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归零报告编写细则

技术归零报告编写细则
技术归零报告编写细则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 地质, 电子, 排版 纸张为A4(大小不得超过210×297毫米)70—80克得复印纸或胶版纸,附表、插表、插照、图版等按实际尺寸制作。 所有插图、插照、插表、图版应直接插入文字中得相应位置,不得覆盖其她信息, 也不得采用超链接得方式链接其它软件制作得文件。 所有图片、照片、表格、图版等在电子文件中得显示方向应向上。 需装订成册得资料必须用绳线装订整齐,不得用锈蚀得金属物装订。按规定应该着色得图件必须着色,色泽要协调、均匀、鲜艳、分色界限要准确,不允许用彩色铅色、圆珠色等着色划线,不允许有光栅出得黑白图用手工着色。其插图、插表、插照粘贴时不得压盖文字。汇交得资料袋正面写清报告名称、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得数量与汇交单位全称,其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1.地质报告文字得排序 汇交得成果地质报告,其文字组成排序内容为:正文封面、题名页(内封面)、正文目录、审批文件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与报告正文。 ⑴正文封面内容:文字报告得封面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得全称(包括所在省、县、乡(镇)、矿区或地区名称,矿种或类别,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名称(不得缩减)、报告提交时间。封面采用大于80克以上得得封皮纸或胶版纸(但不得过硬影响翻折),不得用塑料皮装订。 ⑵题名页(内封面)内容:文字报告得扉页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全称。除具备正文封面内容与相同格式外,还包括下列各项:野外工作起止日期、编写单位、主要编写人、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合作单位、提交报告单位与提交日期,并盖有报告编写单位或汇交单位得印盖。开本尺寸与规格要求与正文相同。 ⑶正文目录页:主要标注报告正文目录得级次,有篇、章、节、条、款等,以及排序编号、标题名称与页号。一般在正文目录中确定为三级,即:章、节、条,如遇特殊情况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说明书

系统测试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软件测试报告的目的 如:找出缺陷原因。对软件质量作出评价。 1.2背景 该项目的来源: 该项目的委托单位: 该项目的主管部门: 1.3定义 列出本测试计划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如无特殊术语时本款可写为“无”。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a. 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b. 项目开发计划;c. 需求规格说明书;d. 概要设计说明书;e. 详细设计说明书;f. 用户操作手册;g. 本测试计划中引用的其它资料、采用的软件开发标准或规范。 2.测试方法 列出系统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如功能测试、数据库测试、安装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3.测试机构和人员 本次测试由负责,测试人员有:。

4.测试结果 测试记录中错误点的比率: 此项内容参照测试计划中的评价内容填写。 详细测试记录见附件:《测试记录表》。 在此表中列出所有测试的功能名称,并在“是否通过”栏中对逐项功能标明是否通过,若通过,标识“√”,若不通过,标识为“×”。 5.测试记录分析统计。 可按《测试记录统计表》模板进行。 可用圆饼图显示各功能点的问题所占的比重。 6.评价 6.1软件能力 对软件的测试结果与功能需求作比较,如软件能力基本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规定的能力要求,但部分有计算错误,见1.7测试结果。 6.2缺陷和限制 对软件测试结果中的缺陷(或称为错误)加以总结,如×××功能在××操作中发现较大的问题,下一步准备改进,其它尚有部分错误。

6.3建议 通过测试,对软件测试欠缺的方面加以总结。如本次测试虽然完成了×××的功能测试,但由于操作方式多变,所以建议使用更多测试用例来测试该软件可靠性。 6.4测试结论 得出最后的测试结论。如部分功能有待修改。

技术报告编写规范

技术报告编写规范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及缩略语 4. 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4.2模板使用 5. 引用文件 6. 附录

1.目的 技术报告编写规范主要描述在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开发完成时所需编写的技术报告应该包含的内容,使得本公司编写的技术报告便于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日后的维护、交接和代码重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的技术报告的编写。 3.术语及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1)整个规范由2节构成,模板单独一节。 2)正文样式采用“规范正文”。 3)标题编号采用每节独立编号。 4.2模板使用 1)拷贝规范。 2)删除第一节(技术报告封面前的所有页)。 3)在修改完内容后,更新目录域和相关的页数域。 5.引用文件 (无) 6.附录 以下部分为技术报告的模板。

密级: 文档编号:第版分册名称:第册/共册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技术报告 (部门名称)

目录 1. 引言 (3) 1.1目的 (3) 1.2背景 (3) 1.3术语 (3) 1.4人员 (3) 1.5参考资料 (3) 2. 系统概述 (3) 2.1适用范围及系统特性简要说明 (3) 2.2子系统及其模块的划分 (3) 2.3系统运行环境 (3) 3. 文件一览 (4) 3.1系统运行文件一览 (4) 3.2源程序文件一览 (4) 3.3函数、类、事件一览(可选) (4) 4. 数据库结构 (4) 5. 可重用子系统或模块 (4) 6. 总结与展望 (4)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

技术报告撰写规范

2015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RoboWork) 技术报告撰写要求 此次工程机器人大赛的技术报告的成绩是各参赛队伍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请各参赛队严格按照如下要求书写技术报告。 一、技术报告印装 技术报告用A4纸单面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18磅;版面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cm;装订线位置为左,0.5cm;页眉加“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技术报告”宋体小五号居中,页码用宋体小五号字放在页眉中居右,样式为“第X 页”。页眉距边界1.5cm,页脚距边界1.75cm。 二、技术报告结构及要求 技术报告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⑴封面;⑵技术报告使用授权说明;⑶中文引言;⑷英文引言;⑸目录;⑹正文;⑺参考文献;⑻致谢;⑼附录。 说明:其中正文部分建议结构为:系统整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开发与调试;结论。但是,各参赛队在写技术报告的正文部分时也可以不按照建议的结构书写。 ⒈封面 封面统一采用大赛官方提供的模板,自行在模板基础上根据队伍参赛情况进行填写。 ⒉技术报告使用授权说明 技术报告使用授权说明部分统一采用大赛官方提供的模板,其中签名部分要求必须为手写,不得打印。 ⒊中文引言 引言部分是技术报告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技术报告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结论及主要创新之处等,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一般为400字左右,“引言”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技术报告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中英文引言均要有

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各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引言正文部分下方。中文引言及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 ⒋英文引言 英文引言应与中文摘相对应,且中文引言在前,英文引言在后。英文”ABSTRACT”居中,英文引言和关键词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⒌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及致谢等。“目录”二字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四格。 ⒍正文 统一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重要编辑手段。技术报告正文统一按如下格式: 1(空一格)☆☆☆(居中、小三号、黑体) 1.1☆☆☆(四号、黑体、顶格) 1.1.1☆☆☆(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最小值18磅) 技术报告的正文一般不少于15000字。 ⒎参考文献 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引用他人成果,在引文前后必须加双引号,并标明序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中先列出直接引用过的资料,再列出直接阅读过且被参考的资料。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论文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模版精编版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模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产品名称型号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公司 二〇××年××月

产品名称型号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共页 拟制: 校 对: 会 签: 审核: 审定: 批准: 军事代表:

目次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1问题过程概述 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地点、技术状态、现象及发展过程,问题产品描述。 2问题定位 定位过程,如何层层分析、分解到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定位,定位依据、结果(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软件......)。 可建立故障树、故障分析流程等。 3机理分析 过程、方法、分析结果(理论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根据机理分析或试验过程,找出问题原因和故障模式,尽可说明主因(设计、工艺、操作、管理、器材、软件、设备、环境......)。 4问题复现 复现试验情况、结果,是否验证定位准确性和机理分析正确性,无法或不需进行复现时,应说明原因。 5措施及验证情况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和实施情况,进行验证试验的结果及有效性,纠正措施在文件上的落实情况(技术文件名称、编号等)。 6举一反三 在本品、本单位范围内的举一反三和应汲取的经验、教训等。 7结论 是否完成归零,还有什么遗留问题或建议及结论意见。 8归零证明资料和清单 1、双归零问题的管理归零报告名称、编号(涉及管理归零时); 2、试验报告名称和编号; 3、验证旁证材料、名称、编号;

4、落实文件(通知单、更改令、工艺文件等)名称、编号; 5、其他证明材料名称、编号。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模板)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4) 3.1测试执行情况 (4) 3.2功能测试报告 (4) 3.2.1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2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3x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4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5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6)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6)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7)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8)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8)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10) 4测试结论与建议 (11)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1)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1) 4.3测试结果分析 (11) 4.4建议 (11)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 xxxxxxxxxx公司 1.3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测试报告模版

XXX项目测试报告

1综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为各项目组的测试人员、测试组长、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开发人员等提供客观的质量评估,通过对测试内容的描述、并通过项目测试度量数据直观体现项目质量情况。同时也作为交付项目的质量评估重要依据。通过不同指标的目标设定、过程跟踪、结果分析,为当期被测产品的质量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也为后续测试提供数据的基础积累,并作为制定方法流程的依据。 1.2测试简介 1.2.1测试版本 说明:任何一个项目的测试都不可能是一个版本就可以完成的,期间必然要经过不断的版本迭代最后趋于稳定并满足了产品发布的要求,最后发布。所以在测试过程中不仅仅要对Bug进行记录,更要对所测试过的版本进行一个完整的记录。 版本号的命名规则通常是:项目名称缩写.产品发布日期 例如:. 版本意为:BPM项目发布在2013年1月30日发布的第一个版本,后续发布的版本可以不断递增,例如等,V代表version,版本的意思。

1.2.2人员与职责 1.2.3测试环境 2. 测试内容 1.2.1测试项及测试标准

1.2.2测试内容及结果 3. 软件质量指标 说明:在软件质量指标中的表格仅仅是一个示例,在实际项目测试报告编写过程中需要将具体的数字填写到表格当中。 3.1用例通过率 【用例通过率】:计算项目测试用例执行通过的总数除以与之对应的项目测试用例总数,主要查看项目测试用例执行的有效情况,以此来判断项目的质量情况。

【公式】:∑通过的测试用例个数(个) / ∑测试用例总数(个)*100% 【数据来源】:《XXX项目测试用例文档》 【计算结果】:用例通过率=92% 3.2需求覆盖率 【需求覆盖率】计算项目已经实现的需求和实际应当实现的需求总数之比。 【计算公式】∑项目已实现需求数(个) / ∑项目实际实现需求数(个) *100% 【数据来源】《XXX项目的需求跟踪矩阵》、《XXX项目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说明:在项目的需求跟踪矩阵表中,对于那些需求已经实现,哪些需求未实现是有记录的,因此在进行需求覆盖率统计的时候,对于已经实现功能的数据统计就是从表格中抽取。 【计算结果】项目需求覆盖率=项目实现的需求数/项目应实现的需求总数 3.3缺陷修复率 【缺陷修复率】计算状态为“已关闭”的缺陷总数除以有效缺陷总数。 说明:有效缺陷总数=“打开”+“重新打开” 【公式】:∑修复(关闭)的缺陷数量(个) / ∑有效缺陷数量(个) 【数据来源】:从项目的缺陷管理系统中统计数据: 【计算结果】:缺陷修复率=206/216*100%=95%

报告编写规定(仅供参考)

报告编写规定(仅供参考) 这是我们以前用的格式,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工程技术报告采用Microsoft word软件,按信息中心统一规定的版本编写,各工程报告的编制格式以模板的形式在中心网发布。幅面大小 工程技术报告一般采用A4纸。上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页眉厘米,页脚厘米。 封面格式和内容按照《设计产品视觉识别手册》执行。扉页 工程技术报告扉页应按照工程技术报告内容,附相关的资质证书。资质证书计划经营部归口管理,采用彩色胶印,并加盖专供《XXX报告》使用的字样。审签页 按《产品分级与质量评定管理办法》(KHIDI-ZY07-20XX)规定的工程技术报告的产品等级,按照《技术质量管理责任分解划分细则》的规定逐级审签。分为工程审签页和报告审签页。正文目录格式 正文和目录的格式要求如下,使用时采用相应的报告模版中规定的样式选用:一般报告只表示到两级,对大型的综合报告,可表示到三级目录。 “目录”二字:小二号、汉字黑体、西文Arial、单倍行距、段前为20磅、段后为15磅、二字之间间隔4个半角

字符。 一级目录:顶格起排,四号,汉字黑体,西文Arial且段前6磅段后0磅,固定行距20磅。 二级目录:段前缩进5磅,小四号,汉字黑体,西文Arial 且段前0磅段后0磅,固定行距20磅。 三级目录:段前缩进10磅,小四号,汉字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段前0磅,段后0磅,固定行距20磅。 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半角字符距离,目录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接。若只有二级目录,则二级目录用上述三级目录的格式。目录页码 目录页需另编页码,目录页的页码用小写罗马数字,ⅰ、ⅱ,小五、居中。 附件目录 对于直接附在正文之后的附件目录,紧接正文目录之后列出。对于单独出版的附录的目录需单独一页放在正文目录之后,附件目录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附件1 ”。 格式:顶格起排,四号、汉字字体,西文Times New Roman,且段前15磅,段后0磅,单倍行距。 正文层次划分及编号 层次划分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层,从章开始编号,章以下是节、条、款,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章的编号应连续,节的编号在所属章内连续,条的编号在所属节内连续。

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1 引言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一般研究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前置部分——题名、摘要、关键词、符号表(必要时); 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必要时)。 写作规范、美观的研究报告,给评阅者或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提高报告的采信度。为了提高我校研究报告等鉴定材料的规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有关规定和目前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的常用要求,给出以下建议。 2 标题 学术论文的标题,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总标题和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总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篇名,通常称为题名。一级及其以下标题通过不同形式的逻辑分层,表现出论文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级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的相互对应关系,构成科学的逻辑结构。 2.1 中文题名 文章题名即一篇论文的篇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文中内容的简明词语,其特点是言简意赅、概念明确、层次分明、直观醒目。 题名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第二,可供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进行检索和收录。 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题名语义未尽,确有必要补充说明其特定内容时,如报告研究课题分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可以采用不同的副标题来区别其特定内容。但为方便文献检索,尽量不使用副标题。2.2 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一般是中文题名的翻译,基本要求与中文题名相同。要求以短语为 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semantic processing of phonetic radicals in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短语型题名要先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 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近年来题名趋向简洁, 冠词可用可不用时均不用。 大小写分3种情况:(1)全部大写;(2)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小写(有4 个或5个字母以上的虚词首字母也可大写);(3)第1个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全部小写。 缩略语。本专业或相邻专业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可用于题名。如iq、mit、dna 等。 副题名。中文的副题名应尽量少用,但英文副题名可以多用。因为中文的主 题名和副题名之间常用破折号分开,而英文的主题名和副题名则用冒号隔开,且

测试报告编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试报告编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软件测试 一:测试报告编写方法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 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XXXX单位(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作者时间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测试概要

研究报告撰写规范

淄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教育科学规划 立项课题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规范 课题研究进入结题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成为最重要的工作。写作研究报告,除了课题研究与实验要有充分的基础以外,首先要确定研究报告的文体类型。课题研究报告属于教育科研应用文体。这类文体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等。如果课题是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的调查,就应写作调查报告;如果课题为实验研究,就应写作实验研究报告;如果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验内容的,研究报告就要二者兼顾。我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大都属于实验研究报告,也有部分是调查报告的,少部分是理论与实验研究都有的,很少有单纯进行理论研究的。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与一般的研究报告既有其一致的地方,也有其特殊性。目前国内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要求不尽一致,结题性研究报告与一般研究报告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综合性,结题性研究报告要全面表述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取得的成果,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评价分析。写作时需要汇总有关研究材料,包括发表的论文、教案、实验材料等等,对整个课题的研究状况有了总体把握之后,然后进入写作程序。列了子课题的,要在结题报告中说明子课题的研究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果,结题研究报告之后可以把子课题的研究报告附在后面。因此,结题性研究报告应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总报告。市教科所总结了十几年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经验,分三个部分对课题研究报告形成以下基本规范: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报告的引言部分——体现课题的规划研究与逻辑建构 课题规划的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报告的引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了课题组如何按照教育科研的程序对教育问题进行规划研究的。只有写好引言部分的内容才能为课题研究报告打好学术基础,为课题研究构建起严谨的学术逻辑。因此,引言的内容体现了课题组的学术功底,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学术基础,也是课题组学习研究的具体体现。引言部分可分为问题的提出、对问题规划研究的逻辑建构、课题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十一个条目的问题。这些内容的表述程序构成一个逐层推进的严谨的逻辑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始于问题,而且也是围绕问题展开和进行的。这项内容一定要详细指出学校或者课题负责人面对的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里的问题是在研究过程中真正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空想出来的问题。把问题阐述清楚、具体、明确,是研究报告的必要基础。问题的表达要立足于两个基点,即表明本项课题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一)问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式 1.问题的具体表现。主要写出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教育背景等。首先要重点突出问题在课题负责人所在区域或学校的表现,要把问题阐述地清楚、准确、具体,就要运用多种方式研究和表达问题。除了观察之外,还可以进行座谈、

管理归零报告编写细则

《×××质量问题管理归零报告》编写细则 管理归零报告是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形成的报告。 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过程概述 2原因分析 3措施及落实情况 4处理情况 5完善规章情况 6结论 7管理归零的证明资料清单 《×××质量问题管理归零报告》编写细则主要参考文件如下: 1. QJ 3183-2003《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 2. Q/QJA10-2002《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 3. Q/QJA1 4.6-2003 《航天型号出厂评审第6部分:质量问题归零专项评审要求》 4. Q/Y144-2005 《型号产品质量问题归零管理要求》 说明:本细则适用于从初样开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管理归零报告编写。各章节一级标题不可删减。二级以上标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剪裁。

1过程概述 ×××年××月××日,在×××(地点)进行×××(工作)时,发现×××(对问题现象及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描述,并说明所属型号、批次,产品名称、批次及编号、研制阶段,该产品的设计单位、生产单位等)。 2原因分析 经过××(查找原因的活动),确认此问题是由于××(原因概要)所造成的(问题性质)质量问题。具体原因如下: (1)×××××(原因一) (2)×××××(原因二) …… 根据以上分析,该问题的主要责任单位是×××,主要责任人是×××。3措施及落实情况 3.1纠正措施 3.1.1 ×××××(措施一) 3.1.2 ×××××(措施二) …… 3.2 落实情况 3.2.1 ×××××(落实一) 3.2.2 ×××××(落实二) ……

软件测试之软件测试报告编写指南

软件测试之软件测试报告编写指南 测试报告编写指南 由安博测试空间技术中心:///提供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 测试报告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 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作者时间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 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 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 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

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 文件编号: NW503101 生效日期: 2000.3.20 受控编号: 密级:秘密版次:Ver2.1 修改状态:总页数16 正文 4 附录12 编制:杨利审核:袁淮批准:孟莉

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及缩略语 4. 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4.2模板使用 5. 引用文件 5.1NW503102《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编写规范》 6. 附录

1.目的 为使需求分析的结果能够完整、无遗漏地反映待开发系统的要求,本文件规定《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制。 3.术语及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1)整个规范由2节构成,模板单独一节。 2)正文样式采用“规范正文”。 3)标题编号采用每节独立编号。 4.2模板使用 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写可依据具体情况选用摸板的格式或编写指南的格式。 1)拷贝规范。 2)删除第一节(需求分析报告封面前的所有页)。 3)在修改完内容后,更新目录域和相关的页数域。 5.引用文件 5.1NW503102《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编写规范》 6.附录 以下部分为需求分析报告的模板与编写指南。

密级:机密 文档编号:第版分册名称:第册/共册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需求分析报告 (部门名称) 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总页数正文附录生效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核:批准:

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1 2020年4月19日

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1.引言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一般研究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前置部分——题名、摘要、关键词、符号表(必要时); 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必要时)。 写作规范、美观的研究报告,给评阅者或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提高报告的采信度。为了提高我校研究报告等鉴定材料的规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有关规定和当前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的常见要求,给出以下建议。 2 标题 学术论文的标题,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总标题和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总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篇名,一般称为 2 2020年4月19日

题名。一级及其以下标题经过不同形式的逻辑分层,表现出论文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级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的相互对应关系,构成科学的逻辑结构。 2.1 中文题名 文章题名即一篇论文的篇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文中内容的简明词语,其特点是言简意赅、概念明确、层次分明、直观醒目。 题名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第二,可供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进行检索和收录。 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题名语义未尽,确有必要补充说明其特定内容时,如报告研究课题分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能够采用不同的副标题来区别其特定内容。但为方便文献检索,尽量不使用副标题。2.2 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一般是中文题名的翻译,基本要求与中文题名相同。要求以短语为 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semantic processing of phonetic radicals in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3 2020年4月19日

测试报告-XX项目(测试环境)

测试报告-XX项目(测试环境)

XX项目 测试报告 版本信息 注:状态可以为N-新建、A-增加、M-更改、D-删除

目录 1编写目的 (4) 2测试参考文档 (5) 3项目信息 (5) 4测试概述 (6) 4.1基本信息 (6) 4.2测试过程 (6) 4.3测试范围 (8) 5测试过程评估 (10) 5.1测试设计 (10) 5.1.1........................ 测试用例 10 5.1.2........................ 测试方法 10 5.2测试执行 (11) 5.2.1.................... 测试用例覆盖总结 11 5.2.2.................... 测试用例执行总结 12 6缺陷统计与分析 (13) 6.1缺陷统计 (13) 6.2缺陷分析 (14) 6.2.1............... 缺陷分布--按严重等级划分 14 6.2.2............... 缺陷分布--按功能模块划分 15 6.2.3............... 缺陷分布--按缺陷类型划分 16 6.2.4.................. 缺陷趋势--新增缺陷 17 6.2.5................ 缺陷趋势--重新打开缺陷 17 6.2.6.................. 缺陷趋势--修改缺陷 17

6.2. 7.................. 缺陷趋势--关闭缺陷 17 7版本需求变更分析 (17) 7.1需求变更描述 (17) 7.2需求变更统计 (18) 8版本演进轨迹 (18) 9测试总结 (19) 9.1测试结论 (19) 9.2测试建议 (20) 9.3遗留问题列表 (22) 9.4风险分析 (22) 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并对测试质量进行分析。 本报告作为测试质量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阅读。

可研报告编制规范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

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