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致辞(最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20xx年度山东省生态学术研讨会,这天,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欢聚秀丽的岛城,共叙友谊,共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广生态农业,建设秀丽乡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我谨代表协办方中国海洋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用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校园设有17个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1个社会科学部,68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校园拥有“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以及在建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等供教学实践和科学考察,基本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初步构成了国内一流的系统化的现场观测潜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设在校园。校园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60余人,博士生导师360余人,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执教。校园科技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潜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主持各类项目900余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万余篇,截至目前,校园在地球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等8大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行前1%。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未来的发展中,校园将立足海洋强国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透过强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跨越,力争跻身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我校生态学专业1985年创办的,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专业是生态学国家一级学科,拥有生态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海洋生态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环境生态系现有教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以上。主要科学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调查、海洋生态动力学、生态毒理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生物监测与生态工程等。过去5年,本系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事业项目以及部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约40余项,平均每年约2000余万元,人均年科研经费在60万元以上。全系出版专著8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该专业在进一步加强多学科整合研究,实现科技创新,并将在生态管理、生态保护、生态规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污染防治、生态工程等方面有效服务于社会。

党的十x大明确提出,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秀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而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秀丽中国的一项重要资料。建设幸福乡村,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支撑。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持续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到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好处上的发展。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围绕“农村生态恶化的警示与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土壤环境污染与综合防治措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可持续农业的原理与途径、生态礼貌建设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等热点问题,透过大会报告的交流形式开展深入研讨,并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相信,透过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与交流,与会各方将更加了解,合作将更加深入,友谊将更加深厚和持久。期望透过本次会议的召开,推动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发展。我们愿与大家一道,携手并进,共谋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工作愉快,身体安康!

谢谢大家!

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桂子山,共同探讨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其意深远,其乐融融。我谨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行政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灵魂。近年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出新气象。此时召开“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可谓及时、应时。我相信,此次研讨会必将成为加强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推动党史研究工作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

xx同志曾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深入研究、认真学习、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科学研究的重镇,高校担当着深入研究、认真学习和全面宣传党的历史的重要责任。华中师范大学历来重视党史党建研究,是我国较早成立专门从事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的高校之一。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该学科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党史研究队伍和执政党建设研究团队,在党史人物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执政党建设、国外共产党研究、党内民主研究、基层民主建设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研究队伍,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湖北乃至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7年4月,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等优势专业,成立了“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作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一年多来,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党建创新内容,举办了“依法治国与执政党建设”学术研讨会,开展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认识”实践调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研究生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当然,研究中心成立时间不长,各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各位党史党建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的发展,也希望中心的各位老师、研究人员能够把握机遇、砥砺前行,以湖北党建工作为研究基点,不断创新党建理论、服务党建实践,早日将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新型高端智库。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专家在华师度过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大家好!

我代表青海民族学院校党委以及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来到夏都西宁参加“第三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并预祝你们在健康、愉悦、团结、求真的气氛中圆满完成这次研讨会的各项议程!

近期我阅读了因明方面的相关资料,对因明这一博大精深的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明系世界三大逻辑系统之一,它发源于古印度,公元4

世纪至12世纪时,先后传入中国内地和藏区。传入内地的因明此刻被学术界称为“汉传因明”,传入藏区的因明被称为“藏传因明”。汉传因明自构成以来,几经沉浮、历经沧桑,到20世纪70年代时,几乎成为我国的绝学,到了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国家把因明列为抢救项目之后,汉传因明才有了复苏发展的新局面。在座的大家都明白,到目前为止,全国性的因明研讨会已召开两次,国际性的一次。

与汉传因明的发展状况相反,藏传因明自公元12世纪成型以来,始终处于蓬勃发展、竞相研习的良好态势之中。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藏传因明领域内出现的因明大家和因明论着,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这是藏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作出的一大贡献。但据说,由于藏语是小语种,学习藏语的其他民族的人本来就很少,再加上因明自身固有的艰涩性,使藏传因明的很多优秀成果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而有力度的挖掘和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就应如何消除这个憾事,我想这就是在座与会者的光荣职责。

青海民族学院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主要承办者,我想借此机会对这所青海省的民族院校的基本状况向与会领导和各位代表作简要介绍。

青海民族学院始建于1949年12月,是全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建校56年来,学院将培

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扩大优势,突出重点,加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学院构成结构相对合理,此刻具有优势的六大学科(系),九大门类,本科专业发展到43个,15个二级学院,24个硕士授予点,并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拥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青海民族研究所、青海法学研究所、青海旅游文化研究所、青海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等省级科研机构和17个院级科研机构;校园目前在校生规模约10316人,来自全国27个省区;先后吸收了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留学生来我院学习。当前,青海民族学院已成为青海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和青海省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正在为建立青海民族大学而奋斗。

藏学院是我院专门设有因明课程和因明专业硕士学位点的院系。该院现有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精品课程1门;专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3人,硕士和在读硕士生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获全国名师奖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院级学科带头人2名,准学科带头人1名,是我院研究生比例、师资力最为雄厚的学院。

藏传因明学自1979年起,开始在我院培养研究生教学中作为一个培养方向进行建设,也为我院藏学院本科生的必修学科。20余年来,我院藏学院不仅仅为社会培养了具有必须因明知识的本科大学生,而且为社会各学术单位及各大专院校输送了素质较高的教学和研究人员。随着我院规模的不断壮大,建设特色学科规划的不断深入,至2006年,藏学院已正式获得“逻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重点培养藏传因明专业研究生。并且在2002年,我院藏学院联合中央民族大学,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开始招收和培养藏传因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首届1名博士生已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藏传因明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学科,研习它的主要基地是藏区各大寺院,因此,为了提高因明教学水平,20余年来,我院从各大寺院聘请格西到我院藏学院授课,为我院因明教学的发展和研习增添了活力。透过这次研讨会,我们今后将会重新审视我院近年来的因明教学和因明学术研究,为因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更高的台阶带给管理上和学术交流上的更大空间和方便。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挖掘,这对建设和发展这一学科带给了很好的机遇。2006年11月,中国逻辑学会又成立了“因明专业委员会”,这预示着汉藏因明学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第三届全国汉藏因明研讨会”在我院的召开,不仅仅是因明学界的一大盛事,同时也是我院全体师生的一大幸事,它的召开必将对我院与各位与会者在今后的因明学术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桥梁作用,同时也必将会对我院今后的因明教学和因明研究产生用心的影响。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来宾,我院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主要承办者,将竭尽全力做好这次研讨会的接待、组织和服务工作,争取使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6月的夏都西宁,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温度宜人,它有它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衷心期望各位与会者在青海多走走,多看看,亲身感受高原

独特的神奇和魅力。也真诚期望大家多了解青海民族学院及青海民族学院藏学院的工作,并提出你诚挚而宝贵的意见!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来宾在与会期间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扎西德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