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切注意事项

酶切注意事项
酶切注意事项

酶切

DNA酶切一般分为质粒直接酶切和PCR产物酶切。

DNA酶切及凝胶电泳

一.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DNA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Ⅱ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Ⅱ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是重组DNA的基础。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至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EcoR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5'- G↓AATTC-3'),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Ⅱ类酶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有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如SmaⅠ:5'-CCC ↓GGG-3');有的切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片段称粘性未端, 如EcoRⅠ切割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

5'…G↓AATTC…3' →5'… G AATTC…3'

3'…CTTAA↑G …5' →3'… CTTAA G…5'

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大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不受RNA或单链DNA 的影响。当微量的污染物进入限制性内切酶贮存液中时,会影响其进一步使用,因此在吸取限制性内切酶时,每次都要用新的吸管头。如果采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必须要注意分别提供各自的最适盐浓度。若两者可用同一缓冲液,则可同时水解。若需要不同的盐浓度,则低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必须首先使用,随后调节盐浓度,再用高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也可在第一个酶切反应完成后,用等体积酚/氯仿抽提,加0.1倍体积3mol/L NaAc 和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置-70℃低温冰箱30分钟,离心、干燥并重新溶于缓冲液后进行第二个酶切反应。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图谱,它由一系列位置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组成,以直线或环状图式表示。在DNA序列分析、基因组的功能图谱绘制、DNA的无性繁殖、基因文库的构建等工作中,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更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

构建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有许多方法。通常结合使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综合分析多种酶单切及不同组合的多种酶同时切所得到的限制性片段大小来确定各种酶的酶切位点及其相对位置。酶切图谱的使用价值依赖于它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

在酶切图谱制作过程中,为了获得条带清晰的电泳图谱,一

般DNA用量约为0.5-1μg。限制性内切酶的酶解反应最适条件各不相同,各种酶有其相应的酶切缓冲液和最适反应温度(大多数为37℃)。对质粒DNA酶切反应而言, 限制性内切酶用量可按标准体系1μg DNA加1单位酶,消化1-2小时。但要完全酶解则必须增加酶的用量,一般增加2-3倍,甚至更多,反应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二. 凝胶电泳

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标准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分辨用其它方法(如密度梯度离心法)所无法分离的DNA片段。当用低浓度的荧光嵌入染料溴化乙啶(Ethidium bromide, EB染色,在紫外光下至少可以检出1-10ng的DNA条带,从而可以确定DNA片段在凝胶中的位置。此外,还可以从电泳后的凝胶中回收特定的DNA条带,用于以后的克隆操作。

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片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片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

行DNA电泳。

琼脂糖主要在DNA制备电泳中作为一种固体支持基质,其密度取决于琼脂糖的浓度。在电场中,在中性pH值下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其迁移速率由下列多种因素决定:

1、 DNA的分子大小:

线状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量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则所受阻力越大,也越难于在凝胶孔隙中蠕行,因而迁移得越慢。

2、琼脂糖浓度

一个给定大小的线状DNA分子,其迁移速度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各不相同。DNA电泳迁移率的对数与凝胶浓度成线性关系。凝胶浓度的选择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分离小于0.5kb 的DNA片段所需胶浓度是1.2-1.5%,分离大于10kb的DNA分子所需胶浓度为0.3-0.7%, DNA片段大小间于两者之间则所需胶浓度为0.8-1.0%。

3、 DNA分子的构象

当DNA分子处于不同构象时,它在电场中移动距离不仅和分子量有关,还和它本身构象有关。相同分子量的线状、开环和超螺旋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移动速度是不一样的,超螺旋DNA移动最快,而线状双链DNA移动最慢。如在电泳鉴定质粒纯度时发现凝胶上有数条DNA带难以确定是质粒DNA不同构象引起还是因为含有其他DNA引起时,可从琼脂糖凝胶上将DNA带逐个回收,用同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水解,然后电泳,如在凝胶上出现相同的DNA图谱,则为同一种DNA。

4、电源电压

在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但是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的迁移率将以不同的幅度增长,片段越大,因场强升高引起的迁移率升高幅度也越大,因此电压增加,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将缩小。要使大于2kb的DNA片段的分辨率达到最大,所加电压不得超过5v/cm。

5、嵌入染料的存在

荧光染料溴化乙啶用于检测琼脂糖凝胶中的DNA,染料会嵌入到堆积的碱基对之间并拉长线状和带缺口的环状DNA,使其刚性更强,还会使线状DNA迁移率降低15%。

6、离子强度影响

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其离子强度影响DNA的电泳迁移率。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DNA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如误加10×电泳缓冲液),则电导很高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或DNA变性。

对于天然的双链DNA,常用的几种电泳缓冲液有TAE[含EDTA (pH8.0)和Tris-乙酸],TBE(Tris-硼酸和EDTA),TPE(Tris-磷酸和EDTA),一般配制成浓缩母液,储于室温。

第二节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λDNA: 购买或自行提取纯化; 重组pBS质料或pUC19质粒; EcoRI酶及其酶切缓冲液: 购买成品; HindⅢ酶及其酶切缓冲液: 购买成品;琼脂糖(Agarose): 进口或国产的电泳用琼脂糖均可。

二、设备

水平式电泳装置,电泳仪,台式高速离心机, 恒温水浴锅, 微量移液枪, 微波炉或电炉,紫外透射仪, 照相支架, 照相机及其附件。

三、试剂

1、5×TBE电泳缓冲液:配方见第一章。

2、6×电泳载样缓冲液:0.25%溴粉蓝,40%(w/v) 蔗糖水溶液,贮存于 4℃。

3、溴化乙锭(EB溶液母液:将EB配制成10mg/ml,用铝箔或黑纸包裹容器,储于室温即可。

第三节操作步骤

一、 DNA酶切反应

1、将清洁干燥并经灭菌的eppendorf管(最好0.5ml)编号,用微量移液枪分别加入DNA 1μg和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反应10×缓冲液2μl,再加入重蒸水使总体积为19μl,将管内溶液混匀后加入1μl酶液,用手指轻弹管壁使溶液混匀,也可用微量离心机甩一下,使溶液集中在管底。此步操作是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要防止错加,漏加。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时应尽量减少其离

开冰箱的时间,以免活性降低。

2、混匀反应体系后,将eppendorf管置于适当的支持物上(如插在泡沫塑料板上),37℃水浴保温2-3小时,使酶切反应完全。

3、每管加入2μl 0.1mol/L EDTA(pH8.0),混匀,以停止反应,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DNA分子量标准的制备

采用EcoRⅠ或HindⅢ酶解所得的λDNA片段来作为电泳时的分子量标准。λDNA为长度约50kb的双链DNA分子,其商品溶液浓度为0.5mg/ml,酶解反应操作如上述。HindIII切割 DNA后得到8个片段,长度分别为23.1, 9.4, 6.6, 4.4, 2.3, 2.0, 0.56和0.12kb。EcoRI切割lDNA后得到6个片段,长度分别为21.2,

7.4, 5.8, 5.6, 4.9和2.5kb。

三、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1、取5×TBE缓冲液20ml加水至200ml,配制成0.5×TBE 稀释缓冲液,待用。

2、胶液的制备:称取0.4g琼脂糖,置于2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 0.5×TBE稀释缓冲液,放入微波炉里(或电炉上)加热至琼脂糖全部熔化,取出摇匀,此为0.8%琼脂糖凝胶液。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摇动,使附于瓶壁上的琼脂糖颗粒进入溶液。加热时应盖上封口膜,以减少水份蒸发。

3、胶板的制备:将有机玻璃胶槽两端分别用橡皮膏(宽约

1cm)紧密封住。将封好的胶槽置于水平支持物上,插上样品梳子,注意观察梳子齿下缘应与胶槽底面保持1mm左右的间隙。向冷却至50-60℃的琼脂糖胶液中加入溴化乙锭(EB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5μg /ml(也可不把EB加入凝胶中,而是电泳后再用0.5μg/ml 的EB溶液浸泡染色)。用移液器吸取少量融化的琼脂糖凝胶封橡皮膏内侧,待琼脂糖溶液凝固后将剩余的琼脂糖小心地倒入胶槽内,使胶液形成均匀的胶层。倒胶时的温度不可太低,否则凝固不均匀,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容易出现气泡。待胶完全凝固后拨出梳子,注意不要损伤梳底部的凝胶,然后向槽内加入0.5×TBE稀释缓冲液至液面恰好没过胶板上表面。因边缘效应样品槽附近会有一些隆起,阻碍缓冲液进入样品槽中,所以要注意保证样品槽中应注满缓冲液。

4、加样:取10μl酶解液与2μl 6×载样液混匀,用微量移液枪小心加入样品槽中。若DNA含量偏低,则可依上述比例增加上样量,但总体积不可超过样品槽容量。每加完一个样品要更换tip头,以防止互相污染,注意上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凝胶或将样品槽底部凝胶刺穿。

5、电泳:加完样后,合上电泳槽盖,立即接通电源。控制电压保持在60-80V,电流在40mA以上。当溴酚蓝条带移动到距凝胶前沿约2cm时,停止电泳。

6、染色:未加EB的胶板在电泳完毕后移入0.5μg/ml的EB溶液中,室温下染色20-25分钟。

7、观察和拍照:在波长为254nm的长波长紫外灯下观察染色后的或已加有EB的电泳胶板。DNA存在处显示出肉眼可辨的桔红色荧光条带。紫光灯下观察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或有机玻璃面罩,以免损伤眼睛。经照相机镜头加上近摄镜片和红色滤光片后将相机固定于照相架上,采用全色胶片,光圈 5.6,曝光时间10-120秒(根据荧光条带的深浅选择)。

8、 DNA分子量标准曲线的制作:在放大的电泳照片上,以样品槽为起点,用卡尺测量λDNA的EcoRⅠ和HindⅢ酶切片段的迁移距离,以厘米为单位。以核苷酸数的常用对数为纵坐标,以迁移距离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连结各点的平滑曲线,即为该电泳条件下DNA分子量的标准曲线。

9、 DNA酶切片段大小的测定:在放大的电泳照片上,用卡尺量出DNA样品各片段的迁移距离,根据此数值,在DNA分子量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对数值,进一步计算出各片段的分子量大小(若用单对数坐标纸来绘制标准曲线,则可根据迁移距离直接查出DNA片段的大小)。反之,若已知DNA片段的大小亦可由标准曲线上查出它预计的迁移距离。

10、 DNA酶切片段排列顺序的确定:根据单酶切,双酶切和多酶切的电泳分析结果,对照DNA酶切片段大小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然后确定各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和各酶切位点的相对位置。以环状图或直线图表示,即成该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注意]

1.酶切时所加的DNA溶液体积不能太大,否则DNA溶液中其他成分会干扰酶反应。

2、酶活力通常用酶单位(U)表示,酶单位的定义是:在最适反应条件下,1小时完全降解1mg lDNA的酶量为一个单位,但是许多实验制备的DNA不象lDNA那样易于降解,需适当增加酶的使用量。反应液中加入过量的酶是不合适的,除考虑成本外,酶液中的微量杂质可能干扰随后的反应。

3、市场销售的酶一般浓度很大,为节约起见,使用时可事先用酶反应缓冲液(1×)进行稀释。另外,酶通常保存在50%的甘油中,实验中,应将反应液中甘油浓度控制在1/10之下,否则,酶活性将受影响。

4、观察DNA离不开紫外透射仪,可是紫外光对DNA分子有切割作用。从胶上回收DNA时,应尽量缩短光照时间并采用长波长紫外灯(300-360nm),以减少紫外光切割DNA。

5、 EB是强诱变剂并有中等毒性,配制和使用时都应戴手套,并且不要把EB洒到桌面或地面上。凡是沾污了EB的容器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清洗或丢弃。

6、当EB太多,胶染色过深,DNA带看不清时,可将胶放入蒸馏水冲泡,30分钟后再观察。

酶切反应建议

一、建立一个标准的酶切反应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遵循一条规则,即10个单位的内切酶可以切

割1μg不同来源和纯度的DNA。通常,一个50μl的反应体系中,1μl的酶在1X NEBuffer终浓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反应1小时即可降解1μg已纯化好的DNA。如果加入更多的酶,则可相应缩短反应时间;如果减少酶的用量,对许多酶来说,相应延长反应时间(不超过16小时)也可完全反应。

二、选择正确的酶

不言而喻,选择的酶在底物DNA上必须至少有一个相应的识别位点。识别碱基数目少的酶比碱基数目多的酶更频繁地切割底物。假设一个GC含量50%的DNA链,一个识别4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4(256)个碱基中切割一次;而一个识别6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6(4096)碱基切割一次。内切酶的产物可以是粘端的(3'或5'突出端),也可以是平端的片段。粘端产物可以与相容的其它内切酶产物连接,而所有的平端产物都可以互相连接。相关信息参见目录的Compatible Cohesive Ends And Recleavable Blunt Ends一文。

三、酶

内切酶一旦拿出冰箱后应当立即置于冰上。酶应当是最后一个被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加入酶之前所有的其它反应物都应当已经加好并已预混合)。酶的用量视在底物上的切割频率而定。例如,超螺旋和包埋法切割的DNA通常需要超过1U/μg的酶才能被完全切割。参见目录第244和264之切割质粒DNA和包埋法切割DNA。

四、 DNA

待切割的DNA应当已去除酚、氯仿、乙醇、EDTA、去污剂或过多盐离子的污染,以免干扰酶的活性。DNA的甲基化也应该是酶切要考虑到的因素。关于甲基化的内容,参见第252页至253页之甲基化相关内容。

五、缓冲液

对于每一种酶NEB都提供相应的最佳缓冲液,可保证几乎100%的酶活性。使用时的缓冲液浓度应为1X。有的酶要求100μg/ml 的BSA以实现最佳活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相应提供100X 的BSA(10mg/ml)。不需要BSA的酶如果加了BSA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关于缓冲液更详细的信息参见第234页。

六、反应体积

内切酶活力单位的定义是:1小时内,50μl反应体积中,降解1μg的底物DNA所需的酶为一个活力单位。因此酶:DNA的反应比例可以由此确定。较小的反应体积更容易受到移液器误差的影响。为了将甘油的浓度控制在5%以下,要注意酶的体积不要超过总体积的10%(一般酶都贮存于50%的甘油中)。

七、混合

这是非常重要然而常常被忽略的一步。想要反应完全,必须使反应液充分混合。我们推荐用枪反复吸取混合,或是用手指轻弹管壁混合,然后再快速离心一下即可。注意:不可振荡!

八、反应温度

大部分酶的反应温度为37℃;从嗜热菌中分离出来的内切酶则要求更高的温度。一般为50-65℃不等。参看第244页 Activity of thermophiles at 37℃。

九、反应时间

1酶活单位的定义时间为1小时。如果加入的酶较多,可以相应地缩短反应时间;反之,如果加入的酶量较少,也可以延长时间以使反应达到完全。参见第241页酶在反应中的存活时间。

十、终止反应

如果不进行下一步酶切反应,可用终止液来终止反应。在NEB我们使用如下反应终止液:50%的甘油,50mM EDTA(pH8.0),和0.05%溴酚蓝(10μl/50μl反应液)。如果要进行下一步酶切反应,可用热失活法终止反应(65℃或85℃,20分钟)。热失活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酶,详情参见第240页热失活表。此外,酚/氯仿抽提也可以用于终止反应。

十一、贮存

大部分酶应贮存于-20℃。少部分酶则须在-70℃长期保存。详情请参见相关酶的DATA SHEET 或目录相关部分。10X BUFFER 和100X BSA于-20℃保存。BSA不能与NEBuffer混合后保存,否则将会出现BSA沉淀。

十二、稳定性

每隔1-2个月都会对所有的酶有一个活性检测;最近的一次检测结果将被贴在售出的每一管酶上。通过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我们

发现大部分酶在推荐的保存缓冲液里在-20℃条件下十分稳定。高于-20℃条件下稳定性将有所降低。

十三、对照反应

如果发现您的DNA底物不能被成功切开,可以进行对照实验以查明原因。具体方法如下:将不加内切酶的底物DNA(待切底物)与加入了内切酶的对照DNA(有多个已知酶切位点)同时进行反应。若实验结果表明底物DNA降解,则说明DNA在纯化过程中或反应液里引入了核酸酶污染;若实验结果发现底物DNA保持完整,而对照DNA被成功切开,则可以排除酶质量的原因,此时可以将对照DNA和待切底物DNA混合起来再次进行反应,以确定样品中是否有抑制剂。如果有抑制剂存在(通常是盐、EDTA或酚),则混合物里的对照DNA也无法被切开。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 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是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 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4、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 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可,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液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好。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须置于无菌容器内,有效期限 4 小时;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盖打开,钳端闭合,不可在盖孔中取、放;如需取远处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无菌物品。 3、无菌包使用法: 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粘贴。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处,撕开粘贴。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

酶切注意事项

酶切 DNA酶切一般分为质粒直接酶切和PCR产物酶切。 DNA酶切及凝胶电泳 一.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DNA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Ⅱ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Ⅱ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是重组DNA的基础。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至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EcoR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5'- G↓AATTC-3'),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Ⅱ类酶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有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如SmaⅠ:5'-CCC ↓GGG-3');有的切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片段称粘性未端, 如EcoRⅠ切割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 5'…G↓AATTC…3' →5'… G AATTC…3' 3'…CTTAA↑G …5' →3'… CTTAA G…5'

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大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不受RNA或单链DNA 的影响。当微量的污染物进入限制性内切酶贮存液中时,会影响其进一步使用,因此在吸取限制性内切酶时,每次都要用新的吸管头。如果采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必须要注意分别提供各自的最适盐浓度。若两者可用同一缓冲液,则可同时水解。若需要不同的盐浓度,则低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必须首先使用,随后调节盐浓度,再用高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也可在第一个酶切反应完成后,用等体积酚/氯仿抽提,加0.1倍体积3mol/L NaAc 和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置-70℃低温冰箱30分钟,离心、干燥并重新溶于缓冲液后进行第二个酶切反应。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图谱,它由一系列位置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组成,以直线或环状图式表示。在DNA序列分析、基因组的功能图谱绘制、DNA的无性繁殖、基因文库的构建等工作中,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更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 构建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有许多方法。通常结合使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综合分析多种酶单切及不同组合的多种酶同时切所得到的限制性片段大小来确定各种酶的酶切位点及其相对位置。酶切图谱的使用价值依赖于它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 在酶切图谱制作过程中,为了获得条带清晰的电泳图谱,一

双酶切连接反应常见问题分析

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14个质粒。现就自己的体会,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 回收PCR产物: 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2. 纯化问题: 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3. 酶量的问题: 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 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4. 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 R产物片段=1:10,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μ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μ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 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μg。 5. 测DNA浓度: 测DNA浓度可以在专用机子上测,注意OD值,一般约1.8-2.0.另外,如果嫌麻烦,也可用MARKER进行估测,如MARKER2000,5微升的MARKER每个条带约50ng。 6. 连接反应: TAKARA的连接酶上的说明写的过夜,而其对连接酶单位的定义为:在20 μl的连接反应体系中,6 μg的λD NA-Hind III的分解物在16℃下反应30分钟时,有90%以上的DNa段被连接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它的浓度为350 U/μl ,所以完全够用。连接酶容易失活,注意低温操作,最好在冰上。时间3个小时足已。 7.转化: ①全量(10 μl)加入至100μl JM109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30分钟。 ②42℃加热45秒钟后,再在冰中放置1分钟。 ③加入890 μl AMP阴性培养基,37℃振荡培养60分钟。 取100μl铺板。也可离心后余100μl 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

xxx酶制剂项目工艺说明

×××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酶制剂项目工艺说明

一、项目简介 酶制剂工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精细化工产业之一,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遍及轻工、食品、化工、医药、农业、能源及环境保护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已开始生产酶制剂产品,几十年发展成绩喜人,在品种、产量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国共有50多家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40万吨,产品品种达到20多种。特别是近10年间,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0%左右,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随着国内对酶制剂需求的进一步提高,酶制剂行业将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本公司拟建设一条年产2000吨酶制剂生产线,其中液体酶制剂1000吨/年,固体酶制剂1000吨/年。酶制剂的包装及灌装均达到国家GMP生产标准。 二、产品工艺初步设计 项目采用具有细菌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生产新型酶制剂。项目生产原料是玉米芯、麸皮、豆饼粉等农产品下脚物,生产过程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最终成熟的发酵液在精制车间制成成品酶制剂。其中部分发酵液采用精滤、膜浓缩工艺制成液体成品酶制剂,其余发酵液通过精滤、膜浓缩、溶析、干燥后制成固体成品酶制剂。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设备的初步预算 本项目的主要设备一览表见下表:

四、项目人员构成 项目新增定员为31人,其中生产人员22人,技术人员6人,管理人员3人。劳动定员表如表所示: 五、原料估算 项目拟建设一条年产2000吨酶制剂生产线,其中液体酶制剂1000吨/年,固体酶制剂1000吨/年。主要产品的原料估算如下表所示: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 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 物品或区域。 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7) 1、目的及适用范围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异性的识别位点上或附近切割双链DNA分子,用于特定基因的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2、主要试剂及仪器 微量移液器、恒温水浴锅、限制性内切酶 EcoR I, BamH I 等、通用缓冲液10× Buffer 3、操作步骤 按顺序加入下列反应物,放入37℃水浴锅内反应2h。 反应物体积(μL) 灭菌水3 DNA40 10× Buffer K 5 EcoR I1 BamH I1 总体积50 4、问题向导 4.1 建立一个标准的酶切反应: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遵循一条规则,即10个单位的内切酶可以切割1μg不同来源和纯度的DNA。通常,一个50μL的反应体系中,1μL的酶在1X NEBuffer终浓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反应1h即可降解1μg已纯化好的DNA。如果加入更多的酶,则可相应缩短反应时间;如果减少酶的用量,对许多酶来说,相应延长反应时间(不超过16h)也可完全反应。4.2 选择正确的酶:选择的酶在底物DNA上必须至少有一个相应的识别位点。识别碱基数目少的酶比碱基数目多的酶更频繁地切割底物。假设一个GC含量50%的DNA链,一个识别4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4(256)个碱基中切割一次;而一个识别6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6(4096)碱基切割一次。内切酶的产物可以是粘端的(3\'或5\'突出端),也可以是平端的片段。粘端产物可以与相容的其它内切酶产物连接,而所有的平端产物都可以互相连接。 4.3 内切酶:内切酶一旦拿出冰箱后应当立即置于冰上。酶应当是最后一个被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加入酶之前所有的其它反应物都应当已经加好并已预混合)。酶的用量视在底物上的切割频率而定。例如,超螺旋和包埋法切割的DNA通常需要超过1U/μg的酶才能被完全切割。 21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 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 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 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 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 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摩尔比的计算: 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 非常有必要。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μ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μ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 0.03×5.38×0.66=0.106524μg。 测DNA浓度: 可以在专用机子上测,注意OD值,一般约1.8-2.0.另外,如果嫌麻烦,也可用MARKER 进行估测,如MARKER2000,5微升的 MARKER每个条带约50ng。 连接反应:TAKARA的 连接酶上的 说明写的过夜,而其对连接酶单位的定义为:在20 μl的连接反应体系中,6 μg的λDNA-Hind III的分解物在16℃下反应30分钟时,有90%以上的DNA片段 被连接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它的浓度为350 U/μl ,所以完全够用。连 接酶容易失活,注意低温操作,最好在冰上。时间3个小时足已。 3、转化: a、全量(10 μl)加入至100 μl JM109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30分钟。 b、42℃加热45秒钟后,再在冰中放置1分钟。 c、加入890 μl AMP阴性培养基,37℃振荡培养60分钟。 取100μl铺板。也可离心后余100μl 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 连接3小时,16度.

护理无菌操作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项目考核要点 目录 一、手卫生 (4) 二、无菌技术 (6)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0) 四、口腔护理技术 (15) 五、鼻饲技术 (16)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7) 七、胃肠减压技术 (19) 八、灌肠技术 (21) 九、氧气吸入技术 (22) 十、换药技术 (23)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25) 十二、血糖监测 (26) 十三、口服给药法 (27)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28)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29)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31)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32) 十八、静脉注射法 (33)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35)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38)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40)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41)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42)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43)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45)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47)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49) 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51)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52)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 (53) 三十一、除颤技术 (55)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56)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57)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61)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63)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64) 三十七、洗胃技术 (65) 三十八、"T"管引流护理 (67)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68)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70)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72)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73)

无菌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 目的: 是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宽敞并定期消毒,操作前半小时需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2.工作人员着装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前操作者应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并洗手,戴口 罩,口罩须盖住口鼻,最好用一次性口罩,一般情况下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一经潮湿细菌易于穿透,应及时更换 3.物品放置有序,标志明显,无菌物品是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无菌 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有效期为7~14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虽未使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内。物品已有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 4.无菌区是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是未经灭菌处理或经 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5.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夹取油纱布或换药 2.使用无菌持物钳时,钳端不可高举,手不可触及无菌持物钳的浸泡部分,无菌持物钳使用 后,应立即放回容器内,不得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3.如到远处夹取物品应将持物钳放入容器内,一同搬移 4.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已有污染时不得再放回容器内,应重新消毒 5.无菌持物钳和存放容器要定期消毒 无菌容器的使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打开包布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 可跨越无菌面 2.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 3.如包布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 无菌溶液的使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可跨越无菌区 2.不能将无菌物品或非无菌物品伸入瓶内蘸取溶液或直接接触 3.已倒出的溶液虽未使用也不得倒回瓶内 铺无菌盘的使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非无菌物品及身体应与无菌盘保持适当的距离,身体部位不可跨 越无菌区 2.无菌盘应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污染 3.已铺好的无菌盘应尽早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无菌手套的使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 3.未带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无菌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内 面。戴手套后如发现手套破损或不慎污染,应立即更换。戴手套后手臂不可下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 4.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酶切和连接5页

双酶切: 载体大小为3000bp左右,在SfiⅠ和BssHⅡ位点之间有370bp左右的片段存在。 我想通过SfiⅠ和BssHⅡ双酶切,将370bp的片段切掉,然后装入不同的片段。 我的酶切体系如下: 质粒(载体+老片段)1ul(约100ng) (NEBlack Eye SfiⅠ1ul (NEBlack Eye BssHⅡ1ul 10×buf 2.2ul 100×BSA 0.2ul 水14.8ul 总体积20ul 50度,2小时。切出了370bp左右的片段,回收载体。 然后取回收载体的1ul自连,铺平板,但是长出了300多个克隆。证明酶切不完全,怀疑有大量载体只是单酶切。50度3小时我试过,但是质粒有降解。酶量应该说是过量的。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酶切完全? 粘性连接 (一)外源DNA和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 外源DNA片段和线状质粒载体的连接,也就是在双链DNA5’磷酸和相邻的3'羟基之间形成的新的共价链。如质粒载体的两条链都带5'磷酸,可生成4个新的磷酸二酯链。但如果质粒DNA已去磷酸化,则吸能形成2个新的磷酸二酯链。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两个杂交体分子带有2个单链切口,当杂本导入感受态细胞后可被修复。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体外由两种不同的DNA连接酶催化,这两种酶就是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T4噬菌体DNA连接酶。实际上在有克隆用途中,T4噬菌体DNA连接酶都是首选的用酶。这是因为在下沉反应条件下,它就能有效地将平端DNA片段连接起来。 DNA一端与另一端的连接可认为是双分子反应,在标准条件下,其反应速度完全由互相匹配的DNA末端的浓度决定。不论末端位于同一DNA分子(分子内连接)还是位于不同分子(分子间连接),都是如此。现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即连接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DNA,也就是用可产生粘端的单个限制酶切割制备的磷酸化载体DNA。在瓜作用的底物。如果反应中DNA浓度低,则配对的两个末端同一DNA分子的机会较大(因为DNA分子的一个末端找到同一分子的另一末端的概率要高于找到不同DNA分子的末端的概率)。这

酶制剂工业化可行性报告

发酵制品蛋白酶生产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简介: 1、酶制剂发展现状: 现在酶制剂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纺织业、酿酒业、洗衣粉、制革以及造纸--纸浆加工业等各行各业。酶制剂市场年增长率平均为5%左右。据统计,占酶制剂市场总量95%的酶为大宗工业酶,其中主要是洗衣粉专用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食品工业用酶(如焙烤食品用酶、啤酒、白酒等发酵酒的酿酒用酶、果汁加工用酶--果胶酶、肉类加工用酶、玉米淀粉加工"果葡糖浆"专用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等等)、纺织品加工专用酶(其中用量最大的一种酶是可使纤维织物手感柔软光滑的"纤维素酶")和林产品加工专用酶(如可分解木质素的"木质素酶"等等)。这体现了高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市场价值远远胜过常规产品的价值。 现在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物酶制剂的研究,在发达国家,特别是丹麦、美国、日本、芬兰等已经形成商品化、系列化的酶制剂。 2、酶制剂的用途广泛: 在饲料工业中,在食品应用中,在日用化工生产中,造纸工业中、医药工业中,生物酶制剂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印染行业中,酶制剂洗涤去除浮色,提高牢度,并可以达到降低皂洗温度、浮色洗除容易的目的,适用于各种纤维和染料。它具有

成本低,反应快、节能、节水、不损伤纤维和避免染色不匀、提高给色量和染色牢度等优点。减少烧碱、染料等强污染物质的使用量,降低废水排放量,有利于实现洁净化生产,有助于保护生态化境。二、项目技术工艺 公司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紧密合作,技术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以纺织印染用酶为核心的生物酶制剂固体发酵技术,使生产的酶制剂活性高,性能稳定,工业化发酵产酶制剂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通过固体发酵法生产,可较快地实现产业化生产。生产工艺: 1.生产菌株的选育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由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选育。 2 原料 麸皮、豆饼粉、菜籽饼粉等。 3 斜面种子培养基(三角瓶) 马铃薯200 g/L,蔗糖20 g/L ,琼脂18 g/L,自然pH;121℃灭菌20 min,放置斜面;冷却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于(32±0.5)'C 培养96 h。 4 麸曲种子制备 4.1 一级麸曲种子(500ml三角瓶) 4.2 二级麸曲种子(曲盘) 5 .固态发酵培养

细胞培养中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体外培养细胞缺乏抗感染能力,所以防止污染是决定培养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条件。即便使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若实验者粗心大意,技术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污染。因而.为在一切操作中为最大可能的保证无菌。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做到有条不紊和完全靠。 【培养前准备】在开始实验前要制定好实验计划和操作程序。有关数据的计算要事先做好。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各种所需器材和物品、清点无误后将其放置操作场所(培养室、超净台)内,然后开始消毒。这可以避免开始实验后,因物品不全往返拿取而增加污染机会。 【操作野消毒】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次(拖布要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50min,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淌毒30min。在工作台面消毒时切勿将培养细胞和培养用液同时照射紫外线,消毒时工作台面上用品不要过多或重叠放置,否则会遮挡射线降低消毒效果。―些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洗手和着装】原则上和外科手术相同。平时仅做观察不做培养操作时,可穿装细胞培养室内紫外线照射30min的清洁工作服。在利用超净台工作时,因整个前臂要伸入箱内,应着长袖的清洁工作服,并于开始操作前要用75%酒精消毒手。如果实验过程中手触及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出入培养室都要重新用消毒液洗手。进入原代培养室需彻底洗手还要戴口罩、着消毒衣帽。 【火焰消毒】在无菌环境进行培养或做其它无菌工作时,首先要点燃酒精灯或煤气灯。以后一切操作,如按装吸管帽、打开或封闭瓶口等,都需在火焰近处并经过烧灼进行。但要注意:金属器械不能在为焰中烧的时间过长,以防退火,烧过的金属镊要待冷却后才能挟取组织,以免造成组织损伤。吸取过营养液后的吸管不能再用火焰烧灼,因残留在吸管头中营养液能烧焦形成炭膜,再用时会把有害物带入营养液中。开启、关闭长有细胞的培养瓶时,火焰灭菌时间要短。防止因温度过高烧死细胞。另外胶塞过火焰时也不能时间长,以免烧焦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培养细胞。 【操作】进行培养时,动作要准确敏捷,但又不必太快,以防空气流动,增加污染机会。不能用手触及已消毒器皿,如已接触,要用火焰烧灼消毒或取备品更换。为拿取方便,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原则上应是右手使用的东西放置在右侧,左手用品在左侧,酒精灯置于中央。工作由始至终要保持一定顺序性,组织或细胞在未做处理之前,勿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同样,培养液在未用前,不要过早开瓶;用过之后如不再重复使用,应立即封闭瓶口直立可增加落菌机会。吸取营养液、 PBS、细胞悬液及其它各种用液时,均应分别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扩大污染或导致细胞交叉污染。工作中不能面向操作野讲话或咳嗽,以免唾沫把细菌或支原体带入工作台面发生污染。操作前用酒精擦拭超净台面及双手。手或相对较脏的物品不能经过开放的瓶口上方,瓶口最易污染,加液时如吸管尖碰到瓶口,则应将吸管丢掉。

双酶切连接反应

【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原创)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14个质粒。现就自己的体会,结合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 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一般取前者,后者取。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μ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μ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μg,如载体是5380bp,则为 ××=μg。 测DNA浓度可以在专用机子上测,注意OD值,一般约另外,如果嫌麻烦,也可用MARKER进行估测,如MARKER2000,5微升的MARKER每个条带约50ng。连接反应:TAKARA的连接酶上的说明写的过夜,而其对连接酶单位的定义为:在20 μl的连接反应体系中,6 μg的λDNA-Hind III的分解物在16℃下反应30分钟时,有90%以上的DNA片段被连接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它的浓度为个小时足已。3,所以完全够用。连接酶容易失活,注意低温操作,最好在冰上。时间350 U/μl 3、转化: a、全量(10 μl)加入至100 μl JM109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30分钟。 b、42℃加热45秒钟后,再在冰中放置1分钟。 c、加入890 μl AMP阴性培养基,37℃振荡培养60分钟。 取100μl铺板。也可离心后余100μl 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 2 对含有AMP-RESISTENCE的质粒铺板时,注意加AMP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克隆株无法筛选出来.我的方法是培基高温消毒后放在烤箱里,烤箱一般温度为 55-60度,然后做的时候拿出来,这样好掌握温度。铺板前后注意用吹风机吹干 3对照的设立: 为验证双酶切是否成功,可做如下对照: A 酶切反应时加各单酶分别切,两管,用同一种BUFFER,跑胶,看单切的两管是否成线性.如两管均成线性可初步判断双酶切成功. 做转化时,也要进行对照. 设4个: A.即拿双酶切的质粒产物也进行连接反应,这个对照可进一步看双酶切是否成功,如果长出克隆,说明很有可能只进行了单酶切,如没长出克隆,则证明双酶切成功, 当然要保证感受态,培基,连接酶都'正常'的情况下. B.酶切过的未进行连接反应的双酶切产物,进行转化,这一步可以证明是否有残留的未被任何酶切的原始质粒 C.设原始质粒为对照,意为检测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误. 阴性板上用同一批感受态细胞铺板20微升足够,检测感受态状况. 4.所有的试剂切记低温保存.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偷懒,图省事最后却更费事.注意设立对照。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 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3、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无菌操作间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清洁

⑴新购玻璃器皿的处理 新购玻璃器皿应用热肥皂水洗刷,流水冲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离碱,再用水冲洗。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量具等,经清水洗净后应注入浓盐酸少许,慢慢转动,使盐酸布满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水冲洗。 ⑵污染玻璃器皿的处理 ①一般试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量产生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至无肥皂为止。最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②细菌培养用的试管和培养皿可先行集中,用1kg/cm2高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水洗涤后,用肥皂洗刷,流水冲洗。 ③吸管使用后应集中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水反复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质弃去,倒置于吸水纸上,100℃烘干半小时,再用碱水煮沸,肥皂洗涤,流水冲洗。必要时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 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冲洗,后用清洁或稀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清水冲洗。一般染色剂呈碱性,所以不宜用肥皂的碱水洗涤。 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流水冲洗,再用肥皂或弱碱性煮沸,自然冷却后,流水冲洗。被结核杆菌污染或不易洗净的玻片,可置于清洁液内浸泡后再冲洗。 2、无菌器材和液体的准备 将玻璃器具中的培养皿、培养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方法洗净烘干后,用一洁净纸包好瓶口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装入干净的铝盒或铁盒中,于120℃的干燥箱中干燥灭菌2小时,取出备用。对于手术器械、瓶塞、工作服以及新配制的PBS洗液,则采用高压

酶切

DNA的酶切实验 采用粘末端连接必须对目的DNA分子和载体分子进行酶切以获得相应的粘末端进行连接。酶切可以是单酶切也可以是双酶切。单酶切操作比较简单,但双酶切如果两种酶所用缓冲液成分不同(主要是盐离子浓度不同)或反应温度不同,这时可以采用如下措施解决:1)先用一种酶切,然后乙醇沉淀回收DNA分子后再用另外一种酶切;2)先进行低盐要求的酶酶切,然后添加盐离子浓度到高盐的酶反应要求,加入第二种酶进行酶切;3)使用通用缓冲液进行双酶切。具体要根据酶的反应要求进行,尽量避免星号活力。一材料、试剂和仪器: 1 材料:质粒DNA 2 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dH2O 3 仪器:微量移液枪,离心机,水浴锅,电泳仪,紫外透射观测仪 实验程序: I. .单酶切: II. 双酶切: 注:酶切的选择原则一般是尽量扩大酶切体系,这样抑制因素得以稀释;基因组DNA或质粒DNA酶的用量较一般DNA大,一般为1μg/10U;所加酶的体积不能超过酶切总体积的1/10,否则甘油浓度会超过5%,会产生星号活力;对难切的质粒或基因组DNA应延长反应时间4—5hr, 甚至过夜。灭火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可以采用加热灭活,乙醇沉淀,酚/氯仿抽提,添加EDTA或SDS等方法,具体每一种酶可能有些方法不能完全灭活,这一点需要注意。 二. 结果与分析: 假若一种酶在环状质粒DNA中只有一个酶切位点, 且酶切彻底,紫外灯下检测电泳结果, 则单酶切应为一条带, 而双酶切则为两条带。如果条带数目多于理论值,那么有可能是酶切不完全。如果酶切结果与酶切前的质粒条带一样(超螺旋、线性和开环三条带),则说明质粒完全没有被切开。 图4 重组质粒HindIII XbaI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手术中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手术中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1.任何人发现或指出违反无菌技术时,必须立即纠正,术者 的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因此手和器械都不可以放到该平面以下,如器械掉至该平面一次啊,需重新灭菌处理才能在使用。 2.手术者或助手皆不可随意伸臂横过手术区取器械,器械护 士不可以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必要时可以从术者手臂下传递,但不得低于手术台的边缘。 3.已取出的无菌物品包括手套,手术衣,手术巾,手术单, 器械,敷料,注射器,针头,导尿管等,虽未被污染,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中,需重新灭菌后再用。 4.手套破口时,应及时更换,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染时, 要重新灭菌后在使用。、 5.术中以污染的器械,如切开胃肠用后的剪刀,接触污染区 的器械等,皆需另放于盘内,不能重复用于无菌区。并且操作人员需更换手套,必要时加盖无菌单重建无菌区。, 6.手术中手术人员需更换位置时,需后退一步背对背转身。 7.向手术台上提供一次性物品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不得进 入或跨越无菌区。 8.手术中若需擦汗,应将头转向一侧,咳嗽、打喷嚏也应避 开无菌区。 9.手术中防止空气污染,应随时关闭门,限制人员走动和手

术间的人数。 铺无菌巾、单注意事项 1.在铺单前,应前确定切口的部位,,铺好4块治疗巾后, 用巾钳固定防止下滑。(递4块治疗巾的方法) 2.手术巾铺下后,不可随意移动,如位置不准确,只能有手 术区向外移动,而不能向内移动(以免污染手术区)。3.消毒的手臂不能接触靠近手术区的灭菌敷料,铺单时,双 手只接触手术单的边角处。 4.手术野四周及托盘上的无菌单为4-6层,手术野以外为2 层以上。 5.手术单的头端应超过头架,两侧及尾部应下垂超过手术台 的30cm, 6.打开的无菌单和治疗巾,无使其下缘接触收手术衣要平面 以下及其他有菌物品,铺无菌单时如污染即须更换。 7.铺至第一层无菌单者不穿手术衣、不戴手套。铺完第一层 无菌单后,铺单者应再次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后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再铺其他无菌单。 8.尽量应用稍大的单子,减少铺单数目,小单子要重叠盖好, 以免散开,导致污染。 9.切口四周至少有四层巾单遮盖。术中一经浸湿,即失去无 菌隔离作用,应加盖无菌单。 10.铺置薄膜手术巾前先用无菌纱布擦干手术野皮肤。

酶切反应注意事项

1、DNA纯度 一般而言,纯度高的DNA(即混入的蛋白质、RNA或多糖类物质较少)容易被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重组是严重洪的所有酶促反应都有类似共性,因此应尽量提高DNA纯度。若DNA不能被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应对DNA样品进行酚抽提、乙醇沉淀等操作,以提高DNA纯度。下列因素影响DNA纯度: (1)DNA样品中常常杂有RNA,虽然它的存在不影响酶的反应速度,但RNA可和酶蛋白 发生非特异性结合而减少酶的有效浓度,使酶解不彻底。另外,RNA在凝胶电泳中 呈现的区带会掩盖该区带范围内的DNA片段的呈现,干扰DNA片段的观察。 (2)一般来说,少量蛋白质的污染对DNA酶解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杂有核酸酶等蛋白质, 就会干扰酶切反应,并影响酶解产物。有一类蛋白质叫结合蛋白,他能与DNA发生 非特异结合,不仅封闭DNA上的识别序列而影响酶切反应,而且DNA与蛋白质结 合物在凝胶电泳上迁移甚慢,从而改变DNA片段在电泳图谱中的位置,影响DNA 片段的定性分析。 (3)样品中杂有其他DNA,如制备的质粒DNA中含有染色体DNA片段等,它们不影响 酶解作用,但干扰酶解产物电泳图谱并影响以后的重组连接反应。 (4)DNA样品中的其他杂志,如Hg2+、酚、氯仿、乙醇、EDTA、SDS、NaCl等,这些杂 质常常是制备过程中不慎带进的,它们影响酶切速度,甚至改变识别特异性,出现 酶的第二活性。 2、DNA甲基化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若被修饰酶产生了修饰反应(如甲基化酶的甲基化反应),则该DNA不能被限制酶再切割。甲基化酶是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中都存在 的酶系之一,有dam甲基化酶和dcm甲基化酶两大类。Dam甲基化酶在5’GATC3’ 的A上甲基化,dcm甲基化酶在5’CCAGG3’或5’CCTGG3’的C上甲基化。若出现甲基 化影响,则应使用甲基化酶缺陷菌株(dcm或dam),或使用不受甲基化酶影响的限 制性内切核酸酶,如MboI和Sau3A是同裂酶,因MboI受甲基化影响程度大,则宜 使用几乎不受甲基化酶影响的Sau3A。 3、星号活力 又称第二活力,是指该改变了酶切反应条件后特异序列识别特性降低的一种现象。 由于识别特异性降低,可能对原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也产生切割反应。如EcoRI的典型识别序列为GAATTC,条件改变后,其识别序列由原来的六核苷酸降为四核苷酸AATT。 高浓度甘油、高PH、低离子强度、β-巯基乙醇、DMSO、Mn2+等的存在可能导致酶产生星号活力。厂家提供的酶一般存放在50%甘油溶液中,若酶量站反应体系的1/10以上,将可能导致星号活力。小的反应体系若长时间在恒温水浴锅中进行酶切反应,因Eppendorf管里的内外温差将导致水分蒸发,蒸气凝结在盖子上而使反应体积缩小非常明显,将改变反应体系的组成,而容易产生星号活力,因此长时间进行酶切反应,宜使用空气恒温箱为保温设备,可避免水分蒸发和凝结。 4、终止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反应的方法 (1)加EDT A以Mg2+,使酶失去辅助因子而终止酶切反应; (2)65℃下保温5-10min而使酶失活。但是有些酶在此温度下仍有活性,这种酶就不能 用高温失活方法来终止酶切反应; (3)加SDS至终浓度0.1%或加尿素至0.5mol/L,使酶蛋白解聚变形; (4)用等体积酚抽提酶解产物,这种方法使酶活性丧志最彻底,灭火后的样品用乙醇沉 淀法回收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