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精练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18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八)

[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

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带领

C.然今卒.困于此卒:却

D.马童面.之面:面对

答案 C

解析卒:最终,终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赐公

B.以故汉追及.之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C.项王乃.大惊乃.谓亭长曰

D.我何渡为.赤泉侯为.骑将

答案 C

解析均为副词,于是。A项,介词,用/介词,把;B项,动词,赶上/连词,和;D项,语气词,呢/动词,做。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答案 D

解析名词用作动词。A、B、C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

..皆泣

D.我何面目

..见之

答案 D

解析A项,“地方”在文中为两个词,“地”意为“土地”,“方”意为“方圆、面积”;今义指某一区域。B项,“山东”在文中指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C项,“左右”在文中指随从、部下;今义是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5.对下列各句句式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一般陈述句)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③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

④所当者破(被动句)

⑤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

答案 D

解析①是定语后置句,⑤是被动句。

二、文本训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

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

骑司马

..

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B.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C.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D.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答案 B

解析抓住名词和代词来判断,名词和代词一般做主语或宾语,其前

或其后要断句。如代词“吾”前要断,“岁”后断,排除C项,“千里”是“行”的结果,不能断,排除D项,“曰”在“亭长”后,不能断,排除A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亭长:属于低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B.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该地区在长江的右岸,故又称江右。

C.籍:项羽的名。按照古代称谓习惯,名用来自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D.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

答案 B

解析“江右”错,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东在长江以东,故称江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记叙了项羽乌江自刎,主要描绘了两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第二个场面是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B.项羽本“欲东渡乌江”,但真正来到乌江岸边,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项羽对亭长说的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

C.在生与义的抉择下,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儿,这时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哭笑,而是壮士蔑

视死亡的笑。

D.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两两对比,何等鲜明!这个情节表现了项羽知恩图报的豪侠性格。

答案 D

解析“这个情节表现了项羽知恩图报的豪侠性格”错,这个情节表现的是项羽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2)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

解析(1)“纵”,即使;“王”,使动用法,让……做王;“之”,代词,他们。(2)“购”,悬赏征求;“邑”,动词,封邑;“若”,代词,你。

三、拓展阅读(19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

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

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

,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

人,多劝上都洛阳:“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留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

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太史公曰: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

B.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

C.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

D.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

答案 C

解析“倍”通“背”,背对着,几个并列动词词组都要断开,东、西两个并列,“黾”后的“倍”“向”两个动宾短语并列,其前应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于帝王的敬称。

B.“布衣”指平民百姓穿的最普通的麻葛织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黔首”“庶民”等等。

C.“关中”指“四关”之内,即东函谷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河”指黄河。D.“留侯”是张良的封号,“留”是地名。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世家”是《史记》中记载帝王言行事迹的传记。

答案 D

解析“世家”记载的是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六年正月,分封功臣,汉高祖不因为张良没有战功就不封赏他,反而认为他主持大计,考虑决策有大功,任由他在齐地选择一处三万户的封地。

B.汉高祖已经分封了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没有进行封赏,汉高祖发现一些将领常常在一起议论。C.汉高祖取得天下之后,左右亲近的大臣大多劝皇帝定都洛阳,张良劝说高祖听从刘敬的意见,定都关中。

D.张良多次在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下建功效力,太史公觉得他应该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发现他的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留侯也说不能以貌取人。

答案 D

解析留侯没有说不能以貌取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计”“以”各2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

就不担忧了。”(“罢酒”“我属”各2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汉六年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

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刘敬劝告高帝说:“要以关中为都城。”皇上对此心有疑虑。左右的大臣都是关东地区的人,多数劝皇上定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要和城郭的坚固也足可以依靠。”留侯说:“洛阳虽然这样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不过几百里方圆,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足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建议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即决定起驾,往西定都关中。

太史公说: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我原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有诚意,大概是对一部电影背后的文艺创作者最好的褒奖。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我不是药神》,在讲故事的过

程中,( )。文艺创作中,不仅________无须回避,还要迎难而上。特别是电影中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买不到等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和广泛讨论。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指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握好这种“心声”的听取和提炼,文艺工作者才算直指本质,________。拿青年群体而言,曾经有“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等低沉的感叹,这背后是青年一代的成长烦恼和社会诉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文艺创作者不能简单地把年轻人的话语视为“无病呻吟”,从而把自己带进“端着”的误区。文艺创作应该________,而不是避重就轻。影片中年轻人所饰演的众多小角色,未必能治愈世界上的所有疾病,但终究是在尝试着改变白血病患者的现状。让人看到希望,这总归是好的。

《我不是药神》所引发的思考还在继续。说到底,文艺创作,得有服务人民的诚意。这种诚意,不仅在于对市场和公益的判断,更要有在自由空间和价值引导方面的立意。很多________的电影,有独特的自由创作空间,但它终究还是要取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正所

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即便是用黑色幽默题材,用艺术的手法对现实进行剖析,也要有意义与价值的容纳之所,最起码是“笑中有泪”,而不是“哭笑不得”。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固然运用了喜剧的巧妙手法,但内核却是对现实的思考

B.运用了喜剧的巧妙手法,以对现实的思考为内核

C.手法上运用了喜剧的形式,内核方面体现对现实的思考

D.固然运用了喜剧的巧妙手法,但对现实的思考却是其内核

答案 A

解析联系前后文,结合语境,括号里强调的应该是电影作品的内核,所以在对手法和内核的表述上应有所侧重,据此排除B、C两项。对比A、D两项,考虑到后文提到电影引发对现实思考的内容可知,A 项与前后文衔接更为紧密、连贯,更恰当。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针砭时弊纲举目张举轻若重交口称赞

B.惩恶扬善纲举目张举重若轻交口称赞

C.针砭时弊提纲挈领举重若轻有口皆碑

D.惩恶扬善提纲挈领举轻若重有口皆碑

答案 C

解析针砭时弊: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惩恶扬善:惩治邪恶,褒扬善良。语境强调的是文艺创作要直指社会现实弊端,应选用“针砭时弊”。纲举目张: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

也形容文章条理分明。提纲挈领: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结合语境,应选用“提纲挈领”。举轻若重:举轻的东西也像举重东西一样稳重,比喻做简单的事也很认真,或做简单的事也能体现出重要的意义。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根据横线后“而不是避重就轻”可知,此处应选用“举重若轻”。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交口称赞:众人齐声赞美。“交口称赞”不能直接作定语修饰电影,其前应加“令人”,故此处选用“有口皆碑”更合适。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

B.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指出,有关部门要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

C.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指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D.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答案 D

解析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要求有关部门……”是两个句子杂糅在了一起;二是成分残缺,“落实”缺宾语中心语。修改时,第一处语病,可改为“李

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或“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有关部门要……”;第二处语病,可在句末添加“相关措施”或“措施”。D项,两处语病均做了正确修改。故选D项。14.下面是一场报告会的开场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今天我们学校找来了一位尊贵的老外,他叫杰克,是一位大学老师,上课搞笑生动,富有感染力。他将给我们详细分析英语的发音窍门,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就让我们来听这场精彩的报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找来”改为“邀请”或者“请来”;“老外”改为“外宾”;“搞笑”改为“幽默”;“窍门”改为“技巧”;“听”改为“聆听”。(每处1分)

解析口语一般较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书面语较准确规范、表述严密。两者在语体上有雅俗之分,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场合、文体等。文段为一场报告会的开场白,为正式场合,应使用书面语,而“找来”“老外”“搞笑”“窍门”“听”均为口语,将其分别改为意义不变的书面语即可。

15.请你根据下图提示的初次使用哈罗单车(Hellobike)的方法及消费规则,写一段话,向老李介绍如何使用此款共享单车,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初次使用哈罗单车,请先下载哈罗单车APP,或登录支付宝APP,注册账号并缴纳押金;扫描车身二维码,开锁用车;骑行至目的地后,手动锁车。哈罗或支付宝APP自动结算租车费用,每半小时1元钱;购买骑行月卡后,可以不限次使用,费用更便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流程图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题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是理清各环节之间关系,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第三是关注各环节、跟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关系或者从属关系等。最后拟写答案。拟写时注意选择叙述的起点,要把所给文字信息都用上,注意前后的逻辑顺序和语言的逻辑性,特别要注意题干要求,比如本题中题干的要求是: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120字,对于这些硬性的要求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