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专升本免疫学复习

北医专升本免疫学复习
北医专升本免疫学复习

免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原complete antigen: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

2.半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又叫不完全

抗原。

3.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4.抗原性antigenicity:即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回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5.抗体antibody: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

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6.载体: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

7.抗原决定基(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

结合的基本单位。

8.顺序决定基(线性决定基):细线状排列,彼此相临的氨基酸组成。

9.构象决定基:指序列上不相临,空间上相临的多肽、多糖基因,BCR或抗体识别。

10.胸腺依赖抗原TD:大多数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必须有TH细胞参与,既具有B表位也具

有T表位组成。

11.胸腺非依赖抗原TI:少数抗原物质不需TH细胞参与,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12.超抗原: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性物质,是强有力的多克隆活化剂。

13.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表达被特异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分子符合物的任何细

胞。(是指能表达被特异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专职APC是指能表达MHC II类分子的巨噬细胞、DC、B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兼职APC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诱导性表达MHC II类分子。)

14.树突状细胞DC: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体外抗原提呈能力是巨噬细胞的10-100

倍。特点: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而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T

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15.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能表达HMCⅡ类分子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

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辅助刺激分子。

16.自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17.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抗原发生正性应答造成其组织或器官病理损伤,影响

其生理功能,并最终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结果。确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条件:①正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②找到自身抗原。③用该自身抗原免疫动物能够诱发同样的自身免疫病。④通过被动转移实验,证实抗体或T细胞的致病能力。

18.可变区vaviable region V: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其他部

分氨基酸序列排列相对恒定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成为可变区,是抗体结合抗原端。

19.恒定区(C区)constantregion: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称恒定区。

20.铰链区hinge region:位于CH1与CH2之间,含丰富脯氨酸,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结合

抗原的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

21.结构域: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都可折叠为数个球形的结构域,每个结构域一

般具有其相应的功能。

22.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

生物学作用。

23.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是一个蛋白家族,分子量多为8-10KDa的多肽组成,趋化性细

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是招募血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生的部位。

24.集落刺激因子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

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25.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前祖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具有高度异质性。依赖胸

腺发育,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参与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6.B细胞(B lymphocyte):依赖与骨髓或法氏囊发育、负责体液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是免

疫系统中抗体产生细胞。

27.MHC:受遗传控制的,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功能:以其产物呈递抗原肽给

T细胞。

28.非特异性免疫:又成固有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

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在个体一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进行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固有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29.变态反应allerge:又叫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

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

30.Ig类别转换(Ig class switch):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及分泌的Ig类别会由IgM转变为IgG、

A、E其它类别,但V区不变;类别转换受下列因素影响:

⑴抗原性质:可溶性蛋白:IgG;多糖类:IgM;蠕虫:IgE。

⑵CD40-CD40L:诱导类别转换。

⑶抗原免疫途径:口服:IgA;皮内、皮下:IgG。

⑷细胞因子调控

31.免疫球蛋白可分为重链(均有4条异源性多肽链的分子量大的叫重链H)及轻链(均有4条

异源性多肽链的分子量小的叫轻链L)。

32.IgG2:出生后3个月,IgM:胚胎后期,IgA1:生后4-6个月,IgD:任何时间,IgE:较晚。

33.免疫球蛋白(Ig )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34.Fab:抗原结构片段,免疫球蛋白中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片段。

35.FC段:可结晶片段,是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后形成的产物之一,是抗体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

的部位。

36.CD:国际统一命名的分化抗原群,不同白细胞在分化中表达的特征性细胞膜分子,可用单克

隆抗体进行鉴定。

37.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提内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

程,主要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其产生特异性不应答状态,即形成免疫耐受,又称负免疫应答。

38.移植免疫:经移植后,如果供、受者的遗传背景有差异,移植物即可刺激受者的免疫系统诱发

免疫应答。

39.同种异基因移植:是指一种动物种内遗传结构不同个体之间的移植。

问答题

1.补体活化的特点★

答:经典途径主要特点:①抗原抗体特异结合活化②反应顺序:C1qrs-C4-C2-C3-C5-C6-C7-C8-C9③产生3个转化酶:C1酶, C3转化酶,C5转化酶④产生3个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C3a,C4a,C5a。Anaphylatoxin: 过敏毒素,指补体裂解小片段C3a、C4a和C5a,它们具有趋化炎症细胞和加强炎症反应的功能,C5a的活性最强,C3a次之,C4a较弱。、替代途径特点:①天然活化,LPS等多糖类物质可促进其活化。②跳过了C1,C4,C2,直接活化C3,含有正反馈调节环路。③产生替代途径的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④P因子和C3肾炎因子(C3 nephritic factor,C3Nef)增加转化酶的半衰期,参与正性调节

2.C1酶、C3转化酶C5转化酶的结构、功能

答:

3.MHC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答: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经典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通过提忡抗原肽而激活T淋巴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因而MHC是抗原提呈分子的编码基因。这是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①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子的双重识别。②被MHC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成分可以是自身抗原,甚至是MHC分子本身,由此,MHC参与构成自身免疫性、参与对非己MHC抗原的应答,并参与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③MHC是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决定者,其作用机制和MHC分明子的抗原提呈功能密切相关。④MHC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由于MHC分子加工呈递的抗原肽往往不同,这一特点赋予不同个体抗病能力的差异。这在群体水平有助于增强物种的适应能力,推动生命的进化。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国有免疫应答,MHC中的密那仪功能相关基因参与对非特意性免疫应答的调空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经典的Ⅲ类基因为补体成分编码,参与补体反应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②非经典Ⅰ类基因和MHC基因产物可作为配体分子,以不同的亲和力结合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调节NK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③炎症相关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4.Ⅰ/Ⅱ类抗原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功能及编码基因的排列★

答:

5.TH1和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及功能★

答:TH1分泌的细胞因子:①IFN-γ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已被吞噬的病原体的能力。IFN-γ还能促进IgG的生成。IgG通过调理作用和激活补体系统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功能。

②IL-2、IFN-γ和IL-12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IL-2和IFN-γ共同刺激CTL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TL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或细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③TH1分泌的TNF除了作为效应分子直接诱导靶细胞凋亡外,还能促进炎症反应。TH1功能: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机制,特别是抗细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另外TH1细胞也是迟发型超敏反应中的效应细胞T细胞,所以TH1细胞有时也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许多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也由TH1细胞介导。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LI-6、IL-9、IL-10及IL-13可促进B 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抗体的生成。TH2功能: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TH2细胞在变态反应及抗寄生虫感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TH2细胞分泌的IL-4、IL-5可诱导IgE的生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

6.参与T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膜分子及其功能★

答:T细胞表面膜分子:⑴表面受体:①TCR:可以结合抗原。②SRBC受体(CD2):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是人类T细胞特有的重要表面标志,可结合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可用于测定人外周血中T细胞数量。CD2-CD58:细胞间粘附,传导协同刺激信号使T细胞活化。

③有丝分裂素受体:包括植物血凝素受体(PHA-R)、刀豆蛋白受体(Con-A-R)、美洲商陆受体(PWM-R)。接受相应有丝分裂素刺激,发生有丝分裂,淋巴细胞转化为母细胞。据此,在体外建

立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可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④细胞因子受体:如:IL-1R,2R,4R,6R等。这些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可促进或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和成熟。

⑵表面抗原:①HLA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或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I类抗原:所有的T细胞;HLA II类抗原:活化的T细胞。②分化抗原:CD分子:国际统一命名的分化抗原群,不同白细胞在分化中表达的特征性细胞膜分子,可用单克隆抗体鉴定。A.CD2: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CD58分子受体,起信号转导作用。B.CD3: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稳定TCR 结构,将TCR与抗原结合所产生的活化信号传递至细胞内。

C.CD4(T4):存在于T h细胞,是HLA II类分子受体,HIV分子受体,起信号转导作用。D.CD8(T8):存在于T c细胞,是HLA I类分子受体,起信号转导作用。E.CD28: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是B7分子受体,起信号转导作用。

B细胞表面重要膜分子:

7.固有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答:①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这些细胞是执行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可及时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自然杀伤细胞:属国有免疫细胞,具有执行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重要效应细胞,它们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就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也可通过ADCC效应定向杀伤IgG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③γδF细胞是执行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是皮肤黏膜局部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细胞,对肿瘤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机制与CD8+CTL基本相同,此外活化γδF细胞还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④NKT细胞:是指表面具有NK1.1和TCR-CD3复合受体分子的T细胞,功能:⑴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其杀伤机制与CD8+CTL类似。⑵分泌IL-4、IL-N-γ和MCP-1α和MIP-1β等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介导炎症反应。⑤B1细胞:指表面具有CD5和单体IgM分子的B细胞,主要识别某些细菌表面共有的多糖类抗原,B1细胞

接受相应多糖抗原刺激后,48小时内即可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但不发生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也不产生免疫记忆。

8.T细胞与B细胞如何相互作用?★

答:

9.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免疫应答是在抗原性异物刺激下,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复杂过程,可人为地分为三个阶段:感应、反应和效应阶段。

1.感应阶段:是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捕获、加工、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

抗原后启动活化的阶段,又称抗原识别阶段。

2.反应阶段:是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因子参与下,活化、增值、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的阶段,又称为增殖分化阶段。

3.效应阶段:是效应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或发挥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产生细胞免疫效应的阶段。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10.TD抗原的初次、再次应答有何不同?★

答: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免疫后,需经过一定(较长)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这种现象称为初次应答。以IgM分子为主,IgG出现相对较晚,该类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较低,为低亲合性抗体。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初次应答后,当抗体下降恢复正常时,再用相同抗原进行免疫,则抗体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大幅度上升,且维持时间长久,这种现象称为再次应答,再次应答时,IgM产生的数量和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与初次应答时大致相同,而IgG类抗体则出现相对较快,且含量较初次应答时显著升高,此类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较高,为高亲合性抗体。与初次应答比较,再

次应答的不同之处①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时间的一半。②抗体浓度增加快。③到达平台期快,平台高,时间长。④下降期持久,因为机体会长时间合成抗体。⑤用较少剂量抗原刺激即可诱发二次应答。⑥二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产生IgM。⑦抗体的亲和力高且较均一,二次应答的强弱取决于抗原的强弱与两次抗原注射的间隔长短。间隔短则应答弱,因为初次应答后存留的抗体可与注入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被迅速清除,间隔太长,反映也弱,因为记忆细胞尽管长命,但并非永生,二次应答的能力可持续存在数个月或数年,故机体一旦被感染后可持续相当时间不再感染相同病原体。

11.T细胞与B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答:①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of T lymphocytes In thymus,PS)CD4+、

CD8+双阳性前T细胞(pre-T),主要在胸腺深皮质区。若DP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的MHC I类或II类分子发生了有效结合,则该细胞就被选择而能继续分化,MHC I类分子选择CD8复合受体,MHC II类分子选择CD4复合受体,发育成具有TCR CD4+或TCR CD8+的单阳性细胞(SP);反之,则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或称细胞凋亡(apoptosis)。上述即为PS过程。通过该过程使SP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或I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这也是细胞作用受MHC限制的原因。

②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NS):经过阳性选择的T细胞还必须经过一个阴性选择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具有识别外来抗原的T细胞。位于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的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HC I类和II 类抗原,自身抗原成分与DC或巨噬细胞表面MHC I类或II类抗原形成复合物。经过阳性选择后的胸腺细胞如能识别DC或巨噬细胞表面自身抗原与MHC抗原复合物,即发生自身耐受而停止生长,而不发生结合的胸腺细胞才能继续发育,离开胸腺迁移到外周血液中去。

12.人成熟T细胞、B细胞可分为哪些亚型?★

答:⑴根据TCR组成肽链:αβTCR T细胞;γδTCR T细胞。

⑵根据膜CD分子:①CD4+ T细胞:Th1;Th2。②CD8+ T细胞:Tc③CD45RA T细胞:未受抗原刺激。④CD45RO T 细胞:记忆T细胞表达。

⑶以功能分:①细胞毒性T细胞(Tc,CTL):具杀伤靶细胞作用。②辅助性T细胞(Th):具有辅助免疫细胞行使功能的作用,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Th1:主要辅助T细胞,分泌IL-2、IFN-γ、TNF-β;Th2:主要辅助B细胞,分泌IL-4,5,6,10、TGF-β③抑制性T细胞(Ts):对免疫细胞发挥抑制效应。④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TDTH):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记忆性T 细胞(Tm)

13.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⑴CD4+Th1细胞:由CD4+细胞激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可引起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以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CD4+T细胞可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最重要的是:IL-2、TNF、淋巴毒素(LT)、干扰素(IFN-γ)。

⑵CD8+细胞毒T细胞:CD8+T细胞(CTL)能杀伤表达抗原的靶细胞,也可促使其细胞凋亡。它在抗毒感染、急性同种异型移植物排斥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中是重要的效应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CTL必须与靶细胞直接接触方有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分泌的多种细胞毒素有关,如:穿孔素、颗粒酶。

14.T细胞与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

答:T细胞;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 II类分子途径体呈;内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 I类抗原提呈,但也存在交叉提呈。

抗原的提呈及处理:

⑴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多肽片段;

⑵与MHC分子结合为多肽-MHC分子复合物;

⑶转移至细胞表面;

⑷与TCR结合;

⑸成为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完成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全程。

B细胞:

15.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答:1.溶细胞效应:补体系统的溶细胞效应可起免疫防御和监视的重要功能,同时也介导了溶细胞型变态反应。2.条理作用: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CR1、CR2、CR3等可与靶细胞或抗原的补体片段(C3b/C4b)特异结合,增强吞噬作用和胞内氧化作用,最终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3.补体的促进炎症作用:补体片段C3a、C5a、C4a等促进炎症,使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等。4.清楚免疫复合物:结合免疫复合物的补体,C3b可与红细胞、血小板的CR1结合,将免疫复合物运输到肝脏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补体活化片段经补体受体调节免疫细胞功能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提呈,C3d结合CR2调节B细胞功能。②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③参与多种免疫细胞效应功能,如何杀伤细胞,结合后可增强对靶细胞ADCC效应。

16.试述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

答:

17.试述细胞因子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答:

18.举例说明细胞因子共用链的生理意义★

答:节约;细胞因子功能替代;共用链缺失或功能缺陷,将引起严重后果,如IL-2R的链缺陷,将引起SCID。

19.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哪些?根据CD分子可将T细胞分成几个亚群?各有何生理作用?答: 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1.T细胞可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在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极其作用①TCR-CD3复合物:TCR识别抗原,CD3分子转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②CD4和CD8分子:辅助TCR 识别抗原和参与T细胞欧化信号的转导。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使活化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扩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④丝裂原结合分子:与相应丝裂原结合后,可直接诱导静息T细胞户、增生和分化。⑤其他:IL-1R、IL-2R、IL-4R、IL-6R、IL-7R与活化增殖分化密切相关,FASL(CD95)诱导细胞凋亡。T细胞分群①初始T细胞: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识别抗原,无免疫效应功能。②效应T细胞:不参与淋巴结细胞再循环,而是向外周组织迁移。③记忆T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接受抗原刺激后可迅速活化,并分化为记忆性T细胞和T细胞。④γδT细胞:分布于皮肤黏膜,是皮肤的表皮内淋巴细胞和黏膜组织上皮内淋巴细胞的组成。⑤αβT细胞:识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并且有自身MHC限制性。⑥CD4 +T细胞:识别由13-17个残基组成的外源性抗原肽,受自身MHCⅡ类分子的限制,活化后分化的效应细胞,主要为TH细胞,但也有少数CD4+T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

⑦CD8+T细胞:识别8-10个残基组成的内源性抗原肽,手自身MHCⅠ类分子限制,活化后分化的效应细胞为TC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可特异性杀伤靶子细胞。⑧TH细胞:TH1、TH2分别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TH3通过分泌TGF-Β对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另外,CD4=T细胞还可分化为Tr1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⑨TC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CD4+、CD25+调节性细胞(TR)在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及自身免疫应答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TR可下调

靶细胞IL-2Rα链的表达,进而达到抑制靶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抑制APC的抗原提呈功能,使靶细胞得不到足以活化的刺激信号。(HLA I 分子受体起信号转导作用。NK1.1+CD4+T:专一识别脂类抗原(CD1d呈递)、非MHC约束。作用:细胞毒(穿孔素、Fas/FasL)免疫调节:IL-4, IFN-γ作用:HLAII分子受体、HIV分子受体起信号转导作用。)

20.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有何条件及酶完成?

答:

21.通过应答清除抗原可分为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机体从接触到清除的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的意义及结局

答:

22.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几种?作用有何不同?根据CD分子可将TC细胞分为几个亚群?各有怎样的生理功能?根据TH可分为几个亚群?各有何功能?

答: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有T细胞和B细胞,成熟T细胞只能表达CD4或CD8分子,即CD4+T 细胞或CD8+T细胞,CD4和CD8分子的主要功能是: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CD4分子和CD8分子分别与MHCⅡ类和Ⅰ类分子结合,可增强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CR识别抗原,所以CD4和CD8分子又称为T细胞的辅助受体,另外CD8和CD4分子分别与MHCⅠ和Ⅱ类的分子的结合也是CD8+T细胞和CD4+T细胞识别抗原分别具有自身MHCⅠ类和Ⅱ类限制性的原因。CD4和CD8分子的作用除了辅助TCR识别抗原外还参与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转导过程。CD4分子还是HIV 壳膜蛋白,GP120受体与CD4分子结合是HIV侵入并感染CD4+T细胞的机制之一。CD4+TH 亚群:初始CD4+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分化为TH0细胞,TH0细胞继续分化为三种TH 细胞群,即TH1、TH2、TH3。TH1: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机制,特别是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TH2: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抗体的生成,故TH2细胞主要作用是增强B西百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TH2细胞在变态反应及抗寄生菌感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TH3:抑制TH1细

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CD8杀伤性T细胞: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机制(1)分泌穿孔素、颗粒酶、细胞溶解素及淋巴毒素直接杀伤。(2)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靶细胞凋亡。

23.肿瘤怎样逃逸、回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

答: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

肿瘤抗原的变异: 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率高

MHC分子表达水平下调

肿瘤表达抗原的调变: Ag-Ab被肿瘤细胞内吞或甩脱

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分泌因子如TGF-,IL-10等

肿瘤细胞的“漏逸”: 生长过快,超越了机体的抗瘤能力

肿瘤细胞的“蒙面术”:合成大量的糖萼,形成多糖包被.

肿瘤细胞缺乏协同刺激因子:缺乏第二信号

肿瘤细胞抗凋亡:表达抗凋亡产物;表达Fas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体液免疫

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抗体的调理作用

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

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或丧失

细胞免疫:抗肿瘤中作用更重要

T细胞: 本身的作用和分泌细胞因子两方面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NK细胞: 早期很重要,因其的非特异性, 不需补体和抗体,不需预先活化,无

需肿瘤特异性和MHC 的限制

T细胞:全身上皮组织,无MHC 的限制

巨嗜细胞: APC 和溶解肿瘤细胞的作用

(完整版)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doc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 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 B 细胞: CD19、CD20、 CD21、 CD22 (成熟 B 细胞的 mIg 主要为 mIgM和 mIgD)同时检测 CD5分子,可分为 B1 细胞和 B2 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 CD3(多链糖蛋白);辅助 T 细胞的标志是 CD4;杀伤 T 细胞的标志是 CD8; T 细胞受体 =TCR。 T 细胞和 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 CD4-CD8+ =细胞毒性T 细胞( Tc 或 CTL)(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 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 PHA)刀豆素( CONA)刺激 T 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 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 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 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 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 CD16( ADCC)、 CD56。 测定人 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 细胞株,而测定小鼠胞株。NK细胞活性则常采 用 YAC-1 细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表达 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 sIg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 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 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章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46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机体修复损伤的能力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能力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是 A、固有性免疫应答 B、适应性免疫应答 C、细胞免疫应答 D、体液免疫应答 3、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骨髓和脾脏 B、骨髓和胸腺 C、脾脏和淋巴结 D、胸腺和淋巴结 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 A、中枢免疫器官 B、外周免疫器官 C、骨髓 D、胸腺 5、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的结果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D、适当时有利,过强或过弱时有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 A、单核吞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2、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粒细胞 D、靶细胞 E、抗原提呈细胞 3、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 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4、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能识别异己 B、有记忆性 C、有特异性 D、有MHC限制性 E、多种细胞协同完成 5、免疫系统包括: A、免疫原 B、免疫细胞 C、免疫分子 D、免疫组织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 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 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 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1952年建院名 为北京医学院;1954年被确定为重点医学院校;1984年经 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 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8月28日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 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再次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 大学;2000年4月3日与北京大学合并为新的北京大学。 医学部有教职工一万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8420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535人,其中10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0名长江特聘学者,28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45名博士生导师。各类在校学生9097人,其中博士生702人,硕士生906人,本科生3086人,专科生677人,成人教育学生3563人,留学生163人。医学部接收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和留学生到校学习。 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北大一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医院)、临床肿瘤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公共教学部。 医学部学科齐全,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实验学、应用药学、生物医学英语等本科专业。有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科学技术史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岗博士生导师245人,硕士导师人数931人。学校以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体,同时又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基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医学部还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 医学部有2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在医学院校中连续十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名,完成科研课题和所获各类科研基金以及

(完整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免疫的概念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抗原的概念 5.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6.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7.抗原特异性:概念、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的概念、类型 8.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9.抗原的分类 10.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1.抗体与Ig的概念 12.Ig的基本结构 13.Ig的水解片段 14.Ig的血清型 15.Ig的生物学功能 16.人工制备的抗体的特点 17.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1.C3的生物学功能 22.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 2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4.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5.MHC、HLA复合体与HLA分子以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6.HLA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的产物 27.HLA-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 2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

29.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 30.BCR的胚系基因以基因片段形式存在,如何经基因重排才能编码表达功能性BCR 31.BCR多样性的机制:B细胞的发育阶段,期间的主要事件 32.B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有 33.B细胞的分类 34.B细胞的功能有 35.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36.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37.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38.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39.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和活化 40.C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41.CD8+CTL细胞杀死靶细胞机制 42.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3.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44.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45.TD-Ag 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 46.B细胞的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47.免疫应答 48.免疫耐受 4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50.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5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2.免疫调节包括那几个方面 53.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54.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55.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 56.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双抗夹心法及间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57.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常用试验方法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86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 Rh 抗原B. AFP C.HLA 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2 B.HLA C.SLA D . 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 的转化酶是 () A. C4b2a B. C4b2a3b C.C3bBb D. 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 IgG 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1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 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 C2a B.C4b C.C5a D. C3b 10.主要由 T 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 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IL-6 D . 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 12. X- 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 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选择题: 1.机体免疫稳定功能低下,可导致()A.免疫缺陷病B.免疫增殖病 C.自身免疫病D.恶性肿瘤2.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 A.超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 C.肿瘤D.免疫缺陷病3.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 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 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 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 4.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是A.免疫学的三大内容 B.免疫细胞的三大功能 C.免疫器官的三大功能 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5.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 C.英国D.俄罗斯 6.免疫自稳功能是指: A.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B.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D.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E.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7.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B.骨髓C.脾 D.淋巴结E.法氏囊 8.人类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器官是:A.骨髓B.脾C.淋巴结 D.胸腺E.腔上囊 9.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是: A.识别阶段B.活化阶段 C.活化和效应阶段 D.识别和效应阶段 E.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 10.CD4+T 细胞与CD8+T 细胞数的正常比是: A.2~2.5 B.1.5~2 C.>2.5 D.<0.5 E.0.5~1 11.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A.NK 细胞B.TH 细胞 C.Ts 细胞D.Tc 细胞 E.TCRαβ+细胞 12.与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相结合形成EAC 玫瑰花环的物质是: A.CD32 B.CD35 C.CD21 D.CD40 E.CD80 13.T 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 花环的分子是: A.CD8 B.CD2 C.CD28 D.CD3 E.CD4 14.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Ig主要是:A.IgE B.IgD C.IgG D.SIgA E.IgM 15.具有调理作用的主要Ig是: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6.Ig 的生物学功能是: A.调理作用B.呈递作用 C.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D.细胞毒作用 E.参与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17.介导ADCC 的主要细胞是: A.T 淋巴细胞B.B 淋巴细胞 C.NK 细胞D.中性粒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二者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本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14学时;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具体学时数分配如下: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

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3.了解医学免疫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形态检查法。 4.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 5.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 2.熟悉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 资料-超全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自考试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2008年7 月自考试卷 全国自考2008年7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湖北自考网11月27日整理 课程代码:028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 A.Rh抗原B.AFP C.HLA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 A.H-2B.HLA C.SLAD.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的转化酶是( ) A.C4b2aB.C4b2a3b C.C3bBbD.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IgG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 A.肿瘤抗原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 A.C2aB.C4b C.C5aD.C3b 10.主要由T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 A.IL-1B.IL-2 C.IL-6D.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费下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一、选择题(60分) 10、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 A 内毒素 B 抗毒素 C 抗生素 D 维生素 11、欲杀灭芽胞,需选择( ) A 煮沸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巴氏消毒法 D 高压蒸气灭菌法 12、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是( ) A 漂白粉 B 70%乙醇 C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D 碘液13、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 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C 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D 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14、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 A 转导 B 转化 C 接合 D 溶原性转换15、关于正常菌群错误叙述的是 ( ) A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 B —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C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 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16、医院内感染不包括 ( ) A 术后感染 B 输血后肝炎 C 住院期间发生的骨折 D 陪护人员感染17、目前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 霍乱弧菌肠毒素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C 葡萄球菌肠毒素 D 肉毒毒素 18、不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肉毒梭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19、关于抗感染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C 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D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20、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 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 C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D 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21、能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 A 卡介苗 B 破伤风抗毒素 C 丙种球蛋白 D 抗病毒血清、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附件4: 医学部2015级本科生体检时间安排 时间:9月8日(周二)7:30-10:00 体检;京外生源学生须接种疫苗,北京生源自愿接种疫苗; 9月11日(周五)12:00-13:00看结核菌素实验结果。 9月12日(周六)8:00-11:30拍胸片 体检须知: 1.体检当天请到财务室缴纳体检费136.17元,请刷卡。不收现金,同时领取体检表。 2.请务必将体检表及化验单上要求您详细填写的项目工整填写清楚。 3.体检前日应清淡饮食,禁酒,保证睡眠。 4.请空腹抽血化验,自备食物于采血后进食。 5.抽血后请在针孔处按压五分钟,不要揉,不要抬起棉签看针孔,以免造成局部淤血。 6.请于9月12日(周六)8:00-11:30到北医三院门诊二层放射科拍胸片。持体检表到放射科窗口登 记,然后在检查室外等待拍胸片。拍完胸片后将完成全部体检内容的体检表交回校医院注射室(交 表时间:9月12日9:00-11:30 14:00-15:30)。 7.注射结核菌素实验后,注射部位请勿触碰,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三天后看结果,请务必于9月 11日(周五)12:00-13:00在校医院一层中厅看结果;过时将无法准确判断试验结果。 8.体检当天请勿洗澡,避免感染。 9.疫苗接种费用麻风腮88.50元,首次进京外地生源须接种,北京生源自愿接种,请刷卡,不收现 金。 10.接受疫苗接种注射后,请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胸片拍片流程: 1、将体检表基础信息填写完整。 2、9月12日持体检表到三院门诊二层放射科窗口登记。 3、在检查室外等待拍胸片。 4、拍完胸片后将完成全部体检内容的体检表交回校医院注射室(交表时间:9月12日9:00-11:30或 14:00-15:30)。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半数感染: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使一定体重的某些实验动物半数感染的最小毒素量或最少细菌数。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的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了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细胞的DNA 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不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软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显现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中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肾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过程。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同时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doc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指导 (供医疗、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主编:彭效祥 班级: 学号: 姓名: 山东万杰医专微免教研室编制 2007年6月12日

目录 实验项目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3) 实验项目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4) 实验项目三细菌的分布 (6) 实验项目四细菌的消毒及药敏试验 (7) 实验项目五血型抗原检测 (9) 实验项目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10) 实验项目七细菌凝集反应 (12) 实验项目八琼脂双扩散试验 (13)

实验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能独立用油镜观察细菌标本。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胞等。 二、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2、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 2、标本(鞭毛、荚膜、芽胞、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四、实验原理 细菌较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显微镜放大1000倍后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五、实验步骤 1、显微镜油镜使用由指导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己操作 2、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个人操作 个人使用油镜观察细菌中的球菌、杆菌、弧菌等形态标本片。 3、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示教 认真观察示教标本——芽孢、荚膜及鞭毛形态。 六、实验报告要求 绘出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及结构图。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避免压碎标本片和损坏镜头

八、思考练习 1、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细菌 2、绘制出细菌常见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涂片的制作。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内容 1、细菌涂片制作 2、革兰氏染色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取菌环、玻璃片、生理盐水、酒精灯 2、搪瓷盆、支架、冲洗瓶、染液(结晶紫或龙胆紫、碘液、 95%酒精、稀释复红) 四、实验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 含脂类少,乙醇不易透入, 95%乙醇可使细胞壁脱水,细胞间隙缩小,通透性下降,阻碍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渗出;而G-菌的细胞壁结构较疏松, 含脂类量多.易被乙醇溶解, 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 细胞内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被溶出而脱色. 2、G+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被脱色,G-菌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易被脱色。 3、G+菌等电点(PH2-3)比G-菌等电点(PH4-5)低,在同一PH染色环境中,G+菌比G-菌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72 理论环节学时数:56 实践环节学时数:1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开课单位: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性质:该课程是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状、补体的活化机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抗体的功能、机体免疫应答机理、临床免疫学,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医学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实践,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说出常见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2、应用病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及采集、运送检验标本。 3、初步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粪便蠕虫卵检查等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 4、应用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与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5、在免疫学防治和诊断工作中,能应用免疫学理论和一般技术。 6、勤奋学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事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与同学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理论教学容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整理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①直接~: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 ②间接~: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其敏感度高于直接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用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A》

大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作业 免疫学概论、第 1 章至第15 章、第8 章、第24 章 一 、单项选择题(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E.肠淋巴组织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 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C. 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4. 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5. 细胞因子不包括 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 D.生长因子E.干扰素 6. 介导I 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7.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 区 B.VH 区 C.CL 区 D.VL 区 E.VH 与VL 区 9.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C5b~9 B.C6b~9 C.C5b~7 D.C5b~8 E.C6b~8 10.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γδT 细胞 B.αβT 细胞 C.NK T 细胞 D.NK 细胞 E.B1 细胞 二、名词解释(以下选做4 小题) 1. 抗原 2. 抗原决定簇 3. 抗体 4.

5. ADCC 6. 补体 7. 细胞因子 8. 变态反应 第2 页共16 页第3 页共16 页 三、填空(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 Ig 的水解片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IgG 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IgM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SIgA 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 干扰素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常见的抗原提呈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年 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的首批招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毒理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全球卫生、卫生检验(筹)九个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设在学院内。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各1个(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学院设有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北京大学卫生应急管理中心、北京大学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中心、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老年健康服务研究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全院教职员工173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44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43人,研究生导师86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与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球健康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高素质、复合型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选拔方式 全国统一考试: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进行。 三、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有志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在职人员; 3.考生学历(力)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MPH。 4.至少工作3年以上(含3年)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超全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7、MHC 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 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点

免疫学简介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免疫细胞的激活、增值、分化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分子 免疫应答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副主席报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值、分化的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信息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和协同刺激双信号后分化为效应细胞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另外有少量T、B细胞在增值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成为记忆细胞 免疫应答效应多为生理性,是机体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的清楚效应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免疫器官按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有淋巴结、脾及扁桃体等组成。单核细胞核淋巴细胞经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进出于外周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形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网络。 (一)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 2、胸腺:是一级淋巴上皮组织,是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TSC)和胸腺细胞组成。 (二)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1、淋巴结:分为皮质区及髓质区。皮质区主要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又称为非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中心是髓质区,由淋巴索和淋巴窦组成,淋巴索为之谜聚集的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浆细胞、T细胞及巨噬细胞 淋巴结主要功能:是共淋巴细胞栖息和增值的场所;是适宜于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发挥免疫应答的基地;是淋巴液运行中监视清除病原体异物的过滤监控站 2、脾:是富含血管的最大外周淋巴器官。 3、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有B细胞、T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受局部侵入的病原体激活执行固有和适应性的免疫应答,使B淋巴细胞活化分化为浆细胞,产多种Ig类别的看那个题,其中最主要的是IgA及分泌型IgA,执行体液免疫及局部特异免疫作用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归巢 三、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核NK细胞 1、T细胞外周血中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70%-75%。 (1)、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可表达于所有的成熟T细胞表面。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是由TCR特异识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肽,CD3分子转导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TCR与CD3分子通过盐桥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TCR识别抗原的这一特点构成MHC限制性的基础 (2)簇分化抗原(CD):是区分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T细胞发育不同阶段的亚群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