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眼科奇书)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奇书)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奇书)

中医瑰宝苑

眼科奇书

--------------------------------------------------------------------------------

前言

《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据孙侄本端氏云,此书抄得后久未付梓,直至1923年,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周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并捐资在渝州印送一千六百本;次年,又由张小林捐资印送一千本,李学林捐资印送一千五百本,本书始得流传。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但因本书效奇方奇,后世仍多沿用其本名。1934年,蜀东长寿人安仁又在渝州复印二千本,厥后再未付梓。

《眼科奇书》的内容,一是论奇:认为外障是寒、内障是气,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内障多肝肾不足之论相悖。二是方奇:治外障用四味、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治内障则主以枳壳、摈榔、郁金、香附等破气之药,与世俗寒凉攻补之方迥异。三是量重:麻黄、细辛、蔓荆子、藁本均用至一两,生姜、黄芪曾用至一斤,闻之令人膛目。四是效奇:孙奉铭曾谓按书立方,屡试屡验。现代试用于临床,本书方药确有奇效。至于方多温热,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理等特殊条件有关,虽立论偏颇,却纠正了目不因火则不病等偏见。通观全书,对眼科的理论与临床确有价值。对其药量之畸重,宜临近斟酌,减量用之即可。

由于时过境迁,旧刊原本几不复存,今人欲读此书而不可得,诚为憾事。为使本书能够广泛流传,我们特将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武昌广雅书局1924年石印本,参考国内流传的数种手秒本、油印本,予以点校刊出,供同道参阅,并藉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中,为振兴中医眼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我们的点校方法是:

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限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二、书中夺字、错字及少数难懂的字、词、句,均一一加以校注。凡需校注之处,均在其右上方附以角码,按角码顺序注于该页之末。

三、1934年安仁重印《眼科奇书》时,书前有广传眼科奇书弁(音遍,序文)言一篇,是研究本书历史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特据李勘本补入。

四、原本无眼科奇书说明一节,今据李勘本补入。

五、书中治眼病根底要诀一节的内容,原误附于眼病禁忌药品炮制法中,今据刘抄本摘出,并补篇题。

六、原书无目录,今据正文新编目录,以利检阅。

七、原书药名用字多不规范,均径改,不出注。

八、原书尾无治乳百验方之附录,今据李勘本刘抄本补附于书末,俾读者了解诸版本之概貌。

九、因改竖为横排,凡右方、右药的右字,均改作上。

由于点校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不免,敬希同道郢正。

卢丙辰安身谦李僖如

一九八八年八月于河南中医学院

广传眼科奇书弃言

合浦之蕴珠,光华非不灿烂也,不有鲛人之识,谁为珍而藏之。昆山之璞(音葡)玉,泽色非不温润也,不经玉人之剖,谁为取而用之。珍藏之秘本,济世之良方,非不屡获奇效也,不赖先达之传,又谁为应验而广播之哉。如《眼科奇书》,为李氏家藏秘本,不犹夫珠玉之蕴璞乎。彼既珍若拱壁,私不出以示人。延之,则立至处方;服之,则效若俘鼓。都人一喜其方之奇;而恶其为钻核之李也久矣。嗣蒙孙公奉铭,以不资费多,方妙得之。按本开方,无不神效,是此书之福利社会也又久矣。民国元年壬(音人)子,始获夏朝巽(音迅)君照抄原本。仁不敏,何足以知之,然迂得运用之妙,确有意想不到之效力。能不谓此书为稀世之宝乎?惟自惭学肤,虽查照旧本,不敢有所损益。然旧本多有错简,前后颠倒,未分类次。乃于定静之余,详参先后次序,分类记载,非日井井(有条理),不过使眉目清醒,便于阅览而已。越至民国十二年癸亥秋,黄君绶星以寿世请,遂往渝印送二千份。次年甲子,孙公本端复到汉皋合一会,印三干份,分送全国各省县慈善大家。由是而此书传遍中国矣。倘再重译推广,不几传遍天下乎。是此书之应验流通,岂非如光泽珠玉之得以识珍取用于世界哉!第原方分两过重,谓为时方不可;每用一二钱(疑当作两),谓为纯系古方亦不可。所谓效奇方奇,初不惊世骇俗。此所以同人骤见之,亦咋舌而疑置之,勿惑乎传之不广也。此述古老人所以改《眼科奇书》为《眼科宜书》,良有以矣。甚有偏重五轮八廓之说,寒凉攻补之方,对于畸重分两,不明变化神奇,非驳诋毁,信口雌黄,欲将此书而焚之。若而人者,奚啻(音翅,何止也)夏虫之不可以语冰哉。多见其不知量矣。勿惑乎广之不用也。天下事可为知者道,难为不知者言。吁,可慨矣!曰:是不难,改两为钱可也。始而试验可也,获效酌加,亦无不可也。运用之妙存于心,神而明之存乎人。勿若刻舟求剑之辈,免贻徒读父书之讥,斯可耳。仁特仿述而不作之意,表而出之,以备明眼人之采择,而妙用流通之。庶当世多明眼人,而又启后之明眼人也。用弁数言于首,尚希当代大雅进而教之。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七日即夏历十一月朔日,蜀东长寿虚谷子安仁廖(音料)政识于古渝州书斋。

眼科奇书原始

此书得之于古渝州李氏家藏仙传秘本,屡试屡验,较他眼科书最为简要。但其药分两颇重,宜临症斟酌,戥(音等,戥子就是称药的小秤)分轻重加减,用者慎之。

蜀东长寿拳铭氏谨注

时在光绪丙戊春于渝城天符庙之书斋

此书系仙人传授,治眼病百用百灵,勿以书少而忽之。书虽少,一百零八症之眼病胥(音需,全都)在其中。症虽多,总不外内障、外障二大纲。何谓外障?外障是寒;何为内障?内障是气。按此主方,百不失一。

重庆天符庙李氏老叟批

凡红肿不开,疼痛难忍,满眼红筋努肉,羞明怕日,多眼泪,生眼屎,蟹睛,及头风灌目等症,为外障。

凡服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努肉,服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

又有数症,无气无寒,药方列后尾。

外障眼病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红肿不开,疼痛难忍,羞明怕日,不喜灯火,满眼红筋努肉,多泪,或生翳子。庸医以为虚火犯上,既用凉药,又用补药。若是真火眼即愈;若是虚火眼,服此凉补之药,红筋肿痛虽去,眼内必生青膜,白云遮晴,不见人物,遂谓此人应带残疾。不知用药不明,误受其害。如是头风灌目,以及蟹晴,服此凉药,必穿无治,服补药者定死。

凡一切男女大小,外障眼病,用四味大发放或八味大发散,看症加减。初起服一剂或二剂,将陈寒散净,即可全愈,永不再发。若服凉药补药,眼珠上必起青膜、白云遮晴。此时宜服大发散四五剂,即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以固正气。

又服大发散四五剂,仍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如此交互调服,外用眼药点之,陈寒既散,白云青膜自消,何患眼之不复明乎。

凡头风灌目,头顶如棒敲,日珠如针刺,疼痛难忍。内宜服四味大发散,重加北细辛二两或三风,又加明天麻二两(姜汁炒),外即用包头风药。内服、外包要同一时,内外各一剂即愈。

凡生蟹睛,仍用四味大发散,加全虫一两或二两(酒洗去盐),僵蚕一两或二两(姜汁炒)。服—二剂即愈。

如不愈,外用鳝鱼血点蟹睛上。如有火,蟹睛是黑色:宜用涎笑蓉饼方。此二方务于服水药

时用之方能见效。

四味大发散

麻茸(麻黄碾碎去粉,所剩之疏松而呈绒状者)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音稿)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叶要去净),老姜一斤或用八两(连皮捣碎为引)。

八味大发散

照四味大发散方加西羌活一两,北云风(北防风)—两,白芷梢二两,川芎一两,仍用老生姜八两或一斤为引。看症加减,法列如后:

如有白云遮睛,加大蛇蜕一二条(酒洗),蝉蜕一两(去翅足),白寇壳一两(姜汁炒)。此三味皆散云退翳之药。外务用眼药点之。

如热泪多,重加蔓荆一二两;或泪冷,加北味(北五味子)二两,打碎。然冷泪乃是内障眼病,须审明以此五味为主。

如白珠上红筋不去,加桑白皮一把,用刀刮去粗皮。如红筋去净,此味不用,以其大泻肺气也。

如眼珠夜间胀痛不安,加肥玄参一两,汉防己一两;或又加炒香附一两,夏枯草一两。如生努肉,加白芷梢一二两。

如两太阳经胀痛,加大明麻一两(姜汁炒),净藁本一两或二两。如眼痒加全虫一两(酒洗),僵虫一两(姜汁炒)。蟹睛亦加此二味。

如大眼角红,乃是大肠之火,加熟军五钱或一两,用碗泡水服,熟军用酒炒。

如小眼角红,乃是小肠之火;加淮木通一两,车前仁一两。

如舌上白苔,是寒邪,黄苔是陈寒,重加麻黄二两或三四两,雄片(附子)一两或三四两,杏仁霜一两。

包头风方

用生附子一个,胡椒一两,火葱(细香葱)一把,老姜四两。

共捣烂入锅内,用酒同炒,大热铲起入布帕内,包头患处。包时如火烧一样,慎勿因热极难支遂将包药撤去。包至不大热时方取下,仍将此药留住,二次照前法炒包。如药干,又加酒炒包,如此二三次即愈。内服、外包要同一时。

点鳝鱼血方

点蟹睛以鳝鱼血。用干布裹,鱼尾二三寸在外,使病人仰卧,将鱼尾剪去二三寸,令血滴蟹眼上。不必住手。

每日滴四五次即愈。内服、外点同时,神效。

涎芙蓉饼

涎芙蓉饼专治火蟹,一有火,色定黑。此方并治眼丹、服漏。

涎巴虫四五条,芙蓉叶五钱(焙bei干),同捣如泥,作饼,将眼紧闭,切莫入眼内。此饼贴在漏眼皮上,一二次即愈,不可多贴。内服、外贴同时,必效。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青膜白云遮睛,不拘年数多寡,先用大发散将陈寒散尽,然后可用二白散。

二白散

酒白芍二两,生白芷二两。

共为末,每用三五钱蒸猪肝吃,鸡肝、羊肝更妙,此料吃完即愈。

又做—单加白蔻壳—两,姜汁炒,服至云翳退散始住。愈后更服补中益气汤—二剂、熟益巴戟汤一二剂收功。

补中益气汤

党参二两,黄芪二两,白术二两,甘草一两,当归一两,广皮一两,柴胡一两,升麻一两。

如治眼病,加龙眼二两或四两,红枣二两,如治心痛,用生姜四两为引。

熟益巴戟汤

元熟(熟地)二两或四两,杭巴戟—两或二两(去心),益智仁—两或二两(去壳,盐水炒)。

凡点真火眼方

如红肿疼痛难安,用黄连泡水点之,即愈。

点暴火眼方

白矾研细,用火酒调搽数次,一夜即愈。

又一方暂效。藿香子数粒,入服内一刻许取出,即效。

点老眼一切外障云翳方

炉甘石一两,花椒二两。

甘石入沙罐内,花椒将甘石盖好,外用白炭烧罐底,以花椒锻至无烟为度。花椒烟止,去花椒。将甘石研极细,点云翳上。如加番硇(音挠)砂三分,茨菰(慈菇)粉一钱,白丁香一钱,更神炒。

制茨菰粉之法

务去净脐、外黑皮,推成浆,盛布袋内,去渣。将此浆放一日,去清水,取底下粉,晒干。

白丁香即瓦雀屎,用雄不用雌,两头尖者方是。研细,合入甘石、茨菰粉、硇砂应用。

凡点暴发火眼翳子方

用洋片(冰片)一分,茨菰粉(荆整本作荸bi荠qi粉)—钱

研细点之。如眼疼痛难忍,加乳香二分,没药二分,二味均要去油。

凡搽一切烂弦风、火眼、痘风眼、血风眼方

用炉甘石研极细,合麻油调在碗内;再用一碗装陈艾,揉绒。每甘石一两,陈艾一钱,薄荷三钱,明雄三钱,和艾绒用火点燃,熏上碗内甘石,熏至黄色时,又搅又熏,如此数次,收存。用时以手指揉绒,自搽烂眼皮上下。

又方用五倍子煅存性,为末;黄丹少许,调腊烛油搽。麻油更妙。

洗眼方

能治一切外障,烂炫风、火眼、痘风、血风眼等。

用西庄黄六两,生甘草四两,金银花二两,乌梅二两(去核),生黄柏二两,干菊花二两,铜绿二两,胆矾二两,枯矾二两,当归二两,红花二两。白矾火煅,余皆生用。

共为末,每剂三四钱,用布一块,碗一个,将药放在帕上,加半碗开水在药碗内,置饭甑(音赠,蒸饭的瓦器)上蒸好,乘热熏眼,外用布帕周围遮蔽,不使热气外溢。熏后即将此药水洗眼,渐冷即止,一日二次。

凡治烂弦风、火眼,年久有虫,此乃取虫方。

用乌抛叶,手搓挤汁,和人乳点大眼角上,即时痒,用簪(音zan)脚将虫拨出,立效。

取虫方

用覆盆子叶,口内咀嚼,流汁于杯中。用纱蒙眼,笔画双眸于纱上,然后滴前药汁,即时虫出纱外。虫大如丝,色赤而长。又滴数次,虫去净。用清风清热活血之药二三剂,即止。然必年久始有虫,初起无虫。

覆盆子能治目暗不辨器物,冷泪浸淫,以及青盲等症。

用覆盆子叶晒干,研极细,薄绵裹之,以人乳浸之,如人行七八里时,用此药点之,即仰面卧。如此数月,视物如童。忌洒、曲面、油等物。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烂弦、风火、血风、痘风眼,无论远年近日,宜用大发散,看症加减。症轻即风寒轻,只服一二剂;症重即风寒重,连服四五剂。内服此药,外用眼药点之,自愈。如年久有虫,依前取虫之法即效。

眼目被物挞(音踏,鞭挞)伤,红黑青肿,秽血侵晴。

用芙蓉根,去皮,或花叶亦可,打烂贴之,不肿不痛,三次即愈。定要忌风。

又方用生半夏磨冷水搽之,或为末,冷水调搽亦可。

又方用广三七磨水,以鸡毛刷上,内服散血除风水药。

凡治男女大小眼丹,红肿如桃,疼痛难忍。

用生白矾二钱,银朱五分,为木,兑生蜜搽。

又一方用白果一个,磨醋擦之。

症轻不必服药,如症重服白芷梢一两,北辛三钱,僵虫五钱(炒),银花二两,天丁五钱,全虫五钱,穿山甲五钱(炒),蒲公英二两,生甘草五钱,不用引。服一二剂即愈。

凡外障,上下眼皮红肿破穿成眼漏,以及烂弦风、火眼。

用苦参、银花、赤芍、云防风、桔梗、独活、白芷、川芎、玄参、生地、连翅、黄芩、炒荆芥穗、大力子各三钱,虫蜕十个,车前草、灯心引,名眼漏先服方。

服一剂后,再用黄连、甘草各一钱,连翘、羌活、荆芥、大力子各三钱,灯心引,名眼漏后服方。连服二三剂。

凡搽眼丹,以及诸疮红肿疼痛,未成即散,已成即穿,立效。

吊鱼竿用桐子叶包,或用纸包,水浸湿,柴灰火烧热,去纸,加盐少许,合打烂敷上,即消散。生用亦可。

凡治男女大小,外障努肉攀睛,从小眼角起,遮过瞳人。

先用大发散一二剂,再用生沙参二两,云苓一两,焦术二两,广皮一两,粉草五钱,使君子二两〔炒去壳),用生豆浆(李勘本作绿豆浆)半茶碗,名努肉攀睛方,连服三四剂。

以上两方,兑换兼服,努肉退净为止。两方俱要忌茶。

又治努肉攀睛。

大蛇蜕一条,用白色美酒浸洗,剪碎;又用麻油炒黄,不可炒糊,为末;生绿豆一合,炒香为末;上白糖四两水调和。

和上项末药,放在饭甑上蒸熟,服至退散为佳。此症如初起,只服大发散一二剂即愈。

治小儿外障,痘翳入目。

用柴胡、茯苓、当归、蒲公英、密蒙花、白芍、粉丹皮、白术、白蔻(连壳)、银花、摈榔各三钱,炒栀(音枝)仁钱半,夜明砂三钱,虫蜕、甘草各一钱,薄荷钱半,绿豆壳、黑豆壳各半茶杯,连服二三付。

如胃火重,加金石斛、淡竹叶;如肝经热,加平肝泻肝药。又用包手药方。

包手药方

能治五年豆翳,以及痘子入目不散等症。

方用算盘根、牛蒡子根、野棉花根,三味俱要新鲜,合打烂,和醪(音牢,浊酒)糟半茶杯,捣绒(李勘本作溶)调匀,置锅内微妙热包。

如左目,包右手脉经;如右目,包右手脉经。包半日或半夜。如发烧,要看脉经上有泡,将药取下。此泡不可弄破,破则痘翳难散,过数日自然消好。又用后方点之。

点豆翳方

能消三五年之痘翳。

用小白海扒,又名贝齿一个,将此物扑在碗内,用冷水研磨极浓,兑人乳,用挖耳脚点痘翳上,每日点十余次。如无此,用青菜磨水代之。内服蝉花无比散。

蝉花无比散(《异授眼科》方)

蝉蜕(去头足)—两,蛇蜕(微炒)一两,羌活三两,当归(洒洗)三两,川芎(盐、酒炙)三两,石决(盐水炼)三两,防风三两,苍术(米泔浸)二两,茯苓四两,赤芍二两,炙甘草四两,白蒺藜(炒去刺)八两。

共为末。食后服三钱,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等物。倘未退净,又用二方。

第二方用熟地五钱,泽泻、光条(山药)、虫蜕、蛇蜕、茯苓、枣皮、女贞子、白蔻(连壳)各三钱,用绿豆壳半杯,水煎服三四付即退净。

点痘翳方

用生蜂蜜布帕滤去渣,点痘翳上,新蜜更好。每日数次,半月后可散尽。

每日用虫蜕五钱,谷精草一两,煎水当茶饮;或虫蜕、金银花熬水当茶饮。三味同饮更佳。

又痘子落眼珠内。

用白牛虱子剪去足,使血点在痘上,即愈。—月外难治,一月内此方能消。

又治小儿—二岁外障眼病,红肿疼痛。

用黄连为末,冷水调涂足心,即涌泉穴,男左女右,火眼自愈。如肿痛难开,加羌活、皂角、朴硝,合黄连为末,同敷上即愈。

又方用甘草浸水,磨明矾,敷上眼皮,即愈。

治小儿外障干火眼,羞明。

用野稗子为末,每次三四钱,蒸野兔肝服之,鸡肝亦可,连服三四付即愈。

治男女大小,拳毛倒睫,青膜昏暗。

用漂苍术、羌活、川芎、藁本、北辛(北细辛)、木贼、火麻仁(炒)、莱服子(微炒)、密蒙花、白芷梢各一两。共为末,名起睫散。每服三钱,清茶下。

外用木鳖子一个,去壳为末,用棉花裹,塞入鼻内,患左塞左,患右塞右。此方立效。

睫初起,服第二方。

酒军、黄芩、桔梗、桑皮、天冬各一两。

共为末,名泻肺散。每服三钱,白沸水送下。第三方收功。

第三方收功丸。

羌活、云风(云防风)、石决(火煨)、沙蒺藜、羚羊角各三钱,生地一两,甘草三钱,枸杞、熟地、归身、菟丝子、白菊花、苁蓉各五钱,龙眼四两,槠实子五钱。

共炼蜜为九。每服四五钱,白开水送下,或煎服亦可。

治男女大小,拳毛倒睫。

用北辛五钱,炒知母三钱,桔梗、茺蔚、元参、云风、羚羊角、酒军各三钱,水煎服。

外用针夹两个,将上眼皮夹起,用利刀将夹起的皮肉划开破烂,又用痣药:碱水、广子石灰(李勘本释曰:新石灰块)、酒米、火酒各等分,为末调匀。上面放酒米,以米泡发为度。取出搅匀,点在眼皮烂肉上。四五日可干,肉即自落,眼皮缩上,睫毛自起。

又一方制首乌、密蒙花、谷精草、全归、白菊花、枳壳、黄芩、木赋、元参、天冬、香附、摈榔各三钱,生地、蒺藜各五钱,夏枯草二钱。连服二三付,用第二方。

第二方用草决明三钱(炒),石决三钱(煅),枸杞三钱,熟地、羌活、云风、菟丝子、白菊花、苁蓉、全归各三钱,羚羊角、槠实子、生地、沙蒺藜各五钱。服一付,又服前方二付。照此换服,以疾好为度。

如热火眼,用黄连、黄柏、黄芩,共为末,鸡蛋清调。令病人仰卧,将眼闭着,用纸盖眼上,鸡蛋清合末药放在眼外纸上,一炷香时取去。如此二三次,火即消。内服大发散水药,看症加减。

内障眼病

凡男女大小,一切内障眼病,初起之时,不红不肿,不疼不病,日久愈不明,皆由怒气伤肝,气闭胆口,加以怒气,忽然断光,遂成睁眼瞎子,一名反背瞳人。内障是气,先用此破气之药:枳壳四两,尖摈榔二两,郁金二所(打碎),香附子二两(炒)。用水煎,连服四五剂。即用补中益气汤四五剂。又服熟益巴戟汤二剂。

如是女病,用生地分两重加,服后又用白党半斤或一斤,水煎服。补足正气,目自然明。如不明,即用生附子法,定无不明之理。明后,连服补中益气汤三四剂,以固正气。

制生附子法

生附子一斤,温热水泡,洗去盐昧,去外黑皮,切片。

又用极热水泡数次,口尝无大盐味,取出阴干,去水气;加广均姜一斤,用柴火烧成黄色,开口,切片。

先熬姜汁十余沸,入附子再煮,铲起冷冷,服一大碗,即时呕吐黄胆水。

如吐不止,病人作难,饮水即解。如服一次不吐,又将开水煎熬二次,仍服一大碗,必大吐。如又不吐,再加生附子一斤,均姜一斤,照前法熬好服之,必大吐。如开光见亮,急用熟地二斤,砂仁四两(姜汁炒,为未),和入地黄,另用枳壳熬水送之。熟地黄吃后,服补中益气

汤三二剂,以固正气。

又内障一方先用焦术半斤或一斤,连服二三付,肚中些微泻,无妨;又加生白党半斤或一斤,水煎服二三剂或四五剂,总以见亮为佳。

如不明,又服补中汤数剂,分量加重;如不明,仍用生附子法服之;如又不明,此肾家大虚,速用六味地黄汤,加紫河车一个,要头男方可,另用沙罐炖熟,合地黄汤,连服二三付即明。如再不明,又服生附子法,必复明也。

六味地黄汤

元熟二两,光条、枣皮各—两,云苓、粉丹各一两,泽泻五钱,无引。

内障初起,昏雾不明。

又一方用枸杞四两,白菊花二两,火酒三斤,泡服即明。

凡男女内障眼病,有白云遮蔽瞳人,加绿豆、豌豆大者,名为老油下坠。

先用四味大发散,内更加北五味四两,羌活二两,连服二三付,又加雄片二两,杏霜二两,连服二三付;又用北味八两,麻黄绒八两,老生姜一斤为引。服二付后如不见效,又用炙文党八两,焦术八两,水煎服,以见光为度。厉服补中汤三四剂收功。

治男女大小一切内障眼病,初起时见黑花,或见虫飞,此乃肝胆病。

用羌活一两,杏仁霜一两,玄明粉一两,炒青葙子一两。如无杏仁,加枣仁一二两炒净代之。

共为末。每服五钱,百沸水送下。服毕又制,以病好为止。后服补中益气汤三四付收功。

凡男女大小内障,上眼皮时常下达,不喜睁开,此是阳虚,宜用补中汤,重加升麻二两,服三四付,使阳气上升。睁开后仍用补中汤,但升麻、柴胡只用五钱,俱要蜜炙。

凡治女人眼目肿痛,白珠淡红,如沙涩不生眼屎,下午尤甚,时发时好;或黑珠上起坑窝;又或血丝满服,头目昏眩,胀痛不安,以及眉骨酸痛,两太阳胀痛,羞明怕亮,多泪;或又不红肿,不疼痛,有青膜白云遮睛。以上一切症,必有白带,此大虚症也。必须用此方先治带症:

生地二两全归一两炒白芍一两川芎一两丹参二两炙芪—两

水煎服。忌酸咸、莱菔、葱蒜、钢铁器、酒色、气滞诸物。

炒白芍去寒,女人血分醋炒,下痢不炒能凉血。如气虚重加蜜芪、潞党、洋参各二两更佳;如血虚重加川芎、当归;如血热,鼻衄(音nu)、崩中、经血妄行,秽血过多,重加生地四两,白芍二两。如有别症,又加别药。

治男女大小—切内障眼病初起,视物不明,或时黑暗生花。此乃下元不足,肝血虚损之象。

麦冬三两(去心)熟地六两枸杞二两(微炒)川芎二两(去皮,酒炒)杜仲一两五钱(炒断丝)山药二两(乳蒸)洋参三钱(虚弱人重加六钱)

炼蜜为九,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九,淡盐汤送下。

治男女内障眼病,白日忽不见一物,如毛发劲直不语,加醉—般,此乃血溃症,女人染此病者多。宜用此方:五灵脂三钱,醋炒为末,兑热甜酒服二匙,两付除根。

治病后失明。昔有一老人病十年,病愈,眼雾不明数年,得此方服一付而明。余斗衡患一鱼口,误服防风通圣散三付,疾虽散而双目陡然不明,先服补中益气汤加白蔻仁、神曲、白菊花三剂;后服此方,一剂而愈。此方如寒病服凉药太多,或怒气伤肝,以致眼光失明,均一剂可愈。

夜明砂四钱(水淘净,去沙)土没药三钱(炒去油)滴乳三钱(炒去油)神曲一两净麻黄四两

雄猪肝一付,分成三付。头付用麻油一两三钱,铜锅煎涨,下肝炒好,再下药末。次下猪肝,仍分成三分,下铜锅煎熟(勘本作装碗,加水蒸热),乘热熏目。先熏后服,同肝子药渣一并服完。二、三次仍照此法。如怒气伤肝,宜服补中益气汤加香附、郁金。

治男女病后失明。先害大病,愈后百日内行房致眼失明,头上半边有汗,半边无汗。

用川芎一两,酒炒全归一两,制雄片五钱,炙草三钱,升麻三钱,桂枝梢三钱,炙草一钱,炼秦艽(音交)五钱(酒炒),蔓荆五钱,明天麻五钱(炒),香附子三钱(酷炒),生姜一块引。

又用前包头风药,布帕包熨,每日三五次,熨至两边出汗为佳。

治男女大小,睁光瞎子,以及瞳人散大。

用麻黄绒八两,北五味一斤,老生姜一斤,这服二剂。

又加生党参一斤,服二剂。如不效,又加焦术一斤,生党参一厅,服二付。仍无效,即用熟益巴戟汤加北五味数剂。见效后,服补中益气汤三四剂收功。如富人家服大补还睛丸更妙。此丸即将前方党参一味换为人参或高丽参一斤便是。

凡女人瞳人放大,多因红崩、白带,血虚之症,宜用北五味一斤,连服二三付或四付。

又用红丹参半斤,当归身半斤,水煎服。

又用炒白芍四两,丹参八两,川芎二两,全归四两,服二付。

又用北五味四两,红丹参四两,炒白芍二两,川芎二两,当归二两,水煎服。

如瞳人收复还原,眼仍昏雾不明,必是怒气伤肝。

又用枳壳二两,摈榔一两,香附二两,广郁金二两(打碎),水煎。另用砂仁一两为末,冲煎药调和服。务忌滞气之物。这服四五付,打屁不止或腹泻是大效。此乃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用补中益气汤连服三四付或七八付。

服明后,又用生党参一斤,服一付。

又焦术八两,生党参八两,服一付痊愈。

瞳人散大,忌青箱子、槠实子、茺蔚子、益母草、远志肉此五味。

治男女瞳人缩小,羞明畏日,此乃肾虚。

用生地四钱,当归钱半,白芍钱半,川芎钱半,酒炒黄连钱半,酒炒知母三钱,酒炒黄柏三钱,洒炒独活三钱,云苓三钱,草决明三钱,枸杞三钱,寒水石三钱(火煅为末),青葙子五钱。这服七八付或十余付。

和为丸,每服三钱,白开水运下。

此症是肾热,忌五味子、枣仁、花椒、陕椒。凡有子之药,俱宜打碎。

治男女内障,瞳人散大,乃是三阴亏损,此方并冶外障满眼红丝,羞明畏日。

用泽泻二钱,炒粉丹二钱,北五味四十个,归尾二钱。

内障用归身、柴胡、怀山、枣皮、熟地各二钱,生地三钱,云苓二钱。

水煎服数付。如不效,服熟益巴戟汤。肚内吼,打屁不止,是浊气下降,消气上升也。或肚泻不妨,即服熟益枣皮汤,小腹发热,打屁不止大效。

又用补中益气汤收功。

熟益枣皮汤

熟地四至八钱,益智仁(盐水炒)、枣皮各二至四钱。

治男女内障,瞳人反背,见亮后宜服此方:大熟地二斤,缩砂仁二两(姜汁炒,为末),入地黄内。

另用枳壳熬水下地黄。服后又宜服补中益气汤二付,以补中气。

治男女内障,如治到见人物时,宜用此方:寸冬二两(去心),远志一两(去心,姜汁炒),建

菖蒲三钱。煎服三四付。

后服补中益气汤数付收功。务忌房事百日。

又方用远志一两,党参二两,炙寸冬一两(去心),建菖蒲三钱(酒炒),不用引。

此二方安神定志补心。

治男女大小鸡盲眼,白天明,将晚不明。

用青葙子、草决明、密蒙花,共为末。将公猪肝合此三味药,饭甑上蒸熟服之。

又一方加车前仁。

又一方墨鱼骨三两,去外硬壳,为末。每五钱,蒸肝吃毕。

又加夜明砂二两,共和蒸熟服之。

治男女大小,眼视远明,视近不明,或流冷泪涎粘,此乃气足水亏。

用元熟四两,枣皮二两,水煎服,连服二付。去枣皮加枳壳一两(炒)。

又方去枳壳,加北味三两,连服三四付即愈。

治男女大小内障眼目,乌珠突出,垂下至鼻不收,痛甚。或又大便出血。

先用大发散一剂,即用此方:西羌活二斤,为末,分半,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一日三服。用余一半羌活末,每用一两,熬水吞服此丸,不拘时刻。

如眼珠不收,又服,以病好为止。眼珠收上,即用补中益气汤去粉草,连服三四付收功。

又方用西羌活四两,熬水熏洗,但令病人自洗,方知轻重。自将眼珠揉入眶内,后用羌活熬水服。每次—大碗,一日服三次,至眼珠收入始止。

如收安稳,即用补中益气汤去粉草、柴胡,加地榆五钱、党参一两、箭芪一两、焦术一两。服三四付除根。

治男女大小内障,血灌瞳人,甚痛。如不急治,眼必胀破。女人多有此病,然须辨析明白,方可用药。如黑珠内瞳人是红色,正是血灌瞳人。治此症万不可用升提药,盖以瞳人属肾,黑珠属肝,总以平肝肾为主。

用红洋参八钱(米炒),泡参一两(生用),玄参一两,苦参一两(酒炒),黄连五钱,香附三钱(童便炒)。

共为末。每服五钱,白开水送下。此方并治误服丹参药丸子,以成内障症。如血散开,即用第二方。

第二方用元参、天冬、枳壳、羌活、川芎、云风、制首乌各三钱,广木贼三钱(去节),全归、寸冬各三钱,白蒺藜三钱(去刺),川牛膝三钱(酒炒),杏仁霜三钱,生地五钱,夏枯草三钱,水煎服。忌酒色。

如头痛,去生地、首乌,加明天麻五钱,藁本五钱;如痛轻,不必加减,连服三四付。又用四五付为末,炼蛮成丸,兼水药服。

治男女血灌瞳人。

用夜合树叶,焙干为末,猪连贴一条,切作七节,合前一味蒸熟。一日吃一节,吃毕即愈。如不愈,再制一条服必愈。

又一方用归尾五钱,川芎、白菊、广皮、生地各四钱,羌活、白芍、栀子、云苓、蒺藜、甘草各三钱,灯心引。加大便闭结,加酒军。如不愈,又用二方。

第二方羌活藤风汤,又名人参败毒散按症加减,服三付。如不愈,又用三方。

第三方甜杏仁霜、云风、玄参、白蒺藜、香附、全归、牛膝(酒炒)、天冬、制首乌、广木贼、炒枳壳、夏枯草、寸冬(去心)、羌活、川芎各三钱,生地五钱。忌酒色。

人参败毒散

用党参、羌话、独活、前胡、柴胡、茯苓、甘草各三钱,枳壳、桔梗、川芎各三钱。

治男女内障眼目,绿水灌珠,或二日或一目,均用此方:元熟三斤,淮枣仁一斤半,务要拣净,用猪心血炒香研末,将熟地置上甑蒸,以熟地合枣仁面服。

或用熟地熬水冲枣仁面服亦可。一日两服,每服熟地八两,枣仁四两。如夜不眠,用炒枣仁,即能安眠。

服完,又服补中益气汤,龙眼引,或用生枳壳二两为引亦可,连服四五服。

此痰多有瞳人散大,眼珠绿色,再用北五味—斤,连服二付。

如未转黑色,定虚气上冲,又用生党参一二斤,熬服,将气补足。或又用焦术一斤,生党参一斤,连服二三付。如见光,即用千金磁朱丸早服、石斛夜光丸晚服。

又方先服补中益气汤二付,后用熟地八两,生枣仁四两研末,地黄熬水冲枣仁服,服至见亮时,用安神九或石斛夜光九,可痊愈。

千金磁朱丸(《干金方》方)

磁石、朱砂、神曲。

石斛夜光丸(《苏沈良方》方)

石斛、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人参、山药、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茯苓、甘草、草决明、菊花、白蒺藜、青葙子、防风、羚角、犀角、川芎、川连、牛膝、枳壳、杏仁、北五味。

安神丸(《医学发明》方):即朱矽安神丸

朱砂、黄连、甘草、生地、当归。

内外障兼病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内外二障眼目,且能清心明目,散云退翳,服佛桑保眼丸。

方用桑叶,三伏天晒干,为末,去筋;黑芝麻一升,炒香为末,蜂蜜熬,滴水成珠。

上二味,分两并重,合为九。每早晚服一两,开水这下,姜汤亦可,久服必效。

凡男女大小,亡血过多,眼珠肿大,内外二障虚症,白珠淡红,时发时好,多冷泪,头目眩昏,发晕胀痛;或眼毛生干眼屎,黑珠上起坑窝;又有翳如沙涩,女人多有此血虚之症。先用大发散,后用此方:

归身五钱,白芍三钱(炒),牛膝三钱,焦术、生地各一两,天冬五钱(去心),川芎、云风各五钱。

连服四五付,老姜一两引。

后又加熟地一两,粉草三钱,连服数付,又用第二方。

第二方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虚症眼病,红肿疼痛,时发时好,头目昏晕,仍多冷泪,生干眼屎,或黑珠上起坑窝,此是阴虚。

先服大发散,将寒散尽,后用六味地黄汤加附片一两,柴胡五钱,升麻五钱,金石斛五钱,炙生姜二两引。

又一方加大红枣十个,连服效剂。用第三方收功。

第三方治内外二障,眼眶疼痛,羞明如沙涩,此是血虚之症。此方肝虚亦能治之。

大熟地八两,玄参四两,生地四两,金石斛四两。

炼蜜为九。每早吞一两,龙眼二两(去壳),煎汤送下,或淡盐汤亦可。

治室女及妇人内外二障眼病。如室女十六七岁,经闭不行,眼目生翳,或生气火痒,或五心潮烧,咳嗽,—切等症,名曰闭经障翳。先用此二方以行经和血,如经血行,病乃可治,不然无效。

泽兰叶二两,川续断二两,川牛膝一两。

共末,炼蜜丸,每服一两。

又用二方内加卷柏叶二两,熟地一两,川郁金三钱,焦术五钱,全归三钱,香附子三钱,柴胡三钱,炙白芍三钱,炒云苓三钱,炙草一钱,苏薄荷一钱,粉丹皮三钱,山栀三钱(炒)。

水煎吞前药丸子,以经水行为度。如有别症,另用别药。

治室女十五六岁时,经水不行,面带青黄色,以致眼生云翳努肉。

先用此方:羌活、云风、苍术、川芎、黄芩、粉葛各三钱,白芷梢五钱,甘草一钱,北细辛二钱,生姜一块引。服二付用第二方。

第二方用当归、白芍、黄芩、柴胡、党参、川芎、半夏、寸冬、天冬各三钱,熟地五钱,知母三钱(炒),柏子仁三钱,泽兰叶五钱,内加丹参五钱。忌酸咸。

治室女十五六岁,经水不行,面带青黄色,以致眼生云翳。

用生地四钱,天冬三钱,柏子仁三钱,炒知母三钱,丹参—两,泽兰叶一两。

水煎酒冲服,连服数剂即愈。凡服丹参,定要忌酸咸。

治男女大小内外障眼病,视一物如数物,视平正之物反若歪邪,歪邪之物反若平正。

用常山五钱(酒煮),人参芦三钱,炙草一钱,老姜五片。煎服,吐痰而愈。

又方治头眩晕迷。

用上鹿茸五钱(酥炙,研末),上寸香(麝香)少许,冲陈酒服,数次即愈。

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又一切内障虚症眼病。不红不肿,或有翳如沙涩,两寸脉弱无力;或黑珠上有小坑窝,乌珠损坏,此乃肝肾两亏。先看舌上有黄白苔,即用大发散,将陈寒散尽,后用此方。如是虚眼,后又服首乌方十余付。

用西羌活、北云风、白芷梢、川独活、净连翘、荆芥穗、广木贼、北细辛、白蒺藜各五钱,车前仁、木通、薄荷、大白、虫蜕各三钱,蔓荆子、白菊花各三钱,生姜一块引。

服二付,去姜用灯心引。凡虚眼先用此方二三付后,又服第二首乌方。

第二首乌方治瞳仁缺陷,此乃大虚症。凡一切外障虚眼,时发时好,黑珠上起有小坑窝,此方肝肾虚亏。或有翳如沙涩,女人老人多染此症;或有血丝白云,此方俱可治。

元参、天冬、寸冬各去心,枳壳(炒)、木贼(去节)、川芎、羌活、蒺藜、全归、香附(炒)、云风、杏仁霜、红牛膝、制首乌各五钱,夏枯草三钱。

连服十付。忌酒,看症加减。如头痛,去首乌、生地,加天麻、藁本各五钱。如有别症,又加别药,服至黑珠上坑窝填满始止。

或将此方以钱作两数,做成九,兼水药服。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收功。

又一等虚症,不生眼屎,下午疼痛,此乃有火无水,肾家大虚,虚火犯上。女人多有此症,必有白带,头必作昏;或黑珠上有坑窝。此方连服十剂,坑窝填满始止。

治眼病根底要诀

凡男子眼流脓泪,及内障一切眼病之虚症,必有遗精症。先将遗精症治好,然后治眼病。如不然,难以见效。

女人眼病,时发时好,或青膜、白云遮睛,必有白带大症。须先治带症,后治眼病,方能见效,否则难治。

凡治男子遗精,女子白带,均先服大发散一二付,散净陈寒;后用熟益巴戟汤,或熟益枣皮汤、六味地黄汤。三方均要加红杞(枸杞)、芡实各三钱更妙。

眼病禁忌药品及炮制法

凡治眼病,务要忌桂。故遍阅此书各方,无一味用桂也。

凡眼病有绿色,忌黄荆子。

瞳人散大,忌槠实子、青葙子、茺蔚子,并益母草、远志肉。

瞳人缩小,忌北五味、枣仁、花椒、青椒、胡椒、(火草?)椒。

外障眼病,忌补药、凉药、生冷物、风霜湿气并火酒。以外障是寒也。

内障眼病,忌涩气药及滞气等物。

吃生附子,忌房事,猪、羊、鸡、狗、鱼,一切生冷之物,葱蒜尤不可犯,犯则死。

吃天雄至一两,宜冷服。加热服,恐虚火犯上,喉必肿痛。

凡用一切有子之药,宜捣碎,蔓荆子宜碾碎。

凡用生姜,连皮捣破,有老姜更妙。

凡用熟地,总要先服大发散,重加麻黄绒,散净陈寒,然后用熟地,以其滞寒故也。

凡用明天麻、僵虫,姜汁炒;全虫、虫蜕(李勘本作蛇蜕),用酒洗;北细辛去净叶;益智仁去壳,盐水炒;巴戟去心,虫蜕去羽足,用酒洗净泥浆;寸冬去心,木贼去节。别药当制要制。(注:蛇蜕用酒洗,虫蜕去羽足)

凡服丹参,忌酸咸。

服地黄,忌莱菔子,并葱蒜、铜铁等物。

愚按眼病应禁忌、炮制之药尚多,原本末列,是在临症者斟酌运用之妙耳。

《眼科奇书》终

附录:治乳百验方

爪壳一个,柴胡、芜活、荆芥、薄荷、橘皮、甘草各—钱,橘子叶、香附、当归、木通各二钱,滑石、银花、连翘各三钱,地丁草、三窝橘子叶、七足引。

此方治乳疾神效无比,初起尤宜。凡初起未作脓溃时,服一二付即散。如疼痛,加乳香、没药各一二钱;如气血不足,加黄芪、党参各三钱;如已脓成而未穿,加甲珠二钱,皂刺五颗即穿。穿后服黄芪、当归二三两即愈。

眼科奇书缘起

此书古渝李氏世藏秘本,擅眼科专家盛名。远近男女,患危险眼症求治者,日车马盈门。愚先叔父奉铭氏以道德文章,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暂借一观。时在丙戍,愚同先兄奉礼本智侍随左右,读于天符庙之西斋,当即命愚等分临抄之。嗣后,凡乡党、邻里、亲友患眼症者,按书依疾增减,立方治之,无不奏效。愈试愈验,诚奇书也。于是互相传写,得此书者,不知凡几。医好危险大小眼病者,亦不知凡几。久欲公诸世,末果。去岁,忠州周君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慨然捐资印送一千六百本,相传既广,索者愈多,惜书已告罄(音庆),无以应付。今春,汉阴张君小林复捐资印送一千本。长寿李君学林捐资印送—千五百本,庶几自兹以后,天下无盲目之人,亦大幸事矣。持赘(音坠,多余的)数言于篇末,以志其缘起云。

蜀东长寿孙本端谨志

时甲子五月中旬

留言:

汉代一两为15克,清代一两为30克,与现代一两50克是有区别的,请灵活用药。

本书主要讲外障和内障眼病治疗方法,但并不包括老年人常见眼病白内障,此病的治疗方法可参看《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只有白内障才是真正需要补的眼病----肝肾两虚。

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读《温热论》《湿热病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重点背诵原文 [原文]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原文]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致慌张矣。(8) [原文]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原文]4.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二、名词 1、上受:见于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的感邪途径,即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即见肺卫表证。 2、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3、透风于热外: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风的治疗方法,即挟风宜辛凉中加轻清疏散之品,如薄荷、牛蒡子等,使风从表而出,不与热相搏。 4、渗湿于热下: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湿的治疗方法,挟湿宜辛凉中加甘淡渗湿之品,如芦根、滑石等,使湿邪分利从下泄,不与热相搏。 5、两阳相劫:此语出自《温热论》,两阳:指风与温热皆属阳邪;两阳相合,耗劫津液,临床导致清窍干燥的病候。 6、浊邪害清:此语出自叶大士《温热论》,湿与热合谓之"浊邪",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阻遏清阳,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故称为浊邪害清。 7、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8、益胃:益胃是叶天上《温热论》中提出温邪始终流连气分的治疗大法,该法以轻清之品,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以振奋正气,经过战汗,使气机宣通,腠理开泄,邪气随汗外透。 三、如何理解叶氏“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叶氏提出“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是指其发展传变均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伤寒虽以六经分证,亦影响到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故言“同”,但是,此“同”并非完全相同。 2、“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外感热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若有湿浊兼夹,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变,治以分消上下,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频下;病程中易伤津液,重视养阴生津;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常要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伤寒初起寒邪束表,治以辛温解表;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变,治以和解表里;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猛下之法;病程中易伤阳气,重视顾护阳气;病至后期多见虚寒证,每需补脾肾之阳气。故叶氏说:“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四、试述温邪在卫的治法与失治后的表现 1、温邪在卫的治法

中医古籍大全-难经经释

中医古籍大全-难经经释.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中医古籍大全-难经经释 书名:难经经释 作者:徐灵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叙 属性:《难经》,非经也。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古人书篇名义,非可苟称, 难者辩论之谓,天下岂有以难名为经者,故知《难经》非经也。自古言医者,皆祖《内经》,而《内经》之学,至汉而分∶ 仓公氏以诊胜,仲景以方胜,华佗氏以针灸杂法胜;虽皆不离乎《内经》,而师承各别。逮晋、唐以后,则支流愈分,徒 讲乎医之术,而不讲乎医之道,则去圣远矣。惟《难经》则悉本《内经》之语,而敷畅其义,圣学之传,惟此为得其宗。 然窃有疑焉,其说有即以经文为释者,有悖经文而为释者,有颠倒经文以为释者。夫苟如他书之别有师承,则人自立说, 源流莫考,即使与古圣之说大悖,亦无从而证其是非,若即本《内经》之文以释《内经》,则《内经》具在也,以经证经 而是非显然矣。然此书之垂已二千余年,注者不下数十家,皆不敢有异议,其间有大可疑者,且多曲为解释,并他书之 是者反疑之,则岂前人皆无识乎?殆非也。盖经学之不讲久矣!惟知溯流以寻源,源不得,则中道而止,未尝从源以及 流也。故以《难经》视《难经》,则《难经》自无可议;以《内经》之义疏视《难经》,则《难经》正多疵也。余始也, 盖尝崇信而佩习之,习之久而渐疑其或非,更习之久而信己之必是,非信己也,信夫《难经》之必不可违乎《内经》也。 于是本其发难之情,先为申述《内经》本意,索其条理,随文诠释;既乃别其异同,辨其是否,其间有殊法异义,其说 不本于《内经》,而与《内经》相发明者,此则别有师承,又不得执《内经》而议其可否。惟夫遵《内经》之训而诠解未 洽者,则摘而证之于《经》,非以《难经》为可訾也,正所以彰《难经》于天下后世,使知《难经》之为《内经》羽翼, 其渊源如是也,因名之为《经释》。《难经》所以释《经》,今复以《经》释《难》,以《难》释《经》而《经》明,以《经》 释《难》而《难》明,此则所谓医之道也,而非术也。其曰秦越人着者,始见于《新唐书·艺文志》,盖不可定,然实两 汉以前书云! \x雍正五年三月既望松陵徐大椿叙\x <目录> <篇名>卷上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奇书)

中医瑰宝苑 眼科奇书 -------------------------------------------------------------------------------- 前言 《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据孙侄本端氏云,此书抄得后久未付梓,直至1923年,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周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并捐资在渝州印送一千六百本;次年,又由张小林捐资印送一千本,李学林捐资印送一千五百本,本书始得流传。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但因本书效奇方奇,后世仍多沿用其本名。1934年,蜀东长寿人安仁又在渝州复印二千本,厥后再未付梓。 《眼科奇书》的内容,一是论奇:认为外障是寒、内障是气,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内障多肝肾不足之论相悖。二是方奇:治外障用四味、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治内障则主以枳壳、摈榔、郁金、香附等破气之药,与世俗寒凉攻补之方迥异。三是量重:麻黄、细辛、蔓荆子、藁本均用至一两,生姜、黄芪曾用至一斤,闻之令人膛目。四是效奇:孙奉铭曾谓按书立方,屡试屡验。现代试用于临床,本书方药确有奇效。至于方多温热,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理等特殊条件有关,虽立论偏颇,却纠正了目不因火则不病等偏见。通观全书,对眼科的理论与临床确有价值。对其药量之畸重,宜临近斟酌,减量用之即可。 由于时过境迁,旧刊原本几不复存,今人欲读此书而不可得,诚为憾事。为使本书能够广泛流传,我们特将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武昌广雅书局1924年石印本,参考国内流传的数种手秒本、油印本,予以点校刊出,供同道参阅,并藉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中,为振兴中医眼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我们的点校方法是: 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限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二、书中夺字、错字及少数难懂的字、词、句,均一一加以校注。凡需校注之处,均在其右上方附以角码,按角码顺序注于该页之末。 三、1934年安仁重印《眼科奇书》时,书前有广传眼科奇书弁(音遍,序文)言一篇,是研究本书历史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特据李勘本补入。 四、原本无眼科奇书说明一节,今据李勘本补入。

中医古籍目录大全(研究材料)

1、医经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素问 类经 灵素节注类编 内经博议 内经评文 内经知要 难经 医经原旨 2、本草 本草备要 本草便读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害利 本草经解 本草蒙筌 本草求真 本草思辨录 本草新编 本草衍义 本草易读 本草择要纲目 本经逢原 得配本草 滇南本草 海药本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炙论 名医别录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食鉴本草 食疗本草 汤液本草 吴普本草 新修本草 药鉴

饮食须知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证类本草 3、方论 备急千金要方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急救便方 集验方 经验丹方汇编 奇方类编 奇效简便良方 千金翼方 仁术便览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 圣济总录 苏沈良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汤头歌诀 退思集类方歌注 外台秘要 卫生易简方 文堂集验方 仙传外科集验方 小品方 医方考 证治准绳?类方 肘后备急方 4、伤寒、金匮 敖氏伤寒金镜录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高注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类证活人书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补例 伤寒大白 伤寒发微论 伤寒贯珠集 伤寒捷诀 伤寒九十论 伤寒六书 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总病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5、医案 曹仁伯医案论 程杏轩医案 丛桂草堂医案 丁甘仁医案 仿寓意草 古今医案按 湖岳村叟医案 花韵楼医案 洄溪医案 旧德堂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凌临灵方 马培之医案 名医类案 三家医案合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王氏医案绎注 王旭高临证医案吴鞠通医案 许氏医案 续名医类案 也是山人医案 一得集 寓意草 张聿青医案 醉花窗医案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 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 ☆☆☆) 1.☆☆☆☆☆黄帝内经 2.☆☆☆☆类经明·张介宾 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 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5.☆☆☆☆☆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 6.☆☆☆三指禅清·周学霆 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 8.☆☆望诊遵经清·汪宏 9.☆☆辨舌指南曹炳章 10.☆☆☆☆☆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 11.☆☆☆☆本草备要清·汪昂 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 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 16.☆☆☆☆☆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 17.☆☆☆医方考6卷明·吴崑 18.☆☆☆医方论清·费伯雄 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 20.☆验方新编清·鲍相璈 21.☆☆☆☆☆伤寒论汉·张仲景 22.☆☆☆☆☆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 23.☆☆☆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 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 25.☆☆☆☆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 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 27.☆☆☆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 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 29.☆☆☆☆☆瘟疫论明·吴有性 30.☆☆☆☆温热论清·叶桂 31.☆☆☆☆温热经纬清·王孟英 32.☆☆☆☆温病条辨清·吴瑭 33.☆☆☆湿热条辩清·薛雪 34.☆☆☆时病论清·雷丰 35.☆☆☆☆☆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吴谦 36.☆☆☆☆☆杂病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

湿热病

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痤疮、酒渣鼻、湿疹等面部皮肤病 (2013-06-26 10:44:34) 转载▼ 标 分类:皮肤病 签: 健 康 皮 肤 病 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痤疮、酒渣鼻、湿疹等面部皮肤 病 (附验案4则)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其立法为祛湿,清热,解毒。主治湿热并重,毒邪为患之病症。治湿宜给以出路,治热宜宣散清泄,治毒宜泻火解毒。择甘露消毒丹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皮肤病,尤其面部皮肤病证属湿热、毒邪为患者,疗效满意。 1.痤疮 辨证:肺经风热,湿毒蕴结。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柴某,男,26岁。2010年5月19日初诊。主诉及现病史:1年前,面部散在出现粉刺,能挤出白色分泌物,未引起重视,不久,丘疹演变成脓疱、囊肿,用多种中医药物,疗效不显著,非常苦恼,现来我中医门

诊求治。现症:前额、双颊、颈部均可见丘疹、脓疱、渗出、囊肿,下颌部尤重,口渴,胸闷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厚腻,脉濡数。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肺风粉刺。辨证:肺经风热,湿毒蕴结。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滑石15g(包煎),黄芩10g,桑白皮10g,茵陈10g,川贝母5g(研末服),石菖蒲10g,藿香5g,白蔻仁5g,连翘10g,射干5g,生甘草5g。水煎服,200ml,2次/d。第3遍煎液局部湿敷,2次/d。 二诊(2010年5月26日):上方用7剂,渴止,脓疱消退,二便通畅。上方去滑石、射干,继续口服。 三诊(2010年6月9日):上方又用14剂,面部丘疹大部分消失,囊肿明显回缩,胸闷腹胀除,二便通畅。上方去藿香,继续口服。 四诊(2010年6月23日):上方又服14剂,除面部留有瘢痕外,他症悉除。又拟消痕汤:白芷10g,丹参10g,蒲公英20g,丝瓜络10g,夏枯草10g,猫爪草10g,当归10g,炙甘草5g。水煎服及局部湿敷一个月,瘢痕基本消失。 按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复感湿邪,湿热蕴而化毒,上蒸于面。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滑石利尿通淋,清热,收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茵陈煽情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结节消肿;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藿香芳香化浊;白蔻仁化湿行气,温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脉诀》

脉①脉管。气血运行的通道。《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诀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与心密切相连,为心气所推动。《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②脉搏,脉象。《素问·邪气脏腑病形》:“按其脉,知其 促脉脉脉学名词。系一种脉象。脉来急数有力而呈不规则间歇。《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主阳盛热实,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肿痈。《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阳盛则促,脉疾而时止,…… 虽有止,非死脉也……”《诊家正眼》 死脉。为不宜耳。余仿此。三部死脉。脉经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死不治。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害。所以然者。如树之有根也。按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若其脉微细如丝。按之无有者。此肾 脉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此必然之理也。然亦有中年受胎,及血气羸弱之妇,脉见细小不数者,但于微弱之中,必有隐隐滑动之象,此即阴搏阳别之谓,乃妊娠之脉也。但胎孕之脉数,劳损之脉亦数,然损脉数中兼弦涩,胎孕数必兼和滑。此几 脉法急惊,风关黑纹直者,死。慢惊,气关紫纹两条传至风关者,死。无此虽凶无妨。《陈氏幼科秘诀》 革脉革脉脉学名词。指一种脉象。即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的脉象。 主亡血失精。《脉诀指掌病式图说》:“革者,沉伏实大,如按鼓皮。” 作者: 结脉结脉脉象之一。脉来迟缓而呈不规则间歇。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脉经》:“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阴盛则结,脉徐而时止,虽有止非死脉也。”《诊家正眼》:“结属阴寒,亦由凝质。 迟脉迟脉脉象名。指来去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的脉象。主寒。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脉经》:“呼吸三至,去来极迟。”《脉诀汇辨》:“其所主病,与沉脉大约相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 作者: 缓脉缓脉脉象名。一息四至,来去怠缓。或脉来和缓均匀,从容不迫,是有神之脉。为平脉;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 洪脉洪脉脉学名词。脉象之一。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多主气分热盛。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作者:

中草药功效大全 药学典籍

中国药学典籍

?中草药功效大全?? 收集整理/陈智健(1980年出生于江西玉山,中国医科大学中医理论博士,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于法国尼斯Centre Antoine-Lacassagne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生,参加“面向21世纪病理学教学建设成果及应用”教学课题的工作,承担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病理诊断专业特长:西医结合治疗脾胃、心系,肿瘤等疾病) ) A字头 【艾叶】理气血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除湿杀虫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主治阴虚心烦失眠, B字头 【巴戟(ji)天】补肾阳,壮筋骨,去风湿,主治子宫虚冷,风寒, 腰膝酸痛? 【巴豆】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水肿,外用治疗喉风 【八角】健胃,行气,促进消化,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百部】润肺止咳,杀虱杀虫 【百合】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 【柏子仁】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注意事项: 便溏及痰多者慎服. 【板蓝根】(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细菌性感染,败血症,肺炎、肠炎、血痢、咽炎等 【白芍】扩张动脉,降血压,护肝,阴虚发热,养血,盗汗? 【白术】健脾益气,止汗,脾胃虚弱 【白前】主冶肺气壅实之咳嗽痰多;气逆喘促;胃脘疼痛;儿疳积;跌打损伤 【白果】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 【白芷】去风,燥湿,消肿,止痛,解热,降压,平肝 【白笈】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主治矽肺,肺结核,气管炎,百日咳 【白茅根】补中益气,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肺热喘急,胃热哕(yue)逆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半边莲】利水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臌胀,泻泄,痢疾,蛇伤,疔疮,肿毒,湿疹,癣(xuan)疾,跌打损伤肿痛,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 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斑蝥】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北沙参】肺燥干咳,虚劳嗽血,胃级不足,津伤口干,风寒作嗽肺胃虚寒者忌服。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2010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 总论第一章至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 1、医学巨著《》为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专篇论述妇产科疾病的著作是代的《》,分别为、和三篇。以狼牙汤沥阴中,以蛇床子裹成锭剂纳阴中等,开创了、的先河。 3、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4、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妇产科独立分科。 5、代的《》提出的特殊月经现象有、、等。 6、《女科正宗》说:“,有子之道也。” 7、金元四大家之一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提出、;、。这是后世治疗妇科病少女着重肾经,中年妇女着重肝经,绝经期妇女着重脾经论治的根据。 8、朱丹溪认为产前“当清热养血”,提出安胎圣药是。 9、清代所著《达生篇》提出的六字真言是。 11、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中指出:“调经之要,贵在;,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1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13、最早记载优生知识的书是时代的《》,内容有、、。 14、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之前之后,呈型,为一空腔器官。 15、每次月经来潮出血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两次月经的第一天间隔时间,称为,一般为。周期不应少于,也不应超过。 16、正常经期一般持续天,正常的月经总量为。 17、月经的产生是、、、协调作用于的生理现象。 20、冲、任、督三脉同起于,一源而三歧,皆约于,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通。冲脉主,任脉为,带脉主,督脉为,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正常的生理现象。 23、孕期从末次月经来潮第一天算起,经天,便要分娩。预产期的推算,一般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以该月份数加,或减,阳历日数加,阴历日数加。 37、《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妇人之生,有余于,不足于,以其数脱血也”。 三、判断: 1、据史料记载,第一位兼治妇科疾病的医生应是华佗。( ) 2、子宫之名首见于《内经》。( ) 3、在三千多年前,重视妇女生育,“妇孕不育”和“妇三岁不孕”是由《黄帝内经》所记载。( ) 5、我国第一部由国家出版的妇产科综合专著是宋代《妇人良方大全》。( ) 6、晋代名医五叔和著有《脉经》,其中在专门阐述有关妇产科的脉象和辩证论治的同时;又提出了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 ) 7、至唐代,把妇产一门列入卷首的是《经效产宝》。( ) 9、在世界医事制度上,产科最早的独立分科始于唐代。( )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书目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将民国之前的中医名著几乎全部囊括其中,除少数著作外,大多为繁体竖排,封面设计素雅,采用锁线装适合长期保存,校勘严谨,实为中医古籍的最佳版本。这套丛书启动于八十年代初,大多出版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有少数书如《黄帝内经太素》直到近年才出版。这套丛书的校勘者大多是中医学院成立前打下的中医底子,其功底绝非现在一般的所谓“教授”所能比,现在很多都已经作古,这套书也就成为了绝唱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5年--05年)发布书目: 1、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难经校注 3、医学读书记 4、金匮要略语译 5、世医得效方 6、圣济经 7、研经言 8、针灸易学 9、血证论 10、金匮玉函经二注 11、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2、外科精义 13、伤寒总病论 14、问斋医案 15、外科证治全生 16、辨证录 17、幼幼集成 18、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19、本草蒙筌 20、类证治裁 21、医学指归 22、医灯续焰 23、妇科辑要:胎产心法 24、形色外诊简摩 25、疡科会粹

26、医学纲目 27、针灸大全 28、松峰说疫 29、外科证治全书 30、幼幼新书 31、王旭高临证医案 32、疡医大全 33、金镜内台方议 38、伤寒瘟疫条辨 34、刘涓子遗方 35、名医别录:辑校本 36、千金宝要;孙真人海上方 37、赤水玄珠全集 38、医方考:附《脉语》 39、吴鞠通医案 40、妇人大全良方 41、简明医彀 42、备急千金要方校释 43、难经语译 44、难经本义 45、温疫论 46、良方集腋 47、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48、伤寒论校注 49、伤寒六书 50、厘正按摩要术 51、明医杂著 52、本草从新 53、子和医集 54、杨氏家藏方 55、活人书 56、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57、伤寒论语译 58、病机汇论 59、本草崇原集说 60、经穴解 61、本草衍义 62、诸病源侯论校注

医方典籍集锦

医方典籍集锦 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 医方是中医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的结合,医方典籍在中医典籍中有重要的地位,特此把“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中相关医方典籍做出总结,选目不拘国内,包括海外所藏珍贵医方典籍,希望对大家认识医方典籍有所帮助。 仲景全书二十六卷 (汉)张机等撰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刻本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世称“医圣”。他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论治的专书,体现了贯穿理、法、方、药的一系列辨证施治原则和三因致病说,所载方剂配伍严密,包含了许多组方原则,堪称“众方之祖”。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八卷题(晋)葛洪撰(梁)陶弘景增补明万历二年(1574)李栻刻本 以治疗急症为主的综合性医著,所收方剂“简、便、廉、验”,涉及临床各科,具有重要临证参考价值。该书对天花症状的描述及危险性、传染性的论述颇为精准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天花病”的记录;葛洪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脚气病的医生,本书记载了导尿术、洗胃术、疮痈引流术、咽部异物剔除术、下颌关节脱位整复、骨折小夹板治疗、器物灌肠法、捏脊疗法、隔物灸法和口对口呼吸抢救法等,堪为世人叹服。今藏国家图书馆。 刘涓子鬼遗方五卷(南朝齐)龚庆宣撰宋刻本 因托名“黄父鬼”所遗,故名《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也是我国最古的军阵外科学专著,代表南北朝时期外科的发展水平,对日本、朝鲜的外科学发展也有很大影响。1902年,新疆吐鲁番出土唐写本《刘涓子鬼遗方》残叶,被劫往德国。据卷中所题“刘涓子鬼方卷第九”、“刘涓子、甘伯济治秣陵令已用省验方卷十”知是早期十卷本,反映其早期流传形态。惜原件毁于二战,幸有王重民所摄照片存世,保存在国家图书馆。此宋刻本,曾为汪士钟、瞿氏铁琴铜剑楼收藏。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0677。今藏国家图书馆。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撰元刻本 中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继承发扬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宋方书中关于疾病病因及证候的论述及分析,大都以《诸病源候论》为宗。此元刻 本为该书现存最早版本。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0654。 重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孙思邈撰元刻本

中医妇科学试题集

总论 一、概念解析 第一章至第六章 1、月经 2、初潮 3、绝经 4、并月 5、居经 6、暗经 7、避年 8、激经 9、天癸10、妊娠11、临盆12、恶露13、试胎14、弄胎15、经水出诸肾16、冲脉隶于阳明17、胞脉、胞络18、子宫为“奇恒之腑”19、肝司血海20、冲为血海 二、填空 1、医学巨着《》为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专篇论述妇产科疾病的着作是代的《》分别为、和三篇。以狼牙汤沥阴中以蛇床子裹成锭剂纳阴中等开创了、的先河。 3、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4、 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妇产科独立分科。 5、 代的《》提出的特殊月经现象有、、等。 6、《女科正宗》说“有子之道也。” 7、金元四大家之一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妇人胎产论》提 出、、。这是后世治疗妇科病少女着重肾经中年妇女着重肝经绝经期妇女着重脾经论治的根据。 8、朱丹溪认为产前“当清热养血” 提出安胎圣药是。 9、清代所着《达生篇》提出的六字真言是、。 10、《傅青主女科》的主要学术观点为、、。 11、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中指出“调经之要贵在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1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13、最早记载优生知识的书是时代的《》内容有、、。 14、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之前之后呈型为一空腔器宫腔内

呈覆以粘膜。成年子宫长约宽约厚约上部较宽上端 隆起部分为其两侧为与相通。 15、每次月经来潮出血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两次月经的第一天间隔时间称为一般为。周期不应少于也不应超过。 16、正常经期一般持续天正常的月经总量为。 17、月经的产生是、、、协调作用于的生理现象。 18、冲脉经络循行起于下出于上行于其外行者经与交会沿腹部两侧、上达环绕。因胃为水谷之海冲脉又与胃经之穴相交会 受后天之谷精微的供养与肾经相并又受先天肾气的资助先天之与皆汇于冲脉对妇女生理起着重要作用。 19、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阴脉会于主一身之为之海凡都属任脉所司。 20、冲、任、督三脉同起于一源而三歧皆约于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通。 冲脉主任脉为带脉主督脉为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正常的生理现象。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除医师外还兼有护理职能的专职人员是() A、士 B、府 C、史 D、徒 E、卒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E、《外科精义》 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E、《侍疾要语》 4、首创剖腹术的名医是()A、华佗B、李时珍C、孙思邈D、叶天士E、张仲景 5、首创中医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 A、《内经》 B、《伤寒论》 C、《千金翼方》 D、《金匮要略》 E、《肘后备急方》 6、现代注射法的雏形是()A、毫针B、三棱针C、九针D、皮肤针E、梅花针 7、口服全身麻醉用于手术的发明人是()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叶天士E、李时珍 8、提出“论将护忌慎法”专论护理内容的著作是() A、《外科精义》 B、《伤寒论》 C、《侍疾要语》 D、《外台秘要》 E、《金匮要略》 9、《外科精义》的作者是()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齐德之E、李时珍 10、《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A、陈自明B、张仲景C、孙思邈D、齐德之E、李时珍 11、被称为外科“鼻祖”的人物是()A、张仲景B、王叔和C、李时珍D、华佗E、孙思邈 12、《本草纲目》的成书时代是()A、后汉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 13、属叶天士所著的著作是() A、《瘟疫论》 B、《温热论》 C、《妇人大全良方》 D、《脾胃论》 E、《千金方》 14、孙思邈首创用细葱管导尿,比法国发明橡皮管要早() A、100年 B、1000年 C、1200年 D、120年 E、1500年 15、用香料药粉作灭菌贮藏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外科精义》 D、《卫济宝书》 E、《金匮要略》 16、提出“乳母在哺乳时,先要把宿乳挤掉”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外科精义》 17、最早提出护理“八法”的医家是()A、华佗B、李时珍C、孙思邈D、张仲景E、王叔和 18、吴又可所著的著作是()A、《瘟疫论》B、《温热论》C、《妇人大全良方》D、《脾胃论》E、《伤寒论》 19、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怒则()A、气下B、气缓C、气上D、气乱E、气结 20、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喜则()A、气下B、气缓C、气上D、气乱E、气结 21、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悲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2、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恐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3、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惊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4、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思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5、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浑厚庄重,可入()A、肝B、心C、肺D、脾E、肾 26、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可入()A、肝B、心C、肺D、脾E、肾 27、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可入()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28、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可入()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29、羽调式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可入()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30、过思伤()A、肝B、心C、肺D、脾E、肾 31、过忧伤()A、肝B、心C、肺D、脾E、肾

中医古籍大全-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中医古籍大全-黄帝内经素问校义.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篇名>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书名: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作者:胡澍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汉志录医家言首黄帝内经隋志有全元起注内经已佚不可尽见今所传惟唐王冰注本章句已非全氏之旧矣然古字古义尚 有存者明以来传刻本尤多淆乱庸师俗工习非成是莫可究诘绩溪胡君甫精华国小中年多病留心方书得宋本内经用元熊氏 本明道藏本及唐以前载籍勘正之多所发明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全元起注本云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不作君 谓作与诈同月令毋或作为淫巧郑注曰今月令作为为诈伪不妄与不作相对为文作古读若胙上与者数度为韵下与俱去为韵王 氏改不妄不作为不妄作劳是误读作为作为之作而以作劳连文殊不成义又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君谓时善也不时御神谓不善御 神也小雅弁篇尔淆既时毛传时善也又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全元起注本云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君谓下皆为之 言下皆化之也书梓材厥乱为民论衡效力篇引作厥率化民是为即化也作谓者为之借字王氏吴以谓为告谓之谓乃升下字于上 句也字之上失其指矣又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君谓奇当为苛字形相似而误苛亦病也古人自有复语字本作说文病也下 文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上承此文而言则奇病之当作苛病明矣苛疾与灾害对举则苛亦为病明矣又道者圣 人行之愚者佩之君谓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谓圣行人穿越道愚者倍道也荀子大略篇一佩易之注佩或为倍是古 通用之证又故圣人传精神君谓传当为抟字之误也抟与专同言圣人精神专一不旁骛也古书专一字多作抟系辞传其静也专释 文专陆作抟昭二十五年左传若琴瑟之专一释文专本作抟史记秦始皇纪抟心揖志索隐抟古专字皆其证又此阴阳更胜之变病 之形能也君谓能读为态荀子天论篇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形能亦形态楚辞九章固庸态也论衡累害篇态作能汉书 司马相如传君子之态史记徐广本态作能皆古人以能为态之登并因刊正文本达其训故别白精审涣然冰释虽于全书尚未卒业 然绪已立必有赓续之者寿曾尝论医家之有内经博大精深与儒家之五经同而无义疏之学海内学人而知医者曷即王冰之注 辅以全氏逸义用治疏法说其声训名物更采灵枢难经以下古医家言疏通证明俾轩岐大业昭揭于世不为庸师俗工所则君此 书其先河矣因读君书附论及之 光绪辛巳春三月癸亥朔仪征刘寿曾识于冶城山馆

常用中医古籍书目简介

常用中医古籍书目 (必备) 基础医学类 《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 《难经解义》《三因极—病证方论》《素问玄机原病式》 《宣明方论》《敖氏伤寒金镜录》 临床医学类 《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小儿药证直诀》《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儒门事亲》 《脾胃论》《格致余论》《十四经发挥》《薛氏医案》《医贯》 《医旨绪馀》《针灸大成》《外科正宗》《景岳全书》《温疫论》 《审世瑶函》《温热论》《外科证治全生集》《医学源流论》 《温病条辨》《医林改错》《理渝骈文》《血证论》《傅青主女科》《医学心悟》《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理虚元鉴》《医门法律》 《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医学衷中参西录》《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 方剂、药物类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肘后备急方》 历代名家名篇 (力备) 医经学派 王冰 《黄帝素问王冰注》二十四卷《玄珠密语》十七卷 吴崑 《素问吴注》二十四卷《脉语》二卷《针方六集》六卷 《医方考》六卷 马莳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九卷《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九卷张志聪 《素问集注》九卷《灵枢经集注》九卷《本草崇原》三卷 《伤寒论宗印》八卷《金匮要略注》《侣三堂类辨》二卷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 张介宾

《类经》三十三卷《类经图翼》十一卷《类经附翼》四卷 《景岳全书》六十四卷《质疑录》一卷 滑寿 《读素问钞》三卷《难经本义》二卷《诊家枢要》一卷 《十四经发挥》三卷《伤寒例钞》三卷 李中梓 《内经知要》二卷《本草通玄》二卷《伤寒括要》二卷 《删补颐生微论》四卷《医宗必读》十卷《病机沙篆》二卷《诊家正眼》二卷 沈又彭 《医经读》一卷《女科辑要》二卷 秦越人 《黄帝八十一难经》二卷 张仲景 《伤寒卒病论》十卷《金匮要略方论》三卷 华佗 《中藏经》一卷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刘完素 见河间学派《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宣明论方》十五卷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三卷 《三消论》一卷《保童秘要》二卷 骆龙吉 《内经拾遗方论》二卷 刘浴德、朱练 《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四卷 陈无咎 《医轨》二卷《藏府通诠》一卷《妇科难题》一卷 《明教方》一卷《黄溪大案》一卷《医量》一卷 经方学派 六朝诸家 陈延之《小品方》范东阳《范汪方》支法存《申苏方》 阮炳《阮河南药方》葛洪《玉函方》秦承祖《秦承祖药方》胡洽《胡洽百病方》释僧深《僧深药方》谢士泰《删繁方》 姚僧垣《集验方》宋侠《经心录》 唐代诸家 甄权《古今录验方》苏游《玄感传尸方》钱惟演《钱氏⊙中方》崔知悌《崔氏纂药方》孟⊙《孟氏必效方》张文仲《疗风气诸法》苏敬、唐临、徐玉《三家脚气论》唐玄宗《开元广济方》 《近效方》唐德宗《贞元集要广利方》薛弘庆《兵部手集方》 刘禹锡《传信方》崔元亮《海上集验方》僧文梅《梅师方》 独孤滔《丹房镜源》

中医古籍对子宫肌瘤的论述探要_陈颐

因素配合才能形成奔豚证。②细节推求:认真分析本方证条文笔者发现必发奔豚症状的形成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相关因素:烧针和针处被寒。烧针亦即火针疗法,在火针疗法的适应症上,《灵枢·寿夭刚柔》[17]云:“刺寒痹者奈何?刺大人以药熨之,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经筋》[17]中云:“焠刺者,刺寒急也”,说明火针可以用于治疗痹证、寒证。本方证条文并无肌肉不仁、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描述,由此可以推知桂枝加桂汤方证治疗的是寒证。但是是新寒还是久寒呢?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两方火迫而不发奔豚可知桂枝加桂汤方证治疗的是久寒。从本方证条文“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和方后注“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可知桂枝加桂汤方证是气为患,结合前面久寒的分析,可以推知必发奔豚的机理为患者感受寒气日久,寒属阴,聚于下,因烧针损伤心阳,阳虚于上,针处被寒,外寒引动内寒,所以才必发奔豚,仲景加重肉桂用量温通以散表里之寒。从后世医家把桂枝加桂汤从奔豚证扩大运用于食后嗜睡、呃逆等证可以看出,如无外感寒邪相引,患者并不会出现必发奔豚的症状,由此亦可反证出上述推论的正确性。 收稿日期:2011-01-25 基金项目:2007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707004) 作者简介:陈颐(1973-),女,江苏无锡人,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黄健玲(1956-),女,广东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女性慢性盆腔炎性疾病,E-mail:huangjian- ling2006@163.com。参考文献 [1]许宏.金镜内台方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2.[2]喻昌.尚论篇[M]//喻嘉言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4. [3]徐大椿.伤寒类方[M]//徐灵胎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71. [4]陈念祖.伤寒论浅注[M]//陈修园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08. [5]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7. [6]张璐.伤寒缵论[M]//张璐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39. [7]章楠.伤寒论本旨卷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96. [8]柯琴.伤寒附翼[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5:22. [9]张廷模.对仲景方中枳实和桂枝的考证[J].中医杂志,1985,559(7):79-80. [10]宋立人.桂的考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2):73-75. [11]刘灿坤,刘新国.桂枝用药部位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5,18(9):478-480. [12]张廷模.牡桂的名称和药材来源的本草考证[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4):22-24. [13]马远涛,王勇健,王苑桃,等.桂枝、肉桂中桂皮醛的对比研究[J].陕西中医,2005,26(11):1236. [14]沈群,陈飞龙,罗佳波.桂枝、肉桂挥发油化学成分GC一MS分析[J].中药材,2002,25(4):257-258. [15]刘林亚.中药桂枝、肉桂化学成份的对比研究[J].四川中医,2001,19(1):17-19. [16]陈承.本草别说[M]//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91. [17]灵枢经[M].田代华,刘更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49. 中医古籍对子宫肌瘤的论述探要 陈颐1,黄健玲1,宋燕2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1) 摘要:从对中医古文献的研究中整理出古人对子宫肌瘤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辨治等方面的论述,深入挖掘与利用古医籍中的理论和技术,以为现代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及方法。 关键词:中医古籍;子宫肌瘤;探要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9-1793-02 不同的古代医家对子宫肌瘤相关的病机、理法方药有不同的见解,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记述多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的有关章节或医案中,未见完整而系统的论著。因此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总结,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现在把中医古籍中有关子宫肌瘤的记载加以整理论述。 1关于病名的认识 古代虽无子宫肌瘤之名,但有关类似的症状描述在历代医籍中屡可见到。如《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中藏经》曰:“积者,系于脏也;聚者,系于腑也;癥者,系于气也;瘕者,系于血也;……癥有十二,瘕有八。”《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瘟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根据中医古籍记载的症状体征,综合历代医家所述,现多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的“癥瘕”、“积聚”、“石癥”、“癥病”、“肠覃”等范畴。 2病因病机 2.1正气虚弱“积之初成,必先身形自虚,而后外邪中伤,始于皮肤、腠理、毛发,次络脉,次经脉,次输,次伏冲,次肠胃,次肠胃之外,募原之间。此言邪气自浅入深之常道也”(《灵枢·百病始生篇》)。“人之善

中医古籍书目录大全

黃帝內經靈樞 黃帝內經素問 類經 靈素節注類編 內經博議 內經評文 內經知要 難經 醫經原旨 2、本草 本草備要 本草便讀 本草崇原 本草從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經 本草害利 本草經解 本草蒙筌 本草求真 本草思辨錄 本草新編 本草衍義 本草易讀 本草擇要綱目 本經逢原 得配本草 滇南本草 海藥本草 雷公炮製藥性解 雷公炮炙論 名醫別錄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食鑒本草 食療本草

吳普本草 新修本草 藥鑒 飲食須知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證類本草 3、方論 備急千金要方 洪氏集驗方 華佗神方 急救便方 集驗方 經驗丹方彙編 奇方類編 奇效簡便良方 千金翼方 仁術便覽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刪補名醫方論 聖濟總錄 蘇沈良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湯頭歌訣 退思集類方歌注 外台秘要 衛生易簡方 文堂集驗方 仙傳外科集驗方 小品方 醫方考 證治準繩?類方 肘後備急方 4、傷寒、金匱 敖氏傷寒金鏡錄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高注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淺注 金匱要略心典 金匱翼 金匱玉函經二注金匱玉函要略輯義金匱玉函要略述義 類證活人書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傷寒補例 傷寒大白 傷寒發微論 傷寒貫珠集 傷寒捷訣 傷寒九十論 傷寒六書 傷寒論 傷寒明理論 傷寒尋源 傷寒醫訣串解 傷寒總病論 仲景傷寒補亡論 5、醫案 曹仁伯醫案論 程杏軒醫案 叢桂草堂醫案 丁甘仁醫案 仿寓意草 古今醫案按 湖嶽村叟醫案 花韻樓醫案 洄溪醫案 舊德堂醫案 臨證指南醫案 淩臨靈方 馬培之醫案 名醫類案

三家醫案合刻 三十年臨證經驗集邵蘭蓀醫案 孫文垣醫案 王氏醫案繹注 王旭高臨證醫案 吳鞠通醫案 許氏醫案 續名醫類案 也是山人醫案 一得集 寓意草 張聿青醫案 醉花窗醫案 6、醫話 對山醫話 景景醫話 冷廬醫話 柳洲醫話 塘醫話 友漁齋醫話 止園醫話 7、婦兒 保嬰撮要 產寶 產鑒 達生編 兒科萃精 兒科要略 婦科秘方 婦科問答 婦科玉尺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規 傅青主女科 廣嗣要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