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

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

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

(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

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

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

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

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

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

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

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制度

C.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化

D.建立综合性企业集团

10.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11、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对乡镇企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农村经济的有益补充

B.是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

C.是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经济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14.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公司体制的标准有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②政企分开、负盈不负亏③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④管理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现象的成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16、课后“解析与探究”

【课中探究】

[答案]:(1)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变化: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占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 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 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 (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 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 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 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 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 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 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 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完整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

长治县五中历史组集体备课导学案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 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D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D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5.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近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出现下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1978年1990年2000年2017年 133.6元686.3元 2 253.4元13432.4元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6.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C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7.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其中“松绑"的意思就是迫切要求 ( B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8.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Lesson 19 I have a ball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doll ball 2、二会: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二)语言目标 1、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2、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ball (四)任务设计:I have a ball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doll ball 句型: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五、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会单词: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玩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This is my erser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句型 I have a ……我有…… (一)导入:Let’s game(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猜袋中物) 1、老师说;This is my bag . Guess,What’s in my bag?(猜一猜,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老师书包里提前放好book pen pencil pencil-box ruler eraser sharpener glue marker 等学习用品。 2、学生用英语说自己摸出来的东西。 3、学生如果摸出book ,学生说:book .老师说:This is my book . 4、学生来描述一下,用句型Oh,It’s big . 或者Wow!It’s nice .等。 5、这样出示三组。 (二)学习新句型:I have a ……我有…… 1、老师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说:I have a …… 2、展示新句型:老师拿出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例:look,II have a ruler. 3、板书新句型:Look , I have a ……. (提前打好一条线,写句子,单词用四线格,提前打好) 4、解释新句型:老师解释Look , I have a …….看,我有一个……,你可以用你学过的句型描述我的文具,例如::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 .再把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写在黑板上。 5、认读新句型:老师用手指着黑板认读: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 6、练习读新句型: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自读) 7、随意练习:老师在学生桌上寻找东西,随便拿起学生的东西,老师说I have a ……叫学生回答;Wow! How nice 。或者,Oh,It’s big . 8、小组练习:两个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 9、小组展示:表演游戏:让学生到教室前边表演,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找三组)。 三、新单词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带来农村的大 解放。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 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 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 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7.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8.对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二、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那些步骤? 三、练习巩固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 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 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5.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改革开放 2.农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 3.家庭联产承包劳动热情生产力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

七下历史第19课学案

经典精品试卷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十分重视,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水利兴修方面,对、及等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集市、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和。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末年,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版)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高 【问题2】如果你是当时上述情况的农民,整天混日子、饿肚子,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你有何想法呢?安徽凤阳的农民又是如何做的呢?效果如何?请阅读教 材第38页《相关史事》。 【问题3】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请阅读 教材第39页。 【问题4】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 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过渡】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份文书成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结合投影讲解。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生:自主合作交流 师点拨: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事件核心内容意义 土地改革 (1950-1952)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解放生产力开辟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合作社 (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进一步解放生产 力 人民公社化 (1958) 一大二公挫伤积极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1978)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过程,深刻体会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感受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高中历史 第19、20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9、20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学案岳麓 版必修2 第19、20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 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基础知识】 一、改革开放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确立了和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2、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特征是什么?作用如何?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何意义? (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的时间、中心环节、目标? 2、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1)明确提出:1992年召开的_________。 (2)完善创新:“十五大”报告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步建立:21世纪初,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及确立的意义? 三、对外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建立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对外开放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时间:______________ (2)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遇与挑战) 【知识检测】 1、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 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2、经济发展是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1979年凤阳一段花鼓词中唱到“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 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地区“家家生活变大样”的原因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创办乡镇企业 D.改革国有企业 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 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对外开放的 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②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平等互利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④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二、魏征的名言 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 ①安????? 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 在?”: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安. 身立命之地:

②信???? ? 信. 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 .之: 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 低眉信. 手续续弹: ③求????? 求. 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秦以城求 .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 (3)古今异义 ①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 ②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今义: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今义: ⑥何必..劳神苦思 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 ①以??????? 斯亦伐根以. 求木茂: 必竭诚以 .待下: 纵情以 .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 谬赏: 则思知足以 .自戒: 则思三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 严刑: ②而????? 源不深而. 岂望流之远: 莫不殷忧而. 道著,功成而德衰: 择善而. 从之: 岂其取之易而. 守之难乎: 2.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2)简能.而任之: (3)则思正身以黜恶.: (4)择善.而从之: (5)乐.盘游: (6)必固.其根本: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 _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方针的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提高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_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发展乡镇企业: 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②实质: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目标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 (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轻巧识记]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济体制改革 [易错提醒]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目标。 4.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 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领域,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阐述和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如下一些方面的改革: 第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二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加强和完善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机构,减少或撤并那些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三是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综合执法,推行政府问责制。四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缩小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改进和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和完善投资调控体系。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股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样化。推进集体企业制度创新,发展各种形式集体经济。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步伐,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多层的资本次市场体

高二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复习学案

高二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复习学案 主干梳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 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 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 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意义???? ? (1)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图示图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易错提醒]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1. 农村???? ????? ????? ①背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 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政策: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 式的责任制。 ③作用: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 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发 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 城市????????? ?? 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 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 ①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 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 ②所有制: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格局。 ③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 (1)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遭遇挫折。 经济 体制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 辛亥革命【学案】

[学习主题/课时]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共2课:19、20)[课标要求] 1.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19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 【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解释】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运用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 【家国情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从中感悟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 [必备知识]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目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其统治;以改革遏制革命。 措施:编练新军;奖励实业,1903 年设立商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影响:编练新军培养了反清军事力量;奖励实业发展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思想的接受者传播者。 例示1:(2018年海南卷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D。 例示2: (2013全国高考1卷45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

第19课《登勃朗峰》导学案 (含答案)

19 《登勃朗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写作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意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法指导 《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学习前要了解游记的特点,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本文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本文的写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文体知识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登勃朗峰》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 yì)隧.道(suì)俯瞰.(kàn )穹.顶(qiónɡ)巍.峨(wēi )皑皑 ..(ái)巉.峻( chán)缭.绕(liáo)拾.阶(shè)颠簸.(bǒ)沟壑.( hè)旷.野( kuànɡ) (2)解释重点词语。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 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 赏析文章

1、感知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登勃朗峰》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旅途之中写了勃朗峰奇异美丽的风景,还写了奇人奇事。 2、主旨探究 1.《登勃朗峰》描绘了登勃朗峰山中奇景,叙述了旅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语言。 赏析下面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勃朗峰周围山峰比作“美女的纤指”“塔糖”“教头上的帽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众多山峰的奇形怪状。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峰巅在白云缭绕、满天彩霞映衬下,妖媚迷人的景象,“轻歌曼舞”“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白云柔细的样子,传神的再现了白云在峰巅飘飞的情态。 课后练习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颠簸.(bǒ) 穹.顶(qiónɡ) 沟壑.旷野(hè) B.翌.日(yì) 巉.峻(chán) 霓裳.羽衣(chánɡ) C.妩.媚(wǔ) 隧.道(suì) 绚.丽色彩(xuàn) D.打嗝.(ɡé) 拾.级(shí) 白云缭.绕(liáo)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A.陡峭蔓延浮躁一如即往 B.打嗝巍峨颠簸和颜悦色 C.俯瞰敏捷敞篷名幅其实 D.干脆棕色焦炙纷至踏来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整理1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②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3)意义 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

(1)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 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误区警示]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其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教材整理2 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的标志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进一步深化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意义 (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化点拨]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其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教材整理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

计划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惊人了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文章讨论了两个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异常牢固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起步的。从当初迷信计划经济体制到怀疑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到下决心摒弃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归功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打破了长期的、不正常的寂静,造成了再也平静不下来的经济格局,使中国经济不可逆转地走向改革,走向开放,走向市场经济。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算起,到20XX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这30年,中国的变化是惊人的、举世瞩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有亲身的经历。 我们谁都不是先知先觉者,谁都不可能在1978年就能预知此后的中国经济会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我们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学习、提高、成长。 回顾这30年,使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异常牢固?第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起步的?在序言中,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异常牢固 在已经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尽管中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可以照常维持下去。这一体制的性质决定了它有可能顽强地存在下去。原因是: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把置于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既不能自主经营,又不能自负盈亏。的生产数量、生产品种、价格以及的生产要素供给与生产成果的销售都处于政府计划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机构的控制之下,如果想自行决定生产和经营,稍稍摆脱一下计划的安排,稍稍违背一下行政主管机构的意愿,就会受到制裁,直到把领导人撤职或给予其他处分。行政权力支撑着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因此,一个想背离计划经济的轨道,是十分困难的。同样的道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居民个人实际上也处于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个人作为劳动者,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就业和担任什么工作,都由劳动人事机构按计划安排好,流动难以如愿,抵制这种安排等于自己断送了继续工作的机会。 个人作为消费者,也要由计划部门安排,具体表现为生活必需品是凭票证供应的、住房是由单位提供的、甚至子女的升学就业也无一不同行政主管机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