全球著名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先后刊登的两项新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纤维性肌肉痛,而且对帕金森氏症具有显著地预防与康复作用。 太极拳与免疫系统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规律性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近几年,运动生理学家却发现,在比赛或高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有更高的感染率,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适度的运动能促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 激烈的运动则使免疫系统的功能被抑制,其抑制效果在运动结束后持续3-72小时,免疫抑制 期间更易于感染,故称“开窗期”,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免疫“开窗”理论。因此,对以追求健康为目的人来说,就应当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这种适当的运动不至于使运动者体力上和精神上产生过重负荷而造成免疫抑制,反而因其适度的负荷量和愉悦安抚心境的特点而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太极拳就是这样的一项运动。科学家测定运动员练习太极拳时工EMG只是最大用力的13/左右,表明太极拳是中等强度的运动。实践表明太极拳运动对机体有轻度而适当的刺激,对骨髓、脾和淋巴结等造血器官是一良性刺激,可促进体内红细胞生成素和白细胞刺激因子分泌,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与成熟,从而使血液循环系统出现积极性的生理适应变化,增强免疫功能。 太极拳与糖尿病治疗 长期的太极拳运动前后对比Ins水平略升高却无显著差异, 但能降低II型糖尿病人的血糖。通过一次性太极拳运动前后InR的变化对比, 说明只有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才对II型

太极拳的养生健身的八大功效

健康为人生之宝,精神乃立身之本,人生之完成基于自觉,无论就其内在心性品质、人格心理或其外在事功、学问、成就上而言,要在能得修养之本。习炼太极拳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修养之道。 有言:“守常用经、处变用权、修己以道、对敌以术”,明乎此,斯可言拳;强诸己,斯能任事;明乎道,斯可言术。违道言术,坐困术中,心灵失去灵朗活泼,惑于外鹜,忽于内省,错于或然,不察当然,则强状百出,累己累人,此非真得修养之道也。 何谓“修养之道”? 从字义上看,“修”为修饰、美好、长远诸意;“养”为调养、熏陶、培养、积蓄诸意。“道”为可行之路,必通之途。“道”即盗也,天地盗万物,万物盗人,人回去再盗天地,生生不已,创进不息。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何维系其人生,广大其人生,超越其人生,高尚其人生?方法上即为将个体生命沉润涵泳于天地之间,籍修养之道,以变化气质,光辉生命,点化人生,纳于至善完美之最高价值统会之中。 太极拳其理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太极拳是黄、老、庄哲学在拳学上的体现。“静中常养灵虚气,动时绕有盘空意”讲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此则非有真工不办,此中包括心性、传授、学养、器识、悟性、实践诸多方面的学养。太极拳其动作:自然谈定、神气内敛、体松劲柔,操之能使气血流通,身心舒畅,无激烈之弊,此其修身言;其运气:沉而不浮,敛而不露,凝而不滞,连续不断,无器躁之弊,此其养性也;太极拳实为“大人之学”或也可称之为“身心体验之学”,太极拳以其深具修身之美、养性之善,得而习之,庶几有益身心,造福人群,其益甚大! 孟子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此几稀之意,指在禽兽只能有自然生命与自然生死,而人则从自降生之初的“生物人”成长而渐至“社会人”、“文化人”而有道德生命、精神生命、历史生命、文化生命等宇宙文化意识,此一生命于地球同类的其他生物有独一无二之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于“天地之道”外,别立“人道”一格,将人提升到与天地相对等的地位,合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也由此转进,个体生命、价值理想也得以文化之累积、浸润而日就其笃实光辉、高明博厚之域。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一个入得太极之门的人是不应停滞于拳打脚踢、耳目手足的争斗境界,而应在此基础上,主要向内发挥,修养一种心灵上的功夫,诸如象征精神自由空灵起逸的艺术境界、巍然崇高之道德境界、妙造重玄之形上境界,境界层面上,一步一重天,凡人生境界不克臻此者,必其内在秉赋有所不足而个人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幸中道摧折,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虽咫尺之隔,辛苦一世,也未必梦见!太极本一气,浩气流转,至刚至大,也至柔至虚,修养之功要在突破个体的“小我”达致与物通情,冀以充分领略宇宙大化流行之丰富意蕴,与夫一切圆成人之内在美善本性之笃实光辉与高明博厚之“大人”气象,若此宛如珠走玉盘,触处无滞,随在皆活!、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意浮沉”,功名富贵、道德文章若是能从我们人生的存在主体中创造生发,是充实而光辉的,那就不仅有真实意义,而且实在值得我们向往,修养之功与现实生活可通,而必不尽合,时事之变,瞬息万状,而修养之功,必注重本源而得其正,盈科而进,如此个体生命、价值理想,才可能有所贞定,才不至于全套落物势之外在力量中(所谓“气沉丹田”也),根蒂在吾,自能舒卷自如,在现实人生的提撕拉引中挺立起来(所谓“虚领顶劲”

泉州市中学生五祖拳健身操动作简述

精品文档 泉州市中学生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 共分9节,36个8拍。 本套操以南少林五祖拳(太祖、罗汉、达尊、行者、白鹤)的基本动作为基础,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柔相济,有助于中学生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过程中,丰富武术技能,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体现中学生英姿勃发,威武正大,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抱拳礼 1)并步立正:双臂自然垂下体侧目视前方。 2)双臂斜45度上举左掌掌心帖右拳拳面于胸前怀抱,左掌掌指朝上。右拳拳心向下目视前方。3)立正,双臂回落于体侧,目视前方。 4)立正:双拳握于双胸边,目视前方。 第一节双插破边(4×8拍) 第一个八拍: 1-2拍 进马双插:右足向前一步成三战马步,双拳化双掌前插,双臂与肩同宽、同高。三战马步前后距离60厘米,重心后坐成6:4分配(前4,后6),目视前方 3-4拍、在马坐节:步法不变,双手掌臂屈曲下沉,双掌指朝天,小臂外撇,肘内扣,目视前方。5-6拍、平马双破:右足后退一步,成四平马步80厘米宽,同时双手臂向双侧破出,目视右侧,双臂与肩齐,双手掌指上翘。 7-8拍、并步抱拳:右足收回立正,双拳握于双胸边,目视前方。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第三第四个八拍同第一第二个八拍。 第二节:进插开弓(4×8拍) 1-2拍、进马插掌:右脚向前成三战马,右手由拳化掌向前插出,拇指端朝上,掌心朝右,手臂与肩同高,目视前方。 3-4拍、退马开弓:退右脚成右弓步,右膝屈,左腿直,左手扑掌外旋经胸前开出,右掌变拳收回,右肩前,右肘后档,目视前方。 5-6拍、转马桥顶:身体左转正面成弓步,右挡肘转右仰拳由下向上桥,桥与鼻同高,目视前方。7-8、并步抱拳:右足向前进一步立正双拳握于双胸边,目视前方。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第三第四个八拍同第一第二个八拍。 第三节:挑肩盖拳(4×8拍) 1-2拍、弓步挑肩:右足向来右侧跨一步,成右弓步,同时转身90°,左手掌由下内旋向上 出,手掌与肩同高,目视前方。 3-4拍、平马盖掌:左转身90°成四平马步,左手由挑肩外旋往下盖,盖须沉肩,小臂外撇,目视前方,大四平马80厘米。 5-6拍、三脚虎拳:转身90°成左弓步,右拳向下击出,右拳离胯50厘米,目视前方。 7-8拍、并步抱拳:右足收回立正,双拳握于双胸边,目视前方。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第三第四个八拍同第一第二个八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