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生产工艺规程

鹿茸生产工艺规程
鹿茸生产工艺规程

1 目的:建立鹿茸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鹿茸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 鹿茸

5.1.2规格: 薄片

5.1.3性状: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5.1.4企业内部代码:C536

5.1.5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5.1.7用法与用量:1~2g,研末冲服。

5.1.8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30g/罐;40g/罐;5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辅料:无

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 鹿茸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为质量控制要点。

6.2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

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鹿茸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净制: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净制后的鹿茸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4质量要求

6.2.2.4.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2.4.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2.4.3净制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 ,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2.2.5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5-100%。 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

净制物料平衡指标(%)投料量

6.2.2.6偏差处理:投料量按领料数量计算。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按质量事故处理则进行纠正和预防。

6.2.3 洗、润:按照《洗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将药材从滚筒口送入洗药机中后,按《洗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启动机器,开启水泵,饮用水将通过水泵喷水管喷入旋转着的洗药筒内,使洗药筒内的药物得到充分清洗后,肉眼观察无泥沙。然后将清洗合格的药材放入泡药池,润透即可;或者放入软化箱,根据物料情况调好蒸汽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40-50℃;时间10-15分钟以内)。不得对物料重复软化。

6.2.3.1洗、润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洗润后的鹿茸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3.2质量要求

6.2.3.2.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3.2.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3.3 洗润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 。用“弯曲法”检查,应符合标准。

(2)合格标准:充分清洗后,肉眼观察无泥沙。润药程度符合要求。 6.2.3.4偏差处理:投料量按领料数量计算。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按质量事故处理则进行纠正和预防。

6.2.4切制:按照《切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切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调整好切药机后,启动切药机,然后不断将药材加入料槽内,每30分钟检查出料情况,异形片不得超过10%。

6.2.4.1切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切制后的鹿茸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4.2质量要求

6.2.4.2.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4.2.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4.3切制标准:

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 。用目测法检查,应符合标准。 合格标准:异形片不得过10%。 6.2.4.4物料平衡

(1)物料平衡指标:90~99%。 (2)物料平衡公式:

%100%?+=

润药后数量

杂物量

切制后数量)切制物料平衡(

6.2.4.5偏差处理:如有偏差,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5干燥:按照《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热风循环烘箱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将饮片分别均匀装在烘盘中,架在烘车上,推入热风循环烘箱内,设定温度60-80℃,当温度达到60℃后,持续40-60分钟,或置于阳光棚晾晒,干燥完成后,测定药材水分。

6.2.5.1干燥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干燥后的鹿茸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5.2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中间体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2.5.3质量要求

6.2.5.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5.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5.4干燥标准:

(1)取样样方法:随机在不同物料筐中取样5处,每次150g 。用“四分法”取样约150g 。

(2)合格标准:用《水分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5)测定,水分不得过13%。

6.2.5.5物料平衡

(1) 物料平衡指标:90~99%。 (2) 物料平衡公式:

%100%?+=

净药材投料量

取样量

干燥后数量)干燥物料平衡(

(3) 投料量按净制后药材数量计算。

6.2.5.6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6包装 6.2.6.1内包装

6.2.6.1.1包装工序按照《饮片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批包装指令,填写领料单,填写品名、批号、领料量,注意核对合格标志。

6.2.6.1.2根据指令要求的规格,产量,计算所需包材的数量,标签的量,凭批包装指令单领取包材及标签。

6.2.6.1.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QA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2.6.1.4分装过程中,要求称量准确,封口严密,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及合格标志。

丸剂生产工艺规程

甘南藏药制药 标准系----产品工艺规程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规程规定了洁白丸生产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洁白丸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年版) 《中华人民国药典》(201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程不涉及术语和定义。 4 产品概述 4.1 产品名称

HC·ZY---BZX·E01 第2页共19页4.1.1 通用名洁白丸 4.1.2 汉语拼音Jiebai Wan 4.2 剂型水蜜丸 4.3 处方依据、批准文号、处方 4.3.1 处方依据 《中华人民国药典》一部546页 4.3.2 批准文号XXXX

HC·ZY---BZX·E01 第3页共19页 4.3.4 产品工艺流程图(见附录A) 5 生产工艺 5.1 药材前处理 5.1.1 领料 a)领料数量依据批生产指令单的数量。 b)领料时凭有审核签字的领料单领料。 5.1.2 原药材炮制 a) 诃子: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制成适宜的粗粒,干燥,置净料袋, 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b) 翼首草: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 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C) 南寒水石:经挑拣,除去杂质,煅,干燥,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 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d) 五灵脂:经挑拣,除去杂质,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识后 入中间站存放。 e) 土木香: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低温干燥,净料袋,称重封口, 每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f) 石榴子: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 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g) 木瓜: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生产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1生产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为了便于生产操作管理,本处列出与装置有关的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数据,以便工作时参考。 表1 二氧化碳的相变参数

2).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 本装置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

3).生产工序说明 本装置通过对二氧化碳原料气进行压缩,然后依次经过“夹心饼”精脱硫、催化氧化脱烃、分子筛干燥、冷凝液化、浅低温提纯等工序,得到质量符合 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 脱硫 二氧化碳原料气中含有以H 2 S、COS为主的多种形态的硫化物,脱硫的目的一是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保护脱烃催化剂。脱硫的任务及指标是保证原料气中的总硫≤。本装置采用“夹心饼”精脱硫工艺,即原料气先经过氧化铁预脱硫,脱除原料气中的绝大部分H2S,然后再经过水解塔,将原料气中的COS转化为H2S,然后在经 过活性炭精脱硫塔,脱除残余的H 2 S。主要反应如下: 预脱硫塔:Fe 2O 3 .H 2 O+3H 2 S= Fe 2 S 3 .H 2 O+3H 2 O Fe 2O 3 .H 2 O+3H 2 S=2 FeS+S+4H 2 O 水解塔:COS+H2O=H 2S+CO 2 精脱硫塔:H 2S+1/2O 2 =S+H 2 O

催化氧化脱烃 催化氧化脱烃的主要目的是脱除原料气中的H 2 、CO、烃类(碳氢化合物)等 可燃杂质。原料气经过预热至380℃后进入脱烃塔,在脱烃塔中贵金属(活性氧 化铝负载铂、钯)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原料气中的可燃杂质与O 2 发生催化燃 烧反应,生成CO 2和H 2 O,脱烃过程操作温度为380~500℃。由于硫化物会使脱烃 催化剂中毒,因此必须保证进入脱烃系统原料气中的总硫≤。 分子筛脱水 利用分子筛将原料气中的微量水脱除,保证原料气中的水分≤20ppm,分子筛吸附饱和后加热再生循环使用。分子筛吸附塔一共设置两台,一台吸附,一台再生,切换使用,采用热再生方式进行再生,利用放空尾气进行吹冷。 液化提纯 原料气经过液化后进入提纯塔进行精馏提纯,利用精馏原理,根据二氧化碳与杂质组分的沸点不同,在特定条件下将杂质加以分离,提高二氧化碳纯度,降低消耗。 4).工艺流程简述 从界外来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C0101),压缩过程中,从压缩机二段引出去预脱硫塔(T0201A/B),脱除原料气中的H 2 S。预脱硫塔共设置2台,可串可并,根据脱硫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串联或并联使用。经过预脱硫后的原料气返回压缩机(C0101)三段入口,经过三段压缩后,经过脱硫加热器预热至60℃~90℃后进入水解塔(T0202),将原料气中的有机硫水解为无机硫,然后进入精脱硫塔 (T0203)脱除原料气中残余的H 2 S。从精脱硫塔出来脱硫合格的原料气,经过脱烃热交(E0202)预热380℃,再经过脱烃电加热器(F0201)后进入脱烃塔(T0204),当温度不够时,开脱烃电加热器(F0201)进行提温。脱烃塔(T0204)出来的高温原料气经过脱烃热交(E0202)回收热量后,经过脱硫水冷器(E0203)冷却至常温,然后经过除湿器(E0204)与回冰机系统的气氨换热而被冷却至-5℃,冷却除湿除去原料气中的部分水分,除湿器(E0204)出来的原料气进入分子筛塔(T0205A/B),经过分子筛吸附脱水使水分≤20ppm,分子筛塔一开一备,当水份接近20ppm时,则启用备用塔,该塔退出再生 (再生时引入经电加热器加热至约250℃的空气进行再生,当再生气出口温度≥150℃时,再生结束,用提纯塔放空气冷却到35℃后备用)。

7万吨年500~6000目超细蒙脱石球磨分级生产线工艺流程设计.

合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年产7万吨500~6000目超细蒙 脱石球磨分级工艺流程设计 课程:粉体材料课程设计 院(部):合肥学院 专业: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10粉体(1)班 学生姓名:陈元刚 学号:1003011026 设计期限:2013-6-17——2013-7-07 指导教师:丁明 教研室主任:赵娣芳

目录 一、工艺说明.............................................................................................................. 4 二、工艺流程图.......................................................................................................... 5 三、原料及预处理系统.............................................................................................. 5 3.1原料来源........................................................................................................ 5 3.2原料预处理.................................................................................................... 5 四、破碎系统.............................................................................................................. 5 4.1破碎机........................................................................................................... 6 4.1.1双辊破碎机....................................................................................... 6 4.1.2颚式破碎机....................................................................................... 6 4.1.2旋回破碎机....................................................................................... 8 4.1.3圆锥破碎机....................................................................................... 9 4.2粉碎流程....................................................................................................... 9 五、粉磨系统.......................................................................................................... 11 5.1粉磨原理............................................................................................... 113 5.1球磨机................................................................................................... 133 5.1.1产品介绍................................................................................... 133 5.1.2性能特点................................................................................... 133 5.1.3工作原理................................................................................... 144 5.1.4技术参数................................................................................... 144 5.2塔式搅拌磨........................................................................................... 155 5.2.1工作原理................................................................................... 155 5.2.2塔磨机的特征........................................................................... 156 六、分级系统...................................................................................................... 158 6.1螺旋分级机........................................................................................... 158 6.1.1螺旋分级机原理....................................................................... 158 6.1.2影响因素................................................................................... 158 6.2水力旋流器........................................................................................... 158 6.2.1水力旋流器原理....................................................................... 159 6.2.2影响因素................................................................................... 159 6.3布袋除尘器........................................................................................... 159 6.3.1工作原理................................................................................... 159 6.3.2滤料....................................................................................... 2015 6.3.3JDMC 系列脉冲长布袋除尘器......................................... 2015 6.3.4除尘布袋的堵塞................................................................... 2115 6.3.5除尘滤袋的破损................................................................... 2115 6.3.6布袋的老化........................................................................... 2221 七、环境保护及措施.......................................................................................... 234 八、小结.............................................................................................................. 234 九、参考文献...................................................................................................... 244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技术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技术 1、中药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是依据传统中药汤剂的煎煮要求,根据不同品种分别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其基本工艺路线是:优选中药材,炮制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检验。 2、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方法一样吗?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相似,是在继承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产。主要表现为:(1)中药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是按照传统汤剂的煎药的要求,如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溶化、另煎、冲服等。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优化不同中药品种的提取技术参数。 (2)结合现代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药最新研究成果,对研究明确的脂溶性有效成分,采用水提取结合乙醇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技术,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3)对于传统药材粉末入药的品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达到了细胞破壁,快速发挥药效。 (4)在颗粒制造过程中,采用浸膏粉直接干法造粒,不加赋型剂,部分品种确实需要加入赋型剂的,也是尽量少加。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和其他冲剂不同,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冲剂和颗粒剂都是含有较多的糖和辅料,而配方颗粒不含糖,部分品种含辅料也是少量的,保证了中药原有的药性和药效。

3、生产上如何体现“先煎”? 先煎是要求增加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出,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效。 如石膏、煅自然铜等矿石类;石决明、牡蛎等贝壳类;龟甲、鳖甲等角甲类药物;乌头、附子等有毒的药物;石斛、天竹黄等。该类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是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工艺参数,如石斛需要煎煮2次,共4小时,龟甲砂炒破碎,加水煎煮2次,共10小时,这是家庭煎煮无法做到的。 4、那些品种“先煎”? 先煎的品种主要有:龟甲、鳖甲、石膏、煅自然铜、代赭石、寒水石、龙骨、紫石英、牡蛎、石决明、川乌、草乌、附子、石斛、天竹黄、滑石、磁石、珍珠母、阳起石、赤石脂等。 5、生产上如何体现“后下”? 后下是要求减少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和免于有效成分分解破坏。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砂仁、广藿香、豆蔻、青蒿等,先蒸馏收集挥发油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再加水提取,挥发油经处理后包裹加入到颗粒中。 不易久煎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采用冷提法萃取。 6、那些品种“后下”?

工艺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

工艺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 1、贯彻国家上级部门关于设备检修维护保养施工方面的安全规定和标准,负责做好主管范围业务内的安全工作。 2、严格执行本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对本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3、负责编制工艺安全技术规程及管理制度。在编制开停工或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方案时,要有可靠的安全工艺技术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 4、在本专业范围内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技术与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组织技术练兵活动,定期考核。 5、编制和修订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对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6、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全公司技术措施计划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有安全技术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措施项目,制定增产节约措施时,应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7、参加部门新建扩建工程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参加设备改造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使之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8、组织开展工艺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安全装备。 9、在技术改造和新建改扩建装置建成时,负责组织危险区域划分和审查工作。 10、参加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岀预防措施,并及时向领导或主管部门报告。 11、参与拟订本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参与本部门危险源辨识,落实本岗位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13、参与公司和本部门应急救援演练。 14、参与检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5、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16、积极参加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预案演练;加强安全自我保护,切实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972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接班首先检查各种机械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2、检查水池冷却水温,对水温过高的进行排水和加水,以便铸造顺利完成; 3、修盘人员要及时检查所铸及其它规格结晶盘的水全、水匀后及时排除故障; 4、结晶修复后涮好化石粉,工具、流槽等部件都要涮化石粉,并保持干燥,清除其它杂质; 5、修盘用的色拉油及化石粉要保管好,不能有其它杂质混入; 6、引锭头要清理干净,保持干燥,换下来的要放好不能乱放; 7、冷却井的深度必须掌握好,不能造成拖底; 8、检查导向轮内是否有杂物、有故障就及时排除,不能造成棒坯的表面质量问题; 9、熔铸前必须掌握好炉水的温度及放水时的技术,不能无目的的蛮干,造成成品率下降及设备损失; 10、过滤布要扎好扎牢,铸造过程中结晶盘内的熔体

年产2000吨5000目超细坡缕石粉工艺流程设计

年产2000吨5000目超细坡缕石粉工艺流程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坡缕石的运用现状和超细坡缕石粉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及所用的主要设备旋液分离器的选型。 关键词:坡缕石旋液分离器应用前景制备工艺 前言:坡缕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很好的流变性和催化性能,同时,具有理想的胶体性能和耐热性能,是一种少见的矿物。主要用于在化工、农药、国防、医药、建材、轻纺等行业。 一、坡缕石 坡缕石是一种含水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由于其独特的链层状晶体结构,使其具备许多有益的性能,在众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坡缕石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坡缕石在吸附净化材料、润滑油添加剂、纳米复合材料、无机抗菌剂、减摩耐磨产品方面的应用和研发,以期为坡缕石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理想的化学成份为Mg5Si8O20(OH)2(H2O)4.nH2O, SiO2 56.96% ,MgO 23.83% 19.21%成份中常有Al、Fe混入,AL2O3替代部分MgO.坡缕石晶体呈毛发状或纤维状,在电子纤维镜下呈长柱状或针状,白、灰、浅绿或浅褐色,硬度一般2-3,当加热到700-800℃时,硬度可能提高到5,密度2.05-2.32g/cm3,平行纤维轴方向有良好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很好的流变性和催化性能,同时,具有理想的胶体性能和耐热性能,是一种少见的矿物。光泽暗淡。硬度2~3,比重2.1~2.3。干燥时具吸水性。坡缕石可由沉积成因,或由富含镁的岩石和基性火山灰蚀变而成。用作建筑工业

上的绝热、隔音等材料。世界最主要产地为西班牙的瓦拉卡斯,中国产地主要在江苏安徽两省毗邻地区。 1、用途 在化工、农药、国防、医药、建材、轻纺等行业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环保、汽车、绝缘、陶瓷工业的应用,也有突出进展,由于坡缕石中石棉含量为0,因此是替代石棉的理想材料。坡缕石(Palygorskite)R2 (x y 2z)/2(H2O)4{(Mg5-y-zRy3 口z)[(Si8--xRx3 )O20](OH)2(OH2)4}晶体化学] R3 主要为Al3 ,其次是Fe3 ,通常R3 原子数可达2;□代表八面体空位;R2 主要代表Ca2 ,进入通道中以平衡电荷。水有3种存在形式:一是结构水(羟基水);二是在带状结构层边缘与八面体阳离子配位的水;三是在通道中由氢键连结的沸石水。 2、结构与形态 具有二维连续的硅氧四面体片,其中每个硅氧四面体都共用3个角顶,同相邻的3个四面体相连,四面体中的活性氧指向沿b轴周期性反转。每任意两个硅氧四面体片之间,活性氧与活性氧相对,惰性氧与惰性氧相对,且活性氧与OH-呈紧密堆积,阳离子充填于活性氧与OH-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中,形成一维无限延伸的八面体片(带)。因此,其结构可视为变2:1型结构层。在惰性氧相对的位置上有类似于沸石的宽大通道,并充填着沸石水。每一八面体片(带)所连结的两个硅氧四面体片形成类似于角闪石“I”字束的带状结构层,并平行于a轴延伸。整个晶体结构可看成由这种带状结构层连结而成。因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doc 46页)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doc 46页)

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藿香正气片生产工艺规程 说明 由于企业扩大了生产范围,按甘肃佛仁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文件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消、印制及保管管理程序》及《企业内控质量标准管理程序》的规定,本技术文件于2011年01月年经过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确认后,由质量部门发布,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于执行日期起执行。 产品工艺规程具有法定意义,代表了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质量安全保证性的内容。任何部门及个人无权更改,如有变更,请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修订(修改)时,其修改内容及记录作为历史沿革文件,以本规程附件的形式一并存档。 目录 一、产品概述 (3)

二、处方及处方依据 (3) 三、生产工艺流程 (3) 四、制剂处方中中药材前处理和炮制 (5) 五、提取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 六、制剂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9) 七、原辅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3) 八、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4) 九、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9) 十、物料平衡计算方法 (21) 十一、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 (22) 十二、包装标签内容、说明书式稿 (23) 十三、工艺卫生要求及生产区环境监测方法与标准 (25) 十四、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26) 十五、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26) 十六、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28) 十七、原辅料消耗定额 (29) 十八、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29) 十九、岗位定员及定额、生产周期 (30) 附录:有关规定、理化常数及换算 (31) 附页:文件修订记录 藿香正气水生产工艺规程 一、产品概述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制度 1.根据目前现有的和修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各相关部门,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每年至少对现有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一次评审,需要时应进行修定。 2.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适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定,以保证即时性和适用性: 2.1.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2.2.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2.3.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2.4.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配备发生变更时; 2.5.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2.6.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 2.7.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出现制度性因素时; 2.8.其他事项,需要修定和评审时。 3.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相应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4.应根据生产情况以及工艺、原料、装置等的变更或增加等情况,及时对相关的岗位操作规程进行评审,需要时应进行修定,以确保规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5.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投产前,相关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给有关的岗位指导工作。 6.由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编制、评审和修定。

7.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除各部门使用落实外,均应提供副本存档。 8.确保单位、各岗位使用的制度和规程为最新版本。

石灰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一、石灰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主要参数 1 窑体主要参数 1)有效高度 21.7 m 。 2)有效容积 150 m3 。 3)窑衬外径 4.6 m 。 4)窑衬内径 3 m 。 5)高径比 7.58 。 6)焙烧带高度 5 m 。 7)烧嘴:低压套筒式。 8)烧嘴数量:2排共28只。 9)上下排烧嘴距离:2.5M。 10)上下排烧嘴布置:平面对称、上下错排。 2、煤气与助燃空气参数 1)煤气热值:850~950KCaL/NM3 2)空气过剩系数:1.05~1.15 三、技术要求 1 石灰石(执行YB/T5279-1999 二级石灰石标准) 1)粒度规格:40~80 mm。 2)成分: CaO > 52 % MgO < 3 % SiO < 2.2 % S < 0.10 % P < 0.02 % 3)石灰石应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加热过程无爆裂。 4) 石灰石中不得混入杂质。 2 燃料 1)高、焦混合煤气 2)高炉煤气热值:≥ 740 KCaL/M3 3)焦炉煤气热值:≥ 4000 KCaL/M3 4)焦炉煤气比例: 3~5 % 3 石灰主要指标(执行厂内控标准 JGN52-1999 ) CaO > 88 % MgO < 5 % SiO < 3 % S < 0.07 % 灼减:6% 活性度:300ML 4 烘窑 1)新窑衬烘窑烘炉时间不小于168小时 原则:驱除水分、烧结好炉衬。 2)新窑烘窑要求 升温速度:每小时不大于10~15℃。 保温:150℃、350℃、600℃进行保温,保温时间20~24小时。 烘炉终结温度:850~900℃。

烘窑前加入1米厚的石料保护炉底。 石灰窑烘炉曲线图(后附) 5 操作控制要求 A、焙烧温度控制: 1)焙烧带温度:1050~1150℃。 2)预热带温度:400~900℃。 3)冷却带温度:900~200℃。 4)窑顶烟气出口温度:≤ 600℃。 5)出窑石灰温度:≤ 200℃。 B、风气配比 1)煤气量:8500~10000 Nm3/h 2)空气量:6800~8000 Nm3/h 3)空气过剩系数:1.05-1.15 4)一次助燃空气与二次空气比:4:6~3:7 5)煤气压力:14000~18000 Pa 6)空气压力:13000~15000 Pa C、装料、出料 1)先上料再出料 2)每小时装料一次,每次6-9吨。 3)每小时出料一次,上多少出多少,保持料线高度1.5~2米。 D、焙烧检验项目 1)石灰窑烟气成分(CO CO2 O2 ...)。 2)石灰产品的生烧量、过烧量、活性度及化学成分。 E、休风操作要点 1)煤气降压操作,由加压煤气降至常压煤气。 2)空气压力,随煤气压力的降低相应的进行降压操作,保持空气与煤气压力差 < 3000 Pa 。 3)煤气压力由高压降至常压后,关闭烧嘴阀门。 4)烧嘴阀门关闭5分钟后,关闭二次风阀门,再停风机。 F、复风操作要点 1)启动风机,将风压与煤气压力匹配得当。 2)先送二次风,5分钟后再开烧嘴风气阀,进入煤气常压焙烧。 3)调整煤气、空气的流量、压力配比,使之运行稳定。 4)转入加压操作,根据煤气压力的升高,随时提升空气压力,稳定风气压力配比。 5)转入正常生产操作。

粉体加工技术

第一讲绪论 粉体工程(粉体加工技术):是一门在掌握超细粉碎理论基础上,以超细粉碎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超细粉碎工艺流程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 一非金属矿产及加工利用简介 1非金属矿产发展 非金属矿产:是指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以外,自然产出的一切可以提取非金属元素或具有某种功能可供人们利用的、技术经济上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 (因此类矿产大多不是以化学元素,而是以有用矿物为利用对象,所以亦称为工业矿物与岩石。)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非金属矿产起了决定性作用。 古代:石器(工具)陶器青铜器(金属)非金属矿产受挫 近代: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结构的多元化,促使了非金属矿产地位不断上升。 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已进入信息时代 从矿产资源利用看:进入一个以非金属资源为中心的综合开发时代。 (50年代开始,世界非金属矿产产值已经超过金属矿产产值,发达国家非矿产值超过金属矿产2~3倍。) 我国非金属矿产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非金属矿产的国家之一。但是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闭关自守及帝国主义国家列强的侵略掠夺,我国的非金属矿产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非金属矿产有100多种,是世界上品种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 储量居世界前列的非金属矿产有:石膏、石墨、滑石、膨润土、石棉、萤石、重晶石等 储量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们的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硅藻土、沸石、珍珠岩、石灰石等。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非金属矿产有:硅灰石、长石、凸凹棒石、海泡石等。 80年代开始我国非金属矿产日益受到关注(非金属在世界市场走俏)近十几年来我国非金属矿产出口增长,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我国非金属矿产加工技术――比较落后 出口的非金属矿产产品种类――原矿和初级产品 (许多工业部门和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还需进口,有的甚至是我们出口的原矿或初级产品加工而成。) 2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新趋势 从目前国内外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的特点,可反映出如下几个趋势: (1)已开发的老品种,其利用范围和开发深度不断扩大。 体现形式――大部分矿种已不限于一两个工业部门的少数用途,老矿种的新特 性新功能不断被发现并得到利用(如高岭土)。 (2)新开发的新矿种不断出现,且许多新矿种在应用方面表现出独特性能。 (3)由直接利用非金属矿原料或粗加工产品(选矿精矿及粉料产品)向深加工及制成品方向扩展。

苍术、麸炒苍术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苍术、麸炒苍术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苍术、麸炒苍术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 苍术、麸炒苍术 5.1.2规格:厚片 5.1.3性状: 苍术:本品呈不规则类圆形或条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至黄棕色,有皱纹,有时可见根痕。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有的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麸炒苍术:本品形如苍术片,表面深黄色,散有多数棕褐色油室。有焦香气。 5.1.4企业内部代码: 5.1.5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5.1.7用法与用量:3~9g。 5.1.8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 辅料:麸皮。每100kg苍术用麸皮10-15kg。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 苍术生产工艺流程图:

6.2 麸炒苍术生产工艺流程图: 6.3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3.1领料 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苍术原料。

车间安全生产规程

一、安全生产总则 为保证安全生产,全厂职工除遵守本岗位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外,还必须遵守下列总则: 1.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法规、规定及本厂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 新入厂工、调换工种的工人及来厂实习、代培和临时参加生产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操作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3. 电气、起重、焊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操作。 4. 操作工必须熟悉产品性能、工艺规程及设备操作要求,会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5.操作前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好个人的防护用品。披肩发、长辫必须罩人工作帽内。进入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的场所必须戴安全帽;有可能被传动机械绞辗伤害的作业不准戴手套;不准穿戴围巾、围裙,脖子上不准佩带装饰品;生产作业场所不准赤膊;不准穿高跟鞋、拖鞋(除规定外)。 6.工作时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上班前不准饮酒。 7.开动非本工种以外设备时,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8.操作对人体有发生伤害危险的机械设备时,应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否则不准进行操作。 9.不准随意拆卸、挪动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安全信号装置,防护围栏、警戒标志等。 10. 检修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挂上警示牌。合闸前要仔细检查,确认无人检修后方准合闸。 11. 操作中使用的行灯及局部照明,其电压不得超过36V,金属容器内和潮湿场所作业不得超过12V。 12.生产场所应保持整齐、清洁、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要堆放合理,安全通道畅通,废料应及时清除。 13.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登高用的扶梯必须坚实牢固,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并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 14. 非电气作业人员严禁装修电器设备和线路。 15. 易燃、易爆等生产作业场所,严禁烟火及明火作业。 16. 禁止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场所内进餐、饮水,工作时要戴好防毒口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17.严禁攀登吊运中的物体及在吊物下通过停留。 19.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末班下班前要切断电源,汽(气)源,熄灭火种,清理场地,中途停电要关闭电源。 20. 工房内外配置的消防器材不准挪作它用,器材周围不得堆放其它物品妨碍取用。 21. 发生工伤事故、重大未遂事故及火灾、爆炸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救,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部门,保护好事故现场。

(完整版)黄连上清丸(丸剂)工艺规程.doc

黄连上清丸(大蜜丸)工艺规程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 产品名称:黄连上清丸(大蜜丸) 1.2. 产品剂型:丸剂 2.产品概述 2.1. 产品名称 黄连上清丸 汉语拼音名: Huanglian Shangqing Wan 2.2 产品特点 2.2.1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2.2.2规格每丸重6g。 2.2.3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 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2.2.4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2 丸,一日 2 次。 2.2.5 贮藏密封。 3.处方和依据 3.1 法定处方 黄连10g 栀子(姜制) 80g 连翘80g 炒蔓荆子80g 防风40g 荆芥穗80g 白芷80g 黄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黄320g 黄柏(酒炒) 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3.2 制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 粉末加炼蜜 150-17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3.3 投料处方

黄连0.2kg 栀子(姜制) 1.6kg 连翘 1.6kg 炒蔓荆子 1.6g 防风0.8kg 荆芥穗 1.6kg 白芷 1.6kg 黄芩 1.6kg 菊花 3.2kg 薄荷0.8kg 酒大黄 6.4kg 黄柏(酒炒) 0.8kg 桔梗 1.6kg 川芎0.8kg 石膏0.8kg 旋覆花0.4kg 甘草0.8kg 蜂蜜42kg 制成 1 万丸 3.4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4.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物料工序检验入库中间站 黄连、栀子(姜制)、连翘、炒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 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分别粉碎 蜂蜜加热过滤 100 目100 目分别过筛炼蜜100 目 混粉过滤 100 目内包装 炼蜜 外包装 黄连上清混合入库 丸细粉 炼药 入库外包装内包装制丸 方框内参照洁净区管理 方框内为对外加工部份

(完整word版)纯净水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纯净水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为了确保本厂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程及作业指导书,生产车间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一、制水车间 (一)生产前常规处理 1、先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再对石英砂罐、活性碳、反渗膜反冲洗5分钟(早晚各一次); 2、反冲洗完成品尝口感正常后进行正常生产;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 1、纯净水电导率应≤10 us/cm; 2、杀菌消毒臭氧量应控制在0.5~1.5g/H之间(冬季0.8g/H、夏季1.2g/H) 3、上、下午各作好关键控制点记录。 (三)、生产安全及卫生 1、设备出现异常应及时断电并通知维修人员及时检修; 2、下班时全面清理打扫卫生。 二、洗桶车间 (一)进入车间的工艺流程 1、更衣室:进入更衣室换工作衣、帽、鞋、戴口罩、皂液洗手、手部浸泡消毒、烘干、脚踏池浸泡消毒方可进入车间; 2、洗桶的预处理: (1)、新桶或回收桶首先应检查有无破损、污染和异味,如有以上

情况要对该桶进行特 别处理后再进入下道工序; (2)自动洗桶机开启前准备流程为:冲洗箱先加满清水,倒入50毫升的洗洁精,再将清洗箱加满水,加入配制好的二氧化氯活化液78毫升: (3)升启自动洗桶机(需拔盖时还应开启打气泵)试运行,待机器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洗桶和消毒工作。 (4)设备出现异常应及时断电并通知维修人员及时检修; (5)下班时全面清理打扫卫生。 三、桶盖消毒 1、桶盖消毒:50升的桶加入40升的清水,再加入配制好的二氧化氯活化液48毫升; 2、100升的桶加入80升的清水,再加入配制好的二氧化氯活化液96毫升; 3、浸泡消毒5分钟滤干,再放入臭氧杀菌消毒柜,并开启定时消毒按钮进行杀菌处理: 4、灌装车间没用完的桶盖下班时应回收放回消毒柜待下次再用。 四、灌装洗桶车间工艺流程 (一)进入空气净化间的工艺流程 进入更衣室换工作衣、帽、鞋、戴口罩、脚踏池浸泡消毒、风淋室淋60秒、皂液洗手、手部浸泡消毒、烘干、进入灌装前操作;(二)灌装前的预处理:

各工序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各工序安全生产操 作规程 1

安 全 生 产 操 作 规 程 2

1、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1、锅炉工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操作,无操作证严禁操作锅炉。 2、锅炉点火前必须,检查压力表安全伐,夜面计等安全附件是否好投用,安全附件不合格时严禁开炉操作,并检查燃料气伐门及其它伐门是否漏气。 3、点火时,必须用点火棒点,开始时火要小,升温不可太快,以免各部分部热不匀,影响锅炉寿命。 4、给水速度不应太快,生火后应随时注意炉内水位,如水位上升超过最高水位时,应进行排污以降水位。 5、若炉内发生特殊响声,锅炉工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应停炉检查。 6、锅炉运行中,汽泡内应保持规定的水位,压力不能超过锅炉操作压力,锅炉工,应经常监视汽压表。 7、锅炉满水时,应及时排水,停止共水,使水位恢复正。 8、停炉后,待水漫漫冷却到70度以下后,方可把炉水放出,放净后再用化学处理锅炉水圬 9、锅炉工离开锅炉房时,必须关好水电,燃料气伐门和门窗。 2、食堂安全操作规程 1、食堂人员应经过区以上医院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 2、食堂人员应遵守有关食堂卫生规章、制度; 3

3、食堂人员应遵守本公司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 4、在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工作时,必须遵守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 5、食堂人员在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和开关电闸时,严禁湿手触及,防止触电; 6、非食堂人员严禁入内;室内应备有灭火器材,以防火灾; 7、操作人员和面时,应思想集中,严禁违规操作,运转部位必须装好安全防护罩;工作完毕,停车断电,清除余物,盖好防尘罩;和面机不得超量工作,防止烧坏电机,以免发生事故; 8、机器运转中不准加料,双手不得伸入斗内扳面,应断电后方可取面; 9、蒸汽锅在工作前,必须认真检查管路和阀门是否畅通及有漏气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运转安全;蒸汽锅应有安全装置,不得超压使用;工作前必须将门关紧后,方可开阀通气;开阀时操作人员必须戴好手套,以免烫伤;严禁带有气压开门. 3、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凡参与本工作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明后,并应熟悉本规程和电气设备的检修等规程,同时学会触电急救方法。 2、工作职责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