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编号:024 日期:4.13

【考纲要求】

1.环境承载力

2.人口环境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提示】

1、对比人口容量与合理容量的不同

2、分析影响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看课本找到以下内容)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2、环境承载力重要衡量指标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相关性

4环境人口容量得估计及三种观点

5、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数量、合理人口容量分别是多少?

二、深入学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5~6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

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16亿B.15.1或16.6亿

C.约8~9亿D.约14~15亿

6.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

三、迁移运用(高考题重现)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表”,读表探究下列问题。

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

人)

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

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气候区7.35 30

(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格推算,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气候区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检测

(2011·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

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

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9~10题。

9.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耕地B.森林C.淡水D.矿产

10.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福建——耕地资源

深入学习1、C 2、 D

三、迁移运用(1)自然因素(或气候因素)。

(2)热带雨林气候区。

A D C D

《众多的人口》学案2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2、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1、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亿,是世界上人口__的国家。 比例: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__以上。 2、读P.11图1.9,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增长。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 5、读图1.11(P13),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小。从黑龙江省__市至云南省__县一线,此线东部人口__,西部人口__。 6、读图1.12(P1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 二、探究合作 1、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2、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P.11图1.9),回答问题 a、___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___年到___年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b、人口迅速增长后,从___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4、根据读图填下表 面积人口人口密度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 三、学习体会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自我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省区人口最稀疏的是() A、新疆 B、湖南 C、江苏 D、黑龙江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 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C、我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 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 别。(重难点) 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2至P13上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承载力 (1)含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不同估计:乐观者、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 正误判断: (1)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

(2)某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 ) (3)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而环境人口容量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来衡量一 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载能力。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开发自然资源 的能力不断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不断扩大。 (3)√ 人类生存必须不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丰富 程度直接影响到环境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材整理2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3至P1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影响人口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 (2)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 (3)大多数发展家应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学会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4、认识人口问题的影响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预习展示教师展示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回答,并 提出对本节内容还有哪些疑问。 1、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______亿人。 2、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_____ __表示。 3、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_____洲、 ______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______洲、 ______洲和、____洲。 4、我们通常用______来表示人 口分布的疏密。 5、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______和______ 、欧洲、南北美洲的 ______等______平原区。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预 习内容,并提出自己没理 解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复习导入教师播放新闻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并思考,视频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视频 中提到世界第70亿人口 诞生时会发生的一些问 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出视频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位同学说人口增长过快,那么,现在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第一个问题:人口增长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看图思考,人口 增长有什么特点 18世纪以前增长十分缓慢,20世 纪以后增速加快 曲线平缓增长慢曲 线 陡 增 长 快 学生思考后回答,1800年 以前增长较慢,1800年以 后人口增长较快。 培养学生,学会分 析人口曲线图 过渡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思考,引 出下一个知识点。 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 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 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50 ~ 60 1830~1930 时间(年) 人口/亿时间间隔(年) 10 ~ 20100 20 ~ 30 30 ~ 40 40 ~ 50 60 ~ 70 1930~1960 1960~1974 1974~1987 1987~1999 1999~2011 想一想:我们如何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得出答案:30、14、13、 12、12 学生回答后并思考后得 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可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 表示。 运用图表加深学生 对人口增长的理 解。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根据学生对人口自然增 长率的理解,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中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部 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各部分 表示的内容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就是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 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出生率是一年内出 生的婴儿数占总人 数的比率 ⑴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运用图的形式,加 深学生对人口自然 增长率的理解。 练一练1、某一地区人口总数为1000人,一年 内出生成活的人数是25人,死亡人数 是10人,这个地区在一年中的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个是多 少? 2、计算下列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国家出生 率‰ 死亡 率‰ 人口自然增 长率‰ 德国8.3 10.3 印度22.8 7.4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得出 答案: 出生率25‰ 死亡率10 ‰ 人口自然增长率15 ‰ 德国:-2 印度:15.4 通过练习,加深学 生对出生率、死亡 率、人口自然增长 率的理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如何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人口的合理容量》参考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参考学案 【学习目标我预览】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以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 课前预习篇 【基础知识我填充】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①实质:环境能 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②衡量指标:___________ 。 (2)环境人口容量①定义: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___________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②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 __________ 是主要制约因素。 (3)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按照合理的___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__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保持措施①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__________之内;建立___________。②地区:尊重 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战略。 课中探究篇 问题探究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 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 时期 20世纪以 来

数量情 况 增长情 况 人口变 化原因 问题探究2: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 %,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2.对比十年前后的新增人口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道理? 问题探究3:请根据教材P3的图1.4,小组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排序说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多少? 2.排序说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快慢程度? 3.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问题探究4:结合P5的图1.5,思考下面的问题: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课堂练习篇 典例1: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世界人口导学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9——40页 1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亿,预计到2025年人口将达到亿。世界 人口前三位的国家是。 2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1800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 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仍以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表明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它是 由和决定的。 ()()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 自然增长率=()─() 最后结论: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出人口的,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上表是2005年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常住人口的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其次为,亚洲居第位,人口增长最慢的是,已经出现负增长。【合作探究】 1 读图3——1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下面内容: 10亿——20亿用了年, 20亿——30亿用了年 30亿——40亿用了年, 40亿——50亿用了年 50亿——60亿用了年 结论: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是,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的。2 世界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跟踪练习1】 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拉丁美洲 B 非洲 C 欧洲 D 亚洲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特点是() A 速度慢数量少 B 速度慢数量大 C 速度快数量少 D 速度快数量大 有一个省总人口为6562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0.68%,则这个省自然增长的人口大约是() A 0.47万人 B 47万人 C 31万人 D 310万人 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自主学习】读课本P41——42 1 人口密度 概念:。人口密度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程度。 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 () 如:宜昌人口约400万人,面积2.1万平方千米,则其人口密度约为 2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读图3——2世界人口分布图。 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有的地方。 世界人口密集区: 原因是。 世界人口稀疏区 原因是。 【跟踪练习2】 ①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②热带雨林地区③欧洲的大部分地区④极地和沙漠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识点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自主学习】读课本P42——44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人口城市化问题(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原因: 好处:不足:。 【知识拓展】“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①“城市化”: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规模向农村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 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 (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

人口分布特征。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如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合理提供课堂交流和探索的时间,等待学生自主体会并领悟新知;耐心教会学生表达和描述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新知内涵作出科学的概括。 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首先给出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每个地区有哪些自己的优势?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掌握知识。拓展思考:世界人口稀疏区及原因?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基本都能分析出各地人口稀疏的原因。 其次,在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人口会这样分布?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导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已明确有哪些因素,所以在讲解时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然后填空的形式进行。在讲解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时,为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可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高原、山地人口都不多呢?并举例。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得出结论。 教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讲述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明它比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弱,实质上,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第一位因素。 小结: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当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②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③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在绿洲地区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

中国的人口学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基本国策。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及原因、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主学习】 1、回忆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1图1-9,思考活动题第一题。 3、阅读课本P12活动题,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4、阅读课本P13-P14,回答:(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人口分界线? 5、我国的人口国策及制定该国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任务一:

阅读课本P11,完成: 1、根据__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 ,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山东省人口居第 _______ 位。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任务二: 绘制课本P12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读1-10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 为界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_______,西北人口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考纲解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知识清单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________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及________、智力和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___ _____。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________; 中间者: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制定人口________和人口________的意义:世界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整个世界;各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 1.持续供养时期内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物质生活水平 资源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100亿 2.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战略政策 要点精析 要点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 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 越大 负相关 【典型例题】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高中地理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三节 :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图1-3-1),参照世界政区图,按要求填图。 (1) 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中分别用字母A 、B 、C 、D 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 (2) 在地图册上找出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巴西。 [自主探究二]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总结成纲要形式。 [自主探究三]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从东西方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地形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民族类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 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 政治文化因素 、 、

[自主探究四]说出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讨论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用纲要的形式表示出来。 回答点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2.人口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主要制约因素——, 4.重要制约因素——、、、 、。 5.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课堂小结: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与人口最多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C.非洲、亚洲D.南美洲、欧洲2.下列4个地区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 A.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B.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训练2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训练(二) [对点训练] 一、“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 1.下列有关“人口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 B.“人口爆炸”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C.“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出来的 D.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将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解析] “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家提出来的。美国保罗·埃利奇写了《人口爆炸》一书,英国学者泰勒在《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世界终将人口爆炸,人类灾难就要来临”。人口的急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也不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答案] B 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该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 B 3.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 从图乙中可看出,该地区合理承载力为30人/km2,北部为10人/km2;而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A地区为64人/km2,B地区为47人/km2,超过了该地区人口承载力。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答案] A 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4~5题。 4.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 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解析] 注意分析图中的两个等式。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虽然人均使用的水资源数量少,但消耗的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产生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 C 5.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的发达国家( )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 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 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 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 [解析] 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能源消耗的总量大,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D 二、人口合理容量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目标要求: 1. 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属于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其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2. 能力要求 ⑴培养自我探究能力; ! ⑵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⑶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⑵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 教学难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手段:学生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反思 关于教学设计: 第一:人口问题是我国较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与每个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容易理解。于是首先以“人口的合理容量”此主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完成相关作业。然后选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较好的小组在课堂

上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论点和论据。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量。再者给学生在课堂上作展示的话,既表扬积极分子,又使同学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避免教师满堂灌的呆板模式。 第二,在讲正课前让学生玩一个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理解课本知识的机会。 关于评价:自我感觉上课的效果和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是在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没能把握好时间,以致在进行小结的时候,有点匆忙的感觉。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以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对掌握本节概念性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经了解了人口爆炸的事实,但大部分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针对培养高中学生读图析图的方法,积极思考的习惯,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 说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 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说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 通过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了解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4. 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5. 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的概念及区别 其为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

标准的要求。 难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通过对环境人口容量定义,结合所给资料分析总结,进而掌握此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和本课有关的人口漫画) [过渡]: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出示资料提问] [出示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分布图、人口分布图]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 [板书]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教师提问]结合图1.10 [板书]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 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田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口迁移学案-定稿汇编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4月7日 编辑人:赵悦立 【学习目标】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认识人口移动动因和效应,对人口移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考情播报】 人口迁移是人口部分的一个热点考点,常与工业转移、西部开发等热点问题和时事背景相联系,以综合题形式呈现。 【学习内容】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结构预习】 1.阅读教材回答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 3.阅读教材回答人口迁移可分为那些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规律总结】如何判断人口迁移? 1、右图是“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读图完成 问题并分析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1)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的区域。 (2)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3)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规律一:当人口的移动范围行政区域界线,就属于人口迁移,而位于行政区域内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2、我班同学计划暑假到北京旅游,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二:。 3、我班学生高中毕业考取北大并定居北京,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三:。 【典例导航】 1、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1西部开发,人口西迁 ○2江西人到上海购物 ○3农村人到城市务工 ○4游牧名族的迁徙 ○5知情开发东北北大荒 ○6发达国家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 ○7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间的流动 ○8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9为方便在四中就读,你将户口从五原迁到临河 【合作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1、读教材第16页“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探究近现代人口迁移特点。 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 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 非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 东南亚、美国西部 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印度非洲、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