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标准之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电力行业标准之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电力行业标准之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建、扩建和改建火电机组的锅炉和主要辅机设备分系统试运和机组整套启动阶段即锅炉的点火、升温、升压、带负荷调试的操作要领和技术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国产400t/h(100MW级)及以上容量的锅炉;对于其他类型和容量的锅炉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16507 固定式锅炉建造规程

GB/T12145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L/T 461-2004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GL/T468-2004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GL/T561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DL/T610 200MW级锅炉进行导则

DL/T611 3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DL/T794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DL5031-1994 电力建设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DL/T5047-19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T5054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电建[1995]504号关于电力工程调试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5

3 总则

3.1 编写目的

火力发电厂锅炉启动调试是保证锅炉高质量投运的重要环节。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规范锅炉的启动调试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3.2组织形式

a) 机组启动调试工作由试运指挥部全面组织、领导、协调,锅炉启动调试应由锅炉调试专业小组负责调试项目的开展;

b) 锅炉专业调试小组应由调试、施工、生产、建设、监理、设计及制造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由调试单位任组长。

3.3 调试资质

a) 锅炉主体调试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电建[1995]50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b) 锅炉专业小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三台400t/h或以上容量锅炉的调试经验,按业主要求参加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等工作,对首次采用的新产品,宜参与工厂的监造工作,根据以往调试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以利于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c) 调试人员在调试工作中应具备示范操作、指导操作和监督操作的能力,当锅炉进入启动试运阶段时应参加值班工作,具体落实调试措施和解决、处理调试中出现的问题。

3.4 计量管理

调试采用的仪器、仪表均必须执行计量管理的相关规定,经过有相应资质的计量单位校验,且备有表示其在有效期内的校验合格证书。现场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有产品标识及其状态标识,确保仪器、仪表在有效期内使用。

3.5 方案或措施

锅炉分系统及机组整套启动时的锅炉调试方案、措施宜经过运行、施工、制造、监理等单位讨论,经有关单位审批后实施。

3.6工作程序

a) 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参加对锅炉部分的初步设计施工图纸的会审,并收集、熟悉、掌握锅炉设备、系统的详细资料。

b) 参加编制《启动调试大纲》的锅炉部分,明确锅炉调试项目及工作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调试工作计划和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c) 按照《启动调试大纲》及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确定锅炉部分调试项目,并编写相应的调试措施。措施的主要内容为:设备概况、规范、特性参数;调试前必须具备的条件;调试项目及工艺;所采用的调试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验收控制的技术标准;安全措施;组织分工;附录(根据设备系统调试需要或业主要求编写)。

d) 调试措施的会审(交底)的主要内容:试验应具备的条件,调试工艺,并解答会审单位提出的问题。根据会审单位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对调试措施进行增补和修改,成为调试措施正式稿,在项目调试中遵照执行;并在雕式措施实施前,对参加该项目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e) 按照措施要求进行调试准备,主要包括调试仪器、仪表的准备,设备系统的检查验收。

f) 按照调试大纲及合同,编制调试项目质量验收评定划分表,确定调试验评项目、参加评定的单位等。

g) 对照调试措施进行设备系统调试,并形成调试记录。

h) 结合质量监督活动,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调试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

i)编写调试简报和总结报告。

4 分部试运

4.1 通则

4.1.1 试运条件

a) 相应的建筑和安装工程已完成,记录齐全,并验收合格;

b) 相关设备、系统的阀门已挂牌;

c) 试运设备、系统保护整定值已确定。

4.1.2 试运内容

a) 锅炉分部试运是锅炉启动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是锅炉顺利启动的保证,是从厂用电受电开始到机组首次整套启动前必须完成的关键工作。

b)分部试运包括单机试转和分系统试运两部分。单机试转是指锅炉各辅机设备单台试转(包括相应的电气、热控保护);分系统试运是指锅炉各辅机设备按系统对其动力、电气、热控等所有设备及其系统进行空载和带负荷的调整试运。

4.1.3 试运程序

a) 编写调试方案或措施:

b) 组织学习、讨论及审批方案或措施;

c) 建立分部试运文件包;

d) 设备单机静态检查验收;

e) 单机试转;

f) 单机试转验收签证;

g) 系统静态检查验收;

h) 分系统试运;

i) 分系统试运验收签证(质量评定表);

j) 调试简报(根据下一步调试工作的需要编写);

k) 移交生产单位代保管(根据工程需要)。

4.1.4 单机试转

4.1.4.1 试转条件

a) 校验电动机本身的保护合格,并具备投入运行的条件;

b) 机械部分安装结束,安装质量符合该设备安装说明书的要求。

4.1.4.2 试转要点

辅机设备在首次试转时对能与机械部分断开的电动机,应先将电动机单独试转,并确认转向、事故按钮、轴承振动、温升等正常。

4.1.4.3 试转标准

试转时间以各轴承温升达到稳定(15min温升不大于1℃),且轴承温度在限额之内为准,同时测量轴承振动在限额之内,见本标准附录A的表A.1和表A.2或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4.1.4.4 形成文件

形成辅机单体试转记录,移交分系统试运单位。

4.1.5 分系统试运

4.1.

5.1 试转条件

a) 由安装单位汇集单体试转记录、静态检查验收记录及其签证,形成分系统试运文件包,见本标准附录B。

b) 试运前必须校验系统保护合格,并投入运行。

c) 试运前必须冲洗冷却水系统和润滑油系统至合格。

d) 试运前必须清理辅机本体及其出入口通道(包括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散热片),并确认无任何杂物;确认辅机的进出口阀门(风门挡板)开关方向正确,并与就地开度指示一致。

4.1.

5.2 试运要点

除锅炉水循环泵、磨煤机等特殊辅机外,试运中电动机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宜按电流数值改变负荷工况试运考验。

4.1.

5.3 试运标准

a) 试运时间除锅炉水循环泵、磨煤机等特殊辅机外,以不同工况下各轴承温升达到稳定(15min温升不大于1℃),且轴承温度在限额之内为准,同时测量轴承振动和设备噪声在限额之内,见本标准附录A的表A.1、表A.2和表A.3或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b) 在试运时,辅机的计算机程控系统均应投用。试运包括辅机启停、负荷调节。若由于供货、安装、调试等因素,使进度不相适应而采用某些临时措施启停和调整,则不能认为该辅机试运验收合格。

4.1.

5.4 形成文件

建立分系统试运记录并完成验收签证,分部试运记录表见本标准的附录B。

4.2 分部试运控制要点

4.2.1 仪用空压机及其系统

a) 仪用空压机试运时,应同时调试干燥装置等设备;

b)仪用压缩空气系统投运之前,必须进行系统吹扫、检漏工作,参照DL5031—1994的6.1规定执行;

c)仪用压缩空气系统投运之前,必须校验系统安全阀和卸荷阀动作正常,热工、电气连锁保护装置动作正常,且与仪用压缩空气系统同时投运。

4.2.2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在首次启动前,应先启动盘车装置,检查转子密封无卡涩,动静部分无撞击现象,启动主电动机后电流值应稳定,无异常摩擦声。首次投入间隙自动控制装置应在制造厂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投入运行初期,严密监视主电动机电流,如有电流异常增大或晃动且幅度超过额定电流的现象,则应切除自动密封装置的运行,分析原因,处理问题结束后方可重新投用。4.2.3 风机及其系统

a)严禁风机带负荷启动,风机启动前必须确认离心风机的进口调节挡板,轴流风机的动、静叶和出口隔绝挡板在关闭位置且动作方向正确。

b)首次启动时应进行瞬动试转,记录启动电流、启动时间、空载电流并确认转动部分无异声。其启动电流值应为(6~8)倍的空载电流值,启动时间应在25s之内。

c)风机带负荷试运时,应注意炉膛风压,宜控制在正常运行数值炉膛人孔门的措施。

d)风机并联动运见DL/T468--2004中第7章的有关规定。对并列运行后的风机,应注意电动机的电流值保持一致,使负荷分配大致相同。

e)轴流风机试运期间,应对喘振保护开关进行校验并投入运行。

f)对于配置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一次风机试运时,应先启动密封风机,对各点进行密封。

g)对供给炉膛火检探头和炉膛火焰电视探头冷却风的冷却风机,必须进行备用风机的自启动连锁实机校验并确认出口挡板自动切换的动作正确。试运风机时,记录入口滤网差压,作为清洁滤网的依据。

h) 对装在风道内全封闭型的点火风机,必须判别旋转方向正确无误后方可封闭。

i) 在正常工况下,对以热风和烟气为流体的风机,冷态带负荷试运调节时,应严密监视风机的电。

j) 烟气再循环风机启动前和停运后必须进行盘车启动试验。

4.2.4 除尘器

a) 电除尘器振打装置在试投时应进行振打运作方式确认,观察振打角度及锤头动作周期符合设计。

b)电除尘器极板应进行空负荷升压试验,电压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前应进行电除尘器内部的清理验收。

c)调试单位应在调试阶段配合制造厂完成电除尘均部试验,并要求制造厂提供均布试验报告。应按照DL 461-2004中附录C气流分布均匀性试验规定,

第一电场进口截面测得各点速度的相对均方根值:σ′≤0.25为及格;σ′≤0.15为良;σ′≤0.1为优;σ′>0.25时,需进行均流孔板的调整。

d) 若采用湿式除尘器,则应进行通水和水膜均匀性观察试验。

e) 对于袋式除尘器,在投用前应在冷态通风条件下进行阻力、清灰功能的检查。

4.2.5 锅炉水泵循环泵

a) 锅炉水循环泵一次冷却水系统投用之前,必须通过1.5倍汽包额定工作压力的超压试验,试验范围应包括仪表管路、一次阀门、过滤器等所有承压部件。

水压试验方法参见DL/T5047-1995的3.7。

b)锅炉水循环泵试运之前,应对一次水系统进行水冲洗,直到放水管水

质目视无色透明、无可见杂质,冲洗水进水与排水pH值相差0.3之内为合格。

c) 为了使锅炉水循环泵一次冷却水供水方便、可靠,调试阶段可增设专用注水泵直接向锅炉水循环泵提供化学补给水,用凝结水或主给水作备用水源。

d) 试运前,应完成热工仪表、报警、信息系统及各项保护试验。

4.2.6 燃油泵及其系统

a) 在油库进油之前,除设备、系统验收合格外,油库区的消防设施及系统必

须验收合格,能正常投用。

b) 在油系统通油之前,油管路必须经水压试验合格。

c) 在油系统进油之前,油管路必须进行蒸汽或压缩空气变流量吹扫。吹扫范围应包括白燃油泵出口至油枪入口的整个管系。为了吹扫彻底宜分段进行,并将管系内所有的调节阀门门芯、过滤器滤网、流量表等拆除或旁路。对雾化蒸汽(空气)系统和蒸汽伴热管道也应进行吹扫,直至排出口排汽(气)目视清晰。管系吹扫结束后剩水应排尽。

d) 在进行油系统的蒸汽吹扫前必须将被吹扫的油系统和压力油系统可靠地隔绝,防止蒸汽倒入油库或压力油倒入蒸汽系统。

e) 螺杆泵严禁在无油或出口阀门关闭的状态下试运。

4.2.7 制粉系统

a) 对于碾磨部件相接触型式的磨煤机如球磨机、“E”型中速球磨、“MPS”型中速磨等带磨空负荷试转时间宜控制在2min 左右。

b)对新装球磨机首次带磨空负荷试转时,应进行钢球装载量试验,试验装球量宜为最大装球量的70%~75%,待热态运行后视磨出力和制粉经济性予以调整确认。

c)中速磨煤机在初次试转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风环间隙、加载压力等方面的调整;对碾磨部件非接触型的中速磨煤机在带磨空负荷试转时,应按照制造厂的规定值进行碾磨部件之间的间隙调整。

d)对旋转式分离器,在试转时应进行调速测定,核对表盘转速指示与实际转速之间的误差在5%之内,且转速调节平滑、灵敏,调速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e)带有折向门的粗粉分离器应做折向门开度均匀性检查,核对内部开度一致,开度误差应在5%之内。

f)带有计量装置的给煤机,在单体试转期间均应进行称量装置的标定试验,并对转速调节或煤层厚度改变装置均一一核对。

g)给粉机在试转时应进行调速测定,核对表盘转速指示与实际转速之间的误差在5%之内,且转速调节平滑、灵敏,调速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4.2.8 卸煤、输煤系统

a) 卸煤、输煤设备试转合格之后,应进行整个系统的联动试验,并同时实机校验其连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

b) 对配有计算机程控的输煤系统,在投用前应进行计算机程控操作试验。

c) 在输煤系统正式投运前,应完成相关设备的调试工作,如配煤、混煤设备,筛、碎煤机,磁铁、木块分离器,金属监测装置,自动称量,自动采样,喷淋、除尘等。

4.2.9 灰渣、石子煤系统

a) 除灰、除渣系统的灰浆泵、冲灰水泵、水力喷射器、轴封水泵,输灰空压机、捞渣机、碎渣机等设备在进行单机试转后还必须进行联动试验。

b) 对配置有计算机程控的灰渣系统,在投及前还应进行计算机程控器操作试验。

c) 对水(气)力除灰、除渣系统应进行通水(气)联动试验及严密性试验,同时进行仓泵(正压系统)、气化风机、灰库排风机、湿式搅拌机、输灰螺旋输送机、灰库袋式除尘器及其加热装置的试投和渣门、隔离阀的动作试验。

d) 应对中速磨石子煤排放系统进行严密性检查,对石子煤输送系统应进行各设备间的联动试验,以及模拟检查石子煤斗高料位信号发送的正确性。

4.2.10 蒸汽吹灰系统

a) 测定吹灰器动作时间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b) 观察吹灰器运行平稳,限位器动作程序、进汽和疏水阀门开关时间符合设计要求;

c) 墙式吹灰器喷嘴伸入炉膛内的距离及喷嘴启转角度必须符合锅炉厂的技术要求;

d) 在蒸汽吹灰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前,应完成安全阀和减压阀的整定,并投入运行;

e) 空气预热器吹灰器的调试工作必须在锅炉燃油点火之前结束,保证锅炉燃油阶段可以正常投用。

4.3 锅炉系统调试

4.3.1 冷态通风试验内容和标准

a) 送风系统流量表的标定。在通风工况下,通过对测速元件的输出压差与标准测速管或经严格标定后的测速装置的输出压差的对比测量,求得该元件的速度修正系数。当标定结果与制造厂提供的设计数据偏差超过±5%时,应复核流量测量装置安装的正确性和传压管的严密性,并配合热控专业使表计正确。

b) 一次风的测量和调平试验。在同一通风工况下,测量同一层(切向燃烧)、对称布置(墙式或拱式燃烧)的一次风喷口或管内风速,求得它们间的偏差值应控制在±5%的范围内。当偏差值超过该范围时,应检查一次风管内是否堵塞,或隔绝门开度是否一致,对装有固定节流孔圈的应确认孔径编号是否与设计一致。在经确认无误的情况下,需对节流孔径进行调整,禁止用一次风管上的隔绝门进行风速调整。

c) 风挡板动作试验。通风试验前应对风挡板进行动作试验,以对挡板动作位置的准确性进行确认。挡板动作试验分以下几步进行:确认挡板轴端刻度与挡板实际开度一致;确认轴端刻度与就地指示一致;确认就地指示与计算机指令一致,同时检查反馈信号。切向燃烧方式同一层燃烧器风门开度间的偏差应控制在±5%以内;对其他燃烧方式的锅炉,同一基准的各风门或调风器的开度,偏差也应控制在±5%以内。

d) 通风阻力特性试验。不同的通风量工况下,记录烟风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特性参数,得出制粉系统、空气预热器、烟风道的通风阻力特性,并对风压表的准确性进行确认。对于正压制粉系统,必须通过通风试验确认各点密封风畅通,且压力足够。

e) 燃烧器摆角位置的调整。对于切向燃烧的锅炉,点火前应进行燃烧器摆动喷嘴的摆角试验。同一摆角下,各喷嘴实际摆角间的偏差应控制在±1.5°的范围内,超过则应进行调整。

f) 在通风试验过程中,调试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4.3.2 燃油或燃气试点火

a) 在进行点火燃烧器动作试验时,必须确认点火器与油(气)枪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b) 在进行燃烧器试点火时,必须确认锅炉水冷壁内有水且炉底水封投入。

c) 在炉膛吹扫风量保持在30%左右锅炉满负荷时的空气质量流量的条件下进行点火试验。如果第一个点火器在10s内不能建立稳定的火焰,则应停止点火试验,并确认安全关断阀已自动关闭,查明点火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消除。若点火期间一直维持在吹扫风量时,可不必进行再次吹扫,但必须至少等待1min以后才能再次点火,禁止在没有查明和消除点火失败原因之前就试图重新点火。

d)初次点火宜采用就地控制方式(有就地控制箱时),应逐根对油(气)燃烧器进行点火试验,点火后应及时观察着火情况,迅速调整至良好的燃烧状况,必要时对点火油量、点火风压、点火器的发火时间进行调整。若冒黑烟或火炬点燃迟后,油雾化质量差或气一空气混合不好,喷射至水冷壁,10min内无法改善应停止试点火,检查原因并予以消除。

e) 必要时,可在现场进行简易的油枪雾化和油量测定试验。

4.3.3 化学清洗

4.3.3.1 依据

锅炉化学清洗工作按DL/T794的要求进行。

4.3.3.2 职责

化学清洗工艺应在化学专业调试人员的指导下,由锅炉、汽轮机、热控专

业调试人员配合进行。

4.3.3.3 系统

a) 化学清洗回路的划分,应力求流速均匀,防止各回路间短路并要求临时管道短。系统应尽量简化,便于操作,布置合理,能有效地处理清洗废液。

b) 被清洗的设备和临时系统接口处,应避免死区,并尽量减少接口的数量。

c) 化学清洗泵的入口侧应装滤网,滤网孔径应小于5mm,有效通流面积应大于入口管截面积的3倍。

d) 为了防止被化学清洗液污染,汽包锅炉的水位计应予以隔离,装临时水位计,并设液位报警信号或专职监视。当化学清洗需要升温、升压时,必须考虑临时水位计的耐温、耐压问题。

e) 化学清洗泵宜选用耐腐蚀泵,且系统中泵和阀门不应有铜质部件,防止化学清洗阶段被腐蚀。

f) 对化学清洗临时管道系统的焊接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由合格的焊工施焊,除排放管外,化学清洗循环系统内的管道宜采用氩弧焊焊接工艺。

g) 化学清洗所用的临时阀门压力等级必须高于化学清洗时相应的压力等级,阀门经水压试验合格。

h) 对不参加化学清洗的系统必须进行有效的隔离,应有防止清洗液进入过热器的可靠措施。

i) 临时系统包括取样监视管段、过滤器、流量计阀门、压力表一次阀门等,应经1.1倍化学清洗工作压力下的热水水压试验。在碱洗结束、进酸之前,宜再进行一次酸洗工作压力、温度下的热水水压试验。

4.3.3.4 加热方式

为了尽可能地缩短自化学清洗结束到锅炉蒸汽吹管的时间间隔,确保酸洗效果并简化防腐保护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锅炉点火加热,提高炉膛受热面和锅炉水的温度,以缩短进酸后的升温时间。在锅炉进酸后不允许采用炉膛点火加热方式,以防明火而引发氢气爆炸和产生局部过热、腐蚀,此时应在清洗箱、加热器等设备中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

4.3.4 蒸汽吹管

4.3.4.1 吹管系统

a) 临时管道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DL/T5054进行设计计算。在保证吹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管道的长度、弯头、分叉管等,使系统阻力降低。

b) 为了简化吹管系统,方便吹管过程中的系统切换,缩短吹管时间和节约燃料,宜采用过热器和再热器串吹即全系统吹洗一次完成的方案。但在再热器进口必须加装集粒器,防止蒸汽将过热器内杂物带入再热器。

4.3.4.2 吹管方式及参数选择

a) 汽包炉宜采用降压吹管的方式,一般采用燃油或燃气的方式;

b) 直流炉宜采用稳压吹管的方式,一般采用油煤混烧的方式。

4.3.4.3 注意事项

a) 吹管系统和汽轮机应进行有效隔离,防止蒸汽进入汽轮机,并视隔离情况,投入汽轮机盘车,真空系统备用。

b) 吹管开始前对吹管临时阀上游管段的临时系统应进行吹管工作压力下的水压试验(汽包炉为吹管时汽包最高压力,直流炉为吹管时过热器出口最高压力)。

c) 正式吹管前应进行1次~2次试吹管,压力为吹管压力的50%~75%,以检查临时系统的支撑、膨胀、泄漏等情况,同时逐步掌握吹管给水流量的控制方式,为正式吹管做准备。

d) 若吹管过程中再热器处于干烧状态,必须掌握燃料量,限制燃烧率,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对装有壁式再热器的锅炉,控制炉膛出口烟温不应超过535℃或按照制造厂家的规定执行。

e) 稳压吹管期间,吹管临时阀全开后的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补水量,一般为15min~30min,同时还必须注意蒸汽温度保持在临时管道、阀门、集粒器、再热器、消声器等部件材料的允许温度之内。必要时投用喷水减温。

f) 在吹管过程中,对汽包压力降,应严格控制其对应的饱和温度降小于42℃,最低水位应保持在水位计的可见范围内,汽包的最高水位以不使蒸汽带水至过热器为原则。过热器出口汽温不宜降低15℃以上,以免集箱受到过大的热冲击。

g)首次吹管时,应放入靶板,一方面检查系统的脏污程度,另一方面检查靶板装置的可靠性。

h)采用一阶段吹洗方式时,在吹管初期应加强集粒器的内部清理。

i)过热器、再热器的减温水系统,吹灰蒸汽母管,高压旁路系统和汽动给水泵的汽轮机高压蒸汽系统,均应列入吹管的工作范畴,通常应在主蒸汽系统吹管基本合格后进行。

j) 对未参与吹管的部位,应严格进行机械及人工清理,恢复焊口应采取防止异物进入的安全措施。

k) 吹管期间,定期对锅炉的膨胀进行检查、记录,发现异常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能继续升压。

1) 吹管期间,定期对空气预热器进行吹灰,以保证空气预热器的安全。

m) 吹管时为了降低排汽口的噪声,应在该处装设消声器,同时保证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的规定。

n) 用于降压吹管的吹管临时阀开启和关闭时间应小于60s,稳压吹管不限,每小时吹管次数不宜超过4次。

o) 靶板应安装在尽量靠近永久管道的临时管上,其上游侧应保持不小于4倍~5倍管道直径的直管段、下游侧不小于2倍~3倍管道直径的直管段长度,保证靶板处流场均匀、稳定。

p) 吹管工作结束后,宜进行主给水及减温水特性试验,并应对系统进行疏放水。

q) 吹管工作结束后,应对冷灰斗及空气预热器受热面进行检查,若有油渣或油垢沉积,应予以清除。

4.3.4.4 验收标准

a) 以铝为吹管的靶板材质,其长度不小于临时管内径,宽度为临时管内径的8%。

b) 吹管系统各段吹洗系数大于1。

c) 斑痕粒度:没有大于0.8mm的斑痕,0.5mm~0.8mm(包括0.8mm)的斑痕不大于8点,0.2mm~0.5mm的斑痕均匀分布,0.2mm 以下的斑痕不计。

b) 吹管过程要求:中间停炉冷却次数至少一次,冷却时间大于12h,连续两次靶板合格。降压吹管次数不少于30次。

e) 对采用钢或其他材质的靶板,验收标准参照制造厂的要求执行。

4.3.5 蒸汽严密性试验

当锅炉升压至工作压力时,进行蒸汽严密性试验,注意检查锅炉受热面的焊口、仪表管接头、阀门、人孔门和法兰等部位的严密性及汽水管道的膨胀、支吊状况。

4.3.6 安全阀校验

4.3.6.1 安全阀校验的准备和条件

a) 安全阀校验必须遵守GB/T16507的相关规定;

b) 锅炉的压力应随时可调,按试验要求进行升压和降压;

c) 锅炉向空排汽阀和压力控制阀(PCV)应可操作,并置于手动操作位置,保证在安全阀校验时能可靠排汽泄压;

d) 就地压力表安装完毕,安全阀校验时以就地压力表为准,压力表的精度应在0.4级以上,并有校验合格的偏差记录,在调整值附近的偏差大于0.5%时应作偏差修正;

e) 现场照明充足,人行通道畅通,通信设施良好,满足试验的要求;

f) 仔细检查安全阀排汽管、疏水管、就地压力表管的焊口,宜进行解体检验,阀内阀芯和阀座的接触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g) 对装有微孔消声器的安全阀,在消声器安置之前必须将排汽管吹扫干净,去除管内锈皮、焊渣等杂物,对拆装不方便的管道可在安装前预清理,以保证管道内部清洁;

h) 压力控制阀的压缩空气系统必须吹扫干净,控制部分供电供气正常,动作可靠;i) 在调整脉冲安全阀之前,应先将脉冲安全阀前后管道吹扫干净;

j) 利用专用锁紧装置压紧所有的安全阀;

k) 安全阀校验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制造、安装、运行和调试负责人及锅炉监察工程师应在场,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4.3.6.2 安全阀的校验工作

a) 安全阀的校验顺序应按照其设计动作压力,遵循先高压后低压的原则。

b) 当锅炉压力升至70%~80%额定工作压力时,拆除校验安全阀的锁紧装置,手动操作开启安全阀10s~20s,对安全阀管座进行吹扫。

c)将锅炉压力升至安全阀起座压力,进行安全阀校验,并记录其起座压力、阀芯提升高度及回座压力。

d) 在安全阀整定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安全阀起座压力、回座压力、前泄现象的调整。

e) 当采用液压顶升装置校验安全阀时,通常在75%~80%额定压力下进行。校验后可视情况选择同一系统起座压力最低的一只安全阀进行实际起座复核,二者起座压力的相对误差应在1%范围之内,超出此范围应重新校验。

f) 脉冲式安全阀校验时,应先调整脉冲阀的起座压力符合要求后,再对主安全阀的起座压力和回座压力进行整定。

4.3.6.3 验收标准

a) 安全阀的起座压力与设计压力的相对偏差:过热蒸汽压力大于6.90MPa,允许相对偏差为整定压力的±1%;再热蒸汽压力一般为2.08MPa~6.90MPa,允许相对偏差为±0.069MPa。

b) 安全阀的回座压力一般比起座压力低4%~7%,最大不得比起座压力低10%,见本标准的附录D或按制造厂的规定。

c) 实际起座复核安全阀实际动作值与整定值的误差应控制在1%的范围内:超出此范围应重新校验。

5 机组整套启动时的锅炉调试

5.1 锅炉启动通则

5.1.1 锅炉启动任务

锅炉启动是机组整套启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设备和系统在分部试运验收合格后,炉、机、电第一次整套启动时,自锅炉点火开始至完成机组满负荷试运并移交试生产为止的启动调试工作。

5.1.2 锅炉启动阶段

锅炉启动阶段锅炉启动分“锅炉点火升温、升压;带负荷调试;满负荷试运”三个阶段。

5.1.3 调试措施、方案

锅炉启动调试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概况、规范、特性参数;锅炉启动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启停步骤;操作要领;制粉系统及燃烧初调整试验内容;验收技术标准;安全措施;组织分工;附录(内容根据设备系统调试需要或业主要求编写);锅炉纵向、横向连锁保护及越限报警定值,校验表见本标准附录B的表B.2:启动升温、升压曲线:配备调试仪器仪表的精度、量程;启动记录表格;启动质量检验及评定表。

5.1.4 试验现场条件

a) 试运机组与施工机组及其有关系统之间已有可靠的隔绝或隔离;

b) 露天布置锅炉辅机的电气和热控设备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c) 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对设备管道及仪表管道等应有防冻或降温措施;

d) 上、下水道畅通,保证满足供水和排水的需要,且排放能符合环保的要求

e) 妨碍运行,影响膨胀和有着火危险的脚手架及障碍物已拆除,沟道盖板、楼梯平台栏杆齐全,地面平整清洁,使调试、运行人员能安全通行;

f)具备充足可靠的照明、通信及消防设施,消防系统经消防部门验收,电梯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5.1.5 设备系统条件

a) 机组电气、热工连锁保护校验验收合格,并已做出厂用电丧失、计算机失

电或出现“死机”等事故状态下的锅炉保护措施。

b) 锅炉所有系统(汽水,烟风,燃油,制粉、上煤、除灰、除渣,压缩空气等系统)经过分部试运验收合格。

c) 锅炉水压、化学清洗、冷态通风试验、蒸汽吹管、安全阀校验等工作结束,验收合格(其中安全阀校验允许在机组空负荷及带负荷试运前期进行校验)。

d) 机组运行必需的公用系统投入运行,如照明、通信、消防、辅助蒸汽、冷却水等系统。

e) 检查锅炉的支吊牢固,并确认膨胀裕度。

f) 控制循环汽包炉进水前应确保锅炉水循环泵电动机腔室已注满水。

5.2 锅炉点火、升温、升压

5.2.1 锅炉点火前的工作要点

a) 向锅炉上水水质应为合格的除盐水,上水温度及上水时间可参照相应的运行规程或锅炉技术文件的规定。上水温度与炉内厚壁金属的温差小于50℃;上水流量控制在40t/h~80t/h(或上水时间控制在2h~4h),冬天上水时间宜适当长些。

b) 锅炉首次启动前,应对凝结水系统、低压给水系统、高压给水系统及锅炉本体依次用除盐水进行冷态水冲洗,机组试运期间汽水质量标准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表E.1的规定。

c) 锅炉首次启动前应进行一次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检查锅炉汽水承压部件的严密的系统,水压试验的范围延伸到汽轮机主汽门入口,此时主蒸汽管的弹簧吊架应予以固定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再热器及其管道系统可不进行工作压力试验。

d) 直流锅炉水动力试验工作结束。

e) 锅炉点火之前12h~24h投入电除尘的放电极绝缘子室、放电极振打瓷轴室及灰斗的加热装置;点火前1h~2h投入烟尘连续监测系统;点火前0.5h投入各振打装置。

5.2.2 点火、升温、升压的调试操作要点

a) 锅炉点火前,应用30%左右锅炉满负荷时的空气质量流量吹扫炉内5min~10min。

b) 初次点火应在锅炉吹扫结束后,采用就地控制方式(对安装有就地控制箱的点火系统),点火后应及时就地直接观察着火情况,迅速调整并保持良好的燃烧状况。若冒黑烟或火炬点燃迟后,油雾化质量差,燃料—空气混合不好,喷射至水冷壁,10min 内无法改善应停用并检查原因。此时电视观察炉膛火焰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c) 锅炉点火后应及时投入空气预热器的蒸汽吹灰系统。

d) 在燃用局部燃烧器的状况下,为使炉内热负荷均匀,应对称投用,宜每隔30min左右更换一次。

e)对设有高、低压旁路系统的机组,可利用其控制升温、升压的速度。对无高、低压旁路系统的机组,可利用锅炉5%旁路和过热器、主蒸汽流疏水门的开度进行调节。

f) 高、低压旁路未开启之前,应严格控制燃料量,使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35℃。

g) 升温、升压过程中,定期检查锅炉膨胀系统,各处膨胀间隙正常,膨胀均匀,膨胀不受障碍;膨胀指示应安装正确、牢固,在冷态下调整到零位;检查汽包、联箱、汽水管路的膨胀情况及其支座、吊架、弹簧的受力、位移和伸缩情况。

h) 当蒸汽参数达到汽轮机冲转数值时,锅炉应保持燃料量稳定燃烧,尽可能维持蒸汽参数,配合机组空负荷调试。

i) 锅炉升温、升压过程中,应按制造厂提供启动曲线控制升温、升压速率。并使得汽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小于50℃。间断进水时应确保省煤器再循环门动作正确,进水时省煤器再循环门关闭,停止进水后省煤器再循环门开启。

j) 在锅炉压力上升时,应按制造厂要求的锅炉压力及时切换锅炉水循环泵的冷却水为自循环进行方式,严密监视电动机腔室温度及系统的严密性。这对锅炉首次启动时尤为重要。

k) 直流锅炉应严格控制进水符合水质要求,点火前建立大于锅炉最流量的炉水循环,点火后严格控制水冷壁温升不大于2℃/min,同级各管屏出口介质温度的温差小于40℃。

1) 对设有外置式分离器的直流锅炉,切除分离器应采用“等焓切换”或按制造厂的要求进行。切除分离器时,配有自动切换装置的应采取自动切除方式运行,在切除启动分离器的过程中,燃料量的增减应用燃油量控制,以防止蒸汽温度的大幅波动。

5.3 带负荷调试

5.3.1 锅炉带负荷调试要点

a) 当机组并网以后,锅炉升温、升压及蒸发量的提高应和机组的运行相匹配,蒸汽参数的提高速率仍必须在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规定范围之内。

b) 在锅炉蒸发量逐渐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服从化学专业人员对汽水品质监督所提出的要求,如锅炉热态清洗,锅炉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量,在不同压力阶段洗硅等项目需采取的措施,指标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中的表E.1和表E.3。

c) 当热风温度达到200℃时,可以启动制粉系统(燃用无烟煤时应更高些),

最初煤量应保持较低的数值之后,视磨煤机出口温度上升程度逐渐增加煤量。

d) 初次投煤粉燃烧器时,应至现场直接观察煤粉的着火情况。对无法进行现场观察的锅炉,应根据炉膛压力,烟气、蒸汽温度及蒸发量的变化,判断煤粉的着火情况。

e) 锅炉投粉后,若发现煤粉气流不着火,应立即停止投粉,加强通风5min~10min,待炉膛温度升高后再投粉,若两次不着火,应停止投粉,分析原因,严禁盲目试投。

f) 为符合环保要求,在电除尘器制造厂无特殊规定的情况下,自锅炉燃用煤粉开始,应适时投入电除尘器电场。

g) 调节风、煤量时应采取同时增、减的方式;或采取在增加负荷时先加风后加煤,在减负荷时先减煤后减风的方式。

h) 以燃煤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报告的各项指标,作为带负荷调试的依据。

5.3.2 制粉系统初调整内容

a) 对煤粉细度进行测定。最佳细度应由燃烧细调整试验确定,在未进行该试验之前细雨度暂根据煤的灰分、挥发分等因数近似求取,见本标准附录C。细度不符时应用粗粉分离器折向门的开度或旋转分离器的转速来调节,在测定煤粉细度的同时应求得煤粉均匀指数n值。

b) 逐步掌握磨煤机不同运行工况下与锅炉蒸发量的关系,同时测量磨煤机满负荷运行工况下本体最大的差压数值(风扇磨煤机的出口最低风压或最大电流值)。

c) 对中速磨系统确定较合适的风煤比例;对钢球磨煤机确定合适的筒体风速或三次风率;对风扇磨煤机确定合适的通风压头。

5.3.3 燃烧初调整内容

a) 观察燃烧器喷口的着火状况。用燃料风(周界风)或调风器进行适当的调节,改善着火的稳定性,改变着火点的位置,从背火面观察满意的着火点离喷嘴口应在0.3m~0.5m之间;

b) 通过改变风箱与炉膛的压差来调整火焰的刚性,使炉内火焰不冲刷水冷壁;

c) 测量炉内温度分布和炉膛出口两侧烟温的偏差值,并采取调整措施,尽可能减少偏差;

d) 调整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口值来确定较低的排烟温度和飞灰含碳量;

e) 逐步掌握炉内吹灰器、喷水减温器及燃烧器摆角对锅炉受热面、汽温和排烟温度的影响。

5.3.4 锅炉运行特性试验内容

a) 蒸汽压力的调节与滑压运行的配合状况及燃料量的匹配;

b)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控制方式和各调温手段的调节特性;

c) 汽包锅炉水位的变化规律和控制特性;

d) 汽水品质和锅炉排污量的变化关系;

e) 煤燃烧器全部投入(除中间储仓制备用给粉机所带的燃烧器或直吹式备用磨煤机所带的燃烧器之外)时,不投油的最低稳燃负荷和停用部分燃烧器时不投油的最低稳燃负荷的数值;

f) 掌握锅炉各级受热面吹灰器投用的周期和投用效果。

5.3.5 其他配合调试项目

a) 配合进行汽水品质调试,自动控制装置热态调整投用,汽轮机冷热态启动,厂用电切换试验,甩负荷试验,协调控制及变负荷试验;

b) 带负荷调试期间,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暖风器、蒸汽发生站等一次系统设备的疏水回收质量标准应符合附录E中表E.3的规定。

c) 对汽包锅炉应分不同的压力阶段进行蒸汽洗硅。

5.4 满负荷试运

5.4.1 开始条件

a) 发电机达到铭牌额定功率值;

b) 燃煤锅炉断油;

c) 投高压加热器;

d) 投电除尘器;

e) 汽水品质合格;

f) 主要热控自动装置的调节品质应达到设计要求,自动投入率达到80%;

g) 机组能进入168h(72h)满负荷连续试运。

5.4.2 考核验收标准

a) 机组连续运行不得中断,300MW及以上的机组应完成连续运行168h,300MW以下的机组一般分72h和24h两个阶段进行考核,连续平均负荷率应在85%以上。

b) 完成整套满负荷试运的机组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后,宣布满负荷试运结

c) 如因系统或其他原因不能带至满负荷时,由有关部门确定最大的允许负荷;168h(或72h)满负荷试运开始后,若因电网调度等外界原因暂时需降负荷运行,应由有关部门确定。

d) 锅炉满负荷试运期间蒸汽品质标准应符合附录E中的表E.4。

5.4.3 其他调试项目<, B>

a) 配合自控专业投用各种方式的协调控制和进一步改善调节品质;

b) 满负荷试运期间,除了进行表盘常规参数的记录外,还应测定飞灰含碳量,记录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利用原有测点)。

6 锅炉停运

6.1 锅炉停运分类

锅炉停运一般分为正常停炉和紧急停炉两大类,正常停炉可参照DL/T 610和DL/T 611的有关规定,根据机组停运计划选择定参数或滑参数停炉。

6.2 正常停炉操作要求

a) 停炉前应进行缺陷统计,以便停炉后的检修。

b) 停炉前应确认点火燃烧器能可靠投用。

c) 停运时间较长或对易自燃的高挥发分煤种,应烧尽煤仓和粉仓的燃料。

d) 停炉过程中的降温、降压速率应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e) 对直吹式制粉系统,将拟停磨煤机煤量、风量逐渐降低到允许的最低值,燃烧器的调风挡板开度放到启动时的位置,确认拟停各燃烧器存在火焰,然后将其点火燃烧器投入;对贮仓式制粉系统,在停给粉机前,应先关闭下粉挡板,走尺挡板至给粉机间的煤粉后停给粉机,之后对一次风管吹扫1min,再予以隔绝。在此过程中,相应的点火燃烧器应处于投用状态。

f) 在停磨煤机之前,应先停给煤机,维持足够的通风量,对磨内吹扫5min以至,将磨煤机及相连接管道系统内的煤粉抽空。

g) 燃烧调节从“自动”切换到“手动”位置(调节系统设计允许用于停炉过程

者除外),将锅炉风量减到不低于吹扫风量为止。

i) 锅炉熄火后,应以30%的额定风量进行炉膛吹扫5min后停止送风机及引风机,电除尘器应在停用全部煤粉燃烧器后停用各电场或按制造厂规定停用,振打装置应继续运2h~3h后停运,此时应继续排灰,直到灰斗排空后停止卸灰系统运行,烟尘连续监测系统应继续运行0.5h,对空气预热器、火检冷却内机的锅炉水循环泵需连续运行至制造厂允许停运的温度

6.3 紧急停炉操作要点

a) 对非属炉本体承压问候损坏的事故停炉仍应控制降温、降压速率,保持良好的水循环和水动力工况,确保运行安全。

b) 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总燃料跳闸(MFT)锅炉停运后,尚在运行的送、引风机应保持继续运行,并缓慢地将其调节到吹扫风量再维持5min,作灭火后的吹扫,如由于失去引风机导致紧急停炉时,则应缓慢地把所有烟风挡板调到全开位置,建立尽可能大的自然通风不少于15min。

c) 用压力控制阀或高低压旁路来控制蒸汽压力。防止系统超压或降压过快。

d) 当MFT复置后,应及时进行炉膛吹扫。对于配直吹式中速磨制粉系统的锅炉,如果机组较长时间不能启动,在锅炉设备允许点火的条件下,应启动点火燃烧器将磨煤机内的煤粉排尽,在对主油枪进行吹扫后退出。如在短期内不能满足锅炉点火时,应启动磨煤机(不通风)将磨内的剩煤排入石子煤斗后清理干净。

e) 当厂用电中断引起MFT后,应及时对下列设备的状态进行确认:

1)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辅助电机能正常投运,使预热器转子处于盘车状态,否则应尽快进行手动盘车;

2) 对配有直流电动机的火检冷却风机,应自启动提供冷却风,必要时可将火检探头至炉外冷却;

3) 对炉膛火焰观察电视探头,备用冷却风源应投入,必要时可抽出电视探头;

4) 锅炉水循环泵第二次冷却水备用水源应投入,在锅炉未放尽炉水及未冷却至制造厂规定的温度之前,禁止排放一次冷却水,并应严密监视电动机腔室温度。

6.4 锅炉停运后的保养

6.4.1 保养方法

锅炉停运后的保养方法可参照附录F执行。

6.4.2操作及控制标准

a) 操作要领及工艺要求可参照附录F执行。

b) 在锅炉启动调试期间,若停运时间在10d以内,可采用热炉放水余热烘干的方法。同时,由于能彻底排尽炉水包括省煤器放水,对今后较快地改善炉内汽水品质是有利的。

c) 锅炉短期停运(3d之内)在不需要进行本体承压部件消缺的情况下,采用缓慢降压利用锅炉残余汽压防止空气漏入的办法有利于缩短下次启动的时间以节约燃料量。

d) 对于停炉需一个月的控制循环锅炉若采用氨水或氨一联胺湿保养的方法,锅炉水循环泵电机必须用密封水可靠地隔绝,防止药液腐蚀电机内的铜质部件。

7 锅炉事故处理

7.1 事故处理原则

a) 锅炉启动调试期间,由于热腔、电气保护整定值的不合理或保护逻辑的误动作所引起的跳闸事故会较频繁地出现,要求每发生一次跳闸事故,均应依靠现有的检测手段及时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有效对策,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b) 锅炉事故处理可参照DL/T610和DL/T611的有关内容。

7.2 锅炉紧急停炉

7.2.1 保护拒动时手动操作MFT

a) 汽包锅炉水位高于或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保护值。

b) 炉膛压力高于或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保护值。

c) 锅炉水循环不良或锅炉水循环泵全停;直流锅炉给水中断或在一定时间内给水量小于规定值。

d) 在具有汽轮机旁路的机组中,当锅炉负荷高于旁路容量而无FCB(快速切回)功能时,汽轮机跳闸。

e) 风烟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锅炉总风量小于锅炉额定风量的25%;两台引风机、两台送风机或两台空气预热器全停;锅炉断油运行工况下,一次风机全停。 f) 锅炉燃料丧失。

g) 炉膛熄火。

h) 再热器的保护丧失。

i) 锅炉安全监控系统失去电源。

7.2.2 紧急事故时手动操作MFT

a) 汽包锅炉所有水位计损坏;直流锅炉所有流量计损坏。

b) 主给水、过热蒸汽、再热蒸汽管道发生爆破。

c) 炉管爆破,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

d) 锅炉蒸汽压力升高至安全阀动作值而安全阀拒动;或安全阀动作后不回座,蒸汽压力下降,温度降低至汽轮机不允许运行的温度。

e) 锅炉烟道内发生爆炸,使主要设备损坏或尾部烟道发生二次燃烧。

f) 锅炉范围内发生火灾,直接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g) 热控仪表电源故障,锅炉重要参数无法正常监视和调整。

7.2.3 动作后的处理

a) 检查MFT动作后,自动装置联动动作正常,如未动作则手动操作强制动作:

1) 制粉系统控制切为手动;

2) 辅助风和燃料风挡板全开并切至手动;

3) 风量控制切至手动;

4) 关闭过热器和再热器减温水截止阀和调节阀,并将再热汽温控制切至手动;

5) 燃油系统所有角阀关闭,安全关断阀关闭;

6) 具体联动项目视机组保护设计情况而定。

b) 检查辅机运行情况,并根据故障状态,确认锅炉进行后吹扫(不是风机引起的MFT)电动给水泵在汽动给水泵跳闸后,自启动正常。

c) 吹灰器全部停止,吹灰蒸汽隔绝门关闭。

d) 电除尘器各电场停止运行。

e) 按照故障可能消除的时间,确定锅炉是否马上进行热态启动或是正常停炉处理。

7.3 锅炉请示停炉

a) 锅炉承压部件泄漏,运行中无法消除;

b) 锅炉汽水品质严重恶化,经处理无效;

c) 受热面金属严重超温,经调节无法恢复正常;

d) 蒸汽温度超过允许值,经采取措施无效;

e) 炉膛严重结渣或严重堵灰,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f) 锅炉安全阀有缺陷,不能正常动作;

g) 集控室可监视的汽包水位指示全部失去,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8 调试简报和报告

8.1 调试简报内容

a) 调试过程简介;

b) 调试主要数据汇总;

c) 试验评价;

d) 主要问题建议。

8.2 调试报告内容

a) 系统及其设备介绍;

b) 调试实际进度;

c) 调试工艺、流程;

d) 系统及其设备特性评价;

e)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f) 附录(试验记录)。

8.3 调试简报和报告提交

报告在机组移交后的45d内提交,对于在调试中急需的参照数据应在该项目调试结束后的7d内以简报的形式提出。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转动设备监视数值限额

A.1 辅机试运中轴承振动的测量方法

用便携式机械指针型或电子液晶数显型振动表进行测量。

在每个测量点宜进行垂直、水平和轴向三个方向振动值的测量。

A.2 辅机试运中的噪声测定方法

a) 采用普通便携式声级计距离设备1.0m、距设备基础1.5m高处进行测定;如在室内则应距离反射墙2m~3m以上。

b) 通常宜位于设备四周不少于4点均布位置作为噪声测定处,若相邻测点的声级相差5dB(A)以上,应在其间增加测点,最后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c) 对噪声大的设备如吹管排汽口、安全阀消声器噪声测点应与设备相距5m~10m。

d) 对环境噪声的修正。当环境噪声低于所测设备噪声达10dB(A)时不需要进行修正,小于10dB(A)时应在设备噪声测定值中扣除修正值。

A.3 轴承振动数值限额见表A.1。

表A.1 轴承振动数值限额

额定转速

r/min

750100015001500以上振动值

mm

0.120.100.0850.05

A.4轴承温度数值限额见表A.2

表A.2 轴承温度数值限额℃

轴承类型测量点允许限额

滚动轴承

轴承金属温度

≤80

滑动轴承

≤70

回油温度≤65

A.5 设备噪声的测定见表A.3。

表A.3 设备噪声的测定

设备噪声与环境

噪声的差值dB(A)3

4~56~9

修正值L dB(A)21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分部试运调试记录表

B.1辅机及辅助系统试运记录见表B.1。

表B.1 辅机及辅助系统试运记录

试运单位:试运日期:

试运设备名称:

试运概况:转向正确□声音正常□试运时间 h

评价:合格□不合格□

试运记录:(振动)

时间

部位

轴向┻━⊙┻━⊙┻━⊙┻━⊙┻━⊙┻━⊙

试运记录: (温度)单位:℃

时间

部位

运行工况:

时间电流A进口压力MPa出口压力MPa进口温度℃出口温度℃

测量仪表:

备注:

调试单位:施工单位:运行单位:监理单位:记录人:日期:

说明:

a)转动设备的试运时间视各轴承等处温升达到稳定后即15min温升不大于1℃,且不超过允许的温度限额后结束。若此时尚未达到稳定,某点温度仍在缓慢上升,应予以延长,直到稳定。

b)考虑到在分部试运阶段各转动设备的热工测量、施工或调试工作尚未结束,各轴承温测点和表计可能不全,为此可在转动设备的金属表面临时加装温度测点,用0℃~100℃的水银温度计,借助于油灰或防水塑料等可塑物进行粘结固定或采用点温仪对各点进行测量。

c)大气温度的测量是作参比温升计算用的,它应在距离转动设备周围约1m的位置测量,且该处没有阳光或其他热源直接照射。

d)在启动前应将原始状况记录在案,即大气温度、设备各点温度、环境噪声、工用电压等数据。

e)设备噪声通常是在距离设备1m的周围测量。

f)当设备转动以后的第一小时内可以每间隔10min测量记录一次温度,之后可每隔15min记录一次,直到变化稳定;噪声、振动和转速数值可在每次负荷改变稳定之后测量记录一次。

B.2电气、热工保护投入状态确认见表B.2。

表B.2 电气、热工保护投入状态确认

序号项目

报警值

报警地点

跳闸值信号

来源

所属

系统

投入

状态

备注整定实际整定实际

建设单位:临理单位:

调试单位:施工单位:

B.3新设备分部试运前静态检查见表B.3。

表B.3 新设备分部试运前静态检查装置名称:电动机电气部分

铭牌:制造厂型号

出厂日期编号

电压 V 电流 A 周率 Hz

功率 kW 转速 r/min

连接型式防护型式

装置名称:旋转机械装置部分

铭牌:制造厂型号

出厂日期编号

风压(或扬程) kPa(m) 转速 r/min

流量 m3/h

不符合×符合√

1.外观检查设备清洁度□

铭牌完整□

符合设计□

2.接地搭接片及螺钉检查合格□

搭接片对接地连接截面合格□

3.三相对地绝缘

4.设备系统检查系统完整性□

加油点及油位□

冷却水及密封水□

对轮连接及保护罩□

空载盘运灵活无卡涩□

转动机械进出口及内部清洁□

调节门或挡板位置正确□

5.现场条件照明充足□

通道畅通□

通信满足□

盖板齐全□

施工单位填表人:监理单位会签人:

B.4 新设备分部试运行申请单见表B.4

表B.4 新设备分部试运行申请单

申请单位:

项目一次系统草图(范围、规格等数据)号

1设备名称:

2要求试运日期:

3申请人(施工单位):

4试运负责人(施工或调试)

5验收签证:

(1)施工单位签名:(已明确的单位负责人)

(2)工程监理签名:(已明确的单位负责人)

(3)验收检查组签名:(已明确的负责人)

6本次试转电气、热工保护投入状态确认(附表)

7试运专业组确认:

试运指挥部批准:

8运行组签名

收到日期:年月日

注1:申请单传递:由4试转负责人送→5会签后再送→7试转专业组签证,重要调试项目由试转专业组送试转指挥部批准,命令运行组签证执行试转送电与操作。

注2:调试项目重要与一般,由试运专业组长权衡决定。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煤粉细度(R90)及均匀性指数η值计算

C.1 煤粉细度R90(%)的计算

按式(C.1)选取,即

R90≤(K+0.5ηV daf) (C.1)

式中:

η—煤粉颗粒总体均匀程度的指数,取决于粗粉离器的型式;

V 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K—常数。

离心式分离器,η=1.1;旋转式分离器,η=1.2~1.4。 V daf>25%的烟煤,K=4;V daf=25%~15%的煤类,K=2;V daf<15%的煤类。K=0;褐煤,R90=35%~50%(V daf高时取大值,V daf低时取小值)。

对高灰分低热值烟煤(灰分为A3级,热值为Q4级),R90按(C.2)选取,即

R90=5+0.35 V daf(C.2)

C.2煤粉细度分析后均匀性指数η值按式(C.3)计算,即

式中:

R90、R200—筛孔孔径90μm和200μm上的剩余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式(C.3)适用于R90≤30%的煤粉;对R90>30%的煤粉,200μm筛孔可改用500μm或1000μm的筛孔。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安全阀校验数值

安全阀校验数值见表D.1。

表D.1 安全阀校验数值

安装位置起座压力

汽包锅炉的汽包和过

热器出口汽包器锅炉工作压力

p<5.88MPa

控制安全阀 1.04倍工作压力

工作安全阀 1.06倍工作压力汽包锅炉工作压力

p>5.88MPa

控制安全阀 1.05倍工作压力

工作安全阀

1.08倍工作压力

直流锅炉过热器出口控制安全阀

工作安全阀 1.10倍工作压力

再热器

1.10倍工作压力

启动分离器

注1:安全阀的回座压力大致比起座压力低4%~7%,最大不得低于起座压力的10%。

注2:脉冲式安全阀的工作压力指冲量接出地点的工作力,对其他类型安全阀指安全阀安装地点的工作压力。

注3:过热器出口安全阀的起座压力保证在该锅炉一次汽水系统所有安全阀中最先动作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新建机组试运期间汽水质量标准

E.1 锅炉点火,主蒸汽管吹扫和安全门整定期间,对给水、锅炉水、蒸汽量标准暂不作规定。但锅炉点火前,热力系统应冲洗至水澄清。

E.2汽轮机冲转时过热蒸汽的二氧化硅含量应不大于100μg/L。

E.3机组在联合启动过程中,带50%额定负荷及以上时给水质量应按表E.1执行。

表E.1 给水质量标准

蒸汽压力

MPa 汽包炉直流炉

备注≤13.713.7~18.318.3~22.5>22.5

溶解氧

μg/L

<30<20<10

μg/L

<80<50<30<20硬度

μmol/L

≈0

pH值8.8-9.39.0~9.2联氨

μg/L

10~5020~50二氧化硅

μg/L

<60<50<30<20

电导率(25℃,氢离子

交换)

μS/cm

<0.4<0.3

E.4 机组联合启动时,根据汽包运行压力汽包炉锅炉水质量应按表E.2执行。

表E.2 汽包炉锅炉水质量标准

汽包压力

MPa

处理方式

含盐量

mg/L 二氧化硅

mg/L 铁

μg/L 磷酸根

μg/L pH 值

13.7~15.6

磷酸盐处理 ≤50 ≤1.50 ≤400 2~8 9~10 15.7~18.3 磷酸盐处理 ≤20 ≤0.25 ≤300

0.5~3 >18.3

挥发性处理

≤2.0

≤0.20

9.0~9.5

E.5 机组联合启动时,对于无凝结水处理设备的机组,凝结水回收应以不影响给水质量为前提,一般应按表E.3执行。

E.3 回收凝结水、疏水质量标准

外状 铁μg/L 溶解氧μg/L

二氧化硅μg/L

硬度μmol/L

无悬浮物

≤80

≤30

≤80

≤10

E.6 机组联合试运进入72h 或168h 后,汽水质量参照GB/T12145有关规定执行。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停(备)用设备防锈蚀方法选择

停(备)用设备防锈蚀方法选择见表F.1

表F.1 停(备)用设备防锈蚀方法选择

防锈蚀方法

适用

状态

适用设备

防锈蚀方法的工艺要求

停用期限

备注

3天

小于1周

小于1个月

小于1个季度

大于1个季

干法防锈

热炉放水,余

热洪干

临时检修、小修

锅炉

汽压降至0.5MPa 左右放尽锅炉水,系统严密。放水门、空气门无缺陷

应无积水,湿度小于70% 负压余热烘

大、小修

热炉放水后抽真空(真空度

干法0.053MPa以上),加速排湿

气,系统严密,并配有抽汽

系统

邻炉热风烘干法冷备用、

大、小修

热炉放水后微开烟风挡板,

用邻炉200℃~300℃热风

送入本炉风道

热风干燥法冷备用

锅炉、

汽轮

机备有热风系统,当热炉放水

后连续供给热风

湿度<70%

干燥剂去湿

冷备用,

封存放尽炉水后,设备内部放干

燥剂,使空气相对湿度不高

于70%~80%,系统严密

应无积水,

湿度≤

(70~80%)

充氮法冷备用

锅炉,

高压

加热

器汽侧充氮,炉水用氨-联胺处

理。汽侧保持氮压

0.03Mpa~0.05MPa。

汽水侧充氮:当汽压降至

0.5MPa后充氮,顶压排水,

之后保持氮压

0.03Mpa~0.05MPa

气相缓蚀法冷备用,

封存要配置热风气化充气系统,

热炉放水后将缓蚀剂气体用

>50℃的压缩空气输入

应无积水

湿法防锈氨水法冷备用,

封存

放尽炉水,用加药系统将含

氨500mg/L~700mg/L√

氨-联胺法冷备用,

封存

放尽炉水,用加药系统将含

联胺200mg/L,pH为10~

10.5的氨-联胺溶液输入锅

炉内

蒸汽压力法热备用停炉后半闭各烟风挡板,逐

渐降压,最后保持汽压大于

0.5MPa

给水压力法冷、热备

停炉后保持汽包最高可视水

位,用除氧后的给水置换锅

炉水至锅炉澄清,磷酸根小

于1mg/L,最后用水压保持

0.5Mpa~1.0MPa

注:表中划“√”者表示在该停炉期间适用的防锈蚀方法

电力行业标准之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建、扩建和改建火电机组的锅炉和主要辅机设备分系统试运和机组整套启动阶段即锅炉的点火、升温、升压、带负荷调试的操作要领和技术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国产400t/h(100MW级)及以上容量的锅炉;对于其他类型和容量的锅炉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16507 固定式锅炉建造规程 GB/T12145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L/T 461-2004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GL/T468-2004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GL/T561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DL/T610 200MW级锅炉进行导则 DL/T611 3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DL/T794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DL5031-1994 电力建设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DL/T5047-19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T5054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电建[1995]504号关于电力工程调试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5 3 总则 3.1 编写目的 火力发电厂锅炉启动调试是保证锅炉高质量投运的重要环节。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规范锅炉的启动调试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3.2组织形式 a) 机组启动调试工作由试运指挥部全面组织、领导、协调,锅炉启动调试应由锅炉调试专业小组负责调试项目的开展; b) 锅炉专业调试小组应由调试、施工、生产、建设、监理、设计及制造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由调试单位任组长。 3.3 调试资质 a) 锅炉主体调试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电建[1995]50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b) 锅炉专业小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三台400t/h或以上容量锅炉的调试经验,按业主要求参加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等工作,对首次采用的新产品,宜参与工厂的监造工作,根据以往调试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以利于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c) 调试人员在调试工作中应具备示范操作、指导操作和监督操作的能力,当锅炉进入启动试运阶段时应参加值班工作,具体落实调试措施和解决、处理调试中出现的问题。 3.4 计量管理 调试采用的仪器、仪表均必须执行计量管理的相关规定,经过有相应资质的计量单位校验,且备有表示其在有效期内的校验合格证书。现场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有产品标识及其状态标识,确保仪器、仪表在有效期内使用。 3.5 方案或措施 锅炉分系统及机组整套启动时的锅炉调试方案、措施宜经过运行、施工、制造、监理等单位讨论,经有关单位审批后实施。 3.6工作程序 a) 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参加对锅炉部分的初步设计施工图纸的会审,并收集、熟悉、掌握锅炉设备、系统的详细资料。 b) 参加编制《启动调试大纲》的锅炉部分,明确锅炉调试项目及工作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调试工作计划和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c) 按照《启动调试大纲》及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确定锅炉部分调试项目,并编写相应的调试措施。措施的主要内容为:设备概况、规范、特性参数;调试前必须具备的条件;调试项目及工艺;所采用的调试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验收控制的技术标准;安全措施;组织分工;附录(根据设备系统调试需要或业主要求编写)。 d) 调试措施的会审(交底)的主要内容:试验应具备的条件,调试工艺,并解答会审单位提出的问题。根据会审单位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对调试措施进行增补和修改,成为调试措施正式稿,在项目调试中遵照执行;并在雕式措施实施前,对参加该项目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e) 按照措施要求进行调试准备,主要包括调试仪器、仪表的准备,设备系统的检查验收。

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管理细则

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电力行业标准和电力行业归口的能源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发布、备案、出版、复审、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应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有利于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应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四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统一管理。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对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章立项及计划管理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负责行业标准的立项批准。 第六条任何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均可提出行业标准立项申请。行业标准的立项申请应填写《行业标准项目申请书》(见附表1)。

第七条立项申请由中电联或归口管理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受理;标委会受理的立项申请,经标委会审查后报送中电联。 报送材料包括: (一)《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汇总表》(当多于两项标准时填报,一式一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2); (二)《行业标准项目申请书》(一式四份,附电子文件)。 第八条每年12月底前受理下一年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立项申请。根据实际需要可受理当年补充计划申请,补充计划为年度计划中需要进一步协调的项目和急需项目。 第九条中电联对报送的立项申请进行审核、协调和汇总,并在中电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32776120.html,/)上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后,确定计划项目草案,报送国家能源局审核下达。 第十条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确属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计划承担单位需对项目计划完成时间的调整提出申请,填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调整申请表》(一式二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3),于原定计划完成年度的11月20日前报中电联。 第十一条标委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汇总表》(一式二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4),于每年11月20日前报中电联。 第三章起草 第十二条设有专业对口标委会的行业标准由对口标委会组建标准编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负责标准的编写,无专业对口标委会的行业

锅炉化学整套启动调试技术方案

×××一期工程2×300MW机组化学整套启动调试技术方案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会审: 建设单位年月日生产单位年月日施工单位年月日监理单位年月日设计单位年月日质保:年月日审定:年月日批准:年月日 ·本方案由×××(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方案由×××(集团)有限公司质保部归口管理 ·本方案由×××一期工程2×300MW试运总指挥批准

目录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 2 系统概况 (1) 3 职责分工 (2) 4 编制依据 (3) 5 引用标准 (3) 6 应具备条件及准备工作 (3) 7 调试作业程序 (4) 8 质量标准及记录 (6) 9 安全措施 (7) 10 附录 (7)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对化学专业各系统及设备进行投运及调整试验,并在调试期间进行监督,在保证机组用水量充足和水质合格的同时,使机组在整套启动期间各化学监督指标符合有关标准。 1.2 本方案适用于×××一期工程2×300MW燃煤机组化学整套启动调试。 2 系统概况 2.1生水石灰预处理系统 生水石灰预处理系统由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成套设备。系统设计出力为1700 m3/h。水源地来生水经两座出力为1000 m3/h的机械加速澄清池加药处理后,一部分送往主厂房经冷却辅机后补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一部分直接补入循环冷却水系统。澄清池加药包括:石灰加药系统、聚凝剂及助凝剂加药系统、加酸系统。石灰加药系统采用两座150m3石灰粉筒仓,底部带振荡料斗和干粉计量给料机配制石灰乳,利用泥浆泵打至澄清池第一反室中;聚凝剂加药系统采用聚合硫酸铁溶液作为絮凝剂,由计量泵按进水比例投加到澄清池;加酸系统采用浓硫酸,根据加酸后的澄清池出水pH信号,采用计量泵投加到澄清池出水管。 2.2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 锅炉补给水处理设备由西安创源水处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生水石灰预处理系统来水经过滤、一级除盐、混床处理后贮存于两个1500m3的除盐水箱备用。系统设备布置为2列,机组正常运行时,一列设备运行,在机组启动或事故情况下,2列设备同时投入运行。系统正常运行出力 80.25t/h,最大出力141.75t/h。系统采用程序控制操作,主要阀门采用气动阀。 2.3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主要设备由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套提供。混床串接于凝结水泵和轴封加热器之间,采用中压系统。两台机组共用一套体外再生装置,再生采用高塔分离技术。每台机组设置250容量高速混床,并联运行,实现凝结水100%处理。每台机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配置一套再循环系统和一套0-50%-100%旁路系统。当凝结水温高于50℃或精处理装置进出口压差超过设计值0.35MPa时,100%旁路门自动打开后,关闭混床进出口母管门;当一台混床失效时,旁路门打开50%容量后,退出失效混床运行。单台混床正常出力为379t/h,最大出力为454t/h。系统采用程控操作。 2.4 凝结水、给水及炉水加药系统 加药系统由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凝结水采用加氨处理,给水采用加氨和二甲基酮肟处理,炉水采用加磷酸盐处理。各加药泵根据各流量信号或从水汽取样装置采集的数据信号进行

最新电厂#1机组总体调试大纲

调试方案 日期 xxxx-5-8 XTS/F30(1)TG-TS-01 项目名称 xxxx 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 xxxx 电厂#1机组 总体调试大纲

发电有限公司#1机组 总体调试大纲 第一章编写依据及说明 1.1 总则 xxxx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于1999年12月,通过电力基建工程调试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于2000年初进行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标准转换工作,并于2000年07月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的审核。 新建机组的调试是全面检验主要设备及其配套系统的制造、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机组能安全、可靠、文明地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发挥投资效益的关健性程序,调试工作的质量受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环节工作质量制约。 调试单位对机组调试工作的质量负责。为保证调试工作质量,将根据国家、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的有关规定,按照设计、设备的技术文件要求,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科学合理地组织机组的调试工作,进行认真地检查、调整、试验,使机组顺利完成分部试运、整套启动试运,通过试生产投入商业运行。 xxxx发电有限公司2×300MW工程厂址位于桃源县中东部的盘塘镇,位于创元铝厂东南部,利用创元铝厂东南部原规划预留场地布置主厂房。#1机组要求于xxxx年9月投产,#2机组要求于2008年3月投产。 1.2 编写依据 1.2.1 xxxx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与xxxx发电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

签订的《xxxx发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调试工程委托合同》。 1.2.2 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电建〔1996〕159号。 1.2.3 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建质〔1996〕40号。 1.2.4 原电力部颁发的《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建质〔1996〕111号。 1.2.5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颁发的《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2004年版)》电建企协〔2004〕25号。 1.2.6 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汽轮机机组篇DL5011—96)、(火力发电厂化学篇DLJ58—81)、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颁发的《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篇DL/T5190.5-2004)。 1.2.7 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1.2.8 原水电部颁发的《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SDJJS03—88)。 1.2.9 原能源部颁发的《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92)。 1.2.10 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1.2.11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颁发的《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852-2004

锅炉整套启动调试措施解析

工程代号0306-6152 密级一般 专业代号605 目录号08 山东胜利电厂#3机组锅炉整套启动调试措施 ( A 版/0)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电力研究院 2003年5月27日 1、概述 山东胜利发电厂300MW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按引进技术生产制造的亚临界中间一次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配300MW机组,锅炉型号为SG-1025/17.44-M851,平衡通风,采用BBD3854双进双出式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1.1 额定工况及各设计工况主要参数见下表

1.2 燃料 由山西太原、晋中地区的贫瘦煤,山西阳泉的无烟煤和淄博矿物局的贫瘦煤,分别按60%、20%、20%的比例混合而成。当燃用校核煤种,锅炉的安全性和最大连续负荷均可得到保证。煤质资料见下表。

2、调试目的 2.1 考核锅炉的性能、参数是否达到制造厂的保证条件,鉴定机组的安装、调试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2.2 通过设备的整组试运及早发现机组在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尽快地

加以处理,保证机组能安全、经济、可靠地投入运行。 2.3 通过调试,实现满负荷连续试运,参数符合调试大纲要求。 3、编制的依据 3.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3.2《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 3.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十一篇,调整试运 3.4《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3.5《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实施办法》 3.6 山东电力局《基本建设调试全过程管理办法》 3.7《胜利发电厂#3机组整套启动调试大纲》 3.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3.9 制造和设计部门图纸、设备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 4、调试的范围 4.1 与运行有关的锅炉侧所有设备; 4.2 锅炉侧所有的系统。 5、调试的组织与分工 5.1 整套启动调试工作在整套试运组的领导下,由调试人员、施工人员、运行人员及安全、保卫、后勤供应等人员通力合作,共同进行; 5.2 电力研究院负责启动调试方案的编制,并进行整套启动调试工作的技术指导; 5.3 电厂根据整套启动的调试方案及运行规程,负责电厂的运行操作,并根据调试大纲的要求编制各类检查卡、操作措施及反事故措施,在事故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另外,应积极配合调试人员完成调整试验及有关煤、灰、渣、煤粉的化验工作。 5.4 施工单位负责整套启动调试过程中的设备与系统的消缺、维护,实施调试中的临时措施,并积极配合调试人员完成试验,配合运行人员进行运行操作。

电力行业标准

索引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DL1000 DL/T1000-2006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1-2部分).pdf DL1001 DL/T1001-2006 复合绝缘高压穿墙套管技术条件.pdf DL1002 DL/T1002-2006 微量溶解氧仪标定方法-标准气体标定法.pdf DL1003 DL/T1003-2006 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润滑参数测量方法.pdf DL1004 DL/T1004-2006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整合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pdf DL1005 DL/T1005-2006 高温单辊碎渣机.pdf DL1007 DL/T1007-2006 架空输电线路带电安装导则及作业工具设备.PDF DL1008 DL/T1008-2006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pdf DL1009 DL/T1009-2006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规程.PDF DL1010 DL/T1010-2006 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1-5部分).pdf DL1011 DL/T1011-200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交换格式规范.pdf DL1012 DL/T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pdf DL1013 DL/T1013-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微机励磁调节器试验和调整导则.pdf DL1014 DL/T1014-200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pdf DL1015 DL/T1015-2006 现场直流和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测量系统的使用导则.pdf DL1016 DL/T1016-2006 电容式引张线仪.PDF DL1017 DL/T1017-2006 电容式位移计.pdf DL1018 DL/T1018-2006 电容式测缝计.pdf DL1019 DL/T1019-2006 电容式垂线坐标仪.pdf DL1020 DL/T1020-2006 电容式静力水准仪.pdf DL1022 DL/T1022-2006 火电机组仿真机技术规范.PDF DL1023 DL/T1023-2006 变电站仿真机技术规范.pdf DL1024 DL/T1024-2006 水电仿真机技术规范.pdf DL1025 DL/T1025-2006 核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PDF DL1026 DL/T1026-2006 核电厂非核级设备维修质量保证.pdf DL1027 DL/T1027-2006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pdf DL1028 DL/T1028-2006 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检定规程.pdf DL1029 DL/T1029-2006 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实验室质量管理导则.pdf DL1030 DL/T1030-2006 煤的工业分析自动仪器法.pdf DL1031 DL/T1031-2006 运行中发电机用油质量标准.pdf DL1032 DL/T1032-2006 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SF6)气体取样方法.pdf DL1033 DL/T1033-2006 电力行业词汇(1-12部分).pdf DL1035 DL/T1035-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1-6部分).pdf DL1036 DL/T1036-2006 变电设备巡检系统.pdf DL1037 DL/T1037-200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pdf DL1038 DL/T1038-2007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VTI法).pdf DL1039 DL/T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pdf DL1040 DL/T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pdf DL1041 DL/T1041-2007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现场试验导则.pdf DL1042 DL/T1042-2007 水中十八烷基胺的测定.pdf DL1045 DL/T1045-2007 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pdf DL1048 DL/T1048-2007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用棒形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

机组锅炉整套启动调整措施

技术文件 编号: 金龙北郊热电2×50MW供热机组工程#1机组锅炉整套启动调整措施 项目负责: 试验人员: 措施编写: 措施校阅: 措施打印: 措施初审: 措施审核: 措施批准: 批准日期:年月日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

1.概述 本锅炉为北京锅炉厂制造生产,锅炉型号为BG260/9.8-M型,自然循环汽包炉,呈∏型布置,单炉膛,燃烧器四角布置,双切圆燃烧,固态排渣。过热蒸汽温度调节采用两级给水喷水减温,制粉系统采用2套钢球磨煤机中间仓储式乏气送粉系统,设计煤粉细度R90不大于21%。全炉共布置4支油枪,单支出力为1t/h,总出力相当于25%负荷输入热量。 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直流式煤粉燃烧器。采用双切圆布置方式,假想切圆直径分别为Φ350和Φ650的逆时针切圆,燃烧器上一次风喷口中心到屏底距离为10.990 m,下一次风喷口中心到冷灰斗拐点距离为1.914m,每角燃烧器共布置9层喷口,包括3层一次风喷口,6层二次风喷口(其中底层布置有燃油装置)。 1.1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为: 额定蒸发量: 260t/h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 9.8MPa 过热蒸汽出口温度: 540℃ 给水温度: 215℃ 冷风温度: 25℃ 排烟温度: 136℃ 锅筒压力: 11.2MPa 计算燃料消耗量: 29t/h 锅炉计算效率: 91.6% 1.2 锅炉主要附属设备规范:

1.4 燃煤煤质

2.锅炉调试程序 2.1.冷态调试程序 冷态调试主要是点火前的各系统检查和各项冷态试验。其调试顺序如下: 冷态各系统检查—→减温水系统水冲洗—→ 冷态通风试验—→工作压力水压试验—→联锁、保护、程控试验。 各工序的具体试验方法见相应的措施。 2.2.热态调试程序 热态调试是点火后的各项调整试验。 热态调试顺序如下: 锅炉点火—→蒸汽吹管—→安全阀整定─→蒸汽严密性 试验—→停炉—→恢复系统点火—→汽机冲转—→汽机、电气试验—→制粉、投粉—→72小时试运行 各工序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见相应的措施。 3.减温水系统水冲洗 具体方案详见《榆林金龙工程#1机组锅炉减温水冲洗措施》。4.锅炉冷态通风试验 具体试验方案详见《榆林金龙工程#1机组锅炉冷态通风试验措施》。 5.锅炉启动 5.1.锅炉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 5.1.1.锅炉安装、超水压试验及保温工作全部结束,锅炉风压试验合格。

DB21∕T 2662.3-2016 锅炉运行规范 第3部分:锅炉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ICS27.060.01 J 98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662.3—2016 锅炉运行规范 第3部分:锅炉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编 写规则 Boiler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Part 3: Specification writing eules of boiler design,installation and using 2016-09-27发布2016-11-27实施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的。 DB21/T 2662-2016《锅炉运行规范》分为以下11个部分: ——第1部分:工业煤粉锅炉技术规范; ——第2部分:煤粉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性能要求; ——第3部分:锅炉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第4部分:生物质层燃发电锅炉运行导则; ——第5部分:工业锅炉缓蚀剂缓蚀率的测定 失重法; ——第6部分:工业锅炉缓蚀剂缓蚀率的测定 极化曲线法; ——第7部分:工业锅炉水处理剂 腐植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第8部分:工业锅炉用水分析方法 腐植酸盐的测定:容量分析法; ——第9部分:工业热水锅炉阻垢剂阻垢率的测定 常压法; ——第10部分:工业蒸汽锅炉阻垢剂阻垢率的测定 承压法; ——第11部分:工业蒸汽锅炉阻垢剂阻垢率的测定 受热面壁温升高法。 本部分为DB21/T 2662-2016《锅炉运行规范》的第3部分。 本标准由大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长禄、刘喜文、谷源海、李赫男、张宇、王辰、韩志龙。

电力行业标准项目合同(合同示范文本)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力行业标准项目合同(合同示 范文本) The role of the contract is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both parties and to ensure tha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are not harmed

电力行业标准项目合同(合同示范文本) 委托单位(甲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 承担单位(乙方): 专业标委会挂靠单位: 起止年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担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项目内容: 在标准体系表中的编号:被修订标准的原编号: 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编号及名称:与被采用的国际或国外先进

标准内容的异同(可附页): 采标程度:等同□等效□非等效□ 工作进度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审查报批稿 完成日期 经费:经审核,甲方向乙方提供补助经费万元(第一次拨款万元,第二次拨款万元)其余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合同总金额为万元。 签订合同双方:一、委托单位(甲方):负责人:(签章)年月日(公章)二、承担单位(乙方):项目负责人:(签章)年月日(公章)单位科技主管:(签章)财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年月日(公章)开户银行及帐号: 共同遵守的条款签约双方一致同意:1、甲、乙双方共同遵守本合同规定的各项内容,本合同生效后,甲方即应按合同规定向乙方拨付经费。2、乙方必须按期按质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无故中断、拖期,

锅炉整套启动调试方案

安全性 □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威胁 任一系统,不管它是手工的还是采用计算机的,都有其弱点。所以不但在信息系统这一级而且在计算中心这一级(如果适用,也包括远程设备)都要审定并提出安全性的问题。靠识别系统的弱点来减少侵犯安全性的危险,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提供满意的安全水平,这是用户和信息服务管理部门可做得到的。 管理部门应该特别努力地去发现那些由计算机罪犯对计算中心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所造成的威胁。白领阶层的犯罪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存在于某些最不可能被发觉的地方。这是老练的罪犯所从事的需要专门技术的犯罪行为,而且这种犯罪行为之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普遍。 多数公司所存在的犯罪行为是从来不会被发觉的。关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的任何统计资料仅仅反映了那些公开报道的犯罪行为。系统开发审查、工作审查和应用审查都能用来使这种威胁减到最小。 □计算中心的安全性 计算中心在下列方面存在弱点: 1.硬件。如果硬件失效,则系统也就失效。硬件出现一定的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预防性维护和提供物质上的安全预防措施,来防止未经批准人员使用机器可使这种硬件失效的威胁减到最小。 2.软件。软件能够被修改,因而可能损害公司的利益。严密地控制软件和软件资料将减少任何越权修改软件的可能性。但是,信息服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由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修改软件的可能性。银行的程序员可能通过修改程序,从自己的帐户中取款时漏记帐或者把别的帐户中的少量存款存到自己的帐户上,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其它行业里的另外一些大胆的程序员同样会挖空心思去作案。 3.文件和数据库。公司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始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文件和数据库可以说是公司的命根子。例如,有多少公司能经受得起丢失他们的收帐文件呢?大多数机构都具有后备措施,这些后备措施可以保证,如果正在工作的公司数据库被破坏,则能重新激活该数据库,使其继续工作。某些文件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出售。例如,政治运动的损助者名单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所以它可能被偷走,而且以后还能被出售。 4.数据通信。只要存在数据通信网络,就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威胁。有知

锅炉蒸汽吹管调试方案

1.编制目的 1.1 新安装机组锅炉的过热器及其蒸汽管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焊渣、锈垢和其它杂物,锅炉正式向汽机供汽前,必须将这些杂物吹洗干净,以确保机组安全、经济地运行。 1.2锅炉首次点火前的各项检查和试验工作。 1.3为了指导锅炉吹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与锅炉吹管有关的系统及设备能够安全正常投入运行,制定本措施。 2.编制依据 2.1《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 2.2《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蒸汽吹管导则》(DL/T 1269-2013) 2.3《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852—2016) 2.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210.2-2009) 2.5《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295-2013) 2.6《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DL/T 5294-2013) 2.7《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 647-2004)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 2.9设计图纸及设备说明书 3. 系统简介 略 4.锅炉吹洗范围、流程、参数、临时设施 4.1锅炉吹洗范围 锅炉过热器系统、主蒸汽管道。 4.2吹洗流程 本次蒸汽吹洗的主流程如下: 汽包→过热器→主蒸汽管→高压主汽门前→临时管→临时控制门→临时管→靶板架→消音器排大气。 4.3 吹洗的蒸汽参数 按部颁《吹管导则》,本次吹管选取吹洗压力为汽包压力4.5~5.5MPa开临时控制门。控制门全开时,汽包压力2.5~3.0MPa关临时控制门(或临冲门全开

后1分钟关临冲门)。吹管期间应控制汽包饱和温度温降不大于42℃。吹洗过程中严格控制主汽温度≤450℃,监视和记录汽包压力、内外壁温差等。 4.4 吹洗的临时设施 4.4.1临时排汽管道技术要求 ●所有临时管的管径应大于或等于被吹洗管道截面积,临时管应尽量短,以减 小阻力。 ●临时控制门前的临时管按10MPa、450℃的使用要求选取管材;临时控制门后 的临时管按6.0MPa、450℃的使用要求选取管材。 ●临时管道的架设应牢固,临时支架应同永久管道上的支架设计标准一样,支 吊架的装设要考虑到膨胀及冲管时的反推力,临时支架的装设只允许临时管沿汽流方向膨胀,不允许反方向移动。 ●在可能积水的地方应设置疏水点,冲管系统的所有疏水一律放地沟,疏水管 道及阀门的设计要求不低于Pg60。 4.4.2 临时控制门的要求 ●临时控制门所能承受的压力不低于10MPa,温度不低于450℃,并能承受开 启或关闭时产生的差压作用力。 ●临时控制门全开、全关时间小于60秒。 ●临时控制门的操作装置应设在控制室控制盘上(或在控制盘附近),以方便 操作。临时控制门设置“开”、“关”、“停”三个控制按纽,“开”、“关”具有自保持功能,按“停”后可立即中止临时控制门的动作。 ●在临时控制门处加装¢76×8旁路管,并装设手动截止阀,用以系统暖管和 保护临冲阀,阀门选型要求:DN60、PN10MPa。 4.4.3靶板架安装技术要求 靶板架前要求有≥3m的直段,且尽可能靠近原蒸汽管;靶板架应安装在更换靶板作业方便的平台上,前、后管子保温段应≥3m。 4.4.4 消音器 ●要求消音器放置在浇铸好的基础上,基础上预埋件位置与消音器支撑相一致, 保证消音器滑动正常。 ●不装消音器时,临时管排大气出口1m处应上翘约30°。

电力行业标准(英文名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7)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GB50016-200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Code for Design of Extinguisher Distribution in Buildings (GB50140-200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Grounding for AC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DL/T621-199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Code for Design of LV Distribution(GB50054-95)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GB/T15544-1995)Calculation of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in a Three-Phase AC System(GB/T15544-1995)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DL/T5174-2003)Code for Design of Gas-Steam Combined-cycle Power Plant《(DL/T5174-20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Dispatching Automa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调试规定》)Regulations for the Startup and Debugging of the thermal Power Projects (hereinafter as Debugging Regulations)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以下简称《验标》)Standards for the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Adjustment and Commissioning Quality for Thermal Power Pr ojects (hereinafter as Inspection Standard)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简称《验规》)Technical Rules for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Acceptance Rules for short)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Adjustment and Commissioning in Thermal Power Engineer ing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rmal Power Construction 《电梯安全检验细则(试行)》Rules for Safety Inspection of Elevators (Trial Implementation) 部建设协调司the Division of Construction Coordin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Power Industry 《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Guide Rules for the Load Variation Test of the Coordination 压力密器安全监察规程Rule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DL5007—19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DL5007—199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V olume of Welding in T hermal Power Plants) 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则Guide Rules for the Load Rejection Test of the Steam Turbine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ncrete Structure Engineering 《火电机组自动投入率的统计方法》Statistics Method for the Auto-Putting Rate of the Thermal Units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Relay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Automatic Device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of AC Electrical Device DL/T 620-1997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xternal Insulation Selection Standard for HV Transmission Line, Pow er Plant and Substation GB/T 16434-1996 GB/T 16434-1996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Earthing of the AC Electrical Device

锅炉整套启动技术措施实用版

YF-ED-J651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锅炉整套启动技术措施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锅炉整套启动技术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锅炉启动前准备 1. 燃煤、燃油、除盐水储备充足,且质量合格。 2. 各类消防设施齐全,消防系统具备投运条件并按规定投运。 3. 所有热力机械工作票已结束并收回,临时设施已拆除,冷态验收合格。 4. 动力电源可靠,备用电源良好。主控室表盘仪表齐全,校验合格,现场照明及事故照明、通讯设备齐全良好。 5. 按有关检查卡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全面

检查确认。 6. 炉膛、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预器等处无渣块和杂物,管壁清洁,炉墙完好,烟风道人孔门、看火、打焦孔、检查孔完好,确认内部无人后,关闭各孔门。膨胀指示器刻度清晰,指示正确。 7. 所有油枪,高能点火器已清理干净并进退灵活,所有油枪滤网已清理干净。 8. 检查燃烧器摆动灵活,摆动角正确,开度指示与实际相符。 9. 点火前8小时,投入电除尘灰斗及磁轴加热,投入振打装置。 10. 检查制粉设备系统正常,原煤斗上一定的煤量,磨煤机油系统试验及启动正常。 11. 各安全阀、动力泄压阀部件完好,疏

QHN-1-0000.08.026-2015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环境保护监督标准

Q/HN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HN-1- 0000.08.026—2015 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环境保护监督标准 Supervision standar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or coal-fired thermal power plant 2015- 05-01发布 2015- 05 -01实施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5) 4 监督技术标准 (5) 4.1 除尘系统监督 (5) 4.2 脱硫系统监督 (10) 4.3 脱硝系统监督 (15) 4.4 废水处理系统监督 (21) 4.5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监督 (25) 4.6 烟囱防腐的监督 (28) 4.7 各类污染物排放监督 (29) 4.8 燃煤中硫份、灰份的监督 (33) 5 监督管理要求 (33) 5.1 环保监督管理的依据 (33) 5.2 日常管理内容和要求 (35) 5.3 各阶段监督重点工作 (39) 6 监督评价与考核 (40) 6.1 评价内容 (41) 6.2 评价标准 (41) 6.3 评价组织与考核 (41)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环保设备台账编写格式 (4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不符合项通知单 (48)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季报编写格式 (49) 附录D(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信息速报 (53) 附录E(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预警项目 (54) 附录F(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 (55) 附录G(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预警验收单 (56) 附录H(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动态检查问题整改计划书 (57) 附录I(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工作评价表 (58)

30万煤粉机组锅炉整套启动调试措施

30万煤粉机组锅炉整套启动调试措施

GC-FA-2003-423 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 #3机组锅炉整套启动调试措施 编制单位: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审单位: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 山东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山东诚信工程监理公司出版日期: 2004 年 4 月版次:第 1 版

本措施于年月日经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山东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山东诚信工程监理公司、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方讨论通过。 编写:徐伟 审核:睢彬 审定:帅云峰 批准:刘凯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整套启动的目的 (1) 3. 整套启动的设备 (1) 4. 锅炉整套启动的范围 (5) 5. 整套试运的条件 (6) 6. 锅炉启动前的检查与试验 (8) 7. 安全技术要求 (11)

1.编制依据 1.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范(1996年版)》 1.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1.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 1.4锅炉制造厂编制的产品说明书 1.5设计院的热力管道设计图 2.整套启动的目的 锅炉整套启动是使新安装锅炉本体及其辅助设备、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考验设备、系统及其各项保护、自动的运行情况,暴露并消除缺陷,使锅炉系统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移交试生产。 3.整套启动的设备 3.1锅炉设备简介 彭城发电厂二期工程2×300MW国产燃煤机组锅炉为东方锅炉厂制造DG-1025/18.2-Ⅱ12型,亚临界、单炉膛、平衡通风、四角切园燃烧、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每台锅炉配置5台中速磨煤机;独立密封风系统,每台磨煤机配1台密封风机。 3.3煤质 正文第 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