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

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
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

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学院:铁路工程学院

学生:李宇轩

学号:041514205

目录

1.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城市轨道背景研究 (2)

2.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背景 (2)

2.2城市轨道动力学数值研究概括 (2)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 (5)

3.1车辆模型 (5)

3.2程序研究流程 (8)

3.3 计算参数的选取 (10)

4. 转向架减震器最优参数选定(负责工作内容) (10)

4.1 转向架减振器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方案一) (10)

4.2 转向架减振器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方案二) (12)

4.3结果分析 (13)

5. 总结 (13)

6.参考文献 (14)

1 绪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至今,带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安全和绿色,更是改变了城郊布局,拓展了城市范围,改变了商业地区分布。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有其难以规避的困扰,比如振动和噪声污染。因此,对于城市轨道动力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国内外大量学者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以有限元为媒介对城市轨道动力学进行分析的占多数。

2.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心脏。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又节能绿色,特别适应于城市的交通系统。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在伦敦诞生,随后多个国家建成“城市铁道”、“轻轨电车”、“轻轨运输”等等。

1953年北京地铁规划伊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有序编织起脉络,主要城市的交通拥挤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到现在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建成或拟建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建立多层次、立体多元化的交通体系,是加快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促进城市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方向。

事分两面,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输状态,轮轨相互作用问题捉襟见肘。因此,如何处理好轮轨关系,减小振动与噪声问题是近年来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现有的普遍研究正确性和理论框架的完善还有待于未来实践和试验验证的不断积累与修正。

2.2 城市轨道动力学数值研究概况

1992年,翟婉明创建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指出车辆系统与轨道系统并非孤立系统,两者是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的。为更客观地反映轮轨系统的本质应将车辆系统与轨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轮轨关系作为连接纽带,进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之后,翟婉明对轮轨动力分析模型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001年,王步康、谢友柏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半车模型,通过对轮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轨道的受力情况和摩擦系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指出高频率的能量传播主要集中于轮轨之间。

2003年,汤锁二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结果,从轮轨接触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列车速度及轮轨几何关系与轮轨振动的内在联系。分析表明,在高速或提速情况下,振动与速度成线性增加关系;采取恰当的措施改善轮轨几何关系可有效减小轮轨振动。

2004年,刘林芽、雷晓燕进行了轮轨系统高频振动特性的研究,通过数值解析的方式推导计算了车轮与钢轨的振动加速度。研究表明,在轮轨系统振动中,频率小于1300Hz时,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大于1300Hz时,车轮振动占主导地位。

2007年,魏伟等通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和三维轮对简化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了轮轨系统在时城和频域上的振动特性,并且以振动响应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轮对噪声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公认的TWRNS软件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计算轮轨噪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007年,吴天行采用车辆—轨道系统相对位移激励模型研究了轨道结构的隔振性能,模型中将车轮简化成刚性的质量,车轮与钢轨之间用线性化的接触刚度连接,通过车轮和钢轨的动柔度计算得到轮轨同的动态作用力。

2008年,Jens C.O Nielsen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DIFF软件通过计算垂向轮轨力模拟了轮轨间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采用了四种车辆模型,其中包含两个轮对的质量弹簧阻尼车辆模型取得的轮轨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更为吻合,轮轨力频率和幅值都较为一致。研究证明,DIFF软件是研究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效工具。

2008年,万鹏借助Solidworks、ANSYS和SIMPACK软件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轮轨动力响应及不平顺激犹下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进行了分析,并将轮对为弹性和刚性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明,轮对弹性变形效应对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有微弱的影响。

2010年,B.Kurzeck对曲线半径介于50m~200m的曲线地段的车体(包括轮盘,轴箱,转向架及车体底板面)振动情况进行丁测试分析,并用SIMPACK软件和ANSYS软件建立车辆—轨道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曲线地段车辆振动情况,提出了车辆振动与波磨之间的关系。

2011年,Torstensson和Nielsen等采用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分析了20Hz~2500Hz频率范围内的轮机动力响应,并比较分析了弹性轮对和刚性轮对两种模

型引起的轮轨振动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由于弹性轮对的扭转作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两种模型的振动模态及轮轨作用力有较大区别,使用弹性轮对模型更利于分析轮轨作用力。

2013年,聂宁等采用SIMPACK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车速条件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振动响应,其车辆及轨道的垂向振动加速度、轮轨作用力等动力指标均随车速的増加出现増大趋势[9]。

随着数值计算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车辆动力学上应用计算机仿真方法的优越性也日益显现,它不仅解决了试验研究的经济问题,同时也为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又缩短了研究周期。然而,计算模型的合理性、计算方法的精度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决定了数值的有效性,计算模型从单轮二自由度模型发展到带转向架的半车四自由度模型,再到整车模型,接着到国内众多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有关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尤其是翟婉明[5]。总体趋势是车辆模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需要探讨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比如道岔区的轮轨作用问题、轮轨沉陷效应问题等。然而事分两面,数值仿真不仅受制于模型及算法的正确性,而且受制于模型规模刚性程度与数值计算精度或收敛性的矛盾,以及针对性与通用性的矛盾和频域分析与时城分析的特点等等。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合理的选取模型。

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是研究车辆动力学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国际上著名的软件:Medyna,Simpack,ADAMS ,Vampire,Voco ,Nucars等这些来看,多年来国内外铁路科技人员在这个方面做的大量的理论和试验验证工作可见一斑。这些软件都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及数值前后处理功能,并采用多刚体动力学的方法建模。此外,为了可分析车辆在实际弹性轨道上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国内,西南交通大学基于车辆一耦合动力学理论编写了大型动力学仿真软件TTSIMLW,上海铁道大学编写了VTSD软件。同时,一些研究人员也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车辆进行建模。周劲松基于Matlab/Simulink图框化的系统描述平台,建立了五车连挂及三车铰接的非线性车组动力学模型,沈钢就基于Matlab软件工具,开发了车辆动力学继承仿真系统和通用工具箱。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 3.1车辆模型

本文仅研究客车车辆。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建立如图2.1所示的车辆垂向动力学物理模型。

图2.1 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

对于车辆模型,车辆被模拟成一个以速度v 运行于轨道结构上的多刚体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车体质量(Mc)及其点头惯量(Jc ),前后转向架构架质量(Mt)及其点头惯量(Jt ),各轮对质量(Mw),以及一系悬挂刚度(Kpz)和阻尼(Cpz)、二系悬挂刚度(Ksz)和阻尼(Csz)。在客车模型中,考虑车体的沉浮(Zc)和点头(βc)运动,前后构架的沉浮(Zt1,Zt2)和点头(βt1,βt2)运动,以及四个轮对的垂向振动(Zw ,i=1~4),共十个自由度。

十个自由度上的振动方程如下: (1) 车体垂向运动

()()121222c c sz t t c sz t t c c M Z C Z Z Z K Z Z Z M g -+--+-= (2-1)

(2) 车体点头运动

()

()2121220c c sz c t t c c sz c t t c c J C l Z Z l K l Z Z l βββ------= (2-2)

(3) 前转向架构架垂向运动

()

()()()11121112122t t sz c t c c pz w w t sz c t c c pz w w t t M Z C Z Z l C Z Z Z K Z Z l K Z Z Z M g

ββ----+-----+-= (2-3)

(4) 前转向架构架点头运动

()

()1211211220t t pz t w w t t pz t w w t t J C l Z Z l K l Z Z l βββ------= (2-4)

(5) 后转向架构架垂向运动

()

()()()22342234222t t sz c t c c pz w w t sz c t c c pz w w t t M Z C Z Z l C Z Z Z K Z Z l K Z Z Z M g

ββ----+-----+-= (2-5)

(6) 后转向架构架点头运动

()()2432432220t t pz t w w t t pz t w w t t J C l Z Z l K l Z Z l βββ------= (2-6) (7) 第一轮对垂向运动

()()11111111122w w pz t w t t pz t w t t tz w w tz M Z C Z Z l K Z Z l K Z M g K I ββ------+=+

(2-7)

(8) 第二轮对垂向运动

()

()21211212222w w pz t w t t pz t w t t tz w w tz M Z C Z Z l K Z Z l K Z M g K I ββ------+=+(2-8)

(9) 第三轮对垂向运动

()

()32322323322w w pz t w t t pz t w t t tz w w tz M Z C Z Z l K Z Z l K Z M g K I ββ------+=+(2-9)

(10)第四轮对垂向运动

()

()42422424422w w pz t w t t pz t w t t tz w w tz M Z C Z Z l K Z Z l K Z M g K I ββ------+=+

(2-10)

为了便于在Matlab 中进行数值运算,可以将上述的方程写成矩阵形式,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最终可写为:

[]{}[]{}[]{}{}M Z C Z K Z Q ++= (2-22)

其中, [M] —系统广义质量矩阵; [C] —系统阻尼矩阵;

[K] —系统刚度矩阵;

{Q} —系统广义力向量;

{Z} —系统广义位移向量;

车辆振动模型数学模型的矩阵表达如下: (1) 质量矩阵[M]

[]{}

c

c t t t t

w w w w M diag M J M J M J M M M M =

(2) 阻尼矩阵[C]

[]22

2

20

00000002000000200000000200000020000

0000200000000000000000000----+-----+--=----sz sz sz sz c sz c sz c

sz sz c pz sz

pz pz pz t pz t pz t

sz

sz c

pz sz

pz pz

pz t pz t pz t pz pz t pz pz pz t

pz C C C C l C l C l C C l C C C C C l C l C l C C l C C C C C C l C l C l C C l C C C l C 0000

????????????????????

??????

-????-??

pz pz t pz pz

pz t

pz C C l C C C l C

(3) 刚度矩阵[K]

[]22

2

20

00000002000000200000000200000020000

000020000000000000000000

0----+-----+--=----sz sz sz sz c sz c sz c

sz sz c pz sz

pz pz pz t pz t pz t

sz

sz c

pz sz

pz pz pz t pz t pz t pz pz t pz pz pz t

pz K K K K l K l K l K K l K K K K K l K l K l K K l K K K K K K l K l K l K K l K K K l K 0000

????????

??????

??????

??????

-????-??

pz

pz t pz pz

pz t

pz K K l K K K l K

(4) 广义力向量{Q}和广义位移向量{Z}

{}()()()()12340002222????????????????=??????+??+????+??+???

?c t t w w w w M g M g M g Q M g p t M g p t M g p t M g p t {}11221234c c t t t t w w w w Z Z Z Z Z Z Z Z βββ??????????

??

????

=??

??

????????

??

???? 式中,l C 为车辆定距之半(m );l t 为转向架固定轴之半(m );p i (t )为单侧车轮的轮轨垂向作用力(i=1~4)。

注:在程序编写过程中,由于不涉及耦合问题仅涉及车辆模型,故不考虑质量问题。

3.2 程序研究流程

在Matlab 中,编写的程序流程如下所示:

Y

画出时间历程响应图

3.3计算参数的选取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车辆参数如下:

表2-1 标准情况下车辆参数

车体质量Mc=41800 一系悬挂阻尼(垂向)Cpz=4.9e4 构架质量Mt=7480 二系悬挂阻尼(垂向)Csz=1.95e5 轮对质量(拖车) Mw=1800

车辆定距之半lc=8.4 车体点头惯量(绕y 轴)Icy=2.446e6 车辆轴距之半lt=1.25 构架点头惯量(绕y 轴)Ity=3605 车辆运行速度Vc=60/3.6 一系悬挂刚度(垂向)Kpz=2.14e6 重力加速度g=9.8 二系悬挂刚度(垂向)Ksz=2.535e6 自由车辆度Vf=10 轮轨接触刚度Ktz=1e9

4 转向架减振器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由第二章可得:标准情况下转向架振动频率的峰值有1.526Hz 、5.798Hz 和167.5Hz 。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别表示在1.526Hz 和5.798Hz 基础下通过固有频率公式预设中心刚度,再改变转向架减振器参数对于减振效果的影响。 4.1 方案一

阻尼 [Ns/m]

刚度 [N/m]

加速度 [m /s 2]

(a)

(b)

图4.2 转向架均方根加速度随减振器参数变化的曲面图

在这里将转向架垂向加速度作为优化目标, 即使得转向架垂向加速度最小。图4.2(a)和图4.2(b)分别为在减振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减振器刚度和阻尼的改变对于转向架加速度均方根及减振率的影响。

如图4.2所示,以转向架加速度为减振指标。未安装减振器时,车体加速度均方根为0.3471m/s 2;安装减振器之后,加速度均方根减少到0.3415 m/s 2,减振幅度达到1.61%。

因此减振器最优参数:质量200kg (保持),刚度20000N/m ,阻尼10Ns/m 。

阻尼 [Ns/m]

刚度 [N/m]

减振率 [%]

4.2 方案二

(a)

(b)

图4.3 转向架均方根加速度随减振器参数变化的曲面图

以转向架加速度为减振指标,未安装减振器时,车体加速度均方根为0.3471m/s 2;安装减振器之后,加速度均方根减少到0.3375 m/s 2,减振幅度达

阻尼 [Ns/m]

刚度 [N/m]

加速度 [m /s 2

]

阻尼 [Ns/m]

刚度 [N/m]

减振率 [%]

到2.77%。

4.3结果分析

减振器最优参数:质量200kg(保持),刚度270000N/m,阻尼10Ns/m。综合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方案二的减振效果更好。

5.总结

这次的课程设计可谓是一路艰辛,使我对我所学的专业课有个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以前在学习理论课的时候知道轨道车辆有哪些部件,比如什么逆变器、受电弓、空气弹簧、转向架啊什么的,也知道他们的作用是什么。这其中转向架这个部件老师课上重点提到过,还跟我们讲了拖车转向架与动车转向架的不同,即是有无电机。当时对转向架,挺感兴趣的,这可是轨道车辆的一大法宝啊,通过他列车能保证在钢轨上正常运行,而且还能增加列车的载重,还有一点是他可以便于弹簧减震装置的安装,是之具有良好的减震特性。这些要记住是不难的,但随着学业的加深,这次的课程设计居然要自己进行转向架垂向减振设计,但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坚持下来了。首先我们根据轨道车辆的振动特点及车辆结构形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并确定进行减振设计的主要构思并做出调查分析,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是设计时的思路。然后我们对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的转向架进行减振设计,根据减振设计意图,确定设计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基本参数、主要外形尺寸与材料;接着应满足一定的振动理论要求,并进行一定的分析计算;然后绘制转向架减振装置的三维零件图和装配图,并进行校核;最后针对所设计的减振装置进行一定的振动力学分析,并给出减振装置加装前后转向架的减振效果。看似结构清晰的设计内容花费了我们大量时间,从图书馆找资料,到网上找相关的资料,慢慢的我们思路就清晰了。在组员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后,我开始进行最有参数的选择计算。在参考了相关资料后,我从减振器的阻尼和刚度特性进行分析,同时保证转向架的固有频率不变,最终科学合理的找到最优的参数选定。想想这一路走来是满满的欣慰,这其中充满了其他组员的鼓舞激励,也有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引领,但我想更多的是自己那拼搏进取,不畏艰难的勇气,感谢指导过我的老师们!

6.参考文献

[1] 王欢. 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结构形式与导向机理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2] 任利惠. 独立车轮导向技术研究[D]. 同济大学, 2006.

[3] 陆正刚. 赵惠祥, 胡用生. 柔性耦合轮对转向架的径向原理和稳定性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2(9): 1209-1214.

[4] 周劲松. 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及其控制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4.

[5] 翟婉明.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6] 雷晓燕. 轨道结构动力分析的傅里叶变换法[J]. 铁道学报, 2007, 29(3): 67-71.

[7] 顾永辉. 轨道车辆垂向振动性能研究及减振器阻尼参数选择[D].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 Zhai WM, Wang KY and Cai CB. Fundamentals of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 [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9, 47(11): 1349-1376.

[9] Zakeri JA and Xia H.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rack parameters on train-track dynamic interaction [J].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22): 1299-1304.

[10] Zakeri JA, Xia H and Fan JJ. Dynamic responses of train-track system to single rail irregularity [J]. 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09(6): 89-10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使用班级:2014级土木4、5班 设计时间:2016年12月 设计任务书

建筑工程教研室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楼盖,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要求进行第二层楼面梁格布置,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计算梁板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设计目的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育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实际设计、管理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 (1)进一步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 (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 (3)掌握内力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 (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 (7)学习运用规范。 三、设计资料 1、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所示(楼梯间在此平面外),按不同用途的车间工业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柱网尺寸见表二。每位学生按学号顺序根据表3选取一组数据进行设计。 活荷载标准值 表1

表3 度序号 ^组 活载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① 1 2 P 3 4 5 31 43 56 ② 6 7 r 8 9 10 32 44 55 ③ 11 12 13 14 15 33 45 54 ④ 16 17 18 19 20 34 46 53 ⑤ 21 22 23 24 25 35 47 52 ⑥ 26 27 28 29 30 36 48 51 ⑦ 37 38 39 40 41 42 49 50 2、楼面构造 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 厚水泥砂浆,10mm 面层),自重 为 0.65kN/m 2 ;顶棚为15mm 厚混合砂浆抹灰;梁用15mm 厚混合砂浆 抹灰。 3、材料 ① 混凝土:自定。 ② 钢 筋:自定。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 1 .结构布置 柱网尺寸给定,要求了解确定的原则。 梁格布置,要求确定主、次梁 布置方向及次梁间距。 2.按塑性理论方法设计楼板和次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设计主梁。 3.提交结构计算书一份。要求:步骤清楚、计算正确、书写工整。 4.绘制结构施工图。内容包括 ( 1 )结构平面布置; ( 2)板、次梁配筋图; 序号 L x L y ① 6600 5400 ② 6600 6600 ③ 6900 5700 ④ 6900 6000 ⑤ 6900 6300 ⑥ 6900 6600 ⑦ 7200 6000 ⑧ 7200 6300 柱网跨度尺寸 分组编号 表2 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图

西华大学产品结构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产品结构原理设计 课程代码: 106089439 题目:微型汽车变速器反求分析 学院(直属系) :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杨昌明 开题时间: 2016 年 11 月 27 日 完成时间: 2016年 12 月 23 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一、任务分析 (6) 二、微型汽车整车性能参数 (6) 三、微型汽车变速箱功能分析 (7) 3.1 分析变速箱在汽车中的功能 (7) 3.2 微型汽车变速器的位置 (7) 3.3 观察变速箱在微型汽车中怎样将发动机的动力和运动传递到车轮 (7) 3.4 怎样实现变速和保证变速的顺利进行的 (7) 3.5 怎样实现变速和保证变速的顺利进行的 (7) 3.6 利用黑箱(系统)分析方法画出功能结构图 (8) 四、微型汽车变速箱运动分析 (9) 4.1 测量微型汽车车轮直径 (9) 4.2 最高车速为120KM时变速箱的传动比 (9) 4.3 四档的传动比的分配 (9) 4.4 变速箱的最大和最小载状态 (9) 4.5 行驶速度分别为10、20、40、60km/h时应该使用档位的分析 (9) 五、微型汽车变速箱受力分析 (10) 5.1计算在受力最大时各轴的扭矩 (10) 5.2计算各轴的最小直径 (10) 5.3各档位齿轮强度校核 (10) 六、变速箱的拆装 (13) 七、微型汽车变速箱的外观功能分析 (14) 八、微型汽车变速箱结构原理方案反求分析 (16) 8.1 微型汽车变速箱整体结构及布置方案 (16) 8.2 微型汽车变速箱具体结构及布置方案反求 (16) 九、微型汽车变速箱关键零件反求分析 (18) 9.1齿轮零件的加工工艺 (18) 9.2 齿轮零件公差反求分析 (18) 9.3齿轮零件材料热处理反求分析 (19)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 计算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DG D60—2004 二、设计资料 1. 桥面净空:净—7+2×1.5m 2.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汽车荷载,人群 3.5KN/m2.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即r0=1.0 3. 材料规格: 钢筋:主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RB335钢筋;Ⅰ类环境 水平纵向钢筋面积为(0.001~0.002)bh,直径8~10mm,水平纵向钢筋对称,下 密上疏布置在箍筋外侧。 架立筋选用2φ20的钢筋 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 4. 结构尺寸: T形主梁:标准跨径L b=20.00m 计算跨径L j=19.5m 主梁全长L=19.96m 主梁肋宽b=180mm 主梁高度h=1300mm 三、设计内容 1. 计算弯矩和剪力组合设计值 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4. 全梁承载能力校核 5. 水平纵向钢筋和架立筋设计 6. 裂缝宽度及变形(挠度)验算

梁体采用C40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8.4Mpa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65Mpa 。主筋采用KL400,抗拉强度设计值fsd=330Mpa ,抗压强度设计值 Mpa f sd 330/ =;箍筋采用HRB335,直径8mm ,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80Mpa 。 1.计算弯矩和剪力组合设计值 因恒载作用效应对结构的承载力不利,故取永久效应,即恒载的分项系数2.11=G γ。汽车荷载效应的分项系数为4.11=Q γ。对于人群荷载,其它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为 4.1=Qj γ。本组合为永久作用与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组合,故取人群荷载的组合系数 8.0=C ? 2 l 处 K Q k Q GK d M M M M 214.18.04.12.1??+?+?= m kN m kN ·2.1755·0.554.18.00.6084.10.7022.1=??+?+?= 4 l 处 K Q k Q GK d M M M M 214.18.04.12.1??+?+?= m kN m kN ·2.1369·0.404.18.00.4664.10.5602.1=??+?+?= 支点截面处 K Q k Q GK d V V V V 214.18.04.12.1??+?+?= kN kN 48.3690.44.18.00.1154.10.1702.1=??+?+?= 2 l 处 K Q k Q GK d V V V V 214.18.04.12.1??+?+?= kN kN 64.660.24.18.0464.102.1=??+?+?= 2.截面承载力计算 (1)确定T梁翼缘的有效宽度' f b 由图所示T形截面受压翼板厚度的尺寸,可得: 翼板平均厚度mm b f 1102 140 80' =+= 又mm mm L b f 6500195003 1 3' 1=?== 由横断面的尺寸可知:5个T 形梁的总长为5*1600=8000mm ,则每个T 形梁宽1580/ =f b ,缝宽(8000-1580*5)/5=20,则两相邻主梁的平均间距为1600mm ,即: mm b f 1600' 2= mm mm h b b b f h f 15001101202180122' '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4.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 组成部分授课时间第10周星期5 第3,4 节 授课班级14城轨13 课次第10 次课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 2 学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的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总体结构 教学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教学难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P112 三—3 教学后记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纸 4.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一、复习提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哪些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选用要素 二、讲授新课 一般轮轨系统的城市轨道车辆由机械和电气两部分组成,机械部分包括车体,转向架,车钩及缓冲装置,制动系统和空调通风系统。 车辆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1、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接近性,易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和辅助机组均安装在车下或车顶。 2、保证车辆轴荷重均匀分布。 3、保证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防尘、防雨雪的侵入,电气设备均集中安装在箱体内。 4、尽量使电缆、空气管路和风道长度为最短,尽量减少风道弯曲,并使风量分配均匀。 5、对于产生强磁场的设备均加装屏蔽,以免干扰其它电气设备、电子控制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的正常工作。 6、使乘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操作方便和安全,保障乘客乘坐方便和安全。车辆间贯通,便于乘客流动;司机室前端设安全疏散梯。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总体结构 以上海地铁为例 牵引供电方式:架空触网受电;供电电压:DC1500V 采用铝合金车体,整体承载结构,走行部为无摇枕转向架,橡胶弹簧和空气弹簧悬挂,制动有电气制动和空气制动作用,牵引电机用斩波器进行无级调速,车辆连接采用密接式车钩进行机械、电气和空气管路的连接,操纵方式有ATC自动控制和人工操纵两种,容量大,舒适性较好 上海地铁车辆:A车—带驾驶室的拖车 B车—带受电弓的动车

鼠标的产品结构设计分析

鼠标的产品结构设计分析

目录 一、鼠标的分类 (5) 1.1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和光电式 (5) 1.1.1 机械鼠标 (5) 1.1.2 光电鼠标 (5) (6) (6) (6) 1.2.3 多键鼠标 (6) (7) (7) 7 1.4 连接方式,分为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7 1.4.1 无线鼠标 (7) (8) (8) 1.5.1 滚轴鼠标 (8)

1.5.2 感应鼠标 (8) 1.5.3 3D振动鼠标 (9) 二、典型鼠标在形态,材料,功能上的分析 (9) 雷柏3500P超薄无线鼠标 (9) 游戏鼠标 (9) Swiftpoint GT 自然触摸手势鼠标 (9) Logitech/罗技M557无线蓝牙鼠标 (10) 三、惠普FM500鼠标的使用方面的分析 (10) 3.1 重要参数介绍 (10) 3.2 功能介绍 (10) 3.2.1 柔软舒适滚轮设计 (10) 3.2.2 兼容性强 (11) 3.2.3 人体工程学设计 (11) 3.3 使用原理 (11) 3.4 使用过程 (12) 四、惠普FM500生态蓝影鼠标的结构分析 (12) 4.1 产品连接 (12) 4.1.1 机械连接销连接 (12)

4.1.2 机械连接弹性卡口连接.. 12 4.1.3 活动连接 (13) 4.1.4 弹性连接 (13) 五、模型展示 (13) 5.1 各零件展示 (13) 5.2 爆炸图展示 (15) 六、鼠标的改进性建议 (15) 七、设计心得 (15) 7.1 想 (16) 7.2 练 (16) 7.3 久 (16)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简支 空心板设计(先张法) 班级:6班 姓名:于祥敏 学号:44090629 指导老师:张弘强

目录 一、设计资料 (2) 二、主梁截面形式及尺寸 (2) 三、主梁内力计算 (3) 四、荷载组合 (3) 五、空心板换算成等效工字梁 (3) 六、全截面几何特性 (4) 七、钢筋面积的估算及布置 (5) 八、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7) 九、持久状况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9) 十、应力损失估算 (10) 十一、钢筋有效应力验算 (13) 十二、应力验算 (13) 十三、抗裂性验算 (19) 十四、变形计算 (21)

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简支空心板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标跨m 16,计算跨径m 2.15 2、设计荷载:汽车按公路I级,人群按2/0.3m KN ,10=γ 3、环境:I类,相对湿度%75 4、材料: 预应力钢筋:采用ASTM a A 97416-标准的低松弛钢绞线(71?标准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pk 1860=,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pd 1260=,公称直径mm 24.15,公称面积2140mm ,弹性模量MPa Ep 51095.1?= 非预应力钢筋:400HRB 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sk 400=,抗拉强度设计值 MPa f sd 330=,弹性模量MPa Es 5100.2?= 箍筋:335H R B 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sk 335=,抗拉强度设计值 MPa f sd 280=,弹性模量MPa Es 5100.2?= 混凝土:主梁采用50C 混凝土,MPa Ec 41045.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f ck 4.32=,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 cd 4.22=,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tk 65.2=,抗拉强度设计值 MPa f td 83.1= 5、设计要求: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要求,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此梁 6、施工方法:先张法 二、主梁截面形式及尺寸(mm ) 主梁截面图(单位mm )

产品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产品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产品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课程设计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从而具备一定的产品结构设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对产品设计的综合认识。 二、设计具体实施过程及要求 1、明确设计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对于设计要完成的内容及上交作业清晰明了。对洗衣机这类产品的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具体内容包括:洗衣机的分类、洗衣机的工作原理、洗衣机的使用过程,洗衣机的使用环境等。 2、拆分洗衣机的各个零部件,并记录好数据,绘制结构设计说明图。 首先拆分外壳,注意其连接方式及定位方式。依据产品各个部分的功能划分其动力部件、支撑部件、传动部件、工作部件、面板部件等,逐步拆分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对拆分的每个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从其功能与结构的联系上来考虑其结构的必要性。 3、产品三维建模 首先建立产品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依据具体的尺寸,利用pro/E软件进行建模。产品的主要结构要清晰,对于个别的细节结构在建模时可以忽略。 4、产品的装配 对产品各个零件可以先组成部件,再组成整体产品,最后进行爆炸图的制作。 5、产品的外观再设计 在明确对产品的整体结构及各个零件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内部结构与外观造型之间的关联。对于产品不太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并赋予产品新的外观造型。

三、作业及要求: 1、设计报告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A3) 报告内容: 封面及目录; 计划时间进度表; 产品功能及使用的总结及分析; 产品外观造型及内部结构的总结及分析; 产品各零件的三维造型及结构分析; 产品爆炸图; 改进产品外观造型展示; 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说明。 四、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对产品认识的完整度(15分) 2、产品零件结构绘制与建模的正确性(50分) 3、各产品零件装配的合理性(10分) 4、产品外观设计的美观性(15分) 5、报告书书写的规范性(1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产品结构设计》,刘宝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2、《面相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钟元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 3、《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张修达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4

武汉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上课讲义

学号:0121206120102 课程设计 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学院:土建学院 班级:土木 zy1202 姓名: 学号: 0121206120102 指导老师: 2015年1月18日

目录 一、设计资料 (1) 二、设计荷载 (1) 三、主梁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 四、预应力钢束面积的估算及钢束布置 (4)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7) 六、截面强度计算 (9) 七、钢束预应力损失估算 (11) 八、预加应力阶段的正截面应力验算 (15) 九、使用阶段的正应力验算 (18) 十、使用阶段的主应力验算 (21) 十一、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 (23) 十二、主梁变形(挠度)计算 (24)

贵州道真高速公路桥梁上部构件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初始条件:贵州道真高速公路桥梁基本上都采用标准跨径,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20 m 空心板、1.25m 板宽,计算跨径19.5m ,预制长度19.96m 。参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此梁。 2、材料:(1)混凝土:C40混凝土,MPa Ec 41025.3?=,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 f ck 8.26=,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 cd 4.18=,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tk 40.2=,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td 65.1=。 (2)非预应力钢筋:普通钢筋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抗拉设计强度 a sd MP f 280=;箍筋采用R235级钢筋,抗拉设计强度a sd MP f 195=。 (3)预应力钢筋公称直径为15.24mm ,公称面积为140mm2,抗拉标准强度 a pk MP f 1860=,MPa f pd 1260=,弹性模量Ep =1.95×105Mpa ,低松弛级。 二、设计荷载 设计荷载为公路-I 级,结构重要性系数0γ取1.0。荷载组合设计值如下: kN Q 76=跨中m kN M .399=汽m kN M .710=恒m kN M .1395=跨中kN Q j 3720=00=j M m kN M .10254/1= 三、主梁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cu f :(基本强度指标)以边长150mm 立方体试件,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28d ,标准试验方法(不涂润滑剂,全截面受压,加载速度0.15~0.25MPa/s )测得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cu f 。 影响立方体强度主要因素为试件尺寸和试验方法。尺寸效应关系: cu f (150)=0.95cu f (100) cu f (150)=1.05cu f (200) 2.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 ①原点弹性模量:在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图的原点作切线,该切线曲率即为原点弹性模量。表示为:E '=σ/ε=tan α0 ②变形模量:连接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及曲线上某一点K 作割线,K 点混凝土应力为σc (=0.5c f ),该割线(OK )的斜率即为变形模量,也称割线模量或弹塑性模量。 E c '''=tan α1=σc /εc 混凝土受拉弹性模量与受压弹性模量相等。 ③切线模量:混凝土应力应变—上某应力σc 处作一切线,该切线斜率即为相应于应力σc 时的切线模量''c E =d σ/d ε 3 . 徐变变形:在应力长期不变的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影响徐变的因素:a. 内在因素,包括混凝土组成、龄期,龄期越早,徐变越大;b. 环境条件,指养护和使用时的温度、湿度,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徐变越大;c. 应力条件,压应力σ﹤0.5 c f ,徐变与应力呈线性关系;当压应力σ介于(0.5~0.8)c f 之间,徐变增长比应力快;当压应力σ﹥0.8 c f 时,混凝土的非线性徐变不收敛。 徐变对结构的影响:a.使结构变形增加;b.静定结构会使截面中产生应力重分布;c.超静定结构引起赘余力;d.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产生预 应力损失。 4.收缩变形:在混凝土中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的现象称为收缩。 混凝土收缩原因:a.硬化初期,化学性收缩,本身的体积收缩;b.后期,物理收缩,失水干燥。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a.混凝土组成和配比;b.构件的养护条件、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凡是影响混凝土中水分保持的因素;c.构件的体表比,比值越小收缩越大。 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a.构件未受荷前可能产生裂缝;b.预应力构件中引起预应力损失;c.超静定结构产生次内力。 5.钢筋的基本概念 1.钢筋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 2钢筋按加工方法分类,可分为a.热轧钢筋;b.热处理钢筋;c.冷加工钢筋(冷拉钢筋、冷轧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 6.钢筋的力学性能 物理力学指标:(1)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结构设计计算中强度取值主要依据;极限抗拉强度,材料实际破坏强度,衡量钢筋屈服后的抗拉能力,不能作为计算依据。(2)两个塑性指标:伸长率和冷弯性能:钢材在冷加工过程和使用时不开裂、弯断或脆断的性能。 7.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的原因:(1)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黏结力;(2)二者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3)在保护层足够的前提下,呈碱性的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易锈蚀,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第二章 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计算的原则 1.结构概率设计的方法按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水准:a.水准Ⅰ,半概率设计法,只对影响结构可靠度的某些参数,用数理统计分析,并与经验结合,对结构的可靠度不能做出定量的估计;b.水准Ⅱ,近似概率设计法,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对结构、构件、或截面设计的可靠概率做出近似估计,忽略了变量随时间的关系,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线性化;c.水准Ⅲ,全概略设计法,我国《公桥规》采用水准Ⅱ。 2.结构的可靠性:指结构在规定时间(设计基准期)、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组成: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可靠度: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概率描述称为结构可靠度。 3.结构的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破坏—安全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具体表现:a.整个构件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b.结构构件或连接处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c.结构转变成机动体系;d.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e.变形过大,不能继续承载和使用。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具体表现:a.由于外观变形影响正常使用;b.由于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影响正常使用;c.由于震动影响正常使用;d.由于其他特定状态影响正常使用。 破坏—安全状态是指偶然事件造成局部损坏后,其余部分不至于发生连续倒塌的状态。(破坏—安全极限状态归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 4.作用: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应变的所有原因。 作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 永久作用:在结构使用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可变作用:在结构试用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产品结构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产品结构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ign 课程编码:03007-3 学时: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6学时。 学分:总学分1.5学分。 是否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 先修课程:设计制图、机械基础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撰写人:马辉 审核人:姚实 修订时间:2016年3月 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 本实验课程是产品结构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前壳结构布局设计、底壳结构布局设计、后续机构布局设计的应用;熟悉产品结构结构设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能初步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产品结构知识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前沿讲座,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动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主要内容:产品结构布局设计、前壳组件结构设计、底壳组件结构设计、后续结构设计及检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教师要重点讲述有关理论和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按本人在实验中的表现、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级平分标准,由实验教师评定给出。 五、实验学时分配 六、实验内容安排

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

结构设计原理案例计算步骤 一、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公式: ——水平力平衡 ()——所有力对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取矩() ()——所有力对受压区砼合力作用点取矩()使用条件: 注:/,&& 计算方法: ㈠截面设计yy 1、已知弯矩组合设计值,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截面尺寸b、h,计算。 ①由已知查表得:、、、; ②假设; ③根据假设计算; ④计算(力矩平衡公式:); ⑤判断适用条件:(若,则为超筋梁,应修改截面尺寸或提 高砼等级或改为双筋截面); ⑥计算钢筋面积(力平衡公式:); ⑦选择钢筋,并布置钢筋(若 ,则按一排布置); 侧外 ⑧根据以上计算确定(若与假定值接近,则计算,否则以的确定值作 为假定值从③开始重新计算); ⑨以的确定值计算; ⑩验证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 2、已知弯矩组合设计值,材料规格,设计截面尺寸、和钢筋截面面积。 ①有已知条件查表得:、、、; ②假设,先确定; ③假设配筋率(矩形梁,板); ④计算(,若,则取); ⑤计算(令,代入); ⑥计算(,&&取其整、模数化); ⑦确定(依构造要求,调整); ⑧之后按“1”的计算步骤计算。 ㈡承载力复核 已知截面尺寸b、,钢筋截面面积,材料规格,弯矩组合设计值,

所要求的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判断是否安全。 ①由已知查表得:、、、; ②确定; ③计算; ④计算(应用力平衡公式:,若,则需调整。令, 计算出,再代回校核); ⑤适用条件判断(,,); ⑥计算最大弯矩(若,则按式计算最大弯矩) ⑦判断结构安全性(若,则结构安全,但若破坏则破坏受压区,所以应以受压区控制设计;若,则说明结构不安全,需进行调整——修改尺寸或提高砼等级或改为双筋截面)。 二、双筋矩形截面梁承载力计算 计算公式: , ,()+() 适用条件: (1) (2) 注:对适用条件的讨论 ①当&&时,则应增大截面尺寸或提高砼等级或增加的用量(即 将当作未知数重新计算一个较大的);当时,算得的即为安全要 求的最小值,且可以有效地发挥砼的抗压强度,比较经济; ②当&&时,表明受压区钢筋之布置靠近中性轴,梁破坏时应变较 小,抗压钢筋达不到其设计值,处理方法: a.《公桥规》规定:假定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作用点与受压区钢筋合力作用 点重合,并对其取矩,即 令2,并 () 计算出; b.再按不考虑受压区钢筋的存在(即令),按单筋截面梁计算出。 将a、b中计算出的进行比较,若是截面设计计算则取其较小值,若是承载能力复核则取其较大值。 计算方法: ㈠截面设计 1.已知截面尺寸b、h,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弯矩组合 设计值,计算和。 步骤: ①根据已知查表得:、、、、; ②假设、(一般按双排布置取假设值); ③计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打印机

目录设计任务书 (2) 原动机的选择 (5) 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7) 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9) 机构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10) 机构系统的运动循环图 (16) 机构功能分解图与动作分解图 (20) 机构的设计 (22) 机构的运动简图 (26) 必要的计算公式与有关调用子程序 (27) 程序图 (33) 参考文献·································· 一、设计任务书 (1)、功能要求及工艺动动作分解 ○1总功能要求 在产品上打印记号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 自动打印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及工艺动作如图(1)所示,该系统有电机驱动主轴上的执行机构,完成打印任务。<1>首先是由送料曲柄滑块机构1连续旋转运动,带动连杆2旋转,再经滑块3往复移动,把工件6送到指定的位置<2>而此时凸轮8已由远休止运动到近休止,摆杆7与凸轮保持接触,并摆动一个角度?,从而带动摆杆5也转动?角,到打印工件所需位置<3>紧接着是打印印头动作完成打印。 (2)、原始数据和数据要求 ○1实现送料,凸轮,打印头等运动机构由一个电动机带动,通过一系列的减速机构,传动机构使该机构具有80r/min的打印速度。 ○2电动机功率P=0.8kw,转速n=980r/min.电机安放在整个装置的正下位置。 ○3根据打印产品的要求:长100-150mm,宽70-100mm,高30-50mm.因此须在此范围内满足要求设计如前一页图。 ○4并且要求打印设计,满足产品的重量在5-10N之间 ○5曲柄滑块由最左端向右运动过程中遇到如图(1)所示的送料桶中落下的工件并把它推到指定的打印位置,其中滑块的两极限位置间距为89mm。 ○6印头摆角为4°,印头工作行程与返回行程分别由凸轮的回程角φ 和升程角φ0=70o决定。 1=120o (3)、运动方案构思提示 ○1实现送料机构-夹紧功能的机构可以采用凸轮机构或有一定停歇时间的连杆机构。当送料,夹紧机构的执行件将产品送到指定位置,执行机构停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第1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章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内容提要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四冲程柴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二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发动机的分类 5.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发动机: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有活塞式和旋转式两大类。本书所提汽车发动机,如无特殊说明,都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内燃机特点:单机功率范围大(0.6-16860kW)、热效率高(汽油机略高于0.3,柴油机达0.4左右)、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发电机、船舶、坦克、排灌机械和众多其它机械的动力。 1.1 四冲程发动机基 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1.1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 构及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 (图1-2) 2.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 作原理(图1-2) 表1-1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 程 图1-2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简图 1-气缸 2-活塞 3-连杆 4-曲轴 5-气缸盖 6-进气 门 7-进气道 8-电控喷油器 9-火花塞 10-排气门

3.工作过程分析 (1)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四个行程(相当于曲轴旋转了两周),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就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造成曲轴转速不均匀,工作振动大。所以在曲轴后端安装了一个质量较大的飞轮,作功时飞轮吸收储存能量,其余三个行程则依靠飞轮惯性维持转动。 (2)冲程与活塞行程: 冲程:指发动机的类型; 行程S:指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距离; 气缸工作容积V s:一个活塞在一个行程中所扫过的容积。 式中V s——工作容积(m3); D——气缸直径(mm); S——活塞行程(mm)。 发动机的排量V st:一台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式中V st——发动机的排量(L); i——气缸数。 (3)压缩行程的作用 一是提高进入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压缩终了的气缸内气体压力可达0.6~1.2MPa,温度达600K~700K),为混合气迅速着火燃烧创造条件; 二是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η。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当混合气被压缩程度提高时,发动机混合气燃烧所达到的最高温度(T1)升高,而排气的温度(T2)降低,导致热效率提高。 1860年,法国人Lenoir(勒努瓦)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内燃机,没有压缩行程,热效率仅4.5%;1876年,德国人奥托(Otto)制造出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采用压缩行程,虽然压缩比只有2.5,但热效率却提高到12%,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 压缩比ε: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式中V a——气缸总容积(活塞处于下止点时,活塞顶部以上的气缸容积);

《结构设计原理》述课

《结构设计原理》述课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结构设计原理 2.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 3.学时:两学期总计84学时,2周课程设计 4.适用专业:交通工程 (二)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 结构是土木工程中最基本的元素,《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围绕着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圬工结构的设计计算进行理论和实践性的教学。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运用已学的《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材料》等知识,初步解决结构原理及结构设计问题的一门课程。其特点是: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且承前启后,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的课程,也是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所以《结构设计原理》及其系列课程一直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从开设的《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都渗透结构设计的理论,课程贯穿交通工程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 本课程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圬工结构的各种基本构件受力特性、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构造设计。 2.本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与施工及工程质量有关的结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识读桥梁结构图纸的识读能力、基本构件的设计能力、使用和理解各种结构设计规范能力、解决工程结构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等能力,从而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和“工程材料”的学习为基础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产品包装生产线)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3)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208107 设计者:刘运昌 学号:1120810705 指导教师:翟文杰 设计时间:2014.6.23--2014.6.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3) 一、设计课题概述 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送第一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同高)后,托盘A下降200mm,第二包产品送到后,托盘A上升200mm,然后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8、16、24件小包装产品。 图1功能简图 二、设计课题工艺分析 由题目和功能简图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 图2 运动循环图 图1中T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运动。三个执行构

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2T1= T2=T3。执行构件3的动作周期为其工作周期的1/8. 三、设计课题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8、16、24 rpm。 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8、16、24 rpm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比i z有3种分别为: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与变传动比i v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 i z1 = 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三种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是常数,因此3种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若采用滑移齿轮变速,其最大传动比最好不要大于4,即: i v1=4 则有: i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故定传动比的其他值为: i v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 i v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修订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 程设计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1 设计题目 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其跨度L 1,伸臂长度L 2 ,由楼面传来 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活荷载设计值q 1,q 2 (图1)。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力 钢筋为HRB335,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300。试设计该梁并绘制配筋详图。 图1 2 设计条件 跨度L 1=6m,伸臂长度L 2 =1.5m,有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 1 =30kN/m,活荷载设 计值q 1 =30kN/m,q 2 =65kN/m,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2.1 截面尺寸选择 取跨高比为:h/L=1/10,则h=600mm,按高宽比的一般规定,取b=250mm,h/b=2.4, 则h 0=h-a s =600-40=560mm 2.2 荷载计算 梁自重设计值(包括梁侧15mm厚粉刷层重) 钢筋混凝土自重25kN/m,混凝土砂浆自重17kN/m。 g 2 =1.2×(0.25×0.6)×25+1.2(0.015×0.6×17×2+0.015×0.25×17)=5kN/m 则梁的恒荷载设计值为:g=g 1+g 2 =30+5=35kN/m 2.3 梁的内力和内力包络图

(1)荷载组合情况 恒荷载作用于梁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计算简图为图2(a),活载q 1 q 2的作用位置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图2的(a)、(c)、(d)。每一种活荷载都不可能脱离恒荷载的作用而单独存在,因此作用于构件上的荷载分别有(a)+(b)、(a)+(c)、(a)+(d)三种情形。 (2)计算内力(截面法) ①(a)+(b) (a)作用下:ΣM A1=0,-Y B1L 1+g (L 1+L 2)2/2=0得 Y B1=164kN ΣY=0 , 得Y A1=98.5kN (b)作用下:ΣY=0 , 得Y A2=Y B2=90kN (a) +(b )作用下剪力: V A =Y A1+Y A2=9805+90=188.5kN V B 左=Y A1+Y A2-(g +q 1)L 1=188.5-(35+30)×6=-201.5kN V B 右=gL 2=35×1.5=52.5kN M B =-gL 22/2=35×1.52/2=-39.375kN.m 由于当剪力V 等于零时弯矩有最大值,所以设在沿梁长度方向X 处的剪力V=0,则由M(x)=V A X -(g +q 1)X 2/2,对其求一阶导M'(x)=V (x )=V A -(g +q 1)X 当V=0时,有M 取得最大值,即V(x)=V A -(g +q 1)X =0时,M 取得最大值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名词解释 1.纯电动汽车:指由蓄电池或其他储能装置作为电源的汽车。 2.再生制动:指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储能设备装置内的制动过程。 3.续驶里程:指电动汽车在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一定的行驶工况,能连续行驶的最大距离。 4.逆变器:指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变换器。 5.整流器:指将交流电变化为直流电的变换器。 6.DC/DC变换器:指将直流电源电压转换成任意直流电压的变换器。 7.单体蓄电池:指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负极及电解质组成。 8.蓄电池放电深度:指称为“DOD”,表示蓄电池的放电状态的参数,等于实际放电量与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9.蓄电池容量:指完全充电的电池在规定条件下所释放的总的电量,用C表示。 10.荷电状态:称为“SOC”,指蓄电池放电后剩余容量与全荷电容量的百分比。 11.蓄电池完全充电:指蓄电池内所有的活性物质都转换成完全荷电的状态。 12.蓄电池的总能量:指蓄电池在其寿命周期内电能输出的总和。 13.蓄电池能量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体积所获取的电能。 14.蓄电池功率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获取的输出功率。 15.蓄电池充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充电时的电压。 16.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放电时的电压。 17.蓄电池能量效率:指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之比值。 18.蓄电池自放电:指蓄电池内部自发的或者不期望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电量自动减少的现象。 19.车载充电器:指固定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 20.恒流充电:指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1.感应式充电:指利用电磁感应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2.放电时率:电流放至规定终止电压所经历的时间。 23.连续放电时间:指蓄电池不间断放电至中止电压时,从开始放电到中止电压的时间。 24.记忆效应:指蓄电池经过长期充放电后显示出明显的容量损失和放电电压下降,经过数次完全充放电循环后可恢复的现象. 25.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下降到某一规定值时,电池所能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梁配筋设计 课程设计 班级1090 学号120090850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2012年1月

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主梁设计资料 ⒈某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主梁结构尺寸。 标准跨径:20.00m; 计算跨径:19.50m; 主梁全长:19.96m; 梁的截面尺寸如下图(单位mm): ⒉计算内力 ⑴使用阶段的内力 跨中截面计算弯矩(标准值) 结构重力弯矩:M1/2 恒=878.72KN·m; =6057.28 KN·m (未计入冲击系数);汽车荷载弯矩:M1/2 汽 人群荷载弯矩:M1/2 人=75.08 KN·m; 1/4跨截面计算弯矩(设计值) M d,1/4=1867.00 KN·m;(已考虑荷载安全系数) 支点截面弯矩 M d0=0, 支点截面计算剪力(标准值) =230.75KN; 结构重力剪力:V0 恒 汽车荷载剪力:V0 汽=197.80KN (未计入冲击系数); 人群荷载剪力:V0 人=18.60KN; 跨中截面计算剪力(设计值) =76.50KN(已考虑荷载安全系数);跨中设计剪力:V d ,1/2

主梁使用阶段处于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中。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汽车冲击系数,汽车冲击系数1+μ=1.292。 ⑵施工阶段的内力 简支梁在吊装时,其吊点设在距梁端a=400mm处,而梁自重在跨中截面的弯矩标准值M k =585.90 KN·m,吊点的剪力标准值V0=110.75 KN·m。 ,1/2 ⒊材料 主筋用HRB335级钢筋 f sd=280N/mm2;f sk=335N/mm2;E s=2.0×105N/mm2。 箍筋用R235级钢筋 f sd=195N/mm2;f sk=235N/mm2;E s=2.1×105N/mm2。 采用焊接平面钢筋骨架 混凝土为C30 f cd=13.8N/mm2;f ck=20.1N/mm2;f td=1.39N/mm2; f tk=2.01N/mm2;E c=3.00×104N/m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