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红色旅游

北京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北京红色旅游现状对策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留下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以这些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一、优势及现状

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建国后,中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具有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拥有特殊的发展红色旅游优势。红色旅游资源历史地位高、影响大,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完整,历史遗存多、禀赋高、分布广。从五四运动策源地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党的创始人建党初期在北京的大量革命活动;从卢沟桥打响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枪到平津战役;从新中国开国大典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成就的大量标志性工程,构成了北京发展红色旅游的坚实基础。

北京市旅委认真贯彻红色旅游发展“一期规划纲要”精神,扎实部署红色旅游发展,推动北京市红色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北京市全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7841万人次,同比增长11%;全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443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首批8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在基本处于免费开放的状态下创收3528万元。这些数字充分表明北京红色旅游的强大吸引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红色旅游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随着北京市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各种政策的出台等,北京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促进越来越多的游客把红色旅游景区(点)作为其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北京市推出的红色旅游线路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2010年,北京只推出了6条红色旅游线路,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了红色旅游线路26条。这些红色旅游线路包括新文化运动寻迹游、万安公墓追思先烈游、卢沟烽火宛平游、焦庄户地道战体验游、天安门广场红色游、烽火硝烟军博游、见证历史东城游、红色故居西城游、日出东方朝阳游、红叶霜天海淀游、妙峰山情报站寻迹游、京西红色山村游、红歌诞生地堂上游、抗日烽火十渡游、雄关漫漫昌平游、鱼子山抗日遗迹游、庙上村革命传统游、缅怀英

烈密云游、平北抗战烽火游、运河人家通州游。红色旅游线路的增多,不仅拓展了北京红色旅游的历史文化,而且扩大了红色旅游的空间范围,使北京的红色旅游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带动了更多旅游形式和旅游区域的发展。

三、北京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种类单一

对红色旅游景点中展览馆、纪念馆的形式的看法过于单调。结合调查的数据可以得知,游客们普遍认为北京地区红色旅游种类较单一,不同景区开发的相似度较高,同一景区内景点太少,可供游客停驻和参观的旅游项目太少,有些景点由于开发不当等原因,基本未形成景点。同时在实地对红色旅游基地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红色旅游产品总类的局限性,大部分项目为故居游、博物馆游形式,缺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

2.旅游者对历史革命的了解或兴趣不足

红色旅游不同于单纯的自然景观或者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具有刺激性或者强烈的吸引力,红色旅游因其特殊性,在吸引游客能力发面具有一定的弱势。

3.北京红色旅游景点宣传缺乏

大部分游客表示北京红色旅游宣传少, 力度小, 在景区外户外广告中很少看到北京红色旅游景点的宣传手册及广告语, 不能有效地让外界的游客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北京红色旅游景点。

四、发展红色旅游对策

红色旅游资源历史地位高、影响大,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完整,历史遗存多、禀赋高、分布广。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具有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拥有特殊的发展红色旅游优势。我们应发挥红色旅游的优势,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红色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良好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这种优势首先体现在北京的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些景区对红色历史与文化的反映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也具有鲜明的旅游特色和国内外影响力.大力支持这些品牌景区发展,维护和扩大其品牌号召力,是北京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策略.

1.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北京红色旅游发展坚持“开放与保护并举,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通过不断加大建设投资,修缮红色遗存,保护革命文物,使北京的革命遗址、伟人故居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将对弱势种类的旅游地的发展起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北京景区交通可进入性差, 游客进不来, 散不开。景区交通修改措施主要是建立良好景区停车系统。对进入景区的公路进行拓宽或管理,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流通性。其次,还要逐步完善景区内旅游辅助设施。在景区内增加休息设施, 修建游道,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2.发掘红色文化核心价值

深入挖掘了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通过有影响力的旅游展会,加强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各区县和红色经典景区都应建有红色旅游网站和网页,印制充足的红色旅游宣传资料。

树立北京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并对北京各处的红色旅游景区资源进行差异化战略发展,充分利用北京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旅游地开发前期的基础性调查和研究,对旅游宣传口号等重新定位,加大营销力度, 整合各项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报纸、户外广告、电视等传播媒体, 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红色旅游的特点特色,扩大其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推进网上促销,制作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网页,把宣传促销的触角延伸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其次,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国家相关部委有责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派遣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在北京采风,进行宣传.使红色旅游形成品牌,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对红色旅游景点,要强调其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要逐步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开放,以吸引更多游客,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基础设施建设与员工培训

围绕红色旅游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北京市旅游委员会应紧抓旅游市场监管,努力提高红色旅游景区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认真做好红色旅游服务保障工作。制定标准制度,加强红色旅游标准规范化建设。强化、细化红色旅游安全管理,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保证全市所有旅游景点全部配备安检设备,并邀请专家进行安全培训。使旅游服务得到保障,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组织全市有关人员参加培训, 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紧抓工作机制的建设和旅游市场的监管,努力提高红色景区整体服务水平,注重对红色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组织红色景区参加全国红办举办的景区工作人员培训班,不断提高红色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开展红色旅游当中,应充分重视专家学者的作用,征求他们对红色景区创建的意见。此外,还组织专家学者授课,邀请他们参加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利用智力资源加强北京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

3.旅游资源和力量整合

大力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和力量整合,发展北京的“红色旅游”,整合三个战略圈,一是以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二是以北京为中心联合开发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京津冀晋战略圈。以形成更大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游人。第三战略圈是北京的市场与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上海、江苏、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等省市结成联盟,形成“红色旅游”的大市场。

旅行社是市民参加“红色旅游”的具体组织者。为了把“红色旅游”做大、做强,我们应把那些有实力、有信誉、有产品的旅行社组织起来,形成旅行社的“红色旅游军团”。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北京市应注重各种旅游形式的相互结合,推动全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例如将红色旅游与古都旅游、山水旅游、民俗旅游相

结合,尤其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郊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北京的新农村建设,提高了郊区群众的收入,使乡村旅游更加丰富多彩。

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延续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红色旅游必须走区域合作和

区域整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让红色旅游资源重新焕发生机,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

3.提高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

首先,加强红色旅游的文化创新,打造一批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的舞艺术精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其次,逐步健全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继续以革命斗争历史内容为重点,将1840年以来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遗存纳入红色旅游范围。同时,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与各种旅游形式融合,形成全新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再次,引导各类旅游企业积极拓展与红色旅游相关的经营业务,培育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逐步健全与完善北京红色旅游产业链。把红色旅游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进资本的多元化投入。

五、总结

1发展北京红色旅游,应充分发挥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引进实力雄厚、旅游开发经验丰富的集团公司,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服务公司,按照政府做规划、做形象,企业做产品、做市场的思路,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注入运转灵活、服务周到的市场活力。在严格执行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依法保护的基础上,推进旅游景区的市场化深度开发,加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突出红色核心价值,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整合,形成北京红色旅游的产业化,以解决旅游建设投入不足、经营机制不活、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韩燕平.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革命老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3]王健,等.“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4,(3).

[4]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5,(4).

[5]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1).

[6]什么是红色旅游?[J]. 中国保安, 2006, (10)

[7] 王亚娟.红色旅游开发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 (12)

[8] 刘红芳.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