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摘要:耕地保护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前言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区灾损、环境变迁等自然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较小,耕地变化主要受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为政策因素、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等。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空间集聚方面加剧了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导致城镇中心区域的耕地急剧减少。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重也较大,这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翻。

2.耕地及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2.1耕地面积变化

图1为1981年以来我区耕地面积变化图。从耕地面积

来看,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1981年~1987年我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1988年~1999年耕地面积则由455.9万公顷增长至607.7万公顷。1988年耕地面积为历史最低点。2004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政策,耕地面积出现了稳步增长的新形势。2013年耕地面积达到721.1万公顷。

耕地面积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30多年来全区人口呈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由此而产生的人均耕地的变化过程出现了平缓减少-平缓增加-减少-急速增加4次较明显的变化。第1阶段从1980年的人均0.28hm2耕地减少到1994年0.23hm2;第2阶段主要为1995年~1999年,随人口增长速度的变缓,人均耕地减少速度也趋缓;第3阶段从2000年~2012年,随着耕地数量第2次高峰出现,人均耕地也出现增加趋势;第4阶段从2012年~2013年人均耕地面积由0.29hm2骤增至0.37hm2。

2.2.粮食生产总量及其结构分析

自1981年以来,我区粮食实现了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国的粮食供求进入基本平衡的阶段。虽然在1986年~1989年和1997年~2001年间我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从整体来看,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我区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突破2773万吨,比上年增产244.5万吨,增长9.67%。

对我区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产品的构成而言,玉米产量从最初的跟小麦、稻谷占比持平逐渐增长成我区第一大粮食作物,2013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高达74.64%,比1952年的8.18%占比高出近66.46%。尽管稻谷

产量水平不断增加,但稻谷比例的下降,反映了我国粮食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小麦产量波动较大,2000年~2003年间

小麦产量持续下降,自2000年起至今则表现为平缓上升趋势,近年来增幅加大,2008年突破150万吨,2013年达到180.4万吨。

2.3人口总量及其结构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内蒙古总人口随年份呈极显著的多项式变化趋势(y=-0.374x2+1515.x-2E+06,R2=0.998)。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增长基本分成两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5年,人口随年份的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年增长41.8万人,年增长率为6.88%;gg~阶段:1976年~2013年,内蒙古人口增长变缓,平均年增长20万人,年增长率为1.15%。

从我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变化来看,从1981年~2013年,我区农业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从1981年的75.17%下降至58.73%,而非农业人口则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1985年、1999年均比前一年增幅均超过1.00%,2004

年及2005年更是连续增加1.30%和1.58%。

2.4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加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我区经济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据图可知,1980年我区GDP总量为68.40亿元,1980年~1992年间呈缓慢增长趋势,至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GDP 总量增加至421.68亿元,增加了6.16倍。自1993年~2005年,我区GPD增加进入加速期,据数据显示,2005年GDP 总量为3905.3亿元,较1992年增加了9.26倍。此后国民生产总值进入急速增长期,截至2013年底,GDP总量达16832.38亿元。

3.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建议

3.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通过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一个

重要源泉。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能通过大量的土地资源投入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逐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各部门统筹规划,协作提高耕地质量

目前,国土部门、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分别针对耕地质量的提高提出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大多仅根据其所在部门特点进行设定,不具有统筹规划性,且若其中一方针对某一地块提出整改措施,则其他部门不能再对该地块进行整治。上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耕地质量的提高,且存在资源及财力、物力浪费情况。因此,如何协调国土部门、水利部门及农业部门,使之在提高耕地质量上进行有机协调统一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3.3狠抓后续监管措施,杜绝整改后撂荒

国家、自治区针对耕地耕层变浅、有机质流失、金属离子污染等问题做出了系列研究和部署,从不同角度出发,势在解决耕地质量低下问题,也确实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乏新问题的出现。个别地区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对耕地进行整理改善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而是将耕地撂荒。建立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不仅是促进耕地质量提高的途径,同时也是杜绝资源和经济浪费、切实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方式。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讲环保、求质量,特别是对人身健康、财产安全方面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而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政府的行政基础、管理范围、行政方式和管理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政府都着力于提升自身服务社会、推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小政府大服务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XX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有效融入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一、正确把握服务、履职、发展之间的关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企业的需要 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扮演好XX部门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强化、优化和深化服务,XX部门才能有作为、有发展。只有真正把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想政府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才能得到社会的赞誉、企业的拥护、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有立足点。作为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都有各自地方经济的特点,都存在各自发展的背景和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县原国有企业华日集团曾经是我国十大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具有生产电动车的优质

条件。2002年,引入青岛澳柯玛集团对华日集团下属企业——蒙德摩托车公司实施重组,将电动车作为新上重要项目。当年便生产销售电动车6.8万辆,挤身同行业前列。该项重组的成功,既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实现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已形成以澳柯玛(XX)新能源电动车公司、绿源(山东)电动车有限公司、格仑特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整车企业为龙头,新大洋机电科技公司等配套企业为龙身的电动车产业集群。集群内核心企业5户,从业人员近万人,电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产品有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货运车等五大系列5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我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抓住XX电动车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充份发挥XX部门的标准、质量、计量等职能优势,以争创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快XX相关机构建设,完善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平台,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上档升级,提高地方整体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在争创活动中,局领导通过多方协调,在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通过了“创建山东省优质电动车生产基地”验收,并且“山东省电动车检测中心”于今年5月予以立项并正在筹建中,开创了一种“政府搭台、XX唱戏、企业受益”的新模式,推进了全县电动车产品的上档升级,加快了电动 2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2009年定额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取费标准表

1、建筑工程(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取费基础) 工程类别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规费 5.57 5.57 5.57 5.57 管理费30 26 23 20 利润20 20 20 20 税金 3.44 3.44 3.44 3.44 取费合计59.01 55.01 52.01 49.01 2、装修工程(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取费基础) 工程类别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规费 5.57 5.57 5.57 5.57 管理费20 20 20 20 利润17 17 17 17 税金 3.44 3.44 3.44 3.44 取费合计46.01 46.01 46.01 46.01 3、安装工程(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取费基础) 工程类别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规费 5.57 5.57 5.57 5.57 管理费25 22 18 15 利润17 17 17 17 税金 3.44 3.44 3.44 3.44 取费合计51.01 48.01 44.01 41.01 4、土石方工程(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取费基础) 工程类别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规费 5.57 5.57 5.57 5.57 管理费 5 5 5 5 利润 6 6 6 6 税金 3.44 3.44 3.44 3.44 取费合计20.01 20.01 20.01 20.01 注:1、利润中包括技术装备费和工具用具购置费.如施工企业按市场租赁价格计算机械设备费和模板脚手架费用时,利润不应超过表中利润率的60%.利润是竞争性费用,投标报价时,应视拟建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技术含量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浮动。 2、管理费是竞争性费用,投标报价时,应视拟建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技术含 量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浮动。专业承包资质施工企业的管理费应在总承包企业管理费率的基础上乘以80%。 规费的计算基数为不含税造价,费率为5.57% 企业管理费计算基数为人工费+机械费,费率为1 30% ;25% 226% ;22% 323% ;18% 420% ;15%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打牢商标事业发展基础 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商标事业发展要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借助的指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工商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代理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发展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落实 xx 期间市商标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并分解落实到各分县局,同时在个乡镇工商所推行一所一标制度,与其他工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开展商标代理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底,组织在全市家商标代理机构中首次评选出了家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并在社会上公开表彰宣传,充分发挥其在商标事业发展中的中介服务、工商助手和联系企业桥梁等作用。 三是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制度。从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窗口或委托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向企业经营户免费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三年来,累计发送万多份建议书。 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商标代理机构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季度统计表》,以便于工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各工商机关同时向商标代理机构通报企业经营户登记注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实行商标注册补助奖励制度。积极协调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项经费,实行商标国际、国内注册补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立、注册、运用、保护自主商标品牌。 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运行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以上,是前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的倍;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每年在件以上,是目标任务的倍。截至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基层执法干部全员培训。适应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新形势,上半年,由市局统一组织,对全系统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商标执法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商标执法人员多人。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商标监管培训学校,设有商标法律法规查询、问题解答、外埠信息、案例分析等8个栏目,方便基层执法人员自主学习。每半年组织一次网上商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编印《商标监管执法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商标监管执法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 3 15 、 4 26 活动,组织开展商标维权法律咨询宣传;在《都市报》举办《商标法》知识竞赛,在广场地下通道设立市驰著名商标展示长廊;协调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万元,在《日报》开设了市著名商标企业展示专栏,截止目前,已经刊登期。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青阳县丁桥镇金鑫 2011年 6月 根据县委党校 2011年干部任职培训班教学计划安排,通过前段时间赴苏州考察学习所获得经验, 本人认真撰写了此调研报告, 内容主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 。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寻求 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那么,从县域这一层面来看,什么样的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什么是有悖科学的发展, 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实际, 我认为, 迄今县域发展过程中背离科学道路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表现一:“工业至上论” 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 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 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 、“兴县” 、“强县”的战略。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如果我国 2000多个县都来集中搞工业建设, 那么谁来解决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目前,县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若不发展工业, 如何保证农民的增收和地方财政 收入?对于农民增收, 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但持续增收仍难有保证。由于免除农业税, 工业薄弱的县级财政普遍困难,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公共支出需求的巨大缺口。解决这一难题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在保持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的条件下,不断增大上级财政对县域的转移支付规模(“省县直管”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同时,鼓励县域因地制宜,适当发展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加工业及城市配套服务型产业。表现二:“重大轻小、重外轻内”从发展主体上,重视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引进外来投资商,而对中小企业、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县域内本土成长的企业,缺乏应有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取费说明书

总说明 一、《自治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以下简称本定额)是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及相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综合测算编制的。 二、本定额与自治区建设厅颁发的2009届自治区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计价依据配套使用。 三、本定额是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调解、处理建设工程造价纠纷的依据,是投标报价、确定合同价款、拨付工程款、办理竣工结算和衡量投标报价合理性的基础。 四、本定额中的企业管理费、利润率是按照社会平均水平测定的。招标工程编制控制价时,按本定额费率计算;投标人投标报价时,可根据投标人管理水平、拟建工程复杂程度以及企业经营等因素参考本定额费率计取。 五、本定额中的规费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政策测定的,不参与投标报价竞争,工程计价过程中严格按本定额规定计取。 六、本定额中的措施项目费,是按我区的相关规定和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施工方法等影响因素综合测定的。投标人可根据招标人招标文件要求、拟建工程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计取。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在投标报价竞争中,不得低于本定额给定费用的90%。 七、本定额计费程序分为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两种。采用哪种计价方式,由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定确定。对于国有资金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应该采用综合单价法(即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计价。 八、本定额由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第一部分建设工程计价的一般规定 一、建设工程计价方法 建设工程计价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综合单价法)和工料单价法两种方法。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由项目业主确定。 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使用国有资金和国家融资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 1、使用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围包括: (1)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2)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 (3)使用国有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 2、国家融资项目的围包括: (1)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 (2)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 (3)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项目; (4)国家授权投资主体融资的项目; (5)国家特许的融资项目。 国有资金(含国家融资资金)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国有资金占投资总额50%以上,或虽不足50%但国有投资者实质上拥有控股权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招标控制价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再创新纪录 2006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051.47万头(只),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720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8%;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这标志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即:良种牲畜在牲畜总头数中比重由2000年的72.3%提高到93.2%;农区牲畜存栏头数占存栏总头数的比重预计达到70%,比2000年提高49.1%;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50%,比2000年提高12.2%。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819家,同比增加278家;实现销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0%。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同比增长16.5%。 (五)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六)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三)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

产业布局内蒙古发展的关键.

产业布局:内蒙古发展的关键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布局政策实施的好与坏影响深远。同时,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结构是否合理,都对经济能否实现稳定而快速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内蒙古新政也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寻求产业支撑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经济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依旧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发展不足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主要矛盾。 为有效解决产业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内蒙古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按照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要求,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对于内蒙古来说,产业支撑的诉求极为迫切。内蒙古新政也将依据其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谋划布局。 不久前,记者从内蒙古经委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获知,围绕建设我国能源(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正在加速推进“八条产业链”建设,即:煤电网产业链,煤的气化、液化等煤化工产业链,PVC及其深加工的氯碱化工产业链,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及风机制造、风电场新能源产业链,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一体

化产业链,乳肉绒薯玉米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稀土及其新材料应用产业链,煤炭机械、化工机械、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目前,内蒙古能源、农畜产品加工业已逐步成长为“十二五”期间巩固提升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煤化工、冶金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闪光点,分析人士预计,煤化工和有色冶金项目产能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大量释放,将如约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据乐观预期,仅凭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5年后,二者将占据内蒙古工业的“半壁江山”。 区域化产业布局 通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地域面积大、人口少的基本区情正在给内蒙古的下一步发展带来天然的局限,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区域经济分化的问题。 那么怎样破解区域经济分化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务之急。 内蒙古深知其命门所在,为扭转局面,积极顺应形势,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地区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当其冲。 目前,较为成熟的提法有呼包鄂、锡赤通、小三角经济一体化区域。 在区域协调发展呼声高涨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已先期进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相关行业包括酒店住宿、餐饮食肆、交通运输、零售批发、土特产品、娱乐事业等等。因为有了人(游客),就带来了消费,有了消费,就刺激了生产,当地人就业增加、收入增加。所以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一个地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不同,所以对于旅游业的依靠比重也不尽相同。像是比较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很多旅游胜地,当地的经济支柱就是旅游业,那么旅游业的重要性不必多讲。像是比较依赖工业和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地方,相对来说,旅游就显得没那么重要,当然,任何城市的旅游业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可以为城市做广告,并且是非常的有效果,所以,任何城市即使旅游业不是支柱产业,也会相当重要,对于经济,对于民生,都是生死攸关的。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对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正在实现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不仅具有经济发展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推动中西部和农村的脱贫致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观念;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和传承文化,融洽社会关系;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它能促进社会个体的和谐发展、社会结构和谐、经济发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 由于强大的辐射效应与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应当在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提升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功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特点看,与工业发展相比,旅游业发展本身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旅游环境是旅游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科学利用和保护的认使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培育了旅游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促进了生态观念的扩散和生态行为的产生。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 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 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疫病诊断机构为县域经济服务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国第一帝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把畜牧业作为该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着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狠抓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小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咸阳市畜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六位,已由传统的农业大市一跃成为畜牧强市,成为农民致富一个新的支撑点。可以说,畜牧业已成为咸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重大动物疫病却给咸阳地区畜牧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尤其近几年发生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猪蓝耳病,不仅使畜牧业遭受重大冲击,造成养殖者重大的经济损失,直接严重威胁到咸阳地区畜牧业当前和未来的健康发展,而且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控制咸阳地区重大疫病刻不容缓,而且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反思和解决。近些年动物疫病流行形势复杂,主要表现在单一病原感染少见,大多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几种传染病在同一养殖场同时发生和流行,使临床表现复杂化。所有这些,都给动物疫病的快速确诊带来了困难,即使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也常常无法做出明确诊断;而需要通过病原体形态学检查、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检测、血清学检查,甚至是免疫荧光、免疫酶染色技术等,才可做出确切诊断。另外,咸阳周边地区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没有相应的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在告别连续7年全国增长第一的“奇迹”后,2010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以14.9%位居全国第四,经济总量跨过万亿元门槛,达到了1.16万亿元,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在“大央企大能源大化工”的发展模式下,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腾飞,然而,这种增长方式也屡遭专家学者和媒体质疑,甚至其GDP的质量和效益被一权威研究机构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代表团一些代表提出,应该重新审视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能源产业发展方式。① 飞速发展的内蒙古经济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影响着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新形势新发展前景下怎样能够更好的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关键。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高价值 “汽车烧石油,却用来运输价值低得多的煤,这是用高级能源换取低级能源”内蒙古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过强,而非资源产业发展不足。虽然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过强,①中国经济时报

而非资源产业发展不足,要结束这种能源粗放模式使用的现状。 (二)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好多通过能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其能源开采时期风管无比,一旦资源枯竭城市就会出现“冷清”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重视经济与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就内蒙古而言, 树立这种观念尤为重要, 内蒙古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同样发生了环境恶化、人口压力增大、资源严重浪费等重大问题,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 其次、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全面提高重点污染企业的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表明, 我区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 导致资源逐步枯竭, 工业污染远远超出环境容量, 控制难度很大。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 存在着投入高、费时费力,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关系, 治理资金难以筹集的弊端, 其最终的经济代价是昂贵的。企业普遍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不能协调一致, 发展不可持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清洁生产应运而生。清洁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建设工程计价的一般规定 总说明 一、《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以下简称本定额)是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及相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综合测算编制的。 二、本定额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颁发的2009届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计价依据配套使用。 三、本定额是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调解、处理建设工程造价纠纷的依据,是投标报价、确定合同价款、拨付工程款、办理竣工结算和衡量投标报价合理性的基础。 四、本定额中的企业管理费、利润率是按照社会平均水平测定的。招标工程编制控制价时,按本定额费率计算;投标人投标报价时,可根据投标人管理水平、拟建工程复杂程度以及企业经营等因素参考本定额费率计取。 五、本定额中的规费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政策测定的,不参与投标报价竞争,工程计价过程中严格按本定额规定计取。 六、本定额中的措施项目费,是按我区的相关规定和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施工方法等影响因素综合测定的。投标人可根据招标人招标文件要求、拟建工程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计取。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在投标报价竞争中,不得低于本定额给定费用的90%。 七、本定额计费程序分为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两种。采用哪种计价方式,由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定确定。对于国有资金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应该采用综合单价法(即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计价。 八、本定额由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1 / 39

第一部分建设工程计价的一般规定 一、建设工程计价方法 建设工程计价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综合单价法)和工料单价法两种方法。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由项目业主确定。 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使用国有资金和国家融资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 1、使用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1)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2)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 (3)使用国有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 2、国家融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1)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 (2)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 (3)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项目; (4)国家授权投资主体融资的项目; (5)国家特许的融资项目。 2 / 39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石磊*1 摘要:日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列第91位,同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这标志着凉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4亿斤以上,跻身内蒙古28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县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95.4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21亿斤。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农业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凉城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同时凉城县工业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以岱海电厂为龙头的电力工业,是推动凉城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且第三产业旅游业也在健康的运行着。 关键词:凉城县、经济、发展、繁荣、未来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8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的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十一五”以来,凉城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电力、制酒、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凉城县委、政府重新审视县情,充分发挥资源、地域和人文等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坚持以岱海电厂和环岱海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为龙头,以关联产业为重点,构筑新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开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在未来的“十二五”内,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筑“一个旅游中心”,打造“三个产业基地”,创建“一个宜居城市”。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凉城县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未来的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调研,有关单位也为我们提供了详细资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十五”末,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市第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第一次进入了西部百部县行列,名列第91位,同时进入了全国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县GDP年均递增9.5%,人均GDP达到2.24万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递增10.2%和1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4:53 :23优化为2010年的19 :51:30。2010年,全县GDP预计完成55亿元,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完成13188元和565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2.3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3.5%以内;单位GDP能耗预计为1.0461吨标煤/万元;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计在削减当年增量的基础上分别减排856.4吨和52.3吨。 1*【作者简介】石磊,学号:10151130,数学与统计学学院,10数学类,指导老师:李辰星

(发展战略)科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而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只有依靠科技地方经济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 目前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一、贡献率还比较低,二、支持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三、阻碍科技发展的体制因素依然存在,四、政府缺位给科技发展造成的困难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更通畅,也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我们力图从以下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与发展适合表地实际的高等教育相结合 国家兴旺发达,主要依靠人才。人才主要有研发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技能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实践型的人才,关系着好的技术是否能够运营刮

到实际当中去。发展地方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一批掌握“实用、够用”技术的普通劳动者,而这些劳动着主要应依靠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培养。人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训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量普通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利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必同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地方的竞争力。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增强技术应用开发性,应用型人才更多关注的是人才的技术,而研发型人才更多的关注人才的科研。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一批高科技人才,这对提高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必要的。培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就需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集中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要将研究领域重点放在地方区域产业上,地方高校科研机构要对与当地经济发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展开科研公关。同时要吸引优秀人才支援地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 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取费说明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费 用定额取费说明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总说明 一、《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以下简称本定额)是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及相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综合测算编制的。 二、本定额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颁发的2009届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计价依据配套使用。 三、本定额是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调解、处理建设工程造价纠纷的依据,是投标报价、确定合同价款、拨付工程款、办理竣工结算和衡量投标报价合理性的基础。 四、本定额中的企业管理费、利润率是按照社会平均水平测定的。招标工程编制控制价时,按本定额费率计算;投标人投标报价时,可根据投标人管理水平、拟建工程复杂程度以及企业经营等因素参考本定额费率计取。 五、本定额中的规费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政策测定的,不参与投标报价竞争,工程计价过程中严格按本定额规定计取。 六、本定额中的措施项目费,是按我区的相关规定和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施工方法等影响因素综合测定的。投标人可根据招标人招标文件要求、拟建工程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计取。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在投标报价竞争中,不得低于本定额给定费用的90%。 七、本定额计费程序分为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两种。采用哪种计价方式,由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定确定。对于国有资金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应该采用综合单价法(即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计价。 八、本定额由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第一部分建设工程计价的一般规定 一、建设工程计价方法 建设工程计价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综合单价法)和工料单价法两种方法。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由项目业主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