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第15作业答案

中药化学第15作业答案

. 下列物质中水解产生糖与非糖两部分的是 [1分]

A.二萜

B.黄酮苷

C.双糖

D.二蒽酮

E.木脂素

8. 将苷的全甲基化衍生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 [1分]

A.苷键的构型

B.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C.苷中糖与糖的连接顺序

D.苷元结合糖的位置

E.苷的结构

中药化学复习题集(含答案版) 1

《中药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强心苷; 2. 萜类及挥发油; 3. 苯丙素类化合物; 4. 中性皂苷和酸性皂苷; 5. PH 梯度萃取; 6.生物碱 二、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说明每类成分的名称(可多选) A.生物碱、 B.黄酮、 C.香豆素、 D.木脂素、 E.苷类、 F.强心苷、 G.二萜、 H.三萜、 I.甾体皂苷、 J.蒽醌、 K.糖、L :倍半萜。 COOH HO O O HO O O O 糖氧去 ( ) ( ) ( ) O O HO O O OH OH O O O O HO OH ( ) ( ) ( ) ( ) ( ) ( ) N N O O O O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O O H 3C CH 3 O H CH 3 O O ( )

O HO OH OH OH O OH O O O HO COOH CH CH OH CH3 NHCH3 O O HO OH ( ) ( ) ( ) ( ) 三、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苷类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可分为:氧苷、氮苷 硫苷、碳苷。 2. 苷键水解的常用方法有:酸水解、酶水解、碱水解、氧化开环。 3.确定糖与糖之间连接顺序的常用方法有:缓和水解、酶水解、MS法、NMR法。 4.确定苷键构型的常用方法有:酶水解、klyne经验公式计算、和NMR法。 5.香豆素类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萜类是一类具有结构通式化合物的统称。 6.蒽醌类的酸性强弱顺序为含一COOH.>含两个或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 > 含2或2以上的α-OH>含一个α-OH 能溶解于5%Na2CO3的有含一个β-OH 。 7.1- 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应该有 2 个峰; 1,4 二羟基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应该有 1 个峰。 8. 甾体皂苷按照25位结构的特点可以分为:螺甾烷醇、异螺甾烷醇、呋甾烷醇、变形螺甾烷醇四种结构类型。 9.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根据其C 环氧化程度、B环取代位置和C环是否环合将黄酮类化合物分成十四类化合物。其中C环打开的是查尔酮,B环取代在3位的为异黄酮;3位为羟基的为黄酮醇;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花色素;具有手性的黄酮类为:二氢黄酮醇等。黄酮7,4’上有羟基,因为p-π共轭

中药化学考试题B卷

太原技师学院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2000—2010学年第2学期期末09级药物制剂专业 《中药化学》试卷(B)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照要求在试卷指定处填写你的姓名、所在班级号和学号。 2、请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卷,不要在试卷内填写与答题无关的内容。 4、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药化学: 2.亲水性有机溶剂: 3.色谱法: 4.生物碱: 5.挥发油: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现代高效的分离方法是() A 萃取法 B 色谱法 C 沉淀法 D 结晶法 2.下列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正丁醇 B 石油醚 C 异戊醇 D 丙酮 3.当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预先湿润药材的溶剂有() A 稀乙醇 B 浓NaOH C 石灰乳 D 丙酮 4.可被醇提水沉法沉淀的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5.挥发油中可用亚硫酸氢钠分离出的成分是( ) A 醇类 B 醛类 C 分类 D 醚类 E 酯类6.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是( ) A 有受热不消失的油斑 B 有香味 C 有折光性 D 有旋光性 E 有挥发性 7.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依据是香豆素( ) A 具有挥发性 B 具有内酯环 C 具有强亲水性 D 具有强亲脂性 E 含有醇羟基 8.属于碳苷的是( ) 9.提取芸香苷时所用的漏斗为() A 玻璃漏斗 B 塑料漏斗 C 布氏漏斗 D分液漏斗 10.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常选用的溶剂是() A 乙酸乙酯 B 丙酮 C 乙醚 D 正丁醇 E乙醇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基团是() A 烷基 B 羰基 C 醚基 D 酯基 E苯基 2.生物碱盐的溶解度为() A 无机酸盐相当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有机酸盐大于无机酸盐 D 无规律可循 E 含氧无机酸盐大于不含氧的无机酸盐 3.可被醇沉法沉淀的是() A 淀粉 B蛋白质 C多糖 D树脂 4.影响聚酰胺吸附力的因素有()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分子芳香化程度 D 化合物类型 E洗脱剂种类 5.哪个化合物是季胺碱() A 小檗碱 B黄连碱 C药根碱 D汉防己碱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是C6—C3—36。 ( )2.从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应选用乙醇做萃取溶剂。 ( )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首选的色谱方法应是聚酰胺色谱法。

《中药化学B》第5作业20160503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A型人参皂苷的苷元母核是[1分] A.异螺旋甾烷型 B.β-香树脂醇型 C.羊毛脂甾烷型 D.达玛烷型 E.羽扇豆醇型 2. 分段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皂苷[1分] A.难溶于乙醇的性质 B.易溶于甲醇的性质 C.极性差异 D.难溶于石油醚的性质 E.酸性强弱不同 3. 提取环烯醚萜苷时加入醋酸铅,除()外均可除去[1分] A.酸性杂质 B.鞣质 C.3’、4’-二OH黄酮类 D.树脂醇 E.有机酸 4. A、B型人参皂苷用一般酸(4mol/L HCl)水解法水解,得到的苷元是[1分] A.前人参皂苷元

B.20(S)一原人参皂苷元 C.20(R)--原人参皂苷元 D.20(S)一和20(R)一混合的原人参皂苷元 E.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 5. 皂苷溶血作用强弱与结构的关系是[1分] A.皂苷经酶水解后产生的皂苷元溶血作用最强 B.单皂苷的溶血作用最强 C.双皂苷的溶血作用最强 D.酸性皂苷的溶血作用最强 E.酯皂苷的溶血作用最强 6. β一香树脂醇型三萜皂苷的13C一NMR谱中季碳信号数是[1分]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7. 挥发油中的酸类成分采用---法分离[1分] A.蒸馏法 B.分馏法 C.精密分馏法 D.化学分离法

E.以上均可以 8. 皂苷类化合物利用酶控制水解可得到[1分] A.缩水苷元 B.真正苷元 C.异构化苷元 D.丙酮化苷元 E.消旋化苷元 9. 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1分] A.大黄素 B.青蒿素 C.紫杉醇 D.梓醇 E.薄荷醇 10. 齐墩果酸结构类型是[1分] A.螺旋甾烷醇型 B.β-香树脂醇型 C.α-香树脂醇型 D.羽扇豆醇型 E.达玛烷型 11. 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分离最好采用[1分] A.SiO 2 层析 B.Al 2O 3 层析

中药化学习题整合

第一、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天然药物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和(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2.有效部位是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例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3.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创制新药提供(药源)。 4.不经加热进行提取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煎煮法),将溶剂从药材上部缓缓通过药材从下部流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做(渗漉法)。 5. 中药化学成分中常见基团极性最大的是(羧基),极性最小的是(烷基) 6. 硅胶和氧化铝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吸附剂吸附),根据被分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 7.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是(吸附)和(筛选),有机化合物常根据其(吸附力的不同)及(及分子量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8. 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沉淀法)进行分离。 9.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类型有(离子交换纤维素)和(离子交换凝胶)。 10.化合物结构研究常用的四大波谱是指(UV光谱)、(IR光谱)、(NMR谱)和(MS谱)。 二、选择题 1. 有效成分是指(C) A需要提取的成分 B含量高的化学成分 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成分 D对人体有用的成分 2. 与水不相互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A EtOH B Me2CO C n-BuOH D 四氯化碳 3. 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为(A) A CHCl3 B 苯 C Et2O D 石油醚 4. 利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一般选用(C) A煎煮法B浸渍法C回流提取法D超声提取法 5. 对含挥发油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用的方法是(B) A回流提取法B先进行水蒸气蒸馏再煎煮 C煎煮法D连续回流提取法 6. 主要利用分子筛原理的色谱材料是(B) A聚酰胺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D硅胶柱色谱

中药化学考试题-1及答案

中药化学(一) 一、选择题 1、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B ) A、醋酸乙酯 B、正丁醇 C、丙酮 D、石油醚 2、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B ) A、生物碱 B、叶绿素 C、黄酮 D、皂苷 3、二萜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A ) A、20个 B、25个 C、28个 D、23个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D )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B ) A、碘化汞钾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 硅钨酸试剂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A )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B ) A、羰基 B、过氧基 C、醚键 D. 内酯环 8、下列哪项不是甾体皂苷的性质(D ) A、溶血性 B、表面活性 C、挥发性 D、与胆甾烷发生沉淀 9、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是(C ) A、水飞蓟素 B、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最容易酸水解的苷类是(D ) A、α-羟基糖苷 B、α-氨基糖苷 C、6-去氧糖苷 D、2,6-二去氧糖苷 二、名词解释 1. 挥发油 又称精油,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2.水蒸气蒸馏法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3. 苷类 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4.香豆素 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三、简答题 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哪些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根据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数进行分类。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2.在植物提取液处理过程中,“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 答:水提醇沉法:去除的是在乙醇中难溶的成分,如淀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等杂质,保留的是醇溶性成分。醇提水沉法:去除的是水中难溶的成分,如油脂、蜡质、亲脂性色素等,保留的是水溶性成分。 3.列举三种苷键催化水解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①酸水解:水解范围广,操做简便,不稳定成分溶液发生脱水等结构改变。 ②碱水解:适用于酯苷、酚苷、烯醇苷的水解。 ③酶水解:专属性高,水性温和。 4.列举三种主要的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无需结构式)。 ①齐墩果烷行(oleaname) ②乌苏烷(ursane) ③羽扇豆烷(luoane) ④木栓烷(friedelane) 四、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标明反应所需化学试剂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化学第一次作业

A型题 1. 按极性由大到小排列的溶剂是 [1分] 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 2. 适合于对热不太稳定的成分,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量大的提取方法是 A.渗漉法 3. 小檗碱属于 [1分] B.季胺碱 4. 小檗碱母核是 [1分] D.原小檗碱型 5. 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 [1分] A.小檗碱 6. Vitali反应不能用于检识 [1分] A.樟柳碱 7. pKa值最大的生物碱类是 [1分] C.季铵类 8. 雷氏盐沉淀生物碱最佳pH值是 [1分] B.3~4 9. 生物碱柱色谱用担体优先考虑的是 [1分] C.氧化铝 10. 溶剂法分离l-麻黄碱和d-伪麻黄碱的依据是 [1分] B.草酸盐溶解度差 11. 某生物碱碱性弱则它的 [1分] D.pka小 12. 用萃取法分离中药成分,较常用的方法是取中药的水提液,分别依次用()进行萃取。 B.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13. 属于酸碱两性的生物碱是 [1分] B.吗啡 14.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小的是 [1分] E.氯仿 15. 提取挥发性成分一般首选的方法是 [1分] C.水蒸气蒸馏法 16. 亲水性有机溶剂是 [1分] C.丙酮 17.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杂化方式与其碱性强弱的关系是 [1分] C. 18. 做生物碱沉淀反应时,也可生成沉淀而干扰反应的是 [1分] D.蛋白质 19.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小的是 [1分] C.石油醚 20. 含下列生物碱的中药酸水提取液,用氯仿萃取,可萃取出的生物碱是 C.秋水仙碱 21. 具有配位键结构的生物碱是 [1分] C.氧化苦参碱

22. 与水不混溶的溶剂是 [1分] B.乙醚 23. 检查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先选用 [1分] C.薄层色谱法 24. 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沉淀的是 [1分] D.麻黄碱 25. 毒性最弱的是 [1分] D.乌头原碱 26. 不适合于含淀粉多的中药的提取方法是 [1分] A.煎煮法 27.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 [1分] B.丙酮 28. 工业上从麻黄中提取生物碱用 [1分] E.水 29. 下列溶剂极性最大的是 [1分] A.甲醇 30. 多数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存在的形式是 [1分] D.有机酸盐 31. 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是 [1分] A.麻黄碱 32. B. 吗啡>可待因>罂粟碱 33. 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是 [1分] A.差向异构体 34. 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湿润药材最好用 [1分] D. 35.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条件是 [1分] B.酸性水溶液 36. 与水混溶的溶剂是 [1分] C.丙酮 37. 目前已很少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1分] B.铅盐沉淀法 38. [1分] B. 39. 测定一成分的分子量可选用 [1分] C.质谱法 40. 具有隐性酚羟基的生物碱可溶于 [1分] E.以上都难溶

中药化学部分考试试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化学部分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16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中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二氧化碳 B.乙烷 C.甲醇 D.乙腈 E.氮气 2.一般,酸性成分呈非解离状态、碱性成分呈解离状态的pH条件为A.pH<3 B.pH>13 C.pH≈7 D.pH<7 E.pH>7 3.在酸水溶液中可直接被氯仿提取出来的生物碱是 A.强碱 B.中强碱 C.弱碱 D.酚性碱 E.季铵碱 4.降低乌头毒性,丰要应 A.加酸水使其生物碱成盐 B.加碱水使其生物碱水解 C.加酸使其生物碱羟基酯化 D.加酶使其生物碱水解 E.加水使其生物碱流失 5.若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以选用

A.热乙醇 B.氯仿 C.乙醚 D.冷水 E.酸水 6.鉴别丹参中的菲醌类成分,可用 A.醋酸镁 B.三氯化铁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7.下列游离蒽醌混合物的乙醚溶液,能够被5%碳酸氢纳溶液萃取出来的是A.人黄素 B.大黄酚 C.芦荟大黄素 D.大黄酸 E.大黄素甲醚 8.属于呋喃香豆素的是 A.伞形花内酯 B.补骨脂内酯 C.花椒内酯 D.七叶内酯 E.白蜡素 9.用聚酰胺层析分离下列黄酮苷元,以醇.水混合溶剂洗脱,最先洗脱下来的是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查耳酮 D.黄酮醇 E.异黄酮 10.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带I是由( )结构系统所引起 A.苯甲酰基 B.桂皮酰基 C.色原酮 D.邻二酚羟基 E.C4=O,C5一OH 11.下列有关紫杉醇的沦述,错误的是 A.含有N原子 B.不显碱性 C.对碱不稳定 D.对酸不稳定 E.难溶于水 12.对皂苷一般性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量较大,多为无色或白色粉末 B.极性较大,难溶于乙醚和氯仿

最新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11

函授《中药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2萜类及挥发油:萜类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苯丙素化合物: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4碱性皂和酸性皂苷:①甾族皂苷,其皂苷配基是螺甾烷的衍生物,多由27个碳原子所组成(如著蓣皂苷)。这类皂苷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②三萜皂苷。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见萜)的衍生物,大多由30个碳原子组成。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这类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三萜皂苷又叫酸性皂苷。 5PH梯度萃取: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性、碱性、两性成分常用的手段。其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它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6生物碱: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在存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 7多糖: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8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9香豆素:学名-苯并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顺式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它是大一类存在于植物界中的香豆素化合物的母核。 10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药中医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它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和必要的结构改造,有效成分的生源途径等。 11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二、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说明每类成分的名称(可多选) A.生物碱、 B.黄酮、 C.香豆素、 D.木脂素、 E.苷类、 F.强心苷、 G.二萜、 H.三萜、 I.甾体皂苷、J.蒽醌、K.糖、L:倍半萜。 O ( )( )( )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化学B》作业6答案

原文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B第六次作业答题作者:xinx111 A型题: 1. 有活性的鞣质的分子量是在 A.500-3000 B.100-500 C.大于10000 D.500-800 E.3000-10000 2. 用牛羊胆汁提取酸的第一步加0.1倍量固体NaOH加热的目的广广广广广 * A.碱化 B.除去其它酸性杂质 C.皂化作用 D.成盐作用 E.除去胆红素 3. 中药蟾酥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o C 0 C K A.吲哚碱类 B.肾上腺素 C.有机酸类 D.甾醇类 E.蟾毒类(蟾蜍甾二烯类 和强心甾烯蟾毒) 4. 鞣质不属于 A.多元酚类* B.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C.具有涩味的化合物 D.大分子化合物 E.复杂的多元酚类、大分子化合物 5. 缩合鞣质与酸作用的产物是 A.没食子酸 B.儿茶素 C.逆没食子酸 D.糖与没食子酸" E.鞣红 6. 下列除 ___ 外都不是鞣质的性质。 A.可溶于水 B.具还原性 C.与生物碱作用 D.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 E.与H2S作用 7. 蛋白质可用 ___ 检识 o I 茁 c cH A.茚三酮反应 B.双缩脲反应 C.雷氏盐反应 D.三氯化铁反应 E.磷酸反应 8. 下列哪个不属于多糖 r r r r E A.树胶 B.黏液质C保胶 D.纤维素 E.蛋白质 9. 具有妊娠引产作用的是 A.猪苓多糖 B.昆布素 C.香菇多糖 D.人参多糖" E.天花粉蛋白 10. 下列哪个不是胆汁酸的显色反应

11. 从中药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法 E.蒸馏法 12. 下列除 _____ 外都可以用来区别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r r r r a A.溴水 B.石灰水 C.乙酸铅 D.稀酸 E.浓硫酸 13. 天然麝香的香气和活性成分是 * A.麝香酮 B.麝香吡啶 C.羟基麝香吡啶 D.雄性激素 E.降麝香酮 14.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 a r r c A.金银花 B.大黄 C.黄苓 D.乌头 E.知母 15. 牛黄的镇痉作用主要是 O R 厂 A.胆酸" B.去氧胆酸 C.鹅去氧胆酸 D.熊去氧胆酸 E.以上均非 16. 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及是否被酸水解可将其分为 a c C C C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E.以上都不对 18. 欲分离中药中的有机酸,可选用 窗 r I r r r A.强酸型阳树脂 B.弱酸型阳树脂 C.强碱型阴树脂 D.弱碱型阴树脂 E.中 等程度酸型阳树脂 19. 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r r r A.蛋白质 B.多肽 C.多糖 D.酶 E. 鞣质 20. 实验室中提纯鞣质采用 r c c c A.蛋白质 B.醋酸铅 C.生物碱 D.咖啡碱 17.鞣质不能与哪类成分生成沉淀 E.铁氰化钾氨 D.Hammmarste n 反应 E.Borntrager 反应 A.P ette nkofer 反应 B.Lieberma nn-Burchard C.Gregory Pascoe 反应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化学第三次作业

1. 除哪个外都是组成木脂素的单体[1分] E.黄烷醇 2. 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机理最终是[1分] B.形成金属络合物 3. 与盐酸镁粉反应、四氢硼钠反应均为阴性的成分是[1分] C.异黄酮类 4. 二氢黄酮的1HNMR谱中,H-3(ppm)常出现在[1分] A.2.8 q 左右 5. 分离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与无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可选用[1分] B.硼酸络合法 6. 鉴别黄酮有无邻二酚羟基的反应是[1分] D.氨性SrCl2反应 7. 一乙醚溶液中如有5,7-二羟基黄酮、3,5-二羟基黄酮,欲将二者分离,选()较好。 B.碳酸钠萃取法 8. 提取芦丁(芸香苷)较好的方法是[1分] D.石灰水+ 硼砂 9. 异黄酮类的1HNMR谱中,H-2为一尖锐单峰,出现在[1分] B.7.6-7.8 ppm 10. 分离黄酮类成分一般多选用()[1分] D.聚酰胺 11. 既有黄酮,又有木脂素结构的成分是:[1分] D.水飞蓟素 12. 与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与四氢硼钠反应呈阴性的是[1分] A.黄酮醇 13. 与四氢硼钠反应呈红色的是()类成分。[1分] C.二氢黄酮 14. 除( )外,Labat反应均呈阴性。[1分] B.亚甲二氧基 15. Gibbs反应的试剂是[1分] C.2,6-二氯苯醌氯亚胺 16. 木脂素母体中C6-C3单体数目为:[1分] A.2个 17. 黄酮类成分甲醇钠光谱,如带I随时间延长而衰退,则说明可能有 B.3,4’二OH或3,3’,4’三OH 18. 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中,H-3常在[1分] A.6.3 ppm以尖锐单峰出现 19. 黄酮类成分紫外光谱由桂皮酰基引起的吸收带在()之间[1分] D.300-400nm 20. 利用诊断试剂对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的影响可初步判断羟基的位置,甲醇钠主要是判断是否有()[1分] C.4’-OH 21. 与盐酸镁粉反应、四氢硼钠反应均为阳性的是[1分] C.二氢黄酮 22. 诊断试剂乙酸钠较为突出的是判断黄酮类是否有()[1分] C.7-OH 23.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以()羟基黄酮最弱。[1分] C.5位 24.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以()羟基黄酮最强。[1分] D.7位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完整(本) ()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列表说明中药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 水溶性成分水、醇共溶成分醇、脂共溶成分脂溶性成分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无机成分鞣质非水溶性有机酸

中药化学期末试题.doc

中药化学期末试题

2000—2010学年第2学期期末09级药物制剂专业 《中药化学》试卷(B)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照要求在试卷指定处填写你的姓名、所在班级号和学号。 2、请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卷,不要在试卷内填写与答题无关的内容。 4、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10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药化学: 2.亲水性有机溶剂: 3.色谱法: 4.生物碱: 5.挥发油: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现代高效的分离方法是() A 萃取法 B 色谱法 C 沉淀法 D 结晶法 2.下列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正丁醇 B 石油醚 C 异戊醇 D 丙酮 3.当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预先湿润药材的溶剂有() A 稀乙醇 B 浓NaOH C 石灰乳 D 丙酮 4.可被醇提水沉法沉淀的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5.挥发油中可用亚硫酸氢钠分离出的成分是( ) A 醇类 B 醛类 C 分类 D 醚类 E 酯类 6.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是( ) A 有受热不消失的油斑 B 有香味 C 有折光性 D 有旋光性 E 有挥发性 7.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依据是香豆素( ) A 具有挥发性 B 具有内酯环 C 具有强亲水性 D 具有强亲脂性 E 含有醇羟基 8.属于碳苷的是( ) 2

3 H 2C CH CH 2N N N N NH 2OH O HO O H O OH O glu CH 2OH H 3CO C CH 3 O glu C N S O SOK 3 glu A. B C. D. E. 9.提取芸香苷时所用的漏斗为( ) A 玻璃漏斗 B 塑料漏斗 C 布氏漏斗 D 分液漏斗 10.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常选用的溶剂是( ) A 乙酸乙酯 B 丙酮 C 乙醚 D 正丁醇 E 乙醇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基团是 ( ) A 烷基 B 羰基 C 醚基 D 酯基 E 苯基 2.生物碱盐的溶解度为( ) A 无机酸盐相当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有机酸盐大于无机酸盐 D 无规律可循 E 含氧无机酸盐大于不含氧的无机酸盐 3.可被醇沉法沉淀的是 (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4.影响聚酰胺吸附力的因素有(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分子芳香化程度 D 化合物类型 E 洗脱剂种类 5.哪个化合物是季胺碱( ) A 小檗碱 B 黄连碱 C 药根碱 D 汉防己碱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是C6—C3—36。 ( )2.从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应选用乙醇做萃取溶剂。 ( )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首选的色谱方法应是聚酰胺色谱法。 ( )4.氧化苦参碱的极性大于苦参碱。 ( )5.在提取挥发油时应该把挥发油测量管中加满水。 ( )6.分馏法是利用被分离成分熔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 ( )7.为了提高乙醇的提取效率,可用电炉加热提取。 ( )8.CMC-Na 在薄层吸附色谱中的制备中为粘合剂。 ( )9.是否采取减压蒸馏取决于被回收溶剂的沸点,一般以80℃为准。 ( )10.四环三萜的酸性一般要强于甾体皂苷。 五、鉴别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苷与苷元 2. 黄酮和二氢黄酮 六、比较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比较水溶性大小( )>( )>( )>( ) A 二氢黄酮醇苷元 B 黄酮醇苷元 C 黄酮醇芸香糖苷 D 黄酮醇葡萄糖苷 2. 比较碱性大小( )>( )>( )>( )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 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 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 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 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 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 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粘液质 2. 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E ) A生物碱B生物碱盐C苷D鞣质E多糖 3. 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乙醇B乙醚C正丁醇D氯仿E乙酸乙酯 4. 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A ) A乙醇B乙醚C正丁醇D氯仿E乙酸乙酯 5. 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B ) A乙醇B乙醚C丙酮D丙酮/甲醇(1:1)E甲醇 6. 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C ) A苯B乙醚C氯仿D石油醚E正丁醇 7. 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苯B乙醚C氯仿D丙酮E正丁醇 8. 极性最弱的溶剂是(A ) 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E丙酮 9. 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 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ACDE ) A苷B苷元C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 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树胶E鞣质 3. 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E挥发油 4. 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BE )

中药化学考试题附答案

中药化学(三) 一、选择题 1、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B ) A、不锈钢器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C )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3、最难被酸水解的是(A ) A、碳苷 B、氮苷 C、氧苷 D、硫苷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D )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将苷的全甲基化衍生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C ) A、苷键的构型 B、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 C、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D、苷的结构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A )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可用于鉴别糖类或苷类存在的反应是( C ) A、Gibbs反应 B、三氯化铁反应 C、Molish反应 D、Borntrager反应 8、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 D ) A、羟基多 B、有羧基 C、C环为平面型 D、C环为非平面型 9、具有抗老年性痴呆活性的天然产物是(D ) A、水飞蓟素 B、穿心莲内酯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中草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D ) A、黄酮类 B、生物碱 C、皂苷 D、环烯醚萜 二、名词解释 1. 酸性皂苷 分子中含有羧基的皂苷,常指三萜皂苷。 2.α-去氧糖

是强心苷中存在的一种2位无羟基的特殊糖,例如D-洋地黄毒糖是2,6-二去氧糖,D-加拿大麻糖是2,6-二去氧糖甲醚。 3. 生物碱 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4.渗漉法 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三、简答题 1. 请列举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性颜色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盐酸-锌粉反应),三氯化铝反应,锆盐-枸橼酸反应, 醋酸镁反应,三氯化铁反应,碱性试剂呈色, 硼酸显色反应,五氯化锑反应 以上可任意列举三条。 2.酶催化水解反应有哪些特点? 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用酶水解可以得知苷键构型,并保持苷元和糖结构不变,还可保留部分苷键得到次级苷或低聚糖,以便获知苷元和糖、糖和糖之间的连接方式。 3.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举例说明。 (1)羟基蒽醌类,又分为大黄素型,如大黄素,茜素型如茜草素。 (2)蒽酚.蒽酮类:为蒽醌的还原产物,如柯亚素。 (3)二蒽酮和二蒽醌类:如番泻苷类。 4.列举三类组成挥发油的成分类型。 萜类化合物,芳香族类化合物,烯烃类,酯类 二、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标明反应所需化学试剂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化学B》作业6答案

原文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B 第六次作业答题作者:xinx111 A 型题: 1. 有活性的鞣质的分子量是在 A.500-3000 B.100-500 C.大于10000 D.500-800 E.3000-10000 2. 用牛羊胆汁提取酸的第一步加0.1倍量固体NaOH 加热的目的 A.碱化 B.除去其它酸性杂质 C.皂化作用 D.成盐作用 E.除去胆红素 3. 中药蟾酥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吲哚碱类 B.肾上腺素 C.有机酸类 D.甾醇类 E.蟾毒类(蟾蜍甾二烯类和强心甾烯蟾毒) 4. 鞣质不属于 A.多元酚类 B.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C.具有涩味的化合物 D.大分子化合物 E.复杂的多元酚类、大分子化合物 5. 缩合鞣质与酸作用的产物是 A.没食子酸 B.儿茶素 C.逆没食子酸 D.糖与没食子酸 E.鞣红 6. 下列除____外都不是鞣质的性质。 A.可溶于水 B.具还原性 C.与生物碱作用 D.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 E.与H2S 作用 7. 蛋白质可用___检识 A.茚三酮反应 B.双缩脲反应 C.雷氏盐反应 D.三氯化铁反应 E.磷酸反应 8. 下列哪个不属于多糖 A.树胶 B.黏液质 C.果胶 D.纤维素 E.蛋白质 9. 具有妊娠引产作用的是 A.猪苓多糖 B.昆布素 C.香菇多糖 D.人参多糖 E.天花粉蛋白 10. 下列哪个不是胆汁酸的显色反应

A.Pettenkofer反应 B.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 C.Gregory Pascoe反应 D.Hammmarsten反应 E.Borntrager反应 11. 从中药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法 E.蒸馏法 12. 下列除_____外都可以用来区别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A.溴水 B.石灰水 C.乙酸铅 D.稀酸 E.浓硫酸 13. 天然麝香的香气和活性成分是 A.麝香酮 B.麝香吡啶 C.羟基麝香吡啶 D.雄性激素 E.降麝香酮 14. 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 A.金银花 B.大黄 C.黄芩 D.乌头 E.知母 15. 牛黄的镇痉作用主要是 A.胆酸 B.去氧胆酸 C.鹅去氧胆酸 D.熊去氧胆酸 E.以上均非 16. 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及是否被酸水解可将其分为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E.以上都不对 17. 鞣质不能与哪类成分生成沉淀 A.蛋白质 B.醋酸铅 C.生物碱 D.咖啡碱 E.铁氰化钾氨 18. 欲分离中药中的有机酸,可选用 A.强酸型阳树脂 B.弱酸型阳树脂 C.强碱型阴树脂 D.弱碱型阴树脂 E.中等程度酸型阳树脂 19. 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A.蛋白质 B.多肽 C.多糖 D.酶 E.鞣质 20. 实验室中提纯鞣质采用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讲课稿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 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 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 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执业药师资格《中药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强心苷 *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注意:在提取前,应对所用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加工方法等进行考查,并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和利用前人的经验。

(一)溶剂提取法 注意:一般如无特殊规定,药材须经干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表面,提高提取效率。 补充: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作用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