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21第【内容范围】

必修课程第八单元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课内容。

【教学主题】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备条件】

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可选择在普通教室、历史专用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不同场所,安排学习活动。

【教学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离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变得无意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在于本学科的学习上。

2.关注教学效果的达成。新编部版教材内容非常庞杂,需要老师自己有更宏大的知识架构,重新整理和整合,不能简单的“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而应该关注在有效知识的教授。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

4.具备反思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必修下第八单元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中第三课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本单元讲二战后世界的变化,既有资本主义世界的自我调节,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艰难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提及了第三世界国际的发展。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这块内容在原有教材中提及较少,现在补充进来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理解世界历史。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中山市实验中学高二文科生。该班生源较好,学生乐于接受陌生知识,也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课堂效果达成基本符合预期。

【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瓦解的基本过程。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殖民体系建立和瓦解的原因,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3.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的发展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殖民体系建立和瓦解的原因。这个点涉及到的时段较长、国家与地区较多,所以对学生的理解有点困难。需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球视角,才能更全面的理解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用唯物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只有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整段历史,史观

来指导思考,才有可能对历史进行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教学思路】“殖民体系”,然后在从殖民体系的建立讲起,这先补充一个本课相关的核心概念“殖民”也是样比较符合正常的逻辑线。讲到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后再提及他们成就与挑战,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概念介绍材料一殖民与殖民地:1.

同时把本国殖民是一个古老的历史现象。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在海外占领和掠夺、

大批居民移往该地居住和开发的地区。

。世纪到20世纪初本课我们讨论的是近代殖民地,时间限定为15

殖民体系:2.

现代殖民帝国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而在争夺和瓜分殖民地的过程中,指的是,

互相制约的整体。它是新一轮殖民扩张的产物,结成的互相联系、同时也是现代国际法逐步完备和发展的结果。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概念的介绍,让学生对“殖民”“殖民地”“殖民体系”三个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介绍概念时,强调三个需要关注的信息点:①本课所涉及概念“殖民”和“殖民地”关注的时间段是15世纪到20世纪;②殖民体系是现代殖民帝国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结成的关于国与国之间的一个关系③殖民体系是现代国际法逐步完备和发展的结果。强调这三个关键信息点,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全面准确的认识殖民和殖民体系。)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一:从世界殖民史动态地图视频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思考分析。

在视频开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点关注视频。

Q:殖民从哪个地区先开始?为什么?

Q:殖民早期对非洲的殖民为什么只是沿岸几个点?

Q:对非洲的殖民大概什么时候加快?为什么?

Q:非洲的独立大概什么时候加快?

通过视频和问题,学生能够直观的发现,近代殖民自15世纪后期从美洲开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这也是与殖民的首要特点相关的,殖民在开始的初期是优先对一些无主之地或者相对弱势的地区进行侵略的;殖民早期对非洲只是占据沿岸几个点,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关,也与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相关(控制商路,建立商站);对非洲的殖民在19世纪末期突然加快,既是几个殖民帝国互相勾结签订“柏林协定”的结果,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大发展的结果;非洲的独立在二战后开始加快,20世纪60年代是非洲独立最快的时期。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的展示近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和瓦解,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变化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全球进行侵略的过程。强化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对历史的解释能力。)

(二)学习任务二:探索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1)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殖民地为什么要独立。

展示一些近代非洲的图片,初步让学生形成观念上的冲突,“有人说,殖民给这些地区带来了现代文明,比他们自己发展走的更好,那为什么还要独立?”从而引入思考。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认识到殖民给一个地区带来的破坏性作用,不能因为其介入了近代文明成果,就忽视其在过程中带来的伤害。

材料二: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材料三:二战使传统殖民大国的影响力下降,权势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身上。而美苏向来有反殖民的传统。《联合国宪章》中“任何民族对外来统治的屈从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法理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殖民地在20世纪的60年代掀起独立热潮的原因:

1、长期的殖民压迫;(此处继续追问。殖民压迫伴随着殖民行为的开始而开始,为什么到了二战后的20世纪中叶才开始独立。)

2、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殖民帝国实力下降,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控制成本变高);

3、主权国家概念的传播;

4、世界的反殖民潮流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们对20世纪中叶的独立浪潮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掌握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抛出材料,制造冲突,引发思考:独立的方式有什么。

材料四: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材料五: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全民公投被迫接受,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同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民投票。7月3日,宣告独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从法国本土迁入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在阿工作、地位、经济条件和居住地域上都高人一等、自成一体。当时国际上的一般观感还是把阿尔及利亚看做法国的一个特殊部分,而不是普通的帝国殖民地(在这种领地中,由少数帝国官僚统治广大异族被统治者)。当时的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关系,好比十九世纪的爱尔兰之于英国。

阿尔及利亚本土争取更多主权,被拒绝,遭到残酷镇压!1954年—1962年近10年斗争

非洲第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国家,为其他民族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有益经验

材料六:埃及独立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设计意图:第一段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第二段材料给出冲突案例,层层递进。学生得出几个认识:1、并不是殖民国家放弃了殖民统治,而是殖民地人民经过了长期艰苦的斗争;2、斗争过程中需要解决国民的身份认同问题;3、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学习任务三:探索殖民体系瓦解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及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1)大环境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同学们能够对二战后整个世界的形势有一个了解:各国都会“竭尽所能”的进行恢复与发展).

2)因地制宜(让同学们能够发现二战后经济发展存在着地(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区差异。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发展资源出口型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3)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变革。

1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材料七:20003%。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就一样了,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教学设计意图:用文字和图片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坚持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可能发生新的发展困难,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变革。)

(四)学习任务四:讨论是否有中国模式

学生活动:阐述自己的“中国模式”的认识,“中国模式”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否有借鉴意义,互动交流。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互动评价。

【教学评价设计】

讨论是否有中国模式,并写成小论文形式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阐述自己的“中国模式”的认识,“中国模式”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否有借鉴意义,互动交流。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互动评价。

【板书设计】

一、概念补充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为什么要独立?

2.独立的方式?

三、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时代背景

2.因地制宜

3.顺应时代要求,适时积极变革

【教学反思】

从历史解释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

——以《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课为例

任何一个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只培养一种核心素养,都需要多种核心素养的配合,因此需要用一种核心素养作为“参照物”来融合其他的核心素养。本次试教,就选择用“历史解释”来整合五大核心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务进行理

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这里,历史解释不再只是历史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而已经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何兆武指出:“一切历史解释可以说都是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某一事件何以是如此,即它是由于什么原因;这可以名之为“何以”(why)的问题;(二)某一事件如何是如此,[0]综合新课标要”。”(how)的问题即它是由于怎样的演变历程而来;这可以名之为“如何求和专家意见,均可见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做本课的教学设计时,着重关注“why”(殖民体系为何崩溃)和“how”(独立后如何发展)这两个重点来进行“历史解释”的尝试。本课内容涉及的史实多、时间跨度大,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历史解释的难度颇大,但本课设计尽可能的体现了“以历史解释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具体评析如下:

(一)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必定是在一定史观指导下进行的,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强调:“在解释过去的时[1]以历史

解释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要自觉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指导。候必须使用理论”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关注殖民地与宗主国的斗争。引入“殖民”“殖民地”“殖民体系”概念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准备,更好地理解整课书。用动态地图视频的方式介绍15世纪以来的欧洲殖民史和被殖民地区的独立史,让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些都是为了学生能够进行历史解释而做的必要的补充。

本课在设计“殖民地独立的原因”时给学生抛出一个思考问题:殖民给殖民地国家带来“近代文明”,那为什么还要独立?该如何看待西方殖民帝国对殖民地国家的殖民问题。马克[2]中阐述了“双重使命”理论,即“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2思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理论虽然最初只针对印度提出的,但对于与印度有相似经历的其他东方国家亦具有普遍的意义。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介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典观点,不回避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国家进行的开发,但也必须客观看待这个问题。

在看待殖民地独立的过程时,要看到亚非拉地区摆脱殖民统治所做出的努力,持续而坚韧的斗争。这些地区的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反殖民反封建的浪潮,也启发了当地群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人类历史是纷繁复杂的,只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才能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认识历史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是历史解释重要的方法论。“时间性是历史解释中至关重要的维度,而历史叙[3]空间也

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历史是过去发生的,而历”。述是以时间为其天然线索的史的解释则无时无刻不受自己所生活时代的影响。因此,要准确、客观的解释历史现象,就必须跳出时代的束缚,尽可能地置身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给他们以合理的解[4]释。”本课前一部分内容,殖民体系的建立和瓦解,时间跨越了500多年历史,空间涉及到亚洲、非洲、美洲等多块大陆的发展与相互关系,这个就需要学生在了解过程中,建立一个时空坐标。只有时空坐标的建立,学生才能理解美洲的殖民开始于15世纪,这是与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发现相关的;只有时空坐标的建立,学生才能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帝国掀起的对世界的瓜分狂潮,这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局势大变相关的。.

必须强调对殖民主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在遵循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学说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把它作为教条。以双重使命学说作为指导,同地区的作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只有对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水平的宗主国及其殖民地的进行具体的研究,以上都是基于特定时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不同类型的殖民主义进行认真的分析,空背景下的历史解释。交通通讯技术的改变、本课在设计独立后各国发展情况时,引入了二战后大的时空环境:在这个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再次营造一个完整的时空环境。各国恢复发展经济的意愿等,的选择。环境中,学生才可以全面的理解各国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因地制宜”(三)培养正确价值导向的历史解释中学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把专家们研究的成果以教材为载体,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内化,运用通俗的语言和得体的表述,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和合理的历史思维渗透给学生,[5]。历史是具体而生动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不断地体验和感悟才能有所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持有“教给学生正确知识”的想法,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特别是教师眼中的正确知识往往就是教材观点,以至于他们常常不懂得[6]所以老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区分历史叙述中作为事实判断的史实与价值判断的解释。自己首先要具备合适的思维工具,引入批判性思维来作为矫正思想的一个理性的标尺,以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对于“殖民主义”问题,马克思虽然提出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但绝不意味着马克思对殖民主义持肯定的态度。要给学生明确,马克思是一直反对殖民主义的,他所总结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是把殖民主义放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扩张这一大的范围内加以考察,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殖民主义,理解对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联合起来反对殖民主义的必要性。

在看待“阿尔及利亚独立后仍对法国有所依赖”问题上,看到一些殖民地在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道路以后,不能马上摆脱宗主国影响仍采取了一些主动或被动追随宗主国的行为,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独立发展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甚至很多国家经历了漫长而不间断的改革,或者长期证据动荡,使得独立后的发展缓慢,但这些困难、障碍不是“新殖民主义”出现的理由。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国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默许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的干预。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引用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工具,尽可能的保证思考的公正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四)设置教学问题引领历史解释

历史教学,肯定不是一问一答。但历史教学,肯定需要有问有答。思考就孕育在这一问一答间。一个不善于提问的人不会是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7]通过一个接一个逻辑严密的问题引领,才能将孤立零散的史料加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以延展,实现史料之间的对接,才能让学生在一个很顺畅流利的思维过程中落实“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我们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展示,都是基于当下对这段历史、课标、教材的理解。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靠几节课可以完成的,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我们一线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要求,引入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设计以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实现历史教学“立德树人”这个最终目标。

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24[0]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6[1]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686页。

冯一下.试论历史解释的基本方式——“历史解释与历史教学”专题研究之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3](4)2017.

历史教学朱可.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4](上半月刊),

2017(5)历史教学.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朱可[5]2017

(5)(上半月刊),3)(楼卫琴.批判性思维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6]】中山教育

研究,J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开放性问题设置初探——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课为例.【.张昱[7]2017(7)

018-2019学年上期高2019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海淀八模 2019届高三文综模拟测试卷(二) 命题:北京京星教育中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 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29.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30.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文档

第一讲中国历史 高频考点 考点释义 中国古代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明清是我国大一统的历史时期。是古代史中复习的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主要内容,重要人物的重要功绩等是考试中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重要词条 (一)先秦历史 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人繁荣时期。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开始种植粟和栽培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起义的国人赶走,由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政,史称“共和行政”。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商鞅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儒家的创始人是孑L子,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 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 帕文化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公元前2600年 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 考拉夫妇立像 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孔子(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最后统一为“摩揭陀”天国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耶

【统编】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初三:世界现代史综合(二)(含答案)

世界现代史综合(二) 1.(2019·江苏苏州)欧洲的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这一进程中,英国一直扮演着三心二意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戴高乐想要被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款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摘编自孙建霞《探析20世纪50~60年代戴高乐的欧洲战略》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共体成立后,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摘编自巩潇泫、贺之杲《美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l)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关于欧洲复兴的主张及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3分) 1..(1)主张:欧洲联合。原因:借助合作的力量实现法国的复兴。 (2)变化:由不关心到关注。 原因: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英国失去贸易统治地位);英国经济不振(落后于欧共体国家)。(3)影响: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打击了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推动了欧盟的政治改革(为未来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发展方向)。 主要因素:国家利益(主权)。 2.(2019·江苏宿迁)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C.食具 D.货币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 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

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 C.知府D.枢密副使 8.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9.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10.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1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大事年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二)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今)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年25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922年2年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4年7月,《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1955年4月,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9年,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演示教学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 中华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中国在世界发展中地位发生着变化。 秦朝兴盛时,罗马帝国尚未崛起,其可谓当时世界上领土人口第一大国。其为后世确立了封建基本制度。大概的确定了中国的版图。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但关于地位问题很难定义,教科书式的回答让人反胃,翻来覆去就两句话。应该说当时它对世界周边影响不大,除了跟临近的少数民族打打外,万国来朝的局面没能出现。所以其在中国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明,与同时期的贵霜,安息,大秦并称为“四大帝国”。丝绸之路在汉朝形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华夏族人重新控制了“丝绸之路”,夺回了世界贸易的至高点,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三国时期,当时,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已经强盛到顶点而衰败,罗马各地相即暴发了农民起义,罗马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当时的罗马帝国还属奴隶制度,而中国早在前221年就演变为封建制度.美洲的文明帝国此时尚未建立,三国时期的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晋朝时期,历史却也并不平淡,它的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三省制,这是隋唐三省六部的基础。此时经济南移,使得了大运河的出现,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进步。 汉朝至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及地位,1、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传入朝鲜、日本,以及中亚、北非和欧洲,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为印刷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2、地动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可以准确地测定地震方位,欧洲知道18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地震仪。3、圆周率。南朝宋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人,这个数值早于欧洲1000多年,被称为“祖率”。4、“祖公理”。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曾推算出计算球体积的公式,现代人称之为“祖公理”,直到17世纪,一位意大利数学家才重新推算出此公式。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宋朝时期,在政治上,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增加了文官的职务;同时,削减的军队的数量已经军费开支。但造成了宋代军事力

2020届中考历史模拟类编:世界现代史综合题(有答案)(加精)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一、选择题 )C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C 美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根据《欧洲联盟条约》发行欧元欧洲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施都()A 图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图2 工作付酬的美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2017·江苏淮安)19.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C A.削弱了政府的权力B.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非选择题 ◆(2017·广东)27.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题27表 组织成立时间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2分)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2分)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2分) 27.(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提纲

世界历史年代大事表 世界历史上册(特别要注意世纪与年代的换算与记忆,) 世界古代史--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形成。最早的一支是来自非洲的“南方古猿”,正在形成的人前3500年,非洲尼罗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3500年,亚洲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3000年,古埃及国家统一 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2070年,中国夏朝建立 前2000年~前12世纪,希腊爱琴文明出现及发展(西方文明之源)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前8世纪,雅典和斯巴达文明出现 前8世纪,罗马国家建立 前509年~前27年,罗马共和国时代 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立 前5世纪早期三次希波战争 前5世纪后期,伯利克里改革(中国战国时期) 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前3世纪~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罗马胜利 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中国两汉时期,中国把当时的罗马叫做大秦) 1世纪,基督教诞生(耶稣上帝)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 476年,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迟了近千年) 世界古代史--中古时代(封建社会) 5世纪,大和民族统一日本 5世纪后期,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期兰教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攻战麦加城, 632年,阿拉伯国家统一(中国唐朝) 646年(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8世纪,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实行封建采邑制,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 9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10世纪,西欧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3世纪,意大利马可·波罗到达中国元朝大都(北京) 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建立 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灭亡 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14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人文主义精神广为流传 14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清朝开始)

知识篇 第三部分 世界史综合检测

世界史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河南新乡三模)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斯(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据此可知,亚当斯() A.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 B.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规范 C.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 D.推崇古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中亚当斯的言语可知,亚当斯认为雅典历史可以为美国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这说明亚当斯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故选A项。材料中亚当斯强调雅典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未专指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B、C、D三项。 2.(2019·新疆三模)苏彦新在《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罗马法所体现的平等、契约自由、私权神圣、权利本位、尚法制等一系列法的价值迎合了它自身的社会,同时也符合后来一直发展着的商品经济社会所需的相应的法律价值。”这表明罗马法() A.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B.适应了不同体制的需要 C.对后来社会的影响深远 D.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所体现的……一系列法的价值……也符合后来一直发展着的商品经济社会所需的相应的法律价值”可知,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项。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并不特指某一部法律,排除A项;罗马法是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适应了奴隶制发展的需要,B、D两项错误。 3.(2019·云南昆明诊断)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我在医神阿波罗……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这说明当时() A.神灵崇拜盛行B.医生职业要求较高 C.宗教意识觉醒D.人文精神影响医学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原始时代 距今约3500~3000万年——原上猿出现距今约1400~700万年——出现距今约300、400万年——人类的诞生 距今约200、300~1万年—— 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 距今约100万年前——火的使用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中国华北地区 约公元前3~前1万年——原始宗教出现 约18万年前——人类文明进入晚期 约公元前1.2万~前4000年——开始 约公元前8000~前2000年——开始,的兴盛 约公元前8000~前4000年—— 古典文明 约公元前4000~前3100年——进入,文字的出现 约公元前3100年——统一埃及 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埃及进入 公元前2686年——的出现 公元前2686~前2181年——埃及进入 约公元前2700年前后——的出现 公元前2040~前1786年——埃及进入 公元前1786—前1567年——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入侵 约公元前4300~前3500年——两河流域铜石并用时代,出现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文明时期,形成早期的和宗教中心约公元前3100~前2800年——苏美尔文明进入捷姆迭特·那色时期,公元前2800~前2371年——苏美尔文明早王朝时期,改革 公元前2371年——建立, 公元前2191年——库提人入侵灭亡 公元前2113年——的建立 公元前2006年——的入侵 公元前1894年——的统一 公元前1792~前1750年——强盛时期,颁布 公元前1595年——入侵 约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帝国 公元前626~前539年——时期,的建造,的诞生 公元前1020年——犹太人称王 约公元前4000~前2000年——的兴盛和衰落

【2019年整理】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应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C.任人为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发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页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茧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中国古代用官僚制度代替世卿世禄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管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5.削弱相劝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与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6.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立有围墙B.“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晚上“市”门紧闭 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阁 8.“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立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世界历史时间轴

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时间及事件对照表 说明:有下划线:中国史及著名人物无下划线:世界史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 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 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 孔子(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 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北印度16个小国,统一为“摩揭陀”天国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犹大遗民重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阵亡。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

耿按: 中学学历史?的时候,是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来学?的,尤其是学中?国历史,总是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纵向对比?,很少做横向?的对比。早就想排一?张《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很想弄清楚?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究?竟牛到什么?程度,中国发生那?些伟大事件?的时候,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在?干些什么。 一说到中国?历史,总是说秦汉?唐宋元明等?等朝代,不习惯明确?标出年代,这种说法,一般人很难?直观地在世?界历史坐标?上做出对比 ?,弄不清同一?时间段里人?家在干什么?,同一时代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骄傲起来总?觉得不那么?理直气壮。经过全面的?对比,该骄傲的就?骄傲到明处?,很一般的甚?至落后的也?别妄自尊大?。

这张表还很?粗略,发在这里有?些行怎么也?对不上。以后有时间?,再好好分分?类,从人、事、物、技、艺五个方面?都做一下横?向对比。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比如,昨天我才发?现,中国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以及和?他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生活?在同一时代?,唐伯虎比米?开朗基罗大?两岁,而拉斐尔死?后4年,唐伯虎也去?世了。元代写“古道西风瘦?马”的杂剧家马?致远,和写《神曲》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死于?同一年——1321年?。曹雪琴写《红楼梦》的同时,伏尔泰正在?写《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 再比如,中国三国演?义打的正欢?的时候,欧洲也正在?打仗,当时罗马爆?发了奴隶大?起义,史称三世纪?危机,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

?打击,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这不是和同?一时期的东?汉的情况很?相似吗? 再比如,中国大唐贞?观之治的同?时,日本正在搞?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日本从此了?进入封建社?会。 做这样的对?比,就是想看看?,咱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中国人的人?种素质到底?怎么样。 这两天把自?己关在房里?,整整排了两?晚上,累死我了。仅这样一张?表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更难以得出?结论,先做个参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