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由于生理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复杂原因,女性形象的描绘一直是文人写作的重要对象。从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开始,就奠定了士大夫描写女性以端庄、高贵、文雅为美的基础,表达方法也以含蓄、浓丽、浮艳为贵,并多以女性的服饰、举止、容颜为题。北宋初期词坛风尚依然是承袭了花间、南唐词风,内容绮丽,典雅而含蓄。其中,具有开拓之功的柳永,独树一帜。在词学发展史上,他是一位开启了新的市井审美的词人,“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1]作为一名长期流落于社会底层,出入于酒肆青楼的市井文人,柳永的词较之同时代士大夫的雅词小令更多地关切下层女性。

一、风尘女性,高贵娴雅

宋代是一个声妓繁华的社会。一方面,最高统治者给士大夫们以优厚的俸禄,鼓励他们积钱蓄妓,及时享乐;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促成了市民的享乐心理和竞逐新声的社会时尚,歌妓行业由此而兴盛起来,一时北宋朝野皆溺于妓乐,上至宫廷私宴,下至勾栏瓦肆都需要声乐歌舞来满足感官刺激。出于男性观赏者的审美需求,以妇人态为歌舞本色的趣味观念在唐末就基本确定,到了宋代更是独重女音,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一中曾说:“今人独重女音,不复能问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2]独重女音到宋代竟成为全社会的习尚,进而发展到嘲笑和排斥男音,使曲子词成为“软性文艺”。“曲子词的娱乐功能和抒情功能经过‘好妓好歌喉’得以发挥淋漓,而歌妓们把词变成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使整个身心融合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从某种角度看,歌妓也可以说是词创作的参与者、词人的合作者。”[3]因而从内容、意境到外在的文字、语言风格都必然会留下歌妓所代表的阴柔之美的印记。词人柳永有许多作品干脆就是应歌妓之请、以她们的审美要求和特点来进行创作的;同时,柳永词中也展现出

她们的品性,刻画出她们的形象。

歌妓虽然身在风尘,但在柳永笔下,她们却给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形象。如其《少年游》:

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主旨在于摹画对象的轻妙身姿、笑颜花容、温柔心性和详雅品流,如此完美的女性,是“不称在风尘”的,然而却在风尘卖笑。这样的艳词由歌妓当众演唱,既让观众欣赏到了一次高品位的女性美,又让观众认识了沦落风尘的女子本属高贵以及其内在的“贵人”风度,从心理上能消解观众由狎妓目的而带来的心理邪念,从而对妓女产生敬和爱的情感。

又如其《离别难》中所云:“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在柳永眼中,被时人视为下贱的青楼歌妓具有高雅的性情,不仅美艳娇媚,而且品质高雅善良。风尘女子如此的心性才情、端雅风韵、天真荣态,只有柳永以慧眼识别。柳词的可贵之处,即在于它的真实并舍弃了世俗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偏见,对下层女性有了更为深入的接触和了解,点燃起她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因而他词中的女性形象才有了不同以往的新鲜真实的魅力。

二、青楼女子,追求爱情

在另一些词作中,柳永把“高处不胜寒”的抒情主人公拉回了现实,揭开了掩盖女性情感、欲望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崭新的、充满鲜明个性的、敢爱敢恨的活生生的人物主体。这些青楼女子,她们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轻,头脑中的清规戒律也较少,因此,她们一个个敢爱、敢怒、敢说。她们不像深闺女子那样整日只会深深地思恋、独自地伤感,她们敢于执著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自由的幸福,大胆地向所爱的人诉说自己炽热的感情,并表达出她们渴望从良以及希望与爱人长相厮守、成为夫妇的愿望,如《迷仙引》:

刘云霞

(河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要: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迥异于封建士大夫词中的闺秀形象,一反温柔敦厚、听天由命的性格,更加多姿多

彩,个性卓异,品位高雅,鲜活生动。柳永对女性平等地认同,女子以自身的真面目出现,她们全新饱满的形象从此获得了独立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市井女性;全新面貌;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08)04-0050-03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第21卷第4期2008年10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HenanRadio&TVUniversity

Vol.21,No.4Oct .2008

收稿日期:2008-06-23作者简介:刘云霞(1974~

),女,河南镇平人,河南科技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50··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祗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整首词通过一位民间歌妓对自己所信任的男子的自述,刻画了一位敢于大胆说出心声,渴望自由生活的歌妓形象。柳永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代歌妓立言,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歌妓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据词中所云,她才过十五岁便开始学习歌舞了,由于她身隶娼籍,学习伎艺是为了谋生,她所强烈追求的梦想只不过是一个平常人的生活。她是让人尊重的,因为她在一掷千金的王孙公子面前能保持内心的高洁。词人于此委婉地表现了歌妓较为高尚的品格,轻视千金而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她在风尘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寻觅着知音,渴盼着走“从良”的道路,能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归宿。在词的下片,她从赏识者中寻觅到一位可以信托终身的男子,便以“贱民”的身份和坚决的态度,恳求救她脱离苦海,使她真挚的情感有一个美满的归宿。“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歌妓犹命薄如花的女子,妓女从良,何啻登天,对于风尘中的女子而言,那虽是渴望却又是极难实现的。然而,她所信任和依托的男子是否同意,又是否能做到,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词人却未作叙述和回答,但这位女子企图摆脱被玩弄的处境,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勇气却令人肃然起敬。

柳永在此,以同情的笔调,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与正当要求,为我们刻画了一批不同以往的女性形象。如此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经历、真实的生活愿望,何尝不是柳永人性光环的印证呢?

因为人生的失意,在凄凉的羁旅途中,柳永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妓女,无论是地位还是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认同的心理。古人有诗云:“君未成名奴未嫁,想来俱是不如人”。柳永心情亦是如此吧!历史上有许多功名未就的士子像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在青楼里寻找过愉悦和知音,柳永更是将他们看成红粉知己,大为咏叹,在他大量的羁旅词中,对歌妓的人文关怀逐渐多了起来,如其《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词写的是与歌妓别后相思之词。当多数文人依旧对歌妓持欣赏玩弄态度时,柳永竟能将她们作为情人平等地对待。“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如誓言般的十个字,饱含了词人多么诚挚的情感啊!试问如果没有对歌妓内心的认同,怎能一生不忘?若本无“心”,何会有“欠”,柳永对歌妓的思念,是对情人的思念,“同是天涯沦落人”,正是由于柳永的身世和妓女的遭压抑身世相同,让他对歌妓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心理。加之情感建立在“抒情自我化的方向”[4]发展的基础上,自然让人也深切感受到“伊人”对爱情的执着,对词人的思念。由此柳永羁旅词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感人了。

三、市俗女子,魅力不俗

中国诗词里缺失爱情的深闺女性多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却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露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因而,柳永的艳词却曾被人讥为“词语尘下”、“多杂以鄙语”、“多近俚俗”。这说明柳永的艳词走的是和其他人不同的道路,试比较晏殊的《鹊踏枝》和柳永的《定风波》。

晏殊《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略一比较,我们便可发现,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他追求的是文人式的典雅之美,他笔下的女性心中有怨而不显,内中有愁而不发;柳永则不同,他在这首词里用的完全是市民的口吻和情趣。全词均作女子口吻,表现了市井女子对于恋人的思念怨情以及对正常人生活的追求。全词以代言体的口吻,放开来说的笔调,把那思妇的满腔情思,一股脑儿地摆到了读者的眼前。她的情人离家远去,很可能是追求功名去了,她只能独自孤独地度过这个寂寞的春天。然而心绪阑珊,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乏味,美好的韶华就此流走,她也渐渐形容憔悴,不加修饰,哪怕自己蓬头散发。这一切,只缘于心上人离去连书信都不寄一封。自此以下,这位女主角便干脆把作者撇开在一旁,自己站出来向我们掏出她的心里话: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他留在身边。在我俩那间书房里,他在铺纸写字,念他的功课,我则手拈着针线,闲来陪他说话。这种乐趣该有多浓、多美,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天天地将青春光阴都虚度了。读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快嘴李翠莲”(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式的妇女形象,她把自己的怨恨和烦恼,痛痛快快地全部“掷”给了读者。

柳永在这首词里用的完全是市民的口吻和情趣,所以非常符合市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但并不符合封建士大夫的审美理想,此词在后来还给柳永的仕途带来了一些麻烦。今人叶嘉莹曾说:“历代词人对歌词的写作,其毁誉幸蹇,影响命运之得失升沉,两者结合得如此密切,盖从未有如柳永者。”[5]昔日叶梦得之《避暑录话》卷下记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自救,择术不可不慎。”[6]柳永的悲剧不仅值得我们同情,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因为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柳永对周围女性的情感有透彻的了解和体验。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四、市井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学价值

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是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词这种市民文艺的新形式,到了柳永的手中才确立了自身的地位。他的《乐章集》传词近212首,其中近70首是描写女性的世俗词,大约占其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真正走到市民中去的词人柳永,

51

··

Liu Yunxia

(Schoole of Humanity &Literatur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The secular women in Liu Yong ’s Ci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feudal literati ’s image of boudoir woman.Their image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revious gentle obedience ,fatalistic woman.But their images are colorful ,prominent personality ,elegant taste ,fresh lively.Liu Yong equal recognition to women ,and women appear with their own true colors ,so that their brand new full images ac -cess to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value.

Key words :the Secular Women ;the Brand New Look ;Literary Value

On the Secular Women in Liu Yong ’s Ci

为词带来了新的气息与活力,带来了新的趣味与美感。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曰:“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于俚俗。”[7]柳永艳词之特点确实多带着市井气息,故“多近俚俗”,然而柳永的词能在市井中广泛流传,并不仅仅因为它们迎合了市民的趣味,还因为它们唱出了市井人民的心声,寄托了市井人民的愿望,有着广泛的意义。柳永词流传之广,上达朝廷,陈师道《后山诗话》中说柳词“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8]远至西夏,叶梦得之《避暑录话》载“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9]

在宋词中,同样有很多文人如欧阳修、晏殊等笔下都出现过女子,但他们对待女子的看法,是以自己为本位的,站在一个欣赏者的角度,他们希望能从她们的美丽、温柔、多情之中得到感官享受,却没有平等的情感交流;或者是把情感生活看作是自己性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生命。但柳永不同,他总是直接进入闺情之中,体会或是承担那种种的喜乐哀怨,从而用自己的心喊出闺阁的声音。有时候他甚至亲自充当故事的主角,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让自己进入,就意味着主动分担痛苦,痛苦比同情来得更真实、更真挚,进入意味着没有距离,融为一体。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数时候都流连在青楼之中,但并不把女性当做玩弄的对象,而是同情她们的命运,尊重“意中人”的人格,从内心深处感知、怀念她们,并且以全新的面貌来表现她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柳永笔下的那些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对抗着封建正统女性的做作和虚伪,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对女性自觉意识苏醒的促进和萌发,具有独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柳永真正了解歌妓,他笔下的歌妓才以自身的真面目出现,柳永作为女性的一个代言人,真实准确地代她们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从而柳永笔下的歌妓形象便有了独立的文学价值。柳永自恃“才子词人”,但在史家眼中,一生出入烟花柳巷,秦楼楚馆,只会做写艳词俗语的风流浪子是根本入不得史家正堂的。所以,柳永的名字在偌大一部《宋史》中竟没有只言片语的提及。柳永一生是漂泊的,是无奈的,但他人生命运的不幸,却造就了词史之大幸,没有柳永,也许便会没了能与唐诗相提并论的宋词。“词人不幸词家幸”,柳永的女性词是我国封建社会市民文学的一朵奇葩。它植根于北宋市民阶层的深厚土壤之中,拥有相当广泛的接受者。透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当时世态人情的许多方面,尤其是看到了被封建统治阶级及其文

人视为“贱民”的弱女子的处境,生活、遭遇、心态、理想、人格、价值、地位等等。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歌妓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色、艺、才、情,对她们各种送往迎来、幽期密约中的情状,诸如细心、大胆、泼辣、粗俗以至色情,都有真实的描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封建社会底层歌妓群体,在柳永的笔下,得到了全方位的反映。这可以看作柳永是为当时的歌妓群体立传。

柳永的歌妓词在宋词艺术上开辟了俚词阵地,在柳永前后与同时,都有词人写歌妓词,但所写的大都是属于雅词的范围。这类作品自有相当的艺术价值,不可随意贬低。但作品的情调、用语、曲调都已形成定势,难免有众口一腔、千人一面的局限。柳永的歌妓词却在这种情况下另辟蹊径,从俗如流,虽被文人讥为“俚”、“俗”,却能扎根于平民之中,自立于词坛。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词至柳永而一变,如唐诗之有白居易,就是指词的创作由此而自“雅”变“俗”,并且能自成一格,对后人的创作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10]从词的发展史上看,柳永用了一生的代价创作出一批通俗的歌妓词,从而使俗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在曲词的创作上“俗词”与“雅词”并存,这是柳永在词史上极为伟大的贡献,柳永女性词的这一艺术风格的开创,不仅独具魅力,而且使得宋初日益偏向“雅”化的词又重新回归到民间的这片沃土上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 ].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5,7,第二版.

[2]王灼.碧鸡漫志(卷一)[A ].张璋.历代词话[M ].北京:大象

出版社,2002:107.

[3]吴小英.唐宋词抒情美探幽[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28.

[5]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67.

[6][9]叶梦得.避暑录话(卷)[A ].学津讨源(第十四集第四

册).

[7]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A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 ].杭

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93.

[8]陈师道.后山诗话[A ].吴文治.宋诗话全编[M ].南京:江苏

古籍出版社,1998.

[10]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中华书局,1997:1780.

52··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是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出现了慢与小令平分秋色的局面;他创用了一百多种词调,占了宋代所使用词调的近七分之一;他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对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词以俗著称,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现在我们就其俗这方面以词的内容题材特点、艺术表现以及形成俗的风格的原因来分析一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有词作专集《乐章集》。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词刚产生时,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不入流的,素有诗贵词贱的说法。它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会场合供给伶工歌女唱歌的,到宋朝时词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大量文人用它来抒发感情,表达人生,所以词风开始由俗变雅,词的内容也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柳永却将其变“雅”为“俗”,着意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 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1)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的面貌和世俗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姬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所以词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或失恋被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比如他的《锦堂春》中的“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表现 了女主人公泼辣爽直的性格;词中也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比如他的《迷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表现了妓女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

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由于生理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复杂原因,女性形象的描绘一直是文人写作的重要对象。从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开始,就奠定了士大夫描写女性以端庄、高贵、文雅为美的基础,表达方法也以含蓄、浓丽、浮艳为贵,并多以女性的服饰、举止、容颜为题。北宋初期词坛风尚依然是承袭了花间、南唐词风,内容绮丽,典雅而含蓄。其中,具有开拓之功的柳永,独树一帜。在词学发展史上,他是一位开启了新的市井审美的词人,“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1]作为一名长期流落于社会底层,出入于酒肆青楼的市井文人,柳永的词较之同时代士大夫的雅词小令更多地关切下层女性。 一、风尘女性,高贵娴雅 宋代是一个声妓繁华的社会。一方面,最高统治者给士大夫们以优厚的俸禄,鼓励他们积钱蓄妓,及时享乐;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促成了市民的享乐心理和竞逐新声的社会时尚,歌妓行业由此而兴盛起来,一时北宋朝野皆溺于妓乐,上至宫廷私宴,下至勾栏瓦肆都需要声乐歌舞来满足感官刺激。出于男性观赏者的审美需求,以妇人态为歌舞本色的趣味观念在唐末就基本确定,到了宋代更是独重女音,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一中曾说:“今人独重女音,不复能问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2]独重女音到宋代竟成为全社会的习尚,进而发展到嘲笑和排斥男音,使曲子词成为“软性文艺”。“曲子词的娱乐功能和抒情功能经过‘好妓好歌喉’得以发挥淋漓,而歌妓们把词变成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使整个身心融合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从某种角度看,歌妓也可以说是词创作的参与者、词人的合作者。”[3]因而从内容、意境到外在的文字、语言风格都必然会留下歌妓所代表的阴柔之美的印记。词人柳永有许多作品干脆就是应歌妓之请、以她们的审美要求和特点来进行创作的;同时,柳永词中也展现出 她们的品性,刻画出她们的形象。 歌妓虽然身在风尘,但在柳永笔下,她们却给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形象。如其《少年游》: 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主旨在于摹画对象的轻妙身姿、笑颜花容、温柔心性和详雅品流,如此完美的女性,是“不称在风尘”的,然而却在风尘卖笑。这样的艳词由歌妓当众演唱,既让观众欣赏到了一次高品位的女性美,又让观众认识了沦落风尘的女子本属高贵以及其内在的“贵人”风度,从心理上能消解观众由狎妓目的而带来的心理邪念,从而对妓女产生敬和爱的情感。 又如其《离别难》中所云:“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在柳永眼中,被时人视为下贱的青楼歌妓具有高雅的性情,不仅美艳娇媚,而且品质高雅善良。风尘女子如此的心性才情、端雅风韵、天真荣态,只有柳永以慧眼识别。柳词的可贵之处,即在于它的真实并舍弃了世俗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偏见,对下层女性有了更为深入的接触和了解,点燃起她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因而他词中的女性形象才有了不同以往的新鲜真实的魅力。 二、青楼女子,追求爱情 在另一些词作中,柳永把“高处不胜寒”的抒情主人公拉回了现实,揭开了掩盖女性情感、欲望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崭新的、充满鲜明个性的、敢爱敢恨的活生生的人物主体。这些青楼女子,她们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轻,头脑中的清规戒律也较少,因此,她们一个个敢爱、敢怒、敢说。她们不像深闺女子那样整日只会深深地思恋、独自地伤感,她们敢于执著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自由的幸福,大胆地向所爱的人诉说自己炽热的感情,并表达出她们渴望从良以及希望与爱人长相厮守、成为夫妇的愿望,如《迷仙引》: 刘云霞 (河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迥异于封建士大夫词中的闺秀形象,一反温柔敦厚、听天由命的性格,更加多姿多 彩,个性卓异,品位高雅,鲜活生动。柳永对女性平等地认同,女子以自身的真面目出现,她们全新饱满的形象从此获得了独立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市井女性;全新面貌;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08)04-0050-03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第21卷第4期2008年10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HenanRadio&TVUniversity Vol.21,No.4Oct .2008 收稿日期:2008-06-23作者简介:刘云霞(1974~ ),女,河南镇平人,河南科技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50··

柳永词的雅俗

柳永词的雅俗 发表时间:2016-12-30T14:33:29.7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0月作者:郑晓燕[导读]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湖北恩施高中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柳永仕途坎坷,一心致力于词作。作为北宋前期最有影响的词作者,有《乐章集》流传。唐圭璋《全宋词》记录的《乐章集》存诗213首,根据杜若鸿的《柳永及其词之论衡》中有统计:《乐章集》中,关于吟咏佳人或歌妓的作品有103首,几乎占全部词作的一半;关于羁旅行役的作品约占59首之多,接近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描写都会承平,人民生活概况的作品约27首占十分之一左右;颂词为11首,为数较少;另有约13首咏物和咏史之作。 柳词丰富的题材类型迎合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口味。社会各层次的人,因其地位不同,情慷各异,故有雅俗不同的审美趣味。柳词的能俗能雅就使柳永词受到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青睐。考究历朝历代各家对柳词的看法,大致可以将他们的观点思想分为柳词流俗为最重、柳词雅和柳词雅俗兼备三种。 一、俗 1、庸俗:清代江顺治《词学集成》卷五:“(柳永)徒以绮语柔情,竞夸艳冶,从而效之者加厉焉。遂使郑卫之音,泛滥六七百年,而雅奏几乎绝矣。”就是在述说柳永词之浅俗、庸俗。这充分表现在其词的写作题材和内容上的“庸俗”。柳永创作了大量描写妓女的篇章。赵谦《柳永歌妓词三题》:“据有学者考证,柳永存词约212首,情词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除可确定写给妻室的有3首:《定风波》(伫立长堤)、《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之外,有146首是与歌妓来往、爱恋的记录,或是对歌妓及其生活的审视观照。” 2、通俗:柳永词广泛流传,达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语言的通俗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词来自民间,与士大夫们言志抒怀的诗比较起来,更贴近下层社会,但从晚唐到宋初,文人词的语言逐渐趋于典雅精工,向诗的语言靠拢。而柳永虽为读书人,但他长期混迹市井,词中语言多来自市井,并力求符合歌妓声口,唱给下层市民欣赏,因而他的词多使用市井俗语埋词,体现出下层民众的意趣。正如《艺苑雌黄》所说:“彼(柳永)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黄异《花庵词选》也说:“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理俗,故市井人悦之。 二、雅 《毛诗序》:“雅者,正也。”“雅”即为“正声”,即为合乎正声,高尚而不庸俗。柳永词成就最高的就是咏写羁旅行役之作,描述城市风情及官场酬赠之作也具有较高成就,而这些词就是“雅”最有力的证据。这些雅词由于写景工丽、用语典雅、笔法丰富多变、音调多变而谐婉,善于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景因而随情而动、情因而感化了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历来为士大夫文人所叹赏。 三、雅俗并举 在不断深入研究柳永的词作之后,渐渐发现雅俗互相融合着,即为“雅俗并举,运雅入俗”,并且柳词的精品之作大都是那些运雅入俗的词,从而开辟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正如杨海明先生所说:“柳词中真正被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这种雅俗共济、雅俗共赏的风格,……他虽写作了数量众多的俚词,但其真正的艺术成就,却另在于他那些运‘雅’入‘俗’或引‘俗’归‘雅’的作品上。”下面就以“宋金十大曲”之一的《雨霖铃》一词为例,去体会一下雅俗共济、雅俗共赏造就的经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全文即在描写与歌妓离别时的情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给我们勾画一幅情人间依依不舍甚至双双落泪的惜别情景。“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用铺叙手法,尽情抒写浪迹江湖的愁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深意切,运用了移情和铺叙点染法。清代的沈谦《填词杂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恍惚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而点染法则是:“多情”点明了“伤离别”的情绪与事由,“今宵”两句则对伤离别进一步渲染,其中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四种物象不仅暗含离别之意,更倍增别后凄清孤苦之感。其实,除了此处外,“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也用了点染法。“念去去”点明离别之事由,然后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三种景物烘托渲染,极言别去之遥远,别后心绪之渺茫无着以及烦闷怅惘之情,这些情绪全寄于三种景物之中,变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浑厚深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乃是这首词无可争议的千古名句,得到前人后人无数赞许和倾倒,但是这样的名句,也不是没有来处的。“魏承班‘帘外晓莺残月’,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柳永剪裁前人诗句,自然无痕,宛如己出,笔法之高超、文华之典雅,可见一斑,“袭前人语而得名者”是一也。 同时,《雨霖铃》还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佳作。马兴荣《词学综论?宋词》:“可以说,情景交融这个传统的抒情手段,他是运用很成功的。如《雨霖铃》……把清秋景色和离别之情融合在一起,更细致地表达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 不可否认,《雨霖铃》就是这么一首雅俗共赏的绝唱,正是所谓“俗”的情人之间的缠绵场景、所谓“俗”的铺叙手法,所谓“雅”的工丽写景、引用化用、情景交融等等,将这首词打磨地更加耐人寻味,情意悠长,感人至深。杜若鸿的《柳永及其词之论衡》中有写到:“……柳词并非一味地雅或俗,而是俗中有雅,雅不避俗,乃词史上第一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用单纯的“俗”或者“雅”来评定柳词都是不符合柳词整体风格实际的。因为柳永给我们展现的就是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并且雅和俗常常彼此互见,并代表了柳词的最高成就。雅和俗浑然一体,兼有着走向市民阶层和士文化阶层的特性,成就了柳词雅俗共赏的独特审美体验。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摘要:柳永词中描写女性的作品约占全部词作的一半,而歌妓作为一个特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柳永的作品中。通过对柳永《乐章集》中歌妓词的分类与分析,总结柳词中歌妓的五种形象。她们集高超技艺与倾城之姿于一体;她们不幸沦落风尘但心性依然高洁;她们向往真正的爱情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然而却注定永远得不到永恒爱情;她们命运悲惨却无力自救。柳永用他的柔情笔墨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悲剧形象,使人们对传统的歌妓形象有了另一番新的认识。 关键词:柳永;歌妓词;歌妓形象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也是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词人。虽然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却用流行的新声写下了大量语言通俗、洋溢着浓厚市民气息的作品,在当时红极一时,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欣赏。不仅仁宗喜爱柳词,“每对歌,必使侍妓歌之再三”[1],更有“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的盛况。可以说,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市井百姓,无不爱柳词。 柳永一生作词无数,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词是与歌妓有关联的。据记载:《全宋词》总共收录了柳永词212首,“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2]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柳永如此频繁地将歌妓写入他的词中,而这些歌妓又是以怎样的一个形象出现的呢? 一方面,柳永以歌妓入词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 歌妓制度产生于殷商时期,到了宋代达到它的鼎盛期。由于宋代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歌舞佐酒的兴盛,不仅使得歌妓的数量达到空前之多,也大大加速了歌妓的社会化进程,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为歌妓作为一种文学形象进入文人的词作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柳永如此频繁地创作歌妓词还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 尽管柳永文采非凡,然在仕途上,他却屡屡遭挫。最后他不得不以“奉旨填词”之名,混迹于汴京的秦楼楚馆,以作“新声”卖给歌妓为生。他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这使得他比其他文人墨客更深入地了解歌妓们的悲惨遭遇。 因此在柳词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歌妓的身影。而她们也以不同的形象冲击着读者的眼球。 纵观柳永《乐章集》中的歌妓词,歌妓的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一、技艺超群

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 4 柳永词两首知识点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 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 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 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 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 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 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 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 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 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 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 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 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 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 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 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 场景, 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 而沉入到无边无 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 是观潮 胜地。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 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 属霖雨涉旬, 于栈道雨中闻铃, 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 采其声为 《雨霖铃》

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凄切(qiè)罗绮(qí)处之泰然(chù)适逢其会(huì)B.相看(xiāng)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差不齐(cēn)C.应届(yīng)暮霭(ǎi)良辰好景(chén)重湖叠巘(yǎn)D.与会(yǔ)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枪实弹(hè)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不敢献 B.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①执手相看泪眼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 3.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4.下列加横线语词的解释全都错误 ....的一项() A.欲寄彩笺兼尺素:一尺长的素绢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 B.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险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示接在后面的是原因C.此去经年:年复一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治安问题恶化D.填然鼓之:表示事物的代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情形 5.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南初歇-一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艳情词集中体现了化雅为俗的特点。他描写与歌妓的情场生活,并对歌妓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俗,即一反前人的含蓄蕴藉,风格直露而坦率,并以世俗的心理和趣味描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而愉快的市民情调。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语言材料的偏重俚俗。柳永词的俗正是对词的本色的保留和发扬,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柳永;艳情词;俗 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提到柳永词的“俗”,是离不开他的艳情词的。也就是说,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他直接而怡然自得地描写自己的情场生活。柳永虽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使他能在青壮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流连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柳永对此在词中也有过描写: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 因而歌妓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也颇为自负风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咇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歌妓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白,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度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

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

收稿日期:2011-03-1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词在宋代的传播研究0(编号:07SJ D750017)。作者简介:黄旭(1962-),男,江苏泰兴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艺术传播研究。 第27卷第5期2011年5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 I U TEAC H ERS COLLEGE Vo.l 27 No .5 M ay .2011 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 黄 旭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广为流传,其传播动力得之于:其一,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 应时代的需要,在创新中得到原动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其二,柳永敢于直面/雅0与/俗0的选择,并以主动的姿态选择/俗0,满足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其词得以广泛流传;其三,柳永成功利用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促进了柳词在北宋的传播与消费。 关键词: 柳词;传播动力;北宋 中图分类号: I2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1)05-0027-05 传播者与接受者是传播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在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宋代,词作者往往是主要的传播主体。作者控制着传播的方向与内容,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来说就是/把关人0。接受者是文学传播的末端。文学作品的传播,最终是要作用于读者受众,只有接受者接受后才能实现作品的价值;而接受者的价值取向对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兆鹏认为,文学的商品化趋势,对宋代文学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和作用:一是造就了一批以诗文创作为生计的/职业0作者,二是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流通与消费 [1] 。传播与接受这两个维度的相互作用,是文学传播的重要动力。 柳永是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专业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善于运用传播手段并使自己获得成功的词人。唐圭璋先生曾对柳词的传播情况作过这样的描述: 宋叶梦得5避暑录话6卷三云:/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0明郑麟趾5高丽史#乐志6中也有柳词。这是宋徽宗赐给高丽的宋乐,可见柳词也传到了高丽。柳词西北传到西夏,东北传到高丽,更为中原广大市民所喜爱。宋陈师道在5后山诗话6里说他的词/天下咏之0。吴曾在5能改斋漫录6卷十六 里,说他的词/传播四方0,也可证实柳词普遍流传的情况 [2](P928) 。 柳词在北宋社会的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变0中求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同时能够充分利用传播媒介为其服务。 一 作为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专业词人,柳永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可谓是功绩卓著。/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0 [3](P193) 。宋胡 仔5苕溪渔隐丛话6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5词论6:/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5乐章集6,大得声称于世。0唐圭璋先生对柳永词有这样一段评价:/柳永以其很深的文学素养,习于唐乐、唐诗,又习于本朝的新乐、新词,经常流连坊曲里巷,与乐工、歌伎往来,创制大量慢词,开有宋一代风气。0 [2](P928) 这是从 文学的角度对柳词创作的肯定。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是顺应了当时承平时代的/享乐0主题的需要。 柳永的创作主要从宋真宗天禧至宋仁宗皇佑的三十五年间(1017-1057年)。这段时期,宋朝边界相对安定,没有战争之苦,社会较为安定。宋人孟元老5东京梦华录序6中这一段是经常被人引用的:

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宋词的影响 摘要 宋词在形成新脱圆倩、纤丽峭拔的语体风格的过程中,柳永词在宋代大文化背景的濡染下,由对传统辞章进行历史整合的书卷气、按词体的规定性组合渊雅博炼词汇的音乐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相当稳固的词体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语体风格,对后世词体特别是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宋词慢词 。 引言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百十多个词调里,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质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也许只能在小令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柳记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进士考试落榜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 【摘要】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着重论述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密切的原因以及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来俯就这些女子,他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对她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的。 【关键字】柳永,歌妓词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流传甚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作词的文人,《全宋词》收录其词212首,而其中描写歌妓的则有一百余首。 所谓的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抒写内容的歌词。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这些歌妓词大部分是他与歌妓们来往、恋爱的记录,词中既可见歌妓之名,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之类;也可见歌妓之才貌,如“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等等,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歌妓是柳词创作的主要对象,与这群人的交往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词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色艺俱佳的歌妓成为词人吟咏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唐五代词人晏殊、张先等人都曾创作过歌妓词,但柳永的妓情词与他们的有着本质的区别。晏殊等人的妓情词多从旁观者欣赏的角度,描绘歌妓的容貌、体态、技艺之美;或以代言体形式,以婉转而又富有女性情调的口吻来言情。这种“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言体形式的出现,显然是为了适应词作的“助妖娆之态”、“资羽盖之欢”、“娱宾遣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因此“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则大都充当了风雅的附庸,缺少鲜明的个性,却多了些那一时代特有的贞淑节烈”,对于身份低贱的歌妓的真实感情世界,词人是不屑于去深入了解的,更不用说在词作中加以反映了。柳永则是在她们普遍的美色与技艺中发现一些富于特色的方面加以描绘,以由衷的赞美之情描写她们的美貌和伎艺,并以同情的笔触真实地反映她们的痛苦、不幸、向往和追求。他与歌妓的感情往往是平等的,相互的,是背离了封建门当户对观念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这些都是俗文化元素的集中体现。柳永由于经常出入秦楼楚馆,深得歌妓的喜爱(唐宋时歌妓有喜爱文人、倾慕才情的传统),加之科举功名上遭受挫折,只是在与歌妓的两情相悦中才弥补了他内心的失落,因此,他对歌妓的态度就不再是一种狎客的态度,他尊重她们,理解她们,对她们的遭遇、感慨和内心愿望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给予深切的同情。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在柳永的词作中,第一次真实地刻画了歌妓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在情感生活中的遭遇及心理感受。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 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 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 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 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 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 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

柳永词与宋词之间的雅俗之

柳永词与宋词之间的雅俗之 刘阳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1183122 摘要:严酷的封建专制思想对人性和自由的压抑是令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被它所奴化的人们对于“白衣卿相”柳永的打压是不遗余力的,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处世观铸就了他辛酸的一生。且柳永处在词风变化的时期,故而人们多诟病其词之俗!实则雅俗乃是因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中华民族审美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看法罢了! 关键词:封建思潮,程朱理学,转变期,俗,雅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终身潦倒,连死时都是靠妓女捐钱安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词风纯真、大胆,善于铺叙白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多直语、市侩化,大量运用“俚词”,使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从而成为词史上的又一位伟人! 世人皆言柳永的词俗,与其他的大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的雅逸豪放相比,实是俗不可耐!批判柳词中的风月艳词,多直语、市侩化,失去了作为文人的那种清高之气——或于自然之中怡情养性,或于朝廷之中忧国尽忠,或于社会之中助民生息……但我认为这些并非柳永之俗,造成柳永词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思潮方面,也有词的发展上的原因,这是那些自命清高、所谓文雅之士的俗!而柳永如此真性情、真爱恨的真男人却在那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儒家文化思想、程朱理学的“去人欲,存天理”的禁锢下变成了为人所不齿 一、封建思想文化的禁锢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必然要求保证自己的统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那些自由思想,代之以统治者自己制定的能够统一所有人的思维、为自己服务的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内容摘要: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柳永渴望个性解放和性爱自由,于是他在青楼中找到理想的归宿;他通过自己的词让世人了解了歌妓等普通女性的生活及境遇。所以他的作品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语感上或是感情上都时刻展现出女性特质来;他把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抒展得扣人心弦;他以女性的口吻如歌如诉,吟唱着生活的酸楚、命运的不济。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特质 柳永生平简介与柳词的主要特点 柳永(987-1055?),字鳍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倦厌官场,眈溺于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人所未写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八九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了解了柳永的身世以及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笔者通过长期潜心的研究,逐渐发现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关于这些,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女性口吻抒写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婉倾泣诉,如歌如怨。

柳永词两首练习

天佑中学高一语文练习(柳永词两首) 命题人:洪晓芳审题人:学科组长: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倏.忽(shū)旌旆.(fai)杳.然(yǎo)鱼龙潜.跃(qián) B.老妪.(yù)兰橑.(lǎo)坼.裂(cha)架梁之椽.(ch uán) C.荠.麦(qí)罗衾.(qīn)扁.舟(piān)宵衣旰.食(gàn) D.巨擘.(b?)扛.鼎(gāng)戏谑.(xua)叱咤.(chà)风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骨鲠在喉潺湲国殇越俎代庖 B.黍离之悲豆蔻账簿知人论事 C.渔阳皮鼓聒躁羁旅未雨绸缪 D.钟鼓馔玉阑珊耆旧残绝人寰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 B.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 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 C.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晨钟暮鼓 ....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D.陈云林访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虽有海峡阻隔,但两岸一衣带水 ....,同为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C.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尘埃会因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D.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说自己为诗“系于意不系于文。”他确乎不穷工于词,却有返璞归真之美。 B.孟浩然的诗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不媚世俗,多自然超妙之趣。 C.唐玄宗天宝元年的一天(公元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 到长安来。 D.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6.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副主教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B.东吴大将吕蒙乘荆州空虚,用“白衣渡江”之计偷渡过江,突击烽火台,袭取荆州城。关羽得讯回救,被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麦城粮尽,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伏被孙权伏兵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从此荆州归了东吴。《三国演义》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 《红楼梦》 D.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家》 7.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8.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⑥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①②③ B.⑤⑥ C.④⑤ D.①④⑥ 9.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 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 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 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10.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给词人送行的情人的心理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淼的 江面,更不舍得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分离。

论柳永词之雅俗

关于柳永词之雅俗及成因浅析 汉语言文学08级3班200802101334 罗坤 摘要:关于柳词的雅俗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多数文人总是持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而 本文作者则从比较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柳词的雅与俗。即既有 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并对柳词之雅俗的成因也做了简 明的解释。 关键字:俗及成因,意俗,庸俗,通俗,情雅及成因,意雅及成因,语雅及成因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宋词是无法逾越的一章,而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无法忽视的。他是当时词坛上最为受人瞩目的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但是他也是两宋词坛备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其词的雅俗归类上。大部分人均持一种极端的态度,而我认为柳永的词既有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 一:俗及成因 历来论者对柳词之雅俗往往更倾向于吧柳词归于“浅近卑俗”一类。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虽然肯定了柳永在词的创新上的成就,以及其词音律的和谐,但还是将其整体风格定为卑俗一体。文学史上,关于柳永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南渡初王灼《碧鸡漫志》,陈师道《后山诗话》,黄昇《花庵词选》

等。这样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绝对。 我认为柳词的俗应该分为三部分——意俗,庸俗和通俗。毫无疑问,意俗和庸俗这两种会属于绝对意义的贬义,而通俗这个词则属于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因为没有个性而大众化,也可以是因为其通俗易懂而受人欢迎。 1.意俗 就柳词而言,涉及到猥亵香艳的,对女性充满色相的,世俗化的“意俗”作品也是有的。如:《柳腰轻》中的“英英妙舞腰肢软”,《洞仙歌》中的“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小镇西》“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等等,类似于这样低俗,浮艳之作还有很多。当然这是柳词被历代文人定位为卑俗浅近的最主要依据,同时这也是后代文人应该摒弃的诟病。 2.庸俗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后,经文士的改造和加工而日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定了一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一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但随着词的发展,后世词人之作日趋庸俗,而柳词中的庸俗之作也是在这一文风影响下而形成的。如:《合欢带》中的“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长相思》中的“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红窗听》中的“如削肌肤红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