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材通过观察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还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2.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难点: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第二段是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

和形状。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摆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也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3.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观察物体(二) 1课时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材通过观察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还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2.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难点: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第二段是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 和形状。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摆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也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3.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观察物体(二) 1课时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遭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 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术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合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操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 单元内容概述 内容简介: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亲情和高尚的品德”,包括四篇精读课文《炊烟》《赏花》《新年礼物》《古井》和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父爱,信任、给予、感恩……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人间的真爱。本组共有五篇课文: 1.炊烟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赏花 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久,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着的梅林,飞舞着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切,来源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3、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文的内容很具震撼力。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的传奇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在写法上,课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位坚强而有责任感的父亲形象。 4、新年礼物 《新年礼物》讲的是新年前夜,迈克思来想去,决定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明天清早起来,偷偷帮助父亲完成挤乃奶的工作,给父亲一个惊喜。 5.古井 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乡亲们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 二、设计理念:本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本单元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课文之间联系更紧密。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课文,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提高理解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积累语言: 1.认识本组的24个生字,会写56个生字。 2.读写“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盲人、步履蹒跚、岔口、心旷神怡颤抖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积攒特殊牲口棚蹲下套上楼梯马桶脱掉几秒呜咽搂住彼此阁楼挪动”等

202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概述

第七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三篇课文分别是《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其中《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伯牙、子期之间令人动容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了传统戏曲京剧中“马鞭”“亮相”等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口语交际”通过聊聊书法,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习作”部分要求我们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4.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重点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难点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文言文二则》2课时 《月光曲》 2课时 《京剧趣谈》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因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正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观察单一物体和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环节,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辨 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学生能正确辨 认从四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单一物体或两个物体的形状及位置关系。 1.通过观察,学生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 进行辨认。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以观察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确定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含着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的意识。 1 看一看(一) 1课时 2 看一看(二) 1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3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3.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上、正、左、右),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 4.摆立体图形时,可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底层,再根据从正面看出的摆出前排的图形,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对后排进行订正,最后从不同方向观察所摆图形是否符合原图形。 5.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为了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可分层数;观察漏在外面的面,应弄清从哪几个方向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再计算。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案-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位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的编排要让学生体会到,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基础教学之外,根据课程标准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要从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本单元的教学,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因此在教学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认知,提高学生多样性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更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掌握。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感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认识数。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要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17页。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1课时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7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会说一说。 教学难点:会正确判断物体各角度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课堂作业) 2、说口算过程。 3、给出简单物体,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二、情景导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什么过来了,拿出笔筒和小熊。让孩子们观察,看到了什么?从前后、左右、上下等角度让孩子说出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笔筒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笔筒的侧面。(具体一点是左边还是右边?) 生3:我看到了笔筒的下面。 生5:我看到了笔筒的后面。 生6:我看到了笔筒的上面。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位置与方向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3月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学生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人:魏杨娇单元名称: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实物。主要设计和安排了两类层次与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一是实物观察,主要是对一个实物的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想象判断”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二是间接观察物体,如书中的“观察大象”——图中小猴与小猫分别从两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只大象,学生通过观察这幅图来辨别它们各自看到的大象是什么形状。这种间接观察物体的活动,学生经历的是“观察实物图—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观察实物验证”的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后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时安排建议内容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单元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看一看(一) 1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 1 观察物体

课题: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看一看(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评论1、今天是小霞的生日,妈妈送给她一个漂亮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出示小兔,漂亮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件可爱的礼物。(板书课题):观察物体。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 活动2.【讲授】观察事物,探究新知评论 1、本位观察。小霞收到了这个礼物以后,非常开心。你们看,他正和好朋友小宇一起欣 赏礼物呢。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会不一样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是的,现在,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小动物。(注意观察时眼睛要与被观察的物体保持一致,这样,观察出的结果才能准确。)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 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小兔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的?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换位观察。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仔细观察物体,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3、出示图,大家再来看一看,小霞现在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她在小兔的什么位置?集体订正。活动3、深入了解,加深印象评论1、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小组内说一说,然 后集体订正,出示答案。2、出示下一题,小熊和小猫看到的是什么?请大家在书上连一连,集体订正。3、完成书上计算题,看谁算的有准又快。【练习】多种练习,巩固知识评论1、从 不同的方向观察黑猫警长,个别学生个别指导。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主备:辅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根据观察到的图形摆出所观察的物体的 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学 生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比较、操作活动。 过程与方法 经理根据观察到的图形摆出所观察的物体的探究和 操作过程.掌握摆物体的方法;初步学会用抽象思 维能力观察现实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 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从某一面或从某几个面观察到的图形.用小正 方体拼搭出所观察的立体图形。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习题训练。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 抽象思维能力。 突破方法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引导.操作演示。学生自助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页例1、例2 教学流程导案学案 自主学习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管中窥豹 的故事吗?指定学生讲一讲 这个故事.并说说该成语的 意思。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从竹管的 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 的一款斑纹。比如只看到事 情的一部分.只所见不全面 或略有所得。在数学里我们 也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 体.不能管中窥豹。今天我 们就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 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的内 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 一、复习旧知 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图形从正面、左面 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分别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一 摆。

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 问。 2、自学检测。组织小组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3、引导学生质疑。(1)从正面看是。(2)从上面、左面和上面看都是 。 质疑探究一、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 展示探究成果 1、教师强调学生先独立观 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 习。 2、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3、教师抽查几个小组发言 并评价。 4、教师强调:仅根据一面 的形状无法确定唯一的立体 图形;已知物体的一面形状 和所用小正方体的数量仍不 能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根 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来推断、摆出所观察的立体 图形这种情况下推断出的图 形是唯一的。 知识点一:根据某一面观察到的物体 形状及所用小正方体的总数量来推 出、摆出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用6个正方体摆出从上面看是 的立体图形。 知识点二:根据从三个面观察到的图 形来推断、摆出所观察的立体图形。 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 摆。 实践应用二、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三、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一、随堂练习:书本第二页做一做 二、拓展练习:练习册第一页第1、2 题。 自我总结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收获了: 我的问题是:课题:观察物体(练习课) 主备:辅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熟练运用小正方体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习题训练、动手搭建立体图形、小组交流等方 式.学会根据从某一面或某几个面观察到的图形推断 出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感受空间的魅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 力。 重教学重点根据观察到的图形摆物体。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一)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概述第二单元 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 运动的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 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动能、势能)、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生命质能。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1.固体、液体、气体等一切物体都可具有动能。 2.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形变所积蓄的能,叫势能。 4.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相对运动: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发生变化。 相对静止: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不变。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速度=路程/时间 S=Vt t=V/S (4)单位:m/s km/h 1m/s=3.6km/h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一时间通过路程的长短。 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运动

较慢。 ⑵比较同一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所 用时间短的运动较快,反之运动较 慢。 平均速度: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来说,V=S/t表示一段时间或者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总是要选 择一个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当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将是不同的。这就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s与所需的时间t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 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即v=s/t。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 ?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路程段或时间段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不同 的,这一比值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物体在这一路程段或时间段的运动快慢,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该路程段中或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即V=s/t。 力的存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作用 改变无力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制 ..的。 弹力:物体形变时反抗形变的力。在一定围,物体受到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七认识钟表 新知识点 1.认识钟面和电子表。 2.认读整时。 教学要求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第84页的情景图。 可引导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会看钟表吗?之后分两步教学:第一步认识钟面,要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什么?[有1~12转圈排列的数字,有长针(分针)、短针(时针);要明确时针、分针都是按数字1~12的排序进行运转的,时针慢,分针快]第二步认识整时的时间。要明确: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并说明电子表整时的表示法。 此外,要让学生多操作,可进行拨针练习,画针练习,加强对整时的认识,并结合教材第85页图使学生明白时针一天转两圈。 2.关于练习十九。 第3题,老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对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20以内数的顺序来想。 第4题,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周末,说一说,培养时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第2题和第7题是游戏题,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余进行。

第6题,引导学生明白“快几时了”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地方;“几时过一点儿”分针和时针又 分别指向什么地方。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1课时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不要抱怨,不要等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人教版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小试牛刀: 1、连一连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2、找出下面的物体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在括号里写出“前、上、左”)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多个物体 1、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解析】: ①上、前、左②左、前、上 ③左、上、前④左、上、前

小试牛刀: 3、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1)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2)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3)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1.从上面看如图的立体图形,正确的是( ) A . B . C . 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 看是( ) A . B . C . 3.一个立方体如图 ,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 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

5.按要求填一填. (1)从前面看到的是图2中C的有. (2)从左面看到的是图2中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图2中A的有. 6. 从上面看从前面看从右面看 第三部分:课后作业解析 1.【解答】解: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有两排,里排有三个正方形,外排有一个正方形靠左;从左面看到的是有两层,下层有两个正方形,上层有一个正方形靠左;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有两层,下层有3个正方形,上层有1个正方形靠左;画出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如下: 上面左面前面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观察物体(三)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观察物体(三) 1、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

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例1 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例2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标准(2011)》对于该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内三个学段分别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 能根据具体事物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第二学段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第三学段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个学段的要求及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22页)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排的,是在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提升。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读书的视野,从中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3篇文章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节选的片段的编排方式。《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课文主要记叙了小男孩尼尔斯变成拇指般大小后,遭到了院子里昔日被他欺负的禽畜们的嘲笑和起哄等情节,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以强欺弱的道理。《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主要写了汤姆·索亚和贝琪从山洞中脱险回家后的故事,表现了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3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引人关注。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习作”部分要求学生选择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其中“交流平台”讨论的是在阅读名著时怎样评价人物;“词句段运用”则列举文中一些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列举了不同译者对同一句子的不同翻译,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日积月累”部分则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关于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快乐读书吧”一方面意在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们认识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阅读名著的方法,引导我们阅读更多的名著。 1.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各国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片段欣赏)、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课时 《骑鹅旅行记(节选)》1课时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2020-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 这一单元是在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个单元主要是通过四个活动展开学习的,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体现时代性,“百分数的应用(一)”和“百分数的应用(二)”所涉及的情境,是“水结成冰体积增加”和“列车提速”的真实情境,在“百分数的应用(三)”中教材提出了比较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通过观察比较这些数据,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 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让学生了解“恩格尔系数”,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教材根据例题提供的信息,提出了求家庭总支出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能在此方面独立解决。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 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特别是百分数在“储蓄”中的应用更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中,注重使学生理解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能识别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与其他学科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它们提炼出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应 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1百分数的应用(一)1课时 2百分数的应用(二)1课时 3百分数的应用(三)1课时 4百分数的应用(四)1课时 5练习六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