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各章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会计学基础各章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会计学基础各章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会计学基础课程

各章学习提纲及重难点

第一章总论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等基本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了解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管理、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重点掌握掌握会计对象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内容。难点是对会计要素及内容的理解。通过本章学习,为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基础。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便向信息会计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指通过价值量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和计算,就是人们常说的记账、算账、报账,以达到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会计核算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虽然会计可以采用三种计量尺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但应以货币量度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尺度。

第二、会计核算要遵循连续性、全面性、系统性要求。

第三、会计核算要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考评,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纪律以及特定单位的计划、预算等为准绳,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第三、会计监督要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是相互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前提,为会计监督提供客观依据;会计监督是保障,以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的合法

合理。没有科学、严格的会计监督,会计工作就容易失去控制,也就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二)具体目标:

第一、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第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会计具体目标主要表现-----

投资者财务状况信息

提供信息使用者债权人什么信息经营成果信息

政府现金流量信息

企业管理层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

资产负债表

会计报表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四、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也叫会计核算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它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业务,只记本主体的账。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获得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也就是说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期间一般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我们通常把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会计期间称为中期。会计分期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会计事项。货币计量假设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第二、确立记账本位币----人民币;第三、币值稳定。

五、会计核算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以取得收入的权利及承担费用的责任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适用于盈利组织即企业单位。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即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适用于非盈利组织即行政事业单位。

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八项: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我国基本准则中规定的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特征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七、会计惯例

会计惯例一般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认识制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的经验总结。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惯例除前述八项质量特征以外,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为主、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三项会计惯例。

(一)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如果会计实务中五种计量属性对同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进行计量的结果是一致,则不存在孰先使用的问题,但计量的结果如果不一致,就存在孰先使用哪种计量属性的问题。

历史成本计价为主会计惯例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在取得时应当首先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即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计量。换言之,在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计量优先。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损益。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取得一定的收入是因为发生了一定的费用支出,而发生费用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二是时间配比,是指将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而不能将本期

收入与上期费用配比。

(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所发生的支出仅与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相关;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仅仅与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相关,而是和一个以上的会计年度相关。两类不同性质支出在对外会计报表中的列示不同:收益性支出应列入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资本性支出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企业资产反映。如企业错将收益性支出记入资本性支出,会导致企业资产和利润虚增;反之错将资本性支出记入收益性支出会导致企业资产和利润虚减。

八、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客体)。一般把会计对象概括为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是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

制造企业资金运动图:

原材料产

固定资产分期折旧货币在产品

产销

产成品

制造企业资金循环:指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历了供产销过程后又重新回到货币形态的过程。

制造企业资金周转:资金伴随着供产销过程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过程。

资金运动的具体形态表现为资金取得、资金循环周转、资金退出。

九、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把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财务状况要素、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属于经营成果要素、动态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应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第三、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第四、能用货币计量;

第五、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资产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货币形态;二是实物形态;三是权利形态。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因负债是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故亦可将负债称为债权人权益。

负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第二、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三、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四、负债通常有明确的债权人、偿还时间和偿还金额。

负债按偿还期限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在数额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企业从投资者手中吸收的投入资本及其增值,同时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本钱”。

所有者权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所有者权益是一中剩余权益,它的数额大小由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决定;

第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制度、章程或合同执行;

第三、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因素主要有投资者的增资减资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盈亏。

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项目通常有实收资本(公司称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四部分。

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公司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资本公积亦称准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在投入过程中产生的溢价。资本公积主要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

盈余公积是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所形成的积累。它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两部分内容。盈余公积可以用于转增资本、弥补亏损、分配股利等。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等待着分配的利润及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负债(即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异同:

相同点: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企业资产来源的渠道,债权人和所有者都对企业资产拥有要求权。

区别:权益顺序不同;偿还与否不同;享受的权利(经营管理权、红利分配权)不同;体现的关系不同。

(四)收入

收入亦称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

第二、收入的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收入的结果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三、收入是企业发生费用后的回报,因此应与费用配比确认。

企业的营业收入按性质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等内容;按主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项。

(五)费用

费用亦称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

第二、费用的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费用发生的结果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第三、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因此应与收入配比确认。

企业的费用是为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因此费用应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六项,人们通常将后三项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抵后的结果。

利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利润既可能来自于营业活动(经常性损益),也可能来自于非营业活动(非经常性损益);

第二、利润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

第三、利润本质上属于所有者权益。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利润的层次主要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三步。

十、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类型

(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收入(广义)—费用(广义)=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二)经济业务类型

四种类型:

九种类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恒等关系,它始终成立,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十一、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特定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地核算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手段。具体包括:设置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其中凭证、账簿、报表是会计核算的三个基本环节,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环节,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后环节。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了解企业设置科目账户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重点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含义和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期末余额的

计算;熟悉会计科目的级次;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就是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也是经济业务按管理要求归类后的名称。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五大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具体见教材43页科目表)。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略程度一般可划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两个层次。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划分的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是提供的是总括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内容再做进一步分类的科目,是进行明细核算的依据,它所提供的是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者的关系如下:总分类科目是概括地反映会计要素的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是详细反映总分类科目具体内容的指标。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全面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和特点。

2、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

二、账户

所谓账户,就是以会计科目为依据在账簿中开设的户头,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在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可以简化成账户的左右两方即“丁”字型账户形式。其中一方用来登记增加数,另一方用来登记减少数,而账户余额通常在记录增加额的那一方。至于在一个具体的账户中究竟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则要根据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定。

利用账户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指标信息,这些指标信息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账户的期初余额是指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开始时从上一个会计期间结转而来的余额。本期增加额是指在本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录到账户中的增加数额合计。本期减少额是指在本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录到账户中的减少数额合计。期末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终了时,经过计算而得到的账户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科目和账户有着密切联系。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户头。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科目只存在名称和核算内容,账户要记录经济业务,除了有名称和核算内容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而科目却不存在结构问题。

第三章借贷记账法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复式记账。重点掌握复式记账的定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

录和试算平衡,熟悉会计分录的种类、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账户按用途

结构分类。难点是对借贷符号的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及试算平衡。

一、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账户中进行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

还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

录的正确性。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理论依据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其理论依据的会计恒等式。

(二)账户结构

1、资产类、成本类、损类账户结构

资产类、成本类、损类账户

借贷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 .

. .

. .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注:损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益类账户结构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益类账户

借贷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

. .

. .

. .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注: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三)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指

的是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指的是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

记的金额。

(四)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用借贷记账法来记录每笔经济业务时必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关系。形成借贷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登记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的载体是记账凭证。按每笔会计分录所包含账户数量的多少,可以将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 一借一贷分录

一借多贷分录

复合分录------ 多借一贷分录可分解成几笔简单分录

多借多贷分录

(五)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本期全部账户的记录进行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验算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通常包括全部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和全部账户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 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 = 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可分别编制两张平衡表,也可编制成一张平衡表。表的格式具体见教材70页。

如果记账、算账正确,肯定试算平衡;如果试算不平衡,一定有错误存在。但试算平衡了却不一定意味着记账一定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影响金额平衡,这类错误有漏记、重记、金额多记、金额少记、账户记错、账户方向记反等。试算平衡只能检查出导致金额不平衡的那些错误,而不影响金额平衡的错误是无法查出的。但在对总账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时无法查出的错误,在将总账与日记账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本单位所记账与外单位所记账进行核对时往往能够发现。

(六)借贷记账法的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制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

本章以制造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设置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实际运用问题。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通过实践提高应用会计核算方法的能力。重点掌握制造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及分配等环节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如何根据这些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熟悉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难点是有关账户的内容及具体运用。

一、资金筹集业务

资金筹集渠道通常有两条:接受投资、取得借款。其业务主要有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业务和向债权人借入资金业务。本部分主要掌握“实收资本”(或“股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财务费用”、“预提费用”五个账户的核算内容和运用。

接受投资时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短期借款借入时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按期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按期结算利息(未付)时借: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或应付利息

到期支付本息时借:短期借款(本金)

平时分期计息预提费用或应付利息(已提未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本息合计)

到期一次计息借:短期借款(本金)

财务费用(利息)

贷:银行存款(本息和)

长期借款借入时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按年计息时借: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等

贷:长期借款—利息

到期支付本息时借:长期借款—本金

---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生产准备业务

(一)固定资产购进业务

主要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特别要弄清楚购进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构成。购进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取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合计,但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故不记入固定资产价值中。具体包括买价、运杂费、安装调试费等。

购进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购进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进时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交付安装发生安装费时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原材料等

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二)材料采购业务

主要掌握“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原材料”6个账户的运用。本部分的核心账户是“材料采购”账户。

借材料采购贷

买价结转入库材料采购

采购费成本

余额:在途材料成本

现款购料时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购料未付款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应付账款

购料用商业汇票结算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应付票据

预付材料款时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材料结算预付款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预付账款

退回多付款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预付账款

补付少付款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结转入库材料采购成本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还应重点掌握采购费的分配及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见教材92页)

每种材料采购成本=该种材料的买价+该种材料分配的采购费

每种材料单位采购成本=该种材料总采购成本/该种材料重量或数量

三、产品生产业务

主要掌握“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新酬”、“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库存商品”7个账户的运用。本部分的核心账户是“生产成本”账户。借生产成本贷

直接材料结转完工入库

直接工资费产品生产成本

直接福利费

其他直接支出

月末转入制造费用

余额:在产品成本

领用材料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结算工资费用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计提福利费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支付工资及福利费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支付跨期费用借: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待摊费用分摊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预提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

贷:预提费用

用货币支付有关费用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制造费用分配结转借: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贷:制造费用

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还应重点掌握制造费用的分配及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见教材111页)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若本月投产本月完工,则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本月生产费用

本月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福利费+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四、产品销售业务

主要掌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7个账户的运用。

1、销售产品,结算价税款

现款销售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销售产品款未收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销售产品收到商业汇票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收回所欠货款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到期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等

贷:应收票据

预收货款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预收账款

预收款后销售产品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退回多收款借:预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补收少收款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预收账款

2、计算产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支付销售费用借:销售费用

如广告宣传费、运输费等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4、计征除增值税外的流转税(如消费税、营业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5、支付税费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五、利润及分配业务

(一)归集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确定盈亏

全部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全部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

(二)计算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

(三)对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主要掌握“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9个账户的运用。重点账户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

借本年利润贷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余额:本年累计亏损余额:本年累计净利润

“本年利润”账户平时保留余额,年末结转后无余额。

盈利企业(平时)

借利润分配贷

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余额:累计已分配利润

盈利企业(年终)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

年初余额:年初未分配利润

转入本年已分配利润转入本年净利润

年末余额: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

亏损企业(年终)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

年初余额:年初未弥补亏损

转入本年净利润

年末余额:历年累计未弥补亏损

(四)会计处理

1、其他业务收支业务

如材料销售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如出租固定资产收租金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贷:其他业务收入

出租固定资产折旧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2、营业外收支业务

收到营业外收入(如罚款收入、捐赠收入等)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营业外收入

支付营业外支出(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等)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3、结转本期全部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4、结转本期全部费用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5、计征所得税(1)借:所得税费用(2)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贷:所得税费用

6、提取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7、计算应付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8、支付红利或股利时借:应付利润

贷:银行存款

9、年终结转本年净利润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年终结转本年已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还应重点掌握利润及分配相关指标的计算(见教材129、131页),具体公式如下:(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应税利润)×所得税税率(4)本期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已分配利润

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未分配利润

其中:本期已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5)本期留存收益=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本期未分配利润

期末留存收益=期初留存收益+本期留存收益

六、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调整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期间账户、财务成果账户等九类账户。通过本部分学习,认识和掌握账户的使用规律,并正确地运用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取得的资本以及提取的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某一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业务情况的账户。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三种。

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某个账户(即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调整账户按调整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抵减账户、附加账户、抵减附加账户三类。

集合分配账户,它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经营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所发生的某种费用,借以核算和监督这种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和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计算该阶段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相毗邻的几个会计核算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的账户。

期间账户是用来归集在某一期间从事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费用,并在期末时将归集的全部收入及费用予以结转的账户。这类账户按照其归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收入期间账户和费用期间账户两类。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盘存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资本账户: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债权结算账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结算账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职

债务结算账户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预收账款

账户调整账户:累计折旧、利润分配

集合分配账户:制造费用

成本计算账户: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在建工程

跨期摊配账户: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收入期间账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期间账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费用期间账户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财务成果账户:本年利润

第五章会计凭证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和填写要求;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的基本技能;熟悉会计凭证的各种分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保管。难点是会计凭证按不同标准分类以及凭证的审核等内容。

一、会计凭证定义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账簿的一种书面证明文件。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凭证一般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会计凭证将主要以电子凭证方式出现。

二、会计凭证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三、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文件。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

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凭证填制手续一次完成、不能重复使用的原始凭证。企业日常使用的原始凭证都属于此类。如发票、收据、领料单等。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凭证名称、日期及编号、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的数量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和有关人员的签章等。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是:记录真实、内容完整、手续完备、书写规范、填制及时。审核原始凭证时要审核它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及其真实性、完整性,审核其填制是否符合要求等。

四、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现收

收款凭证

银收记账凭证现付

专用记账凭证付款凭证

复式记账凭证银付

通用记账凭证转账凭证转复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两个及其以上会计科目及金额的一种记账凭证。

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记账凭证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制单等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收、付款的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对记账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其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真实;记账凭证的项目是否齐全;记账凭证的科目名称及方向是否正确;记账凭证的金额是否正确;记账凭证的书写是否正确。

第六章会计账簿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账簿的定义及分类,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和记账依据,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与平行登记方法,错账更正方法的运用;熟悉结账和对账;了解账簿的设置要求及其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一、账簿的定义及分类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一)账簿按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不同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两种。

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置两种特种日记账,即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分类账簿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二)账簿按账页格式可以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采用三栏式账簿。

多栏式账簿是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费用成本、本年利润明细账一般均采用这种格式的账簿。

数量金额式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实物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三)账簿按外型特征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订本簿账簿是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这种账簿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活页式账簿是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簿形式。

卡片式账簿是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在我国,单位一般只对固定资产的明细账采用卡片式账簿形式。

二、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各种主要账簿均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所使用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C)。 A 实物量度 B 劳动量度 C 货币量度 D 实物量度和货币量度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C)。 A 核算和管理 B 控制和监督 C 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 D核算和分析 3.会计的反映与监督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B )。 A 销售活动 B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企业经济活动/经济业务) 能用货币来表示的那部分经济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 C 生产活动 D 管理活动 4.下列业务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事项是(D)。 A 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 B 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C 企业自制材料入库 D 与外企业签定购料合同 5.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 B)。 A时间范围(持续经营) B空间范围(会计主体) C期间费用范围 D成本开支范围 6.下列原则中不属于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是(C)。 A可理解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 历史成本原则(计量属性) D相关性原则 7.200X年9月20日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50 000元,12月25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按收付实现制核算时,该项收入应属于(D)。 A 200X年9月(权责发生制) B 200X年10月 C 200X年11月 D 200X年12月(收付实现制) 8.2002年3月20日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60 000元,6月20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按权责发生制核算时,该项收入应属于(A)。 A 2002年3月 B 2002年4月 C 2002年5月 D 2002年6月 9.建立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是( D)。 A币值变动 B人民币 C记账本位币 D币值稳定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ABCE)。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原则 E会计分期 2.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列各项中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是(AD)。 A本期销售货款收存银行 B上期销售货款本期收存银行 C本期预收下期货款存入银行 D计提本期固定资产折旧费 E以银行存款支付下期的报刊杂志费 3.下列业务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事项是( BD ) A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 B编制财务计划 C企业自制材料入库 D与外企业签定购料合同 E产品完工验收入库 4.会计方法包括(ADE ) A会计核算 B 会计决策 C 会计信息 D 会计分析 E 会计检查 F 会计预测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财务会计学教材课后练习答案(第11、12、13、14章)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与利润 第1题: (1)2007.12.5: 借:银行存款 180万 贷:预收账款 180万 借:发出商品 380万 贷:库存商品 380万 2007.12.31不确认收入 2008.1.31: 借:预收账款 702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万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万借:主营业务成本 380万 贷:发出商品 380万 (2)2007.12.10: 借:应收票据 35.1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万 贷:库存商品 16万 (3)2007.12.15: 借:银行存款 23.4万 贷:其他应付款 2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万借:发出商品 15万 贷:库存商品 15万 2007.12.31,确认应计提的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750 贷:其他应付款 750

2008.2.15: 借:财务费用 2250 贷:其他应付款 2250 借:库存商品 15万 贷:发出商品 15万 借:其他应付款 20.3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51万 贷:银行存款 23.751万 第2题: 2007.12.15: 借:银行存款 100万 贷:预收账款 100万 2007年12.31: 确认收入=500×50%-0=250万 确认劳务成本=400×50%-0=200万 借:预收账款 25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万 贷:劳务成本 200万 第3题: (1)2007.1.1.: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万 累计折旧 200万 贷:固定资产 1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95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万 营业外收入 150万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课后作业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一、思考题 1.分别以一个制造性企业和一个商品流通企业为例,描述其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具体内容。 2.企业的现金流转如何贯穿其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3.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与会计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4.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是否都属于企业的资产?为什么? 5.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6.企业的资产与其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7.企业取得收入、发生费用会如何影响到企业的资产发生变动?请举例说明。 8.如何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9.企业在某一期间实现了盈利(即获得利润)是否会使得企业该期末的资产总额增加?为什么? 10.从会计要素的角度看,企业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新的资金?为什么? 11.如何理解和描述经济交易、会计要素、资金运动、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12.经济交易与企业现金流转有何关系? 13.经济交易与事项有哪几种类型?各类经济交易与事项有哪些特点? 二、练习题 (一)目的: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 1.资料 天豪公司2009年6月30日财务状况的详情如下: (1)在用的厂房机器设备等价值600万元; (2)洞天公司以银行存款方式投入的资本900万元; (3)上一年度未分配的利润80万元; (4)购入竹园公司商品未支付的货款19万元; (5)企业存入市建设银行的款项120万元; (6)企业库存的原材料240万元; (7)已经完工但尚未出售的产品300万元; (8)预先收取的大地公司购货款18万元; (9)暂时支付给职工李杨等三人的差旅费1万元; (10)上月未支付的工资费用15万元; (11)从市工商银行借入的一年期贷款50万元; (12)收到华侨张先生的捐赠款20万元; (13)未支付给洋溢公司的利润30万元; (14)企业拥有的专利权价值76万元; (15)企业收取的武德公司押金3万元; (16)未收回康明公司的购货款320万元; (17)从市建设银行借入的三年期贷款500万元; (18)欠交所得税款22万元。 2.要求 (1)分析、判断上述各项目是否属于资产要素或负债要素或所有者权益要素。 (2)确定天豪公司2009年6月末的资产数额、负债数额和所有者权益数额。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概述(高教出版社)

【课题】会计的概述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会计任务。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会计学原理第十一章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差异;在了解会计电算化内容与作用的基础上,理解会计电算化的运营管理及会计软件的配置问题;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理解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设置。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特点 电子计算机诞生不久,很快就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揭开了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序幕。 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试点工作,1981年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正式把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样,在我国会计界,“会计电算化”这一专有名词便被广泛使用了。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 3.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 5.具有选择判断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一)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共同点1.基本原理相同 2.会计的目标相同 3.所依据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相同 4.应遵守的会计法规和准则相同 5.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不同点 1.会计数据处理的变化 2.会计数据存储的变化 3.会计内部控制的变化 4.会计职能的演变 三、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1.会计核算电算化 2.会计管理电算化 3.会计决策支持电算化 四、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ihcneAAA《基础会计学》教案

i h c n e A A A《基础会计 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次课(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布置 第一章课后习题一 七、板书设计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练习题答案解析.doc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制造成本 D、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 【该题针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2、下列各项中,属于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是()。 A、资金运动 B、货币活动 C、营销活动 D、资产运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该题针对“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该题针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4、()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A、会计记录 B、会计分析 C、会计核算 D、会计检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该题针对“会计的基本职能”知识点进行考核】 5、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会计分期是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 【该题针对“会计分期”知识点进行考核】 6、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核算的只是主体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主体之外的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该题针对“会计主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 【该题针对“会计主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会计学11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财务报表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报表中项目的数字直接来源于()。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日记账 D.账簿记录 2.财务报表是指企事业单位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以及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主要是由()组成的。 A.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C.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D.会计报表和附注 3.将报表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表示按报表的()划分的。 A.服务对象 B.编报主体 C.编报时间 D.经济内容 4.资产负债表中的报表项目()。 A.都是根据账户余额直接填列 B.都是对账户发生额进行分析计算后填列 C.大多数项目可以直接根据账户余额填列,少数报表项目需要根据有关账户发生额分析计算后才能填列 D.大多数项目可以直接根据账户余额填列,少数报表项目需要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后才能填列 5.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填列。 A.“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 B.“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账的期末余额 C.“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中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D.“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总分类账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6.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多步计算来确定当期损益的,通常把利润的计算分解

为()。 A.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每股收益 B.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税利润和净利润 C.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D.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报表主要包括()。 A.资产负债表 B. 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E.报表附注 2.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有()。 A.投资者 B.债权人 C.捐赠者 D.上级主管部门和财税部门 E.其内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群众 3.下列报表中,属于内部报表的是()。 A.单位报表 B.商品产品成本表 C.制造费用明细表 D.期间费用明细表 E.产品成本明细表 4.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应根据()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A.原材料 B.生产成本 C.工程物资 D.库存商品 E.在途物资 5.下列账户中,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项目的有()。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 E.应付票据 6.利用资产负债表资料,可以()。 A.了解企业的资产总额及其分布和结构 B.了解企业负债总额及其结构 C.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D.了解企业股东权益总额及其结构 E.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7. 填报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可以分别采用的具体方法有()。

《会计学基础》第一章 总论解析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内容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

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计量结果通常无法直接进行汇总、比较;而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1)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2)实施会计监督。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

会计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3章)

第一章练习题 1.会计主体是(? ) A.企业单位 B.企业法人 C.法律主体 D.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 正确答案:D 解析:D、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企业会计分期假设是以(??)假设为前提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历史成本 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B 解析:B、会计分期是对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客体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A 解析:A、会计主体这一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范围从空间上作了有效界定。 4.会计核算的内容是特定会计主体的() A.经济资源 B.经济活动 C.资金运动 D.劳动成果 正确答案:C 解析:C、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5.下列哪一项描述会计的含义是不正确的? A.商业语言 B.是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C.决策有用的 D.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B 解析:B、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但它不是目的,它是一种工具,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并且也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济业绩等拓展职能,因此它是决策有用的,并且是一个信息系统。 6.下列有关会计主体假设的叙述中,正确的()

A.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B.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事项的空间范围 C.会计主体也等同于法律主体 D.法律主体通常也是会计主体 正确答案:A、B、D 解析:C、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既可以是法人,如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如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集团公司、事业部、分公司、工厂的分部等。 7.下列各项中,将影响企业按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A.适度调整经营方针 B.破产 C.长期停业整顿 D.解散 正确答案:B、C、D 解析:A、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有的资产将正常运营,所负的债务将正常偿还。因此,适度调整经营方针是不会影响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的。 8.下列各项中,可确认为会计主体的有() A.独资企业 B.企业的生产车间 C.企业的销售机构 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正确答案:A、B、C、D 解析:D、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属于会计主体的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子公司、生产部分、销售部分等。因此,上述选项都可以确认为会计主体。 9.一般来说,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作为会计主体,必须能够控制经济资源并进行独立核算。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甚至是一个企业的分部。会计主体既可以是法人,如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如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集团公司、事业部、分公司、工厂的分部等。因此上述观点错误。 10.会计的对象是指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其运动。 A.正确 B.错误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670008.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670008.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670008.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最新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1 一、单选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的选项,每题 0.5分) 1. 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主要是体现下列哪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疑难标记〗 A、及时性 B、配比性 C、重要性 D、谨慎性 2. 设置账户是()的重要方法之一。〖疑难标记〗 A、会计分析 B、会计决策 C、会计核算 D、会计监督 3. 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1)支付本年度保险费2400元;(2)支付去年第四季度利息 3000元;(3)支付本年度订报费6000元。则权责发生制下本月费用应负担()元。〖疑难标 记〗 A、 700 B、 3700 C、 1700 D、 8400 4.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和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在 此基础之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是基于()假设。〖疑难标记〗 A、会计分期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持续经营 5. 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疑难标记〗 A、会计分期 B、持续经营 C、会计主体 D、货币计量 6. 下列项目中,利益关系人比较明确,用途基本定向的是()。〖疑难标记〗 A、资本

B、款项 C、财物 D、无形资产 7. 下列项目中属于企业财产物资的是()。〖疑难标记〗 A、企业的银行存款 B、企业的库存材料 C、企业的专利技术 D、企业的债权 8. ()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疑难标记〗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9. 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以()为基本前提的。〖疑难标记〗 A、货币计量 B、权责发生制 C、会计分期 D、会计主体 10. 以下应作为债权处理的项目是()。〖疑难标记〗 A、预收账款 B、其他应收款 C、应交税费 D、应付账款 1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疑难标记〗 A、财物包括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等 B、财物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 C、包装物应作为固定资产 D、财物必须具有实物形态 12.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称为()。〖疑难标记〗 A、会计预测职能 B、会计监督职能 C、会计核算职能 D、会计控制职能 13.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疑难标记〗 A、现金收付制 B、现收现付制 C、收付实现制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复习笔记 (1)

“基础会计学”复习笔记 (1)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而产生的。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帐法过度到复式记帐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反映职能:就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反映职能特四个特点: 1. 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可以采用三种量度: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 2. 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 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就是指凡属于会计反映的内容都必须加以记录不能遗漏;连续性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应当按照其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的进行

登记,而不能有所中断;所谓系统性是指会计提供的数据资料,必须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相互联系的有序整体,而不能杂乱无章。 4. 会计反映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就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它的特点: 1.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 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隔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反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670008.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670008.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670008.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会计学基础第九、十一章练习题

第九章习题 1.根据《现金管理暂行规定》,属于现金使用范围的是(abd ) A 发放职工1200元的工资 B 出差人员需要携带的差旅费2000元 C 企业采购原材料款5000元 D 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废旧物资500元。 2.出纳人员应该做好下列(bc )工作 A 会计档案的保管 B 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 C 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D 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3.主要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的银行存款账户是() A 专用存款账户 B 临时存款账户 C 一般存款账户 D 基本存款账户 4.下列有关银行存款账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本存款账户可办理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 B 一般存款账户可办理现金缴存和现金的支取 C 企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一般存款账户出租或出借 D 单位的资金不能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5.下列各项中,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 A 信用证存款 B 备用金 C 银行本票存款 D 外埠存款 6.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1)2009年1月20日,企业进行现金清查,发现长款90元,原因待查。 2)经反复核查,无法查明长款90元的原因,经单位领导批准,2009年1月31日将其转为企业的营业外收入。3)2009年2月25日,企业进行现金清查,发现有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40元 4)2009年2月25日,查明短缺40元应由出纳人员赔偿,向出纳人员发出赔偿通知书。 7.根据某公司2010年5月31日的以下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银行存款账面余额82700元; 2)对账单上的余额85210元; 3)企业已入账而银行尚未入账的事项: 企业已开出但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兑付的支票一张,金额为1500元; 企业已送存但银行尚未入账的支票一张,金额为1900元;4)银行已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事项:

会计学原理第6章至第11章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账户的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成本”账户如有借方余额时,按其用途结构分类属于(B)。 A计价对比类账户B盘存类账户C集合分配类账户D跨期摊配类账户 2、下列不属于抵减账户的是( D )。 A固定资产减值准备B坏账准备C累计折旧D材料采购 3、下列不属于盘存账户的是( C )。 A固定资产B原材料C应收账款D库存商品 4、“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属于( D )。 A负债类账户B收入类账户C费用计算类账户D费用类账户 5、“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用来抵减附加(A)。 A原材料账户B材料采购账户C生产成本账户D库存商品账户 6、下列不是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账户是( C )。 A成本计算类账户B财务成果计算类账户C费用类账户D投资权益账户 7、在企业不单设“预付账款”账户时,对于预付款业务可在( C )账户反映。 A应收账款B预收账款C应付账款D其他往来 8、“累计折旧”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属于( D )。 A费用类账户B抵减账户C负债类账户D资产类账户 9、下列账户中,既属于结算账户,又属于负债类账户的是( B )。 A应收账款账户B预收账款账户C应收票据账户D预付账款账户 10、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贷方登记( B )。 A债权的增加B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减少C债务的增加D债务的减少,债权的增加 11、按用途结构分类的投资权益账户(A)。 A只提供货币指标B只提供实物指标 C可以提供实物和货币两种指标D一般提供实物指标,有时也提供货币指标 12、下列账户中属于集合分配账户的是( B )。 A实收资本账户B制造费用账户C生产成本账户D管理费用账户 13、下列属于反映利润形成情况的是(A)。 A本年利润账户B利润分配账户C制造费用账户D管理费用账户 14、“材料采购”账户按其用途结构分类,在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条件下( D )。 A仅是成本计算账户B仅是对比账户 C仅是费用账户D既是成本计算账户,又是对比账户 15、关于抵减账户和被抵减账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抵减账户与其被抵减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B抵减账户与其被抵减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不一定相同 C抵减账户不能离开被抵减账户而独立存在D有抵减账户就有被抵减账户 二、多项选择题 1、总分类账户分类的主要标志有(ACDE )。 A账户的经济内容B账户的名称C账户的用途和结构 D账户与会计报表的关系E账户的统驭关系 2、下列属于投资权益账户的有(BD(AC也可参考))。 A本年利润账户B实收资本账户C利润分配账户D资本公积账户 3、下列可能属于盘存账户的有(CD )。 A材料采购账户B长期股权投资账户C银行存款账户D固定资产账户 4、下列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其在借方的有(ACD )。 A债权结算账户B投资权益账户C盘存账户D成本计算账户 5、下列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的是(AB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