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课文。从纵向来看,这一单元是高中阶段必修的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而紧接着就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看做一个承上启下的单元。一方面经过必修一至必修四的学习,学生对于新课标下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有了基本的能力,为这一单元在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上作了铺垫;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多做品味鉴赏,以便更好地和选修教材衔接。

从横向上说,《陈情表》所在单元属于必修五的“品味与赏析”部分,同属于这一单元的还有《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它们都属于古代抒情散文,从中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

《陈情表》虽然是这一单元的略读课文,但文言词汇比较丰富,文言语法现象多而不难,学生有能力研读;且文思缜密、脉络分明而又感情真挚,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更值得学生研读。

二、解读学生

必修五的学习在高二第一学期,经过必修一到必修四的学习,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能够独立判断大部分文言现象,对我国古代叙事、抒情、议论各类散文都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同时学生本身觉得与文言文离得远,漠视文言文的作用,加之以前习惯于老师的串讲,把文言文的学习等同于单纯的翻译,在思维上充满惰性,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并给他们提供合作、竞赛的机会,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期望值主动地去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材编写说明指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抒情散文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时,又要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文言语感。有助于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提高,有助于培养健康高尚的理想、情操,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为:

知识和能力: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浅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的艺术魅力。

2、识辨归纳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汇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

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翻译能力。

过程和方法:1、合作探究,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字。

2、运用诵读法披文入情,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

3、点拨讨论,赏析文章结构、行文思路,学习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艺术特征和不加雕

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体会人伦至情之美,学习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2、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协作意识和敢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

学精神。

四、重点、难点设计

对本文要兼顾两个特点:一是作为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二是作为抒情散文的文学作品的特点。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定位在能读懂文章内容,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对文言知识也并不回避,要求能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但更强调的是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也是高考的考查要求所在。而本文作者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令后人赞叹。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

1.理解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多次诵读突出此重点。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体会缜密的文思。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探究突出此重点。

3.提高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本课的难点设定为:识辨归纳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重要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小组竞赛、合作归纳、新知旧知联系比较突破此难点。

五、教法分析

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情况,我主要采用指导诵读法、点拨启发法、探究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竞赛法等教法。

六、课时安排

课文文言现象丰富,内容感情丰厚,因此分两课时完成。本说案主要是针对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要点是: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对祖母的真挚感情。识辨归纳课文中第一节的文言现象和重要文言词汇,赏析并背诵第一节。

第二课时的要点是:解读课文的文意,鉴赏作者陈情的技巧,继续积累文言现象和重要文言词汇。

七、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过程既是对文本的阅读与鉴赏过程,又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树立学习主体意识,学会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的过程,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苏轼的评价:“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设计依据:用名人评价激活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且《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二)由题目设疑,引导学生读课文。

1、解题: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陈,即陈述之意。

2、设疑:既然表是臣子写给皇帝的,如何会与“孝”有联系并能感动古今呢?作者陈的到底是何

情?

3、带着问题读课文。第一遍轻声自读,扫除字音障碍。第二遍大声朗读,第三遍找同学体会着感

情示范诵读。

(设计依据: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体会本文悱恻动人的情感,朗读是最好的鉴赏方法;而带着问题去读则把单纯的阅读文字变成了学生主动鉴赏的过程,因此设计了以上问题以及这三次诵读。)

(三)了解背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回答前面的问题,把握主要内容。

作者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家事来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这就是向皇帝“陈”的情。陈情的目的是“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愿乞终养”(第四节),即让自己回家奉养祖母。

(设计依据:回顾解决前面的问题,既能把握文章真挚动人的情感基调,又由对文章的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分析。)

2、介绍背景,帮助理解主旨。

重点让学生认识李密亡国降臣的身份和他所面临的微妙处境。

(设计依据:了解历史背景,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真正目的——“辞不就职”,“孝”既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又是作者辞官的最好借口。)

3、把握整体思路

第四节提出自己陈情的目的,前三节都是在为此做铺垫。

(设计依据:把握了文章大的框架,具体鉴赏时就有了方向性。)

(四)合作学习,疏通文章第一节。

1、分小组,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字。

2、一个小组展示本组讨论研读成果(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其他小组向他们质疑。

(设计依据: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是积累,一条是转化应用。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理解记忆。转化就是迁移能力,就是课标中所说的“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能够在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环节运用合作讨论法、归纳比较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五)鉴赏并背诵第一节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悲凉的情感基调。

2、分析本节的内部思路并板书。

3、体会简洁凝练的语言中寄托的深情。

(设计依据:不局限于文言文字的翻译,更要把它当成一篇文章来鉴赏,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与古诗文选修教材衔接的必要准备)

4、根据板书提示当堂背诵第一节。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