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16942021三元杂交猪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DB21T16942021三元杂交猪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DB21T16942021三元杂交猪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DB21T16942021三元杂交猪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目次

前言................................................................................. II

1 范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小区资格 (2)

5 小区治理 (2)

6 疫苗免疫 (2)

7 配种与外引猪要求 (2)

8 疫病监测与处理 (3)

9 饲料、饮水和兽药的要求 (3)

10 饲养治理 (3)

11 病死猪处理 (3)

12 疫病操纵和扑灭 (3)

13 消毒 (3)

14 废弃物处理 (4)

15 档案记录 (4)

前言

本规范由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治理局提出。

本规范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操纵中心辽宁省动物医学研究院。本规范要紧起草人:李红魁、马建山、王军、何利昆、于长泳、杨作丰。

三元杂交猪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规范规定了三元杂交猪生产小区的资格、治理、以及饲料、饮水、兽药、外引猪来源、饲养治理、无害化处理、消毒措施、疫苗免疫、疫病监测、操纵和扑灭、数据记录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辽宁省境内各类型商品猪场及饲养小区,小型养猪场(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标注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舞依照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GB 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体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NY/T 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5033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治理准则

《辽宁省动物防疫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动物疫病animal epidemic disease

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2 病原体pathogen

能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

3.3 动物防疫animal epidemic preveneion

动物疫病的预防、操纵、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3.4 疫苗vaccine

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其组分或代谢产物经加工制成或者用合成肽或基因工程方法制成,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3.5 免疫监测 immune surveillance

普查或抽查动物群体的抗体水平,以监测群体的免疫状态,为实施打算免疫和加强免疫提供依据。

3.6 疫病监测epidemic surveillance

由动物疫病预防操纵部门组织实施,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规定的动物疫病进行定期检测和结果分析。

3.7 净道non-pollution road

畜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小区内运送饲料、畜的专用通道。

3.8 污道pollution road

清除粪便、运送病死畜的专用通道。

3.9 猪生产小区subdistrict of layer produce

有独立封闭的饲养区域,面积不低于1500m2,饲养规模不低于1000头,治理规范的饲养场。

4 小区资格

4.1 审批

新建三元杂交猪生产小区必须经县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经主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地考查、环境监测,以及对技术设计和技术能力等进行考查认定后方可实施。小区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明》。小区每年应将统一的防疫工作打算、疫病操纵状况、疫苗采购和使用情形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备案并同意检查。

4.2 小区规划

4.2.1 选址

小区应位于地势高燥、水源及用电方便的地点,距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及要紧河流1k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km以上。周围应有围墙或其他有效防疫屏障。

4.3 建筑布局

4.4 小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4.5 依照防疫需求应设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应距离猪舍的下风头或侧下风头0.05km以上。

5 小区治理

5.1.1 小区应成立专门化的治理机构(管委会、协会等)或公司,聘任具有兽医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小区防疫治理。

5.1.2 小区应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建立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兽药使用制度,档案治理制度

5.1.3 建立并实行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

5.1.4 建立并实行外来动物和购买动物产品的治理制度

5.1.5 建立和实行外来人员、车辆进场治理制度;

5.1.6 建立和实行饲料安全监察和生产生活用水治理制度;

5.1.7 建立和实行工作人员在场内外工作、生活和出入猪场制度;

6 疫苗免疫

6.1 强制免疫疫苗必须来源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其他疫苗必须购自于具有辽宁省《预防兽用生物制品供应证》的合法部门。

6.2 免疫程序由饲养场兽医依照当地疫情和猪群的免疫监测结果确定。

6.3 要对疫苗进行正确储存和使用,不得使用过期或包装瓶破旧的疫苗。

6.4 小区猪群强制免疫按有关规定执行,并做好免疫标识,其它疫病的免疫依照防疫工作需要自行制定。

6.5 在兽医师指导下,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免疫。

7 配种与外引猪要求

7.1 母猪配种提倡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因自然交配引起病原扩散。

7.2 外引仔猪应确认产地为非疫区,同时开具有《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手续。

7.3 新引进仔猪须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指定的隔离场所隔离饲养观看14天,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确定无规定病原,并进行常规免疫后方可调入猪场。

8 疫病监测与处理

8.1 小区应每年主动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操纵机构对猪瘟、猪口蹄疫、猪繁育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及曾发生过的其他动物疫病进行血清学监测或分子生物学监测,及时掌控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发生流行动态;

8.2 检出病猪时,按有关防疫规定处理

9 饲料、饮水和兽药的要求

9.1 饲料的使用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

9.2 饮水应符合NY 5027的要求。

9.3 兽药的使用应符合NY 5030的要求。

10 饲养治理

10.1 采取自繁自养与“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

10.2 猪舍要按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奇。光照强度、温度、湿度要适宜。对饲料经常进行眼观检查,霉变、腐败饲料不得饲喂。

10.3 依照小区内饲养条件规定小区饲养规模,小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10.4 猪场应选择使用安全、广谱、长效、方便的驱虫药,依照情形对全场猪群进行一次性、清除性驱虫。

10.5 猪场应定期灭蚊、灭蝇、采纳生物法灭鼠,扑杀的鼠和残余鼠药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10.6 每批猪群转群或出栏后,猪舍要完全清扫、冲洗和消毒,空舍时刻最短不低于1周。

10.7 小区猪只出场,应由各猪场提供疫病监测和免疫证明,通过当地县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到场实施产地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外运。

11 病死猪处理

11.1 发觉病猪应及时进行隔离、消毒和治疗观看;

11.2 病猪及需要剔除处死的病猪,按GB/T16548处理;

11.3 小区内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12 疫病操纵和扑灭

12.1 小区内饲养的猪群疑似发生重大传染病和当地新发觉的疫病时,必须及时内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操纵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操纵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可疑疫情,小区要协助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操纵机构进行及时确诊和扑灭疫情。12.2 疫病确诊后,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13 消毒

13.1 小区大门及猪舍进出口消毒

13.2 小区及猪舍进出口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内消毒药应每周更换2~3次。凡进入猪场的人员必须经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

13.3 猪舍消毒

13.4 小区在引进猪群前,要对空猪舍完全消毒,每隔2~3天喷洒消毒液1~2次,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再用清水冲洗饲槽、地面等。

13.5 猪体消毒

13.6 母猪产仔前可选用对猪体表皮肤无刺激性消毒药,进行母猪体表清洗消毒。

13.7 产房消毒

13.8 产房地面和设施先用水冲洗洁净,干燥后用火碱消毒,隔日后再用清水冲洗洁净,然后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液消毒,最后用清水冲洗洁净。

13.9 13.5 空间消毒

13.10 对猪舍空间定期进行喷雾消毒,选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药,每周喷雾消毒1~2次。

13.11 环境消毒

13.12 场区内无杂草、无垃圾,不应堆放杂物。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消毒1次,小区周围及生产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

13.13 猪场应依照所需消毒物品的种类和消毒药的用途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消毒,并应注意消毒药的交替使用。

14 废弃物处理

14.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14.2 猪粪便清除后,经堆积发酵处理,达到GB 7959的要求

14.3 猪场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排出的污水要符合GB8978要求。

15 档案记录

15.1 小区必须要建立日常养殖录、消毒记录、诊疗记录及兽药使用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监督检疫记录、免疫及疫病监测记录,猪只发运目的地记录等,填写好免疫档案并做好免疫标识。

15.2 小区应对各种疫病操纵进行年度总结并存档。

15.3 各种档案资料储存两年以上。

蓝耳病最佳用药方案

蓝耳病最佳用药方案 药物预防的原则: 一、治少防多。(猪群中如果有三、五头猪发病,就要对大群进行药物预防,发病猪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二、预防减量,治疗加倍,重视辅助用药。按疗程用药。(常规预防性用药适当减量适用,减少药物的种类,减少用药量,治疗则反之,同时辅助用药,如增加能量,解热,保肝护肾、平衡电解质等。) 三、合理搭配药物避免配伍禁忌。 猪群精确化用药方案: 一、按猪生长阶段的用药方案: 断奶前后十天,用药目的控制断奶应激,增强猪体体质,净化疫病(萎鼻、蓝耳、圆环、支原体)等。 1、盐酸多西环素500g+金芪强5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2、特效氟美欣2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3、特效泰乐菌素100g+灵芝金维300g+金芪强300g/500kg饲料 30—60kg之间,猪只本阶段的生理因素造成呼吸道病多发,强化用药,避免“18周龄墙”对猪的伤害。

1、特效阿米卡星2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2、特效泰乐菌素1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3、特效多西环500g+磺胺六甲氧嘧啶钠300g+小苏打300g+灵芝金维 300g/500kg饲料 二、按季节气候变化可选用的用药方案: 冬春季节以预防气喘病、链球菌、5号病、腹泻性疾病为主,可选用方案: 1、特效泰乐菌素100g+特效多西环素500g +金芪强300g/500kg饲料 2、阿莫西林500g+毒疫康300g /500kg饲料 3、特效氟美欣200g+金芪强3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夏秋季节以预防高热病、血虫病、中暑、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用药方案为: 1、菌虫统治500g+金芪强300g+灵芝金维300g+金伊维200g/500 kg饲料 2、阿莫西林300g+灵芝金维500g/500kg饲料 3、特效氟美欣200g+特效多西环素200g/500kg饲料 猪场常备药物:金芪强、氟美欣、毒疫康、特效金伊维、菌虫统治、灵芝金维、阿莫西林、特效型泰乐菌素、特效型多西环素、特效阿米等。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根据《水城县化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文件》的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指导原则立足于我矿安全实际,以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为目标,牢固树立煤矿安全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及和谐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突出排查,重在整治;抓好当前,兼顾长远;强化监管,建立机制;着重解决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同时抓好安全的各个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用足够的行政、经济手段遏制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二、领导与工作分工为了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重点日常工作来抓,矿成立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机构及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机构,如下;组长:吴兴合副组长:王怀武、曾能进、万中华、李帮达、胡平果、吴刚。成员:孙贵学、朱文、徐安云、惠泽顶、夏涛、谢玉怀、罗俊、张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由曾能进同志兼任主任,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台帐,登记、整改、回查、销号管理工作,总结通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办公室下设隐患排查治理组:安全组;组长:曾能进成员:罗俊、谢玉怀、黄相勇、邓成富、袁发成安全组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在分管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和实施,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负责组织煤矿中长期的安全生产规划,年度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实施。参与煤矿安全费用的提取及使用管理,对安技措工程进行检查、落实。负责监督检查奖惩制度的执行。参与安全奖励资金的管理使用。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安全专项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四定”措施,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实直至整改解决。负责职业健康管理和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对煤矿新建,改扩建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严格按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煤矿安全设备、设施装置和仪器的选型使用。参与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规划及具体实施细则,并落实实施定期检查验收。参加本矿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并督促按期执行,组织安全

煤矿安全的四位一体

煤矿安全的四位一体 摘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作为第一大主体能源,煤炭的生产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其中的安全生产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煤炭能源、生产能力 如今我国的煤炭事业发展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煤炭事业发展历尽艰难,而且作为第一能源煤炭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增长。关于煤炭供应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观点并非危言耸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表示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将到30-32亿吨/年标准煤。如果按目前消耗方式,这个数字有可能是50亿吨/年标准煤,即使采取多种措施,也可能达到36亿吨/年标准煤。如此大的消耗量将远远超过中国煤炭安全生产量的上限。周大地表示,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煤炭可能的合理生产上限是22-24亿吨/年,而真正的现代化矿井的安全生产上限只有不到10亿吨/年。煤炭问题只是中国能源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近年来我国山西资源整合限制了煤炭供给量,使得国内的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导致煤价回落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产业整合,兼并重组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产量跟不上经济增长。山西还将不断的努力提高煤炭的生产力,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满足现实需要的产量。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煤炭能源的需求日益显现,煤炭安全生产能力的提高由为重要。要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必须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要想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必须提高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想提高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就的使用“四位一体”的安全制度。在煤矿上使用的“四位一体”的安全制度具体可以包括所有的煤矿工作人员即:管理岗有三方面,工人岗有一方面。 煤炭的安全生产对于管理者来说(1)煤矿的安全投入要到位。它包括完善的矿井安全设备和齐全的人员安全装备。煤矿安全的一整套设备缺一不可,矿山使用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不得使用。如井下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应有良好的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还必须拥有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防排水系统和火灾防治设施等,而且这些设备要根据社会科技的进步及煤矿自身情况的变化不断更新。(2)煤矿的安全制度要齐全。煤炭无论是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过程中都应有完善的安全制度。当然安全生产制度在煤矿安全规章制度中仍然是重点。矿井实行入井检查制度,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对全体人员实行奖罚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认真开展矿井、地面单位的安全质量。(3)管理者在购买了先进的安全设备,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后还必须扎扎实实的投身于管理当中,这是在众多煤矿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某些大型煤矿,管理者自以为他们拥有了先进的设备,完善的制度就放松了自身的安全观最终导致了事故。所以管理者的积极管理在当前是极为重要的。对携带烟草、点火物品下井或酗酒下井者要严肃处理。加大对违章指挥、忽视安全工作、玩忽职守、对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行为的管理。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煤矿企业必须把“一通三防”作为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一通三防”的管理是煤炭安全生产形式能否持续稳定好转的关键所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检查办事处按干部管理权限对煤矿监察员实行分级管理。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并管的合力。做好宣传教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版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2020) 1.总则 煤矿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实施安全承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软件与硬件相统一、动态与静态相统一、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安全发展。 一、基本条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完备,有负责安全、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调度和应急管理、安全培训、职业病防治等工作的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以下简称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按规定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 (三)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由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明。 (四)煤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不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煤矿矿长应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实施并兑现安全承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必要的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资金等保障,营造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的氛围和环境,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突出理念引领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指导煤矿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三)强化风险意识 深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增强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风险意识,实现源头管控,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四)注重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建立并落实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考核,实施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过程控制,定期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检查结果的总结分析。 (五)促进科技进步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实用技术、装备、工艺,优化生产系统;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努力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六)推动持续改进

猪生产技术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瘦肉型猪的背膘厚度不应超过cm。 A、1 B、2.5 C、3.5 D、5 2、脂肪型品种的猪瘦肉率一般在以下。 A、40% B、45% C、58% D、60% 3、下列关于脂肪型猪的品种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瘦肉率在45%以下 B、体型特点是短、宽、矮、圆、肥 C、体长和胸围之差大于2cm D、背膘厚在4cm以上 4、脂肪型品种猪能产生大量的脂肪,其背膘厚应为。 A、1.0cm以下 B、1.5cm以下 C、1.5-3.5cm之间 D、4.0cm以上 5、江海型猪的最大优点是。 A、早熟易肥 B、抗逆力好 C、繁殖力强 D、皮薄、瘦肉率高 6、我国地方猪种中,的优点是骨骼较细,早熟易肥,肉质优良;缺点是体质疏松,体质较弱。 A、华北型 B、华南型 C、西南型 D、华中型 7、属于我国小体型的地方品种,有“六白”或“六白不全”特征的是。 A、两广小花猪 B、宁乡猪 C、香猪 D、以上都不是 8、以繁殖力高著称于世。 A、民猪 B、金华猪 C、荣昌猪 D、太湖猪 9、有“两头乌”之称的是。 A、金华猪 B、新金猪 C、香猪 D、以上都不是 10、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瘦肉型猪品种是。 A、北京黑猪 B、上海白猪 C、三江白猪 D、冀合白猪 11、原产于丹麦的瘦肉型猪品种是。 A、长白猪 B、约克夏猪 C、杜洛克猪 D、汉普厦猪 12、关于长白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产于丹麦B、瘦肉型品种C、常作二元、三元杂交的父本 D、全身被毛为白色,颜面直,耳大直立 13、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红色的瘦肉型猪是。 A、杜洛克猪 B、汉普厦猪 C、巴克夏猪 D、约克夏猪 14、下列关于杜洛克猪的品种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体躯深广,背呈弓形 B、鼻直、耳立 C、肌肉丰满 D、毛色为红棕色 15、胴体瘦肉率极高,其他品种所无法比拟的引入品种是。 A、大约克夏猪 B、杜洛克猪 C、汉普厦猪 D、皮特兰猪 16、以下猪的品种中,饲料利用率最高的是。 A、三江白猪 B、杜洛克猪 C、皮特兰猪 D、大白猪 17、原产于美国,有“白带猪”之称的是。 A、大约克夏猪 B、汉普厦猪 C、皮特兰猪 D、长白猪 18、猪的生物学特性中叙述错误的是。 A、多胎高产 B、沉积脂肪能力强 C、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强 D、嗅觉灵敏、听觉发达、视觉较差 19、母猪的妊娠期一般为。 A、32天 B、150天 C、114天 D、280天 20、肉猪一般料肉比为。 A、1:3 B、1.8~2:1 C、2.5~3.0:1 D、3~3.5:1 21、生长肥育猪日粮粗纤维含量应控制在。 A、1~2% B、3~4% C、6~8% D、10~12% 22、母猪辨认仔猪主要根据。 A、毛色 B、外形特征 C、气味 D、以上均正确 23、猪的感觉器官中不灵敏的是。 A、听觉 B、嗅觉 C、视觉 D、痛觉 24、下列饲料饲喂育肥猪时,增重效果最好的是。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试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试行)》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使用过程中有关运输、贮藏、免疫接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批号疫苗瓶签上表示产品批次的代码。 2.2剂量标签上标定的特定年龄猪,经肌肉1次接种疫苗的使用量。 3免疫接种 3.1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情况,对猪群进行预防接种。 3.2对同一猪群接种时,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疫苗。 3.3疫苗的运输和贮藏 3.3.1疫苗应采用冷藏运输;冬季运输应注意防冻。 3.3.2疫苗应在2℃-8℃避光贮藏。 3.4疫苗使用要求 3.4.1接种动物疫苗仅用于健康猪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猪禁用;屠宰前21日内禁用。 3.4.2疫苗的检查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同时详细记录生产企业、疫苗批号和有效期。如发生包装破损、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不得使用。 3.4.3疫苗的准备疫苗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从冰箱取出后放置2小时-3小时),注射前充分摇匀;疫苗启封后,限当日内用完。 3.4.4接种器具及针头的要求接种用器具应无菌;接种时一般应使用12号针头;一猪一针头,避免交叉污染。 3.4.5接种部位的选择与消毒耳后部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应采用碘酊或75%酒精严格消毒。 3.5接种记录 疫苗接种时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日龄、性别,如为怀孕母猪还应包括孕期;疫苗的来源、批号、接种时间等。 3.6接种后观察

3.6.1接种后,应仔细观察猪只反应。个别猪可能出现过敏,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3.6.2接种后少数猪可能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可自行恢复。 3.7接种器具及废弃物的处理 接种结束后,接种器具及所有废弃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接种程序 4.1商品仔猪 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mL。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一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 4.2母猪 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1个月前进行1次加强免疫,剂量为4mL。 4.3种公猪 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4mL。 5其他 5.1必须使用国家批准的定点企业生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该疫苗粘贴有“中国兽药质量监督”标识的“二合一”疫苗防伪标签。 5.2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使用监管,确保疫苗免疫效果。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现在猪蓝耳病是一个还有没出现一个有效的药物治疗的猪的疾病。本文就浅谈,总结一下一个据目前市场上来说的一个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猪蓝耳病是由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国外称其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已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一、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1、保护易感猪群 ●首选PRRS灭活苗(安全、不散毒)。 ●复方花青素1000克/T+70%阿莫西林500克/T,拌料饲喂15-20天。 ●复方花青素1000克/T+70%阿莫西林500克/T,饮水15-20天。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2、隔离已感猪群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群一定要隔离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或者没效果可以放弃淘汰了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3、治疗感染猪群

●柴胡10ML+利巴韦林2ML+恩诺沙星10ML注射,50公斤/体重用量,一天两次。(用于退热,适用于发热在41.5°C以上的猪群)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 ●复方花青素5克+阿司匹林1克+牛磺酸5克/500ML水喂服,一天两次。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掉。 ●紧急加强接种PRRS灭活苗,使用建议量的2倍接种,间隔7-9天后再接种一次。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4、猪群病毒净化 ●一般来说,一但感染了猪蓝耳病都是伴有的猪瘟混合感染,建议在上述第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抗猪瘟血清,猪瘟血清50ml/支,2—4ml/10公斤体重,只用一次。(放置常温后注射) ●如果伴有附红细胞体、链球菌感染,在上面说的第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磺胺六甲氧800克+5%青蒿素1000克+复方花青素1000克/T,拌料饲喂9~10天。 文中只是本人总结出来的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如果大家可以提供讨论大家的经验那就更加的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公告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工作已全部结束,共评出获奖成果143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7项。现将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予以公告。 附: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 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 一等奖(14项) 2004-1-01兴隆庄矿工业场地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及其对重大建筑物影响的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来存良、许延春、李佃平、官云章、徐法奎、李正龙、李奉海、张玉卓、王惠忠、介玉新、王济忠、文学宽、张孟凯、于旭磊、张刚) 2004-1-02急-倾斜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技术研究(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谢俊文、罗福乾、程文东、李俊明、谢和平、李虎林、贠东风、缪寅生、杨富、上官科峰、周宏伟、朱启孝、李德玺、马忠元、韩书才) 2004-1-03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地区滑坡预测预报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日地层环境力学校际研究中心;何满潮、王旭春、姚爱军、崔政权、武雄、鹿粗、孙晓明、衡朝阳、段庆伟、景海河、杨晓杰、蒋宇静、苏永华、毛利勤、滕建仁) 2004-1-04煤层巷道大体积特高压水闸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河尖煤矿;朱亚平、杨家华、张周权、王慧明、杨思光、杨正华、陈忠胜、汪善好、李光文、赵加才、于保华、李爱民、夏林稳、杜昌要、陶元) 2004-1-05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陈志远、张志浩、车审言、刘长林、马国宣、黄京慧、韩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促进煤矿企业合法、安全、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家446号令,及其它相关煤矿管理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办矿、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生产”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事故。 2、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企业负责,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安全生产法人负责和投资决策人负责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及法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和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承担法律责任。 3、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性,同时将各种制度贯彻到平时的安全生产工作中。

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4、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同时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并有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同时每班必须配备一名有责任心的跟班管理干部,实行8小时跟班作业。煤矿企业还必须配齐持有有效特种作业资格证的瓦检员、放炮员、电工、绞车工、安检员、瓦斯监控员。 5、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必须明确企业法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包括“一通三防”防治水、防灭火等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人,人员至少4人以上。 7、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年度生产方案和各项工程的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 8、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各矿应设立专职安全检查机构,且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旬集中检查一次,排查隐患,督促各项措施的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新版) 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究竟走到了哪一步?需要我们对此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就安全管理理念来说,国内的理念与国外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导致了国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尤其是煤矿安全管理,最显著的差异是我国的煤炭安全生产事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一判断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措施的选择。 按照国际上关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水平计算,我国进入了高加工进程、高开放进程、高度生产化进程、高难度技术密集化进程、高生产产量的进程阶段,而这个阶段据专家说,将进入安全生产的多发期,而且是必然过程,那么,在工业现代化时期,我们怎么避免事故多发期呢?学习借鉴国外的安全管理理念,可以提升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国内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

关于近几年国内矿难死亡情况,笔者手头也有一组数据。2003年全世界产煤约50亿吨,死亡人数8000人左右。中国煤炭产量16.6亿吨占33.2%,而死亡人数6434人占80.4%;2009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1616起,死亡2631人,同比分别下降17.3%、18.2%。其中,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2%和11.2%,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1.5%和59.3%。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892,下降24.5%。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44,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在这些数据中,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历史性地降至1以下。这一成绩是在全国原煤产量由1999年的10.4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29.6亿吨的情况下实现的。作为产业主力军的国有重点煤矿更是把尽管去年全国煤矿的事故死亡人数由前年的6000多人下降到了2000多人。但进入今年以来,仅1到2月,煤矿较大和重大事故同比分别上升25%和14%,各煤矿企业增加生产的内在冲动比较强烈,使得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现象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有人从经济学视角看问题,认为“带血的煤”是当下中国的必然命运。来自安监

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附件1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合法的生产煤矿。 第三条考核定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以下简称《评分方法》)。 第四条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煤矿必须同时具备《评分方法》设定的基本条件,有任一条基本条件不能满足的,不得参与考核定级。 第五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次,所应达到的标准为: 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90分以上(含,以下同),井工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部分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正常工作时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1000人、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100人;露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边坡、采装、运输、排土、机电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 二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80分以上,井工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部分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露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边坡、采装、运输、排土、机电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 三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70分以上,井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

猪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猪场生产技术操作 规程 1

保育舍生产管理程序 仔猪断奶是继出生以来又一次强烈的应激。首先由于营养的改变,由食用含20%干物质的液态日粮改为采食含90%左右干物质的配合日粮以及饮用由饮水设备提供的自来水。其次,由于环境的变化,由产房转入保育舍,并伴随着重新组群而引起的咬斗。第三是离开母猪造成仔猪心理上的打击与不适。第四是由于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患病等等诸多因素,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又一重要环节。 一、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进猪前的准备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目的是 为断奶仔猪提供一个清洁、舒适、安全的生长环境,尽量减少对仔猪的各种应激。 (一)、圈舍冲洗 保育舍采用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一栋猪保育期满后 全部转入育成猪舍。之后彻底冲圈清理猪舍卫生,将地面栏内、栏杆、料槽、墙壁、漏缝板、屋顶等舍内设施的粪便、污物灰尘用清洗机彻底冲刷干净,不留任何死角,同时将地下管道集中处理干净,并结合冲圈进行灭蝇和灭寄生虫工作,还要注意节约用水。 (二)、空舍消毒 圈舍冲洗干净后对圈舍及舍内设施分别用火碱,TH4 2

(新一代复合型消毒剂)、消毒威(酚类消毒剂)进行三次喷雾消毒,每次消毒间隔12~24小时,最后用石灰乳对网床、地面及墙壁进行涂刷消毒,必要时还须薰蒸消毒(方法见消毒程序)。做以上工作后关闭门窗待干燥后进猪。 (三)、预热猪舍准备进猪 保育舍采用火炉和红外线供热保暖,接猪前一天应 将洗刷干净凉干的灯泡灯罩安装并调试好,升起火炉预热房间,使舍内温度达到28~30℃。 一、断奶仔猪的进猪工作及日常管理 哺乳仔猪在21日龄左右断奶转入保育舍进行为期50 天的保育。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前进行称重以获得仔猪平均断奶重及平均断奶窝重。 分群:仔猪转入保育舍后根据仔猪性别、个体大小、体 质好坏等进行分群,每圈为一群,每群23~25头,同群体重相差不超过0.5kg,弱仔另组一群精心护理(一般在中间靠近火炉部位)。 给水:调整饮水器高度,给仔猪充分卫生的饮水,并在 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营养药物(如:拜固舒、电解多维、补液盐)以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这个时期严防仔猪脱水,最好给每栏都加一方形饮水槽并经常加满水(至少对弱仔栏应做到)。每栏至少有2个饮水点,保证10头仔猪一个;不够用水槽代替。 仔猪饮水器与地面高度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臵、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 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临床指标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1.2 病理指标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病原学指标 2.1. 3.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 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2.2结果判定 2.2.1 疑似结果 符合2.1.1和2.1.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 确诊 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疫情报告 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3.2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

猪蓝耳病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张华)

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nm,含有20~35nm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19g/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股RNA,分子量约1.5×106道尔顿。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但在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 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发病机理 ?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 临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2021新版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

2021新版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01

2021新版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式 (一)中国矿山的分类 我国煤矿分为国有地方煤矿、国有重点煤矿和乡镇煤矿。1997年,中国共有82000个矿山,2000年底,减少到35000个。目前有约28000个煤矿,其中25000属于小规模的乡镇和个体煤矿。今后,越来越多的小矿山将被关闭。 (二)世界煤炭储量及生产情况 2002年,全国共产原煤13.9亿吨,其中:电厂耗煤53%、建材工业耗煤12%、冶金工业12.8%、化学工业5.8%。近两年煤产量快速增长,2003年,中国工生产原煤16.7亿吨,占全球煤产量50亿吨的33.2%,2004年产煤达19.56亿吨。 (三)我国煤炭生产安全形式

1、从单位GDP死亡率看。2004年全国GDP13.6万亿元,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平均1亿元GDP死亡1人。 2、从中国的煤炭总产量及死亡率与世界的比较看。2003年,全世界产煤约50亿吨,死亡人数8000人左右;中国煤炭产量占33.2%,死亡人数占80.4%;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3人,美国为0.03(世界最好记录),波兰为0.2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中国是美国的近100倍、俄罗斯的10倍和印度的12倍。 3、从煤矿与其他矿山的死亡率的比较看。煤矿伤亡人数占矿山事故伤亡人数的87%(1986年),远高于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4、从发生事故的煤矿类型看。目前国内有2.5万个小煤矿,安全事故占煤矿事故总量的70%;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测算,45个国有大矿和100多个地方国有煤矿安全欠账高达500多亿元。 5、从安全保障看。国内具有安全保障的煤炭生产能力仅12亿吨,2004年的数字竟是19.56亿吨,缺乏安全保障的煤炭产量越来越多;大矿大干,小矿蛮干。2004年,全国27个产煤省区中,有20个省区超产,其中19个省区超产10%以上,福建、陕西、北京超

养猪生产技术

第三章养猪生产 第一节猪品种介绍 一、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川等地,是美国目前分布最广的猪种之一。七十年代引入我国后,已遍布全国各地。其特点是;体质健壮,抗逆性强,喜食草、耐粗饲,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5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在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3.02兆卡,粗蛋白质15.7%的营养标准下,体重25—100公斤阶段,平均日增重650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99公斤。该猪被毛棕红色,蹄呈黑色,体躯深厚、头部较小、面微凹、嘴较短,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倾。胸宽深、背腰平直或稍呈弓形,腹部紧凑,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壮结实,蹄多直立。成年公猪体重340~450公斤,母猪300~390公斤。屠体瘦肉率约61%,性成熟较晚,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0.9头。目前,在我省一般用作杂交父本,与当地猪进行两品种杂交,一代杂种猪日增重可达500~600克,屠体瘦肉率50%以上。 二、汉普夏 原产于美国,是美国分布最广的肉用型品种之一。被毛黑色,从肩部起至前肢呈一条白色带状被毛。头中等大、嘴面较长直、耳中等大而直立、体躯较长、头肩较轻、背腰平直或稍弓,腰体平直,肌肉发达、四肢有力。成年公猪体重315~410公斤,母猪250~340公斤,屠体瘦肉率60%以上。性成熟较晚、每胎平均产仔数为8.78头。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57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日增重600~700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公斤,在杂交利用上一般作为父本,与甘肃白猪、甘肃黑猪的二品种杂交商品猪,体重20~90公斤阶段的饲养期只需110—116天,日增重60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5~3.7公斤,瘦肉率50%以上。 三、大约克 原产于英国,引入我国已70多年。现分布全国各地。全身白毛、有捐丝状长毛,皮肤白色,个别有青色斑点。耳大而薄,略向前倾立,头颈较长,体格高大、体躯长、肋开张、背腰子直耳稍呈弓形,腹部充实而紧凑、四肢高,后躯宽长,肌肉发达,但后腿欠丰满。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公斤,母猪230~250公斤。瘦肉率60~65%,性成熟较晚,产仔数较多,每胎平均产仔9~1l头。肥育猪生长快,6月龄体重可达100公斤。 在我国,每公斤配合饲料消化能3.2兆卡,粗蛋白16%,自由采食的条件下,从断奶至90公斤阶段,日增重为70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公斤左右。 四、长白猪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编号:SM-ZD-53024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技 术要求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任务来源 煤矿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领域,检测检验工作是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工作严重滞后,已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为此,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课题从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化工作角度设立研究方向,其中《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体系研究》专题要求建立适合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检测检验标准体系,同时制定该体系内的关键技术标准。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以下简称安标国家中心),作为专题研究承担单位,从20xx年开始,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体系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体系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需要编制的70项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其中包括亟待制定的四项

猪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保育舍生产管理程序 仔猪断奶是继出生以来又一次强烈的应激。首先由于营养的改变,由食用含20%干物质的液态日粮改为采食含90%左右干物质的配合日粮以及饮用由饮水设备提供的自来水。其次,由于环境的变化,由产房转入保育舍,并伴随着重新组群而引起的咬斗。第三是离开母猪造成仔猪心理上的打击与不适。第四是由于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患病等等诸多因素,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又一重要环节。 一、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进猪前的准备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目的是为断奶仔猪提供一个清洁、舒适、安全的生长环境,尽量减少对仔猪的各种应激。 (一)、圈舍冲洗 保育舍采用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一栋猪保育期满后全部转入育成猪舍。之后彻底冲圈清理猪舍卫生,将地面栏内、栏杆、料槽、墙壁、漏缝板、屋顶等舍内设施的粪便、污物灰尘用清洗机彻底冲刷干净,不留任何死角,同时将地下管道集中处理干净,并结合冲圈进行灭蝇和灭寄生虫工作,还要注意节约用水。 (二)、空舍消毒

圈舍冲洗干净后对圈舍及舍内设施分别用火碱,TH4 (新一代复合型消毒剂)、消毒威(酚类消毒剂)进行三次喷雾消毒,每次消毒间隔12~24小时,最后用石灰乳对网床、地面及墙壁进行涂刷消毒,必要时还须薰蒸消毒(方法见消毒程序)。做以上工作后关闭门窗待干燥后进猪。 (三)、预热猪舍准备进猪 保育舍采用火炉和红外线供热保暖,接猪前一天应 将洗刷干净凉干的灯泡灯罩安装并调试好,升起火炉预热房间,使舍内温度达到28~30℃。 一、断奶仔猪的进猪工作及日常管理 哺乳仔猪在21日龄左右断奶转入保育舍进行为期50 天的保育。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前进行称重以获得仔猪平均断奶重及平均断奶窝重。 分群:仔猪转入保育舍后根据仔猪性别、个体大小、体质好坏等进行分群,每圈为一群,每群23~25头,同群体重相差不超过0.5kg,弱仔另组一群精心护理(一般在中间靠近火炉部位)。 给水:调整饮水器高度,给仔猪充足卫生的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营养药物(如:拜固舒、电解多维、补液盐)以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这个时期严防仔猪脱水,最好给每栏都加一方形饮水槽并经常加满水(至少对弱仔栏应做到)。每栏至少有2个饮水点,保证10头仔猪一个;不够用

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中环境控制、管理措施、免疫接种、疫病监测、消毒措施、动物福利、废弃物处理、疫情报告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8935-200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技术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农业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3 环境控制 3.1 猪场应距离居民区1000 m以上,距离其它饲养场1500 m以上,距离屠宰厂2000 m以上。 3.2猪场应有围墙或防疫沟,围墙外建立绿化隔离带,场门口设警示标志。 3.3场内布局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建隔离区,猪舍间距不少于7 m。 3.4净道与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3.5具有完善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蚊蝇、防鼠和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3.6 猪场的展示厅和装猪台应设在生产区边,有专用出口。 4 管理措施 4.1 制定并严格执行人员管理、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4.2 对所有猪只建立防疫档案等。 4.3 建立完整的投入品使用记录、免疫记录、疫病诊疗和用药记录,并能整理归档。 4.4 场外人员及车辆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须严格消毒,更衣换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