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C2课程设计

JUC2课程设计
JUC2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JUC2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肖铁军

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4 年 6 月 30 日

1熟悉微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1.1 目标要求

(1) 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

(2) 熟悉利用调试软件运行、调试微程序的方法

1.2 微程序设计

1.2.1取指令的微程序设计

1.2.2取目的操作数的微程序设计

(1) 直接寻址的微程序

1.2.3执行阶段的微程序设计

(1) INC指令的微程序

(2) 保存运算结果的微程序

(3)JMP指令的微程序

1.3 调机程序设计

程序 1-1

0030: 0460; INC 0040H

0031: 0040;

0032: 0420; JMP 0030H

0033: 0030;

程序1-2

0030: 0460; INC FF02H 0031: FF02;

程序1-3

0030: 0480; DEC R0

1.4 运行调试

运行调试记录表举例:

1.5小结

通过本次上机试验,我掌握了微指令编码与指令编码的翻译方法,而且对取指令等操作的过程

中各个寄存器的变化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2双操作数指令的设计与调试

2.1 目标要求

完成双操作数指令的微程序设计和验证;去源操作数阶段和去目的操作数阶段相关寻址方式的

微程序设计和验证,

2.2 设计任务

2.2.1取源操作数

(1) 立即寻址

(2) 直接寻址

(3) 间接寻址

2.2.2取目的操作数

(1) 寄存器寻址

(2) 寄存器间接寻址

2.2.3执行阶段

(1) MOV指令的微程序

(2) SUB指令的微程序

2.3 调机程序设计

程序2-1 ,2-2

0030: 1620; MOV #0101,0040H

0031: 0101;

0032: 0040;

0033: 4620; SUB #FFFF,0040

0034: FFFF;

0035: 0040

程序 2-3

0030: 1801; MOV FF08H,R1

0031: FF08;

0032: 1060; MOV R1,FF02H

0033: FF02;

程序2-4

0030: 4A20; SUB (0020H),0040H

0031: 0020;

0032: 0040;

0040:0003

程序2-5

0030: 1608;MOV #0101 (R0)

0031: 0101;

2.4 调试结果

2.5 小结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掌握了mov指令与sub指令的程序设计,并且也初步了解LED灯的相关

的知识点。

3条件转移指令的设计与调试3.1 设计目标

为CPU扩充转移指令,完成转移指令的微程序设计与调试。

3.2 设计任务

3.2.1取目的操作数

(1) 相对寻址

3.2.2操作指令

(1) CMP指令的微程序

(2) JC指令的微程序

(3) TEST指令的微程序

(4) JNZ指令的微程序

3.3 调机程序设计

程序3-1,3-2,3-3,3-4

0030: 1601;MOV #0001,R1;

0031: 0001;

0032: 9601; CMP #0001,R1;

0033: 0001;

0034: 0220; JC 0040H;

0035: 0040H;

0036: 1620; MOV #0001H,FF01H;

0037: 0001H;

0038: FF01H;

0040: 1620; MOV #0080H,FF01H;

0041: 0080;

0042: FF01;

程序3-5

0030: 1601;MOV #0001,R1;

0031: 0001;

0032: 9601; CMP #0001,R1;

0033: 0001;

0034: 0238; JC ‘disp

0035: 000A;

0036: 1620; MOV #0001H,FF01H;

0037: 0001H;

0038: FF01H;

0040: 1620; MOV #0080H,FF01H;

0041: 0080;

0042: FF01;

程序3-6

0030: 1601; MOV #0002,R1;

0031: 0002;

0032: A601; TEST #0002,R1;

0033: 0002;

0034: 0360; JNZ 0040H;

0035: 0040

0036: 1620; MOV #0001H,FF01H;

0037: 0001H;

0038: FF01H;

0040: 1620; MOV #0080H,FF01H;

0041: 0080;

0042: FF01;

3.4 调试记录

3.5小结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清楚了JC,TEST,CMP 等指令操作的过程,并且同时也了解到JC,JNZ 指令的跳转条件,实现了CPU 转移指令的扩充。

4移位指令的设计与调试4.1 设计目标

为CPU扩充移位指令,完成移位指令的微程序设计与调试。4.2 设计任务

4.2.1操作指令

(1) SHR指令的微程序

(2) ROL指令的微程序

4.3 调机程序设计

程序4-1.4-2

0030: 1600; MOV #0001,R0;

0031: 0001;

0032: 00C0; SHR, R0;

0033: 0238; JC ’FFFDH;

0034: FFFD;

程序4-3,4-4,4-5

0030: 1601;MOV #0505,R1;

0031: 0505;

0032: A601; TEST #0001,R1;

0033: 0001;

0034: 0338; JZ ‘0003;

0035: 0003;

0036: 0101; ROL,R1;

0037: 0420; JMP 0032H;

0038: 0032;

程序4-6

0030: 1600; MOV #0001,R0;

0031; 0001;

0032: 1060; MOV ,R0,FF01H;

0033: FF01;

0034: 9600; CMP #0100,R0;

0035: 0100;

0036: 0338; JZ ‘0006;

0037: 0006;

0038: 0100; ROL,R0;

0039: 0420; JMP 0032H;

0040: 0032;

4.4 调试记录

4.5 小结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完成了CPU 移位指令的扩充,同时也更深一步的接触到LED 灯工作的原理及过程。独立的写出了任务4所需的程序,是我这次上机最大的收获。

5堆栈相关指令的设计与调试5.1 设计目标

为CPU扩充PUSH,POP,CALL,RET指令,完成微程序设计。

5.2 设计任务

5.2.1操作指令

(1) PUSH指令的微程序

(2) POP指令的微程序(非寄存器)

(3) POP指令的微程序(寄存器)

(4) CALL指令的微程序

(5) RET指令的微程序

5.3 调机程序设计

程序5-1,5-2,5-3

0030: 1600; MOV,#0041,R0;

0031: 0041;

0032: 0600; PUSH R0;

0033: 0620; PUSH 0040H;

0034: 0040;

0035: 0648; POP (R0);

0036: 0641; POP R1;

0040: 0420;

程序5-4,5-5

0030: 06A0; CALL,0040;

0031:0040;

0032: 1601; MOV #0505,R1;

0033; 0505;

0040: 1600; MOV,#0001,R0;

0041: 0001;

0042: 0002; RET

5.4 小结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完成了CPU的PUSH,POP,CALL,EET指令的扩充,并完成了微程序设计。上机时,主要时间花在了POP与Push两条指令的扩充上,可能是对堆栈的用法还不太熟悉。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调制电路课程设计

前言 相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传统的2PSK (二进制相位键控)调制可采用直接调相法即双极性数字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相位选择法即由振荡器和反相器电路来实现调制的方法。对数字信息进行调制可以便于信号的传输;实现信道复用;改变信号占据的带宽;改善系统的性能。 相移键控在数据传输中,尤其是在中速和中高速的数传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移键控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在有衰落的信道中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二进制移相键控(2P SK)方式是载波相位按基带脉冲序列的规律而改变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和模拟调制不同的是,由于数字基带信号具有离散取值的特点,所以调制后的载波参量只有有限的几个数值,因而数字调制在实现的过程中常采用键控的方法,就像用数字信息去控制开关一样,根据数字基带信号的两个电平,使载波相位在两个不同的数值之间切换的一种相位调制方式。当两个载波相位相差180度时,此时称为反向键控,也称为绝对相移方式。 本次设计实验旨在将理论和实践地结合。依据所学知识,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实验电路设计和仿真。

目录 一、设计实验目的 (1) 1.掌握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的概念。 (1) 二、设计指标 (1) 三、原理框图介绍 (1) 四、单元电路设计 (2) 1.载波发生器模块—555脉冲发生电路 (2) 2.载波倒相器 (5) 3.信码反相器 (5) 4.模拟开关CD4066 (5) 五、整体电路图设计与仿真 (6) 1.整体电路图设计说明 (6) 2.总电路图及仿真结果 (6) 六、设计总结 (8) 参考文献 (8) 附件二:元器件清单 (9)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就业分析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分析专业:工业工程 姓名: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 超 号: 11104080126、27、2

指导老师:肖燕

二0—六年五月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作者: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超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SWOT分析就业理念社会环境国家政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找出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 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方案的权重,找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症结 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具体的对策。 【Abstract 】: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 nt and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 on, the employme 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 nts is beco 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e will use in 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to ide ntify the in flue nee factors, in-depth an alysis and evaluati on on the employme nt of college stude 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 on, then use hierarchical an alysis method to determ in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 on scheme, fin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 termeasur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ASKFSKPSK的调制与解调

2ASK的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2ASK调制与解调原理。 2.学会运用SystemView仿真软件搭建2ASK调制与解调仿真电路。 3.通过仿真结果观察2ASK的波形及其功率谱密度。 二、仿真环境 Windows98/2000/XP SystemView5.0 三、2ASK调制解调原理方框图 1.2ASK调制原理 图1 2ASK键控产生 图2 2ASK相乘法产生 2.2ASK解调原理 图3 2ASK相干解调

四、2ASK调制解调仿真电路

1.仿真参数设置 1)信号源参数设置:基带信号码元速率设为101==T R B 波特,2ASK 信号中心载频设为 Hz f s 20=。(说明:中心载频 s f 设得较低,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仿真时系统的抽样 率,加快仿真时间。) 2)系统抽样率设置:为得到准确的仿真结果,通常仿真系统的抽样率应大于等于10倍的载频。本次仿真取10 s f ,即200Hz 3)系统时间设置:通常设系统Start time=0。为能够清晰观察每个码元波形及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在仿真时对系统Stop time 必须进行两次设置,第一次设置一般取系统Stop time=6T~8T ,这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个码元波形;第二次设置一般取系统Stop time=1000T~5000T ,这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2ASK 信号调制与解调的仿真电路图 图4 2ASK 信号调制与相干解调仿真电路 图5 2ASK 信号调制与包络检波仿真电路 五、仿真结果参考

S y s te mV iew 00 500.e -3500.e -3 1 1 1.51.5 2 2 500.e -3 1 1.5 2 m T i m e i n S e c o n d s 调制信号波 图6 输入信号波形 S y s te mV iew 00 500.e -3500.e -3 1 1 1.51.5 2 2 -2 -1.5 -1 -500.e -3 500.e -3 1 1.5 2 m T i m e i n S e c o n d s 已调信号波形 图7 2ASK 信号波形 S y s te mV iew 00 500.e -3500.e -3 1 1 1.51.5 2 2 -1 -500.e -3 500.e -3 1 A m T i m e i n S e c on d s 解调输出波形 图8 解调输出波形 图9 已调信号的频谱(载频为50Hz ) 六、自行搭建调试仿真电路,完成设计任务 2FSK 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2FSK 调制与解调原理; 2. 掌握仿真软件Systemview 的使用方法; 3. 完成对2FSK 调制与解调仿真电路设计,观察2FSK 波形及其功率谱密度。

2PSK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基于 Matlab 的 2PSK 系统设计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302 班 学号: 完成时间:2016年 5 月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 2PSK 系统设计 一、设计任务 利用 MATLAB设计一个2PSK 系统。 二、设计内容 2PSK 系统中包括调制、加噪滤噪与解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内 ( 1)产生基带信号; 容 ( 2)产生已调信号; 及 ( 3)已调信号通过高斯白噪声信道; 任 ( 4)对信号输出端的混合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滤除; 务 (5)信号的解调; (6)抽样判决码元再生。 三、设计要求 设计出一个 2PSK 系统,对 2PSK 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1] 樊昌信 ,曹丽娜 .通信原理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要 [2] 刘晓东 ,董辰辉 .MA TLAB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参 考[3] 常华 ,袁刚 ,常敏嘉 .仿真软件教程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资[4]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5091889.html,/view/17338d1733687e21af45a9c8?Pcf=2#6,2015-12-14料[5] 朱阳燕 .基于 MATLAB的2PSK系统仿真[J].科技信息,2008(17):82. 教 研 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设计研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 技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越来越重视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 统分析和设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仿真研究和设计辅助工具,发展成为今 天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这就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具有更重要和更实用的意义。 课程设计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和课题的研究内容,其次描写了2PSK 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论,着重讲解了2PSK 系统的两种调制方式: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和它的解调方式,相干解调。然后在掌握了2PSK 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 MATLAB 软件对数字调制方式 2PSK 进行了编程仿真实现, MATLAB 是一个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设计、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可用于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 型的建立等。在 MATLAB 平台上建立 2PSK 调制和解调技术的仿真模型,并在建立模 型过程中加入一个加噪滤噪的过程。构思好2PSK 系统设计的流程后即可在 MATLAB 仿真平台上进行2PSK 系统的调制与解调,加噪和滤噪,并对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得出 仿真系统的波形图,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其系统的工作流程,得出更好的结论。通过 2PSK 系统的仿真过程进一步学习了 MATLAB 编程软件,将 MATLAB 与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解调知识联系起来,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步引向实际应用,为以后在通信领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字调制和解调; MATLAB ;2PSK

课程设计模板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PSK(DPSK)调制与解调

实验题目——PSK(DPSK)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和变换方法。 2、掌握产生PSK(DPSK)信号的方法。 3、掌握PSK(DPSK)信号的频谱特性。 二、实验内容 1、观察绝对码和相对码的波形。 2、观察PSK(DPSK)信号波形。 3、观察PSK(DPSK)信号频谱。 4、观察PSK(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2、数字调制模块 3、数字解调模块 4、20M双踪示波器 5、导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1、2PSK(2DPSK)调制原理 2PSK信号是用载波相位的变化表征被传输信息状态的,通常规定0相位载波和π相位载波分别代表传1和传0,其时域波形示意图如图所示。 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这种绝对移相的方式中,由于发送端是以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的,因而在接收系统也必须有这样一个固定基准相位作参考。如果这个参考相位发生变化,则恢复的数字信息就会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从而造成错误的恢复。这种现象常称为2PSK的“倒π”现象,因此,实际中一般

不采用2PSK 方式,而采用差分移相(2DPSK )方式。 2DPSK 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载波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如图为对同一组二进制信号调制后的2PSK 与2DPSK 波形。 0 0 0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1数字信息(绝对码)PSK 波形 DPSK 波形 相对码 从图中可以看出,2DPSK 信号波形与2PSK 的不同。2DPSK 波形的同一相位并不对应相同的数字信息符号,而前后码元相对相位的差才唯一决定信息符号。这说明,解调2DPSK 信号时并不依赖于某一固定的载波相位参考值。只要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关系不破坏,则鉴别这个关系就可以正确恢复数字信息,这就避免了2PSK 方式中的“倒π”现象发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单纯从波形上看,2PSK 与2DPSK 信号是无法分辨的。这说明,一方面,只有已知移相键控方式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才能正确判定原信息;另一方面,相对移相信号可以看成是把数字信息序列(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然后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移相而形成。 2DPSK 的调制原理与2FSK 的调制原理类似,也是用二进制基带信号作为模拟开关的控制信号轮流选通不同相位的载波,完成2DPSK 调制,其调制的基带信号和载波信号分别从“PSK 基带输入”和“PSK 载波输入”输入,差分变换的时钟信号从“PSK-BS 输入”点输入,其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2DPSK 调制原理框图 2、2PSK (2DPSK )解调原理

毕业生就业统计系统-C语言课程设计

目录 一、需求分析 (2) 二、程序流程图 (4) 四、技术要点 (15) 五、个人总结 (20) 六、参考文献 (21) 七、源程序 (21)

一、需求分析 经过对程序设计题目的分析可知,整个程序的设计实现大致分为七个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函数,它们的功能分别是:读取文件信息函数,录入学生信息函数,显示学生信息函数,查询函数(包括对学生工作单位、城市、单位性质的查询)。在这些函数的实现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而前面的三个函数属于附加功能。 1、录入学生信息函数主要实现程序最初运行时学生信息的录入以及其后的运行中学生信息的追加功能; 2、显示学生信息函数主要实现对录入的学生信息进行显示方便下面的调用; 3、查询函数实现的功能是按照要求对学生的信息记录进行查询、调用; 4、查询相同单位学生信息函数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实现的是对相同单位学生的信息的调用、查询; 5、查询相同城市学生信息函数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实现的是对相同城市学生的信息的调用、查询; 6、查询相同性质单位信息函数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实

现的是对相同性质单位的信息的调用、查询; 7、退出函数实现的是在程序的一次运行当中循环执行所有功能时根据需要终止程序的执行的功能。 每一个学生记录都包含学号、姓名、班级、专业,而每一个学生的单位信息包含单位名称、地点、性质还有签约时间,在程序当中,将学生记录类型定义为结构体类型,添加以及追加的学生信息直接写入D盘的student.dat文件中,其它函数每次对学生记录的访问,其数据来源都是student.dat文件,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学生数据的一致性,而且可以对学生数据进行永久保存,保证每次运行程序都可以采用原来的数据。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1)

科类理工科编号(学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 The simulation of PSK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system 秦安东 指导教师:赵红伟(讲师)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黑龙潭650201 学院: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论文(设计)提交日期: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任: 云南农业大学 年月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5) 1.前言 (5) 2.设计原理 (5) 2.1 2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5) 2.1.1 2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5) 2.1.2 2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7) 2.2 4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5) 2.2.1 4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5) 2.2.2 4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7) 2.3 8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5) 2.3.1 8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5) 2.3.2 8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7) 3仿真结果 (8) 4.1 2PSK信号的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4PSK信号的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7) 4.3 8PSK信号的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心得体会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PSK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2PSK系统仿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XX年XX月 一、实验需要材料 MATLAB软件 二、实验要求 完成规定系统的MATLAB编程以及simulink的仿真,基本内容包括:输入信号,系统中各个关键模块的输出情况。并调整仿真的参数得到不同的仿真结果。 三、设计原理 2PSK汉语全称: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是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用两个相隔为180的来传递信息。所以也被称为BPSK。 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基于Matlab平台的着名仿真环境Simulin 作为一种专业和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仿真工具,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青睐,它搭建积木式的建模仿真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信道具有带通特性而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为了使数字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使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这种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 数字调制技术的两种方法: ①利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去实现数字式调制,即把数字调制看成是模拟调制的一个特例,把数字基带信号当做模拟信号的特殊情况处理。 ②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从而实现数字调制。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键控法,比如对载波的相位进行键控,便可获得相移键控(PSK)基本的调制方式。 图1 相应的信号波形的示例 1 0 1 调制原理: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 相键控(2PSK)信号。2PSK信号调制有两种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 0° 和 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 1 和 0,模拟调制法用两个反相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 2PSK以载波的相位变化作为参考基准的,当基带信号为0时相位相对于初始相位为0°,当基带信 号为1时相对于初始相位为180°。 键控法,是用载波的相位来携带二进制信息的调制方式。通常用0°和180°来分别代表0和 1。其时域表达式为: 其中,2PSK的调制中an必须为双极性码。两种方法原理图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模拟调制法原理图 图1-2 键控法原理图 在 所示)。 为2PSK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但在本次仿真中是直接给其同频同相的载波信号, 所以不存在此问题。 图2-2 相干解调中各点波形图 相关公式: 2PSK信号在一个码元的持续时间Ts内可以表示为 u1T(t) 发送“1”时 S T(t)= u oT(t)=- u1T(t) 发送“0”时 其中 Acosωc t , 0< t < Ts u1T(t)= 0 ,其他 设发送端发出的信号如上式所示,则接收端带通滤波器输出波形y(t)为 [a+n c(t)]cosωc t-n s(t)sinωc t ,发送“1”时 y(t)= [-a+n c(t)]cosωc t-n s(t)sinωc t ,发送“0”时 y(t)经过想干解调(相乘—低通)后,送入抽样判决器的输入波形为 a+n c(t) ,发送“1”时 x(t)= -a+n c(t) ,发送“0”时 由最佳判决门限分析可知,在发送“1”和“0”概率相等时,即P(1)=P(0)时,最佳门限b*=0. 此时,发“1”而错判为“0”的概率为 P(0/1)=P(x≦0)=∫0-∞f1(x)dx=1/2erfc(r)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归纳与展望范文格式精选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归纳与展望范文格式精选工作总结 珍贵的三年大学学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我们迎来了大学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课程——毕业设计,因为它是衡量每个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而且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毕业设计是学校对我们在大学中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它几乎包含了我们学习的全部专业知识.毕业设计工作做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个人现阶段实力的强弱,我们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用心搞好毕业设计.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不过乐趣尽在其中! 接到任务书以后进行选题,选择方案,了解课题思路.刚刚拿到课题——《多路可寻址遥控开关系统设计》的时候觉得有点恍惚,当时我有一种想法:觉得这么高难度的东西凭我的实力要完成简直是不可能,题目确定后就是找资料,完成图纸初稿.资料是做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资料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的进程.总之,不管通过哪种方式查的资料都是有利用价值的,要一一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在图书馆和百度搜索中我查到了相关的资料和电路图,但是还是不太完善,后来又去找老师找到了相关的书籍.

通过前面几周不断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对所选的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大概的设计思路已经确定了.于是和我们组的成员找到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周红兵老师,说明了我们对整个系统电路的设计与想法,指导老师给我们系统的设计思路讲述了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的思路就越加清晰了,这不得不让我相信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了,也坚定了我做毕业设计的信心.,这一步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综合已有的资料来更透彻的分析题目,最后完成图纸初稿.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难很不顺手,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给设计出来,是很难的一件事,特别是整个电路图的设计,同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了我们学习过的专业知识,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相结合起来;考验了我们借助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组织材料的综合能力;从中可以自我测验,认识到自己哪方面有欠缺、不足,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中得以改进、提高;这也使我明白要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 展望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但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培养了我独立工作与思考的能力,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的探索的艰难和成功的喜悦.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回顾

目录 1.实验要求及开发环境 (3) 2. 二、课程设计软件说明 (7) 三、基本原理 (2) 3.1调制方式简介 (2) 3.2OQPSK的含义 (3) 3.3同相正交环法(科斯塔斯环) (5) 四、实验框图原理说明 (12) 4.1实验总框图介绍 (12) 4.2五个子部分的介绍 (7) 4.2.1串并转换 (7) 4.2.2载波调制 (9) 4.2.3 科斯塔斯环解调 (15) 4.2.4 抽样判决 (17) 4.2.5 并串转换 (17) 五、实验结论 (18) 六、调试报告 (19) 6.1频率调制器F M参数设置 (19) 6.2低通滤波器参数设置 (19) 6.3脉冲串的参数设置 (20) 七、实验心得 (21) 八、参考文献 (22)

一、实验要求及开发环境 实验要求:1. 数字相关器子系统 2. 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目的:1.了解PSK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掌握Systemview的使用 开发环境:PC机开发软件:Systemview Systemview简介 Systemview是一个用于现代工程与科学系统设计及仿的动态系统分析平台。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systemview在友好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利用system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多速率系统.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其特色是,利用它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拉要求设计多种滤波器,并可自动完成滤波器的各种指标一如幅频待件(波特图)、传递函数、根轨迹图等之间的转换。它还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题目名称图书系统软件测试专业班级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褚伟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目录 1.测试需求分析 (3) 1.1系统概述 (4) 1.2测试需求 (4) 2. 测试概要 (5) 3.测试计划 (5) 3.1测试方案的选择 (5) 3.2测试方案: (7) 3.3测试项目 (7) 3.4测试准备 (7) 3.5 测试覆盖率要求 (7) 4.测试项目说明 (8) 4.1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8) 4.2测试用例 (9) 5.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24) 5.1功能1(系统登录) (24) 5.2功能2(图书管理测试) (24) 5.3功能3(图书查询测试) (24) 5.4功能4(系统管理测试) (24) 5.5功能5(借书测试) (24) 5.6功能6(还书测试) (25) 6.测试评价与结论 (25) 6.1能力 (25) 6.2缺陷和限制 (25) 6.3建议 (25) 7.总结 (26) 8.参考资料 (27)

摘要(中英文)

1.测试需求分析 1.1系统概述 本图书管理系统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图书管理软件,本系统在继承了以往系统版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功能上,本系统不仅包含图书管理的常用功能(如书籍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借、还、预借、续借和统计分析等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不仅为使用者省去了购买价格昂贵的条码专用打印机的费用,而且条码产生更方便,与系统结合更紧密)。 考虑到很多单位和学校有现成的身份IC卡(校园卡、会员卡等),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已有资源,让使用者使用更方便,我们特在系统中加入了会员卡管理功能,这样,图书管理员不仅可以通过读者编号进行借阅操作,也可以通过已有的身份卡(配合刷卡机或者条码扫描抢使用)来完成操作;在系统的办卡管理中有新办卡、换卡和注销卡等功能,彻底解决丢卡后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制卡公司定制卡时,一般会要求每张卡的ID号都不同,所以一旦换卡了,原来的会员卡就作废了,即使丢失卡被别人捡到也不能进行正常的借阅操作)。 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多年使用电脑管理图书馆业务的经验,注意到工作人员在使用电脑时容易发生的人为错误,因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和排错功能,而且本系统自带了一些常用的资料库(如中图分类库,出版社库等,系统会自动根据图书的标准ISBN码检索出当前图书的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地点等,从而实现图书的自动录入的功能),使得用户在录入图书资料时更轻松;系统也自带了通用数据导入功能,可以非常简单地把用户以前的已有资料或者通过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导入到本系统中,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测试和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本系统完全可以配合条码扫描枪使用,操作会更流畅,更简单。 技术简介:本系统采用Adaptive Server Anywhere数据库、C/S结构,完全支持多用户操作;可运行于 Windows9x/WindowsNT/2000/Xp/2003平台,有良好的兼容性、先进性与扩充性;可在线升级。 系统特点:操作简单、界面清晰、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快速、系统资源占用少。 1.2测试需求 本次测试针对开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图书

PSK的调制解调

1 引言 通信按照传统的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只有通过广泛的传播与交流,才能产生利用价值,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通信作为传输信息的手段或方式,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已为21世纪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1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的将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有时也称连续信号。而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数字信号有时也称为离散信号。近年来数字通信的发展远远超过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讨论的也是数字通信中调制解调原理。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其中,信源编码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即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降低码元速率。二是完成数/模转换,即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信道编码的目的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信道译码是信道编码的逆过程。加密和解密是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就是将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图1为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化模型,实际的数字通信系统不一定包含图中的所有环节。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后也可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 1.2 数字通信的特点 目前,数字通信在不同的通信业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也是数字通信相较于模拟同通信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1)数字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

2PSK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Matlab的2PSK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302班 学号: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

现代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设计研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越来越重视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仿真研究和设计辅助工具,发展成为今天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这就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具有更重要和更实用的意义。 课程设计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和课题的研究内容,其次描写了2PSK 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论,着重讲解了2PSK系统的两种调制方式: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和它的解调方式,相干解调。然后在掌握了2PSK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字调制方式2PSK进行了编程仿真实现,MATLAB是一个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设计、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可用于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在MATLAB平台上建立2PSK调制和解调技术的仿真模型,并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加入一个加噪滤噪的过程。构思好2PSK系统设计的流程后即可在MATLAB 仿真平台上进行2P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加噪和滤噪,并对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仿真系统的波形图,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其系统的工作流程,得出更好的结论。通过2PSK 系统的仿真过程进一步学习了MATLAB编程软件,将MATLAB与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解调知识联系起来,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步引向实际应用,为以后在通信领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字调制和解调;MATLAB;2PS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