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案苏少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案苏少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案苏少版

送别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

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

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

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

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

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

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

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 、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1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案苏少版

送别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 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 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 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 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 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 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 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 、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1

苏少版初中音乐知识点整理范本.doc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1、D.C为意大利文Da Capo的缩写,意为从头起,反复到Fine处结束。 2、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唱,都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头部正直,眼睛向前平视,双手垂于体侧,小腹收缩,全身要有一种积极运动的感觉,切忌大声喊唱。 3、人声分类:人的音色可分为童声、女声、男声3类。 童声的音色与女高音相似,但带有单纯、亮脆、稚嫩的特点。 按照音区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女声还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还可以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4、音名即代表不同音高的7个基本乐音的名称。唱名是为了便于发音的区别音级,用7个拉丁文音节代称。在首调唱名法中,唱名的音高随定调的不同而移动。 5、音符 6、板眼:在我国传统音乐中,于强拍处击板称“板”,于弱拍或次强拍处以鼓签击板鼓称“眼”。 西皮:京剧唱腔。活泼明快、刚劲有力,常为“眼起板落”,京胡定弦为6--3 二黄:京剧唱腔。稳重、深沉、抒情,常为“板起板落”,京胡定弦为5--2

8、附点音符:加在单纯右边的小圆点叫附点,表示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加附点的音符称附点音符。 9、变奏:为音乐展开手法之一,即将音乐主题进行变化的重复或展开。在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中,有变奏曲式,其为A A1 A2 A3 、、、、 10、变声期的嗓音保健:变声是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变声期出现的声音沙哑、低沉、高音唱不上去等现象都是正常的。变声期间应注意嗓子的保健:唱歌时音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音域不宜过宽,用气不宜过猛,以免嗓子过度疲劳而影响发声器官的正常发育。 11、民歌:是人民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产物。它由群众集体创作而成,并在口头传唱中不断得到加工。民歌的音乐语言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绚丽多彩。主要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民间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曲都和民歌有密切关系。 12、《茉莉花》: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从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 13、小调:汉族民歌中的小调多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又称小曲、俗曲。其曲调曲折婉转,结构规整匀称。 14、《图兰朵》与《茉莉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在《中国游记》中看到“在一中形似吉他的乐器伴奏下唱着中国最流行的赞美茉莉花的歌”并附有曲谱。他顿生灵感,便移花接木,把《茉莉花》融进了《图兰朵》中。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15、丝竹:民间器乐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以笛、笙、二胡、琵琶、扬琴等为主要乐器,辅以板鼓而不用锣鼓。 16、五声音阶:我国的很多民歌中出现d r m s l 5个音,即宫商角徵羽。 17、力度:音乐进行时的强弱程度,是塑造音乐形象、营造气氛、表达思想感情的又一重要手段。常用的力度记号如下:很强ff 强f 中强mf 中弱mp 弱p 很弱pp 18、常见的演唱形式:独唱,一个人演唱。对唱,两个或两组人对答式的演唱。重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且每个声部只有一个人担任演唱的形式。

2016秋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摇篮曲》教案苏少版

歌曲《摇篮曲》 一、教学课题: 歌曲《摇篮曲》 二、教学课型: 歌曲课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学习歌曲《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以及装饰音的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5、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的艺术之美,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电子琴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 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课件)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 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 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 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

篇一:音乐送别教案 《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 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五、教学过程: 1、练声曲: 12 | 3 4 | 5 —|5 4 | 3 2 | 1 —

咪吗咪 2、学唱歌曲《送别》 (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2)、介绍曲作者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

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 (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 (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修改

四年级音乐(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4拍的强弱规律是()。 A、强、弱、 B、弱、弱、 C、弱、强、 D、强、强、 2、以下是三连音的是()。 A、B、D.S C、# D、b 3《铃儿响叮当》的作曲家是()。 A、舒伯特 B、勃拉姆斯 C、莫扎特 D、彼尔彭特 4、fa si re的简谱是()。 A、4 7 2 B、7 2 4 C、2 7 4 D、4 2 7 5、3/4拍表示:以()为一拍,每小节有()拍。 A、四分音符、二 B、二分音符、两 C、四分音符、三 D、二分音符、四 6、“”是()记号。 A、顿音记号 B、升记号 C、波音记号 D、跳音记号 7、号子的特点是() A、一领重唱 B、委婉流畅 C、雄壮有力 D、一领众和 8、下列哪一个是“花儿”流行的地区() A、甘肃 B、海南 C、云南 D、山东 9、六八拍的强弱关系是() A、强弱弱弱弱强 B、强弱强弱强弱 C、强弱弱次强弱弱 D、强弱弱强 弱弱 10、《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民歌。 A、江苏 B、重庆 C、新疆 D、西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连线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3、《丰收之歌》是()民歌。 4、写出重音记号()。 5、音乐《喜洋洋》的主奏乐器是( )和() 6、写出六八拍的拍号() 7、写出渐强符号()和渐弱符号() 8、写出以下乐器的名称: ()()()() 9、木管五重奏:、、、、、 三、连线题:(每题1分,共10分) 1、《雷鸣电闪波尔卡》吴祖强、杜鸣心 2、《云雀》大提琴 《鳟鱼》约翰.施特劳斯《天鹅》笛子 《雪橇》舒伯特《花儿与少年》钢琴 《送别》柴可夫斯基《雪橇》葫芦丝 《水草舞》李叔同《月光下的凤尾竹》手风琴 四、视听题:(每题1分,共10分)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曲目编号 ①.《花儿与少年》、②《火车向着韶山跑》、③《鳟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⑤《月光下的凤尾竹》⑥《云雀》⑦《天鹅》⑧《雪橇》⑨《喜洋洋》⑩《雷鸣电闪波尔卡》 1、___ 2、___ 3、___ 4、___ 5、___ 6、___ 7、___ 8、___ 9、___ 10、___ 五、歌唱(共60分) 歌曲范围:《跳柴歌》、《丰收之歌》、《捉泥鳅》、《太阳出来喜洋洋》、《送别》、《红星歌》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案

磨课环节之修改教案 《唱山歌》教案 修改原因:音乐课堂中“听”是主导,应当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境导课 1、视频《桂林山水》风光片创设情境,引导了解故事,激发学习情趣。 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教师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2、师:播放《对歌》优酷视频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对答如流。那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影片片段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歌曲《送别》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二、导入 1、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歌曲 这首歌曲是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是流行于校园,体现校 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3、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来演唱一首 学堂乐歌。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三、了解歌曲 1、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 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2、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3、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C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四、学唱歌曲 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五、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贯穿全片,细腻地表达了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叫做“乐歌”,音乐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才。 3、朗读歌词: 《送别》这首歌是李叔同送别金兰友人时所写,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朗读歌词。 4、一边画旋律线一边用u哼唱旋律,再次体会歌曲的忧伤之情。 、婉转悠长的旋律更加深了人们的忧伤之情,下面我们一边画旋律线一边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7、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 第一、二两个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心中惆怅、忧伤,声音应该怎样(轻柔、连贯)?力度?(稍弱)第三乐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加上渐强、渐弱记号演唱,第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加强了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李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 2、自信地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流行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演唱。 2、解决音准的问题,在其基础上通过参与、感受、模仿解决节奏的问题。 3、B段“嘟……”的演唱,借助假声引导学生科学用嗓,唱出流行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作为背景,创设情境,谈话式导入新课。师:现在同学们听到的这首钢琴曲,旋律优美,略带忧伤,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这首曲子名为《乡愁》,也被译作《思乡曲》。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很小的时候,大家都会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仿佛成了思想的代名词,久别家乡的游子,仿佛能从月亮里看到家乡亲人的笑脸,看到自己童年的情景。月儿总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地,离开故乡的游子都会时刻挂念自己的家乡。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带有思想情绪的歌曲《弯弯的月亮》。 已知单线谱线上的音符唱“re”,你能推算出其他音符的唱名么?跟琴视唱声曲谱。

二、歌曲教学 1、初次聆听《弯弯的月亮》。 2、学生在老师钢琴的引导下,并用lu体会悠扬的思乡之情。 3、出示刘欢剧照,分别介绍李海鹰、刘欢的相关资料。 4、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让学生思考: 响板、碰盅、沙锤怎么运用? 5、示范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学生整体感受,完整体会歌曲情绪。 加入了其他的乐器,并且由教师演唱时同时演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关注音乐的段落、强弱、节奏特点等。 6、师生接龙演唱歌曲A段,并给予及时的纠正。 7、出示歌曲B段及间奏的四行曲谱。观察对比曲谱,听唱法学唱歌曲。教师指挥学生注意副歌部分的高音演唱,尤其注意气口的呼吸。分句重点练习。 8、连贯演唱AB两段。 二、歌曲巩固 1、观看《中国好声音》袁娅维演唱的《弯弯的月亮》。【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体会最新的音乐动态,并体会歌曲不同风格背后的音乐元素。】 2、请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和我们学唱的有何不同。 3、结合视频,回忆教师示范演唱时,响板在第二和第四拍出现的特点,结合黑人布鲁斯向学生介绍流行音乐的特点。 4、根据其特点,让学生试着律动身体,并在第二第四拍拧响指,或者演奏乐器,结合这样的律动感,再来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并将自备的响板,横排风铃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演奏,合作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设图: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火车开啦》教案苏少版完美版

《火车开啦》 教学目标:1.感受火车的音乐形象,体验创造的快乐。 2.能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让每一名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节奏 xx x x -- 教学难点:游戏中的身体协调及合作 教具:录音机、课件、打击乐 教学方法:感受法、引导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从感受入手,导出本课课题。通过听音乐培养学生听的习惯,从音乐中感受音乐形象。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你感受一下音乐描写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火车) 出示火车图片(幻灯片) 请学生描述火车的样子 二、创编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创编火车开了的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思维。同时让学生了解节奏在生活中的用途。渗透节奏,把三种节奏型连接起来。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坐过)那你们体验或观察过火车的启动过程吗?请你们想一想,火车要出站时的情景(鸣笛、启动、奔跑、飞驰) 师:请你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设计火车出站的过程,可以用任何的图形和符号,然后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把较好的贴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老师把你们的设计总结一下(幻灯片)

x - - - │ x – x - │ x x x x │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呜哐哐哐哐哐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教师和学生一起模读节奏,模仿火车的声音。 三、节奏练习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的创作,把它运用到音乐中去实践。练习节奏,突出本课的重点,为学习歌曲作铺垫,配上乐器,使音乐更加活泼欢快。 师:火车出站以后怎么样,(奔向很远的地方),好,那我们来一起旅行好不好?(学生用声音表现火车出站,教师弹奏歌曲旋律) 师: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可是你们不觉得还缺点什么吗?不够欢快。(加点乐器) 节奏练习:xx xx │ xx xx │ xx x │ x -- │ xx x │ x - │ xx x │ x ─│ 出示完整旋律: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配上乐器。 表现:为音乐配上乐器。 四、学习歌曲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重点环节,以节奏为突破点,在读歌词和歌唱中感受节奏。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的等音乐要素。为音乐游戏进行铺垫。 1.导入: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奖励你们出国旅游好不好,我们一起去匈牙利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欢迎我们哪。请听。 2.听范唱: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3.读歌词: 按节奏读 强调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别。 4.学唱歌曲:

音乐送别教案

《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 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五、教学过程: 1、练声曲: 1 2 | 3 4 |5 —|5 4 |3 2 |1 — 咪吗咪 2、学唱歌曲《送别》 (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 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 (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 (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

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参考资料

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总体目标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 2、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3、体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 4、体现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三、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好朋友 1 歌曲《两只小象》;欣赏《口哨与小狗》 2 歌曲《打掌掌》欣赏《大白象》音乐游戏《打花巴掌》 第二单元妈妈的歌 3 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欣赏《摇篮曲》 4 歌曲《大树妈妈》;歌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第三单元校园节拍 5 歌曲《拍皮球》,《儿童在游戏》 6 欣赏《乒乓变奏曲》《溜冰圆舞曲》《儿歌诵读》我的编创《拍皮球》 第四单元郊游 7 歌曲《火车开啦》;欣赏《西伦达》;我的创编《秋虫音乐会》 8 歌曲《白云》欣赏《云》,集体舞《西伦达》 第五单元劳动节 9 歌曲《其多列》,听《三只小猪》 10 歌曲《小鞋匠》,律动《邮递马车》,情景表演《小鞋匠》 第六单元愉快的梦 11 欣赏《水族馆》,歌曲《草原上》 12 歌曲《蒲公英》,音乐游戏《都睡着了》 第七单元“小鬼”当家 13 歌曲《我当老师》,欣赏《钉扣子》,歌表演《我当老师》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别组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抒发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人描写送别场面的诗歌很多,教师备课时可以把教材整合一下,以“送别”为主题,从两首诗带出几首诗,甚至带出一组诗,鼓励学生诵读更多的古诗词,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从而去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送别》,引入“送别主题”。 刚才我们听的歌,好听吗?你知道歌名吗?(歌名就叫《送别》。板书:送别。) 有人说,《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从中国古典送别诗继承来的。(板书:诗。)说到送别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诵读过李白的《赠汪伦》,大家还能背出来吗? 2.复习《赠汪伦》 (1)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呀?汪伦用什么形式来送李白的?(板书:以歌相送)(2)教师小结: 汪伦是以踏歌的形式来送别李白的,我们来看看李白他会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古诗 1.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 (2)讲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体会李孟之间的情谊。 (3)自由读古诗,尝试读出节奏。 (4)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什么意思? (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春天的时候要去扬州。) 老朋友远去了,诗人心中是什么滋味啊?请你读出诗人的感情。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意思? (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见那长江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谁能说说:孤帆是什么意思?

(初中音乐教案)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教案 第二单元《龙的传人》教案 第三单元《故乡的云》教案 第四单元《茉莉芬芳》教案 第五单元《奥林匹克风》教案 第六单元《欢乐颂》教案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教案 课题希望与你同行课型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演唱、讨论、创编等活动中体会作品的情感、氛围、学习用好些统一的声音准确塑造音乐形象。 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氛围,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感情,建立起新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学唱和欣赏的过程中尝试用创编舞蹈的方法,更进一步地理解音乐和喜爱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形象,并尝试用声音来塑造形象。 难点:声音既要有感情又要有控制。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应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教授法,讲授竖笛吹奏法。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自我介绍的方法,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学科教师用书。 布置作业将吹奏练习2练熟;并复习音乐基础。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更激发了学习 兴趣。并减少了老师一味灌输的乏味感。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合唱曲《校园多美好》它是一首用音乐描绘美好校园的歌曲。在整首歌曲中,呈现出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它的作曲家一一施光南,但并没有具体介绍到,而是把对作曲家的了解作为一项作业,要求同学们课下自己搜集资料,留到这节课上来介绍。接下来,就请有准备的同学上台介绍,你所搜集到的有关施光南的材料。 生: 师:四川重庆人。自幼喜受音乐,学生时代曾模仿各地民歌风格写了不少歌曲。后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谣》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中央电台和《歌曲》编辑部举办的听众喜受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五年级送别音乐教案

五年级送别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查育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 2、自信地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流行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3、从《弯弯的月亮》到青奥会主题曲《青春》,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演唱。 2、歌曲ABA结构,其中A段的旋律音符较多,节奏复杂,通过骨干音的学唱,体会音乐风格,有效解决音准的问题,在其基础上通过参与、感受、模仿解决节奏的问题。 3、B段“嘟……”的演唱,借助假声引导学生科学用嗓,唱出流行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作为背景,结合图片,创设情境,谈话式导入新课。 师:现在同学们听到的这首钢琴曲,旋律优美,略带忧伤,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这首曲子名为《乡愁》,也被译作《思乡曲》。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很小的时候,大家都会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仿佛成了思想的代名词,久别家乡的游子,仿佛能从月亮里看到家乡亲人的笑脸,看到自己童年的情景。月儿总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地,离开故乡的游子都会时刻挂念自己的家乡。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带有思想情绪的歌曲

《弯弯的月亮》。 思考题: 已知单线谱线上的音符唱“re”,你能推算出其他音符的唱名么?跟琴视唱声曲谱。 这首短短的曲谱里蕴含着音乐家的思乡之情。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小曲,一起来听听,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传统的谈话式导入,借助音乐、画面、语言,创设情境。】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旋律图谱。 2、学生在老师钢琴的引导下,用首调视唱曲谱,简单了解一个降号调的演唱,并用lu体会悠扬的思乡之情。 3、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循环重复演唱这两句旋律,你们在唱的时候,还会听到老师不同的声音,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重复演唱这两句旋律,教师钢琴伴奏,并引导学生再唱的同事注意听,教师在学生哼唱的背景下,加入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的主题段落。 4、学生讨论,并回答。出示曲谱,学生观察骨干音,在曲谱中的规律。再次和老师合作演唱。 【设计意图:歌曲主题A中的骨干音正好是歌曲的前奏,通过此处设计,让学生们在合作演唱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音乐里的规律,掌握音乐作品中的风格特点和内在联系。】 5、出示刘欢剧照,分别介绍李海鹰、刘欢的相关资料。 6、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让学生思考:

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第三册全册教案 课时 1 课题 第一单元好朋友唱:拍手唱歌笑呵呵 教学要求 1、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2、用唱名模唱旋律片段。 重点 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难点 体验歌曲情绪;模唱旋律片段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新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你的眼中有个我,在我的眼中有个你,不信我们对面坐,看看是不是(学生对面坐,看一看是不是)? 四、教学过程 1、讨论:将对面坐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2、听录音范唱,老师简介: 《拍》是一首欢快风趣的儿童歌曲,二四拍,一段体结构,旋律活泼流畅,表达了小朋友天真、活泼、纯洁美好的心境以及与伙伴和睦共处的美好品格。全曲短小精悍,结构方整,易学易唱,适合表演。 3、再听录音范唱,老师带领同学们玩拍手游戏 4、师生一起按节奏读歌词 5、轻声哼唱歌词 6、齐唱 7、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分男女生唱、边唱边进行拍手游戏等) 8、欣赏同词异谱的《拍手唱歌笑呵呵》 提问:这两首歌曲情绪是否相同?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五、小结: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眼睛里,不仅有你和我,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我们要学会关爱别人,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课题 唱:大白象听:小象 教学要求 1、能用的抒情、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大白象》。 2、能专注的聆听音乐,对“管弦乐”这种器乐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重点 感受“管弦乐” 难点 感受“管弦乐”;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听赏《小象》 1、简介:位于清迈城西北27千米处的迈洒河谷,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一座著名的大象城就建造在这里。这个大象营是泰国最早的大象表演场之一,每天早晨有两场表演,节假日下午加演一场。表演内容包括大象洗澡、踢足球等。表演结束后,游客可以喂大象,或骑象游玩。 世界上现存的象有两种,亚洲象和非洲象。我国已经把亚洲象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在西双版纳建起了大象自然保护区。 2、听赏《小象》 △完整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 △复听音乐。提问:在乐曲中小象“叫”了几次? △再次完整聆听音乐,随着音乐模仿小象的动作,并用嗓音模仿小象的叫声。 四、唱《大白象》 1、导入: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认识了小象,那么大家认识它的妈妈吗?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2、听录音范唱,了解歌曲中的情节,并讲一讲 3、轻声哼唱,找出难唱的地方 4、模唱歌词(节奏复杂处重点练习) 5、齐唱 五、小结 课题 唱:一对好朋友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要求 1、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一对好朋友》,并背唱。 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重点 感受乐曲情绪;背唱歌曲 难点 在听的基础上表演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学唱《一对好朋友》 1、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呢? 2、听录音范唱三遍 △说一说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动物的叫声。 △模仿歌曲中鸭子和小牛的叫声,要求节奏与歌曲中的节奏相吻合。 △要求学生在歌曲中出现衬词“理喽喽”时,轻声跟唱 3、按节奏念歌词 4、轻声跟唱全曲 5、齐唱,试背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