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驰源化工有限公司强夯检测方案

[建筑]驰源化工有限公司强夯检测方案
[建筑]驰源化工有限公司强夯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重庆驰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6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位于重庆涪陵区白涛工业园内,厂区原始地貌属于缓山丘陵,经开挖回填整平,地势比较开阔平坦,形成较深厚的填土,填土尚未完成自重固结,拟对填土区地基进行强夯处理,以满足厂房建筑、地坪、道路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二、强夯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及目的

采用强夯法对新近填土进行加固,减少厂区填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和差异沉降,提高地基的均匀性。场地经强夯处理后,可作为厂房、小型建筑、小区道路、地下管线的地基,而不会有过大的沉降和显著的不均匀沉降发生。

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技术要求如下:(1)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特征值fak不低于200kPa(2)强夯处理后地基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6m。

三、检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依据有关检测规范,对强夯试验区的加固效果进行质量检测,根据场地条件和委托方要求,决定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强夯后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瑞雷波测试检测强夯后地基土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试验,对项目强夯地基土得到全面的认识,并确定其强夯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检测点位确定原则:一般情况下宜在整个施工场地均匀布置检测点;场地地质条件变化较大、较差地段布置检测点;宜在地基施工质量有异议部位布置检测点;应在基础荷载较大或对变形敏感部位布置。

具体位置详见检测点位平面布置图。本次质量检测工作所进行的项目及相应规范如下表所示:

(一)强夯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在建筑物区域布置静载试验点,压板规格为0.5m2,设计要求为强夯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静载试验取2倍设计荷载,及单点静载最大加载量为400 kPa。具体位置详见检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静载试验采用强夯机本身重量提供反力加载装置。用手动千斤顶加压,用精密压力表读取压力数值。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级加载。试验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求进行,试验结束后提供地基土德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指标。

试验方法为:分级加载,按最大试验荷载分为8级加载,及每级50kPa,首级加倍。静载试验采用刚性压板置于试点上,千斤顶平放于刚性压板的中心。压板下设不超过20mm厚的中粗砂找平。在压板的对称方向安置4个百分表。仪器安装就位经检查正常后做好记读准备。

加载分级

加荷等级不少于8级,每加一级荷载后待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沉降观测

每级加荷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30min测读一

次沉降量,稳定标准为连续两小时,每小时的沉降量<0.10mm。

终止试验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①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6d(d为承压板直径);

②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③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

④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

表二、平板载荷试验仪器设备一览表

试验荷载计算方法

Q=(P1)/A=(B×(P表-C)+P2)/A

式中:Q——作用于地基土上的垂直压力,kPa;

P1——试验荷载值,kN;

P表——压力表读数,MPa;

P2——设备自重,kN;

B、C ——千斤顶率定系数;

A——承压板面积,m2

地基沉降量残余沉降量分别按下式计算

S=S i+1-S i

S′=S′i-S′i+1

式中:S——地基沉降量,mm;

Si——某级荷载下百分表读数,mm;

Si+1——某级荷载下后一观测时间的百分表读数,mm;

S′ ——卸荷面对测地基残余沉降量,mm;

S′i ——某级卸荷荷载下百分表读数,mm;

S′i+1——某级卸荷荷载下后一观测时间的百分表读数,mm;地基变形模量按下式计算

Eo=ω(1-μ2)Qd/S

ω ——载荷板形状系数,方板取0.88,圆形取0.79;

E0——试验地基土的变形模量,MPa;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d ——承压板直径,m;

Q——施加的总直压力,kPa;

S——与Q对应的地基沉降量,mm;

(二)强夯地基土有效加固深度测试

由于波在物质中的传播与物质本身的不同(如岩石与土)以及物质的密实程度等因素有关,在强夯场地,由于都为回填土,在假设物质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波的传播主要受物质的密实程度影响,物质的密实度越高,波速越大,反之,密实度越低,波速越小,从而可判断强夯场地土的夯实情况。

测试参数主要是强夯地基土层面波波速,测试测区内覆盖层各层面波波速,通过对土层各层的速度的确定,了解地基土层加固处理(强夯)影响的深度及效果,按照规范对其作出定性评价,为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物探依据。

本场地采用瞬态瑞雷面波法。探测深度1~10m,采用大锤。

表三、瞬态瑞雷面波试验仪器设备

二、提交成果资料

1、强夯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报告

2、强夯地基土有效加固深度检测报告

附图:强夯地基土检测平面布置图1张

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

五、人员组织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1、在项目组进场前,中心将聘请专职技安人员对项目组所有成员进行安全、环保、健康等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提出处理措施,并告员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和如何处置。

2、项目组进场后,项目负责人将组织项目组成员对作业场所的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有关制度和程序进行学习;项目组进场时,中心将为所有项目组成员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护目镜、防砸皮鞋、手套、长袖工作服、防尘口罩等,并确保作业人员按规定使用上述安全防护用具和服装。

3、项目组作业人员在现场工作期间接受甲方或甲方授权人员对检测安全作业所进行的监督,服从上述人员对其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并遵从上述人员就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所提出的改进建议。

4、项目组作业人员在进行所有检测工作时,应在确保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并保证检测工作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5、项目组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甲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在检测工作中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时,均应向甲方通报其事故情况及调查处理结果。

强夯地基检测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龙腾西城幼儿园编号:A2 致:(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龙腾西城幼儿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检测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检测方案 承包单位(章)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 日期:2013年月曰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2013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2013年月日本表一式三份,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存一份。 龙腾西城幼儿园强夯地基 检测方案

化工地质郑州地基基础检测中心 二O—三年三月二十日 HJQC-046-2014 龙腾西城幼儿园强夯地基 检测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化工地质郑州地基基础检测中心二O— 三年三月二十日 龙腾西城幼儿园强夯地基 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龙腾西城幼儿园位于郑州市冉屯路与冉屯东路交叉口西150m路北,工程由郑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基础采用三七强夯地基,建筑占地面积1150吊,处理深度2.0m,要求处理后的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 二、检测目的及数量 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数量:载荷试验4点。(抽检原则:随机均匀分布;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iooom 以上工程,每loom至少应有i点,3ooom以上工程,每3oom至少应有i点;具体检测点由委托方、监理方共同确定。) 三、检测依据及抽检原则 检测依据:①设计文件; 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o2o2-2oo2); ③《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抽检原则:①施工质量有疑冋的点; ②设计方认为重要的点; ③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点;

工程试验检测方案65902

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1车站工程概况 关庄站为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中间站,车站位于规划北关庄路和关庄西路交叉路口东侧,沿北关庄路东西向布置。 关庄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总长143.9m,标准段宽20.7m,高21.93m,站台宽12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12+416.000,轨顶高程为16.13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覆土约3.58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5.63m。本站提供盾构接收条件。关庄站~望京西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本站提供盾构始发条件。 1.2区间工程概况 本段区间线路从关庄站出发向东南方向下穿城建亚东混凝土搅拌站,后向南下穿小营北路,下穿北湖渠西路。线路向东南先后下穿北辰高尔夫球场,沥青厂南路,京承高速,13号线望京西站后到达15号线望京西站。本段区间起止里程为K12+494.85~K14+349.172。本段区间设计长度为1854.322米。本区间正线标高约为14.75-16.15m,地面标高为40m左右。在区间隧道平面里程K13+730.000处结合区间排水泵站设置区间防灾联络通道。K13+043.007处设置一区间风井。 2、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砌体工程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强夯检测方案

1. 刖言 1.1工程概况 太行老区龙泉产业创新示范园区100万T/年捣固焦造焦工程位于左权 县龙泉乡,场地上部为回填土,深度8 —10米不等,为使回填土达到密实,提高其地基承载力,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根据场地回填土深度及建设单位对场地区域使用要求不同,强夯能级拟采用4000 kN.m 、5000 kN.m、6000kN.m、8000kN.m 四种能级。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2检测目的和要求 为了解强夯加固效果,根据相关规范和本工程特点,采用动力触探试验、 探井取样、室内试验、静载试验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对强夯地基进行测试,据此对地基加固处理效果做出评价面波测试在其他测试之前进行,根据面波测 试波速结果选取波速低的不利点进行标贯(动探)和静载试验,必要时增减动探和静载检测点数量;强夯施工完成14天后进行检测工作。 1.3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43-2004) (6)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 (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

(8) 《太行老区龙泉产业创新示范园区100万T/年捣固焦工程项目强夯法地基 处理施工图》 2. 工作布置 2.1布置原则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002 )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场地特点、使用功能和施工工艺特点,布置本次检测工作。本次检测工作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探井取样、室内试验、静载试验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对强夯地基进行测试。 2.2检测数量 根据相关规范,充分考虑了地层条件和本场地不同的使用功能,初步确 定检测工作量如下,实际位置结合现场条件确定。 表2.2 预计检测工作量

工程试验送检及检测方案

xxxxx工程 试验送检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工程位于xxx,由新桥和旧桥组成,人民新桥位于人民旧桥的东侧,修建于1992年,结构形式为刚架拱桥,刚架拱净跨径32m,桥梁全长52m,净宽7m,拱圈高度3.2m。人民新桥上部结构刚架拱桥横桥向由4片拱肋组成,拱肋间距为2.86m,拱肋宽0.35m。依据图纸设计要求,主要针对新桥采取如下措施; 1、拆除重建上部结构部分弦杆与斜撑;拆除重做人民新桥全桥桥面铺装及两侧桥头搭板,拆除微弯板,重新浇筑整体式桥面板; 2、保留原拱片,在原拱肋间新增三片拱片;对原拱片拱脚上缘、实腹段及部分拱脚下缘粘贴钢板,更换拱片支座;新建弦杆部分横隔板,对保留横隔板进行增大截面加固; 3、对主拱圈及桥面破损、开裂、露筋部位进行局部修补; 4、拆除重做新旧桥两侧人行道及栏杆;拆除新旧桥绿化带,重新设置中央分隔带等内容。 二、试验室管理制度 1、原材料的报验:现场试验检验人员应及时按取样规则进行取样送检,实验室填写《来样/报告发放登记表》,如需进行平行检验

或见证试验的应及时通知监理部进行取样; 2、试验室根据《来样/报告发放登记表》的内容,按照试验规程的要求,及时检测及时填写检测报告,并及时将检测报告及时反馈给物资部门。试验室保存电子版本和一份原件,并根据工程技术部门的要求提交检测报告。如遇检验材料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物资部门,物资部门及时对不合格材料进行封闭、标识; 3、试验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程材料及产品参数特性的真实反映,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原始记录应力求完整,包括数据、曲线、图表、计算及导出数据; 4、检测报告格式报告填写应完整,数据准确、结论正确; 5、对工程中的检测试验过程负责协调、检查、管理; 6、参与现场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对关键检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控。 三、试验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 1.原材料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

建筑工程检测方案

一、方案编制依据 1.1方案编制参考规范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J11813-2011) 1.2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二、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2.1.1桩基工程概况 本工程桩基均为钻孔灌注桩,其中桩径Φ700的灌注桩,桩长为42.0~46.0m,桩数为327根;桩径Φ600的灌注桩,桩长为28.0~36.0m,桩数为2627根。 2.1.2主要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统计表 序号检测内容桩型检测数量 试桩全长极限 承载力(kN) 备注 1 抗压桩静载试验抗压试桩SHP1 3 8580 抗压试桩SHP 2 1 8580 抗压试桩SAP1 16 4840 2 抗拔桩静载试验 抗压试桩 SAPu1 16 2860 3 低应变检测工程桩1809 -- 按设计要求,工程桩按总桩数 2954的60%抽取 围护桩134 -- 围护桩总桩数669的20%抽取

4 成孔质量检测-- 40 -- 检测数量由建设方指定 5 搅拌桩取芯三轴搅拌桩截水 帷幕 -- -- 检测数量由建设方指定或按设计 要求进行检测 三、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3.1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简介 岗位姓名性别持证项目上岗证号 项目经理郑权男静载、低应变、声波透射、 钻芯 01237 质量负责人陆敬辉男静载、低应变、声波透射、01244 安全负责人罗毅男静载、低应变、声波透射、 钻芯 01238 检测人员黄鑫男成孔质量检测、钻芯01246 3.2项管理机构职责划分 我公司是苏州市最早通过江苏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并取得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近来连续多年被江苏省建设厅评为信用等级A类检测机构,并被江苏省建设厅列入政府投资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荐检测机构名录,在2012年我机构又取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 我机构总部位于高新区前桥路78号,检测面积3600m2,会议室面积100 m2,下设见证取样材料检测科、地基基础检测科、主体结构检测科、环境检测科、钢结构检测科、市政工程检测科、高新区检测站(即总部)、园区检测分站。 管理人员职责划分: 项目经理:只要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与安排; 质量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及检测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安全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及员工的培训工作

强夯地基检测报告

目录 一、序言-------------------------------------------3页 (一)、工程概况------------------------------------3页 (二)、原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页 (三)、采用人工地基类型-----------------------------4页 二、检测依据---------------------------------------4页 三、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及检测工作量-----------------4页 (一)、设计要求-------------------------------------4页 (二)、检测内容-------------------------------------4页 (三)、检测工作量-----------------------------------6页 四、检测结果评价----------------------------------6页 (一)、载荷试验-------------------------------------6页 (二)、重型圆锥动力角探N63.5-------------------------7页五、检测结论--------------------------------------8页 附件: 1、检测点平面布置图--------------------------1张 2、载荷试验P-s曲线图------------------------3张 3、载荷试验s-lgt曲线图----------------------3张 4、载荷试验数据汇总表------------------------3张 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统计表------------1张 6、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Z关系图-------------6张

桩基、强夯检测方案

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桩基、强夯法地基试验 检 测 方 案 海南海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工程 桩基、强夯法地基试验检测方案 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工程位于三亚市崖城镇崖洲湾三亚创意新城,其中中兴(三亚)国际交流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5.46 万平米,共七层,全框架结构,按国际标准五星级配置;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2.2万平米,37栋二层专家办公及休息用房及1栋专家服务中心。受三亚中兴睿海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中心拟对本工程的桩基、强夯处理土地基进行检测,检测方案如下: 一、试验目的 1、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为了准确验证强夯处土理地基的施工质量情况,原位试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因此,本工程拟采用以下两种检测方法: (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2)动力触探。 2、预应力管桩桩基工程竣工后进行静载试验、低应变动测检测。目的是检验工程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检测数量 根据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强夯处理土地基竣工验收时,对于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的载荷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规定,重型动力触探检测单位

工程不应少于3点。为能较好地观察地基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考虑到本工程建筑物为别墅,别墅与别墅基础相近的情况,应业主要求每栋别墅土地基检测载荷试验一个点和两个动力触探检验点。 本工程各项试验抽检数量为: (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海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每单位工程暂取1个点作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共:34栋别墅×1=34个点。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养生馆每单位工程暂取3个点作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暂定15点。两个项目共取载荷试验点49个。压板面积为0.5m2(70.9cm ×70.9cm)的方钢板。 (2)动力触探:海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强夯处理区内的34栋别墅,每栋取2个动力触探点共:34栋别墅×2+8(道路、景观泳池、)=76个动力触探点。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养生馆每单位工程暂取3个点作动力触探试验点,共暂定15点。两个项目共取触探点91个,每个动力触探点位深度7 m。 (3)静载试验: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桩基工程:专家楼取3根;地下车库取4根。国际交流中心项目桩基工程:A楼取3根;B楼取3根;C-E楼取5根;F楼取3根;G楼取3根;H楼取3根;J楼取3根共30根。 (4)小应变检测: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低应变检测按每承台下取1根共暂定140根桩;国际交流中心项目低应变检测按每承台下取1根共暂定602根桩,共742根。

建筑施工工程试验检测计划方案.docx

建筑施工工程试验检测计划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述 (1) 2 试验检测依据的标准 (1) 3 试验检测标准取样频次的要求 (2) 混凝土原材料进货验收检验取样频次的要求 (2) 混凝土拌和物试验检测取样频次的要求 (3) 4 试验检测方案 (3) 5 原材料进场品质检验试验. (5) 原材料进场检验试验的基本运作方式 (5) 原材料进场检验要求 (5) 6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试验检测 (7) 工程施工质量试验检测的运作方式 (7) 各部位砼检测计划 . (7)

7 本工程拟用混凝土配合比,砂浆配合比检测计划 (7)

1工程概述 2试验检测依据的标准 (1)《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 202-2011 ): (2)《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3)《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94 ); (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346-2011); (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 (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GB/T 17671-1999); (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法方法勃式法》(GB/T 8074-2008 ); (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9)《钢筋混凝土用刚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0)《钢筋混凝土用刚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 (11)《钢筋混凝土用刚弯曲和反方向弯曲试验方法》( YB/T 5126-2003); (1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0 ); (13)《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 (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 (15)《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 2653-2008 ); (16)《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01 ); (1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 );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前言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工程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方法在强夯地基检测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1 常规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工程其要求也不一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明确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规范中所指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检验方法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一样。 1.1 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重要适用于确定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1.2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可用于评价砂土的密实度、粉土和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用于辅助载荷试验判断夯后地基承载力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评价消除液化地基的效果。 1.3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用以测定比贯入度、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 1.4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砂土、碎石土。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碎石密实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强度与变形参数,评价场地的均匀性和进行力学分层,检验加固和改良效果。 1.5 十字板剪切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

建筑工程施工中试验检测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中试验检测管理措施 摘要: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强化试验检测管理对于施工质量的提高,对于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延长及房屋建筑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因此,施工阶段要将试验检测管理的强化充分重视起来。本文在分析试验检测涵义、作用及其现存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其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试验检测管理 abstract: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strengthen the test manageme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building use for longer life spans and housing construction has a great rol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stage will test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pay full attention to i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connotation, fun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its managemen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ge; te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作为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建设的重要依据,试验检测能够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进行提高,并对工期进行缩短。因此,对其管理力度的强化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阶段进行的试验检测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

试验检测方案

横八路道路建设项目试验检测方案 编制: 审批: 重庆珠峰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01) 二:工程概况 (02) 三:编制目的和试验宗旨 (4) 四:试验要求 (4) 五:常规材料试验检测项目 (5)

一、编制依据 1、横八路道路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2、横八路道路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10、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11、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12、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13、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14、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1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 1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 17、建筑用钢筋标准与规范汇编 18、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 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2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2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10) 22、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10) 2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24、公路工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技术手册 2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2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二、工程概述 1、工程范围 横八路道路建设项目为西东走向,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高职城腹地。工程范围起点为K0+034,终点为K1+072,路线全长1.038公里(不含教育大道路口)。工程范围内设3*30m一跨连续小箱梁1座。 本次设计的横八路为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为32m,行车速度为30Km/h。 2、主要内容 道路段:K0+034~K0+670,K0+744~K1+072;除开桥梁106m,道路长约858m; 3、桥梁工程 邓家湾中桥采用3*30m预应力连续小箱梁预制安装,标准跨径为30m,梁高1.6m;桥梁起点里程桩号为K0+368.9,终点里程桩号为K0+474.9。桥全宽为32.0m,桥台设置80型伸缩缝。桥台采用U台接桩基承台,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接桩基。桩基础采用钻孔桩成型。桥台采用U型桥台接承台桩基础,圆形桩基础直径为1.8m,承台高度2.0m,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桥墩直径1.8m,桩基直径2.0m,桥

(完整版)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试验检测人员及管理办法 (4) 四、主要试验检测方法 (7) 五、试验检测计划 .............................................................................. 18-26

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工程(二标段)试验检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设计。 2、本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3、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施工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86-2008) 《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50/5027-2004)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技术规范》(GB/T50224-2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2010) 二、工程概况 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工程位于九龙坡区,所涉及的工程内容包含高架主线里程K9+840-K10+275.053段、主线里程K9+840-K10+275.053段两侧的C、D、E、F四条辅道线、高架主线桥里程K9+854-K10+051段之下的四层车库、1座挡墙、1座涵洞及1个含五个出口的地通道。 1、车库工程 车库部分工程在直港大道北侧与一标段主线终点之间,设计里程为K9+852.811~K10+045.591,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南北向长约200m,东

地基与基础检测方案

精品文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地基与基础检测方案 编号: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106-2003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 三、检测方案 四、单位意见 五、须知 1、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办理检测方案的备案手续; 2、各质量责任主体制定检测方案后,须送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审核备案后方可实施检测; 3、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各质量责任主体应按规范要求制定检测方案进一步扩大检测;

精品文档 . 4、未办理备案的工程不得进行验收; 5、质监站、检测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2- 附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摘要 3.1 一般规定 3.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分为地基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支护工程检测和基础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1 地基检测。地基检测内容包括天然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岩土性状评价,处理土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施工质量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评价。检测方法可选择平板载荷试验、钻芯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土工试验、低应变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 2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内容包括工程的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选择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基础锚杆抗拔试验。 3 支护工程检测。支护工程检测内容包括土钉和支护锚杆抗拔力检测、土钉墙施工质量检测、水泥土墙墙身完整性检测、地下连续墙墙体质量检测、逆作拱墙的施工质量检测、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可选择土钉和支护锚杆验收试验、钻芯法、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 4 基础检测。基础检测内容包括各类基础及桩基础承台的施工质量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混凝土强度可选择钻芯法和回弹法。 3.1.5 检测单位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检测数量,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试验时间要求,必要时还应包括桩头开挖、加固、处理,场地平整,道路修筑,供水供电等要求。 当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判断所选择的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检测目的时,应重新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不能完全满足检测目的的检测结果,不能计入抽检数量。 3.1.6 地基基础工程验收检测的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当单位工程由若干个子单位工程组成时,抽检数量宜按子单位工程计算。 3.2 地基检测规定 3.2.1 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和复合地基应合理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地基检测,并应符合先简后繁、先粗后细、先面后点的原则。 3.2.4 天然岩石地基应采用钻芯法这行抽检,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6个孔,钻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孔芯样载取一组三个芯样试件。天然岩石地基特性复杂的工程应增加抽样孔数。当岩石芯样无法制作成芯样试件时,应进行岩基载荷试验,对强风化岩、全风化岩宜采用平板载荷试验,试验点数不应少于3点。 3.2.5 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应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为每500㎡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 3.2.6 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在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前,应根据地基类型选择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对地基处理质量或天然地基土性状进行普查,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为第200㎡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检测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2.7 复合地基及强夯置换墩应进行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单位工程抽检平板载荷试验点数量应为总桩(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点。同一单位工程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形式可选择多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或单桩(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也可一部分试验点选择多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而另一部分试验点选择单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 3.2.8 复合地基及强夯置换墩在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前,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复合地基的桩体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抽检数量:当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时,单位工程抽检数量应为总桩(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根;当采用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钻芯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 3.2.9 当设计有要求时,应对复合地基桩间土和强夯置换墩墩间土进行抽检,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宜参照本规范第 3.2.5条和第3.2.6条的规定。 3.3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规定 3.3.1 工程桩验收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承载力检测。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3.3.2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 小于15MPa。 2 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3 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的间歇时间: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预制桩(钢桩)在施工成桩后,对于砂土, 不宜少于7d;对于粉土,不宜少于10d;对于非饱和黏性土,不宜少于15d;对于饱和黏性土,不宜少于25d;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 3.3.3 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的受检桩宜按下列情况综合确定: 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 设计认为重要的桩; 3 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宜根据前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后一种检测方法的受检桩; 5 同类型桩宜均匀分布。 3.3.4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2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3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 于20根。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 2)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桩基工程; 3)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工程; 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桩基工程。 对于其他工程,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2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10根。 -3- 3 对于直径大于等于500mm的端承型混凝土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4 当检测数据难以评价整根受检桩的桩身质量,不能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不得计入上述三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应重新确定受检桩或重新选择检测方法,以确保抽检桩数满足本条的规定要求。 3.3.5 混凝土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静载试验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采用高应变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3.3.6 预制桩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孔内摄像或将低压灯泡放入管桩内腔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查。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预制桩工程,应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静载试验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1)场地地质条件为岩溶的桩基工程; 2)非岩溶地区上覆土层为淤泥等软弱土层,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岩、或微风化岩、或中风化岩面上只有较薄的强风化岩; 3)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 4)采用“引孔法”施工的桩基工程。 3 对本条第2款规定以外的预制桩工程,应采用高应变法同时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抽检桩数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8%,且不得少于10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管桩基础工程,抽检桩数应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工程,抽检桩数可减少一个百分点; 1)已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对焊接接缝进行了抽检的桩基工程; 2)对于已采用孔内摄像或低压灯泡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查、检查桩数超过工程桩总数的80%且未发现明显质量缺陷的预应力管桩工程; 3)采用机械接头的预应力管桩工程; 4)施工过程中采用打桩自动记录设备进行施工记录的桩基工程。 注:当不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抽检时,检测方法和抽检桩数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规定。 3.3.7 钢桩应采用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进行检测。高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10根;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3.3.8 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打桩过程监测的工程桩或施工前进行静载试验的试验桩,如果试验桩施工工艺与工程桩施工工艺相同,桩身未破坏且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大于等于2倍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这类试验桩的桩数的一半可计入同方法验收抽检数量。 3.3.9对竖向抗拔承载力有设计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3.3.10 对水平承载力有设计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3.3.11 基础锚杆应进行抗拔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3.4 支护工程检测规定 3.4.1 支护锚杆应进行验收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3.4.2 土钉墙质量验收应进行土钉抗拔力试验,抽检数量应为土钉总数的0.5%~1%,且不得少于10根。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钻孔法,抽检数量宜每100㎡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3.4.3 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检测方法可采用低应变法;当根据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3.4.4 应采用钻芯法对水泥土墙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并应截取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3.4.5 地下连续墙墙体完整性应选择声波透射法、钻芯法检测。当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性结构的一部分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性结构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1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 3.4.6 应对逆作拱墙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为每100㎡墙面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检测方法可采用结构钻芯法。 3.5 基础检测和沉降观测规定 3.5.1 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桩基础承台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构件总数的10%,且不应少于3个构件。检测方法可选择钻芯法和回弹法;采用钻芯法检测时,每个构件钻取芯样孔不应少于3个,每孔截取1个芯样试件,对于截面尺寸较小的构件不应少于2个孔。 3.5.2 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桩基础承台宜进行保护层厚度检测,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构件总数的10%。 3.5.3下列建筑物应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标准: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2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3 基础有严重质量问题并经工程处理的建筑物; 4 受施工影响的邻近建筑物; 5 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6 改扩建工程和加层工程; 7 采取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8 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

强夯法地基处理检测方法探讨

强夯法地基处理检测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强夯地基检测的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着重论述了物探方法在强夯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夯法;检测;加固;物探;瑞雷波 前言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工程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方法在强夯地基检测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1 常规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工程其要求也不一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明确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规范中所指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检验方法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一样。 1.1 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重要适用于确定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1.2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可用于评价砂土的密实度、粉土和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用于辅助载荷试验判断夯后地基承载力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评价消除液化地基的效果。 1.3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用以测定比贯入度、1.4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砂土、碎石土。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碎石密实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强度与变形参数,评价场地的均匀性和进行力学分层,

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工程试验检测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检测人员及管理办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要试验检测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试验检测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26

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工程(二标段)试验检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设计。 2、本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3、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施工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86-2008) 《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50/5027-2004)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技术规范》(GB/T50224-2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2010) 二、工程概况 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工程位于九龙坡区,所涉及的工程内容包含高架主线里程K9+840-K10+段、主线里程K9+840-K10+段两侧的C、D、E、F四条辅道线、高架主线桥里程K9+854-K10+051段之下的四层车库、1座挡墙、1座涵洞及1个含五个出口的地通道。 1、车库工程 车库部分工程在直港大道北侧与一标段主线终点之间,设计里程为 K9+~K10+,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南北向长约200m,东西向宽约6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