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全册】

最新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全册】

最新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消化腔, (4)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 (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绦虫。 (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 (3)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用手触摸蚯蚓腹面粗糙不平,是蚯蚓的刚毛,它靠肌肉和刚毛配合使蚯蚓向前蠕动。用手触摸蚯蚓背面有黏滑感觉,有黏液,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蜗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和章鱼(贝壳退化)等。 (3)外套膜及贝壳—保护作用,足—运动;鳃—气体交(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六)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外骨骼作用--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门,呼吸器官是气管。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昆虫(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 菜粉蝶、家蚕 蝗虫---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三对足,有两对翅) 二、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一)鱼类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 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海马。 (3)体形:呈流线型(梭形),减少水的阻力。 (4)体表:鳞片覆盖,黏液减少阻力;侧线鱼的感觉器官,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胸鳍和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 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 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 惯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09026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07、09中考) 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地球上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A.化学能量 B.糖类中的能量 C.脂肪中的能量 D.太阳能 2.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 A.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 D.土壤 3.下列各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 A.种 B.属 C.科 D.界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在最古老的地层中同样也有生物化石存在 C.生物进化的每个环节都有化石证据 D.越古老地层中出现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相互影响 6.葫芦藓、肾蕨、水杉、水稻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没有种子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 D.种子均无果皮包被 7.下面哪项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将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 C.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D.建立自然保护区 8.“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图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 B.煤主要是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的化石燃料 C.过程②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D.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9.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有细胞壁,无叶绿体 B.大多数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所有细菌都能导致动植物或人患病 10.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刚煮熟的食品中 B.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C.市面流通的货币上 D.真空密封的罐头食品中 11.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成熟卵细胞 B.受精卵 C.刚孵出的小蝌蚪 D.小青蛙 12.下列动物与其相关特征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鲤鱼一体内没有脊柱 B.蜥蜴一用肺呼吸 C.青蛙一成体水陆两栖 D.家兔一胎生、哺乳 13.如图为鸡的受精卵发育成小鸡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知识点归纳 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姓名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 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 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 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1.根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依据: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生物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种最高级:界 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3.林奈:“双名法”: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代表生物所在属,第二部 分为种加词。(拉丁文斜体,第一个字母大写) 4.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特殊:病毒界) 第二节: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地球上出现最早,最原始,包括细菌和蓝细菌等。 特点:细胞中没有成型细胞核。(DNA集中在核区) 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霍乱弧菌)。(乳酸菌,即乳酸杆菌,为细菌) 2.细菌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用来运动) 3.营养方式:细菌等原核生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 异养包括①腐生: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 ②寄生生活在活的动植物体及人体上,从中获取营养。 特殊!!!蓝细菌:营养方式为光合自养。(利用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与植物细胞不同,无叶绿体,不能光

合作用) 4.基本特征:单细胞。无成型细胞核。营养方式主要为异养,但蓝细菌为光合自养。 5.细菌大多数有益:分解有机物,供植物利用,酸奶,抗生素,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里, 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污水处理,土壤净化。 有害:使人患病。 第三节:原生生物 1.原生生物: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包括藻类和原生动物。 2.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观察时用碘液染色),包括水绵,衣藻等。有小 有大。 3.水绵:很多圆柱状的细胞连接而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为带状,螺旋盘旋在细胞质中。 4.衣藻: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杯状叶绿体,眼点,鞭毛。 5.藻类与绿色植物区别:无根茎叶等器官。 联系:都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自养) 6.藻类颜色不同:藻体中所含色素不同。(绿藻:水绵,衣藻。褐藻:海带,鹿角菜。红 藻:紫菜,石花。) 7.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大多数原生动物是吞噬食物的原生生物。) 均为单细胞,生活在水中,和动物一样可自由移动并捕食(捕食方式:吞噬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然后在细胞质内消化。)大多数营养方式为异养 8.原生生物基本特征: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为单细胞(动物或藻类)或多细胞(藻类)生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 (三)华枝睾吸虫 (四)日本血吸虫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最全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原生生物习题

原生动物习题 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3.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要放几条棉花纤维的作用是[ ] A.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是个伤害性刺激 B.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有营养作用 C.限制草履虫运动速度 D.引导草履虫快速运动 4.担轮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它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①简单结构 ②生活在液体环境 ③身体由多个细胞构成 ④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⑤结构复杂 ⑥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5.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的顺序是[ ] ①草履虫身体中部向内凹陷; ②大、小细胞核各分裂成2个; ③大、小核逐渐延长;④横裂为2个新个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6.在整个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类群是[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 7.草履虫的呼吸是通过()进行的。[ ] A.表膜 B.胞口 C.伸缩泡 D.纤毛 8.草履虫体内过多的水分及部分含氮废物的排泄,是通过()进行的。[ ] A.口沟 B.胞肛

C.伸缩泡 D.胞口 9.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个食物泡。 [ ] A.1个 B.2个 C.3个 D.多个 10.观察草履虫时,要用吸管在草履虫培养液的()吸取培养液。[ ] A.表层 B.中层 C.底层 D.都可以 参考答案: 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C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A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 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姓名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 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 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17、鱿鱼为软体动物,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 海马是鱼类,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 、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有专门的运动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器官] 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 水的主要原因。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呼吸。可根据环带( 也叫生殖带) 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 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 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调作用游泳。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

北京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新版

北京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蜜蜂的一生所经历的阶段是 A.卵→蛹→成虫B.卵→幼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D.卵→蛹→幼虫→成虫 2 . 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应是() A.定向变异的结果B.种间互助的结果C.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种内斗争的结果 3 . 鸟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 4 . 如图是骨、关节、骨骼肌关系图,正确的是() D. A.B.C. 5 .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形成于() A.火山附近B.陆地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 6 . 苯丙酮尿症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一对健康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儿子,他们再生一个健康女儿的可能性是() A.100%B.75%C.37.5%D.0% 7 . 生物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体 B.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培育出太空彩色辣椒 C.发酵技术可制作馒头、面包和酸奶等食物 D.转基因技术可培育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8 . 免疫细胞主要是指()

A.粘膜上皮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淋巴细胞 9 . 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 A.使病人仰卧、头后昂,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B.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 C.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右侧 D.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 10 . 美国利用中国野生大豆解决萎黄病以及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都利用了 A.生物分布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 C.生物种类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11 . 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麦的结构或物质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小麦个体。 B.染色体、基因、细胞核、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 C.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 D.染色体、基因、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 12 . 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A.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B.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13 . 下列各图能正确表达各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A.B. C. D.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北京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北京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北京版 一、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陆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上的植物,通常根着生于地下,莲生于地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和高山植物等。 水生植物生长于湖泊、河流里的植物。一些生于沼泽的植物叫沼生植物。 附生植物指那些附着生长于其它的植物体上,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无需吸取被附生者的养料而独立生活的植物。如兰科中的一些植物。 二、病毒 1)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2)具有寄生性,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 3)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病毒),或RNA(如HIV,烟草花叶病毒)。 4)RNA病毒的变异频率较高。 三、原核生物界 1.原核细胞的结构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四部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 主要特点: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丝状的DNA集中在拟核内。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的比较 四、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在15亿年前即已存在,他是由原核生物演化来的。大部分的原生生物为单细胞,因此常被认为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群真核生物,是五界中在形态、解剖、生态和生活史上变异最大的一界。此界的界限不很明确,有些原生生

物的演化分支很显然的延伸入植物界、菌物界和动物界中。有些原生生物的细胞非常复杂,虽然只是单细胞的个体,但必需像植物体或动物体执行所有的新陈代谢。由此可知,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突破。 五、菌物界 “菌物”一词是从英语单词“Fungi”翻译过来的。该词很久以来一直被翻译成“真菌”,而“Mycology”一词被译为“真菌学”。后来有些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将“Fungi”和“Mycology”译为“菌物”和“菌物学”更为准确。同时,将“Fungi”译为“菌物”还与动物、植物的“物”相互呼应。 六、植物界 1.藻类 (1)绿藻门 (2)不等鞭毛藻门 (3)硅藻门 (4)褐藻门 (5)红藻门 七、动物界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全总结

第七单元 1.植物的生殖⑴.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⑵.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不是一定不产生生殖细胞,而是一定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⑶有性生殖的优点: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果实往往可以耐受不良环境,也容易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无性生殖的优点:无性生殖产生后代的速度比较快,有利于在适宜环境下短时间繁殖出大量新个体,并且后代的性状较为一致. 2.嫁接⑴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⑵一般方法: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⑶分类:芽接(芽作接穗).枝接(枝作接穗)⑷优点:既可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特性,增强抗旱、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也能加快繁殖速度.⑸应用:常被用在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 3.扦插:⑴过程: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提供适宜的温度,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例:葡萄.月季.柳.山茶.菊花等. ⑵分类:茎插.根插. 4.昆虫的生殖和发育:⑴.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⑵生殖方式:交尾⑶家蚕的发育:雌蚕蛾产下的受精卵孵化成幼虫,经过四次脱皮之后,吐丝作茧变成蛹.蚕蛹不食不动,最后羽化成蚕蛾 5.两栖动物⑴生殖和发育.①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②特点:卵生.体外受精.⑵概念: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⑶青蛙的生殖:鸣叫(名囊叫)→抱对→体外受精(水中)⑷两栖动物的判定:⑵+变态发育. 6.鸟的生殖和发育⑴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⑵特点:卵生体内受精⑶摆脱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鸟类的成活率. 7.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胚胎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有多细胞,所以有细胞核). 8.遗传与变异⑴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⑵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9.性状⑴概念: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⑵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⑷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10.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⑴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⑶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⑷.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⑸·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

2020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试管婴儿、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而种子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胚,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中的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有性生殖的特点: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存力和更大的变异性。 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新一代植株。(而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当其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肉为中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如细菌、草履虫的分裂生殖、真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环境良好时酵母菌和水螅的出芽生殖、动物克隆、组织培养、营养繁殖(用根、茎、叶繁殖)等。 无性生殖的特点: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能够提高生物的繁殖速度。 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根、组织培养等。 (1)扦插: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扦插时最好选择健壮的带有芽的枝条。扦插的茎段上端水平,下端斜向,至少两个节。 (2)嫁接: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砧木(下方)和接穗(上方)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成功的关键: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而嫁接后的新品种表现为接穗的性状。 (3)营养繁殖: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4)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组织培养的优点:①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②诱导变异容易 ③防止病毒的危害。 (5)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要具备光照、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湿度等环境条件。 3. 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各有何优缺点? 有性生殖:产生种子和果实等可以经受不良环境条件,易传播,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后代性状差异较大。无性生殖:繁殖快,产生个体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十三章《第三节 原生生物》习题

原生动物习题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3.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要放几条棉花纤维的作用是[ ] A.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是个伤害性刺激 B.棉花纤维对草履虫有营养作用 C.限制草履虫运动速度 D.引导草履虫快速运动 4.担轮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它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①简单结构 ②生活在液体环境 ③身体由多个细胞构成 ④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⑤结构复杂 ⑥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5.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的顺序是[ ] ①草履虫身体中部向内凹陷; ②大、小细胞核各分裂成2个; ③大、小核逐渐延长;④横裂为2个新个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6.在整个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类群是[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 7.草履虫的呼吸是通过()进行的。[ ] A.表膜 B.胞口 C.伸缩泡 D.纤毛 8.草履虫体内过多的水分及部分含氮废物的排泄,是通过()进行的。[ ] A.口沟 B.胞肛

C.伸缩泡 D.胞口 9.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个食物泡。[ ] A.1个 B.2个 C.3个 D.多个 10.观察草履虫时,要用吸管在草履虫培养液的()吸取培养液。[ ] A.表层 B.中层 C.底层 D.都可以 参考答案: 1.与植物细胞相比,草履虫的细胞没有[ C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大液泡 2.颧履虫排泄代谢废物的结构是[ A ] A.表膜 B.食物泡 C.口沟 D.胞肛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3.3原生生物导学案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13.3原生生物导学案北京课改版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2)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3)通过对水绵和衣藻的观察以及过去的草履虫等原生生物的了解。 2.预习范围 教材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生物圈中的氧气绝大部分来自海洋中藻类的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植物分布在占地球表面70%的水域环境里,空气中许多氧气由它来提供,它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诗人曾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形容它,它是________________植物. 三、预习检测 1.海带植物体的组成包括() A.根、茎、叶三部分 B.茎和叶两部分 C.假根、带柄、带叶三部分

D.叶状体、柄、固着器三部分 2.海带属于藻类植物中的褐藻,适用于拌、烧、炖、焖等烹饪方法,下列关于海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食用的是海带的叶片 B.海带生活在水中 C.海带属于单细胞生物 D.海带的结构十分复杂 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诗句中描写的使春水荡漾着绿的生物是()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绿色开花植物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藻类植物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二、随堂检测 1.某同学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2.某类植物提供了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布在占地球表面约71%的水域环境中.这类植物是() A.裸子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下列哪种植物释放的氧气年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 A.地面上的绿色植物 B.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C.池塘中的水草 D.森林中的大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