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流量系数Kv、Cv

阀门流量系数Kv、Cv
阀门流量系数Kv、Cv

阀门流量系数Kv 、Cv调节阀同孔板一样,是一个局部阻力元件。前者,由于节流面积可以由阀芯的移动来改变,因此是一个可变的节流元件;后者只不过孔径不能改变而已。可是,我们把调节阀模拟成孔板节流形式,见图2-1。对不可压流体,代入伯努利方程为:

(1)

解出

命图2-1 调节阀节流模拟

再根据连续方程Q= AV,与上面公式连解可得:

(2)

这就是调节阀的流量方程,推导中代号及单位为:

V1 、V2 ——节流前后速度;

V ——平均流速;

P1 、P2 ——节流前后压力,100KPa;

A ——节流面积,cm;

Q ——流量,cm/S;

ξ——阻力系数;

r ——重度,Kgf/cm;

g ——加速度,g = 981cm/s;

如果将上述Q、P1、P2 、r采用工程单位,即:Q ——m/ h;P1 、P2 —— 100KPa;r——gf/cm。于是公式(2)变为:

(3)

再令流量Q的系数为Kv,即:Kv =

或(4)这就是流量系数Kv的来历。

从流量系数Kv的来历及含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

(1)Kv值有两个表达式:Kv = 和

(2)用Kv公式可求阀的阻力系数ξ = (5.04A/Kv)×(5.04A/Kv);

(3),可见阀阻力越大Kv值越小;

(4);所以,口径越大Kv越大。

在前面不可压流体的流量方程(3)中,令流量Q的系数为Kv,故Kv 称流量系数;另一方面,从公式(4)中知道:Kv∝Q ,即Kv 的大小反映调节阀流量Q的大小。流量系数Kv 国内习惯称为流通能力,现新国际已改称为流量系数。

2.1 流量系数定义

对不可压流体,Kv是Q、△P的函数。不同△P、r时Kv值不同。为反映不同调节阀结构,不同口径流量系数的大小,需要跟调节阀统一一个试验条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Kv的大小就反映了该调节阀的流量系数的大小。于是调节阀流量系数Kv的定义为: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

100KPa,流体重度r为lgf/cm (即常温水)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因为此时

),以m/h 或 t/h计。例如:有一台Kv =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

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时的水量是50m/h。

2.2 Kv与Cv值的换算

国外,流量系数常以Cv表示,其定义的条件与国内不同。Cv的定义为: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磅/英寸2,介质为60°F清水时每分钟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加仑/分计。

由于Kv与Cv定义不同,试验所测得的数值不同。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Cv = 1.167Kv (5)

2.3 推论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流量系数Kv不完全表示为阀的流量,唯一在当介质为常温水,压差为100KPa 时,Kv才为流量Q;同样Kv 值下,r、△P不同,通过阀的流量不同。

(2)Kv是流量系数,故没单位。但是许多资料、说明书都错误地带上单位,值得改正。

---------------------------------------------------------------------------------

根据以上定义,该阀体在同种流体条件不同压差下,可以根据Kv来计算流量Q (Q正比于压差△P的平方根)

Q=Kv/sqrt(△P) △P单位为bar,Q单位为立方米/小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