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在对某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应做的前提工作是( D )

A.数据的整理

B.数据的检查

C.数据的分组

D.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某企业A产品1月份产量1100件,单位成本52元;2月份产量1300件,单位成本49元;3月份产量1600件,单位成本46元,则1季度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A)

A.元

B.元

C.元

D.元

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D )

A.位置居中

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

D.出现次数最多

评价两个无偏估计量谁更有效,用到的统计量是(B )。

A.期望

B.方差

C.中位数

D.平均值

答案A

答案A

点估计的方法不包括(D)。

A.矩估计法

B.顺序统计量法

C.最大似然法

D.特殊值法

不能反映变量数列中间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是(A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答案A

答案D

答案A

答案A

答案B

在双侧检验中,如果实际的-t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则(A )。

A.拒绝原假设

B.接受原假设

C.拒绝备选假设

D.不能确定

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A )。

A.都减少

B.都增大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时间数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B )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时点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A )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B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D)

A.9.2%×8.6%×7.1%×7.5%

B.(9.2%×8.6%×7.1%×7.5%)-100%

C.109.2%×108.6%×107.1%×107.5%

D.(109.2%×108.6%×107.1%×107.5%)-100%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C )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元宵的销售一般在“元宵节”前后达到旺季,1月份、2月份的季节指数将( B )。

A. 小于100%

B. 大于100%

C.等于100%

D. 大于1200%

如果时间序列的各逐期增长量相等,则( C )。

A. 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

B.环比增长速度逐期上升

C.环比增长速度逐期下降

D.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有升有降

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变动的基本趋势,需要分析测度现象的( C )A.季节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不规则变动

按简单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度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B )

A. 100%

B. 400%

C. 120%

D. 1200%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一般用循环变动指数(C%)来测定循环波动,(D)是计算C%的常用方法

A.移动平均法

B.移动平均剔除法

C.指数平滑法

D.剩余法

在指数的概念中( D )

A.简单指数是指个体指数,加权指数是指总指数

B.简单指数是指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个体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个体指数

D.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总指数

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C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帕氏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C )

A.

B.

C.

D.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113%,那么2013年的货币购买力指数是( C )

A.

B.

C.

D.

某人2012年的月平均收入为1800元,2013年的月平均收入为2000元,2013年消费品价格上涨25%,则013年的实际月收入水平是( B)

A.1800

B.1600

C.2600

D.1500

指数体系一般由( D )个具有在联系的指数的整体构成。

A.两个

B.两个或两个以上

C.三个

D.三个或三个以上

按第一套指数体系分析销售额变动中,销售额指数为(A )

商品名称计

销售量单位商品价格(元)销售额(元)

q0

基期

q1

报告期

p0

基期

p1

报告期

p0 q0 p1 q1 p0 q1

甲乙丙合计米

200

150

80

300

210

100

80

110

300

85

120

300

16000

15000

24000

55000

25500

25200

30000

80700

24000

21000

30000

75000

A.146.72%

B.136.36%

C.107.6%

D.150.6%

可变构成指数公式为( C)A.

B.

C.

D.

答案B

原规划与对偶规划中(B )。

A.最优解相同

B.两者的目标函数最优值相同

C.互为相反线性规划

D.无关系

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最大正检验数对应的变量作为换入变量,可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 B )。

A.增加

B.减少

C.无变化

D.不确定

答案 B

按G的边有序、无序分为(A )。

A.有向图、无向图和混合图

B.赋权图和无权图

C.多重图和简单图

D.连通图和不连通图

预测从不同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以下分类方法错误的是( D )

A.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B.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C.动态预测和静态预测

D.长期预测、中期预测

平均指标指数中的平均指标通常是( D )

A.简单调和平均数

B.简单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

在回归分析中判定系数(或称可决系数)越大说明回归直线和样本点( A )。

A.拟和越好

B.拟和越差

C.与拟和无关

D.拟和一般

已知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 C )

A.=–10-0.8x

B.=100-1.5x

C.=–150+0.9x

D.=25-0.7x

在对两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有下列步骤:

①对所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作出解释

②收集数据、),,…,

③求线性回归方程;

④求未知参数;⑤根据所搜集的数据绘制散点图,如果根据可行性要求能够作出变量具有线性相关结论,则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D)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②⑤④③①

两个变量与的回归模型中,通常用来刻画回归的效果,则正确的叙述是(D )

A. 越小,残差平方和小

B. 越大,残差平方和大

C. 于残差平方和无关

D. 越小,残差平方和大

工人月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直线方程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50元

B.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150元

C.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90元

D.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90元

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幅达( B )

A、15%

B、15.5%

C、4.8%

D、5%

某现象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若为b负数,则该现象所显

示的长期趋势为( B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趋势

D.不能确定

当时间序列存在明显趋势时,可以采用的预测方法是( B )

A.移动平均法

B.指数平滑法

C.线性趋势法

D.简单平均法

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C )

A.季节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不规则变动

移动平均的平均项数越大,则它( A )

A.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强

B.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弱

C.使数列数据的波动更大

D.对数列数据没有影响

企业面临的境况日益繁多,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慧与经验来确定,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B)

A.多目标协调

B.集体智慧

C.动态规划

D.下级意见

针对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某公司决定在北非投资设立子公司,这种决策属于( B )

A管理决策

B战略决策

C业务决策

D程序化决策

群体决策并非完美无缺,在考虑是否采用群体决策时,应该主要考虑( C)

A参与决策人数的多少

B参加决策人员当中权威人士的影响

C决策效果的提高是否足以抵消决策效率方面的损失

D决策所耗用时间的多少

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性决策的区别在于(B )

A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是否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B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否可知

C哪种自然状态最终发生是否确定

D决策是否经常重复进行

越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C )

A.战略的、程序化的、确定型的决策

B.战术的、非程序化的、风险型的决策

C.战略的、非程序化的、风险型的决策

D.战略的、非程序化的、确定型的决策

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是( C )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管理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

B.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A B C D

2、

标志是说明( A )。

A. 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B. 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 总体质的特征的名称

D. 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

A B C D

3、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 一日

B. 一个月

C. 一年

D. 一年零一个月

A B C D

4、

不能反映变量数列中间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是(A)。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A B C D

5、

请指出下例指标哪一个指标是数量指标( D )。

A.出勤率

B.平均工资

C.男同学占全体同学比重

D.职工人数

A B C D

6、

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C)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A B C D

7、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A )。

A. 9.3

B. 9

C. 6

D. 10

A B C D

8、

某厂计划规定单位产品物耗降低3%,实际降低了4.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A)。

A. 98.45%

B. 150.00%

C. 66.66%

D. 101.46%

A B C D

9、

几何平均数主要适合于计算(D)。

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例

B.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变量值之和的数列

C.变量值为偶数项的数列

D.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数列

A B C D

10、

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C )

A. 12%

B. 150%

C. 111.11%

D. 11.11%

A B C D

11、

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D)

A.位置居中

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

D.出现次数最多

A B C D

12、

总体各部分指标数值与总体数值计算求得的结构相对指标之和(C)。

A.大于100%

B.小于100%

C.等于100%

D.无法确定

A B C D

13、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C )

A. 600元

B. 533.33元

C. 466.67元

D. 500元

A B C D

14、

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 )。

A. 组中值=(上限+下限)/2 ,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

C. 组中值=(上限+下限)×2 ,

D. 组中值= 组距/2

A B C D

15、

抽样调查的4种基本方式是 ( A ).

A. 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机械抽样,类型(分类)抽样,整群抽样

B. 抽象随机抽样,等距机械抽样,类型(分类)抽样,整群抽样

C. 复杂随机抽样,等距机械抽样,类型(分类)抽样,整群抽样

D. 分层随机抽样,等距机械抽样,类型(分类)抽样,整群抽样

A B C D

16、

某医院最近3周的夜班急诊病人数如下:

6,0,3,1,5,7,4,2,1,0,2,3,2,9,0,3,5,3,1,4,2则每晚夜班急诊病人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A )。

A. 3、3、2和3

B. 3、3、2

C. 3、3、3

D. 2、3、2和3

A B C D

17、

要考查某种货物重量的变异程度。已知每件平均重量12.6公斤,标准差为2.1公斤。

则变异系数C.V=(A )。

A. 16.67%

B. 18.67%

C. 19.67%

D. 17.67%

A B C D

18、

一组数据资料若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数列的中间位置的数值称为( A )。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 标准数

A B C D

19、

某市汽车产量为103辆,期末库存2500辆,这时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分别为(A )。

A. 汽车产量、期末库存

B. 期末库存、汽车产量

C. 汽车产量、汽车产量

D. 期末库存、期末库存

A B C D

20、

如果基尼系数=0,则表明该国的收入分配是( A )的。

A. 绝对平均

B. 相对平均

C. 不平均

D. 严重不公平

A B C D

下列指标中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离中趋势指标是( B )。

A.极差

B.标准差

C.中位数

D.离散系数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产线上随机抽取5罐标准等级的罐头作为一个样本,称每听的重量,以此来估计该生

2010年1月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数量方法 试题 (课程代码:00799) 第一部分 必答题(满分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08年某唱歌比赛,九位评委给歌手甲打分如下:8,7.9,7.8,9.5,8.1,7.9,7.8,8,7.9,,则该歌手得 分的众数为 A 、7.8 B 、7.9 C 、8 D 、9.5 2、琼海市在一条高速公路建造的招标过程中共有六个投标,其投标金额(万元)分别为98;100;105;112;130;107,则这些投标金额的极差为 A 、10 B 、15 C 、32 D 、40 3、某交通管理局选择6辆汽车行驶本作样本,得到这些汽车的使用年限为:1;6;3;8;9;3,则汽车使用年限(单位:年)的中位数为 A 、1 B 、3 C 、4.5 D 、5 4、某公司员工的年龄在23-5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员工占全部职工的32%,30-40岁的占40%,则年龄在40岁以上的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 A 、15% B 、20% C 、25% D 、28% 5、设A 、B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若P(A)=0.6,P(AB)=0.3,则P (B )等于 A 、0.3 B 、0.5 C 、0.7 D 、0.9 6、某全国性杂志社给每个订户邮寄一本广告小册子,并随附一份问卷,杂志社在寄回的问卷中随机抽选50人发给奖品。这家杂志社共收到10000份有效问卷,则某一特定参加者获奖的几率为 A 、0.005 B 、0.04 C 、0.05 D 、0.06 7、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率为 则a 等于 A 、1/4 B 、1/3 C 、1/2 D 、2/3 8 A 、0.25 B 、0.26 C 、0.27 D 、0.28 9、若顾客到亚东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所花费的时间(单位:分钟)服从正态分布N (3,1),则一个顾客办理储蓄业务所花费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概率为(用0()φ?表示) A 、0(0.5)φ B 、0(1)φ C 、0(2)φ D 、0(5)φ 10、假定到达某车道入口处的汽车服从泊松分布,每小时到达的汽车平均数为5,则在给定的一小时内,没有汽车到达该入口处的概率为 A 、e-5 B 、e-4 C 、e4 D 、e5 11、设X 与Y 为两个随机变量,则E(X)=6,()1 E Y =-,则(2)E X Y +等于

数量方法期末试题7卷

绝密★启用前 学院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级 专业( )《数量方法》试卷 1.受极端值影响最小的离散趋势度量是( ) A.四分位极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2.一般用来描述和表现各成分占全体的百分比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饼形图 C.柱形图 D.百分比图 3.将一枚硬币连续抛两次观察正反面出现情况,则样本空间为( ) A.{正,反} B.{正正,反反,正反} C.{正正,反反,正反,反正} D.{反正,正正,反反} 4.某夫妇按国家规定,可以生两胎。如果他们每胎只生一个孩子,则两胎全是女孩的概率为 ( ) A.16 1 B.81 C.4 1 D.2 1 5.若随机变量Y 与X 的关系为Y=2X+2,如果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为2,则随机变量Y 的数学期望为( ) A.4 B.6 C.8 D.10 6.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元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观察研究取得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信息,以此来推断全体,称此过程为( ) A.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抽样推断 7.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则其回归方程可能是( ) A.x y 85.010?--= B.x y 5.1200?-= C.x y 76.0140?+-= D.x y 08.025?-= 8.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称为( )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零售价格指数 D.总量指数 9.某足球运动员罚点球的命中率是90%,若让他罚10次点球,他罚中球数的期望值是 ( ) A.1 B.3 C.7 D.9 10.事件A 、B 相互独立,P (A )=0.3,P (B |A )=0.6,则P (A )+P (B )=( ) A.0. B.0.3 C.0.9 D.1 11.协方差的取值范围是( ) A.[-1,0] B.[-1,1] C.正数 D.实数 12.设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20,0.6),则X 的方差为( ) A.3.6 B.4.8 C.6.0 D.7.2 13.设X 1,X 2……X 10为来自正态总体N(100,100)的样本,则其样本均值X 服从( ) A.N(100,100) B.N(10,10) C.N(10,100) D.N(100,10) 14.对于成对观测的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 A.t 统计量 B.Z 统计量 C.2χ统计量 D.F 统计量 15.当抽样方式与样本容量不变时,置信区间愈大,则( ) A.可靠性愈大 B.可靠性愈小 C.估计的效率愈高 D.估计的效率愈低 16.显著性水平α是指( ) A.原假设为假时,决策判定为假的概率 B.原假设为假时,决策判定为真的概率 C.原假设为真时,决策判定为假的概率 D.原假设为真时,决策判定为真的概率

数量方法试题

数量方法试题 1在一次《数量方法》考试中,某班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4分,则该班考试成绩的变异系数是 A. 0.05 B. 0.2 C. 5 D. 20 2.对于峰值偏向右边的单峰非对称直方图,一般来说 A.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D.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3.将一枚硬币抛掷两次的样本空间Ω={00,01,10 ,11}(用0表示出现正面,用1表示出现反面)。“第一次出现正面”可以表示为 A. {01,11} B. {10,11} C. {00,01} D. {00,11} 4.某夫妇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生两胎。如果他们每胎只生一个孩子,则他们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概率为 A. 1/2 B. 1/4 C. 1/8 D. 1/6 5.设A、B、C为任意三个事件,则“这三个事件都发生”可表示为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6.事件A、B相互对立,P(A)=0.3,P(B –A)= 0.7,则P(AB)= A. 0 B. 0.3 C. 0.4 D. 1 7、2008年某唱歌比赛,九位评委给歌手甲打分如下:8,7.9,7.8,9.5,8.1,7.9,7.8,8, 7.9,,则该歌手得分的众数为 A、7.8 B、7.9 C、8 D、9.5 8、琼海市在一条高速公路建造的招标过程中共有六个投标,其投标金额(万元)分别为98; 100;105;112;130;107,则这些投标金额的极差为 A、10 B、15 C、32 D、40 9、某交通管理局选择6辆汽车行驶本作样本,得到这些汽车的使用年限为:1;6;3;8;9; 3,则汽车使用年限(单位:年)的中位数为 A、1 B、3 C、4.5 D、5 10、某公司员工的年龄在23-5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员工占全部职工的32%, 30-40岁的占40%,则年龄在40岁以上的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 A、15% B、20% C、25% D、28% 11、设A、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若P(A)=0.6,P(AB)=0.3,则P(B)等于 A、0.3 B、0.5 C、0.7 D、0.9 12、某全国性杂志社给每个订户邮寄一本广告小册子,并随附一份问卷,杂志社在寄回的问 卷中随机抽选50人发给奖品。这家杂志社共收到10000份有效问卷,则某一特定参加者获奖的几率为 A、0.005 B、0.04 C、0.05 D、0.06 13 则a等于 A、1/4 B、1/3 C、1/2 D、2/3

seabox中英自考-2001年7月数量方法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1年7月数量方法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分别为(单位:元): 360400290310450410240420 则这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的中数为 A.360B.380C.400D.420 76628052277271776558 这10次航班的平均乘坐率为 3.某超市在过去80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 销售额天数 10万元以下 5 10万元-20万元以下17 20万元-30万元以下30 30万元-40万元以下23 40万元以上 5 若随机抽取一天,其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的概率为 4.设A,B是两个事件,则“这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可以表示为: 则α等于 . A.D AB . . ? ? B B A B A A B C A B 解答:A表示A,B两个事件同时发生 B表示只有一个发生 C表示至少有一个发生 D表示两上都不发生故选C 5.已知4.0 A p p B ,则= (B p A p ?) 6.0 ) ( ) ( 5.0 = (= ) =AB

A .0.6 B .0.7 C .0.8 D .0.9 解答: )()()()(AB p B p A p B A p -+=? 于是,)()()()()()()()(B p A p B p A p AB p B p A p B A p -+=-+=? 选B 6.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 X -1 0 1 P 0.3 0.5 0.2 则X 的数学期望E (X )= A .0.2 B .-0.1 C . 0.1 D .-0.2 解答:数学期望的定义∑=i i p x X E )(,所以1.02.015.003.01)(-=?+?+?-=X E 选B 。 7.一大批计算机元件的正品率为80%,随机地抽取n 个为样本,其中X 个为正品,X 的分布服从 A .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均匀分布 解答: 元件只有正品和非正品两种情况,这是典型的两点分布。将其独立地重复n 次,这是贝努利概型,或称二项分布。选B 8.比较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的假设检验中,采用t 检验的条件是 A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B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C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D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解答:选B 。 9.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4),则随机变量Y=X-2的分布为: A .N(-2,4) B .N(2,4) C .N(0,2) D .N(-2,2) 解答:)()(,)()(2X D a b aX D b X aE b aX E =++=+,所以选择A 10.采用随机抽样的正确理由是 A .使样本更精确 B .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C .使样本的效率更高 D .使抽样误差可以控制 解答:选C 11.某调查公司接受委托对某种化妆品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评分在值在0分(完全不满意)和20分(非常满意)之间,随机抽取36名消费者,其平均值为12分,标准差为3分,根据调查结果对总体均值进行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其结果应该是(z 0.025≈2) A .9-15分 B .6-18分 C .11-13分 D .12-14分 12.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A .错误接受原假设的概率 B .错误接受备择假设的概率 C .错误接受这两种假设的概率 D .错误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解答:第一类错误是所谓的弃真,当拒绝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是取伪,当接受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二类错误。选A 13.为了测试喝啤酒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了16人作试验,令x 表示喝啤酒的杯数,y 表示血液中酒精含量,对x 与y 做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下列数据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2010年04月自考00994《数量方法(二)》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考试学习软件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036137473.html, )出品
自考笔记、真题及答案、题库软件、录音课件!
全国 2010 年 4 月自学考试数量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一组数据 99,97,98,101,100,98,100,它们的平均数是( A.98 C.99 B.98.5 D.99.2 C )1-24 C )1-16
2.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方差 B.标准差 C.全距 D.离差
3.袋中有红、黄、蓝球各一个,每一次从袋中任取一球,看过颜色后再放回袋中,共取球 三次,颜色全相同的概率为( A A.1/9 B.1/3 C.5/9 D.8/9 4.设 A、B、C 为任意三事件,事件 A、B、C 至少有一个发生被表示为( A.A C. B. D.A+B+C D )2-38 )2-53
5.掷一枚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记事件 A={1,3,5},B={4,5,6},C={1,6}则 C—A=( D )2-39 B.{3,5}
A.{3,5,6} C.{1} D.{6}
自 考 备 考 三 件 宝 : 自 考 笔 记 、 真 题 及 答 案 、 录 音 课 件 !
6.已知 100 个产品中有 2 个废品,采用放回随机抽样,连续两次,两次都抽中废品的概率 为( A )2-课本无明确答案
A.
B.
C.
D.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真题软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36137473.html,)搜集整理二次制作!

管理数量方法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本

1.在测量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意义?测量指标有哪些? 答:有时候掌握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以便对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测度指标有协差和相关系数。 2.简述数学期望和差各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答: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的平均数,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3.在数据分布中离散程度测度的引入有意义? 答:研究变量的次数分布特征出来考察其取值的一般水平的高低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它是变量次数分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进行测定在实际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4.在变量数列中引入偏度与峰度的概念有意义?答:对变量次数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进行测度,一面可以加深人们对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的认识;另一面人们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关心的变量与某种理论分布的近似程度,为进一步的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5.什么是变量数列? 答: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就称为变量数列。 1.(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有效地避免(1)中的问题。 答:(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 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的影响。这是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根据一个变量的全部变量值计算的,当一个变量的取值出现极小或者极大值,都将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代表性。 ②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但不取决于它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比重。 ③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数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它是假定各组部的所有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 (2)①为了提高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需要剔除极增值,即对变量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进行剔除。 ②采用比重权数更能反映权数的实质,因为各组绝对数权数按统一比例变化,则不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 ③注意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近似值。 2.(1)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图?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2)简述洛伦茨曲线图的绘制法。 答:(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2)首先,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结构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其次,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最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 3.(1)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布中心的测度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是否存在缺陷?

自考数量方法(二)历年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2010年4月自考数量方法(二)试题 1.有一组数据99,97,98,101,100,98,100,它们的平均数是( ) A .98 B .98.5 C .99 D .99.2 2.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A .方差 B .标准差 C .全距 D .离差 3.袋中有红、黄、蓝球各一个,每一次从袋中任取一球,看过颜色后再放回袋中,共取球三次,颜色全相同的概率为( ) A .1/9 B .1/3 C .5/9 D .8/9 4.设A 、B 、C 为任意三事件,事件A 、B 、C 至少有一个发生被表示为( ) A .A B B . C B A C .ABC D .A+B+C 5.掷一枚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记事件A={1,3,5},B={4,5,6},C={1,6}则C —A=( ) A .{3,5,6} B .{3,5} C .{1} D .{6} 6.已知100个产品中有2个废品,采用放回随机抽样,连续两次,两次都抽中废品的概率为( ) A . 10021002? B .9911002? C .1002 D . 10021002+ 7.随机变量X 服从一般正态分布N(2,σμ),则随着σ的减小,概率P(|X —μ|<σ)将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减不定 8.随机变量的取值一定是( ) A .整数 B .实数 C .正数 D .非负数 9.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 的可能取值为( ) A .负数 B .任意数 C .正数 D .整数 10.设X 1,……X n 为取自总体N(2,σμ)的样本,X 和S 2分别为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则统计量1n S X -服从的分布为( ) A .N(0,1) B .2χ (n-1) C .F(1,n-1) D .t(n-1) 11.将总体单元在抽样之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照设计的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逐个抽取样本单元的抽选方法被称为( ) A .系统抽样 B .随机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12.估计量的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的( ) A .样本 B .总量 C .参数 D .误差 13.总体比例P 的90%置信区间的意义是( ) A .这个区间平均含总体90%的值

2011年1月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数量方法 试题 (课程代码 00799) (考试时间16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试题包括必答题与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选答题满分40分。必答题为一、二、三题,每题20分。选答题为四、五、六、七题,每题20分,任选两题回答,不得多选,多选者只按选答的前两题计分。60分为及格线。 2. 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卡上。 3. 可使用计算器、直尺等文具。 4. 计算题应写出公式、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保留4位小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第一部分 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本题包括1——20二十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 对于数据6,8,8,9,7,13,8,9,5,12,其众数和中位数之差为 A.-1 B.0 C.1 D.7 2.如果一组全为正值的数据依次为15,20,30和x ,并且这组数据的极差是30,那么x 值应为 A.20 B.25 C.35 D.45 3.下面是一组数据的茎叶图 1 ︱ 8 2 ︱ 2 4 5 3 ︱ 1 该数据组的中位数为 A. 2 B. 4 C. 22 D. 24 4.对于峰值偏向左边的非对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到小关系是 A.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B.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C.三者相等 D.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 5.独立抛掷一枚均匀硬币2次,两次都出现国徽的概率是 A. 0 B. 1 C. 21 D.4 1 6.设两点分布的随机变量X ~B (1,0.5),则其方差为 A.0.5 B.0.25 C.0.75 D.1 7.如果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为2,则Y=3X+4的数学期望为 A.3 B.4 C.7 D.10 8.若~ θ是θ的无偏估计,那么~ θ应满足

2006年1月数量方法真题和答案

2006年1月自考数量方法试题答案 115 2006年1月自考数量方法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必答题(满分6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共二十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某公司最近发出了10张订单订购零件,这10张订单的零件数(单位:个)分别为80,100,125,150,18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100 B .125 C .150 D .180 解答: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好后恰好居中的一个数,若中间有两个数则求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选:B (本题有些问题!明明只有5个数,确说10张订单!一般来说,如果题目出错了,那么无论回答如何都会得分的!!!) 2. 从某公司随机抽取5个员工,他们的月工资收入(单位:元)分别为:1500,2200, 2300,3600,5400,则他们的平均月工资收入是 A .2000 B .2500 C .3000 D .3500 解答:平均值问题,将所有的数相加,然后再被5除。 选:C 3. 从某银行随机抽取10个储户,他们的存款总额(单位:万元)分别是:3,7,12,16,17,21,27,29,32,43, 则存款总额的极差是 A .40 B .25 C .17 D .11 解答:极差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选:A 4. 某大学法律专业今年招收10名硕士研究生,他们的年龄分别为21,22,22,23,23,23,23,24,28,31,则入学 年龄的众数是 A .22 B .23 C .24 D .25 解答: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选:B 5.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0 1 ,如果试验10次,则该事件 A .一定会发生1次 B .一定会发生10次 C .至少会发生1次 D .发生的次数是不确定的 解答:选:D 概率的发生总是不确定的。这是练习册上的题。05刚刚考过 6. 一所大学的学生中有35%是一年级学生,26%是二年级学生。若随机抽取一人,该学生不是一年级学 生的概率为 A .0.26 B .0.35 C .0.65 D .0.74 解答:是一年级学生的概率为 35%,则不是一年级学生的概率为1-35%=0.65 选:C 7. 某银行有男性职工280人,女性职工220人,从中随机抽取1人是女职工的概率为 8. 某一零件的直径规定为10厘米,但实际生产零件的直径可能有的超过10厘米,有的不足10厘米。在 正常生产情况下,其误差通常服从 A .二项分布 B .正态分布 C .均匀分布 D .泊松分布 解答: 选:B 练习册上的题。 9. 如果随机变量X 的方差为2,则Y =2X -2的方差为 A .2 B .4 C .6 D .8

数量方法期末试题与答案1卷

绝密★启用前 学院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级 专业( )《数量方法》试卷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分别为(单位:元): 360 400 290 310 450 410 240 420 则这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的中数为 A .360 B .380 C .400 D .420 解答:将所给数据按升序排好:240 290 310 360 400 410 420 450 则中位数为 3802 400 360=+,故选B 2.某航班的飞机每次乘満可以乘坐80名旅客,现随机抽取了10次航班,获得乘坐人数资料如下: 76 62 80 52 27 72 71 77 65 58 这10次航班的平均乘坐率为 A .64% B .80% C .66% D .85% 解答:10个数据的平均值为:6410 58 657771722752806276=+++++++++ 所以平均乘坐率为: %8080 64 =,故选B 3.某超市在过去80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 销售额 天数 10万元以下 5 10万元-20万元以下 17 20万元-30万元以下 30 30万元-40万元以下 23 40万元以上 5 若随机抽取一天,其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的概率为 A .0.35 B .0.28 C .0.58 D .0.22 解答:其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的概率为 35.080 5 23=+,选A 4.设A ,B 是两个事件,则“这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可以表示为: 则α等于 B A B A C B A B A B AB A . D ... ?? 解答:A 表示A ,B 两个事件同时发生 B 表示只有一个发生 C 表示至少有一个发生 D 表示两上都不发生 故选C 5.已知 4.0)(6.0)( 5.0)(===AB p B p A p ,则=?)(B A p A .0.6 B .0.7 C .0.8 D .0.9 解答: )()()()(AB p B p A p B A p -+=? 于是, )()()()()()()()(B p A p B p A p AB p B p A p B A p -+=-+=? 选B 6.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 X -1 0 1 P 0.3 0.5 0.2 则X 的数学期望E (X )= A .0.2 B .-0.1 C . 0.1 D .-0.2 解答:数学期望的定义∑=i i p x X E )(,所以1.02.015.003.01)(-=?+?+?-=X E 选B 。 7.一大批计算机元件的正品率为80%,随机地抽取n 个为样本,其中X 个为正品,X 的分布服从 A .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均匀分布 解答: 元件只有正品和非正品两种情况,这是典型的两点分布。将其独立地重复n 次,这是贝努利概型,或称二项分布。选B 8.比较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的假设检验中,采用t 检验的条件是 A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B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C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D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解答:选B 。 9.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4),则随机变量Y=X-2的分布为: A .N(-2,4) B .N(2,4) C .N(0,2) D .N(-2,2) 解答:)()(,)()(2X D a b aX D b X aE b aX E =++=+,所以选择A 10.采用随机抽样的正确理由是 A .使样本更精确 B .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C .使样本的效率更高 D .使抽样误差可以控制 解答:选C 11.某调查公司接受委托对某种化妆品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评分在值在0分(完全不满意)和20分(非常满意)之间,随机抽取36名消费者,其平均值为12分,标准差为3分,根据调查结果对总体均值进行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其结果应该是(z 0.025≈2) A .9-15分 B .6-18分 C .11-13分 D .12-14分 解答:置信区间为n z x σ α 2 ± ,所以36 32 12±,选C 。 12.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A .错误接受原假设的概率 B .错误接受备择假设的概率 C .错误接受这两种假设的概率 D .错误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解答:第一类错误是所谓的弃真,当拒绝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是取伪,当接受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二类错误。选A 13.为了测试喝啤酒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了16人作试验,令x 表示喝啤酒的杯数,y 表示血液中酒精含量,对x 与y 做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下列数据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本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 本 https://www.360docs.net/doc/03613747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在测量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有何意义测量指标有哪些 答:有时候掌握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以便对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测度指标有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2.简述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答: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3.在数据分布中离散程度测度的引入有何意义? 答:研究变量的次数分布特征出来考察其取值的一般水平的高低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它是变量次数分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进行测定在实际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4.在变量数列中引入偏度与峰度的概念有何意义?答:对变量次数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进行测度,一方面可以加深人们对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的认识;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关心的变量与某种理论分布的近似程度,为进一步的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5.什么是变量数列? 答: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就称为变量数列。 1.(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有效地避免(1)中的问题。 答:(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 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的影响。这是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根据一个变量的全部变量值计算的,当一个变量的取值出现极小或者极大值,都将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代表性。 ②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但不取决于它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比重。 ③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数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它是假定各组内部的所有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 (2)①为了提高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需要剔除极增值,即对变量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进行剔除。 ②采用比重权数更能反映权数的实质,因为各组绝对数权数按统一比例变化,则不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 ③注意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近似值。 2.(1)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图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2)简述洛伦茨曲线图的绘制方法。 答:(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2)首先,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结构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其次,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最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 3.(1)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布中心的测度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是否存在缺陷

1月自考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1月自考数量方法试题 第一部分 必答题 一、本题包括1-20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0位同学从图书馆分别借阅了以下数量的图书: 3 3 4 5 5 6 7 8 8 10 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A .3 B .10 C .5.5 D .7 2.甲,乙,丙三人的数学平均成绩为72分,加上丁后四人的平均成绩为78分,则丁的数学成绩为 A .96 B .90 C .80 D .75 3.下面是收集到的一组数据:10 10 10 20 20 50 80 100 100 200,该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0 B .200 C .20 D .50 4.10个翻译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至少会英语或日语,已知其中有8个人会英语,7个人会日语。从这10个人当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人,他既会英语又会日语的概率为 10 1.D 107.105.108. C B A 5.某公司把中国分为9个销售地区,并将它们编号如下: (1)西北地区 (2)西南地区 (3)东北地区 (4)东南地区 (5)中部地区 (6)东部地区 (7)南部地区 (8)西部地区 (9)北部地区 随机数表 6 0 2 7 2 3 1 4 3 9 0 5 利用随机数表选择其中的3个地区组成样本(从数左上角开始,自左至右,按行选取),则样本的组成为 A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西南地区 B .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南部地区 C .西南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 D .东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6.设X 服从正态分布N (0,9),即E (X )=0,D (X )=9。则Y =-X/3的分布为 A .N (0,1) B .N (0,-1) C .N (0,3) D .N (0,-3) 7.某汽车交易市场上周内共发生了150项交易,将销售记录按付款方式及汽车类型加以区分如下: 一次付款 分期付款 新车 5 95 旧车 25 25 如果从该周销售记录中随机抽取一项,该项是分期付款的概率是 A .0.95 B .0.5 C .0.8 D .0.25 8.某火车票代办点上季度(共78

2011年7月数量方法二自考真题及答案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数量方法(二) 试题 课程代码:009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极端值最敏感的度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中位数 B.众数 C.标准差 D.平均数 2.某公司共有5名推销员。在今年8月份这5名推销员的平均销售额为6600元,其中有3名推销员的平均销售额为7000元,则另外2名销售员的平均销售额为() A.6000 B.6500 C.6600 D.7000 3.一个实验的样本空间为Ω={1,2,3,4,5,6,7,8,9,10),A={1,2,3,4),B={2, 3),C={2,4,6,8,10),则ABC=() A.{2} B.{2,4} C.{1,2,3,4,6,8,10} D.{2,3} 4.从1到50这50个自然数中任意取一个,取得能被10整除的数的概率是() A.0.1 B.0.2 C.0.5 D.0.8 5.在一次抛硬币的试验中,小王连续抛了2次,则至少有一次是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A. B. C. D. 6.事件A、B相互对立,P(A)=0. 3,P(B)=0.7,则P(A-B)=() A.0 B.0.2 C.0.3 D.1 7.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该组织数据的() A.方差 B.极差 C.离差 D.标准差 8.设X服从正态分布N(3,16),则X的标准差为() A.3 B.4 C.12 D.16 9.掷一枚质地均匀的六面体骰子,则出现的平均点数为() A.1/6 B.13/6 C.3 D.21/6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数量方法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数量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09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数列的平均数是8,变异系数是0.25,则该数列的标准差是( ) A.2 B.4 C.16 D.32 2.一般用来表现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形是( ) A.柱形图 B.饼形图 C.散点图 D.曲线图 3.A与B为互斥事件,则A B为( ) A.AB B.B C.A D.A+B 4.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中任意取一个,取到能被3整除的偶数的概率是( ) A.0.16 B.0.18 C.0.2 D.0.21 5.设A、B为两个事件,则A-B表示( ) A.“A发生且B不发生” B.“A、B都不发生” C.“A、B都发生” D.“A不发生或者B发生” 6.设A、B为两个事件,P(A)=0.5,P(A-B)=0.2,则P(AB)为( ) A.0.2 B.0.3 C.0.7 D.0.8 7.某工厂用送样品的方式推销产品,平均每送10份样品,就收到两份订单,假定用户间的决策互不影响。当该工厂 发出30份样品时,它将收到订单的数量是( ) A.2 B.4 C.6 D.无法确定 8.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概率函数为P{X=i}=p i+1,i=0,1。则p的值为( ) A.(-1-51/2)/2 B.(-l+51/2)/2 C.(-l±51/2)/2 D.P=1/2 9.对随机变量离散 ..程度进行描述时,通常采用( ) A.分布律 B.分布函数 第 1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量方法(二)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量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5个工人生产的零件数分别为53、48、65、50、59,则这5个数字的中位数是() A.48 B.53 C.59 D.65 2.一个数列的方差是4,变异系数是0.2,则该数列的平均数是() A.0.4 B.0.8 C.10 D.20 3.一个实验的样本空间为Ω=(1,2,3,4,5,6,7,8,9,10),A={1,2,3,4),B={2,3),C={2,4,6,8,10),则A B C ??=() A.{2,3} B.{2,4} C.{1,3,4} D.{1,2,3,4,6,8} 4.对任意两个事件A、B,A B ?表示() A.“A、B都不发生”B.“A、B都发生” C.“A不发生或者B不发生”D.“A发生或者B发生” 5.用数字1,2,3,4,5可以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有() A.25个B.20个 C.10个D.9个 6.事件A、B互斥,P(A)=0.3,P(B|A)=0.6,则P(A-B)=() A.0 B.0.3 C.0.9 D.1 7.设随机变量X~B(100,1 3 ),则E(X)=() A.200 9 B. 100 3 C.200 3 D.100 8.设随机变量X服从指数分布E(3),则E(X)=() A.1/6 B.1/5 C.1/4 D.1/3 9.随机变量X~N(2 ,μσ),则随着σ的增大,P(|X-μ|<σ)将()

2010年4月数量方法二自考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数量方法(二)试卷 (课程代码099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组数据3,4,5,5,6,7,8,9,10中的中位数是【】 A.5 B.5.5 C.6 D.6.5 2.某企业30岁以下职工占25%,月平均工资为800元;30-45岁职工占50%,月平均工资为1000元;45岁以上职工占25%,月平均工资为11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A.950元B.967元C.975元D.1000元 3.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4,试验4次,该事件出现的次数将是【】 A.1次B.大于1次 C.小于1次D.上述结果均有可能 4.设X、Y为两个随机变量D(X)=3,Y=2X+3,则D(Y)为【】 A.3 B.9 C.12 D.15 5.某企业出厂产品200个装一盒,产品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合格率为99%,设每盒中的不合格产品数为x,则x通常服从【】 A.正态分布B.泊松分布 C.均匀分布D.二项分布 6.一个具有任意分布形式的总体,从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样本均值X将逐渐趋向于【】 A.泊松分布B.x2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 7.估计量的无偏性是指【】 A.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B.估计量的数学期望小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C.估计量的方差小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D.估计量的方差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8.显著性水平 是指【】 A.原假设为假时,决策判定为假的概率B.原假设为假时,决策判定为真的概率C.原假设为真时,决策判定为假的概率D.原假设为真时,决策判定为真的概率9.如果相关系数r=-1,则表明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存在着【】 A.完全反方向变动关系B.完全同方向变动关系 C.互不影响关系D.接近同方向变动关系 10.当所有观察点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A.r=0 B.r2=1 C.-1

自学考试数量方法试题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2008年1月自学考试数量方法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0799) (考试时间16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试题包括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满分 60分,选答题满分40分。必答题为一、二三题,每题 20 分。选答题为四、五、六、七题,每题 20分,任选两题回答,不得多选。多选者只按选答的前两题计分。 60分为及格线。 2?用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写题目 3?可使用计算器、直尺等文具 4?计算题应写出公式、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保留 4位小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 一、 (本部分包括一、二、三题,每题 20分,共60分) 二、 本题包括1-20题共二十个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 题目要 求,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某汽车经销商测试了同一排量不同品牌的 7种汽车的耗油量,这7种不同品牌的汽车的耗油量数据(单 位:升/百公里)分别为:5.1, 6.5, 7.8, 9.1,10.4 ,11,13,则汽车耗油量的中位数为 A. 5.1 B. 9.1 C. 9.75 D. 13 2. 某公司员工2007年12月份的缺勤天数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则该单位员工2007年12月份的缺勤天数不超过两天的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 解析:不超过两天当然应该包括两天的情况。所以是 60+20+12 = 92,选C 3. 随机 抽样某市8个居民,对其收看世界杯足球赛的时间(单位:小时)进行调查,得到样本数据为: 1.5, 据应该按从小 A.60% B. 80% C. 92% D.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