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学习通讯,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六要素”以外,还需要求学生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感受通讯独特的写作特点。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①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初步感知通讯语言的准确、简洁。

②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

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①学习文章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

②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

①圈点勾划法: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点勾划重点词句。

②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辽宁舰的资料以及“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的资料。

③讨论探究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辽宁舰舰载机起降视频和辽宁舰的相关图片资料。

2.同学们!在观看完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成功的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讨论并发言)

分享完大家的感想后,老师想说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成功的现场,记者亲身感受并记录了这一精彩感动的瞬间,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着惊海天》,一起去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①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落实情况。

②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效果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情况。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本文记叙了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的过程。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初步感知通讯语言的准确、简洁。

①(1—4):介绍了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最后一次准备。

(3—4):交代这次舰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②(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

(17—19):展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③(20—27):描写了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以及人们的激动喜悦心情。(三)问题探究:

1.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试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①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情景。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同时增强文章气势,具有感染力。

思路解析:此句的解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表达技巧,抓住本句的一些关键词进行赏析:从“震耳欲聋”“轰鸣”“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从“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二是分析其表达效果。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生动的展示,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对偶和比喻的运用在于增强文章气势和使描写生动形象。

2.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

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试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示例:运用引用的修辞,表现出某国上将对我国海军建设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斗志,侧面烘托了航母舰载机着舰参与人员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思路解析:此句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说运用的是引用的修辞手法,从在全文中的作用角度应抓住某国上将说话的一些关键词,例如“送给”“十年之内”“不可能”等,反复揣摩体会话中对我国海军发展的歧视,同时也要结合航母舰载机着舰前所面对的困难之大,思考其背后的重大意义。

3.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惨遭列强的凌辱和践踏,割地赔款,签订了一些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更使中华民族陷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国防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的显著提升,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需一是从“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背后的历史意义思考,二是从“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带来的现实意义思考。

(四)品味语言

①“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从表达效果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的困难以及危险程度之高,同时也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读者感同身受。

②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

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从表达效果角度进行分析)【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即将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③“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案】本段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文体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把握了文章的主体和结构,感知了“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其次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味和揣摩,感悟了试飞人员、科研人员等为了祖国国防军队的强大而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地精神,更感受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总之,阅读新闻作品首先需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容。其次应注重品味文中的精彩语言,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的角度分析。

(六)课时作业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的()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A.惊心动魄振聋发聩风驰电掣

B.惊魂动魄振聋发聩疾如闪电

C.惊魂动魄震耳欲聋风驰电掣

D.惊心动魄震耳欲聋疾如闪电

解题思路:把握选段文意,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对关键词、修饰语要准确掌握记忆。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准确记忆,把握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的关键词,要求学生对文中精彩语段反复品读,把握关键词。

2.下列句子的排序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 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④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⑤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②③⑤

D.⑤②③①④

解题思路:解题时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提供的信息和表达的主旨。

答案:B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找准中心句,那就是第⑤句,其次分析其他词与中心词,其他句子与中心句子的关系。第①句是对第⑤句的举例说明,第④句进一步说明了航母舰载机着舰的风险巨大,所以答案应选B。

3.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解题思路:解题时可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结合上下文作答

答案: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解题时可抓住“多少人殚精竭虑,多少人顽强攻关,多少人无怨无悔”关键语句判断排比修辞手法,然后

结合上下文语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4.用一句话概括下列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017年7月11日上午,在顺利完成停靠香港期间的各项任务后,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驶离香港。香港特区政府在驻香港部队昂船洲军营为辽宁舰编队举行隆重欢送仪式。欢送仪式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开始,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代表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致辞。

辽宁舰编队这次来港,让香港市民特别是学生和年轻朋友们,加深了对国家现代化及国防建设的认识,亲身感受了人民海军“威武文明之师”的风范,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欢送仪式结束后,辽宁舰沿进港路线驶离香港海域,编队3艘属舰驶过维多利亚海港,属舰官兵在甲板站泊,向香港市民致敬、道别。(人民网)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题时要仔细、反复阅读整个新闻材料,找出导语部分,其次围绕导语部分概括新闻的主要意思,再次筛选出主要信息后,可根据字数要求进行再次筛选。

答案:香港各界群众欢送辽宁舰航母编队驶离香港

分析:解题时首先找到新闻的导语部分,即新闻的第一段。然后围绕新闻的导语部分分析,抓住关键词句“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驶离香港”“欢送”,而“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代表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致辞”一句可概括为“香港各界人士”最后围绕导语按照要求概括得出答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学习通讯,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六要素”以外,还需要求学生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感受通讯独特的写作特点。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①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初步感知通讯语言的准确、简洁。 ②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 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①学习文章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 ②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 ①圈点勾划法: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点勾划重点词句。 ②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辽宁舰的资料以及“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的资料。 ③讨论探究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辽宁舰舰载机起降视频和辽宁舰的相关图片资料。 2.同学们!在观看完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成功的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讨论并发言) 分享完大家的感想后,老师想说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成功的现场,记者亲身感受并记录了这一精彩感动的瞬间,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着惊海天》,一起去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①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落实情况。 ②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效果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情况。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本文记叙了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的过程。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初步感知通讯语言的准确、简洁。 ①(1—4):介绍了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最后一次准备。 (3—4):交代这次舰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②(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 (17—19):展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③(20—27):描写了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以及人们的激动喜悦心情。(三)问题探究: 1.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试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①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情景。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同时增强文章气势,具有感染力。 思路解析:此句的解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表达技巧,抓住本句的一些关键词进行赏析:从“震耳欲聋”“轰鸣”“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从“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二是分析其表达效果。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生动的展示,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对偶和比喻的运用在于增强文章气势和使描写生动形象。 2.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

一着惊海天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注意与消息、新闻特写进行对比。 2.品读课文,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祖国的强大,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 教学重点 1.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 2.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通讯的写法,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视频短片,然后简要介绍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我国辽宁舰的情况)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富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

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 二、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属于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通讯有以下特征:(1)报道详细深入。这是区别于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做具体描写。(2)注重思想意义。要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要讲究主题的开掘。(3)强调形象说话。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有情节、有联想,用形象说话。(4)突出评论性。思想观点一目了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通讯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和新闻特写的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侧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桅. 杆(wé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 (qì) 咆哮..(páo xiào) 凛冽..(lǐn liè) 着. 舰(zhuó) 坠.毁(zhuì) 舰艉.(wěi ) 湛. 蓝(zhàn) 澎湃.(pài) 镌. 刻(juān ) 殚.精竭. 虑(dān jié) 咔嚓..(kā chā) ?????承载.(zài )千载.难逢(zǎi ) ?????丧.生(sàng )丧.事(sāng ) (2)词语释义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浩瀚:本意为水势盛大,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 娴熟:熟练。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学案(含答案)

4 一着惊海天学案 学习目标 1. 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三.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 镌()刻桅()杆娴()熟 四.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20-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探究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6、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7、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着惊海天--说课稿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一、说教材 本文出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文文体属于通讯,介绍了我国航母和舰载机的情况。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了很多文章类型。本文属于通讯类,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难点:体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PPT、视频等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点拨。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教学新课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 (1)

4一着惊海天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炽.热(chì)殚.精竭虑(dān)眼花缭.乱(liáo) B.澎.湃(péng)惊心动魄.(pò)无怨无悔.(huǐ) C.操纵.(zònɡ)如火如荼.(chá)有恃.无恐(chí) D.娴.熟(xián)垂涎.三尺(xián)一丝不苟.(gǒu)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瀚一瞬间凌波海燕震耳欲聋 B.轰鸣戈壁滩技术封锁白手起家 C.凛冽颤巍巍疾如闪电狂妄自大 D.咆哮文绉绉重峦叠障空空荡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 ....,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尽显风采。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 ....、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青岛港首次公开亮相。 C.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D.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5.2018·盐城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智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

《一着惊海天》知识点归纳

《一着惊海天》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一、故事背景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理解词义 1.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镌刻:雕刻。 4.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5.娴熟:熟练。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④):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四、问题归纳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 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知识梳理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原文】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

4一着惊海天教案

4一着惊海天教案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体会、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做出这个选择,我不后悔!”戴明盟说,同学们听到这有血性,有担当的话语有什么感受呢?戴明盟又是谁呢?他就是“一着惊海天”的主角!中国航母成功起降第一人!今天,我们就来一睹歼-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风采!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来源:学_科_网] 澎湃 ..(péng pài) 桅.杆(wéi) 凛冽.(liè)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咆.哮(páo)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镌刻:雕刻。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作品简介 本文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4.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需所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一着惊海天

《一着惊海天》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复习巩固通讯的写作知识。 2.学习本文正侧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设想上网查找我国第一艘航母的资料,有关通讯的基本知识。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写作本文的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像漂在汪洋中一片树叶”的情景。在现场采访中,写作本文的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他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稿件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此稿抓住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一篇集新闻和史实的佳品,又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精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专门派秘书到报社,指定要刊有此稿的报纸100份,送给老战友们留作收藏。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全票通过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一,二,三……)标出课文的段落层次,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澎湃(péng pài) 桅杆(wéi) 凛冽(liè)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 ì) 咆哮(páo)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由杨海波朗读。这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难点: 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对的,在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 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明确: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明确: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明确: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精读课文第3、4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1】内容上: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风险的难题; 【2】结构上: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这篇通讯在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明确:

4.《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基础知识检测学习 1.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éi) 凛冽(lǐnliè)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éng pài) 殚精极虑(dān) 2.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一着惊海天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三.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 镌()刻桅()杆娴()熟 四.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20-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探究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6、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7、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9、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三.zhuólǐn qìdān juān wéi xián 四.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一着惊海天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 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基础知识检测学习 教学重点: 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i)凛冽(lǐnli a)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镌刻(juān)澎湃(p?ng pài) 殚精极虑(dān) 2. 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自我研读生成新知二整体感知 1. 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 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 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4一着惊海天

课题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设计者郭育红学校城关一中 授课班级八二学生人数41人 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 2.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重点) 3.寻读课文,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并体会其作用。 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三,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测评 学习重点: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重点)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

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提问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目标导学二:品读细节,体味情感 提问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 明确:?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如?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4课 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卷(8)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卷(8)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桅.杆(wēi)着.陆(zhuó)凛冽.(liè)一丝不苟.(gǒu) B.坠.毁(zuì)娴.熟(xián)循.声(xún)殚.精竭虑(dān) C.姿.态(zī)默契.(qì)瞬.间(shùn)惊心动魄.(pò) D.镌.刻(juān)咆哮.(xiào)澎湃.(bài)无怨.无悔(y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凛洌默契一丝不苟白手起家 B.关键姿态振耳欲聋梦想成真 C.绽放咆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D.风采承载惊心动魄玩强攻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 ....的“中国力量”。 4.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发现青衣江有污染,如果是普通市民,也可以提出建议。 B.随着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政策的落实,使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C.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记录并发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D.新都区采取关闭、断电、停产等强制措施,坚决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整治无望的企业。5.下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空警﹣2000”预警机,喷射五颜六色的彩烟,在蓝天铺展一条绚烂航路。 B.铁翼飞旋,惊雷滚滚。 C.他们是新一代国家防空“天网”的中坚力量,是我军来自国土防空作战的剑锋刀刃。 D.铁阵,如山如岳。口号,如海如潮。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一着惊海天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二、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三、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四、自主学习 1.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éi) 凛冽(lǐnliè)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éngpài) 殚精极虑(dān) 2.掌握释义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五、学习新课 (一)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

格。 2、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时间顺序,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破解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三)课文品读 1、第一部分(1—4段)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第二部分(5—19段)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惊心动魄的气势。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设计者: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李新栋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阅读新闻作品,了解其内容,把握不同新闻题材的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3)在阅读新闻中,关注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对新闻的认识。 2.教材分析 《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它是一篇通讯报道。通讯有别于消息,它要求不仅仅将某一亊件客观、概括地反映出来,还要求对新闻亊件的报道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详尽的描述,以求能够给读者留下生动可感的印象,本文有一定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传播,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更直观的阅读新闻,接触更多的新闻体裁,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通讯报道这种体裁,并对新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 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评价任务 1.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通过学习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明确通讯特点。 2.自读课文,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小组展示并相互点评并总结。 3.通过练习写作事件通讯,揣摩通讯的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着舰前工作人员就位 安全员做最后检查 百年强军梦 4、一着惊海天着舰过程指挥员镇定指挥一朝终圆梦 航母舰官兵娴熟操作 战斗舰惊险着舰 着舰后人们欢呼,合影留念

《一着惊海天》(同步习题)(解析版)

04 《一着惊海天》(同步习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凛洌默契一丝不苟白手起家 B.关键姿态振耳欲聋梦想成真 C.绽放咆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D.风采承载惊心动魄玩强攻关 【答案】C 【解析】A.“凛洌”应写作“凛冽”;B.“振耳欲聋”应写作“震耳欲聋”; C.正确;D.“玩强攻关”应写作“顽强攻关”。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 ....的“中国力量”。 【答案】C 【解析】A、使用正确;B、使用正确;C、使用不正确,形容威力极大,多用于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D、使用正确。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答案】D

【解析】A.语意重复,去掉“以…为核心”;B.将“他的脸上”改为“他的脸”; C.主语不一致,改为“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具有很大的启发性的学习方法”;D.正确。 4.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标题导语主体B.标题主体背景 C.导语主体结语D.标题主体结语 【答案】A 【解析】新闻(消息)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600多米的环池路。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流连忘返。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先通读语面,可知可以划分两个思路,一个是讲路本身,一个是讲池中所见。因为空格前处讲到“路”③句与上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一句;④空间转移,讲到路边垂柳,可作为第二句;②①讲池中景象。按照一般的观察顺序,庞大的画舫,及人的笑声最吸引人,就是描写的第一对象,所以②在①前。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④②①,故选A。 二.填空题 6.结合课文《一着惊海天》填空。 新闻的结构包括、、、、,其主要特点是。 【答案】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用事实说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新闻知识的积累、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新闻,也叫消息。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