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数据中心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数据中心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2-11-22

1.多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才足够大?

第一个问题通常的最难回答的或者最简单的问题。对于分析师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当你投资数千万美元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时候,这个答案就不行了。这个问题的困难部分不是搞清楚你现在的需求有多大,而是要搞清楚你在15年中的需求是什么。

2.我确实需要多少可用性?

数据中心通常是由层次水平确定的。层次水平实际上确定了这个环境的可用性(正常运行时间)的目标。虽然经常引用TIA 942行业标准,但是,许多公司在设计的早期阶段都使用正常运行时间学会(UPTIME INSTITUTE)的4层可用性指南作为一个良好的拇指定律。确定这个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的60%的资本预算都是由你确定层次的决策确定的。

3.我需要多少能源?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根据旨在支持当时典型的IT设备的最大容量的静态能源需求建设的。这种模式现在不在起作用了,数据中心的设计需要考虑能源的伸缩性,以支持未来安装高密度的机架环境。

4.绿色技术如何?

在设计数据中心的时候,有没有我需要了解的市场上的绿色技术或者将出现的绿色技术?从设计的角度看,在数据中心中使用句柄头和冷却工作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5.这个数据中心要使用多长时间?

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实际的生命周期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一般使用寿命是15至20年。但是,由于目前的技术和计算需求的迅速变化,这个时间段是现实的吗?有没有一些方法把新的数据中心寿命延长到20年以上?

6.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以同样的水平创建吗?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中,我们要支持例外的情况:高可用性、高性能和伸缩性。但是,你的应用程序都需要这些水平的支持吗?我能根据我的应用程序的要求建立一个环境以支持不同的服务和技术水平吗?

7.当前最新的设计趋势是什么?

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数据中心设计趋势是什么?使用(或者忽略)这些趋势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8.我应该建设一个还是多个数据中心?

在整合项目中,最常提出的问题是“我需要多少了数据中心?”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风险与回报、资本预算、地理位置、服务水平和恢复时间目标。在某些情况下,建造两个数据中心能够建造一个数据中心便宜一些。

9.业务持续性与灾难恢复如何?

当设计一个数据中心的时候,我应该还要制定我的业务持续性计划吗?或者在整个设计阶段考虑业务持续性与灾难恢复?有没有新的技术在解决业务持续性与灾难恢复问题的同时还能为重要的应用程序提供高增长和冗余水平?

10.谁建设这个数据中心?我应该提前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如何确定这个工程公司、建筑公司、分包商、委托公司等等?目前有没有应该注意的最佳做法或者最糟糕的做法?

1、数据中心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的高性能机房、购置先进的通信、网络和硬件设备,支持有线无线网络接入方式,实现高速、高带宽接入,搭配高配服务器和海量存储,并向虚拟化方向发展?同时,数据中心要能够实现丰富的各类数据(视频、声像、电子地图和各类图表)综合展现吗?

2、数据中心建设,如何深化核心业务需求?如何搞好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是不是只管数据、不管应用系统的整合建设?只做各类数据的综合信息发布、查询和检索,不考虑核心业务系统的集成(整合)?

3、数据中心建设,如何解决数据标准统一问题?目前,信息化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数据标准化,存在着有标准、不采标;现有标准不科学,数据冗余、系统结构稳定性差;有些标准不实用,不符合业务管理要求,要修订;各类基础标准不统一,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中存在多个同义编码,规则不一致,产生信息孤岛、造成系统集成难度加大;而各主流开发商均采用数据交换平台或数据接口的形式来解决集成,无法治本、导致系统的可维护性极差,不能发挥数据中心的数据集中管控及服务功能,使数据中心建设失去现实意义。

4、数据中心建设,与业已存在的相关专业数据中心是什么关系?数据中心建设是采取数据大集中策略?多级数据中心的数据整合策略是什么?下级或基层的本地数据怎么办?如何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还要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5、数据中心建设,涉及到核心业务系统的整合开发建设,要采取的统一定制开发模式是什么?如何保证不同管理层级用户的不同管理需求、并能够实现可配置化?如何避免因业务流程的调整而不断重复修改应用系统?新建业务系统、已建业务系统和在建业务系统间的不同整合策略是什么?如何在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支持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兼顾已有投资、实现系统集成?

6、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如何管控?如何结合各类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体系化建设要求?如何科学组织达到预期?

以上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策略,也关系到数据中心建设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应给以重视并解决。

1.您是否认为数据中心服务器整合真的物有所值?数据中心究竟是否应该对服务器进行整合,有没有不需要整合的情况存在?

专家:从理论上讲,数据中心整合是值得肯定的。整合可以提高IT管理的效率和性能,降低软件和基础设施成本。企业真正需要考虑的是成本的回收时间。尽管说通过旧设备的淘汰及软件许可的收益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但新硬件和应用的部署还是会对企业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使企业内部员工能尽全力去完成整合工作,为了完成某些特定项目,我们是否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总体来说,在进行任何整合项目规划时,都需要做一个资产评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知道它该如何去投资,何时能够收回投资。如果缺乏适当的预先规划,大多数整合项目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2.以下是数据中心整合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将网络反应时间与应用反应时间沦为一谈

当你将服务器搬离用户所在地之后,你就会面临网络反应时间问题。用户与服务器间的物理距离会导致二者间信号传输的延迟。但是,100毫秒的网络延迟并不意味着100毫秒应用反应时间延迟。即使是面对一些最基本的任务,大多数应用也需要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反复的数据交换(通常被称为应用“转换”)。因此,在将服务器迁至远程后,对一个在本地只需3秒钟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言,如果网络延迟50毫秒的话,就需要30秒才能完成。

应用设计(包括它需要进行“转换”的次数)被认为是IT技术人员的普遍问题,而网络延迟则是广大网络经理经常面对的困难。但是,网络经理们无法改变光的速度,也无法让东京离纽约更近一些。因此把这一问题抛给他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实上,即使是在服务器进行搬迁之后,影响反应时间的还是应用设计问题。因此,在网络方面做过多的投资意义并不大。

没有意识到网络延迟对服务器性能和可用性的影响

网络延迟会同时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和可用性。服务器会将资源分配给当前在线的每个客户任务。本地客户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他们的应用受网络延迟的影响很小。而远程客户就不是这样了,他们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任务,因为他们的应用需要更多的“转换”次数。

有一点很重要,在某个进程的运行周期内,服务器会对所分配的资源进行锁定,直到该进程完成后再将其释放。因此,当远程用户与一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时候,在很长时间内这台服务器的资源是处于忙碌之中的。这也就使该服务器无法向其它客户释放资源——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器的性能和可用性。从这个角度讲,IT机构必须要考虑网络延迟的情况,也使他们需要在服务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即使是暂时的服务器分离也会对性能有所影响

对一个数据中心的成百上千台服务器进行迁移需要花上几个礼拜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在整个迁移过程中,一些系统会留在本地运行,而另外的系统会在新的数据中心内运行。与服务器和用户间的网络延迟现象相比,这种服务器的分离状况对应用性能的影响会更大,也更难以预料,因为计算进程的设计并不能适应服务器彼此间的延迟状况。

所有在规划设计数据中心的IT机构都需要问几个问题。当内部互相有联系的服务器被短时间分离后会产生什么影响?哪些服务器必须要和其它服务器一起迁移?Active Diectory服务器是否应该被迁移?哪些服务器在迁移后需要被重新配置?

不要到迁移完成后才考虑用户的性能期望值

预先解决用户的服务等级期望值显得很重要。如果你要等到迁移完成后才告诉用户说他们要去适应你所提交的服务,那你就是在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但是在规划过程中如果你可以预先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确保用户的期望值都满足正常要求。

有些时候,重新对服务等级目标(SLO)进行设定显得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它与迁移之前的标准是一致的。如果之前处理一个任务需要花本地用户3秒钟的时间,那在本国范围内对服务器机型迁移后处理该任务所花的时间几乎不可能与原来保持一致。因此,迁移后确定7秒钟左右的SLO似乎更合情合理。

为了使用户认同这种服务等级,IT机构必须对迁移后的服务器性能进行模拟和预判。这使IT机构可以模拟出“用户可接受的性能环境”,在实际搬迁项目完成前,用户就已经有了搬迁后系统性能的使用经验。

事实上,IT机构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他们采用一种严格的方法来对项目进行规划,并完善应用团队、系统管理员以及网络架构师们的专业技能。在搬迁前后对企业环境及传统指标进行模拟的方法对于预测和解决服务器迁移所导致的应用性能问题是特别有用的。因此,项目规划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企业用户在内,都需要明确数据中心搬迁会对应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因此,如果你在规划数据中心整合或其它类型的服务器迁移项目,你需要考虑一下再系统模拟技术方面的投资,它可以使你有选择地区体验不同的性能指标,从而确定哪些工作需要做哪些工作不需要做。同时,这也可以确保你数据中心搬迁项目的成功——而不会遭遇潜在的灾难性后果。

3. 灾难恢复计划如何做到成本优化?

答:步骤 1:使用重复数据删除功能,以减少数据存储和复制费用,通常情况下,这要比运送磁带的成本低。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假设一家企业使用的是不带重复数据删除功能的标准备份软件、LTO3驱动器和20TB的生产数据。即便不考虑备份软件成本,提供40TB的磁带容量也需要花费大约66480美元(其中包括驱动器、介质、异地存储、调用成本、操作等)。

但是,如果用户使用一台4TB重复数据删除设备,在重复数据删除比率为10:1条件下就能获得相同的40TB容量。如果这一设备的成本加运营成本为 17700美元,那么比起使用磁带解决方案的成本,可以节省超过300%的资金(66480美元减17700美元等于48,780美元,即实现了300% 以上的节约效益)。

为了进一步消除异地磁带传送和调用的成本,同时消除基于阵列的数据复制许可成本,可以再建议用户再部署一台重复数据删除设备进行异地复制数据,同样只需要10:1的重复数据删除率,就能使复制数据所需的广域网需求降低90%.当DR端进行恢复时,也可以利用磁盘上的数据,这使得查找、加载和恢复数据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简化了恢复过程,将总用时从数天或数周缩短至数小时。

步骤 2: 通过部署快照技术,消除备份时的海量数据,并提高备份和灾难恢复的恢复点目标。

备份就是拷贝。要拷贝数据,必须将物理数据从A点移动到B点。使用基于快照的备份时,由于无需移动数据,因此备份频率更高。物理备份过程被消除了,这意味着数据恢复速度则会有大幅提升。进行快照时,备份窗口可以缩短到短短几秒钟。

步骤 3:提供持续数据保护(CDP),以加快恢复速度并防止数据丢失。评估企业能够承受的数据丢失量,即可确定这一步骤是否适用于各家企业。

如果说快照技术提高了恢复点目标(传统备份的恢复点目标一般为24小时),那么CDP则可以说完全消除了备份,它进一步将恢复点目标提高到了数据零丢失。对于一些应用程序而言,企业可以承受一部分的数据丢失,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快照就已足够。但是对于像银行、医院、空中交通控制等的应用程序,数据丢失则可能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即使是对于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一次中断也会损失好几小时已经编写完成、无法替代的代码。在这种情况下,CDP便可以提供业内最佳水平的恢复服务。数据在创建的同时就已做好备份。此外,CDP可以使恢复时间缩减到几秒钟。

步骤 4:利用WAN优化技术和带加密的delta版本控制,以降低风险并将WAN需求减少90%。

复制过程中所用的数据精细度对于复制数据的宽带需求有着极大影响。原先每次写操作的精细度通常为64KB或以上,使用WAN优化后,每次复制变化数据的精细度仅为几个数据块或数据扇区。

有一些复制解决方案会向DR端发送许多空白符,利用Delta版本控制可将空白符削减到字节级,并将需要通过WAN传送的数据量减少80%或以上。

步骤 5:对存储和服务器进行虚拟化,从而削减灾难恢复基础设施及其相关成本。

用户使用虚拟化的理由:

- 降低服务器成本并实现服务器整合;

- 简化存储供应,实现存储池化和存储分层;

- 将存储成本,实现更完全的数据移动;

- 能够在异构的存储阵列间复制数据,将存储成本降低多达50%;

- 将多个应用程序整合到虚拟服务器上,降低基础设施成本;

- 通过高密度的虚拟存储设备和服务器,降低数据中心供电、散热以及占地空间的要求。

4. 什么是云计算基础架构?

?虚拟化和自动化

?可互换(替代)的资源,例如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

?对上述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容量具有可伸缩性(扩充或缩减),可按照业务需求变化而变化

?可真正扩展的应用程序(以及用来开发的工具)

?专注于面向业务的服务

5什么是虚拟化技术?

从最基本的概念来看,虚拟化可以使得单一资源(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存储设备),表现的像多个物理资源。虚拟化还可以被用来使多个物理资源(比如存储服务器),在网络中表现的像一个单一的逻辑资源。

6.虚拟化的好处是什么?

虚拟化技术帮助公司延展了存储资源,加强了物理硬件服务器的能力,并且降低了硬件成本。它还可以降低软件授权(license)成本,并提供更好的,更廉价的灾备途径和业务连续性能力。在一次独立调查中,CA公司发起的对排名前三百位的IT主管进行的一个调查,其中53%的美国公司和34%的全球性公司都表示虚拟化技术已经使他们降低了购置基础设施的整体成本。

6.谁在采用虚拟化技术?

就在大型企业踊跃加入虚拟化技术的浪潮时,中等市场规模的公司已经减慢了采纳该技术的步伐。Forrester研究公司五月份发布的研究揭露,在七十三家参加调查的中小企业IT决策者中,有百分之四十已经采用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不到一年时间,而百分之三十五的受访者已经采用虚拟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了。相比之下,在两年前同样的调查报告中,调查了一百三十八家大型企业,其中有百分之二十七采用了虚拟化技术,而当时中型企业只占百分之十五。

7.有多少服务器时才值得采用虚拟化技术?

这得视具体情况而定。Pund IT公司的首席分析师Charles King说:“对于拥有十几个服务器或者几十个服务器的公司,从虚拟化中获得的益处绝对不如拥有更多数量服务器的公司。该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公司。”要记住,如果你的设备旧了,你必须升级以后才能采用虚拟化。

什么是私有云?

私有云架构运行在你的数据中心内部,使IT经理可以完全控制可用的资源。通常来讲,一个私有云架构要依靠数据中心内部可用的安全措施而存在。它可以将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自动化,代替许多之前考人力来完成的任务,比如说路由器的配置、工作负载的平衡或防火墙规则的搭建等等,对于拥有虚拟化服务器的企业而言,这些工作之前都是靠人工来完成的。通常来讲,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个人来专门负责防火墙,一个人负责路由器,一个人来负责负载均衡,一个人负责存储,一个人负责操作系统……。

移动设备日益增多,传统运维方式能Hold得住吗?

传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决笔记本电脑等运维,但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的运维模式,就和传统方式有较大区别了。力豪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对移动设备的运维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创新地提出了针对平板电脑等设备运维模式。这一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所接受和尝试,随着时间推移,该模式将会越来越完善。

为什么工程师们很忙,但企业IT运维效率很低?

可能的原因很多,但常见的包括1)无标准化IT环境,运维无法体系化;2)缺乏高效的单一联系点,无法统筹安排人力;3)缺乏流程或流程未正常运作。力豪以多年服务的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专门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IT重新审视自己的IT运维过程,积极有效地提升企业IT运维效率。

IT技术更新快,人员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怎么办?

力豪认为,新技术日新月异,IT部门也应该将技能分类:对于企业业务有巨大促进作用的的核心技术应当增加培训,或招聘技术骨干;而对于非核心技能,则应当大胆采用外包的方式。通过与力豪签订服务协定的方式,去规避技术变更的风险,同时享受力豪各类技术人员储备给企业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升级搬迁短期项目层出不穷,IT忙不过来怎么办?

短期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项目,往往是IT部门最头疼的事。此时一个值得信任的IT外包服务商就显得至关重要。力豪拥有ISO20000和 ISO27001双认证,从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保障的角度,是企业IT的不二选择。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队伍,是确保各类项目顺利实施的坚实保障。

企业大量并购,IT系统整合任务急、难度大,怎么办?

无数企业并购IT整合的案例表明,基础架构的整合是根本,是数据信息再整合的基石。此时,具有丰富运维管理经验的IT服务提供商,能充分利用其管理能力强和地域分布广等优势,在最大程度上替企业IT分忧。力豪的在服务台、桌面设备等基础架构运维方面的经验,正是企业在进行IT系统整合时的一剂良药。

服务器数量越来越多,IT部门应付不过来怎么办?

2011-10-18

服务器管理是很多企业IT部门所头疼的问题:不断增加的服务器数量需要增加人手来维护,而IT部门的招聘人数有限,无法满足需求。此时,专业的服务商可以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力豪提供的IT运维服务和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管理,以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解决您的困扰,为您专注于业务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

数据中心越来越大,维护成本高举怎么办?

随着私有云的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增加服务器数量,而IT部门人力有限无法快速适应增速。此时,专业服务商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监控、修理、维检、备份、软硬件安装等全方位的服务。力豪在数据中心管理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已经被国际级互联网客户高度认可。

我们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IT服务外包可靠吗?

有研究表明,企业信息泄密80%是企业内部员工所为。而IT外包服务商由于需要与企业签订包含巨额赔偿的安全保密条例,所以在对信息安全的管控上尤为苛刻。力豪作为本土IT外包服务商中为数不多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的企业,正以此为标准,通过严格的管理,为包括银行、保险等对行业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专业服务。

年底要审计,可是资产清查费时费力怎么办?

力豪充分理解企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供了专门针对桌面及数据中心的资产管理服务,为企业IT排忧解难。经验丰富的实施团队,在专业工具的支持下,安全可靠地完成对企业资产的清查、存档、比对等工作。在历次服务中,企业客户均对力豪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表示出极大赞赏。

用户在全国分布广泛,IT部门运维成本高怎么办?

企业需要的是地理上具有充分服务覆盖,且服务标准高度统一的运维服务商的协助。与此同时,拥有统一的服务台将对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力豪基于专业服务台的桌面管理服务,以ISO20000标准为起点,致力于为广泛分布的企业用户提供同等优质的专业运维服务,大大降低企业IT的管理成本。

业务激增导致IT设备大量增加,维护压力大怎么办?

力豪认为,依靠单纯增加IT部门人力的方式,不仅对部门成本压力巨大,且容易陷入管理困境。引入具有资质和丰富经验的IT运维服务商,为您提供专业的管理外包服务是更有效的选择。力豪专注于基于服务台的桌面管理外包已有十余年历史,从管理能力和工程师素质上均可满足您对运维质量的严苛要求。

怎样才能降低IT采购成本呢?

2011-10-18

IT采购涉及到需求确认,采购清单确认,多方比价,售后服务等内容,选择专业的服务商作为您的唯一接口,可以有效降低您的IT采购成本,解决您的后顾之忧。力豪通过了解需求,制定方案,集中采购等方式,帮您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

运维外包,助IT更好支持业务发展

服务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目前中国IT服务市场情况如何?

IT服务可分为:1)维修;2)集成,如神码;3);咨询,如IBM、埃森哲;4)运营管理,包括:硬件、IDC、网络、应用等。其中运营管理(运维)就是力豪的业务所在。

从IDC的数据看,2009年中国IT总支出730亿美元,美国总支出537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7倍多。而据IDC预测,未来三年美国IT 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为3.2%,中国则将达到10.8%。国内调研机构预测每年增速则将超过20%。

从IT支出结构看,麦肯锡的统计显示:中国目前60%以上的支出用在硬件方面,而IT服务只占20%,相比之下,美国则有50%的IT支出用在服务上。

这些IT支出方面的不平衡,与我们企业所在的阶段有关,与企业所在的IT建设阶段有关。可见,中国未来的IT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能否分享一下力豪转型做服务的经验?

源自客户需求驱动。倾听客户需求,是做企业的根本。力豪的奠基客户是中国银行。

运营维护服务的概念具体是怎样?

以下是我的理解,可做借鉴。

现在IT服务市场参与者众多,有很多产品和服务,做服务也有不同模式。国内多半是人员外包,因为企业开始不放心、不知道如何做,也是从人员外包开始。而力豪为什么说管理服务更有价值?这是因为这与客户看重的指标和结果相关:一是质量控制SLA;二是效率提升,意味着成本下降,单位(设备)运维成本;三是安全性;四是服务商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很重要,因为服务工程师与客户每天直接打交道,直接影响客户的服务感受。

运营服务涉及三个层次:IBM也在提。1)服务自动化,更多运用工具、网络,尽量不用人力。2)服务的可管理性,通过流程,管控服务质量、效率、安全,遵从 ITIL等方法论和管理实践。把流程固化在系统中,人和工具的结合,这是运营层所需要的。3)可视化。比如监控、分析数据及与业务的结合,这是管理层需要的。工具能否很好被利用、技术(水平)、流程、服务管理的经验(know how)等因素,决定最后服务能否成功。

力豪的服务台(Service Desk),就是对于管理服务来讲非常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是IT的效率中心和服务质量管控中心。两个重要指标可在此实现(质量控制和效率提升)。智能的、好的、做运营的服务台,才能有高质的管理服务。服务台的建立和管理都很重要。光在建立阶段,很多人是不知道如何建的,这需要根据服务商的服务经验集成好各种工具、设备和数据接口。

力豪遵从的是什么方法论,比如ITIL?

都有。ITIL多的是流程方面的指导,但对于服务商来说光有ITIL其实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经验,力豪之所以请到加藤恒雄先生,是因为他在运营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把经验浓缩出来,最后成为我们的服务产品,集成相应的工具和知识经验,去帮助我们提升客户的运营管理水平。ITIL是一个最佳实践,我们的专家经验也是一种实践,这都不冲突。在IT运营管理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解决问题靠的是什么,是你的经验和方法,这才是最核心的。做服务不是纯技术。

运维服务与运维软件的区别何在?

编软件不只是纯技术,比如SAP/ORACLE,他们不只软件开发好,而是有很多经验和知识,集成到了工具中。

我们的服务台也是同样,比如设备坏了,我们会告诉你有哪些可能原因。

与业务流程的良好结合是成熟厂商通过多年积累起来的,知道怎样分析才能改造业务。IBM的东西有很多经验的积累,但同时功能太庞大、太昂贵,而且有时候太庞大的东西在企业实际使用过程中反而是一种负担。运营管理需要跟客户需求、服务经验(know how)和技术紧密结合。正如前面所说,力豪请富士通的高级人才过来,也是因为他们在管理服务方面有很多年丰富经验,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将这些和我们自身以往的服务经验融到了我们的管理中,融到了工具和服务中。我们与软件厂商不一样,结合我们对用户的了解和服务实践经验,浓缩变成的是服务产品,包括软件、流程和人员执行,而不是单纯的一个软件。软件厂商提供的是局部,不是整体,因而实施效果会受影响。

力豪与软件厂商是什么关系?

我们不单卖软件工具,而我们的服务里面更多的是我们的知识和经验。软件厂商则专卖工具。

力豪的服务工具是用自己的还是集成别家的?

都有。比如也会用HP/IBM/BMC等软件。事实上工具对IT服务商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IT管理不只是工具,涉及到实践和经验。就像实施ERP,是需要内部需求调研、咨询公司和工具厂商共同完成一样。

运维服务和运维软件,企业应该怎么选择?

邓皓文:是否用外包服务,一,与企业规模有关:单台服务成本昂贵,规模足够大才能均摊服务成本;另外,一般企业在it建设没完成,核心IT基础(ERP、供应链)没建成之前,也不会关注服务,不太需要服务;二,与企业管理要求有关,比如上市公司,就对法律合规性和效率(单位人员产出)等特别看重,因而需要专业的IT服务。

软件工具只是帮助实现自动化,关键是要用起来,再漂亮的软件,如果开发的时候没有实际经验做支撑,也是用不好的;如果再没有专业的人员去使用这些工具,效果就更可想而知了。

而对外包服务来说更重要的是经验,将这些经验通过软件工具固化下来,然后用专业的人员去执行。

服务提供商在做工具开发时就需要很多成熟经验。比如流程方面的工具就有自动化工具、流程管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BI(我们的dashboard工具,其实也是服务台的BI) ,不同服务商的这些工具效果都不一样,那是因为这跟服务商的服务经验有关。好的服务商都是通过与客户频繁接触,明确客户的内部IT结构和需求,后才制定出具体方案的。因此专业的IT外包服务比单纯的软件管理更能解决客户的问题。

国内企业对服务的理解如何?比如ITIL、ITSM、BSM等概念,有的厂商直接给BSM一步到位,但其实客户了解不够。您的理解呢?

邓皓文:概念每家公司都有。关键是要落实到有形中,适合客户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力豪服务就是有形化的。对于服务商来说也存在难题,那就是服务听上去比较虚,因此我们要拿出更多的“有形”服务产品。因此我们会邀请客户到我们的服务台来参观,看服务台是怎么运用的,仪表盘(dashboard)如何工作,看服务现状等,IT服务的BI层面和流程层面是结合大量工具来实现的。

IT运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运营是企业IT的神经和大脑,IT设备等基础架构是其骨架,而各种接口就是传感器,IT运营可以控制和分析整个IT机体的运转情况,保障企业IT良好运转。而外包IT运营,企业IT工作人员就会有更多时间去考虑如何优化现有业务支持,做好应用开发,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业务改造和规划上面,从而真正实现IT为业务服务的目的。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一、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1970年以后,信息量大约每三年就翻一番;如今,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番。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 1.8ZB (1ZB=1021Byte)其中75%来自于个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认为,到下一个十年(2020年),全球所有IT部门拥有服务器的总量将会比现在多出10倍,所管理的数据将会比现在多出50倍。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预计将暴增44倍,达到35ZB。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道路,同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是:绿色生态、现代智慧、宜业宜居及民俗特色。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正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为城市管理提供新思路,以现代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政府建设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智慧城市作为城镇化、信息化交汇融合的概念,为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发展转型提供了实践模式。 大数据已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隐含巨大的价值,已引起科技界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们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的涵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是指 需要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 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海量、多样 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 数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物联 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将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完成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海量数据,并将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找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数据关联,发现它们背后的规律,这些数据通过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一种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最终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 三、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城市息孤岛、网断联难现象仍存在。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实际上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其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其一,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其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不统一,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难以模块化开发。比如人车路等基本的数据单元,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管理部门各搞一套,基础数据单元标准不一。其三,业务传感与应用装备建设,各部门各搞各的,甚至一个部门部也各搞各的,造成“有网无联”。比如,治安一套监控系统、城管的一套监控系统、交警的一套监控系统。

数据中心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2-11-22 1.多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才足够大? 第一个问题通常的最难回答的或者最简单的问题。对于分析师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当你投资数千万美元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时候,这个答案就不行了。这个问题的困难部分不是搞清楚你现在的需求有多大,而是要搞清楚你在15年中的需求是什么。 2.我确实需要多少可用性? 数据中心通常是由层次水平确定的。层次水平实际上确定了这个环境的可用性(正常运行时间)的目标。虽然经常引用TIA 942行业标准,但是,许多公司在设计的早期阶段都使用正常运行时间学会(UPTIME INSTITUTE)的4层可用性指南作为一个良好的拇指定律。确定这个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的60%的资本预算都是由你确定层次的决策确定的。 3.我需要多少能源?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根据旨在支持当时典型的IT设备的最大容量的静态能源需求建设的。这种模式现在不在起作用了,数据中心的设计需要考虑能源的伸缩性,以支持未来安装高密度的机架环境。 4.绿色技术如何? 在设计数据中心的时候,有没有我需要了解的市场上的绿色技术或者将出现的绿色技术?从设计的角度看,在数据中心中使用句柄头和冷却工作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5.这个数据中心要使用多长时间? 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实际的生命周期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一般使用寿命是15至20年。但是,由于目前的技术和计算需求的迅速变化,这个时间段是现实的吗?有没有一些方法把新的数据中心寿命延长到20年以上? 6.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以同样的水平创建吗?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中,我们要支持例外的情况:高可用性、高性能和伸缩性。但是,你的应用程序都需要这些水平的支持吗?我能根据我的应用程序的要求建立一个环境以支持不同的服务和技术水平吗? 7.当前最新的设计趋势是什么?

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协议(最新修订)

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协议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合作在园区开展IDC数据中心快速部署及商业化运营,发掘潜在机会,在商务领域中实现各自的目标。 鉴于: 甲方具有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专业技术团队资源。 乙方拥有智慧服务外包平台、服务提供和市场开拓能力。 甲、乙双方就IDC数据中心在中国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完善的市场调研工作,对于这些项目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制订详细的市场规划和未来发展计划。 据此: 甲乙双方共同建设IDC数据中心,整合甲乙双方各种产品、服务及技术,共同负责各园区IDC设备的管理、技术运维等,双方达成以下一致意见签署本协议以资认真履行。 合作宗旨 甲乙双方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共同建设,协同运营为合作内容,以形成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集聚项目及资金资源,实现各地政府资源和甲乙双方的自身优势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利用模块化数据中心设备的移动性、便捷性、整合性等综合优势,实现IDC运营设备快速部署到位并运营的商业目标。 甲乙双方均承诺:双方的合作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

它相关国家主管机关的相关规定,应在各自业务开展所需的许可资质内开展合作,并此资质在合作期内有效期。 合作内容 2.1 甲方确认:在适合园区组建项目公司,负责园区IDC维护及管理;现场管理及安保人员由甲方在当地聘用。 2.2 乙方确认:数据中心运营所需用电、带宽由乙方及所在园区统一接入,并争取园区的专项扶持。 2.3 甲乙双方确认:共同负责各园区项目公司及IDC设备的管理和技术运维。 2.4 甲乙双方确认:每个园区按2台一体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设备标准配置,形成18个运营机架,共936个服务器位(U)托管的商业规模;每台箱体已集成IT 设备、UPS、制冷、照明、加湿、空气循环等设备,总设计功率为89.4KW; 2.5 甲乙双方确认:①每个园区设备购置投入516万元,主要由借贷资金或乙方负责;运维成本由项目自身营收及甲方承担;②甲方在各园区设立项目公司,并参照有限合伙模式对投资收益作出财务性安排。即每个园区项目按5年期设立项目运营周期,甲方每年向投资方进行收益分配;5年期满后,甲方一次性偿还资金方投入本金金额;③为确保投资方的利益,项目运营每年收益20%以内部分,将全额分配给投资方;超过20%部分的收益,由甲方与投资方按80%:20%比例分配; 2.6 甲乙双方确认:对IDC固定资产设置抵押担保;对设备运营产生的应收帐款提供质押担保;如发生当期投资收益低于20%的情形,甲方将从下一年度的收益中,优先分配差额部分给资金方,差额部分可在投资期内累计计算;如发生投资收益连续达不到20%的情形,资金方可选择无偿受让甲方对项目公司股份,并自营或另行委托运营放,形成对已有IDC业务的接盘。 三、费用的支付及结算 3.1 协议双方一致同意,本协议项下之应支付给乙方的相应款项,应付至下列乙方指定银行账户: 户名: 开户银行: 2

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那么运营管理是模式是利是弊呢?下面跟着一起来分析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 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损耗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的整体扩张。 2.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艺术要求较高。制度化管理、质量效率管理、满工作量管理、工时考核管理、任务承包管理、责任承包管理、工作时间管理、信仰精神管理、“突击队式”管理等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开展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人的趋同性和依赖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和信仰,也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金钱不是唯一的有效手段,崇拜和信仰、信任和依赖才是最高境界) 3.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调度调整反应较快,人员调整、调动相对较容易。(不需要合同,一张文书,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即由需求的产生,到转化为生产过程(操作),到产生成品(结果)的效率相对较高。

4.有利于内部形成小型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团体(组),以及最优化的团体组合。有利于产生生产精英,即生产能手、业务骨干、标兵、劳模。这些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将非常有利。这些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规模化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一个团队决定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命运的事例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 5.多数成员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敏感,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环境变化。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的竞争能力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工作热情和方法等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即关键部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较强,是应对能力相对集中的节点,有一定的脆弱性。权利相对集中,容易造成重大的管理和决策失误。合理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机制,重大决策的科学审定等是所有现代规模化企业的重要课题。 6.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个体的灵活性不强,竞争性不强,主动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浮于事。自主创新的动力不强,容易满足现状。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事不关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形成往往与人性的固有弱点有关)。如果管理引导不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较强的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即行政

大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的设计v0

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 技术方案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15-08-13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建设内容 (4) 2.1地理位置可视化 (4) 2.2数据中心可视化 (4) 2.3IT架构可视化 (5) 第3章建设目标 (5) 第4章解决方案 (6) 4.1 地理位置可视化 (6) 4.1.1 位置分布可视化 (6) 4.1.2 分级浏览可视化 (7) 4.1.3 场景浏览可视化 (7) 4.1.4 网点配置可视化 (7) 4.2 数据中心可视化 (8) 4.2.1 环境可视化 (8) 4.2.2 资产可视化 (9) 4.2.3 配线可视化 (10) 4.2.4 容量可视化 (11) 4.2.5 监控可视化 (11) 4.2.6 演示可视化 (12) 4.3 IT架构可视化 (13) 4.3.1 业务交易可视化 (13) 4.3.2 应用关系可视化 (13) 4.3.3 系统架构可视化 (14) 4.3.4 应用组件可视化 (14) 4.3.5 基础设施可视化 (15) 4.3.6 监控数据可视化 (15) 4.4 第三方系统集成 (16)

第1章项目背景 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IT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为保障IT 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各类管理对象已完成了监控系统的基础建设,关注各类管理对象的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并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在建设过程中,比较缺乏从统一可视化的角度,整合监控数据,构建整合的可视化操作平台。目前监控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使用界面在易用性、友好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监控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支撑作用。存在如下问题: ●监控展示缺乏从业务到IT的端到端全景视图,各个技术团队只能看到管理 范围内的监控对象和内容,缺乏对关联业务和所依赖基础设施的关联分析和可视化管理能力,对系统整体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应用系统监控缺乏全景视角,各个系统采用独立监控的方式,无法从应用 端到端管理的角度,实现跨系统的监控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在出现应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无法快速定位到发生故障的根源应用系统,同时,在一个应用系统监控报警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关联应用系统。 ●应用层监控与系统层监控整合程度较低,当应用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快 速定位是应用本身问题,还是所支撑的IT组件问题。同时,在系统层面出现故障时,无法直观评估其所影响的应用系统范围。 ●系统层监控与物理层监控脱节,当系统层出现故障时,无法定位其所依赖 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同时,当物理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系统平台范围。 因此,在统一可视化监控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会着力从“平台整合,组织结合,用户友好”的角度出发,借鉴先进数据中心可视化监

最新IDC数据中心运营建设方案

IDC数据中心运营建设 解决方案

目录 1IDC运营建设目标 (3) 2IDC服务模式 (3) 2.1整体架构 (3) 2.2虚拟主机资源租赁 (4) 2.3云存储资源租赁 (6) 2.4服务发展策略 (7) 3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8) 3.1虚拟化平台建设 (8) 3.1.1云平台架构简介 (8) 3.1.2cCloud虚拟化建设 (9) 3.1.3可靠性指标建设 (26) 3.2虚拟机租赁服务 (28) 3.2.1计费设计方案 (29) 3.2.2计费业务列表 (31) 3.2.3计费系统的特点 (32) 3.3自动化运维设计 (32) 3.3.1自动化运维管理 (32) 3.3.2深度融合 (33) 3.3.3预集成 (33) 3.3.4智能资源调度 (34) 3.3.5资源复用技术 (35) 3.3.6弹性扩容 (35) 3.4虚拟化云平台安全建设 (35) 3.4.1安全设计方案 (37) 3.5云存储系统 (41) 3.5.1cStor云存储系统架构 (41) 3.5.2系统基本组成 (41) 3.5.3系统功能描述 (43) 3.5.4云存储工作机制 (49) 3.5.5云存储关键技术 (51) 3.5.6云存储本地容错与诊断技术 (53) 3.5.7cStor快照技术 (54) 3.5.8云存储异地容灾与恢复技术 (54)

1IDC运营建设目标 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强化IDC数据中心公有云、私有云业务运营的能力,实现数据中心自身运营模式的突破。 IDC运营建设将包括虚拟化云平台及云存储系统建设两大部分,实现以提供虚拟化云主 机、云存储服务为主的运营服务模式为主建设服务运营管理平台,提升数据中心在IDC行业中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中心将规划主要承载如下功能:省内社保行业数据的集中备份和容灾;省内医疗行业相 关业务数据的集中备份和容灾;为各行业用户提供虚拟化主机资源和云存储资源服务的服务 中心;承担包括电子商务、设备托管、资源租赁、科学计算等业务功能。 2IDC服务模式 建成后的IDC数据中心可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对外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服务。可着重针 对具有优势客户资源的行业领域大型部门或者集团企业提供云资源、云环境租用或托管业务。 2.1整体架构 IDC数据中心将通过虚拟化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将物理设备资源对外以公有云、私有云 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

顺丰快递公司经营模式分析

顺丰快递公司经营模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速运行业发展迅猛,在顺丰速运公司不到二十年来的的发展俨然成为我国速运行业的一朵奇葩。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是拥有一整套合理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的,当然再完美的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弱项与不足,顺丰亦是如此。顺丰的时效管理,结合阿修罗系统监控,把枪扫描数据上传阿修罗系统数据对比等使得顺丰派件效率大大提高,使得公司能够迅速掌握每票快件的实时动向,只需输入运单号就得到这票快件的位置、流向、在哪个业务员手上、几点出仓的,几点派送成功的、没派掉的快件为什么没排掉等等都能在公司内部的阿修罗中查得到。顺丰公司的硬件管理系统软件可以是其一大优势,但是我认为顺丰的弱项在于他对收派员的管理,分点部的正规化合理化管理。 一、顺丰速运整体经营模式分析 如今物流公司经营大抵有三种模式:门店自营、连锁加盟、业务外包。速运公司属于物流其实也不例外。顺丰速运的所有门店也均属于自营,称之为分点部,直属于分部管理,分部又直属于区部,公司的组织框架大致图示如( 1 )。 由于顺丰速运网点众多,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公司分散各自为政的困境,然过多的层次也使得的管理无法贯彻到位,上级的指示难以贯彻到位,会形成一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但是这也是多数大企业无法避免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互联网的信息快速传递,顺丰的任何点部都配备电脑,上级的任务下达,信息的更新都有计算机来完成,然而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

二、顺丰分点部主要职能 1. 收件:由业务员上门收件或顾客自己送件上门 2. 发件:收来的件业务员包装好发货 3. 派件:快件由中转场发过来后经过卸车、解包、分拣、派件出仓将件分配到各自负责的业务员手中,业务员开始将快件送至客户手中 4. 仓库物料的管理:物料领用申请、分发、数量盘点统计 5. 财务管理:代收货款、业务员收派件的散单费用的收取存入,财务报表制作。

现代化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设计

现代化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设计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是计算机机房建设的很重要的环节。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 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 管理经验。计算机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 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 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要求。因此,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 具有可扩充性的具有绿色理念的现代化机房。一个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建设一般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装饰装修系统工程、供配电系统工程、空调和新风系统 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防雷系统工程以及消防系统工程等。而每个系统 工程又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成。正是由这 些不可再分的单项工程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数据中心的有机体。 1 装饰装修系统 1.1 设计理念 机房内的装饰设计从风格上一般力求简洁、明快;从使用功能上吊顶和地板可拆卸以便维护,甚至有的用户要求墙面也要做到可拆卸;从功能分区上要遵循机房使用的一些基本需求,如更衣室、缓冲间、主机房、维修间、备品备件室、监控中心、参观走廊等都是必备的功能划分;从平面布局上力求合理和实用;从 层高的考虑上不可一味追求大空间,这样会加大空调的配置,也不能太过低矮 会造成压抑等不适感,同时过矮的情况下如果摆放机柜过密还会影响机柜操作 区域的照度;层高一般宜在2400mm左右,不宜高于3000mm,不宜低于2200mm. 1.2 设计要点 (1)隔断的设计 为了保证机房内不出现内柱,机房建筑常采用大跨度结构。针对计算机系 统的不同设备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便于空调控制、灰尘控制、噪音控制和机房 管理,往往采用玻璃隔断墙将大的机房空间分隔成较小的功能区域。机房外门 窗多采用防火防盗门窗,机房内门窗一般采用无框大玻璃门,这样既保证机房 的安全,又保证机房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2)地面设计

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模式分析

精心整理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模式分析 中国在专利运营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呈现两种模式:高校专利运营模式和国外专利运营引入模式。高校以其巨大的专利数量为基础来建立专利转化机制。专利运营这一环节早期并没有受到重视,国内专利运营机构数量少,起步晚,不成熟。下面介绍几家国内典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模式 (二)业务范围 上海盛知华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对专利进行商业化运作,主要包括:专利评估、培育、保护、营销、交易和监督这六个部分。具体如下:

1、专利评估:评价一项技术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和技术竞争优势,判断这项技术能否获得有效专利保护,评价这项技术的商业应用方式和市场潜力; 2、专利培育:对于具有潜在专利商业价值的专利技术,提供加强专利保护策略,和进一步开发推进策略,提高产业化可行性;通过设计新实 3 4 5 6 一项专利运营的完整流程为: 1、盛知华公司获得一项发明,对其进行专利性评估与潜在商业价值评估; 2、评估结果认定该发明具有市场价值后,对该发明采取专利申请全过程质量管理;

3、专利申请完成后,对专利进行市场推广和营销; 4、当专利市场中有感兴趣的企业愿意获得专利许可时,盛知华对专利进行许可转让交易价值评估; 5、评估后进行许可转让交易谈判,谈判成功后签订合同; 6、许可转让完成后,公司收取许可收入的10%作为佣金。 ( 143 分: 1、专利咨询:提供企业个性化专利数据库、知识产权顾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贯标辅导服务、高薪技术企业申报、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分析报告、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专利预警分析报告、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专利预警分析报告、知识产权培训;

数据中心建设整体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整体方案二XX四年六月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概述 为适应XX集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现对XX中心数据机房进行统筹规划。 本工程在XX中心七楼核心机房内部建设1个新的机房。作为XX集团的核心数据机房、综合软件控制平台,为信息系统运行提供必要的软件环境和信息支持。数据机房建设包含机房装饰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机房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综合布线及KVM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数据机房是整个集团数据与资讯系统的存储存放地,对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环境参数以及供电质量、防雷接地、环境监控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要求和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建设一整套完善的机房环境,包括电力供应、温湿度环境、通信线路以及照明、消防等,为XX集团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集中和信息交换平台,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提升XX集团整体形象。 1.2 设计依据 本项目系统实施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符合国际、国家和省有关条例及规范: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_T 2887-201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T 926.1-200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2-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B-T367-2001)

养猪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养猪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养猪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型时期——大型企业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但其具体的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文中选择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且有不同经营模式的生猪养殖企业,从其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组织架构、赢利途径等作了比较,以厘清在不同资源(资金、土地、管理和技术等)配置条件下养猪企业的合适经营模式,为养猪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不是一个养猪强国,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如种源、饲料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近20年来,通过引进、合资等方式,中国的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饲养的品种、饲喂的饲料、疫病的防控等基本与国外同步,但在养猪生产方式上因国情不同,导致与国外生产方式有较大差别。如目前美国多以大型企业为主,大企业养猪占生产的主要份额,少部分为小散户以联合体的方式提供存在。欧洲多以小企业生产联合体的方式进行养猪生产。我国目前正处于养猪生产方式重要的转型期,以小规模农户养殖的方式不断减少,大型企业如温氏等成为养猪生产的中坚力量。温氏 2014年上市肉猪数达1280万头,名列世界第二。但大多数中国养猪企业还是以小而散为主,近几年来牧原、雏鹰等养猪企业先后上市,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养猪企业发展迅速。目前温氏、立华、牧原等企业在养猪生产模式上各有不同,有必要对其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赢利途径等作一比较,以厘清在不同资源(资金、土地、管理等)配置条件下养猪生产经营的合适模式,为养猪业的发展提出一个参考。 1公司简介 1.1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温氏集团”或“温氏”) 温氏集团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生产模式。由公司供应农户商品仔猪、饲料、兽药等物化生产资料,对产品实现统一回收。公司还提供统一技术与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免疫程序、保健程序等,管理标准指的是各类猪种各阶段的饲养方案。农户按统一标准,自行搭建猪舍进行商品猪养殖,待商品猪

数据中心运营的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运营的最佳实践:运营效率和高效数据中心

造成数据中心宕机的首要“元凶”1是人为操作失误,而非数据中心设计或建造欠佳。这一观点已被业内接受多年。Uptime Institute 在其《数据中心场地基础设施等级标准:运营可持续性》(Data Center Site Infrastructure Tier Standards: Operational Sustainability )中也赞同这一观点。随着数据中心行业开始采纳这类评级标准,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最终用户都纷纷准备加强对数据中心运营状况的详细审查。目前正是各大公司评估各自数据中心运营计划的合适时机。他们必须能够清晰地描述数据中心的运营需求,并根据对数据中心的风险预测设计运营计划。然而,制定业内最佳运营计划决非易事,尤其对那些核心专业技术不在数据中心设施的公司。尽管业内许多咨询公司可以帮助解决问题,但极少咨询公司拥有数据中心(或关键任务)的专业知识——若您期望实现可持续的运营,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第145号白皮书《数据中心规划中存在的九大误区》中讨论了业界在建造或扩建数据中心时存在的九大误区。按照逻辑,现在,我们将为您揭示在数据中心运营过程中你可能犯的十大错误。第一大错误:将数据中心运营团队排除在设施设计过程中采用能够平衡初始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支出与公司需求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方法,是打造最有效、最经济和高效数据中心的第一步,其中包括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数据中心的设计标准并确定其性能特性。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在数据中心设施设计阶段将运营团队排除在外,其结果往往在数据中心交付以后需要整改和维修。譬如,遇到以下情况,我们不得不对一个崭新的数据中心进行整改。1.没有设计足够多的分支电路,导致各种维护作业;2.发电机组设计和安装不合理,导致简单的维护作业也很困难;3.由于楼宇设计缺陷,导致空气处理单元无法为数据中心提供所需要的气流。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运营计划,这些错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当您让运营人员参与到设计阶段时,就会“在设计时胸有成竹”。这就是TCO 方法的实质。 第二大错误:过分依赖于数据中心的设计许多企业认为,如果设计了高度的冗余,便可减少在运行与维护计划方面的投入,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对任务关键环境中宕机的各种研究得出的结论都相同:人为错误才是罪魁祸首。正确的运营(而非设计)既可维持设施正常运行、又可控制成本,既能保护公司投资,又能保护公司的声誉。许多公司错误地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稳健的、冗余的设计中,却忽略了适当地投入到运营的预算,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比如,许多企业将关键设施运营交由专门维护写字楼的物业公司执行,而这些公司根本不具备运行或维护关键设施的专业技术。典型的办公室空间设施运营都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就是系统可以停机进行维护或维修。短暂的办 公楼系统故障只可能给内部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但如果数据中心发生严重的宕机事故则可能危及公司的企业使命。建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组建其运营团队时,公司都应该牢记的唯一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正常运行时间。传统的设备维护计划无法充分满足任务关键环境的以下特殊功能和需求: 1 Stephen Elliot ,IDC ,网络和服务管理高级分析师,2004年;Donna Scott ,副总裁兼调研总监,《运营变更管理的最佳实践》,Gartner, Inc. 2003年。 简介 数据中心运营的十大错误 如果在设计阶段将数据中 心运营团队排除在外,其结果 往往是需要整改和维修。 “ ”当下正是各大公司评估各 自数据中心运营计划的适宜时 机。他们必须能够清晰地描述 数据中心的运营需求,并根据 对数据中心的风险预测设计运 营计划。 “ ”尽管业内许多咨询公司可 以帮助解决问题,但极少咨询 拥有数据中心(或关键任务) 的专业知识——若您期望实现 可持续的运营,具备这方面的 专业知识至关重要。 “ ”

IDC机房的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分析

IDC机房的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分析 罗洪元,温开华 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北京 100083 National Computer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ng &Testing Center, Beijing, China 100083 E-mail:nctc@https://www.360docs.net/doc/0412475317.html, , wenkaihua2004@https://www.360docs.net/doc/0412475317.html, LUO Hong-yuan, WEN Kai-hua. IDC room building in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cost analysis Abstract: From the building of energy-saving IDC room size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tarting with the extent of the IDC room after the pre-construction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costs of a brief analysis, and proposing some suggestions that the building of energy-saving IDC room , for the reference to readers of interest. Keywords: energy-saving; IDC room;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Operating costs; Solution 摘要:本文从建设节能IDC机房的配置规模及采用新技术的程度入手,对IDC机房的前期建设投资与事后运行成本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建设节能IDC机房的几点建议,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关键词:节能 IDC机房建设投资运行成本解决方案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利用 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 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迄今为止, IDC在电信、金 融、税务、政府、交通等众多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IDC不仅是数据存储的中心,而且 是数据流通的中心,它是Internet网络中数据交换最集中的地方。 据统计,2007年中国市场的IDC投入高达124亿元人民币,其业务已经突破30多亿 元人民币,实现以30%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到2008年,中国建设企业级IDC机房所带 来的IT投入的市场规模增长率将是21.5%,市场规模将达到150.7亿元人民币。 IDC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加速了数据的利用,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根据2007年全球IDC统计数据(表1)表明全球IDC消耗总电能为1834.56亿千瓦时,成为重点节能对象。 表1 全球IDC统计数据

“专精特新”经营模式分析

1引言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他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其根本原因还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洞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常态,缺乏读懂市场、看清行业形势的能力,只依靠产业链低端配套、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低价获得竞争优势,而用外需拉动粗放型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 寄居在产业链的末端表现在,往往是依靠某些人脉或者某个机会为大企业配套,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依靠微薄的利润艰难生存着。 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不足、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与问题较多,人才不足、企业家视野思维和战略筹划能力不足,造成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经营拖欠严重、资金实力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都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 实力单薄的中小企业在资金雄厚、人才济济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面前显得地位甚微。 2专精特新概念及案例要解决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需要从企业苦练内功和外部环境营造内外两个方面着手。

只有避开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主流市场,找准专精特新定位,才是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的生存之道。 专精特新的含义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21专业化现代社会分工决定了一个企业不可能将经营的每个都兼顾到,尤其是在资金、技术、人才有限的中小企业更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只能专注做某个行业某些方面,如专做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产品,获得某个专业技术,主攻某一类特殊的客户群,专心开拓产品线的细分区域或某一地区市场,努力达到本地领先或全国前茅的专业化水平,在行业内专精所长,聚焦能力,点上突破,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形成优势能力。 同样是机械类企业,市中正电力设备生产厂生产的机械产品围绕电力设施设备如电缆滑车、电缆线盘拖车、机动绞磨,电缆输送机,无扭钢丝绳、机械式电缆剪、导线压接钳、网套连接器、电缆剥皮器、玻璃钢穿孔器、组塔立杆设备、电缆输送机、液压切刀等。 西安科尔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围绕净化类产品如水处理设备、负压称量室、空气自净器、采样车、不锈钢洗手池、洁净棚等。 西安西航集团铝业有限公司生产与铝相关的产品如建筑和工业用铝合金型材、各种铝门窗、采光顶、天窗、自动门、球形网架、雨篷、铝合金缓冲器、系列办公家具等。 22精细化精细化,就是企业管理精细化,产品精良化,服务品质精致化,让企业全员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建立企业精细管理理念和制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得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 2010年07月26日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 作者:林小村主编马玉林翁小云副主编(2010年04月第1版第1次) 科学出版社SCIENCE PR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2475317.html,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推动我国企业(机构)数据中心的发展而献出微力。《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介绍了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全面阐述了数据中心建设的规划与基本要求。全书共12章,包括:数据中心概述、数据中心总体规划、数据中心机房、数据中心网络系统、数据中心主机和存储系统、数据规划和数据库设计、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中心应用系统、数据中心安全系统、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管理、数据中心运行管理。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观点前瞩、面向应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于实用,以数据中心的规划为主线,涵盖了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全过程、全方位、多目标的全部内容。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可供企业(机构)信息化管理部门、各类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级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单位等参考,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导材料。 P2,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主要为各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同时还提供公共服务器空间租赁,实现电子邮件通信、网络信息检索等功能;有的单位则将自己的WEB服务器存放在ISP所在地,分享ISP所租用的线路,以降低成本。无论是租用ISP的服务器空间还是委托ISP管理WEB服务器都是Web hosting 模式(空间租用、主机托管)。在ASP模式中,各经济组织将基于WEB技术的应用交由ASP运营商托管,又叫做Application Hosting 模式。 P7,数据中心分类:企业数据中心(Corporate/Enterprise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 P38,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时数据中心数据与其他应用系统沟通的桥梁,是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站。数据交换平台负责从各个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与整合,按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规范数据,形成核心数据库,并提供给其他应用系统使用。

顺丰速运公司经营模式简析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顺丰速运公司经营模式简析 姓名: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学号:物流班 指导教师:

顺丰速运公司经营模式简析 建 物流管理物流08x班 08335xx 指导老师:钟茂林 摘要:近年来我国速运行业发展迅猛,在顺丰速运公司不到二十年来的的发展俨然成为我国速运行业的一朵奇葩。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是拥有一整套合理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的,当然再完美的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弱项与不足,顺丰亦是如此。顺丰的时效管理,结合阿修罗系统监控,把枪扫描数据上传阿修罗系统数据对比等使得顺丰派件效率大大提高,使得公司能够迅速掌握每票快件的实时动向,只需输入运单号就得到这票快件的位置、流向、在哪个业务员手上、几点出仓的,几点派送成功的、没派掉的快件为什么没排掉等等都能在公司内部的阿修罗中查得到。顺丰公司的硬件管理系统软件可以是其一大优势,但是我认为顺丰的弱项在于他对收派员的管理,分点部的正规化合理化管理。 关键词:1、顺丰速运2、管理系统3、阿修罗系统 一、顺丰速运整体经营模式分析 如今物流公司经营大抵有三种模式:门店自营、连锁加盟、业务外包。速运公司属于物流其实也不例外。顺丰速运的所有门店也均属于自营,称之为分点部,直属于分部管理,分部又直属于区部,公司的组织框架大致图示如(1)。 由于顺丰速运网点众多,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公司分散各自为政的困境,然过多的层次也使得的管理无法贯彻到位,上级的指示难以贯彻到位,会形成一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但是这也是多数大企业无法避免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互联网的信息快速传递,顺丰的任何点部都配备电脑,上级的任务下达,信息的更新都有计算机来完成,然而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

新型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新型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企业运营模式将会决定企业能走多远,好的运营模式当然会让企业少走弯路,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当然一种模式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的,但是本质的东西不变。 从整个企业的发展角度看,其发展模式大同小异,一种好的模式将会被各大企业加工利用,这也说明这种模式是存在的一定的优势的。什么是好的运营模式,说白了就是能为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为企业赢得市场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互联网+”模式也营运而生,许多企业开始转型线上,以“互联网+”的理念发展企业。我们就从互联网企业入手。 在金融行业中,“互联网+”思维得到有效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发展,对银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趋势。渝金所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渝金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项目,运营多年来,一直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诚信、公平、高效、创新”的金融服务,并且在行业中享有赞誉。 渝金所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发展,一直稳步运营至今,为几十万客户实现了财富的增值。渝金所的企业文化为 战略定位:诚信卓越,创新发展,多赢共荣。 核心价值:国际风控,技术突破,产品创新。

企业使命:融资阳光化,投资便利化,金融产业化。 企业愿景:致力于全球化经济合作发展,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携手融众,实现多元共赢。 目前,渝金所深入探索产业链金融,结合渝金所现有实体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产业链金融的作用,加快自身产业链布局。渝金所在产业链金融领域已经积极探索多年,并且取得相应的成效。渝金所”FS+N”&”FS+1”创新模式将会使渝金所走在行业前列,未来,渝金所将继续深耕产业链金融领域,完善产业链结构,提高企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抵抗风险。 当然这只是从产业链方面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运作模式有个不同。 比如,从企业的业务来分,可以分为单一化模式和多远化模式;从企业的实现价值方式可分为三种:成本领先模式、差别化模式、目标集聚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模式也将会不断的诞生。历史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的模式才能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运营模式分析.doc

关于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企业运营的三种模式分析 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差异的。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看,主要有美国式、日本式和德国式三种模式。了解这些经验,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不无借鉴意义。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美国目前最大的股东是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人寿保险、互助基金以及大学基金、慈善团体等。其中养老基金所占份额最大。在90年代初,机构投资者控制了美国大中型企业40%的普通股,拥有较大型企业40%的中长期债权。 20家最大的养老基金持有上市公司约10%的普通股。不过;尽管机构所有的持股总量很大,一些持股机构也很庞大,资产甚至达几十亿美元,但在一个特定公司中常常最多持有1%的股票。因而在公司中只有非常有限的发言权,不足以对经理人员产生任何压力。 市场控制公司在美国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上的接管和兼并控制公司。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不长期持有一种股票,在所持股公司的业绩不好时,机构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干预公司运转,而是改变

自己的股票组合,卖出该公司的股票。 持股的短期性质使股票交易十分频繁,造成公司接管与兼并事件频频发生。研究表明,股票价格的波动太大,与企业的盈利水平关联不强。 因此,利用股票市场对公司进行控制难以有效。而且,由于股票流动性大、周转率高,出现严重的持股短期化,经理人员面对主要股东的分红压力只能偏重于追求短期盈利,对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不太重视。 近年来,美国实业界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改进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92年规定: (1)增大关于公司执行人员的报酬与津贴的披露程度,要求董事会报酬委员会在其年度代理声明中公开说明怎样确定以及为什么这样确定执行人员报酬水平。 (2)强化机构股东的作用。同时,尝试加强商业银行的作用,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二、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自60年代以来,日本控制企业股权的主要是法人,即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法人持股比率在196 0年为40.9%,1984年为64.4%,1989年增加到72.0%。法人持股主要是集团内企业

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协议-标准版

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协议 甲方:乙方: 电话:电话: 地址:地址: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合作在园区开展IDC数据中心快速部署及商业化运营,发掘潜在机会,在商务领域中实现各自的目标。 鉴于: 甲方具有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专业技术团队资源。 乙方拥有智慧服务外包平台、服务提供和市场开拓能力。 甲、乙双方就IDC数据中心在中国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完善的市场调研工作,对于这些项目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制订详细的市场规划和未来发展计划。 据此: 甲乙双方共同建设IDC数据中心,整合甲乙双方各种产品、服务及技术,共同负责各园区IDC设备的管理、技术运维等,双方达成以下一致意见签署本协议以资认真履行。 一、合作宗旨 甲乙双方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共同建设,协同运营为合作内容,以形成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集聚项目及资金资源,实现各地政府资源和甲乙双方的自身优势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利用模块化数据

中心设备的移动性、便捷性、整合性等综合优势,实现IDC运营设备快速部署到位并运营的商业目标。 甲乙双方均承诺:双方的合作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它相关国家主管机关的相关规定,应在各自业务开展所需的许可资质内开展合作,并此资质在合作期内有效期。 二、合作内容 2.1 甲方确认:在适合园区组建项目公司,负责园区IDC维护及管理;现场管理及安保人员由甲方在当地聘用。 2.2 乙方确认:数据中心运营所需用电、带宽由乙方及所在园区统一接入,并争取园区的专项扶持。 2.3 甲乙双方确认:共同负责各园区项目公司及IDC设备的管理和技术运维。 2.4 甲乙双方确认:每个园区按2台一体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设备标准配置,形成18个运营机架,共936个服务器位(U)托管的商业规模;每台箱体已集成IT 设备、UPS、制冷、照明、加湿、空气循环等设备,总设计功率为89.4KW; 2.5 甲乙双方确认:①每个园区设备购置投入516万元,主要由借贷资金或乙方负责;运维成本由项目自身营收及甲方承担;②甲方在各园区设立项目公司,并参照有限合伙模式对投资收益作出财务性安排。即每个园区项目按5年期设立项目运营周期,甲方每年向投资方进行收益分配;5年期满后,甲方一次性偿还资金方投入本金金额;③为确保投资方的利益,项目运营每年收益20%以内部分,将全额分配给投资方;超过20%部分的收益,由甲方与投资方按8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