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二)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二)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 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

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 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 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85×18=18×85 23×88=88×23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4=10,0.25×4=1, 25×0.4=10, 0.25×0.4=0.1 125×8=1000, 12.5×8=100, 1.25×8=10, 0.125×8=1,… 例5.简便计算:(1)0.25×9×4 (2)2.5×12 (3)12.5×56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文档可分享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最新小学各种运算定律

小学各种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c=(b+a)+c 题例(简算过程):6+18+4 加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6+18+2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题例(简算过程):125×12×8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30×25×4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题例(简算过程):(1)12×6.2+3.8×12 减法性质 减法性质的概念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20-8-2 差不变的规律 字母公式:A-B=(AN)-(BN)=(A-B)/N (N≠0 B≠0) 题例:6-1.99 除法的性质 除法性质的概念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20÷8÷1.25

商不变的规律 概念: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比也是一样的:两个相比较的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 字母公式:a÷b=(an)÷(bn)=(a÷n)÷(b÷n) (n≠0 b≠0) 题例:80÷125 《我爱你,汉字》()活动计划表 汉字演变:(可以粘贴) 因为写错汉字或者读错汉字而闹出的笑话: 社会调查:(寻找招牌广告、电视字幕、书籍报刊中的不规范字)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班别: 姓名: 等级: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 56+72+28=56+(72+28)( ) 41+65+39+145=(41+39)+(65+145)( ) 二、填一填 1、55+ =75+ 74+148 +26=148+( 2、55+145+53+147=(55+)+(53+)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6+89= 307+348= 425+480= 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44+178+56 662+386+134+38 加法运算定律小测 班别: 姓名: 等级: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 56+72+28=56+(72+28)( ) 41+65+39+145=(41+39)+(65+145)( ) 二、填一填 1、55+=75+ 74+148+26=148+( 2、55+145+53+147=(55+)+(53+)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6+89= 307+348= 425+480= 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44+178+56 662+386+134+38

789―89―149―151 475-(250+175) 六、解决问题 1、在一次投票选举中、有效票共计325张.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多少票? 2、王阿姨第一次汇钱225元;第二次汇钱328元;第三次汇钱175元、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3、小明要看一本书、这本书一共234页、他昨天看到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水果店一共328箱梨、第一天卖出72箱、第二天卖出228箱、还剩多少箱梨? 5、某个风景区要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141米、第二天修了123米、第三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9米、三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789―89―149―151 475-(250+175) 六、解决问题 1、在一次投票选举中、有效票共计325张.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多少票? 2、王阿姨第一次汇钱225元;第二次汇钱328元;第三次汇钱175元、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3、小明要看一本书、这本书一共234页、他昨天看到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水果店一共328箱梨、第一天卖出72箱、第二天卖出228箱、还剩多少箱梨? 5、某个风景区要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141米、第二天修了123米、第三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9米、三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最新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总结

运算定律的总结 1、加法交换律:a+b=b+a ①34+37+66 ②28+253+122 ③421+196+79 2、乘法交换律:a×b=b×a ①25×37×4 ② 125×15×8 ③25×17×8 3、加法结合律经常与加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34+37+66 ②64+(237+226)③32+67+18+33 ④456+231+124+19 4、乘法结合律经常与乘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8×(14×125)② 4×8×125×25 ③2×125×25×5×4×8 5、连减运算性质:a-b-c=a-(b+c) ①178-62-38 ②900-176-124 ③345-268-32 注:连减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 a-b-c ①456-(56+118)②465-(165+289)③892-(78+492) 6、连除运算性质:a÷b÷c=a÷(b×c) ①2600÷25÷4 ②3000÷125÷8 ③3600÷15÷6 注:连除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a÷ b÷c ①2600÷(26×4)②420÷(5×7) ③72÷(4×9) ④4900÷(7×5)⑤720÷(24×6) 7、乘法分配律:a×(b+c)= a×b+a×c或是(a+b)×c= a×c+b×c ①(30+4)×25 ②25×(40+8)③37×(100+1) 注:A、乘法分配律经常倒过来用:a×b+a×c= a×(b+c) ①17×15+83×15 ②132×98+132×2 ③98×6+102×16 ④78×16+22×16 ⑤43×52+43×48 B、乘法分配律经常需要×1补齐 ①251×99+251 ②25×199+25 ③78×16+22×16 ④99×13+13 ⑤58×99+58 C、乘法分配律对减法同样适用 ①(20-4)×25 ②25×(40-4)③88×125-8×1

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典型例题 人教版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典型例题 1.2064+718+1936+82 分析: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718与1936的位置交换,这样,2064与1936相加可以凑成整千数;把718与82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数,然后用整千数加整百数,可以使计算简便。 解: 2064+718+1936+82 =(2064+1936)+(718+82) = 4000+800 = 4800 2.六个同学一次数学竞赛成绩分别为:81、84、77、83、78、83,求他们的平均成绩。 分析:本题除了可以用前面的方法求平均数外,还可以用下面的简便方法求平均数。选80作为基准数,它们的累计差为(1+4+3+3)-(3+2)=6,这说明如果每个人得80分来算,总共还可多6分,当然这6分应当平均分给每个人,由6÷6=1,所以6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1=81分。 解:(1+4+3+3)-(3+2)=6 平均成绩为:80+6÷6=80+1=81(分) 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1分。 3.计算284+179 分析1:把第一个加数凑成300,只须从第二个加数179里拿出16与第一个加数284凑成300。 解法1: 284+179 =284+16+163

=300+163 =463 分析2:把第二个加数179凑成200。 解法2: 284+179 =263+21+179 =263+(21+179) =263+200 =463 分析3:把第一个加数284写成300-16。解法3: 284+179 =300-16+179 =300+179-16 =479-16 =463 分析4:把第二个加数179写成200-21。解法4: 284+179 =284+200-21 =484-21 =463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加法运算定律

3.1加法运算定律 一、填空题 1.把两个数()成()的运算,叫做加法。和是求()法运算的结果。 2.检验418+227=645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来验算。这种验算的方法是根据加法的()律。 二、判断题 1.85+150=150+85 () 2.269与141相加,可以凑成整百。() 3.134+196=134+200+4 () 4.两数相加的和是600,如果一个加数减少60,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和是540。() 三、选择题 1.469+599的简便算法是() ①469+600-1 ②469+600+1 ③470+599-1 2.893+49的简便算法是() ①(893+7)+42 ②(893+50)+1 ③900+49+7 四、应用题 五星小学四年级同学第一天上午和下午各植树125棵,第二天共植树180棵,两天共植树多少棵? ____年级____班语文成绩登记表

教师课程表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听课记录表教师听课评课表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天气渐渐转凉,学校将准备组织各年级体育活动,你们都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瞧,这些同学们也在开展活动,(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多指名说。 [ 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题中所提供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究规律

1、出示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共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生研究解决第一个问题,揭示加法交换律。 (1)指名口头列式 ,28+17,还可以怎样列式? 17+28。说说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这两个式子相等吗?为什么?(计算结果相等)(都是求跳绳的有多少人)那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教师板书:28+17=17+28,指名读算式。 (3)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两个数的位置变了,数据、运算符号、结果没有变) (4)你还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5)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能找出它们共同的规律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交流。 (6)师: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看来经过几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学生各自举例验证。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7)师:照这样下去,能写完吗?加省略号。这些例子都在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谁再来说说我们刚才的猜想? (8)师:你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字母、符号、文字等方式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试试看。学生在自备本上尝试。指名说说。 师:在数学界,我们公认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加数,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加数,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个加数。这也是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所得到的结论。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运算律。(板书课题) [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过程。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准确、简明、形象,既便于学生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作好铺垫。) 四年级数学教案 看第二个问题,你能口头列式吗?这两个算式能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谁来说说看。这个算式就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巩固加深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c)+b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a(bc)=(ac)b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ac= 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a÷(b×c)= a÷b÷c= a÷c÷b a÷b×c=a÷(b÷c) a÷(b÷c)= a÷b×c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C:周长 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2

小学数学常用单位和进率质量(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地积单位1亩=10分,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 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 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1年=12月 1月=3旬(上旬、中旬都是10天,剩下的天数为下旬)

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中,两个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应该让学生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全班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所举的例子。其中,对于直接写等式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甄别,使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验证方法。 本课难点,如结合律等号两边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位置和运算顺序;结合律的特点是运用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把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算、让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一 一、填空题 1.把两个数()成()的运算,叫做加法.和是求()法运算的结果。 2.检验418+227=645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来验算。 这种验算的方法是根据加法的()律。 二、判断题 1.85+150=150+85 () 2.269与141相加,可以凑成整百。() 3.134+196=134+200+4 () 4.两数相加的和是600,如果一个加数减少60,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和是540。() 三、选择题 1.469+599的简便算法是() ①469+600-1 ②469+600+1 ③470+599-1 2.893+49的简便算法是()

+49+900③1 )+50+893②(42 )+7+893①( 四、应用题 1.水果店上午卖出水果324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2千克,这一天共卖出水果多少千克? 2.五星小学四年级同学第一天上午和下午各植树125棵,第二天共植树180棵,两天共植树多少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题 1. 合并,一个数,加 2. 227 ,418,交换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① 2、① 四、应用题 1.324+324+52=700(千克) 答:这一天共卖出水果700千克。 2.125+125+180=430(棵) 答:两天共植树430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二 一、填空 1.()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一个数加上(),还得原数。 3.53+62+38=53+(62+38)这是运用了()律 4.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 5.368+160+132=(368+132)+160是应用了()律。 二、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9+38=□+□ 2.7+□=64+□ 3.48+157+43=48+(□+□) 4.6+238+62=□+(□+62) 5.52+37+63+95=□+(□+□)+95 6.45+81+55=(□+55)+□ 三、将结果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83+315 (73+37)+64 42+87+58 189+(206+294) (73+64)+37 315+83 56+78+44 87+(42+58) (206+189)+294 78+(56+44) 四、列式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7+23= 0+123= 指名让学生迅速读题说出结果。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想想:在加法算式37+23=60中,37、23和60分别叫什么?(37、23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方法: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板书:40+56(=)56+4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 (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5=________+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例1/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加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是学好本课有力条件。对于学生来说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具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运算定律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说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习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能够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据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在教材中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运算定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例题中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的具体实例。经意不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表示。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说重难点 学习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能够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算定律的学习就是为简便计算打基础的。为了解决这一重难点我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说教法学法 教材中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运算定律。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 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 3.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页的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有关习题 学习目标: 1. 经历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探索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凑整,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 介绍朝三暮四的故事。 你知道这个养猴人运用了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吗?(加法交换律) 2. 引出课题 养猴人运用交换律就安抚了猴子的情绪。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探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温故奠基,以旧引新 1.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a+b=b+c;(2)加法结合律:(a+b)+c=a+(b+c) 2. 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1)348+217+162=348+(+) (2)(35+87)+13=35+(+) (3)56+47+44=(56+)+47 三、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 出示情境图 在上节课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李叔叔要骑车旅行一周,计算出他前三天一共行驶的里程数,李叔叔旅行的后四天是怎么安排的?出示情境图。 2. 明确条件,提出问题 ①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第四天,从A到B,要骑115km。第五天,从B到C,要骑132km。第六天,从C到D,要骑118km。第七天,从D到E,要骑85km。) ②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