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第30卷 第1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11 2008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8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向 衍1,2,盛金保1,2,杨 孟3,张士辰1,2,杨正华1,2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2.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210029;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210093)

摘 要:尽管国内外的水库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使用寿命、功能退化、加固维修费用高等,部分水库大坝将退役或被拆除。了解关于拆坝带来的潜在影响的一条途径是回顾在本河流系统上修建大坝所造成的后果。首先从水库大坝对气候、水质、生物、水库淤积等方面的影响综述了水库大坝的修建及其环境影响。结合国内外实际,综述了我国和美国的拆坝现状,分析了大坝拆除的原因以及拆坝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时空影响,综述了拆坝后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并首次对国内某水库进行了河流生境评估调研。结果表明,水库大坝的兴建与退役拆除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关键词:水库;大坝;退役;生态环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8)11–1758–07

作者简介:向 衍(1977–),男,湖北巴东人,土家族,博士,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监控和安全评价研究。E-mail: yx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36480915.html,。

Impa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dam removal or decommissioning

XIANG Yan1, 2, SHENG Jin-bao1, 2, YANG Meng3, ZHANG Shi-chen1, 2, YANG Zheng-hua1, 2

(1.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29, China; 2. Dam Safety Manage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anjing 210029, China; 3.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 reservoir pro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in flood control, irrigation, power generation, water supply, shipping and aquaculture, because of the life span of dam, functional degradation, and higher maintenance costs of the reinforcement, some of the reservoir dams will be removed or retired. A way of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impacts induced by the removal of dams is to recall the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ms in the river system.

Firstly, dam construct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re reviewed from the impacts of climate, water quality, biology and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caused by reservoirs. Based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the status of the removal of dam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reviewed, and the reasons for dam removal and space-time impac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the dam removal are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summarized. The investigation of a reservoir was done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truction and removal of dams are complicated, and that the studi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due to decommissioning and removal of dam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servoir; dam; decommissio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0 引 言

截止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水库85874座,其中大型477座、中型3001座。水库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大坝蓄水后使库周原天然环境生态系统发生巨变,但经多年运行后,会形成新的平衡。大坝报废拆除后,生态平衡将被打破。故研究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

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1 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

1.1 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修建大中型水───────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4B05);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基金项目(Y70803)

收稿日期:2008–09–18

第11期向衍,等.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759

库后原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等影响。此外,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一般夏季水面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水库水面上部大气层结构较稳定,使降水量减少;冬季水面温度高于陆地温度,大气结构不稳定性增加,降水略有增加。根据文献[1],库区及其上游建库后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域降雨则有所增加,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浙江碗窑水库和安徽丰乐水库即为此类。水库修建引起了降雨地理位置和季节重分布。

1.2 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一方面吸纳流域汇流带来的污染物,另一方面原流动的水体滞留在库内,这些变化使得库区水质发生了变化。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沉降,可使水体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Ca2+、Mg2+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降低了水体硬度。此外,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藻类大量生长致富营养化[2]。

1.3 对生物的影响

大坝建成后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直接影响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库区淹没对其范围内的陆生生物会造成直接破坏。此外,局部气候的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也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造成影响。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件。

1.4 水库淤泥

天然河流由于其自动调节和适应功能,泥沙冲淤基本平衡。水库的修建改变了这种自然平衡状态。水库淤积和重新建立平衡是一个长期过程。长期以来,水库淤积消耗了大量库容。全球范围内每年由于泥沙淤积水库库容的损失率约为1%,相当于500亿m3的年库容损失率。水库淤积带来的危害如下[2]:(1)库容减少,效益降低。

(2)回水上延,造成上游地区的淹没和浸没。

(3)进水口淤堵,电站过流部位磨损,影响坝前建筑物的运用管理。

(4)加重水库水质污染。大量细颗粒泥沙比表面积大,会吸附大量污染物质。

2 国内外拆坝概况

2.1 国内

国内开展了水库降等报废的历史和现状及对降等报废的意见和要求的调研工作(2000)。各地面对大量存在的病险水库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对一些作用重大、效益显著或洪灾危害严重的水库除险加固;另一方面对暂时没有条件除险加固的水库实行控制运用。此外,各地方在长期的水库运行管理中也根据客观需要或事实对一些水库执行了降等使用或报废。部分地区水库降等使用和报废情况见表1。可见,降等使用或报废的水库数量较多。但迄今为止,降等使用或报废的水库绝大多数为小型水库。调研表明,可能引起水库报废的主要原因有:

(1)规划、设计不当,长期无来水。

(2)因洪水或地震,工程遭到破坏或冲毁,无资金修复,自然报废。

(3)调整农业结构后功能丧失,或原来设计效益被新建工程完全替代。

表1 部分省(市)水库统计

Table1 Reservoir statistics of some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小型水库

省(市)

已降等拟降等

或报废

已降等

拟降等

或报废

已降等

拟降等

或报废

备注

北京市0 0 0 0 0 2

天津市0 0 0 0 2 4~5

吉林省 1 0 1 0

未统计未统计

辽宁省0 0 0 0 47 5 包括降等和报废水库

陕西省 1 0 10 0 578

未统计垮坝报废167(小型),其余多数改为淤地坝或山塘

河南省0 0 0 0 114

未统计不包括自然报废的水库

湖北省0 0 0 0 798

未统计

浙江省0 0 0 0

未统计 2 云南省0 0 1 0

未统计未统计

广东省0 0 0 0 69 70 其中降等42座、报废28座

福建省0 0 0 0

未统计404 降等报废404座,占小(2)型水库的20.84%

1760 岩土工程学报 2008年

(4)隐患严重,危及安全,且无除险加固价值。

(5)淤积严重,已失去效益且防洪不安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较多。

(6)水库库区岩溶发育,无法蓄水。

(7)生态环境需要或从经济角度考虑需退库还河(田)。

(8)本非水库(如淤地坝、蓄滞洪区等)的工程登记为水库,在清理整顿或重新注册登记中予以除名(报废)。

(9)因新建工程致使库容被填埋或集雨面积被阻隔。

(10)交通不便,无通讯设施,无人管理,群众反对者。

从调研结果看,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库降等使用和报废情况已成事实。随着水库(特别是中小型水库)因使用年限增长造成老化失修加剧,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大坝安全更高的要求,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压力不断增大,可预见将有更多的水库需降等使用或报废。

少数省份从防洪安全及大坝安全管理需要出发,结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水库注册登记等,制订了水库(主要是小型水库)的降等使用或报废的地方政策或办法规定,见表2。

2.2 国外

国外拆坝最多的在美国。截止2003年底的资料统计,美国建坝数量约8.2万座,其中坝高大于15 m或库容大于100万m3的有8724座,坝高超过30 m的有1749座。最近5 a内大坝建设仍在进行。与此同时,对一些病险坝且维修费用高昂或寿命超过使用年限、功能丧失的大坝实施退役或拆除[3-4]。从1999~2003年拆除的168座大坝的资料分析,仅有31座大坝有建成年代资料,其中27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前,最早的有近300年历史。上述168座大坝有坝高记录的94座大坝中,坝高H≤3 m的62座,占66.7%;3 m<H ≤6 m的24座,占25.8%;6 m<H≤9 m的5座,占5.4%;H>9 m的仅2座。由此可见,美国所拆坝中90%以上为坝高小于6 m的低坝。上述168座大坝均座落在小的支流甚至小的溪流上,没有一座建在较大的江河上。分析其拆坝原因,部分由于建坝时间长,超过使用寿命,已丧失功能废弃不用;部分是病险库,维修费用远高于拆坝费用(约为拆坝费用的3~10倍);约2/3的大坝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障公共安全而被拆除;其余多为作用不大,拆除后可恢复河流的天然状态。综上所述,美国拆坝以小型大坝为主,且均座落在小的支流甚至小的溪流上。

3 拆坝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时空分析

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江河的天然环境,大坝的拆除也会改变上下游的水生生态系统。这种改变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详见图1[5]。

表2 部分地区已出台的与水库降等使用和报废有关的管理办法或规定、通知

Table 2 Management practices or regulations or notices related to removed or retired dams in some provinces

地区名称管理办法或规定、通知施行时间备注

陕西省陕西省水库分级管理办法 1998

已执行

河南省小型水库报废条件 1998

试点工作

浙江省浙江省水库降级使用和报废管理暂行办法 2000

讨论稿

福建省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小(2)型水库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 2000 调研阶段

图1 大坝拆除对生态环境的时空影响

Fig. 1 Space-time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dam removal

第11期向衍,等.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761

从空间尺度看,河流在限定的被流域范围内运转。

流域是陆地表面的区域,其造就了径流,包括河道中

的水、泥沙以及化学物质。大坝的拆除对紧邻大坝区

域和库区产生重大影响,并很可能对下游较远区域产

生影响。拆坝后水生有机体重新与上游源头地区发生

联系,可向上游洄游,因此拆除大坝可能对上游被淹

没河段产生影响,涉及能量交换、泥沙重分布以及鱼

类通道等问题。拆坝后的泥砂分为两类,一类河流已

消亡,一类河流仍活跃。前者属于水土流失,后者是

先水土流失,形成沟壑,最终形成新河道。

从时间尺度看,拆坝对河流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

样性会带来短期与长期两方面影响。大坝拆除可能增

加水生昆虫、鱼类及其它生物机体的数量和多样性。

水库四周的湿地可能失去,但沿江河岸边的湿地和滨

水区域可得到恢复。此外,尽管水质在大坝刚拆除后

时常退化,但天然水流的恢复最终可导致水生栖息地

环境的改善。大坝一旦被拆除以及上游栖息地成为洄

游目的地,鱼类数量常常回弹。水生生态系统对拆坝

所产生的反应,可能导致不同于建坝前的水生生物种

群。建坝前的生物种群只有通过主动的恢复活动才可

以重新出现,包括恢复栖息地和底土层,以及加强流

域管理等。因建坝前的水生生物种群很可能通过进化

和连续发展过程,对天然和改变的物理化学环境、流

域以及栖息地变化的反应发生改变,因此大坝的拆除

不可能原样恢复建坝前的生态环境。水生态系统对改

变和冲击的反应是有差别的,见表3[6]。

表3 影响水生态系统对大坝拆除反应速率的变量

Table 3 The variables of response rate on aquatic ecosystems due

to dam removal

变量反应

冲击的程度(小、中

等、大)

小的系统反应更快

大坝在流域中的位置处在流域中较高位置的系统一般较小,对恢复的响应较快

水文季节变化特征较高流速状态输送泥沙较快,可使系统达到新的基面

一年中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拆坝,对恢复的响应速率不同

公众的期望值高期望值需采取更加主动的行动

流域的大小大流域因注入水源丰富,因此最终可能使得恢复速率较快

4 拆坝后评估河流生境影响的方法[7]

传统的河流评估以河流开发和工程建设为目的,主要以水文条件和水质评估为主,缺少以河流生态系统状况为主线,描述河流状况变化与生物过程的关系,兼顾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综合评估体系。发达国家在河流评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国家制定了技术法规和规范。河流评估包括物理化学评估、栖息地评估、水文评估、生物评估、生境评估等。

(1)物理化学评估

该方法侧重于分析物理和化学量测参数对河流生物的潜在影响,文献列举了常用量测参数对于河流生物的潜在影响。美国采用GWQI指标,综合了温度、溶解氧、生化需氧量、PH值、总氮、总磷、总悬浮物和大肠杆菌等8个参数。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采用NSFWQI指标,该体系考虑了各类参数对于物理化学评估的权重影响。

(2)栖息地评估

主要是评估河流的物理化学条件、水文条件和河流地貌特征队伍生物群落的适宜程度。美国确定了以栖息地评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总理评估方法。Bain和Hughes归纳了栖息地评估的50种不同的勘察方法。美国的栖息地评估呈现(HEP)和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是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协会颁布的,提供了150种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标准报告。美国环境署提出的快速生物评估草案(RBP)综合评估水生附着生物、两栖动物、鱼类及栖息地。此外,美国陆军工程师团、英国环境署等也提出了相应的栖息地评估方法。

(3)水文评估

水库大坝的拆除直接影响径流调节、土地使用变化等,河流相应的水文模式改变其结果可能是下游流量加大、上游水位降低,同时改变了水流的季节性和水文周期,改变了底流特性和水位起落速度。从生态角度评估水流的模式变化,可将长系列的水流过程分解为对于河流地貌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若干事件,包括断流、基流、维持水质所需的水流等,相应的参数有水位、频率、持续事件、发生时机和变化速率等。

(4)生物评估

主要是确认河流的生物状况,包括分析水文条件、水质条件、栖息地条件变化对于河流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可能产生的变化包括水域生物群落物种成份变化、优势种群变化、物种枯竭、种群缺失率、生物行为变化、生物代谢变化、组织变化和形态畸变等。生物评估中的生态因子包括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有关生态因子(量)的限制作用可用如下两条定律:①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1840年,农业化学家J Liebig提出“植物生长取决于那些

1762 岩土工程学报 2008年

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②谢尔福德耐受定理(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生态学家V E Shelford 发现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

(5)河流生境评估

主要基于河流物理结构评估河流特征和生境质量的系统。通过野外调查记录河道及河流邻近区域的特征,包括河槽基质、河槽形态、河槽组成单元(深槽浅滩)以及漫滩等。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河流健康计划建立了河流状况指数ISC(Index of Stream Condition)。英国采用RHS(River Habitat Survey)评价河流生境的水文地貌采样草案。SEQ-MP是德国的河流物理环境调查方法,该方法采样参考地图选择调查单元。LAWA-vor-Ort是德国的水文地貌评价方法,该方法将调查河段的长度设为河宽的2倍。

5 河流生境调查案例

为评估水库大坝上下游河流生境,2008年7月对安徽省某大型水库上下游及邻近河段开展了生境调查。该水库位于清流河支流上,集水面积300 km2。库区上游山峦起伏,中部冲谷相间。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为低山、丘陵、平原。植被多为人工种植的针叶林,耕地成小片分布,仅少量基岩裸露。流域内小支流密布,河网呈叶脉装,形状系数为0.6,坝址以上主河道长34.8 km,平均坡降为1.18‰。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1.3 mm。

5.1 评估方法及样带设计

采用空间对比方法,其依据是假设区域内河流的河段共享水文和地貌背景、具有相似的气候特征,筑坝前具有相似的生态群落,因而表现出生态相似性。空间对比类型包括筑坝河流上下游河段对比、距坝址不同距离的下游河段对比、筑坝河段与临近自由流动区对比三类。综合RHS方法、ISC方法以及SEQ-MP 和LAWA-vor-Ort等河流生境评估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本案例的河段及样带设计选择随机采样方法设置测量点。根据河段受水库大坝影响的程度分成两类:受水库大坝影响显著河段为处理河段(如水库下游),受水库大坝影响较小河段为对照河段(如未建水库大坝的支流或水库上游受水库大坝影响较小的河段)。根据ISC中设置测量点的方法,在水库下游临近随机地设置三个河段(RD1,RD2和RD3),在支流及水库上游分别设置一个河段,分别为RF和RU(图2)。每个河段设三个样带,考虑到本案例为小流域尺度,样带长度确定为30 m,间隔30 m(约为平均平滩宽度的2倍)。

图2 案例调查中的河段位置设计

Fig. 2 River position design in the case studies

5.2 河流生境调查指标

(1)水文指标

采用水文指数法(IHA 2007)。该方法基于水坝修建前后的长期水文监测数据。计算建坝前水文指数的自然变动区间作为参考区间;计算建坝后的水文指数,统计其偏离参考区间的程度;偏离越多,说明水坝对自然水情的改变越大。

(2)河槽基质

水库大坝可能改变河槽基质,减少基质种类,使砾石和沙洲减少,而这些类型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产率必不可少。基质类型大致分为基岩、漂砾、卵石、砂砾、沙、粉粒、硬磐土、泥灰土、碎屑、烂泥和人工物等。按照粒径大小将基质分成4类,即细粒基质、粗粒基质、漂砾和基岩。

(3)河流覆盖物

河流覆盖物是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重要生境,包括覆盖类型和覆盖量。其中覆盖类型包括底切河岸、垂悬植被、缓流中的浅水、圆木和木质碎屑、深潭、牛轭湖、回水河段、旁支河槽、漂砾、水生大型植物、伸入河流的树根等。河流覆盖物数量指河段的覆盖程度,分为大范围覆盖、中等程度覆盖、少量覆盖和无覆盖。

(4)河槽形态

分为深潭、浅滩、深流和浅流四类。描述河槽形态可用蜿蜒度、河槽发展指数、渠道化、河槽稳定度及平滩宽度表征。

a)蜿蜒度。蜿蜒度定义为河道上两点的距离与两点的直线距离之比。蜿蜒度低表明河槽比降大、断面形状单一、河岸切割有限、深槽质量差。高蜿蜒度伴随着低河道比降、不均匀的断面、悬垂的河岸以及河曲外侧的河岸深槽。蜿蜒度分成4级,即无、低、中及高。

b)河槽发展。描述河槽形态的发展状况,用发展指数表征,分级标准见表4。

第11期向衍,等.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763

表4 描述河槽形态的发展指数分级标准

Table 4 Standards for classification describing development indices of channel shapes

河槽形态优好中差

深潭深度>1 m,好区分深度0.7~1 m,容易区分深度有一些变化存在,浅

浅流不普遍不普遍普遍主导

浅滩深度大于0.5 m,好区分,基质大可以区分,基质大难区分或不存在不存在;或浅、细粒基质

深流深度大于0.5 m,好区分深,好区分通常不存在不存在

c)渠道化。河流被人类改造的程度,包括自然、已恢复、正在恢复及在改造4级。

d)河槽稳定度。包括河床和河岸的稳定度表示,分成高、中和低3级。

e)平滩宽度。即从较低河岸到另一河岸的水平距离,可通过漫滩、阶地、濒水到非濒水植被的过渡、洪水形成的杂物线、河道附近树木建筑上的水线和沙线来识别。

(5)深槽浅滩质量

深槽、浅滩、深流和浅流为水生生物提供不同的生境。该指数包括深槽的深度、流速类型、形态以及浅潭的深度、基质和质量。

(6)河岸带与河岸侵蚀

河岸带由漫滩和河槽组成,河槽包括河岸和河底,漫滩指紧接河槽有时被水淹没的区域。河槽、漫滩形态常用河岸带植被宽度、临近区域质量和河岸稳定度描述。

(7)河岸和水生群落

包括林、灌、草、挺水、浮水和沉水植被,用河岸带植被盖度、河岸带植被纵向连通性及河岸带植被横向连通性表征。植被盖度取值以图3对比确定。

图3 植被盖度取值对照图例

Fig. 3 The comparison legend of vegetation cover values

5.3 调研结果

(1)河槽基质

RD1河段以沙砾为主;RD2、RD3河段以沙砾和沙为主。RD1、RD2和RD3均无泥沙覆盖现象。从该结果看,最邻近坝址的下游河段RD3的河槽基质粒径并没有比RD2和RD3更加粗粒化。RU为沙和烂泥,含有较多的有机质。

(2)河流覆盖物

RD1和RD2的河流覆盖物相似,有深槽、底切河岸、回水和大型水生植被;RD3的类型有回水、少量大型水生植被。RD1~RD3的河流覆盖物数量均较少。与次相比,RU河流覆盖物类型丰富且数量多。

(3)河槽形态

根据Google Earth影像计算各河段蜿蜒度,见图4。整个下游河段的整体蜿蜒度为1.2,蜿蜒度低。水库上游河段蜿蜒度为1.4,略大于下游河段。支流河口至上游约3 km的蜿蜒度为1.3。

图4 水库下游河段蜿蜒度

Fig. 4 The river meandering of reservoir downstream

河槽发展的程度与深槽浅滩联合体的发育状况、深槽浅滩质量(深度和稳定度)有关,本次研究采用目测法。所调研河段中均未见渠道化现象。RD1河段有轻度河岸侵蚀,RD2、RD3河段有严重河岸侵蚀和坍塌现象,未见河床沉积现象。深槽深度用水深仪测量,RD1深槽最大水深1.4 m;RD2为0.8 m;RD3为0.7m;RU4为1 m。RD1有不破碎的立波和平缓的水流,RD2不破碎的立波、平缓、涡流,RD3不破碎的立波、急流、涡流。RU流速平缓。

(4)河岸带和河岸侵蚀

RD1带植被宽度左岸为5~20 m,右岸约2 m,且有附着植物的沙洲分布;RD2带局部裸露,除此外,植被覆盖度好,河岸带也是左岸宽右岸窄。RD1邻近区域左岸为农田、右岸为自然林地和居民点;RD2左岸为人工林和农田,右岸为农田;RD3左岸为人工林和农田,右岸为农田。水库上游河段左右岸均有郁闭度高的林地分布,林地外为农田和少量散布的居民点。河岸稳定性与河岸侵蚀、植被盖度有关,RD1、RD2、RD3河岸稳定性较低,河岸因侵蚀、坍塌加宽;RU 河岸稳定,无河岸侵蚀和坍塌。

(5)小结

因本次调研正处于汛期,水库下游河段流量接近全年最大流量,流速较快,河岸有侵蚀加剧现象;漫滩宽阔、活动漫滩小、水面宽度约为漫滩的1/3;人

1764 岩土工程学报 2008年

类活动影响大,漫滩内分布有人工林和农田;漫滩植被盖度良好,以草本为主。水库上游小支流河道窄且浅、漫滩很窄、水流接近平滩;河岸稳定无侵蚀;水体浊度大;河床富含有机质、有完整多样的濒水植被。支流河槽深槽浅滩联合体发育完整、有沙洲。漫滩有人工林。河流较浅,河岸有轻微侵蚀。本次调研结果不能代表全年情况,应完善枯水季节的调查,增加数据的代表性。应当结合水库出入库流量资料来分析水库对河流生境的影响。

6 结 语

尽管国内外的水库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使用寿命、功能退化、加固维修费用高等,部分水库大坝将退役或被拆除。了解关于拆坝带来的潜在影响的一条途径是回顾在本河流系统上修建大坝所造成的后果,尽管大坝建成带来的改变可能不是完全可逆的,但可以帮助预测拆除的各种后果。本文首先从水库大坝对气候、水质、生物、水库淤积等方面的影响综述了水库大坝的修建及其环境影响。然后结合国内外实际,综述了我国和美国的拆坝现状,分析了大坝拆除的原因,以及拆坝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时空影响,综述了拆坝后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并首次对国内某水库进行了河流生境评估调研,结果表明,水库大坝的兴建与退役拆除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参考文献:

[1] 姜乃森, 傅玲燕. 中国的水库泥沙淤积问题[J]. 湖泊科学,

1997, 9(7): 1–81. (JIANG Nai-sen, FU Ling-yan.

Depositing of clay and sand in Chinese reservoirs[J].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1997, 9(7): 1–81. (in Chinese))

[2] 徐礼华, 刘素梅. 水库及其环境影响[J]. 工程力学, 2007,

24(增刊2): 33–39. (XU Li-hua, LIU Su-mei. Reservoir and its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7, 24(S2): 33–39. (in Chinese))

[3] 杨小庆. 美国拆坝情况简析[J]. 中国水利, 2004(13): 15–

20. (YANG Xiao-qing. Analyses on dam removal in USA[J].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4(11): 15–20. (in Chinese)) [4] 吴中如, 顾冲时, 郑东健, 等. 探讨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寿命

诊断的理论和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7): 3017–3022. (WU Zhong-ru, GU Chong-shi, ZHENG Dong-jian, et al. Theory and method on life diagnosis in important hydraulic engineering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5, 24(17): 3017–3022. (in Chinese))

[5] HART David D, JOHNSON Thomas E, BUSHAW-NEWTON

Karen L, et al. Dam Remov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and river restoration[J]. BioScience, 2002, 52(8): 669–681.

[6] HEINZ for Science,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 Dam

removal science and decision making[M]. USA: The Heinz III Center for Science, 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3: 133–144.

[7] 董哲仁. 国外河流健康评估技术[J]. 水利水电技术, 2005,

36(11): 15–19. (DONG Zhe-ren. Overseas assessing technology for river health[J].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5, 36(11): 15–19. (in Chinese))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

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

最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企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Q/SD3-ZY-096-2005 ( C版) 第1页共2页 1 目的 为改进环境绩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工程局内所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程局环境因素进行环境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 3 引用文件 Q/SD3-CH-22-2005《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4 职责 4.1工程局生产副局长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安监办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环境管理评审组负责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4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 a) 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b)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依据本准则对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本部门、单位/项目部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c)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针对环境因素策划和确定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d) 安监办负责汇总、审核《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指导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进行环境影响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应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评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5.2.1是非判断法 对环境因素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凡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者,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环境影响波及全球; b)社会强烈关注; c)不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d)一旦发生可能引起重大环境事故的环境因素。 2005-5 -8发布2005-5 -8实施编制:审核:批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用户答案:[C] 得分: 2.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用户答案:[D] 得分: 3.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如果建设项目位于海湾,应着重预测建设项目对()的影响。 A.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 B.涨、落潮流和余流最大值及方向 C.海湾纳潮量 D.涨、落潮变化规律及旋转方向 用户答案:[C] 得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用户答案:[B] 得分: 5.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 6.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B] 得分: 7.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用户答案:[A] 得分: 8.()主要论述水源、用水量、给水管网的情况。 A.给水规划 B.排水规划 C.污水处理规划 D.供热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 9.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作者:徐克雷,张建伟来源:黑龙江信息科技浏览:576 ? 1 生态设计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 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生态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2 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融合。 3 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前坪水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环评证章:国环评证甲字第2104号 二○一四年八月

前言 北汝河是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的主要支流,西南与沙河毗邻,西北与黄河支流伊洛河流域以伏牛山为界,东北与颍河相接。北汝河发源于伏牛山区,流经洛阳市的嵩县、汝阳县,平顶山市的汝州、宝丰、郏县、襄城、叶县和舞阳等县,该河在马湾闸上游约25km处的岔河口汇入沙河。北汝河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乡,流经嵩县的竹园乡上庄村娄子沟进汝阳县境内,曲折东流,至小店乡黄屯村东北入平顶山市境内,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村岔河口处入沙颍河,全长约250km,河道坡降1/200~1/300,流域面积6080km2。目前北汝河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拟建的前坪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支流北汝河上游、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县城以西9km的前坪村。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供水结合发电的大型水库,水库总库容5.93亿m3,最大坝高88.8m,控制流域面积1325km2。 前坪水库工程可控制北汝河山丘区洪水,将北汝河防洪标准由现状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配合已建的昭平台、白龟山、燕山、孤石滩等水库和泥河洼等滞洪区以及规划兴建的下汤水库共同运用,可控制漯河下泄流量不超过3000m3/s,结合漯河以下治理工程可将沙颍河的防洪标准远期提高到50年一遇。水库灌区面积50.8万亩,每年可向下游城镇提供生活及工业供水约8000万m3,水电装机容量7250kW,多年平均发电量约1970万kW?h。 2011年5月26日~28日,水规总院在北京对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编制的《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查。2012年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以水总设〔2012〕647 号文将《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2013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14〕717号对《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2014年6月,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和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联合中标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1标,根据招标范

水库8 淹没及环境影响评价

8 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范围 8.1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 8.1.1 淹没处理标准的确定 xxx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标准是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及xxx水库调节运用特性,经分析确定库区淹没处理洪水标准见表8-1。 表8-1xxx水库不同淹没对象设计洪水标准表 8.1.2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和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的规定,淹没耕地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为P=20%,淹没输电,通讯线路和公路按设计洪水标准P=2%执行。 经调洪计算,P=20%洪水位为344.76米,P=2%洪水位为315.17米,库区从坝址至回水末端总长1.26km。淹没的实物有:水田90亩,旱田180亩,林地100亩,公路需改线2.2公里。 8.2 工程永久占地 水库管理范围为:库区上游从坝轴线向上不少于100米及库区土地征用线以下水体陆地面积,大坝下游坡脚处200米,两侧主要建筑物处延200米,水库保护范围:由坝址以上,库区两岸土地征用线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之间的陆地。 xxx水库工程永久占地包括淹没区共计524.4亩。其中工程占地10.5亩,淹没占地511.9亩,管理区占地2.0亩。 8.3 补偿投资估算

根据国家有关征地补偿政策规定和实地调查,参照省内其它水库补偿标准进行淹没补偿单价分析,坚持三者利益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水库淹没补偿费进行估算,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总计为473.72万元。相见表8-2、表8-3。 表8-2xxx水库淹没补偿投资估算表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教案设计

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教案设计 第二节环境污染的危害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知识: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我国的环境质量现状。 2. 能力: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自由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德育渗透: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加学生的忧患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1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录像、三支试管、清水、水蚤、Hg (N03)2 (质量浓度 为0. Olmg/L) KNO3 (质量浓度为0. Olmg / L)o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群体调查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引言、提问:环境危机除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外,还包括什么?(答:环境污染。) 对,唐朝诗人杜甫曾经这样赞美大自然:“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口鹭上青天”,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们这节课的研究主题是环境污染的危害。 前几天,我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走访环保部门,调查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并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请问从大家的调查情况来看,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 (答:5方面。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 我们先来研究大气污染的危害。 问:通过调查,大家知道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和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吗?(答:我国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讲述:那么衡量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以什么作为标准?我们天津市的空气质量又是如何呢?我们请调查大气污染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学生介绍:环保部门把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作为城区污染评价的主要指标。我们在

浅论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浅论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09-06-15T14:45:53.513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国亮,李爱英(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 [导读] 简要分析了水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摘要】简要分析了水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结了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以及水利类和水电类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点、综合评价的内容等,为同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Discussion assessment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Chen Guo-liang, Li Ai-ying (Xin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UrumqiXinjiang830000) 【Abstract】The article briefly analyzed reservoir project may have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 summed up the reservoir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content as well as water and reservoir type hydropower project concern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tent and so on similar project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Reservoir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1. 引言 水库工程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基本可以分为水利和水电两大类,水利类水库工程是通过水库的拦蓄,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而水电类水库工程则是依靠水库将河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造成河道水资源量的减少,而后者则对河道水资源量无影响。 水库工程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非污染型影响,因此属非污染型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从法律上提到新的高度,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的颁布,逐渐使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环评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针对水库工程的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预测、评价,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作为工程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的依据。 2. 水库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1对水文情势影响。水库工程由于改变了河道的天然状态,因而对河道乃至流域内的水文情势造成影响。对于水库工程而言,水文情势的变化是导致工程运行期间所有生态与环境影响的原动力。水文情势的变化,将会对航运、环境地质、水温、水质、流速、流态、局地气候、土地资源、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河道冲淤、供水、灌溉、移民等造成一系列影响。 水库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在库区和坝下截然不同,库区由于大坝拦蓄,坝前水位一般有较明显的抬升,有些高坝水库坝前水位有很大的抬升,由于水位升高,水库水深从坝前至库尾都有不同的增加,同时水库淹没一些原来的陆地将会变成水域,库内水域面积大量增加,另外水库蓄水后,因库区水位雍高、水深增大,水面比降变缓、流速减小,在水库局部岸边可能会有回流,在入库支流汇入口,原来湍急的河流将变成库湾,水流流速大幅减缓。 坝下水文情势将由天然径流状况转为受水库调节影响的状况。对于中小型水利类水库,有防洪要求的,在洪峰期由于水库蓄洪,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洪峰流量,在洪峰后期,水库泄洪,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洪水历时加长,洪峰流量变小,水库削峰作用明显,汛末及汛后水库尽量蓄水以保障供水,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特别是,有些以供水为主的水库在制订调度运行方案时,在枯水期甚至平水期都不考虑下泄,从而导致坝下脱流,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对于大型水利类水库工程,由于水库规模大,调蓄能力强,在枯水期仍可保证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而平水期和丰水期则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总体表现为坝下流量过程年内趋于坦化,水库年内总下泄水量小于天然来水量。 对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除汛期按防洪要求运行外,一般在丰水期蓄水以保证枯水期电站正常出力,因此一般表现为丰水期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来水量,枯水期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坝下流量过程趋于坦化,年内总下泄水量与天然来水量相同,但大部分电站的大坝至电站尾水之间存在减脱水河段,特别是一些调峰运行的电站,坝后常常会出现减脱水现象,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 坝下河段水位和流速变化情况与流量变化过程相对应。 2.2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河流上筑坝建库,将使坝上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库区水动力条件也将发生改变,急流变缓流甚至静水,水深、水面宽成倍增加,造成库内水体水质、水温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坝下河流的水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 库区水质变化主要体现在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部分水质指标的变化如重金属的沉降、泥沙含量的降低等,坝下河道水体水质则受制于库区水体水质以及坝下河道水量变化引起的水体自净能力的变化。通常状况下,在河道水体水质本底状况较好的前提下,水库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库区及下游河道水体水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是,若有污染源排入河道,水库工程的调蓄作用造成河道水量的减少将有可能加剧水质污染的程度。 水库工程的“高坝大库”将会造成库区水体出现水温分层现象,进而造成下游河道水体的水温出现变化。存在水温分层现象的水库多分布在山区,且库内水体的交换速度缓慢,根据相关研究,若水库最大坝高大于50m,发生水温分层现象的概率可以达到50%以上。水温分层现象多发生在夏季、冬季,而春、秋两季则不明显,夏季水体水温随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冬季则正好相反。下泄水体水温因水库水温分层现象而发生相应变化,并且因泄水建筑物的高程变化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高程越低,水温影响程度越大。通常状况下,水温沿程恢复需要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才能恢复至天然状态。水温与鱼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鱼类的繁殖,要求一定的水温条件。 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问题评价两大方面考虑。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Document on measures to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 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小泰温馨提示:整改措施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让原本事情得到改善。本文档根据整改措施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2、篇章2: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文档 3、篇章3: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文档 4、篇章4: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5、篇章5: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文档 6、篇章6: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文档 生态环境是各种物种在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它包括所有我们需要的资源,如果不采取措施好好保护生态环境,那地球会加快走向灭亡。以下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的生存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森林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分钟就有超过20xx0平方米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海环字[2008]367号)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海环字[2008]367号) 来源:国家海洋局发布时间:2008-05-09 国海环字〔2008〕367号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已于今年6月17日经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七月一日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核准部门)核准。 第五条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海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以分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两种形式。 第六条下列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一)需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的海洋工程; (二)涉及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等特殊性质的工程; (三)海洋矿产、油气、海砂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 (四)5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顷以上的围海工程; (五)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风力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六)其他需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海洋工程。 前款规定以外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根据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核准。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开展海洋工程环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04T10:26:25.1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罗红保 [导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摘要:现阶段,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它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 1.2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3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2.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使命。许多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往往只注重事中保护,轻视或忽视了事前、事后保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2.1水利工程事前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前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地点的环境考察工作,评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出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预案。其次,要做好对设计图的审核工作,力求工程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降至最小。第三,要合理地进行工程规划,做好工期和工序的安排工作。 2.2水利工程事中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中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在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机制。一方面,通过严格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保证工程有序正常进行,确保废水废物的排放处理工作按规定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环境监测机制,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按照事前准备的环境保护预案进行及时处理,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化。 2.3水利工程事后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时候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指要在水利工程在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和恢复工作。如,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面貌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环境观察机制,观察水利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事后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日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历史性参考。 2.4全员贯彻环境保护思想 除了做好水利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外,施工人员应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中。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施工人员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策略的研究 3.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修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3.2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城市,推行污水、污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工业污染物源头、工业污染物点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重污染企业逐步分类进入各类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然后进行分类污水处理;根据城镇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并减少污水排放量;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3.3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分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分阶段全面推广水体的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湿地、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修复被污染水体和水生态系统。合理地分阶段地实施生态清淤,减少淤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释放量,控制藻类暴发。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减少内源污染。 3.4加快建设,合理调整水系布局,为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服务 对河道、湖泊岸线尽可能采用自然形态,增加绿化植被,恢复滨水生态,并与景观、风景旅游相结合;注重人水和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水资源优势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充分体现滨江滨湖特色。对水系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水系和江湖连通,加强水体流动。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发展水文化、水经济,创造良好水环境.加强水系形态控制。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

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 福州桂湖生态温泉城(融汇泉景A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三月

1 项目概况 福州桂湖生态温泉城(融汇泉景A区)选址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湖山村胡中村。征地面积117550m2,实用地面积117550m2(合176.24亩),总建筑面积298143.9m2,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29140.3m2,不计容建筑面积69003.6m2;住宅面积223644.3m2,幼儿园面积3430.2m2,物业管理面积795.7m2;容积率1.95,建筑密度16.9%,设地上、地下机动停车位1841辆。项目总投资23.0115亿元。 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运营期产生的环境污染,其中施工期为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施工废水、扬尘、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运营期为汽车尾气、设备噪声、商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结论 2.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水环境保护目标:桂湖溪。 (2)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断面各现状评价因子标准指数<1,均未出现超标。桂湖溪各断面的水质指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净车废水、地下涌水、桩基泥浆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因桂湖片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建议采用“化粪池+地埋式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后排入桂湖溪。桂湖溪无饮用水源地,且根据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各断面的水质指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项目施工时间短暂,废水量较少,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②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a.分析表明项目雨水经收集后、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区外规划路市政雨、污水管网,污水最终由桂湖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设计人:xxxx审稿人:xx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联系所学知识,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能力目标: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情感目标: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教案重点: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案难点: 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案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讨论xx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种造成的破坏,导入新课:请同 学们结合对校园周围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拟定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二、定向导学 自研自探(多媒体展示)

1.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3.请制定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三、互动展示 环节说明:按目前班级组列坐序不变,先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学,五分钟后由老师引导,让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探讨自己的答案,取长补短。最后由学生自主展示和老师抽检两种形式以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效果,在每答完一题后由其它同学对该答案进行评议。学生展示提纲如下: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回答下面问题: 1.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答:水污染(原来的小河变成了垃圾场、鱼虾死亡) 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等 2.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保护水环境,不随意丢弃废电池,随手关闭水龙头、多用肥皂,少用含磷的洗衣粉、不随地排污水、植树造林、保护草坪,善待植物,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3.请制定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拟定计划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如下:目的要求: 1.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和分析讨论,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

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水库流域特有的生态建设,对区段的接续发展,带有重要的价值。水库流域范畴内的生态建设,面对了多层级的疑难,如生态管控的疑难、经济疑难等。要从本源层级内,限缩既有的环境污染,就应当接纳战略环评的总思路,有效限缩决策误差特有的环境干扰。 标签: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人为干扰严重,最近几年,流域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偏多的毁损。流域区段内的林地缩减,植被带有退化的总倾向。流域特有的持续发展,没能依循预设的思路去进展。在这样的态势下,有必要明晰战略环评的新颖途径,恢复流域原初的生态系统,重设最佳的决策。 1水库流域特有的生态疑难 1.1区段内的水土流失 最近几年,伴随工业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水库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被广泛兴建。在这样的态势下,流域原有的水土流失,带有递增的倾向。具体而言,侵蚀沟原有的数目增大;水土流失既有的面积随之增大。增大的面积占到区段的一半。流失面积的延展,促动了土体侵蚀,也加剧了流域特有的侵蚀沟。从现状看,水库流域既有的侵蚀沟。 1.2水体特有的恶化倾向 水库流域这一范畴,工业及灌溉需水量,与现水库供应水量,带有明晰的矛盾。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及工业排污的增加,流域范畴内的水质,也渐渐恶化。据大量水库监测数据统计:水库水体原有的浑浊度,带有递增的倾向,且频繁更替。在汛期时段内,如上的倾向更明显。流域特有的污染物,涵盖了较多的氨氮和有机物。除此以外,汇水区固有的植被,正在被毁损。水体夹带着的大量泥沙,进到库区,带来水库淤积。 1.3流域以内的土体退化 土壤资源数目的缩减,是特有的退化弊病,是土体固有的质量降低。数目的缩减,是表土及总体态势下的土壤损失;质量层级的缩减,是土体固有的理化属性、固有的生物属性,正在渐渐退化,也即肥力的限缩。流域特有的农用地,占到总体数值的二成。流域内土体类别,可以分出中等层级的红土、草甸土、砂砾土。 水库流域培植着的植被,带有退化倾向。最近几年,伴随人口的递增,生态及发展特有的矛盾,也渐渐凸显出来。带有掠夺特性的开发中,森林植被既有的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指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科学发展观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及顺应当代国际社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可持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1.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 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国在以往的建设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规划,有的项目做到作业设计,大部分是根据规划的估算进行资金投入,由各级政府组织施工,最后由国家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果是资金流失投资效果差资金利用率低。由于没有实行工程管理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重复建设、多次投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国家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这就要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程序进行,完全纳入工程化管理轨道。 由于这项改革刚提出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在操作规范上又没有规程可依,甚至对工程的内涵意义还认识模糊,把政策当成工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工程管理项目,从工程本身而言,首先它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文件、投资预算等资料。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合同制、监理制,工程竣工要由代表业主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这就保证了工程建设第一的质量投资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林业工作更是如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从人类社会有了经济活动开始地球的陆地就产生了经济系统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脱离不了生态系统,即融入生态系统之中,并依附于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开生态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反过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经济价值,当人类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这个系统也就成了生态经济系统。当今世界(地球陆地)纯生态系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活动,超负荷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就是使生态失去平衡。因此,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调节这种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这种调整的政策措施, 目的是恢复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地位。 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不是就脱离经济活动了呢?我们说不是的,搞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不要经济。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安全地发展,生态县建设就是一个事例。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也是离不开经济,我们所进行的种树、种草也都存在着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当今世界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把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给分开了,分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