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旋转时钟结题报告

单片机旋转时钟结题报告
单片机旋转时钟结题报告

单片机课题结题分析报告课题名称:LED旋转时钟

二O一一年十二月

LED旋转时钟

【摘要】本实验利用单片机的特性,将各种廉价的原材料自制成可用于室内装饰和便利生活的LED 旋转时钟。其制作方法简单、整体结构紧凑、材料环保、成品便于移动、外形美观而且成本低廉。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单片机系统旋转视觉停留编码显示时间

一、课题背景:

课题构思背景

在课题构思初期,本组计划用51单片机来实现变色光纤花篮的控制(本组大二期间物理课题,计划将其改进)。之后通过查阅资料,本组认为制作旋转时钟与变色光纤花篮大体原理相同,但在技术知识上比变色光纤花篮更进一步,所以将课题目标定为“旋转时钟”。

课题技术背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我们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在自学与实际操作中将知识融汇贯通。单片机的应用大到卫星、导弹,小到洗衣机、微波炉,都有他们的踪影。

旋转时钟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新颖,效果奇特。加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电机带动发光二极管高速旋转,霍尔传感器进行定位,利用刷屏显示原理呈现时钟画面及DS18B20温度显示。造型及显示效果个性、新颖,解决了传统时钟结构单一,显示效果固定的缺陷,更好了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现今人们家庭用的时钟主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时钟,固定的表盘与表针,显示效果单一,不能满足时钟不但用来看时间还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以DIY为主要形式的旋转时钟作品。

但是随着单片机技术、高亮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和高速稳定电机制造技术的发展,这种千奇百怪、创意无限的电子旋转时钟必将走进千家万户。

二、原理介绍

(一)、发光二极管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 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

关。LED发光二极管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发光二极管构造图

(二)、红外对管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常用的光电器件。所谓对管就是由一只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组成。根据发射和接收的频率不同,红外对管有不同的型号。当发射管与接收管的发射与接收窗靠近对齐时,即红外线照射到接收管上,则接收管导通,其中导通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相似,例如图1所示,一般红外对管的有效距离为数米。如果想扩大感应距离可加装透镜。把接收管连接成如图2所示的电路。就可以组成一个光电触发系统。

发射管接收管

图2 红外对管的使用

(三)、视觉暂留原理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

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四)、AT89C2051单片机原理

51单片机是对目前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31单片机,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8031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目前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1)内部结构

AT89C2051是一带有2K字节闪速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的低电压,高性能8位CMOS微处理器。它采用ATMEL的高密非易失存储技术制造并和工业标准MCS-51指令集和引脚结构兼容。通过在单块芯片上组合通用的CPLI和闪速存储器,ATMEL的AT89C2051是一强劲的微型处理器,它对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提供一定高度灵活和成本低的解决办法。

AT89C20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2K字节闪速存储器,128字节RAM,15根I/O口,两个16位定时器,一个五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一个精密模拟比较器以及两种可选的软件节电工作方式。空闲方停止CPU工作但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工作口和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有其它部件的工作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2)软硬件的开发

AT89C2051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开发应用系统。

1、由于89C2051内部程序存贮器为Flash,所以修改它内部的程序十分方便快捷,只要配备一个可以编程89C2051的编程器即可。调试人员可以采用程序编辑-编译-固化-插到电路板中试验这样反复循环的方法,对于熟练的MCS-51程序员来说,这种调试方法并不十分困难。但是做这种调试不能够了解片内RAM的内容和程序的走向等有关信息。

2、将普通8031/80C31仿真器的仿真插头中P1.0~P1.7和P3.0~P3.6引出来仿真2051,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单步、断点的调试方法,但是仿真不够真实,比如,2051的内部模拟比较器功能,P1口、P3口的增强下拉能力等等

3、引脚说明

AT89C2051芯片引脚如图3所示。

图3 AT89C2051引脚图

1、VCC:电源电压。

2、GND:地。

3、P1口:P1口是一个8位双向I/O口。口引脚P1.2~P1.7提供内部上拉电阻,P1.0和P1.1要求外部上拉电阻。P1.0和P1.1还分别作为片内精密模拟比较器的同相输入(ANI0)和反相输入(AIN1)。P1口输出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并能直接驱动LED显示。当P!口引脚写入“1”时,其可用作输入端,当引脚P1.2~P1.7用作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写入“1”时,其可用作输入端。当引脚P1.2~P1.7用作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

4、P3口:P3口的P3.0~P3.

5、P3.7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七个双向I/O口引脚。P3.6用于固定输入片内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且它作为一通用I/O引脚而不可访问。P3口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当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用作输入端。用作输入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脚将用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

P3口还用于实现AT89C2051的各种第二功能,如表1所列:

表1 AT89C2051的第二功能

引脚

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端口

P3.1 TXD串行输出端口

P3.2 INT0 外中断0

P3.3 INT1 外中断1

P3.4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5、RST:复位输入。RST一旦变成高电平所有的I/O引脚就复位到“1”。当振荡器正在运行时,持续给出RST引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便可完成复位。每一个机器周期需12个振荡器或时钟周期。

6、XTAL1:作为振荡器反相器的输入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

7、XTAL2:作为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

(五)、小马达原理

motor的译音即电机、电动机。电子启动器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指的马达,又称启动机。它通过电磁感应带动启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从而带动曲轴转动而着车。具有瓷芯底座的新型低成本火花塞和启动器这两项零部件创新,奠定了汽车发展的技术基础。

(六)、旋转时钟

旋转时钟,利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有8只发光二极管排成一列,图中以圆圈代表发光二极管,最内侧的发光二极管为圆心,它们绕着圆心旋转,最外侧的发光二极管显示时间刻度,如图所示,当时针在12点时我们假设角度为0度,则每个小时时针之间的角度为360/12=30度,于是,当这一列发光二极管每旋转30度,,最外侧的发光二极管就点亮一个瞬间以呈现出时间刻度。这样,如果在0,1秒之内,这列发光二极管能旋转完一圈,则人眼就会产生错觉,而把先后产生的时间刻度连成12个完整的时间刻度。

显示时针、分针的方法与显示刻度的原理相似。实际中,分针较时针长,所以在图中我们假设分针用7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时针用5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例如,要显示3点整,在时间刻度的显示基础上,控制在0度上点亮7只发光二极管以显示分针指在12点位置上;然而当发光二极管转过90度时再显示5只以显示时针指在3点位置上,如图所示,由于发光二极管在不断的旋转,在0.1秒内重复点亮12点位置上的7只和3点位置上的5只发光二极管,直到1分钟以后在6度的位置上点亮7只发光二极管表示3点01分。

三、课题材料

课题材料如表2所示。

表2 LED旋转时钟电路元件清单

原件名称规格或型号数量图例

稳压直流电源 1.5V~12V 1 纽扣电池3V 2 单片机AT89C2051 1

电机1200rmp 1 万用板9cm*15cm 1

无源晶振12MHz 1

电容

20pF 2 10uF 1 100uF 1 0.01uF 1

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白发红 1

发光二极管

白发蓝7 红外对管1对

电阻

470Ω8 4.7kΩ 1 560Ω 1

四、方案设计

旋转时钟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电机部分和单片机控制发光二极管显示部分。在单片机控制发光二极管显示部分,为了制作的方便,把单片机。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器件焊接到一个电路板上,这样可以使旋转的电路板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如图所示,电路板的中心有一个电机轴插孔电机轴插入其中带动电路板旋转旋转。该电路板应该越轻越好,器件可使用贴片式的。

首先要计算旋转时钟的周长和半径。选用直径为3mm的发光二极管组成一列,这样最外侧的发光二极管旋转一周经过的显示位置有60个。为了在显示时每分钟之间有一个间隔,我们在每分钟之间引入一个1mm空隙,如图4所示,于是得到旋转的周长C=60×3mm+59×1mm=239mm,可得半径R=38mm。

得到半径后,可将8只发光二极管按38mm平均间距排成一列,如图5所示,这样就确定了显示部分的硬件尺寸设计,7只内侧的发光二极管可使用蓝色的高亮度管,最外侧的时间刻度发光二极管可用红色以突出刻度。

图4 旋转周长图5 发光二极管列半径为38mm

时间的计算。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该列发光二极管在同一位置出现的时间间隔应该不大于0.1秒,即旋转周期T≤100ms。在这1ms中,可设计发光二极管点亮0.7ms,熄灭0.3ms。这样,就完成了发光二极管显示时间的计算。

直流电机的控制简单,较适合用在旋转时钟中带动电路板旋转。刚才计算出周期

T=50ms,即电机转轴每60ms旋转一圈,得到每秒转动的圈数f=1/T=16.7,所以可选用转速约为1000rmp的电机,可以通过与电位器串联进行具体的转速调整。

在旋转电路板的电路中,P3.3管脚是外部中断1的输入端,连接了一个红外接收管,当有与之配对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线照到其上时红外接收管在电路中导通,则外部中断INT1的输入端呈现低电平,将会触发外部中断。

在电机控制和红外管得电路中有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红外对管,用于同步。红外发光二极管固定在电机附近,接收管固定在旋转电路板背面,需要保证接收管和发射管在电路板每旋转一周能对齐一次,以产生一个中断信号。

五、实验计划

(一)、设计好整体规划;

(二)、根据规划选材料;

(三)、编写程序;

(四)、实验仿真;

(五)、若有不合适的地方,总结经验并做适当的调整直至仿真成功;

(六)、购买材料;

(七)、组合各部件;

(八)、拍照片,制作实验报告和演示验证的PPT。

六、实验步骤

(一)、明确系统功能

电机带动一列发光二极管绕轴旋转,单片机控制发光二极管在旋转过程中的相位置上点亮以指示时间和刻度。与此同时,单片机内部进行时钟的计时操作,以控制旋转时钟显示正确的走时。系统的最终效果与图相似。

(二)、设计实验电路图并确定各种实验材料的规格

实验电路如图6,系统框图如图7。

图6 旋转时钟系统仿真电路图

图7 系统框图

(三)、编写实验程序

系统程序如下。

ORG 00H ; 起始地址00H

JMP MAIN ; 跳转到MAIN

ORG 0BH ; Timer 0中断向量地址

JMP TIM0 ; 跳转到TIM0

ORG 13H ; 外部中断1向量地址

JMP EXT1 ; 跳转到EXT1

; 这里是主程序段,使能中断,中断优先级,装载计数初始值等

MAIN:

MOV IE, #86H ; 使能Timer 0中断和外部中断1 SETB TCON.2 ; 设置

MOV IP, #02H ; 设置Timer 0优先级较高

MOV TMOD, #01H ; 使用Timer 0工作在模式1下

MOV TH0, #3CH ; 装载计数初始值,50ms延时

MOV TL0, #0B0H

MOV R0, #00H ; Timer 0的50ms延时计数器

MOV R1, #00H ; 秒的计数器

MOV R2, #00H ; 分的计数器

MOV R3, #00H ; 时的计数器

MOV 32H, #0FFH ; 旋转时钟的指针显示数据

SETB TR0 ; 启动Timer 0中断

JMP $ ; 循环本行,等待中断发生

; 这里是Timer 0中断服务子程序,用于分,时计时

TIM0:

INC R0 ; 50ms延时计数器加1

CJNE R0, #20, NEXT ; 如果不等于20,说明不到1秒,跳到NEXT INC R1 ; 如果R0=20,计时1秒,R1加1

CJNE R1, #60, INC_SEC ; 如果R1不等于60,说明不到1分钟,跳到INC_SEC

INC R2 ; 如果R1=60,计时1分钟,R2加1

MOV 30H, R2 ; 将分钟存储在30H

CJNE R2, #60, INC_MIN ; 如果R2≠60,说明不到一分钟,跳到INC_MIN INC R3 ; 如果R2=60,计时1小时,R3加1

MOV 31H, R3 ; 将小时存储在31H

CJNE R3, #12, INC_HR ; 如果R3不等于12,说明不到12个小时

MOV R0, #00H ; 如果R3=12,将R0~R3计数器清0

MOV R1, #00H

MOV R2, #00H

MOV R3, #00H

NEXT:

MOV TH0, #3CH ; 装载计数初始值,50ms延时

MOV TL0, #0B0H

RETI ; 返回主程序

INC_SEC:

MOV R0, #00H ; 50ms计数器清0

JMP NEXT ; 跳至NEXT

INC_MIN:

MOV R0, #00H ; 50ms计数器清0

MOV R1, #00H ; 秒钟计数器清0

JMP NEXT ; 跳至NEXT

INC_HR:

MOV R0, #00H ; 50ms计数器清0

MOV R1, #00H ; 秒钟计数器清0

MOV R2, #00H ; 分钟计数器清0

JMP NEXT ; 跳至NEXT

;这里是外部中断1中断服务子程序,用于指针,刻度的显示

EXT1:

MOV R4, #00H ; 显示位置计数器,记录旋转过程中的位置DISPLAY:

MOV A, R4 ; 位置数据载入ACC

CJNE A, #60, CONTINUE ; 如果位置不等于60,表示没有显示完一圈

RETI ; 如果60,说明显示完一圈,返回主程序CONTINUE:

PUSH ACC ; ACC压栈

MOV B, #5 ; 刻度的位置是5的倍数

DIV AB ; 将位置除以5

MOV A, B ; 将余数载入ACC中

CJNE A, #0, DIS_MIN ; 余数与0比较,不相等表示不是刻度位置 ANL 32H, #0FEH ; 如果是刻度位置,将显示数据的最低位清0 DIS_MIN:

POP ACC ; ACC弹栈,位置数据

CJNE A, 30H,DIS_HR ; 如果位置数据与30H的分钟不相等,跳转 ANL 32H, #01H ; 如果相等,说明是分针的显示位置,将显示数据中得分针位清0

DIS_HR:

PUSH ACC ; ACC压栈

MOV A, 31H ; 小时计数器载入ACC

MOV B, #5 ; B=5

MUL AB ; 做AⅹB=时针的位置,积存回ACC

MOV 31H, A ; 位置载入31H

POP ACC ; ACC弹栈,位置数据

CJNE A, 31H, NXT ; 如果位置数据与31H中内容不相等,跳转 ANL 32H, #07H ; 如果相等,说明是时针的显示位置,将显示数据中的时针位清0

NXT:

MOV P1, 32H ; 32H中的显示数据从P1输出

MOV R6, #174 ; 延时700us

CALL DELAY

MOV 32H, #0FFH ; 熄灭

MOV P1, 32H ; 延时300us

MOV R6, #74

CALL DELAY

INC R4 ; 位置计数器加1

JMP DISPLAY ; 循环

DELAY:

MOV R5, #2

D1: DJNZ R6, $

DJNZ AR5, D1

RET

END ; 程序结束

(四)、用PROTUES软件进行仿真

新建设计文件—设定绘图纸大小—选取元器件并添加到对象选择器中—放置、移动、旋转元器件—放置电源、地—电路图布线—设置、修改元器件的属性—电气检测源程序设计—源程序编译汇编、生成目标代码文件夹—加载目标文件—全速仿真

(五)、购买实验材料

网上购买和实体店购买。

(六)、连接电路

布局排版,将材料和线路在万能板上摆好,之后进行焊接。如图8。

两部分衔接,将直流电机部分电路连接好,之后将直流电机与电路板衔接固定。如图9。

图8 摆放、焊接图9 上下衔接

(七)、调节电路

调节直流电源,至直流电机转速合适。测试LED灯是否接好。如图10。

图10 LED灯连接测试

(八)、完成状态

完成图如图11。

图11 完成效果图

图12 理论完成图

七、收获与问题分析

本组共2名组员,均对电学和光学实践性活动抱有浓厚兴趣。积极参加了此次单片机应用课题,亲身经历了课题制作过程中的采购、组装、改进、解决问题等几个过程之后,每个人都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还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对于团队合作过程中的组员协调与交流,也成为了我们收获中的重要部分。制作这个LED旋转时钟的初衷只是想试验自己的能力,后来逐渐发现看似简单的课题背后却有着许多我们从未面临过的问题。

这次实验过程中,本组遇到了硬件及软件的多方面问题。

(一)、课题初期无从下手。刚开始时本组一直没有确定课题究竟要做什么,一方面是初识单片机,把握不好课题难度,另一方面不知自身水平如何。

(二)、编程过程中出现了多处错误久久没有被找出,使得课题进度被延后。

(三)、软件仿真步骤中,初次接触PROTUES软件的本组组员,从网上查找使用教程后才逐渐熟悉软件机制。

(四)、原件采购过程中的问题是最多的。首先,由于不熟悉单片机现状,本组匆忙从网店购入ATS89C2051芯片,致使引发了后期包括烧录、安插、链接等一系列的麻烦;其次,原件购买过多,造成了浪费,对于这个问题,本组讨论确定之后的学校学习中,依旧将单片机引入我们的学习探索;之后的焊接,由于技术、工具、场地的问题,我们不仅把万用板烧出黑斑,还烧到了组员电脑,药瓶等生活用品。

(五)、课题中引入红外对管,红外光谱肉眼不可见,无法判断发射管是好是坏。针对此问题,本组在发射管旁串联一支红色LED发光管作为指示灯。

经过这些困难与问题,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次单片机课题制作经历,还有面对问题敢于迎难而上的处事经验。作为理科女生的我们,更应该勇敢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除此之外本组组员在课题配合的默契程度上又增加了许多,这是本组课题顺利完成的精神保证。作为一支团队,只有目标一致、默契配合,才能将各自长处发挥到最大。

九、致谢

在这次单片机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意义上得做了次实验,拥有一个难忘的回忆并且得到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单片机老师张学典——他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进行单片机实践活动的宝贵机会,在这学期的单片机学习中,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解决了我们很多的困惑。同时也要感谢我们的家人以及我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在此次实验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们许多支持,还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在这里,还要感谢我们团队里的每位成员,两名组员都为这个课题贡献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并且为这个课题奔波了不少路程,感谢本组组员的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使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个课题。

参考文献:

[1] 51单片机应用从零开始 / 杨欣,王玉凤,刘湘黔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2] 51单片机POV趣味制作详解 / 周正华编著.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3

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

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 -----------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 专业:运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专升本1班 小组成员:张琴张娜赵慧佩 学号:23 24 25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 摘要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进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现代生活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起了时刻观念,能够说是时刻和金钱划上了等号。关于那些对时刻把握专门严格和准确的人或事来说,时刻的不准确会带来专门大的苦恼,因此以数码管为显示器的时钟比指针式的时钟表现出了专门大的优势。数码管显示的时刻简单明了而且读 数快、时刻准确显示到秒。而机械式的依靠于晶体震荡器,可能会导致误差。 数字钟是采纳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数字钟的精度、稳固度远远超过老式机械钟。在这次设计中,我们采纳LED数码管显示时、分、秒,以24 小时计时方式,依照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来进行显示,用12MHz的晶振产生振荡脉冲,定时器计数。在此次设计中,电路具有显示时刻的其本功能,还能够实现对时刻的调整。数字钟是其小巧,价格低廉,走时精度高,使用方便,功能多,便于集成化而受宽敞消费的喜爱,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数字电子钟的背景 (4) 1.2 数字电子钟的意义 (4) 1.3 数字电子钟的应用 (4) 第二章整体设计方案 2.1 单片机的选择 (5) 2.2 单片机的差不多结构 (7) 第三章数字钟的硬件设计 3.1 最小系统设计 (11) 3.2 LED显示电路 (14) 第四章数字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 (16) 4.2 数字电子钟的原理图 (19) 第五章系统仿真 5.1 PROTUES软件介绍 (20) 5.2 电子钟系统PROTUES仿真 (21) 第六章调试与功能说明 6.1 硬盘调试 (22) 6.2 系统性能测试与功能说明 (22) 6.3 系统时钟误差分析 (22) 6.4 软件调试问题及解决 (22) 附件:主程序 (23)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设计课题········· 三、系统总体方案········· 四、系统硬件设计······ 1.硬件电路原理图 2.元件清单 五、系统软件设计········· 1.软件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六、系统实物图········ 七、课程设计体会········ 八、参考文献及网站········· 九、附录·········

一.引言 单片机因将其主要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而得名,就是把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数字钟精确度较高,因为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任何指令都不影响定时器的正常计数,即便程序很长也不会影响中断的时间。 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日期、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老式钟表,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的报时功能。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广泛应用于家庭、车站、码头、剧院、办公室等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仅如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离不开电子钟的相关功能和原理,比如机械手的控制、家务的自动化、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而且是控制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设计使用12MHZ晶振与单片机AT89C51相连接,以AT89C51芯片为核心,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通过使用该单片机,加之在显示电路部分使用HD74LS373驱动电路,实现在8个LED数码管上显示时间,通过4个按键进行调时、复位等功能,在实现各功能时数码管进行相应显示。软件部分用C语言实现,分为显示、延迟、调时、复位等部分。通过软硬件结合达到最终目的。

简单51单片机数字时钟设计

题目:简单51单片机数字时钟设计 院系: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10级自动化 姓名:苏吉振 学号:2 老师:李艾华

引言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性容易使人忘记当前的时间。忘记了要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这种遗忘无伤大雅。但是,一旦重要事情,一时的耽误可能酿成大祸。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CMOS 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下面是单片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了。这种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也称为微控制技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 单片机模块中最常见的是数字钟,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广泛用于个 人家庭,车站, 码头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老式钟表, 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原先的报时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报告

目录 1 引言 (1)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2) 2.1. 设计题目 (2) 2.2. 设计要求 (2) 3 系统的功能分析与设计方案 (3) 3.1. 系统的主要功能 (3) 3.2. 系统的设计方案 (3) 3.3. 数码管显示工作原理 (4) 3.4. 电路硬件设计 (5) 3.4.1. 设计原理框图 (5) 3.4.2. 电源部分 (5) 3.4.3. 复位电路 (6) 3.4.4. 指示灯电路 (6) 3.4.5. 按键电路 (7) 3.4.6. 时钟电路 (7) 3.4.7. 驱动电路 (8) 3.4.8. 数码管连接电路 (8) 3.4.9. 主控模块AT89S52 (9) 3.4.10. 材料清单 (10) 3.4.11. 电路原理图、PCB图及实物图 (11) 3.5. 软件设计 (13) 3.5.1. 软件设计流程 (13) 3.5.2. 完整源程序 (15) 4 系统安装与调试 (21) 4.1. 硬件电路的安装 (21) 4.2. 软件调试 (21) 5 课程设计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摘要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应用很广、发展很快。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开发较为容易。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在我国,单片机已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自动检测、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设备等各个方面。这次课程设计通过对它的学习、应用,以AT89S52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单片机电子时钟,包括硬件电路原理的实现方案设计、软件程序编辑的实现、电子时钟正常工作的流程、硬件的制作与软件的调试过程。电子时钟由5.0V直流电源供电,数码管能够比较准确显示时间,通过按键能够调整时间,从而到达学习、设计、开发软、硬件的能力。 关键词:单片机;AT89S52;电子时钟;数码管;按键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摘要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单片机模块中最常见的是数字钟,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外接LED显示电路,按键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模块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字钟。通过按键电路能对时、分、秒分别进行设置和实时调整,并将结果显示在数码管上。 关键词:数字钟,单片机,数码管

Abstract Author:cheng dong Tutor:wang 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20 century,with its modern electronic products, pushed by almost permeated every area of society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also make modern electronic product performanc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rhythm of upgrade its produc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quickly. The most common SCM module is a digital clock, a digital clock is a kind of digital circuit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minutes and seconds, the timing device with mechanical clock compared with higher accuracy and intuitive and no mechanical device, has more longer service life,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This topic research is the digital clock design based on SCM, AT89C51 SCM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system, external LED display circuit, key circuits, crystals circuit, reset circuit module constitute a simple digital clock. Through the key circuits can respectively the diffculties, minutes and seconds setting and real-time adjustment,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 the digital tube. Key words:digital clock SCM ; digital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技术在综合实践课堂中的应用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近两年,“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样式不断出现,可以说进入了“微”时代。同样这股“微”风,刮到了教育领域,“微课”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形式:自主学习 目的:最佳效果 设计: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形式:流媒体,可以视频,可以动画等 内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时间:简短(3—5分钟) 本质:完整的教学活动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是这样的,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利用微课技术,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同时,作为教学资源,教师使用微课技术实现异步式教学;作为课堂演示资源,使用微课技术,学生能重复演示操作,实现知识点的积累巩固。 以下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进行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适应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小学生 由于年龄特征决定,其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学习的注意时长较短,注意范围也较小。因而“时间短小、主题聚焦”的综合实践微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开展分层和异步式学习 由于家庭等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性较大,传统课堂中以“统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步调”实施的教学,使得这种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大。小学综合实践微课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习,并能重复点击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分层与异步,从而有利于缩小学生间的信息能力差距。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电子综合设计-基于单片机多功能数字时钟的设计(附完整程序)

课题: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数字时钟系统设计 一、概述、设计思路 该设计方案是以MC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LCD液晶屏幕显示系统,辅以闹钟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日期提醒、键盘时间调整预设置等模块,所构建的数字时钟系统,能动态显示实时时钟的时、分、秒,数据显示(误差限制在30每天),对闹铃方式与温度调节模块进行了重点设计实现SB0、SB1、SB2、SB3四个键实现时钟正常显示,调时,及闹钟时间设置。本系统设计大部分功能有软件来实现,使电路简单明了,系统稳定性也得大大提高。 二、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本设计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控制模块。单片机可把由DS18B20、DS1302、AT24C02中的数据利用软件来进行处理,从而把数据传输到显示模块,实现温度、日历和闹铃的显示。以LCD液晶显示器为显示模块,把单片机传来的的数据显示出来,并且显示多样化,在显示电路中,主要靠按键来实现各种显示要求的选择与切换。 2、总是设计框架图:

图二:系统总体电路图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整个电子时钟系统电路可分为六大部分:中央处理单元(CPU)、复位电路部分、显示部分、键盘输入部分、温度采集部分。 1、MCS-51单片机 VCC: 89S51 电源正端输入,接+5V。 VSS: 电源地端。

XTAL1: 单芯片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 XTAL2: 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出端,一般在设计上只要在XTAL1 和XTAL2 上接上一只石英振荡晶体系统就可以动作了,此外可以在两引脚与地之间加入一20PF 的小电容,可以使系统更稳定,避免噪声干扰而死机。 RESET: 89S51的重置引脚,高电平动作,当要对晶片重置时,只要对此引脚电平提升至高电平并保持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时间,AT89S51便能完成系统重置的各项动作,使得内部特殊功能寄存器之内容均被设成已知状态,并且至地址0000H处开始读入程序代码而执行程序。 EA/Vpp: "EA"为英文"External Access"的缩写,表示存取外部程序代码之意,低电平动作,也就是说当此引脚接低电平后,系统会取用外部的程序代码(存于外部EPROM中)来执行程序。因此在8031及8032中,EA引脚必须接低电平,因为其内部无程序存储器空间。如果是使用8751 内部程序空间时,此引脚要接成高电平。此外,在将程序代码烧录至8751内部EPROM时,可以利用此引脚来输入21V的烧录高压(Vpp)。 ALE/PROG: 端口3的管脚设置: P3.0:RXD,串行通信输入。 P3.1:TXD,串行通信输出。 P3.2:INT0,外部中断0输入。

单片机数字时钟实验报告

数字时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片机的结构和各引脚的的功能以及如何用程序控制。 2、学习用单片机对数字时钟控制、按键扫描及LED数码管显示的设计方法。 3、了解键盘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通过单片机的定义实现对数码管时钟的调整。 二、实验要求 1、可以正常准确的显示时间. 2、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来对时间进行调整. 3、能够以两种时钟表示方式显示时间. 4、自由发挥其他功能. 三、实验基本原理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完成计时功能,定时器0计时中断程序每隔0.05s中断一次并当作一个计数,设定定时1秒的中断计数初值为0,每中断一次中断计数初值加1,当加到20时,则表示1s到了,秒变量加1,同理再判断是否1min钟到了,再判断是否1h到了。采用动态显示法实现LED显示,通过对每位数码管的依次扫描,使对应数码管亮,同时向该数码管送对应的字码,使其显示数字。由于数码管扫描周期很短,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使数码管看起来总是亮的,从而实现了各种显示。 利用键盘实现对时钟的调整,定义四个按键,按下第一个按键位置跳变到“分”,在按定义的第二个键每按一次数字加一,当数字到59时再按一次,直接跳变到00; 用第三个键控制“时”的12小时制还是24小时制,对键盘扫描,如果发现该键被按下,则表示为12进制,每按一次第四个按键数字加一,当到达12时,再按一次直接跳到1,如果没有发现该按键,则默认为24小时制,当数字是23时,再按一次跳变到00,再按一下第一个键退出对事件的调整。

四、实验设计分析 针对要实现的功能,采用AT89S51单片机进行设计,AT89S51 单片机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在线可编程(ISP)的可反复擦写1000 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 MCS- 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这样,既能做到经济合理又能实现预期的功能。 在程序方面,采用分块设计的方法,这样既减小了编程难度、使程序易于理解,又 能便于添加各项功能。程序可分为闹钟的声音程序、时间显示程序、日期显示程序, 秒表显示程序,时间调整程序、闹钟调整程序、定时调整程序,延时程序等。运用 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各模块的兼容和配合,若各模块不匹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首先,在编程之前必须了解硬件结构尤其是各引脚的用法,以及内部寄存器、存储 单元的用法,否则,编程无从下手,电路也无法设计。这是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部 分是硬件部分:依据想要的功能分块设计设计,比如输入需要开关电路,输出需要 显示驱动电路和数码管电路等。第三部分是软件部分:先学习理解汇编语言的编程 方法再根据设计的硬件电路进行分块的编程调试,最终完成程序设计。第四部分是 软件画图部分:设计好电路后进行画图,包括电路图和仿真图的绘制。第五部分是 软件仿真部分:软硬件设计好后将软件载入芯片中进行仿真,仿真无法完成时检查 软件程序和硬件电路并进行修改直到仿真成功。第六部分是硬件实现部分:连接电 路并导入程序检查电路,若与设计的完全一样一般能实现想要的功能。最后进行功 能扩展,在已经正确的设计基础上,添加额外的功能!

基于单片机数字时钟设计

基于单片机数字时钟设计

单片机数字时钟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数字时钟设计 一、设计目的:本文介绍是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数字时钟,在传统的时钟基础上它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时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已经成为现在时钟生产研究的主导设计方向。其实巩固、加深和扩大单片机应用的知识面,提高综合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业控制的能力。培养针对课题需要,选择和查阅有关手册、图表及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提高组成系统、编程、调试的动手能力。最后通过对课题设计方案的分析、选择、比较、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研制的过程,软硬件设计的方法,内容及步骤。 多功能数字时钟的用途十分广泛,只要有计时的存在,便要用到数字时钟的原理及结构;同时在日期中,它以其小巧,价格低廉,走时精度高,使用方便,功能多,便于集成化而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时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时钟已不仅仅被看出一种用来显示时间的工具,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它还需要能够实现更多其它的功能。高精度、多功能、小体积、低功耗,是现代时钟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时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已经成为现在时钟生产研究的主导设计方向。 二、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电子时钟电路由AT89C51时钟 电路动态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运用汇编语言控制单片机AT89C51来实现动态数码管显示。

利用AT89C51单片机P0口控制数码的位显示,P2口控制数码管的段显示,p1口与按键相连,用于时间的校正。 实现24小时制电子钟,6位数码管显示,显示时分秒。 显示格式:23-59-59。有调时,调分,调秒按钮。 三、AT89C51管脚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 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接上拉电阻。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低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

翻转课堂结题报告

《课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课题阶段总结翻转莱阳一中英语组孙晓斋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翻转课堂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因很多学生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更具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形式下学生与同伴、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进行互动。这一次次的互动,不仅促进了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相互转化,而且使参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会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习得能力进一步提高。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的社会形势下而产生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研究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学生上自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自主自习上预习新课、通过查找资料和同学探讨合作完成学道、课堂上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重点性的点拔,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我校自2009年就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接下来我就自己在该课堂模式下的评价谈两点自己的做法。

单片机课程设计多功能数字电子时钟

目录 第1章系统总体方案与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系统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系统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系统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系统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硬件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各个模块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器件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硬件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源程序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硬件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C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电气信息学院课程设计评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51电子时钟

一、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数字时钟,显示范围为00:00:00~23:59:59。通过5个开关进行控制,其中开关K1用于切换时间设置(调节时钟)和时钟运行(正常运行)状态;开关K2用于切换修改时、分、秒数值;开关K3用于使相应数值加1调节;开关K4用于减1调节;开关K5用于设定闹钟,闹钟同样可以设定初值,并且设定好后到时间通过蜂鸣器发声作为闹铃。 选做增加项目:还可增加秒表功能(精确到0.01s)或年月日设定功能。 二、实验电路及功能说明 1602显示器电路(不需接线) 电子音响电路 按键说明: 按键键名功能说明 K1 切换键进入设定状态 K2 校时依次进入闹钟功能是否启用,闹钟时,分秒, 年,月,日及时间时,分,秒的设置,直到退出 设置状态 K3 加1键调整是否起用闹钟和调节闹钟时,分,秒, 年,月,日,时间的时,分,秒的数字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定时程序设计: 单片机的定时功能也是通过计数器的计数来实现的,此时的计数脉冲来自单片机的内部,即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计数脉冲,也就是每经过1个机器周期的时间,计数器加1。如果MCS-51采用的12MHz晶体,则计数频率为1MHz,即每过1us的时间计数器加1。这样可以根据计数值计算出定时时间,也可以根据定时时间的要求计算出计数器的初值。MCS-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具有4种工作方式,其控制字均在相应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中,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编程,可以方便的选择定时器/

计数器两种工作模式和4种工作方式。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时,为13位的计数器,由TLX(X=0、1)的低5位和THX的高8位所构成。TLX低5位溢出则向THX进位,THX计数溢出则置位TCON中的溢出标志位TFX. 当定时器/计数器工作于方式1,为16位的计数器。本设计师单片机多功能定时器,所以MCS-51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器被选定为定时器工作模式,计数输入信号是内部时钟脉冲,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脉冲使计数器增1。 实时时钟实现的基本方法: 这次设计通过对单片机的学习、应用,以A T89S51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子时钟,它主要通过51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实现,通过1602能够准确显示时间,调整时间,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从而到达学习、设计、开发软、硬件的能力。主要实现功能为显示时间,时间校准调时(采用手动按键调时),闹铃功能(设置定时时间,到点后闹铃发出响声)。通过键盘可以进行校时、定时。闹铃功能使用I/O 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的无源蜂鸣器。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作原理及调试实现。 四个按键K1、K2、K3、K4、一个蜂鸣器。 1602显示时钟、跑表。 时钟的最小计时单位是秒,但使用定时器的方式1,最大的定时时间也只能达到131ms。我们可把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定为50ms。这样,计数溢出20次即可得到时钟的最小计时单位:秒。而计数20次可以用软件实现。 秒计时是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的累积,计满20次,即得到秒计时。从秒到分,从分到时是通过软件累加并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实现的。要求每满1秒,则“秒”单元中的内容加1;“秒”单元满60,则“分”单元中的内容加1;“分”单元满60,则“时”单元中的内容加1;“时”单元满24,则将时、分、秒的内容全部清零。 实时时钟程序设计步骤: 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如:LCD1602初始化,DS1302初始化等,然后才能进入主显示模块,即可在LCD1602上看到相应的信息。对于LCD1602的初始化,主要是对开启显示屏,清屏,设置显示初始行等操作。DS1302的初始化主要是先开启写功能,然后写入一个初始值。 本系统采用的是LCD1602液晶显示器,由于其是本身带有驱动模块的液晶屏,所以对于LCD1602操作程序可分为开显示、设置显示初始行、写数据和清屏等部分。LCD1602的写命令程序和写数据程序分别以子程序的形式写在程序里,以便主程序中的调用。 (1)选择工作方式,计算初值; (2)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累计; (3)计时是通过累加和数值比较实现的; (4)时钟显示缓冲区:时钟时间在方位数码管上进行显示,为此在内部RAM中要设置显示缓冲区,共6个地址单元。显示缓冲区从左到右依次存放时、分、秒数值; (5)主程序:主要进行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编程,然后反复调用显示子程序的方法等待中断的到来; (6)中断服务程序:进行计时操作; (7)加1子程序:用于完成对时、分、秒的加操作,中断服务程序在秒、分、时加1时共有三种条调用加1子程序,包括三项内容:合字、加1并进行十进制调整、分字。 程序说明: 按K1按键进入设定状态 按K2,依次进入闹钟功能是否启用,闹钟时,分秒,年,月,日及时间时,分,秒的设置,直到退出设置状态按K3,调整是否起用闹钟和调节闹钟时,分,秒,年,月,日,时间的时,分,秒的数字 LCD第二排中间显示小喇叭,表示启用闹钟功能,无则禁止闹钟功能(可在调整状态进行设置)正常状态,LCD上排最前面显示自定义字符,LCD下排最前面闪动"_" 设置状态,LCD上排最前面显示"P",下排最前面在设置闹钟时间时显示"alarm_",其它状态显示

翻转课堂结题报告

《课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课题阶段总结翻转 莱阳一中英语组孙晓斋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翻转课堂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因很多学生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更具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 帮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形式下学生与同伴、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进行互动。这一次次的互动,不仅促进了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相互转化,而且使参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会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习得能力进一步提高。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的社会形势下而产生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研究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学生上自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自主自习上预习新课、通过查找资料和同学探讨合作完成学道、课堂上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重点性的点拔,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我校自2009年就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接下来我就自己在该课堂模式下的评价谈两点自己的做法。

基于C51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完美实现版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电子时钟作业名: 指导老师: 戴胜华 学生姓名: lycaner 班级: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 学号: XXXXXXXX 电子时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8051定时器时间计时处理、按键扫描及LED数码管显示的设计方法。 2. 设计任务及要求利用实验平台上4个LED数码管,设计带有闹铃功能的数字时钟 二,实验要求 A.基本要求: 1. 在4位数码管上显示当前时间。显示格式“时时分分” 2. 由LED闪动做秒显示。 3. 利用按键可对时间及闹玲进行设置,并可显示闹玲时间。当闹玲时间到蜂鸣器发出声响,按停止键使可使闹玲声停止。 4.实现秒表功能(百分之一秒显示) B.扩展部分: 1.日历功能(能对年,月,日,星期进行显示,分辨平年,闰年以及各月天数,并调整) 2.音乐闹铃(铃音可选择,闹铃被停止后,闪烁显示当前时刻8秒后,或按键跳入正常时间显示状态) 3.定时功能(设定一段时间长度,定时到后,闪烁提示) 4.倒计时功能(设定一段时间长度,能实现倒计时显示,时间长减到0时,闪烁提示) 5.闹铃重响功能(闹铃被停止后,以停止时刻开始,一段时间后闹铃重响,且重响时间的间隔可调) 三,实验基本原理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完成计时功能,定时器0计时中断程序每隔0.01s中断一次并当作一个计数,设定定时1秒的中断计数初值为100,每中断一次中断计数初值减1,当减到0时,则表示1s 到了,秒变量加1,同理再判断是否1min钟到了,再判断是否1h到了。 为了将时间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可采用静态显示法和动态显示法,由于静态显示法需要译码器,数据锁存器等较多硬件,可采用动态显示法实现LED显示,通过对每位数码管的依次扫描,使对应数码管亮,同时向该数码管送对应的字码,使其显示数字。由于数码管扫描周期很短,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使数码管看起来总是亮的,从而实现了各种显示。 四,实验设计分析 针对要实现的功能,采用AT89S51单片机进行设计,AT89S51 单片机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在线可编程(ISP)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 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这样,既能做到经济合理又能实现预期的功能。. 在程序方面,采用分块设计的方法,这样既减小了编程难度、使程序易于理解,又能便于添加各

单片机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时钟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804 学号0909081523 姓名詹强 指导教师陈学,徐德刚

目录 内容提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一、设计要求 (3) 二、数字时钟的基本原理 (4) 三、硬件电路设计 (4) 四、数字电路软件设计 (5) 五、软件调试 (6) 六、结语 (6) 七、程序附录 (9)

单片机电子时钟设计 【内容摘要】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其理论与实践技能是从事机电类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所不可少的。本次程设计是选择AT89C52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子时钟系统。当功能按键S1按下,时钟运行或停止。当功能按键S2按下,时钟显示转换时,分,秒。经过实践证明,本系统运行稳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C52 定时器1 定时器0 按键SW1、SW2 引言 单片机,亦称单片微电脑或单片微型计算机。它是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端口(I/0)等主要计算机功能部件都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是把主要计算机功能部件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是一种集计数和多中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被广泛应用在智能产品和工业自动化上,而52单片机是个单片机中最为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现在高精度的计时工具大多数都使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由于电子钟、石英钟、石英表都采用了石英技术,因此走时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要经常调试,数字式电子钟用集成电路计时时,译码代替机械式传动,用LED显示器代替指针显示进而显示时间,减小了计时误差,这种表具有时、分、秒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时和分的校对,片选的灵活性好。 一、设计要求 在实验板上用动态扫描显示00—59 1、6MHZ晶振 2、L9,L10显示00—59十进制数并循环,相隔1S 3、L9显示内寄存内部RAM30H,L10显示内寄存内部RAM31H 4、定时器1产生2。5MS中断,动态扫描显示L9,L10显示数 5、定时器0产生50MS中断,计数20次产生1S时钟 7、要求显示,时、分、秒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设计

1 引言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性容易使人忘记当前的时间。忘记了要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这种遗忘无伤大雅。但是,一旦重要事情,一时的耽误可能酿成大祸。而时钟,自从它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人类的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时间计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人们不断设计出新型时钟。除此之外,由于对社会责任的更多承担,人们要求所设计的产品能够产生尽量少的垃圾、能够消耗尽量少的能量。因此人们对时钟的又有了体积小、功耗低的要求。 传统的机械表由于做工的高精细要求,造价的昂贵,材料的限制,时间指示精度的限制,使用寿命方面,以及其它方面的限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时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使得新型电子钟表成了大势所趋。 现今,高精度的计时工具大多数都使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由于电子钟,石英表,石英钟都采用了石英技术,因此走时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要经常调校,数字式电子钟用集成电路计时,译码代替机械式传动,用LED 显示器代替指针显示进而显示时间,减小了计时误差,这种表具有时,分,秒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时和分的校对,片选的灵活性好。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下微机开始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同时大规模集成电路获得了高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这时不断地走向深入,由于它具有功能强,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于与控制有关的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军工产品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在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以作完善。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CMOS 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下面是单片机的主要发展趋势。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资料

《微课制作技巧及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任庆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学习研究中,首当其冲地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微课”等新鲜的词汇,外来因素的推波助澜,和内在因素的要去尝试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课题的一些原始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汇报如下:“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6到8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学习中,学生呈现的差异是存在的。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如果做了微课,让孩子反复观看,他可能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在美国,“可汗学院”家喻户晓。萨尔曼·可汗不是从事教育行

业的专家,在给表妹辅导功课的时候,他开发了在网上授课的先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可汗学院”,被比尔·盖茨所称赞。“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二、课题的前期准备 1、方案的制定 课题准备阶段,课题主持人带领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研讨,学习制作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看网易公开课,有关于“可汗学院”的课程介绍。在准备阶段,我们学习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对“翻转课堂”一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也探讨了怎样翻转课堂,课题组成员胡媛媛老师参加了徐州市微课“培训,并在鼓楼区进行了微课制作讲座。课题组成员都参与了微课的开发与制作,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学习讨论,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2、研究的重点 以‘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切入点,研究在新形势下,教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