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唐五代文学

隋代文学的评价(一)肯定论

徐嘉瑞:隋代是对于六朝文学革命的一大转机

谢无量:新声竞作,为后世戏曲之萌芽;律体大进,又有以导唐人之先路

隋代文学的评价(二)否定论

郑振铎:在隋代的三十四年间差不多没有什么新的树立。

刘大白:杨坚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失败的。

罗宗强:没有自己的一代文学成就,没有足以标志一代文风的不朽作品。诗与文,都只是北齐、北周与梁陈文学的流波余韵。”“这是一种没有个性,没有生气的文学。”

隋代文学的评价(三)过渡型文学

游国恩:南朝的文风占着统治的地位,但……从军、出塞这类题材是比较多地出现了。

刘大杰:薛道衡、虞世基的从军、出塞诗,“已超越南朝,是七言歌行的发展。卢思道的《从军行》,薛道衡的《豫章行》,都有新的成就,而成为初唐四杰的先驱。

隋代文学的过渡性特征

文学创作相对沉寂

南北朝文学互相吸收,但并未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学进程。

隋代建立了一种违背文学特质的功利文学观。

文学也透露出一些生气,这就是杨素、薛道衡的创作。

魏征《隋书·文学传叙》: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薛道衡《昔昔盐》: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惓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代诗歌

唐诗繁荣的表现:

一、作品众多,名篇层出不穷。

《全唐诗》,清康熙时彭定求等编,共收唐五代诗歌48900多首,附有唐五代词,作者2200余人。

《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收逸诗6327首,作者1700多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国先秦至隋的诗歌总集。今人逯钦立编,共135卷。

二、作家众多,名家辈出。

三、内容丰富,众体皆备。

《分门纂类唐歌诗》,南宋赵孟奎编,100卷,分天地山川、朝会宫阙、经史诗集、城郭园

庐、仙释观寺、服食器用、兵师边塞、草木虫鱼八类。

《唐诗类苑》,明张之象编,200卷,分39部,1094类。

四、风格多样化

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沈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韦苏州之雅淡,刘随州之开旷,…桞愚溪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之偶对。

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经济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2)科举

严羽《沧浪诗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全唐诗序》:“唐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

《唐会要》卷七十六:“进士举人,自国初以来,试诗赋、帖经、时务策五道。中间或暂更改,旋即仍旧。”

正是诗歌的发展繁荣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结果;不是以诗赋取士促成了唐诗繁荣,而是唐诗的繁荣促成了以诗赋取士。……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唐代文化普及从广度和深度都是远远超过了前代,而唐代灿烂的文学艺术就是以文化的普及为基础的。其次,科试诗讲究声律对偶,也刺激了文人对声律音韵的研究,从诗歌创作的形式来说,也不是没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再次,科举制度还形成了漫游的风尚,扩大了文人的行踪,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有利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3)思想的自由开放

元稹《法曲》: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王建《凉州行》: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玄宗尝伺察诸王。宁王常夏中挥汗挽鼓,所读书乃龟兹乐谱也。上知之喜曰:"天子兄弟当极醉乐耳。"

白居易《胡旋女》:五十年来制不禁。

《旧唐书·音乐志》载:“康国乐,……俗谓之胡旋。”

元稹《胡旋女》自注:“天宝中西国来献。”

白居易《胡旋女》注:“天宝末,康居国献之。”

白居易《胡旋女》: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元稹《胡旋女》: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蓬断霜根羊角疾,…骊珠迸珥逐飞星。……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岑参: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笛二,正鼓一,和鼓一,铜鈸一

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4)幕府

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唐代幕府有以下特点:一是助统帅巡御封略所组成的僚属班子。二是僚佐的任用采用聘举制。三是军事性,即“经参戎事”。四是统帅与僚佐的关系是宾主关系。五是“秩靡常品”,幕职非正式国家官吏。唐代幕府包括唐前期行军幕府、开元

天宝时期边镇幕府、唐后期行营统帅幕府、藩镇幕府。

《剧谈录》:王侍中智兴,武略英奇,初授徐方节制,雄才磊落,幕府既开,所辟皆是儒者,

一旦从事于使院会饮,与从容赋诗,顷之达于王公,乃召?军俱至,从事乃屏去翰墨,但以

杯盘迎接,良久,问之曰:“适闻判官与诸贤作诗,何得见某而罢?”遽令却取笔砚,复以彩笺数十幅散于座,众宾相顾迟疑,将俟行觞举乐,复曰:“本来欲观制作,非以饮酒为意。”时小吏亦以笺翰置于王公之前,从事礼为揖。王公曰:“前某以韬略发迹,未尝留心章句,今日陪奉英髦,不免亦陈愚恳。”遂乃引纸援毫,顷刻而就,云:“平生弓剑自相随,刚被郎官遣作诗。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自知。”四座览之,惊叹无已。

(5)艺术的演进

理想主义

声律文辞:齐梁间声律说成为诗歌创作的限制,唐人则把声律转化为对文句的改造和语言功能的积极开发,由此锻炼出一种精炼含蓄而又明白、生动的语言风格。

艺术表现章法:由平铺直叙到截取横断面。

张华《情诗》: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拊枕独啸叹,感慨凡内伤。

谢眺《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莹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兴象: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在精炼含蓄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形式中,创造出的外形鲜明而内蕴深沉的艺术境界。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诗的分期

二分法:胡适、黄泽浦、李嘉言:唐诗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时代,一为“李白时代”,一为“杜甫时代”。李白时代即为前期的唐诗,杜甫时代即为后期的唐诗,而作为两时代的分界线者则为“七五五年”――唐天宝十四年。

三分法:倪其心《关于唐诗的分期》:第一阶段从高祖至玄宗开元年间,诗歌拨乱反正,走向繁荣;第二阶段从开元末至宪宗元和时期,诗歌掀起高潮,趋向创新;第三阶段是穆宗长庆以后,到唐王朝覆灭,诗歌走向新形式创造道路。

四分法:高棅《唐诗品汇》:“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

六分法:许总《唐诗史》:承袭期、自立期、高峰期、扭变期、繁盛期、衰微期

五分法:苏雪林《唐诗概论》:“一,继承齐梁古典作风之时期,以王绩、四杰、沈宋、陈子昂、张九龄为代表,二,浪漫主义文学隆盛之时期,李白、王孟、高岑、李颀、王昌龄、崔颢为代表;三,写实文学诞生之时期,以杜甫、大历才子、韩孟、元白、张王为代表;四,唯美文学发达之时期,以温李、杜牧为代表;五,唐诗衰颓之时期,重要诗人为韩偓、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

唐代散文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昻以风雅革浮侈;次则燕国张公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寳已还,则李员外(华)、萧功曹(颖士)、贾常侍(至)、独孤常州(及)比肩而出,故其道益炽。”

《新唐书·文艺传》:“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髙祖、太宗,大難始夷,沿江左餘風,絺句繪章,揣合(迎合)低卬(音节的高低),故王楊為之伯。玄宗好經術,群臣稍厭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氣益雄渾,則燕許擅其宗。是時唐興已百年,諸儒争自名家。大

厯、貞元間,美才輩出,擩嚌(ruán jì研求玩味)道真(道德、学问的真谛),涵泳聖涯,於是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翺、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嚴,抵轢(超过)晉魏,上軋(压倒,胜过)漢周,唐之文完然為一王法。”

萧颖士,有辑本《萧茂挺文集》,《全唐文》编文二卷。

李华,今存辑本《李遐叔文集》,《全唐文》编为八卷,有文103篇。

独孤及,有《毗陵集》二十卷。

萧颖士,仅存《全唐文》中收录的27篇文章。

元结,有《元次山集》。

韩愈、柳宗元代表了古文运动的鼎盛时期。韩愈周围团结了一大批读书人,有欧阳詹、李观、张籍、李翱、李汉、皇甫湜、沈亚之、樊宗师等。

柳宗元周围也团结了一批读书人,有凌准、陆质、陈谏、韩泰、韩晔、李景俭、吕温、刘禹锡等。

唐传奇:文言小说的成熟

鲁迅《中国小说史》: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周绍良《唐传奇笺证》:有意识的艺术虚构;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美的文体和美的语言。唐传奇的发展阶段

1、初盛唐,初兴期

《古镜记》,《太平广记》卷220收之,题作《王度》,出自《异闻集》。现存唐传奇最早的一篇。

《补江总白猿传》,汉焦延寿《易林》:“南山大玃,盗我媚妻。”晋张华《博物志》:“蜀山南高山上,有物如猕猴,长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化,…行道妇人有好者,辄盗之以去。”

张鷟《游仙窟》,清末杨守敬从日本发现。

2、中晚唐,兴盛期

(1)爱情小说

沈既济《任氏传》:崟乃悉假帷帐榻席之具,使家僮之惠黠者,随以觇之。俄而奔走返命,气吁汗洽。崟迎问之:“有乎?”又问:“容若何?”曰:“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崟姻族广茂,且夙从逸游,多识美丽。乃问曰:“孰若某美?”僮曰:“非其伦也!”崟遍比其佳者四五人,皆曰:“非其伦。”是时吴王之女有第六者,则崟之内妹,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崟问曰:“孰与吴王家第六女美?”又曰:“非其伦也。”崟抚手大骇曰:“天下岂有斯人乎?”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而往。

郑子衔涕出囊中钱,赎以瘗之,削木为记。回睹其马,啮草于路隅,衣服悉委于鞍上,履袜犹悬于镫间,若蝉蜕然。唯首饰坠地,馀无所见。女奴亦逝矣。

(2)讽世小说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沈既济《枕中记》

陈鸿《东城老父传》

3、低落期,唐末

(1)豪侠小说

《太平广记》卷193-196收录了25篇小说,其中唐传奇作品23篇。著名者有《虬髯客》、

《昆仑奴》、《聂隐娘》、《红线》。

(2)小说集涌现

初唐四杰

骆宾王生年

(1)闻一多在其《唐诗大系》中将骆宾王的生年定为公元640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以及后来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周祖譔的《隋唐五代文学史》、游国恩等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王士菁的《唐代诗歌》也都认为骆宾王约生于公元640年。

(2)刘开扬在六十年代提出了新说,他推定骆宾王的生年应在公元638年左右(骆宾王在咸亨初有《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三十二余罢,鬓是潘安仁。”可为一证)。

(3)傅璇琮在其《卢照邻杨炯简谱》中定骆宾王的生年为公元630年。

(4)杨恩成的《骆宾王生卒年考辨》则说骆宾王生于公元622年。

(5)骆祥发《骆宾王生年考辨》则认为“四十九仍入”当指高宗封禅泰山后,宾王入朝应举,对策入选授奉礼郎事,时为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故他说骆宾王应生于公元619年,即唐高祖武德二年。

(6)1990年,王增斌《骆宾王系年考》认为骆宾王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其理由是:骆宾王的《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并不像陈熙晋和其他人所说的是作于咸亨元年(670),而是作于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征讨西突厥的战争中。从诗中的“四十九仍入”一句结合宾王其他诗文,可以推知骆宾王四十九岁时是上元三年(676),由此上推四十九年,其生年大约为公元628年(贞观二年)。

(7)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认为对骆宾王说的“三十二余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卖臣”是用典,不能坐实了讲,骆宾王此时的实际年龄当在三十三到四十岁之间。作者引用了骆宾王的《上李少常伯启》、《上齐州张司马启》、《畴昔篇》、《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等材料,初步推断出骆宾王约生于公元635年,即唐太宗贞观九年。

杨柳、骆祥发合著的《骆宾王评传》,骆宾王二十三岁左右入京应试落第返乡,二十七岁左右出仕,后又罢官,闲居齐鲁十二年。四十九岁赴京对策中第,拜奉礼郎。不久,兼东台详正学士。五十二岁,从军西域;五十四岁,随军赴姚州平叛,留蜀两年。上元二年,为武功县主簿,迁侍御史。调露元年冬,入狱;来年秋八月遇赦出狱。开耀元年春,出使燕、齐,五月贬授临海丞。文明元年(684)九月,在扬州参与徐敬业兴兵反武则天事件,草《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十一月,兵败。

卢照邻生年

(1)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637年,即贞观十一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周祖譔《隋唐五代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王士菁《唐代诗歌》等均沿用其说;

(2)苏雪林《唐诗概论》则定卢照邻约生于650年,即高宗永徽元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陈子展《唐宋文学史》也持此说;

(3)刘开扬在1957年发表的《初唐四杰及其诗》中第一次对卢照邻的生年进行了粗略考证,他认为卢照邻当生于635年,即贞观九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马茂元《读两〈唐书·文艺(苑)传〉札记》亦持此说;

(4)傅璇琮《卢照邻杨炯简谱》系为630年前后,骆祥发的《初唐四杰研究》附录《初唐四杰年谱》沿用其说;

(5)任国绪《卢照邻诗文系年及生平行迹》说卢照邻约生于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也持此说;

(6)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附录四《卢照邻年谱》则认为卢照邻当生于贞观六年(632)前后。

王勃生卒年

(1)据杨炯的《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2)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

王勃生平

王勃于显庆五年(660)从曹道真学医;于龙朔三年(663)上书刘祥道自陈,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于麟德二年(665)被沛王征为侍读,奉教选《平台抄略》;总章元年(668)戏为《檄英王鸡文》,被斥;总章二年,自长安登程,观景物于蜀;咸亨二年(671)归京,参时选;咸亨四年,为虢州参军;上元元年(674)续祖父文中子书成;匿官奴曹达,惧事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复旧职,弃官东归,往交趾省父,九月九日至洪州,作《滕王阁序》。

初唐四杰的人品

《旧唐书·王勃传》:“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见勮(jù)与苏味道,谓人曰:‘二子亦当掌铨衡之任。‘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新唐书·王勃传》:“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新唐书·杨炯传》:“迁盈川令,张说以箴赠行,戒其苛。至官,果以严酷称,吏稍忤意,搒杀之,不为人所多。”

《旧唐书·杨炯传》:“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搒杀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旧唐书·骆宾王传》:“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

《旧唐书·裴行俭传》:时有后进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延誉,引以示行俭,行俭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是时苏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调选,行俭一见,深礼异之,仍谓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见其成长。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记识此辈。”其后相继为吏部,皆如其言。

张説《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评曰:“炯虽有才名,不过令长,其余华而不实,鲜克令终”。……后各如其言。

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殊恩屡及…今者接君侯者三矣,承招延者再矣,抑亦可以言乎。”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不图君侯忽垂过听,礼以弓招之恩,任以书记之事。”

初唐四杰在诗歌内容上的开拓

1、离别思乡

王勃《别薛升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边塞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3、写景

王勃有《入蜀记行诗序》: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境…采江山之俊势,观天地之奇作…江山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

《始平(陕西兴平)晚息》、《扶风昼届离京浸远》、《晚留凤州(宝鸡)》、《普安(剑阁)建阴题壁》

4、揭露不平等的现实

宫廷诗人

太宗朝,以虞世南为代表

高宗朝,以上官仪为代表

武后朝,以文章四友、沈宋为代表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上官仪

上官体:高宗朝的宫廷诗人上官仪,诗作风格绮错婉媚,盛极一时,人称上官体。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八对”的说法,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经验,对律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

八对:的名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连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

《隋唐嘉话》

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侍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

初唐四杰在诗歌体式上的贡献

五律

四杰不仅大量运用五言近体,而且完全合律者达三分之二以上。四杰五律完全消去了宫廷五言诗虚浮的躯形,在简洁凝炼的语言中包容丰富的情思,展现广阔的意境,以抒情的内质、弹性的结构显示出五律衍进的基本趋向。

七言歌行

六朝前期,歌行用韵无一定规律,且多一韵到底,偶见转韵者,亦往往平与平、仄与仄互转;齐梁以后,歌行逐渐形成平仄韵相间、数句一转的体式,诗意转折亦在转韵处。四杰歌行就是对这一体式的固定与推扩,并形成更宏大的规模与更稳定的格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初唐四杰的历史地位

杨炯《王勃集序》: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揉之以金玉龙凤,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询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长风一振,众萌自僵。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靡,翰苑豁如,词林增峻。

杜甫《论诗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陈子昂

陈子昂的远见卓识

近詔同城權置安北府,其地當磧南口,制匈奴之衝,常為劇鎮。臣頃聞磧北突厥之歸者已千

餘帳,来者未止,甘州降户四千帳,亦置同城,今磧北?亂,荒饉之餘,無所存仰。陛下開

府招納,誠覆全戎狄之仁也。然同城本無儲峙,而降附蕃落不免寒飢,更相劫掠。今安北有官牛羊六千,粟麥萬斛,城孤兵少,降者日衆,不加救卹,盗劫日多。夫人情以求生為急,

今有粟麥牛羊為之餌,而不救其死,安得不為盗乎?盗興則安北不全,甘凉以徃,蹻以待?,

後為邊患,禍未可量,是則誘使亂,誨之盗也。且夷狄代有雄傑,與中國抗,有如勃起,招合遺?,衆將係興,此國家大機,不可失也。

河西諸州,軍興以来,公私儲蓄,尤可嗟痛。凉州嵗食六萬斛,屯田所收不能償懇。陛下欲制河西,定亂戎,此州空虚,未可動也。甘州所積四十萬斛,觀其山川,誠河西喉咽地,北當九姓,南逼吐蕃,姦回不測,伺我邊鏬,故甘州地廣粟多,左右受敵,但户止三千,勝兵者少,屯田廣夷,倉庾豐衍,瓜肅以西,皆仰其餫,一旬不往,士已枵飢,是河西之命係于甘州矣。且其四十餘屯,水泉良沃,不待天時,嵗取二十萬斛,但人力寡乏,未盡墾發,異時吐蕃不敢東侵者,繇甘凉士馬彊盛以抗其入。今甘州積粟萬計,兵少不足以制賊。若吐蕃敢大入,燔蓄榖,蹂諸屯,則河西諸州,我何以守?宜益屯兵,外得以防盜,内得以營農,取數年之收,可飽士百萬,則天兵所臨,何求不得哉!

陈子昂的人格

《新唐书》:子昂说武后兴明堂太学,其言甚高,殊可怪笑。后窃威柄,诛大臣、宗室,胁逼长君而夺之权。子昂乃以王者之术勉之,卒为妇人讪侮不用,可谓荐圭璧于房闼,以脂泽污漫之也。瞽者不见泰山,聋者不闻震霆,子昂之于言,其聋瞽哉!

《四库全书提要》:王士祯《香祖笔记》又举其《大周受命颂》四章、《进表》一篇、《请追上太原王帝号表》一篇,以为视剧秦美新,殆又过之,其下笔时,不复知世有节义廉耻事,今亦载集中。然则是集之传,特以词采见珍,譬诸荡姬佚女以色艺冠一世,而不可以礼法绳之者也。……《英华》八百二十二巻收子昂《大崇福观记》一篇,称武士彟为太祖孝明皇帝,此集不载,其目殆偶佚脱,今并补入,俾操觚挥翰之士,知立身一败,遗诟万年。

杜甫《陈拾遗故宅》盛赞说:“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说,德宗末年,政局混乱,“吟玩激烈”的《感遇》诗,使他深受感染,当日便写了批评时政的诗歌;白居易《与元九书》说,唐兴二百年来,子昂的《感遇》诗是具有“风雅比兴”精神的少有佳作;顾云说,陈子昂的诗继承了《二雅))、建安诗歌反映现实的传统。总之,唐至五代的人们认为,《感遇》诗反映现实,刺讥时弊,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和纯洁刚直的正义精神。

陈子昂的《感遇》

1、数量

第一,陈子昂《感遇》诗有20首说。

第二,陈子昂有《感遇》诗30首说。

第三,陈子昂有《感遇》诗38首说。

第四,黄熙年等点校的《古唐诗合解》(岳麓书社1989年版),却有陈子昂《感遇》诗24首,这是错误的。

2、写作年代

《旧唐书》:初為《感遇詩》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新唐书》:初為感遇詩三十八章,王適曰:“是必為海内文宗。”乃請交。

晚清陈沆《诗比兴笺》:《感遇》诗里面的“《林卧观无始》、《林居病时久》,则是作于暮年去官归养之时”。

罗庸《陈子昂年谱》认为:第二十七、二十九“明为垂拱三年所作”,第三、三十七、三十五“皆垂拱二年从乔知之北征时所作”,第三十六“明为久旅怀乡之作”,第一、五、七、八、十三、三十、三十八“明为晚年之作”。总之,《感遇》三十八首非一时一地所写,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学者多从罗说。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特色

1、格高气壮,声情激越

《感遇》三十五: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時思報國,拔劒起蒿萊。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登山見千里,懐古心悠哉。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特色

2、存兴寄,蓄愤托讽

《感遇》其二十一:蜻蛉逰天地,與物本無患。飛飛未能止,黄雀來相干。穰侯富秦寵,金石比交歡。出入咸陽裏,諸侯莫敢言。寧知山東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載為辛酸。執事者疾徐敬業首亂唱禍,將息姦源,窮其黨與,遂使陛下大開詔獄,重設嚴刑,有迹涉嫌疑,辭相逮引,莫不窮捕考案,至有姦人熒惑,乗險相誣,紏告疑似,冀圖爵賞,恐非伐罪弔人之意也。…陛下仁恕,又屈法容之,遂使奸惡之黨,快意相讐,睚眦之嫌,即稱有密,一人被訟,百人滿獄,使者推捕,冠葢如市,或謂陛下愛一人而害百人,天下喁喁,莫知寧所。

《感遇》十九:聖人不利已,憂濟在元元。黄屋非堯意,瑶臺安可論。吾聞西方化,清浄道彌敦。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雲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今狥貪夫之議,誅無罪之羌,遺全蜀患,此臣所未諭。方山東飢,闗隴弊,生人流亡,誠陛下寕靜思和天人之時,安可動甲兵,興大役,以自生亂。又西軍失守,北屯不利,邊人駭情。今复舉輿師投不測,小人徒知議夷狄之利,非帝王至徳也。善為天下者,計大而不計小,務徳而不務刑,據安念危,值利思害,願陛下審計之。

《感遇》第二十九: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贏粮匝卭道,荷?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

岫泄云生。昏曀无书夜,羽檄复相惊。攀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裏,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階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3、洗华从朴,语言遒劲。

《蓟丘览古·郭隗》:逢時獨為貴,歴代非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臺。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兴寄,有为而作。

风骨,内容劲健刚直,感情昂扬浓烈,音节抑扬顿挫,旋律波澜起伏。

陈子昂的历史地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初唐诗歌的历史上,四杰的创作是具有创造性和进步意义的,但他们的作品,仍不能摆脱齐、梁旧风的影响。七世纪末期,在诗坛上成为有意识的觉醒,树立文学革新的旗帜的是陈子昂。陈子昂在唐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价值,一面由于他的优秀创作,同时是他首先提出反对六朝华靡虚弱的文风、追求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的口号,对于诗歌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他的作品和理论,在唐代的发展史上,起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作用。”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30.张志和的词作《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属于( B )A.曲子词B.早期文人词 C.伶工之词D.士大夫之词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23.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 A ) 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B.江总、许善心、虞世基 C.江总、许善心、薛道衡 D.卢思道、杨素、许善心 23.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 A) 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B.杨素、薛道衡、江总 C.江总、许善心、虞世基 D.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3.《隋书·文学传序》对南朝诗风的概括是(B ) A.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B.宫商发越,贵于清绮 C.词采华美,缘情绮靡 D.音情顿挫,骨气端翔 19.《隋书·文学传序》对南朝诗风的概括是( B ) A.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B.宫商发越,贵于清绮 C.词采华美,缘情绮靡 D.音情顿挫,骨气端翔 25.隋代卢思道的边塞诗《从军行》的创作倾向是( A ) A.重气质 B.重文采 C.重思理 D.重格律 25.由梁、陈入隋的作家是( D ) A.卢思道、杨素、许善心 B.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C.江总、许善心、薛道衡 D.江总、虞世基、王胄 23.隋代诗人卢思道的名作《从军行》的艺术特点是( C ) A.重词采B.重音律 25.下列属于薛道衡《昔昔盐》诗的艺术特点的是(D ) A.笔力苍劲 B.词气宏拔 C.朴实爽俊 D.辞清句丽 C.重气质D.重思理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5.初唐四杰中,王勃、杨炯成就最高的诗体是(C ) A.七言歌行 B.七言律诗 C.五言律诗 D.五言绝句 25.“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擅长的诗体是( A ) A.五言律诗 B.五言古诗 C.七言律诗 D.七言古诗 24.“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的诗人是( ) A.王勃、杨炯 B.王勃、卢照邻 C.杨炯、骆宾王 D.卢照邻、骆宾王 答案:D 19.“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B) A.提倡纤巧绮靡 B.提倡刚健骨气 C.主张体物精巧 D.主张竞为雕琢 26.上官体的风格特点是( B ) A.慷慨悲凉 B.绮错婉媚 C.清新自然 D.清奇僻苦 25.上官体的风格特征是( D ) A.词义贞刚 B.理胜其词 C.清新自然 D.绮错婉媚 26.王绩代表作《野望》的艺术风格是( ) A.平淡自然 B.婉媚工整 C.清丽秀逸 D.音韵清亮 D.意境的创造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23.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的特色是(B) A.寓意凄婉 B.丰满圆融 C.苍劲奔放 D.缠绵悱恻 26.杜审言所属的作家群体是( C ) A.吴中四士 B.初唐四杰 C.文章四友 D.大历十才子 21.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B ) A.杨炯和杜审言 B.宋之问和沈佺期 C.陈子昂和张若虚 D.魏征和上官仪 27.沈佺期、宋之问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是( B)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 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神话——一般的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 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诗经》——《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 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它在先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 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 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献诗说——“献诗”的说法比较早,产生于先时期,所献之诗主要来自公卿 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删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首发此说。认为 《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 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豳风·七月》——《诗经》中著名的农事诗。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 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就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就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就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就是文体的区分。 四就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与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1

1、杜审言、宋之问对诗歌发展做的贡献:杜审言是初唐律诗,七言律诗律绝的奠基人之一。宋之问擅长五律和排律。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初唐四杰”诗歌成就:a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内容;b诗风大变,刚健清新。 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标举汉魏风骨(内容继承发展汉魏诗歌面向现实,关注民生)风雅兴寄(表现手法上继承发展诗经中比兴,因物喻志,寄托情志)。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 5、张若虚、刘希夷对诗歌的影响: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对诗歌的意境的开拓有重大贡献。 6、王维诗歌艺术成就:构图美、音乐美、色彩美、动态美、诗情画意(乐感、禅趣)。 7、孟浩然诗歌成就:语言平淡自然而情韵深厚,境界开阔,激情澎湃。 8、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祖咏 9、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盛唐时期军旅生活成为使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并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共同形成边塞诗派。他们的诗作或表达戍边壮士忠君报国的英勇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或描述边塞雄奇壮丽的大漠风光雄观要塞;或反映士族们怀乡思家的情绪;或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不合理现象,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美的色彩,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高适:内容雄厚浑广,风格悲壮淋漓,笔势豪健淳朴 岑参:浪漫主义、气势雄伟、想象吩咐、色彩瑰丽、奇情异彩 王昌龄、王之涣:用乐府旧题、七绝形式、表达立功报国壮志久戍不归思乡之情 10、李白诗歌成就?答:李白上承屈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并且创造性的运用一系列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具体表现在:a诗人的主观感情强烈,主体形象鲜明,具有个性化色彩;b想象丰富,借助神话传说,构成各种奇异瑰丽的理想境界,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c风格多样,而以雄奇奔放飘逸,壮丽为主,各体兼备尤好古诗《乐府歌行》,而以七言古诗,绝句为工;d语言清新活泼自然,表现力强。 11、杜甫诗歌成就:a诗歌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b语言精工凝练,很富表现力;c诗体兼备,格律严谨,尤对七律贡献最大。 12、“新乐府”含义:就是用新题写时事乐府形式的诗。 13、白居易讽喻诗的写作价值:a暴露统治集团横征暴敛,奢侈享乐和时弊《朝政弊端》; b反映民生疾苦和对人民的同情《观刈麦》;c反对拓边战争,表达爱国思想《新丰折臂翁》; d表现妇女生活的不幸和悲惨命运《上阳白发人》。 白诗的地位和影响?答:白诗对“新乐府”运 动起示范作用,白诗富有情韵,雅俗共赏,享有盛誉,白居易最大的贡献和影响在于从诗经、汉乐府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一直延续到晚唐,宋代以及晚清。白居易的另一影响是由他开始形成一个浅切诗派,即追求语言的平易近人,浅显易懂,时称“元白体”。(元稹)也称为浅切诗派。 新乐府运动的诗人:元稹、张籍、李绅、王建 14、古文运动的实质:在文体、文风和语言诸方面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宗旨:a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b提倡散句;反对骈体;c提倡质朴自然之风;d“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已出。 15、韩柳散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答:韩柳散文不只是唐代,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师,先秦散文和史记还属于子史的性质,韩柳在此史外,又发展了文学性散文,有杂文寓言,人物传记,山水游记等,反映广泛现实生活,并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标志着散文发展的新阶段,并对后世散文产生积极影响。 16、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特色:a工于写景(全貌的勾勒,局部的工笔描绘,景物主要特征的把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b、赋予山水景物以人格;c、语言精练优美,造就新颖,比喻生动,风格清俊自然。d、山水游记散文继承了《水经注》等山水散文的成就而加以创造的发展,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为我国的游记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7、杜牧的成就:咏史诗、写景抒情、工七绝《泊秦淮》 18、李商隐(无题诗)大多为七律、善用比兴,形象生动,语言典丽,感情真挚,格调悲凉,深情婉曲,语言精工于晚唐之中备受推崇。最早的民间词:《敦煌曲子词》,最早的文人词:《花间集》 19、唐词早中期作品:《敦煌曲子词》、《渔歌子》五首、《花间集》早期词作者:李白,张志和《渔歌子》 20、温词特色:香艳柔靡,“香而软”题材:妇女,花前月下,情思 21、韦庄词风格:清丽疏淡,语言秀美情深《思帝乡》 22、李煜的创作特色:多为直抒胸臆,直率天然且善用白描,形象鲜明。代表作《虞美人》 李煜的贡献:扩大了词的领域,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词调的运用上也有创新,出现了不少字句。在风格方面有花间三派的香软浓艳,别开请疏流丽的局面,完成了唐五代词的转变。 23、冯延巳词:清丽秀雅,委婉含蓄代表作《谒金门》 24、唐传奇和六朝志怪小说的区别?答:a六朝小说内容主要是鬼神怪异之事;唐传奇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面貌,描写人物有帝王妃嫔,贵族官僚,诗人举子,商贾优伶,豪侠义士,故事有婚姻爱情,豪侠,历史人生…….. b六朝志怪作者是记录见闻,并非有意识的小说创作,唐传奇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 c六朝古怪粗陈梗概(笔记体),唐传奇“叙述婉转,文辞华艳”。 25、宋代诗歌成就:思想内容:宋代诗歌反映时事、民生疾苦,特别是爱国诗,表达爱国情感,思想价值崇高,但缺乏唐诗中特别是盛唐诗歌中的积极昂扬,追求政治理想的雄大气势和乐观精神,而多深沉,悲慨之气(社会对文人的心理影响)。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在艺术表现手法和特征上有开拓,在意境和表现手法上有开拓,但又不如唐诗重视艺术形象的刻画,而出现了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倾向。 26、宋诗的主要特点: a直接以诗歌议政;b自始至终地表现爱国思想; c广泛而深入地描写民生;d极为广泛地描绘出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社会生活画面; e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唐诗,重意象,长于抒情;宋诗,重骨气,长于思理) 27、“江西诗派”作家: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解释: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28、黄庭坚的诗歌主张:a重视学习,继承但又强调过分;b主张创新和自成一家。弊端,重形式,轻内容。 29、黄庭坚诗歌成就:自我形象,品评艺术,咏物,反映生活;诗歌风格:工新奇巧 30、苏梅诗歌艺术风格:苏以豪放为主。如诗云:“铁面苍鬓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梅以古淡著称,如其诗云:“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31、苏轼诗歌特色及成就:a讲究才学(使他的诗具有古趣);b善于议论,富于议论于形象,与叙事结合,边叙边议;c喜欢雅戏,善于修辞,尤长比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文学 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 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 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 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 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 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以记言为主。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来源: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语录体散文。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2.《墨子》:墨子及其弟子与后学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成书于战国中期。语录体散文,但少数篇章初论说文的规模。显示出由语录体象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3.墨家学派的主要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4.《孟子》:孟子晚年和弟子编纂的书,全书包括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1.仁政2.道德修养“尽心、养性、诚心、寡欲”“浩然之气”“舍生取义”3.文艺见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5.《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6.《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7. 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8.《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强调统一的思想。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 1.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古代文学史(1)汇总

古代文学史 一、选择题【15分】 1、沈德符对《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出自沈德符的《顾曲杂言》 2、高文秀《双献功》、石君宝《秋胡戏妻》、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孤雁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括号内为其杂剧代表作) 3、明代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临川派的的代表人物:汤显祖 4、清代最出名的喜剧作家李渔 5、王九思、康海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曲江春》(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又名《中山狼》) 6、《琵琶记》的结构形式双线交错 7、元代杂剧写“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作品是《柳毅传书》 8、《陈抟高卧》的作者是马致远,主人公是陈抟 9、《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故事的来源(出处是)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 10、用两句话来概括《桃花扇》的构思和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1、明代第一曲指的作品是徐渭的《四声猿》 12、昆腔是由魏良辅来改造,由梁辰鱼第一个创作成功,第一个创作成功的作品是《浣纱记》 13、清代以一折短剧著称的是杨潮观,其作品集名称是《吟风阁杂剧》 14、《鸣凤记》、《杀狗记》《紫钗记》《中山狼》分别是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明代 15、明代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 16、元代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文采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实甫 18、中国历史上首写现实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时事剧是明代的《鸣凤记》 19、四大南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0、关汉卿的爱情剧从题材上可分成仕女之恋(以《救风尘》为代表)和才子佳人之恋(以《望江亭》为代表)两类 21、李玉的成名作是“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代表作是《清忠谱》 22、被评价为“乐极哀来,垂戒后世”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 23、《清忠谱》的作者是李玉,主人公是周昌顺 24、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独创性理论著作是:明代王冀德的《曲律》,最早研究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徐渭的《南词叙录》 25、元代爱情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西厢记》 26、《桃花扇》正面代表人物是:名妓李香君、文人侯方域、说书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反面代表人物是; 南明重臣马士英、阮大铖、田仰 二、填空题【20分】 1、《永乐大典》戏文3种指的是《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达的南戏剧本)

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的第一

1.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2.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3. 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则是司马相如。 4. 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五言诗,最早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王冠诗》,班固的《咏史》 5. 陶渊明在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6. 谢灵运,小字客儿。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7.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8. 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 9.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语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10. 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11. 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2.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隆礼重法。 13.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 余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14.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骚体赋作,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15. 《孔雀东南飞》有353 句,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16. 建安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17. 曹植的诗歌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18. 徐陵成《玉台新咏》标志着宫体诗的高峰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