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年度专项工作报告概论

物探年度专项工作报告概论
物探年度专项工作报告概论

年度物探专项报告

个人所在单位

二0一二年十一月

2011-2012年度物探专项工作报告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申请单位:XXXXXXXXXXXXX公司

申请单位负责人:xxxx

项目承担单位:xxxxx单位

承担单位法人代表:xxx

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xxx

项目负责人:xxx

编写人员:xxx

编写日期: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1、总体目标 (1)

2、具体任务 (2)

二、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2)

1、工作布置 (2)

2、测地工作 (2)

3、激电中梯 (3)

4、激电测深 (3)

5、任务完成情况 (3)

6、主要成果 (4)

7、工作质量评价 (4)

三、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5)

1、区域地质背景 (5)

1.1、地层 (5)

1.2、构造 (6)

1.3、岩浆岩 (7)

1.4、矿产 (7)

2、地球物理特征 (9)

3、异常的识别 (9)

3.1、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9)

3.2、激电测深 (10)

4、数据处理与成图 (1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五、结论与建议 (12)

5.1结论 (12)

5.2建议 (13)

附件目录

一、基本情况

Xxxxxxx单位于2011年6月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了《XXXXXXXX矿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申请书,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该项目列为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并于2011年11月4日下达了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函,项目编码为xxxxxxxxxxx,其总资金为xxxx万元,自筹资金xxxx万元,中央财政拨款xxxxx万元。参见附件3。

根据国土资源厅发[2011]7号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精神,为合作勘查开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矿区金矿,催xxxxxxxxx公司于xxxxxxxxxxxxxxxx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申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

据甲乙双方初步协商,甲方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Pxxxxxxxxxxxxxxxx)占xxxxxxxxxxxxxxxx金矿探矿权股份的30%,享有合作勘查开发xxxxxxxxxxxxxxxx矿区30%的股份权益;乙方以勘查技术、专业地质技术人员作为出资条件,同时投入70%的勘查资金,占探矿权股份的70%,享有上述合作勘查开发矿区70%的股份权益。

1、总体目标

以金矿为主攻目标,在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物化探等手段,大致查明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圈定物化探异常,配合地表工程揭露,初步了解矿体地表分布情况,研究矿化富集规律,提供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选区,开展进一步勘查工作。同时,评价工作区镍等

的找矿潜力。

2、具体任务

(1)开展全区1∶1万地质测量、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基本查明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圈定物探异常及矿化有利地段。

(2)利用槽探、浅井等山地工程,揭露和发现矿(化)体的矿化特征和深部延伸情况,验证物化探异常区;大致查明矿权区内金镍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石质量、找矿标志及其资源潜力,为进一步开展预查提供工作依据。

二、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1、工作布置

根据xxxxxxxxxxxxxxxx矿区普查任务和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先期投入的工作有激电中梯剖面测量,线距xxxm、点距xxxm,后期根据激电异常投入了激电测深工作,具体工作部署见附图1—物探工作实际材料图。

2、测地工作

(1)、基线测量

按200×40的物探网,选择北东、南西两条基线共5公里,每条测线2端各打一个木桩,木桩标明点、线号,精确到2米。

(2)、物探网测量

利用手持GPS仪在基线点上校准,然后每40米定出网点,精确到米,用红色旗帜标记,旗帜上标明点线号,实测量为54.3公里。

3、激电中梯

(1)、严格按照《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范》(DZ/T 0070-93)进行野外施工,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

(2)、工作仪器为中南大学研发的双频道轻便激电仪。

(3)、采用激电中梯长导线工作装置,工作网度为200米×40米,供电极距AB=1200米,观测极距MN=40米,观测范围不超过AB距离的三分之二地段。观测点距为20米。两个极距的接头部位至少重复了两个观测点。

4、激电测深

(1)、严格按照《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范》(DZ/T 0070-93)进行野外施工,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

(2)、工作仪器为重庆奔腾WDJS-2激电仪。

(3)、采用激电测深装置,最大的AB供电极距为2200米,保证勘查深度在400米以上,观测点距为40米。

5、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物探勘查项目工作部署,野外工作从2011年04月15日开始,至2011年8月26日结束,历时51天。2011年9-11月进入室内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工作。野外物探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线距200m、点距40m的激电中梯剖面测量;第二阶段开展激电测深,对第一阶段发现的激电异常进行多方法查证。本次工作具体工作量见表1: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题期末复习资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 1、什么是重力勘探方法? 重力勘是指以岩石、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导致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重力异常),通过观测研究重力异常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法。 2、什么是重力场和重力位? 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成为重力场。 重力位:重力场中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所做的功。 3、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空间内某点的重力场强度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4、重力勘探(SI)中,重力的单位是什么?重力单位在SI制和CGS制间如何换算?①在SI制中为m·s-2,它的百分之一为国际通用单位简写.;②SI和CGS 的换算:.=10-1mGal 5、什么是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①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参考平面),表面光泽,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很小,此时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场即正常重力场。②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相差约.;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处和两极处为零;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w。· 6、解释重力异常的实质。 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匀和内部变动和重力日变引起的重力和正常值产生偏差的现象。

7、在工作中如何确定重力测量的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是什么? ①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测量精度是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以能反映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小异常为准则,一般以最小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大异常的到为宜。 ②布置测网的原则:测网一般是由相互平行的等间距的测线和测线上分布的等间距的测点所组成。对于走向不明或近于等轴状的勘察对象,宜采用方形网,即点线间距相等。对于在地表投影有明显走向的勘探对象,应用矩形网,测线方向与其走向垂直。 8、野外重力观察资料整理包括几部分工作? 消除自然引起的干扰要进行: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消除地球正常重力场影响要进行:正常场校正。 9、为什么地形校正横为正值? 由于测点所在水准面以上的正地形部分,多于物质产生的引力垂直分量都是向上的,引起仪器读数偏小。负地形部分相对该水准面缺少一部分物质,空缺物质产生的引力可以认为是负值,其垂直分量也是向上的,使仪器读数减小。因此地形影响恒为正值,故其校正值恒为正。 10、什么是布格重力异常?自由空间异常?均衡异常? ①布格重力异常:是对测值进行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与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的。 ②均衡重力异常:是对布格重力异常再作均衡校正,即得均衡校正。表示了一种完全均衡状态下其异常所代表的意义。 ③自由空间异常:对观测值仅作正常场校正和高度校正,反映的是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参考椭球体的偏差。 11、重力观测结果如何用剖面图和平面图来表示?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 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 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 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

842_勘探地球物理概论考试大纲_地震测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勘探地球物理概论》(地 震测井)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勘探地球物理概论(地震测井) 代码:842 一、考试性质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地震测井)考试包括勘探地球物理的2个分支学科内容——地震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地震勘探和测井这2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重掌握典型地质体理论异常及其特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解释,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简答题30%、综合论述题40至50%、计算题20至30%。 三、考查要点 (一)地震勘探 1、理解并掌握地震勘探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够推导水平及倾斜界面情况下,反射波、折射波、直达波、面波等的时距曲线表达式。 3、掌握地震勘探中几种速度的概念,会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速度,要

求会计算。 4、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涉及到的重要技术手段,掌握几种提高地震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的主要方法和实现过程。 5、掌握地震剖面基本分析方法、波的对比方法、断层的识别方法等。 6、能够识别各类地震剖面和道集记录,能从地震剖面上辨别各种类型的波,分析简单的地质现象。 (二)地球物理测井 1、基本概念 地球物理测井的含义、测井方法分类和用途;含油气储集层类型、特点和基本参数;测井及其资料解释常见术语、储集层评价要点。 2、常规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 岩石的电学性质;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冲洗带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原理。 岩石的声学性质;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原理。 岩石的核物理性质;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原理。 井径测井原理。 3、常规测井方法的基本应用 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冲洗带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的基本用途;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的基本用途;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的基本用途;井径测井的基本用途。 要求考生掌握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划分储集层和计算储集层参数的最基本方法。 四、参考资料 1、《勘探地球物理教程》(第一版)孟令顺等,地质出版社,2012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上篇)》邹长春等编,地质出版社,2010 2、辅助参考:《地球物理系列教材》刘光鼎主编(《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姚姚),地质出版社,2005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

第二章重力勘探重点 第一节重力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 1、重力场、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关系 2、重力的单位 SI制和CGS制换算 3、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变化规律 4、重力异常的实质 5、产生重力异常的条件 第二~五节岩矿石密度、重力仪、野外工作与资料整理 1、岩矿石的密度特征、影响岩矿石密度的因素 2、重力仪的平衡方程、角灵敏度 3、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与消除措施 4、确定重力测量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 5、野外重力观测资料整理 6、布格重力异常 第六~七节正反演 1、重力勘探正演、反演与反问题的多解性 2、球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 3、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并与球体重力异常作比较 4、台阶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 5、计算几何参数与物性参数的特征点法 6、密度界面反演方法 第八节转换处理,应用 1、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说明它们的相对性 2、划分区域与局部重力场的方法与原理 3、重力异常的解析延拓,向上与向下延拓的作用 4、重力高次导数法,重力高次导数作用 第三章磁法勘探重点 1.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图示之。 2.地磁场的构成。 3.解释名词:正常地磁场,磁异常。 4.世界地磁图分析:(1)垂直强度(2)水平强度(3)等倾线(4)等偏线等的特征。 5.解释名词: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 6.解释名词:地磁场的“西向漂移” 7.太阳静日变化特征,它对磁法勘探作用 8.解释名词:磁暴和地磁脉动 9.总磁场强度异常ΔT,ΔT的物理意义及ΔT与Za、Xa、Ya三个分量的关系。 10.解释名词: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总磁化强度,它们之间的关系。 11.岩矿石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解释名词:热剩磁,它在磁法勘探中有什么意义 13.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题期末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 1、什么是重力勘探方法 重力勘是指以岩石、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导致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重力异常),通过观测研究重力异常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法。 2、什么是重力场和重力位 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成为重力场。 重力位:重力场中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所做的功。 3、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空间内某点的重力场强度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4、重力勘探(SI)中,重力的单位是什么重力单位在SI制和CGS制间如何换算 ①在SI制中为m·s-2 ,它的百分之一为国际通用单位简写.;②SI和CGS的换算:.=10-1 mGal 5、什么是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①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参考平面),表面光泽,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很小,此时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场即正常重力场。②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相差约.;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处和两极处为零;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w。· 6、解释重力异常的实质。 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匀和内部变动和重力日变引起的重力和正常值产生偏差的现象。 7、在工作中如何确定重力测量的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是什么 ①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测量精度是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以能反映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小异常为准则,一般以最小探测对象

地球物理学概论试卷A

《地球物理概论》试卷A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姓名:学号:专业层次:学习中心: 试卷说明: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2.答题之前,请将试卷上的姓名、学号、专业层次、学习中心填写清楚; 3.本试卷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4.答题完毕,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展开、正面向上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5.考试中心提示:请遵守考场纪律,参与公平竞争! 第一部分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是()分界面。 A.地幔与地核B.地壳与地幔C.上地幔与下地幔D.内核与外核 2、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勘探。 A.地震 B.重力 C.电法 D.磁法。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 原地层形成()。 A.透射波; B.反射波; C.滑行波。 4、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粘土 D.页岩 5、重力勘探是基于岩矿石的()差异,通过观测重力场随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寻找矿产能源的。 A.弹性B.磁性C.电性D.密度 6、地壳的下界面称为()。 A.硅铝层 B.硅镁层 C.莫霍面. 7、波在()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A.一定时间 B.一个周期 C.一种介质. 8、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A.垂直 B.不垂直 C.一致 D.不一致.

9、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A.一条条射线 B.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一种波动 D.面波 10、岩石埋深越大,其()。 A.密度越大 B.密度越小 C.孔隙度增大 D.孔隙度不变 11、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A.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B.岩石密度越大 C.岩石密度越小 D.有效孔隙度一定大 12、静自然电位的符号是()。 A.SSP B. Usp C. SP D. Ed 13、电法勘探是基于岩矿石的()差异,通过观测重力场随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寻找矿产能源的。 A.弹性B.磁性C.电性D.密度 14、以下几种只有()才是内力地质作用。 A.剥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岩浆活动; D.成岩作用。 15、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统称为( )。 A.地质作用 B.构造作用 C.沉积作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地球物理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方法。 ()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3、其它条件相同时,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地震波速度小于沉积岩的地震波速度。() 4、孔隙度越大,地震波的速度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5、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便会产生波的反射。() 6、背斜是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上弯起的部分。() 7、沉积岩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岩浆上升到地壳中或喷出地表,冷疑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8、岩石圈中(除热液对流外),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主要形式。() 9、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10、在两极附近,地磁场不存在水平分量,因而该处的磁体也不产生水平磁异常。在赤道附近,不存在垂直分量,因而该处不产生垂直磁异常。()

石油华东《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V1.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A.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速不相等 B.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阻抗不相等 C.分界面上下介质密度不相等 2.时深转换使用的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叠加速度 C.等效速度 3.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均方根速度 C.层速度 4.用M个检波器组合检波且组内距大于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对随机干扰而言其组合的统计效应为()。 A.M的二分之一次方 B.M C.M的平方 5.岩石密度增加时,地震波的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6.速度随压力的增大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7.一般而言,在浅层和在深层的速度梯度相比()。 A.浅层速度梯度较大 B.深层速度梯度较大 C.二者相同 8.若上部介质波速为V1,下部介质波速为V2,且在分界面处可形成滑行波,则此滑行波沿界面传播的速度为()。 A.V1 B.V2 C.介于V1,V2之间的某个速度 9.多次叠加和组合检波压制随机干扰的效果相比()。 A.多次叠加的效果较好 B.组合的效果较好 C.二者相同 10.孔隙中流体性质主要对哪种速度产生影响()。 A.横波速度 B.纵波速度 C.横波和纵波速度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V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

勘探、测井。 A.错误 B.正确 2.直达波和折射波所对应的介质波速为其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 A.错误 B.正确 3.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得多。 A.错误 B.正确 4.正弦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一般不小于它们的真速度和真波长。 A.错误 B.正确 5.对于二维地震勘探而言,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 A.错误 B.正确 6.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称为纵测线。 A.错误 B.正确 7.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t0时间的增大而变陡。 A.错误 B.正确 8.振动传播的速度为波速,与质点本身运动的速度有关。 A.错误 B.正确 9.产生折射波的界面埋藏越深,盲区越小。 A.错误 B.正确 10.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地球物理学概论-模拟题

《地球物理学概论》模拟题 一单选题 年国际地球物理联合会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种级别的圈层结构,其中一级圈层为:. A.地壳,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地幔和地核 C.地壳,软流圈,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软流圈,地幔和地核 [答案]:A 2.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由地磁要素来描述,地磁要素有()个. [答案]:D 3.地球上之所以存在海陆地形的差异,是()的结果. A.地球收缩 B.板块运动 C.地球膨胀 D.行星撞击 [答案]:B 4.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石等介质的()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为目的.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相态 D.类型 [答案]:A 5.利用地震波的波速特征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时,在()出现P波而不见S波.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答案]:C 6.利用地震波的波速特征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时,在外核部分出现P波而不见S波,因此推测外核为(). A.液态

C.固熔态 D.不清楚 [答案]:A 7.利用质子磁力仪测量地磁场值,从中计算磁异常时不需要进行的校正处理有() A.日变校正 B.混合校正 C.正常场校正 D.正常梯度校正 [答案]:B 8.推算地球内部的()状况,是分析地球内部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特征的最基本的依据. A.速度分布 B.密度分布 C.磁性分布 D.电性分布 [答案]:B 9.在地震波中,()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质点振动与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慢,仅能在固态中传播. A.纵波 B.横波 C.瑞利面波 D.勒夫波 [答案]:B 10.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A.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地震带 C.欧亚地震带与海岭地震带 D.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海岭地震带 [答案]:A 11.()是沉积岩的一种,主要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组成. A.火成岩 B.玄武岩 C.碎屑岩 [答案]:C 12.标准测井一般不包括的曲线为(). A.电阻率 B.井径 C.自然电位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

1、视电阻率: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它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通常以rs表示 2、纵向电导:是指电流沿水平方向流过某一电性层时,该层对电流导通能力的大小。 3、各向异性系数: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用各向异性系数λ来表示 4、视极化率:当地形不平或地下不均时,按式η=△U2/△U计算出来的参数称为视极化率。 5、衰减时 :把开始的电位差△U 2作为1,当△U 2 变为(30%,50%,60%)时所需的时间称为 衰减时S 6、含水因素:测深曲线的衰减时与横轴在一起所包围的面积 7、勘探体积 :长为两个点电源之间距离AB,宽为(1/2)AB,深也为(1/2)AB的勘探长方体 8、扩散电位:两种不同离子或离子相同而活度不同的溶液,其液液界面上由于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电位。 9、卡尼亚电阻率: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以实测阻抗计算出的量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它的数学表达式为:ρa=Z2(ωμ)(3)ρa—卡尼尔电阻率(Ω·m) 10、趋肤深度:电场沿Z轴方向前进1/b距离时,振幅衰减为1/e倍。习惯上将距离δ=1/b 称为电磁波的趋肤深度 11、振动图:某点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振动图 12、波剖面图:某时刻各点振幅的变化称为波剖面13、视速度:沿射线方向Ds传播的波称为射线速度,是波的真速度V。而位于测线上的观测者看来,似乎波前沿着测线Dx,以速度V*传播,是波的视速度 14、均方根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就是均方根速度 15、动校正: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与检波器距离爆炸点的距离远近有关,并与反射界面的倾角、埋深和覆盖层波速有关,由此产生的时差称为正常时差,需要进行正常时差校正,称为动校正。

物探复习整理

第二章 物探:以地壳表层不同岩土介质的物性差异为基础,利用天然存在或人工建立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类探测方法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岩、矿石密度差异为物质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使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产生重力异常),观测和研究重力异常,就能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异常图解: 重力勘探的应用:了解上地幔的密度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及地壳活动性;?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如地台与地槽的界线);圈定具有油气远景的沉积岩内部构造、盐丘及煤田盆地;寻找金属矿、钾盐;天然地震预报。 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其一是地球的全部质量对物体的引力,其二是物体在自转的地球上受到的惯性离心力,重力就是它们的矢量和。 重力场强度:单位质量的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受的力,称为重力场强度。 正常重力场: 重力随时间的变化:a.长期变化。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板块运动有关。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b.短期变化(日变化)。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天体运动有关)。特点:周期短(24小时)、变化幅度较大,可以达2~3g.u。 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具体条件: 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 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 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 4、探测对象不能埋深过深(例如:△m=50万吨的球形矿体,当中心埋深为100米,可产生355μGal的异常;当中心埋深为1000米,则只能产生3.4μGal的异常,该强度的异常仪器不能观测到)。 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 岩(矿)石密度的一般规律: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 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1、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3、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重力勘探工作方法:A.工作任务。重力预查:在重力测量的“空白区”中进行的大范围、小比例尺的重力测量。目的:大地构造的基本轮廓(如断裂带、岩体的分布等)的资料。重力普查:在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地区开展的重力测量。目的:划分区域地质构造、圈定岩体及储油构造,比较确切地指示成矿远景区。重力详查:在成矿远景区(或成矿有利地段)进行重力测量。目的:详细地研究工区重力异常的规律和特点,寻找局部构造或岩、矿体。重力细测:在已发现的储油、气构造、煤盆地,以及成矿有利的岩、矿体上进行的重力测量。目的:构造、岩体、矿体的形态及产状。B. 工作比例尺、测网及测量精度。工作比例尺:①工作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比例尺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②比例尺愈大,单位面积内的测点数愈多,对重力异常的研究也就愈详细。③比例尺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测网:测网一般是由相互平行的等间距的测线和在测线上分布的等间距的测点所组成。测量精度:①测量精度是衡量野外观测质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决定技术措施、工作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指标。②精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成度。③精度应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确定。④例如:金属矿普查,取探测对象产生的最大异常的1/3~1/4作为测量精度。C. 重力野外观测。重力基点的建立,重力基点的作用:工区内重力异常的起算点;检查仪器的零点漂移,确定零点漂移校正系数。野外观测。资料整理。 地形校正-δg地:校正原因:地形起伏往往使得测点周围的物质不能处于同一水准面内,对实测重力异常造成干扰,必须通过地形校正予以消除,又称为地改。校正办法:除去测点所在水准面以上的多余物质,并将水准面以下空缺

《地球物理勘探》例题

《地球物理勘探》例题 一、填空题 1.沉积岩密度值主要取决于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干燥的岩石随孔隙度减少密度呈线性__________。 2.按照导电机制可将固体矿物分为三种类型:金属导体、半导体和__________。3.电子导电矿物或矿石的电阻率随温度增高而上升,但__________岩石的电阻率随温度增高而降低。 4.在岩(矿)石的主要物理性质中,__________的变化范围是最大。 5.由不同地质体接触处由岩石的固相骨架与充满空隙空间的液相接触处的电荷自然产生的电动势的物理- 化学过程称为__________。 6.地球的重力场可分为正常重力场、重力随时间的变化及重力异常三部分,其中地球的正常重力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_。 7. 在重力测量重,由于负地形部分相对水准面缺少一部分物质,空缺物质产生的引力 可以认为是负值,其垂直分量也是向上的,使仪器读数__________。 8.电法勘探是根据所测得的地下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种常用物探方法。 9.电阻率法是__________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地壳中各种岩矿石之间具有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有关的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达到查明地下地质构造或寻找矿产资源之目的。 10.根据地质任务的不同,重力勘探可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__________四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1、磁化率 2、视电阻率 3、有效磁化强度 4、二度体异常 三、简答题 1、简述地球物理学的组成及研究内容 2、什么是地球物理正演(正问题)和地球物理反演(反问题)? 3、什么是重磁场的解析延拓,向上和向下延拓分别有什么作用? 4、地磁要素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请画图说明。 5、影响视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磁法勘探习题与解答(共8题) 1、什么是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解答:地磁场T 是矢量,研究中令x 轴指向地理北,y 轴指向地理东,z 轴铅直向下。地磁场 T 分解为:北向分量为X ,东向分量为Y ,铅直分量为Z 。 T 在xoy 面内的投影为水平分量H ,H 的方向即磁北方向,H 与x 的夹角(即磁北与地理北的夹角)为磁偏角D (东偏为正),T 与H 的夹角为磁倾角I (下倾为正)。X 、Y 、Z ,H 、D 、I ,T 统称为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 图1-1 地磁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各要素间以及与总场的关系如下: 222222T H Z X Y Z =+=++, c o s X H D =, sin Y H D =? cos H T I =?, s i n Z T I =?, t a n /I Z H =, a r c t a n (/I Z H = tan /D Y X =, a r c t a n (/D Y X = 2、地磁场随时间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 解答: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地球内部场源缓慢变化引起的长期变化;(2)地球外部场源引起的短期变化。 其中长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 磁矩减弱:地心偶极子磁矩正在衰减,导致地磁场强度衰减(速率约为10~

20nT/a)。 磁场漂移:非偶极子的场正在向西漂移。(且是全球性的,但快慢不同,平均约0.2o/a)。 短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 平静变化:按一定的周期连续出现,平缓而有规律,称为平静变化。地磁场的平静变化主要指地磁日变。 扰动变化:偶然发生、短暂而复杂、强弱不定、持续一定的时间后就消失,称为扰动变化。地磁场的扰动变化又分为磁暴和地磁脉动两类。 3、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特征,对磁法勘探有何意义? 解答:在实际磁法勘探中,一般工作周期较短,主要关心的是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即地磁日变化、磁暴以及地磁脉动。 在高精度磁测中,地磁日变化是一种严重干扰,一般在地面磁测、航空磁测过程中设有专用仪器进行地磁日变观测,以便进行相应的校正,称为日变改正。但在海上磁测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必须提出相应的措施,消除其日变干扰场。 在强磁暴期间,应该暂停野外磁测工作,避免那些严重的地磁扰动覆盖在地质体异常之上。 地磁脉动可以在具有高电导率的地壳层中产生感应大地电磁场,可以作为磁测的激发场。通过测量其大地电流,可以确定地壳层的电导率及其厚度等,以解决某些地质、地球物理问题。 4、了解各类岩石的磁性特征对磁法勘探的有什么意义? 解答: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磁场及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因此,在磁法勘探前必须了解各类岩(矿)石的磁性参数,以分析总结工作区是否具备磁法勘探的工作前提,为工作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另外,了解工作区各类岩(矿)石的磁性差异、差异大小、分布规律以及成因也是磁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磁测成果资料的解释的重要依据。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海洋地球勘探概论》课程报告 姓名: 班级:061144 学号: 任课老师:张世晖 时间:2017.10

第一部分问题简答 根据课程内容,简要回答如下问题 1、概述分析现代海洋主要导航方法及其特点。 现代海洋导航定位:无线电导航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与设备确定运动载体(如船舶、飞机)的位置、航向、速度、时间等运动要素,引导运动载体安全可靠地到达目的地的一门科学。它包括地面无线电导航和卫星导航。 (1)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船舶上的接收器(或无线电导航仪)接收来自设置在陆地上不同台站所发射的无线电波或脉冲电波,求出船位。无线电定位技术按位置线的形状又可分为:方位线式、方位一距离式、二距离式和双曲线式等。 无线电导航的主要特点是:用户设备简单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在各种距离上全天候连续工作,定位精度高,用户容量无限,应用范围广泛。无线电导航定位是当前最先进的导航技术。 (2)卫星导航:这种导航系统最初是由美国海军1964年首先在潜艇上使用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美国发射的专用导航卫星,由船上的天线接收卫星所发出的电波信号和它的多普勒频移,并其用附属的小型计算机自动求出船位的一种装置。因为这种方法是美国海军在琼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协助下发明的。GPS是一种全球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的主要特点:定位精度高,定位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才能胜任。一般来说,调查船上均配有专门的定位工作人员。 (3)声纳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定位和海底声应答定位。 特点:水深超过200—400m时误差较大。 (4)组合导航: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定位中一艘船使用多种定位方法。 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定位方法的优势,可以自动从一种定位系统转化到另一种定位系统。 2、概括分析海洋海底成像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1)多波束测深声呐: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海洋勘测设备,具有可同时测深和海底声呐成像的优点。 (2)AUV前视声纳成像 3、海上船载重力测量需要哪些校正过程。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 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 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 (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 为 地球 物理变化 。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 —纵波—、—磁场 _____ 、—电磁 —、_ 振动 ___ 、__放射寸 ___ 、__地热 大类。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 ________ 、埋藏 ____ 、分辨率—高—。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 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 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 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 —天然 ______ 和—人工 _____ ,按电流性质分为 —直流 _______ 和 ____ 交流 _____ 。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矿物结构 ______ 、—空隙排列 ______ 、—含水性 _____ 、 —温度 ____ 。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__________和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 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 突出异常信息 的特点。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 S K —U 呱,其中K 称为 _装置系数 ________________ ,主要与_ 电极距 ____ 有关。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 _矿化度 _________ 和—温度 ______ 。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 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 其视极化率的定 义为_二次场 ______ 和―总场 ______ 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 但在实际测 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 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 _。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 —反射波 __________ 地震法、_折射波 _____ 地震法和—投射波 ―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 ______________ 产生振 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 ________ 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 __________ 时,会产生 —反射 ____ 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 _____________ .检波器把地 表的—机械振动 ________ 转换成 _____电信号 ______ ,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 仪器里,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 ____ 数字 ___________ 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 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 —处理 ____________ ,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 行地震资料—解释 _________ ,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 _______形变 _________ ,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恢复__原 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弹性 ___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 —弹性波 ___________ ;弹性 体在—外力 _________ 作用下所发生的 —体积 __________ 或—形状 _______ 的变化,就叫做 弹性 _________ 形变.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 ,地震测线分为—纵测线—和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 — 两大类。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 —采集 , 处理 和—解释_三大部分工作。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 —相对位置 _________ 关系,被称为—观测系数 _________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 —波阻抗 _______ 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地球物理学概论题

一.填空题 1.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固体内核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 2.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得出的波速分布特征。3.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4.地球表面的形态可分为海洋、大陆边缘、陆地,海陆地形的差异是板块运动的结果。5.天然地震按地震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6.描述地磁场大小和方向的地磁要素有七个。 二.选择题 1. A 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质点振动与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快,且能在固、液、气中传播。 A.纵波B.横波C.瑞利面波D.勒夫波 2.在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中,地下单一水平界面上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为: C A.过原点的直线B.不过原点的直线C.双曲线D.高次曲线3.重力勘探是基于岩矿石的 D 差异,通过观测重力场随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寻找矿产能源的。 A.弹性B.磁性C.电性D.密度 4.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是 A 分界面。 A.地幔与地核B.地壳与地幔C.上地幔与下地幔D.内核与外核 5.在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中,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为: A A.过原点的直线B.不过原点的直线C.双曲线D.高次曲线 6.电法勘探是基于岩矿石的 C 差异,通过观测重力场随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寻找矿产能源的。 A.弹性B.磁性C.电性D.密度 三.简答题 1.地球物理学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不少于3个)? 答: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能源、解决工程与水文地质中的问题、用于军事与考古等。 2.简要说明地震波传播所遵循的三大规律? 答:地震波传播主要遵循惠更斯原理、费马定理、snell定理等。 惠更斯原理:任意时刻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元波前,而以后新波前的位置可以认为是该时刻各元波前的包络,由波前面形成的新扰动在观测点上相互干涉叠加。 费马定理:波从一点到另一点沿费时最少的最佳路径传播。 Snell定理:地震波透射线(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和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一、二两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 3.什么是剩余磁化强度?岩石的剩磁分为几类? 答:是指岩矿石在生成时,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当时的地磁场磁化、成岩后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所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 岩石的剩磁包括热剩磁、碎屑剩磁、化学剩磁、等温剩磁、粘滞剩磁。 4.地磁要素有哪些?地磁场垂直分量Z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答:1) 地磁要素有磁偏角D、磁倾角I、总磁场强度T、垂直磁场强度Z、水平磁场强度H、水平X分量(北向)、水平Y分量(东向)。 2) 垂直强度Z大致与等倾线分布相似,近乎与纬度线平行,在磁赤道上Z=0,由此向两极其绝对值逐渐增大,在磁赤道以北Z>0,表示垂直分量向下,在磁赤道以南Z<0,表示垂直分量向上。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指导书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07年10 月

前言 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培养面向国家急需的矿产勘查、工程勘探和解决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专业性科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此设计了三类实验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型实验,主要通过操作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所使用的现代仪器,使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功能有个感性认识;二是专题型实验,通过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和解释,使学生对地球物理方法的整个工作过程有个实习经历,从而可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各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的全面了解;三是综合型实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同时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熟悉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全过程,增强了系统观念,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加深了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本指导书主要介绍了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拉科斯特 (LCR) 重力仪的认识与操作、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和高密度电法仪仪器认识实验等4种常见的试验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并掌握这些试验原理和操作过程,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些试验,试验参数在工程中如何应用,努力培养自己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知识。

目录 实验1 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 (4) 实验2 拉科斯特 (LCR) 重力仪的认识与操作 (6) 实验3 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 (9) 实验4 高密度电法仪仪器认识实验 (10)

实验1: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学会测定规则岩石试件的块体密度基本方法。 二、试验方法 量积法 三、试验步骤 1、试件制备 试件加工形状:圆柱体、立方体或方柱体,并满足下列要求: (1)试件尺寸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的10倍, (2)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超过0.03cm; (3)试件两端面不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005cm; (4)试件两端面应垂直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5)立方体或方柱体试件,相邻两面应互相垂直,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每组试件制备不少于3块,不允许缺棱掉角。 2、试件描述 (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 (2)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 (3)试件的形态。 3、量测试件尺寸 (1)量测试件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或边长,按平均值计算截面积。 (2)量测端面周边对称四点和中心点的五个高度,计算高度平均值。 尺寸量测应精确至0.001cm,尺寸量完后,按相应公式计算试件的体积(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