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系列训练: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系列训练: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系列训练: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系列训练:古诗词阅读

(附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注】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水隔淡烟修竹寺,天寒酒薄难成醉,回首故山千里外,寂寂山城柳映门。路经疏雨落花村。地迥楼高易断魂。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寂寂” ,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颈联即景抒情。“ 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 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这里以“ 向谁言”问之,“别离心绪” 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15 .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答:

【答案】

14 . B

15.①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②被贬的苦闷;③对家乡的思念;④ 对友人的怀念。(或与友人离别的愁苦。)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 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表述错误,应该通过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透露的是作者的别离愁绪。故选 B 。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

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首联和颔联通过描写“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一路上细雨萧疏,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的景物,表达是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颈联通过描写因为被贬,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抒发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尾联通过描写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注】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本诗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15 .全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6 分)

答:

答案】

14 . C

15.①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②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③年过半百的惆怅;④功业未就的哀叹;⑤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乐观。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C 项,“ 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解读有误,结合诗歌,情感不完全相同。李词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本词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故选C。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细读诗歌,“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长短亭”历来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加上“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长路“无情”客“有情”,更显出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 年去年来鞍马上”,写出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短鬓垂垂雪几茎”,是说两鬓苍苍,突出年过半百的惆怅;“何成”更写出功业未就的哀叹;“窗外几竿君子竹”,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达对不为时困而凛然有节的古君子之风的仰慕与追求。煞尾处“时作西风散雨声”又从听觉感受上来写竹: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显然,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乐观精神。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

C .“ 今如许” 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

功名事业的淡漠。

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5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

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14 . C

15.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哀颓,怀古是为讽今。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 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故选C。

15.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需要结合词句内容分别分析用意。《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最后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结合“多情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分析,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 赤壁怀古》,“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

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怀古是为讽今。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题目。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

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万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题目“晋师胜淝上”,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B .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

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

C .“ 结阵当蛇豕” 中的“ 蛇豕” 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破强敌” 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D.“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

15 .词中“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一句描写

了一幅什么画面?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答案】14.C

15.描绘了两军交战,战旗飘扬,座谈之间,苻坚的军队就被打败了的胜利画面。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赞美主帅的潇洒从容。借古讽今,劝喻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只要坚定抗击,就会胜利。

【解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

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错,“ 颐指”,即指挥如意,此句歌颂谢安谋划得当,指挥从容的气度。故选C。

15.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将诗句放入整首诗中去理解大意,抓住关键词语描绘画面。诗歌描绘的画面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时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弭,弓之末梢,用骨质制成,用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鞭弭周旋”,挥鞭驾车前行;“旌旗麾动”,战旗飘扬;“坐却”表现指挥者的从容。此句写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的胜利画面。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联系联系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北宋被金兵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了南宋新政权。他满足于偏安江左,畏惧金兵强大,不敢收复中原,依旧荒淫享乐。有志之士,无不为之扼腕。不少爱国诗人词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以多种手法表现了渡江北伐,恢复中原,驱除金虏,还都汴京的爱国热情。李纲感于时政,曾写了七首咏史词。可见作者的用意绝不仅仅是歌颂谢玄等人,而是借古讽今,劝喻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只要坚定抗击,就会胜利。

五、(江苏扬州江都中学2019-2020 学年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重阳栖霞楼作①

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②,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③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注】①这首词是诗人被贬黄州期间重阳节写的。②东徐:即徐州。③酒阑:酒宴将散的时候。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中“楼头细雨”“ 江外平湖”描写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象,反衬诗人悲伤的情怀。

B.诗人回顾了当年在徐州戏马的快乐情景,与眼前的孤寂凄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被贬的失意落寞。

C .面对尚未开放的菊花,诗人劝慰友人不要遗憾,应当及时享受美人歌舞的快乐时光,显示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D.诗人劝友人,酒宴散了,不须登高看茱萸,求长寿,因为从古到今那么漫长的时光,也只是一低头一抬头的一瞬之间。体现出诗人豁达的生命观。

15 . 结 合 《 赤 壁 赋 》 中 “ 自 其 变 者 而 观 之 , 则 天 地 曾 不 能 以 一

瞬 ” , 探究这首词最后一句蕴含的哲理。(6分)

答:

【答案】

14 . A

15.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天地古今都在一瞬之间;②不要为生命 的短暂而悲伤或者恐

惧,要坦然面对一切;③不要刻意追求生命的长久, 要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④人生许多不如意,

不必伤感,要淡泊而又乐观 面对。

【解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 诗句内容、技巧以及

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 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

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 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 诗歌的意象,分析

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 案 。 A 项 ,“ 描 写 了 一 幅 富 有 诗 情 画 意 的 美 丽

景 象 ” 和 “ 反 衬 诗 人 悲 伤 的 情 怀”都是错误的。“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写到楼外点点细雨飘 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描绘出一幅迷蒙、苍茫的景象,应该是哀景,而 非

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象,因为上片写别情,所以用迷蒙苍茫的景象烘 托 正衬诗 人 悲 伤的情

怀。 故选 A 。

15.本题考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本题虽然是一道开放

性的题目,但作答时要立足文本,根据题干要求,要 结合《赤壁赋》中“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

地曾不能以一瞬”这句话的含 义,然后要立足文本作答。首先理解“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 一瞬”蕴含的哲理,然后结合全诗表达的情感理解最后一句蕴含的哲理。 可据上述分析

作答。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① 刘昚虚②

【注】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 刘眘( sh èn )虚 ,唐 代诗人 。曾 拟在庐 山卜 宅隐居 ,未成 ,早 年逝 世。

14 . 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理 解 和 赏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道由白 云尽 , 时有落花至, 闲门向山路, 幽影每

白日 , 春与 青溪 长。

远随流水香。

深柳 读书 堂。 清辉照衣裳。

A .“ 道由白云尽” ,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

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暗示诗人正走在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B .诗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C.全诗都用景语织成,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

D.全诗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不仅写出了自己山居的闲适,也写出了山中别墅主人隐居的幽趣。

15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6 分)答:

【答案】

14 . D

15.①喜悦之情:前两联写诗人沿着青溪走了一段路,不时看到落花飘洒,感觉流水也是香的了,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②赞美之情:后两联写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主人公的志趣的高雅,生活的闲适,表现了诗人对主人公隐居读书生活的赞美之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 自己山居的闲适”诗中没有体现。诗中表现的是山中别墅主人隐居的幽趣。故选D。

15.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表现了诗人对主人公隐居读书生活的赞美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将郭元振,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振乃上《宝剑篇》,得到武后赏识。②唐初马周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诗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有现实的摧残黄叶的风雨,又有漂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奠定了慷慨不平的感情基调。

B.首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尽管怀有郭元振那样的宏大抱负和用世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际遇,生活过得穷苦。

C .颔联飘零满地的黄叶与青楼的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

地写出了沉沦的寒士与青楼富豪苦乐悬殊,世态炎凉。

D.尾联写了唯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只有酒,然而不能实现,只留下苦闷无法排解、心绪茫然的自己。

15 .这首诗情感丰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

14 . B

15.(1)对唐初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世济时的强烈要求,题目“ 风雨” 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2)怀才不遇的悲愤,首联和尾联运用典故,借郭元振和马周的际遇,抒发自己尽管怀有宏大抱负和用世热情,却没有那样的际遇,感到悲愤。(3)羁旅漂泊的凄凉,“羁泊欲穷年”写出了诗人不禁黯然神伤,表达了自己也许会飘泊在外,终此一生了的感叹。(4)孑然孤立的痛苦,颈联中对“新知” “旧好”的忆念,但思忆的结果却让自己更加痛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交也关系

疏远了,生发孤独之感。

【解析】

14.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生活过得穷苦”理解错误。“羁泊欲穷年”意思是,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穷年”,指一整年,常年。用“欲穷年”来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故选 B 。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分析本诗,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这首诗的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颈联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

尾联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全诗意境悲凉,表

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示秬秸① [北宋]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②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

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

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②遶同“绕”。

14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

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15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分析。( 6 分)

答:

【答案】14.B

15.①平实,指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比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写人物活动均无任何修饰之语,平易通俗。②有韵味,指写景叙事蕴含丰富。比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衬托出卖饼儿大清早出来卖饼的艰辛,透露出作者的同情和关怀。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突出卖饼儿起得早,勤奋自强。如“不忧衣单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其卖饼的用心。均语浅而意深。

【解析】14.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手法、主旨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 B 项中“ 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理解有误,“歌一声”,并没有对卖饼儿的呼声进行具体描绘,而是与下句中“人未行” 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卖饼儿起得早,勤奋自强。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目,首先要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基本句等揣摩诗人情感态度;再结合情感分析其风格特点。本题题干已明确提韵味”,首先理解“平实”“有韵味诗歌首联写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把“霜像雪一样。“霜如雪”“声欲绝”运境的清冷空寂,衬托出卖饼儿大清早市楼东西人未行”写人物活动,语言的早晨,他就“捧盘”“出户”,在一心害怕“饼冷”的用心,语浅意深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内容;然后结合背景、注释或关键词特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理解示“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指什么,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比作“雪”,写出了早晨的霜厚得用典型的视觉与听觉描写,表现了环出来卖饼的艰辛。“捧盘出户歌一声,浅显易懂,从侧面表现起得早。清冷彻骨的北风里,自己身冷而不觉,却。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