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议论文素材高中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素材高中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素材高中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素材高中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

“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

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

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

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2、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

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

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

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3、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

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4、宋濂借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

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

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

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

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

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

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

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

息!”

5、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

信用,凡事答应过人,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

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

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引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2事实论据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元伯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学习,后来都请假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回到太学读书,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

父母,见一见你的幼子."于是一起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

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两年前分手时,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就那么确定他会来拜访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登

上大厅一起饮酒,最后开心的分别了。

太史慈应约来还

太史慈,青州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一次,他在神亭战败,被孙权的兄长孙策俘

获了。孙策以前就听说过太史慈的大名,于是就立即为他松绑,并以礼相待,还向他询问

下一步进军的策略。太史慈见孙策如此对待自己,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只是一味地说:“我乃败军之将,不配共论大事。”孙策则说:“从前,韩信定计于广武君李左车,现在,我想请教将军,您又何必推辞呢?”

太史慈见孙策如此恳切,就说:“刘繇所部刚被打败,士卒离心,如果分散了,就很

难再聚拢起来;考虑到这种情况,想请您采取布施仁惠的措施加以安抚,又恐怕不符合您

的心意。”孙策听了太史慈的话,长跪施礼回答说:“这实在是我内心所希望的。明天中午,希望您再回到这里来。”诸将都很怀疑,认为让太史慈走了,他明天就不会再来了。

孙策则不这样认为,他说:“太史子义,乃青州名士,以信用和道义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他一定不会欺骗我的。”第二天,孙策下令大摆宴席,宴请各路将领,摆设酒食,立

竿视影。正午时分,太史慈果然到了。孙策非常高兴,后来常常与他商议军事。

郭进守信

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

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

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

这年末,这个人果然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

请求给他一官半职.太祖说:"你曾经诬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你的死罪,给你官职却是

不可能的."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

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

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

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

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

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

终统一了中国。

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商鞅深知诚信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改革从树立诚信形象

开始,最终完成了强国的大业。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

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

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

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

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

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

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