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南松为可燃物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答案】C

【解析】A.云南松为可燃物,故正确;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故正确;C.开辟隔离带是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故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7、【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A、是可回收利用标志;

B、是腐蚀品标志;

C、是禁止烟火标志;

D、是易燃物标志;

故选:C。

8、【2019江苏苏州】下列说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答案】D

【解析】A、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止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应用湿抹布铺盖,故选项说法错误。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

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2018山东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故选B。

10、【2019山东德州】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解析】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烧杯中的热水可以提高温度,也可以隔绝空气的作用;①白磷燃烧,③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故选C。

11、【2019甘肃兰州】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地热能D.煤

【答案】C

【解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

故选:C。

12、【2019湖南株洲】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答案】A

【解析】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上述物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煤焦油、焦炉气均属于煤加工的产品。

A.煤焦油属于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符合题意。

B.润滑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C.柴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D.煤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13、【2019湖北襄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襄阳人心,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汉江B.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保卫蓝天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答案】A

【解析】A、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汉江会造成水体污染,错误;

B、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能保护环境,正确;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保卫蓝天能保护环境,正确;

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能保护环境,正确;

故选:A。

14、【2018江苏扬州】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 N2

B. CO2

C. SO2

D. H2O

【答案】C

【解析】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A、N2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CO2溶于水形成溶液的pH不小于5.6,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SO2在空气能形成硫酸,硫酸pH小于5.6,能形成酸雨,符合题意;

D、水的pH=7,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2019.江西】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

16、【2019甘肃永昌六中九年级期末】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答案】B

【解析】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和甲烷晶体(CH4?H2O),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可燃冰存在于低温高压环境下,在常温常压下不能稳定存在,故B正确;

C、可燃冰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等,所以可燃冰不可能变成油,故C错;

D、“可燃冰”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故D错。故选B。

17、【2018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

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可燃冰等

【答案】A

【解析】A.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正确;

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错误;

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错误;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燃冰还没用利用和开发,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

18、【2019梁丰中学八年级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包括事例(2)(填序号).

【答案】隔绝氧气,②③④

【解析】关闭液化气阀门和森林着火砍树木都是移走了可燃物;锅盖、灯帽盖都是隔绝了氧气;水警惕性吸热起到降温作用。

19、【2019.河南】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答案】2H2O2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答案为:2H2O2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0、【2019湖南益阳】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选择序号填空)。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答案】(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AC。

【解析】(1)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故填:AC。

21、【2019.海南】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2)资料显示:①H2+Cl2 2HCl②2Mg+CO2 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答案】(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由:①H2+Cl2 2HCl②2Mg+CO2 2MgO+C,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2、【2019辽宁辽阳】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沸点;

(2)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清除可燃物;

(3)C2H5OH+3O22CO2+3H2O。

【解答】(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故填:沸点;(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空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清除可燃物;(3)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23、【2018四川自贡市】2017年5月,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石油和天然气等。

(2)甲烷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H:O为。

(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

【答案】(1)煤;(2)有机物;(3)3:5:32;(4)CH4?8H2O+2O2CO2+10H2O;

(5)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1)目前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2)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3)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H:O=12×1:1×20:16×8=3:5:32;(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8H2O+2O2CO2+10H2O;(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可以节能环保,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实验探究

24、【2019江苏泰兴九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2)铜片上不能成功燃烧的物质是(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答案】(1)水;(2)红磷;(3)氧气

【解析】

(1)图中X是水;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图1中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25、【2019.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答案】(1)面粉与空气;

(2)机械能;

(3)氧气不足。

【解析】(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填:面粉与空气;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机械能;

(3)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故填:氧气不足。

四、分析与计算

【2019湖北孝感】向盛有一定质量锌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08;(2)19.6%。

【解析】(1)根据关系图判断生成氢气的质量0.08g;(2)设10g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04g

65/2=x/0.04g

x=1.3g

所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3g/10g×100%=13% 答: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 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 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 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 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 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 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1

老凹坝中学2007年秋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火眼金睛 1.石油为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原油使其汽化,再分别冷却,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别得到汽油、柴油、沥青等。据此判断原油为() A.混合物 B.化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 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迷信人把荒野中出现的忽明忽暗的亮光称为“鬼火”,这种现象实际是() A.燃烧 B.爆炸 C.缓慢氧化 D.自燃 4.下列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的是()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普通灭火器 5.燃放鞭炮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6.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A. O 2—CH 4 电池 B.O 2 —C 2 H 5 OH电池 C.O 2 —H 2 电池 D.O 2 —CO电池 上述电池中所涉及的能量变化是() A. 从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B.从动能转化为电能 C.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从生物能转化为电能 7.最早发现并使用石油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目前,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其化学式为()

A.O 2 B.H 2 C.CO D.CH 4 9、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 10.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燃料 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 11.海湾战争引起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报导,有些地区降黑雨,你分析形成黑雨的主要污染成分是 ( ) A.炭黑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碳 12.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增多 D.气候变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3.灭火时常采取A 、B 、C 措施,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 ( )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 ( ) 画龙点睛 1.煤气的主要成分 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生产煤气需燃烧大量的煤,燃烧含硫的煤所产生的气体 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已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汽油中填加少量酒精,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 、 、 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4.用H 、C 、O 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来回答下列问题:(写化学式)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黄石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 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 2.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利用太阳能发电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城市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 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6.(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B )

7.(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B )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 8.(2018·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 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10.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D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1.(2018·重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所以会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2 .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3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 B.碳纳米管具有尺寸小、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等特点 C.金刚石薄膜透光性能好,又是超硬保护膜,可广泛用作光学窗口和透镜的涂层等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 4 .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 .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因为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会爆炸,所以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因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6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胆矾研碎 7 .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二氧化碳气体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能量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相同的性质 D.面粉燃烧后变成炭黑,说明面粉中含有碳元素 9 . 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选择题 1.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指的是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氢氧化铁 D .氧化铁 2.下列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 A .H 2R B .RO 3 C .RO 2 D .H 2RO 3 3.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 A 、核电荷数 B 、中子数 C 、原子序数 D 、核外电子数 4.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2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6 B 、9.227×10-26kg C 、1.993×10-26kg D 、56g 5.在MgO 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3∶2 B .2∶3 C .3∶4 D .4∶3 6.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H 2O 表示水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B .如右图所示,该原子核外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C .2N 表示2个氮原子 D .P 表示磷元素 7.已知金属元素M (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A .MCl 2 B .MCl 3 C .M 2Cl 3 D .MCl 8.硒(S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已知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45个中子,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11 B .34 C .45 D .79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Al 2O 3 B 、SiO 2 C 、CaO D 、Fe 2O 3 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11.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1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阳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B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则是 A .中子 B .电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14.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D、植物的光合作用 8、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因过热而起火,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往锅里加水 B、往锅里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立即端开锅 9、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 2 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10、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11、“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CO B、H 2 C O 2 D、CH 4 1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13、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 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 4 B、乙醇、酒精、C 2 H 5 OH C、甲烷、沼气、CH 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5、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燃烧后产物 16、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 这是由于()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17、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发热 B、都需达到着火点 C、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都非常剧烈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9、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20、下列变化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食物腐败 B、动植物的呼吸 C、铁生锈 D、冰融化 二、填空题(共22分) 2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它们属于(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2、常见的灭火器是、、。 2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 会形成 24、酒精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化学式为,化学 名称叫。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有六种气体: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制汽水的 是;(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4)在冶金工业用 来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银、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锰酸钾、液氮 3.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条件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同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4.有些人进入高原地区会有高原反应,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B.氧气可以燃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酒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败6.“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7.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8.如下图所示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在下列性质中,必须考虑的是()。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0.如右图所示,当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下时,观察 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1.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最差的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题(共47分) 12.有A、B、C、D 四种物质。①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④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7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上化学第六、七单元检测题(RJ)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D)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石油 2.石墨炸弹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石墨纤维||,易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C) A.质软B.有吸附性C.能导电D.易燃、易爆 3.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B) 4.(鄂州中考)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B)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B)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6.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H4、O3以及氟利昂等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7.(贵港中考)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8.(海南中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9.当人被困在火灾现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救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A.拨打火警电话求救B.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C.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10.(北海中考)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测试题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S-32 Na-23 Cl-35.5 K-39 Cu-64 Ag-108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 ...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点燃酒精灯C.溶解固体D.过滤 4.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二氧化硫(SO2)B.二氧化碳(CO2)C.氮气(N2)D.氧气(O2)5.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酿造米酒C.食物腐败D.红磷燃烧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9.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 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带:火焰呈淡蓝色D 11.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综合测试题

章末测试(二) [范围:第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糖水 C.冰水 D.泥水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Z-2-1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Z-2-1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g 4.[上海中考]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6.[威海中考] 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7.结合图Z-2-2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2-2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Z-3)。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Z-2-3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二、填空题(共42分) 9.(8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燃料中属于“零污染燃料”的是()A.天然气B.酒精C.氢气D.一氧化碳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4.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5.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 6.打开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一条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熄灭B.先燃烧更旺后熄灭C.燃烧更旺D.无明显变化 7.酸雨对下列设施和建筑物损害最少的是()A.大理石塑像B.铝合金制品C.钢梁大桥孔D.柏油道路 8.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制成金刚石B.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 C.用煤可制成汽油D.将空气中单质氮变为化合物的氮 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严重的危害。以下物品:○1蔗糖;○2酒精;○3烟花.爆竹;○4汽油.炼油。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准随身携带的是()A.○1○2○3 B. ○1○3○4 C. ○1○2○4 D. ○2○3○4 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B.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1.自2003年6月1日起,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有助于控制()○1温室效应○2白色污染○3二氧化硫的排放○4烟尘的排放 A.○1○2○4B.○1○2○3C.○1○3○4D.○2○3○4 1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是对空气的污染 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须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 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二、填空题(4小题,共33分) 13.(7分)、和是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能源(填“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中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14.(11分)(1)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发生装置(填“能”或“不能”)用来制取氢气,由于氢气具有的性质,所以可采用法收集。 (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它属于反应; 点燃氢气前,应首先检验氢气的。 15.(9分)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举两例):、;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填两点):、, 因此乙醇又可称为“色能源”; (4)为发减少汽车的城市污染,请你提一条建议: 。16.(6分)(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 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所示,将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 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 三.简答题(2小题,共14分) 17.(8分)某炼油厂发生泄漏,有一工人在其附近进行电焊作业,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经消防队员的及时扑救后火基本被扑灭,但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了一段时间喷水。试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你认为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C. 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 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 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 4.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 5.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 B、CH2O2 C、C2H6O D、C2H4O2 7.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 、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它们都是混合物 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 9.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 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⑦10.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用于汽车的理想燃料是() A、天然气 B、汽油 C、氢气 D、脱硫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