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

(外科)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

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

王秋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腹腔镜外科实质上是微创理念指导下的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发扬光大结出的硕果之一。近20年的现代腹腔镜外科实践表明,腹腔镜手术的基本原则源于传统外科又高于传统外科。

任何手术基本上都是暴露、切开、分离、止血、缝合、打结六项操作基本功的有机组合与完整体现。但腹腔镜手术由立体视觉变成了平面视觉,以气腹和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暴露手术野,代替了传统的暴露方式,失去了手指直接触诊和紧急处理功用,变成了较为依赖现代电外科设备和长杆器械远程操作。此外,原来开腹手术需在半盲状态下操作的部位(膈顶、盆腔)在腹腔镜手术时由于图像放大、光照良好,以及腹腔镜手术器械善于在狭小腔隙内操作的优势而变得较为容易;原来在开腹手术中易于操作的缝合打结技术因穿刺套管将操作器械限制于立体锥形的空间内而在腹腔镜手术中变得困难费时。但只要精心钻研技术,不仅可以扬腹腔镜技术之长,而且可以不断克服开展腹腔镜手术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镜视轴枢原则

以腹腔镜、靶目标和监视器构成整台手术的中轴线。人员站位和穿刺孔均应围绕着该中轴线设计、实施。

二、平肘站位原则

调节手术台使患者造气腹后前腹壁的高度与术者90°屈肘持平,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术者操作时的疲劳程度,最符合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

三、上肢等长原则

手术台上的各种缆线(冲吸管线、电外科缆线、光缆、摄像缆线等)固定点以上的长度与术者上肢等长,大致等于术者身高减去100cm。

四、三角分布原则

腹腔镜与术者左右手操作孔尽可能地分布成倒等边三角形,其他辅助操作孔围绕着该核心三角根据手术需要灵活布孔。

五、60°交角原则

指术者左右手器械在靶目标内配合操作时的交角越接近60°就越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六、自下而上原则

由于腹腔镜手术的视角中心轴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视角中心轴发生了90°的转移,因此,腹腔镜手术多从靶目标的正下方开始向其前下和后下方解剖游离,而开腹手术则多自靶目标的正前方开始向其前下和前上方分离解剖。

七、梯度凝固原则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电外科设备凝切管状组织结构时采用6-8-10的凝切手法可使其断端形成较长且有梯度的蛋白凝固带,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和术后因管腔内压力变化导致的断端凝痂脱落而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性。

八、血供守恒原则

当某一靶目标的主供血管较经典解剖中通常所见的细小时应高度警惕其侧支、变异支或穿通支血管的存在。

九、阶段递进原则

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进行。切忌在基本功不扎实时寻求“大跃进”,否则会放“卫星”不成成“流星”。

十、全面优化原则

本着个体化原则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术者拥有的技能和各种客观的物质条件,为每一位患者优化设计理念与手术目的、优化麻醉与手术方式、优化应用程序与围手术期管理。

腹腔镜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浅谈腹腔镜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电子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的148例急腹症患者在普外科手术中运用腹腔镜的临床资料,男患88例,女患60例,平均年龄为33.5±18.6岁。分为观察组100例(手术中使用腹腔镜)和对照组48例(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43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中显效5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laparoscopy in acute abdomen has unique advantages, both the diagnosis but also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reliable,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words】laparoscopic; lacteal peaceful ;acute 腹腔镜具备组织伤害小、恢复期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等显著特点,因此在普外科急腹症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得到了全面的 使用,该技术已成为普外科处理临床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临 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的148例急腹症患者在普外科手术中运用腹腔镜的临床资料,男病患88例,女病患60例,平均年龄为33.5±18.6岁。其中57例结石性胆囊炎,38例属于胆囊颈部结石;57例急性阑尾炎,27例普通阑尾炎,17例化脓

(外科)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

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 王秋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腹腔镜外科实质上是微创理念指导下的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发扬光大结出的硕果之一。近20年的现代腹腔镜外科实践表明,腹腔镜手术的基本原则源于传统外科又高于传统外科。 任何手术基本上都是暴露、切开、分离、止血、缝合、打结六项操作基本功的有机组合与完整体现。但腹腔镜手术由立体视觉变成了平面视觉,以气腹和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暴露手术野,代替了传统的暴露方式,失去了手指直接触诊和紧急处理功用,变成了较为依赖现代电外科设备和长杆器械远程操作。此外,原来开腹手术需在半盲状态下操作的部位(膈顶、盆腔)在腹腔镜手术时由于图像放大、光照良好,以及腹腔镜手术器械善于在狭小腔隙内操作的优势而变得较为容易;原来在开腹手术中易于操作的缝合打结技术因穿刺套管将操作器械限制于立体锥形的空间内而在腹腔镜手术中变得困难费时。但只要精心钻研技术,不仅可以扬腹腔镜技术之长,而且可以不断克服开展腹腔镜手术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镜视轴枢原则 以腹腔镜、靶目标和监视器构成整台手术的中轴线。人员站位和穿刺孔均应围绕着该中轴线设计、实施。 二、平肘站位原则 调节手术台使患者造气腹后前腹壁的高度与术者90°屈肘持平,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术者操作时的疲劳程度,最符合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 三、上肢等长原则 手术台上的各种缆线(冲吸管线、电外科缆线、光缆、摄像缆线等)固定点以上的长度与术者上肢等长,大致等于术者身高减去100cm。 四、三角分布原则 腹腔镜与术者左右手操作孔尽可能地分布成倒等边三角形,其他辅助操作孔围绕着该核心三角根据手术需要灵活布孔。 五、60°交角原则 指术者左右手器械在靶目标内配合操作时的交角越接近60°就越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六、自下而上原则 由于腹腔镜手术的视角中心轴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视角中心轴发生了90°的转移,因此,腹腔镜手术多从靶目标的正下方开始向其前下和后下方解剖游离,而开腹手术则多自靶目标的正前方开始向其前下和前上方分离解剖。 七、梯度凝固原则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电外科设备凝切管状组织结构时采用6-8-10的凝切手法可使其断端形成较长且有梯度的蛋白凝固带,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和术后因管腔内压力变化导致的断端凝痂脱落而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性。 八、血供守恒原则 当某一靶目标的主供血管较经典解剖中通常所见的细小时应高度警惕其侧支、变异支或穿通支血管的存在。 九、阶段递进原则 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进行。切忌在基本功不扎实时寻求“大跃进”,否则会放“卫星”不成成“流星”。 十、全面优化原则 本着个体化原则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术者拥有的技能和各种客观的物质条件,为每一位患者优化设计理念与手术目的、优化麻醉与手术方式、优化应用程序与围手术期管理。

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方法

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方法 (一)模拟训练箱操作技巧培训 通过训练帮助腹腔镜手术的初学者开始适应从直视下的立体视觉过渡到监控器的平面视觉,进行定向和协调的适应,以及熟悉各种器械操作技巧。 腹腔镜手术深部的操作与直视手术操作不仅有深浅巨细的差别,更有视觉、定向和动作协调上的差别。初学者必须通过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变化。直视手术的便利条件之一是术者双眼形成的立体视觉在观察物体和手术野时,因视角不同,能区别远近和相互间的λ置,进行精确的手法操作。通过腹腔镜、摄像和电视监视系统所获得的影像,相当于单眼视觉所见,缺乏立体感,因而判断远近距离时易产生误差。至于窥镜形成的鱼眼效应(腹腔镜在稍微偏转时,同一物体在电视屏幕上即呈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则更须术者逐渐适应。因此在训练中,要学会把握影像中各物体的大小,结合原实体的大小去估计它们与腹腔镜接物镜镜面间的距离,进行器械操作。术者和助手要有意识的强化平面视觉感,以手术部位脏器和器械经光镜透视后的形状和大小,影像光线的强弱判断器械与脏器的确切位置,进行操作。 正常的定向和协调能力是手术操作成功的必要条件。术者根据视觉和定向所获取的信息确定目标方位和距离,运动系统协调动作进行操作。这在日常生活和直视手术中已经形成完整的反射,习以为常。在内窥镜操作,例如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由于窥镜的方向与操作的方向保持一致,术者的定向方向和运动协调上也易于适应。但在电视腹

腔镜手术时,以往经历形成的定向与协调往往导致错误动作。例如术者站于仰卧病人的左侧,而电视屏幕置于病人脚端,此时如电视影像显示精囊的位置,术者会习惯地将器械伸向电视屏的方向,并误认为这是在接近精囊,而实际上应将器械伸向深面才能到达精囊。这是过去直视手术和窥镜内操作形成的定向反射,在电视腹腔镜手术时就不适合,术者在观察电视影像时要有意识的确定手中掌握的器械与病人腹内有关脏器的相对位置,作适当的进、退、旋转或倾斜等动作,并掌握幅度,方能在手术部位进行确切的钳、夹、牵拉、电切、施夹、打结等处理。术者和助手要根据各自的位置,从同一电视影像上确定自己所持器械的方位,方能配合操作。腹腔镜的位置应尽可能少变动,稍加转动就可能使影像旋转,甚至颠倒,使定向和协调增加难度。在训练箱或氧气袋中多次练习,互相配合,能使定向和协调能力更好的适应新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 1、眼-手配合训练 在训练箱内的底板上放置一张画有16个字母和数字的图纸以及相应字母和数字的16个小纸板。学员眼睛注视监视器屏幕,听指令,分别用右手、左手持抓钳指向相应的方位;并分别用左手和右手随意调换各个小纸板的位置。 抓豆训练 在训练箱底板上放置一小撮黄豆和一个窄口瓶,分别用左右手持抓钳将黄豆逐一移入窄口瓶内。可以调整黄豆与窄口瓶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训练准确的定位技能。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腹腔镜术的病理生理学】腹腔镜所需的气腹和患者体位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使麻醉管理复杂化。在一些腹腔镜手术中,难以确定的内脏损伤和较难估计的失血量,是腹腔镜麻醉中高危险因素。 麻醉医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腹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或当不可能避免时,需要对这类改变有足够的反应,并且在术前对此现象有一定的评估和准备。 一、腹腔镜通气和呼吸功能的 目前腹腔镜气腹的常规方法是向腹腔内充入CO2。这会影响通气呼吸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四项主要的呼吸并发症:CO2皮下气肿,气胸,支气管内插管和气栓。 1、通气改变 气腹减少了胸肺顺应性。在健康,肥胖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Ⅲ-Ⅳ级的患者中,顺应性减少30%-50%;但是压力容量环并没有形状上的改变。一旦气腹建立并保持稳定,该顺应性及不随患者的体位倾斜改变,也不会因为为避免术中高碳酸血症而增大的分钟通气量改变。 2、PaCO2的增高 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Trendelenburg位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头高位的平稳的CO2气腹过程中,CO2充气后15-20分钟机械通气的患者PaCO2升高到一定程度。因此,在此期间以后任何PaCO2的显著升高需要考虑是否与CO2气腹有关,如CO2皮下气肿。PaCO2的升高与腹内压相关。局麻下的腹腔镜手术中,PaCO2维持不变,但分钟通气量显著增加。通过增加通气频率而非潮气量的增加,可以达到过度通气的目的。然而,在存在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中,代偿性的过度通气由于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和胸肺顺应性的下降使呼吸功增加,因而不足以避免高碳酸血症。由于PaCO2达到高峰需要15-30分钟的时间,因此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时间应当限制在低腹内压的短时间操作。 如果没有术中阻碍,在健康患者中使用二氧化碳探测仪和脉氧监测,可以有效的监测PaCO2和动脉氧饱和度。。在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存在CO2排泄功能障碍,或者是存在有急性心肺疾病的原本健康的

普外重点专科实施方案

普外重点专科实施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XXXX人民医院普外科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负责人:XXX 2015 年 X 月

内容: 一、摘要 二、背景分析 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四、分年度实施计划 五、督导与评估 六、预算

一、摘要 我院普通外科是医院的微创治疗中心,主要包括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为主的综合科室,拥有病床60张,医生15人,护士26人;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6名。我院腹腔镜治疗有很高的声誉,开展各类腹腔镜手术千余例。但我科主要不足建院时间较短,知名度相对较小,病源少;科室人员学历偏低,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医务人员主动性差;科室人员少,医生没有走专业化的道路,各个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微创外科是未来手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作为普通外科,腹腔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胃肠、结直肠、泌尿、妇产等外科的各个领域。不断减少手术的创伤始终是外科医生不懈追求的目标。为此,近年来,在外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微创外科技术,包括腹腔镜和内镜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手术技术与手术器械不断发展与创新。而腹部微创手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其中的LC 等术式已成为“金标准”,腹腔镜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优势远远超越了常规术式。我省于国内首先开展腹腔镜手术,至今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微创外科的发展上较为缓慢,提高手术质量和规范已是当务之急。 微创外科发展至今,已成为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方法层出不穷,当前微创手术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我院地理位置特殊,地处边疆少数名族聚集区,周边大多

腹腔镜手术器械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第

附件2 第二类腹腔镜手术器械产品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第二类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是对腹腔镜手术器械产品的一般要求,审评人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并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补充要求。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主要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现行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管理类别为第Ⅱ类,与腹腔镜配套使用、供腹腔手术操作用器械,分类编码为6822。 目前临床与腹腔镜配套使用的手术器械种类繁多,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与腹腔镜配套的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软性消化道内窥镜配套使用的器械、一次性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则不在本原则中描述。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产品的命名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的通用名称。产品名称在通用名称基础上可带有表示用途、使用方式或结构等描述性词语,举例如下: 1.腹腔镜手术器械。 2.腹腔镜手术分离钳/抓钳/剪等(用途)。 3.可弯曲腹腔镜手术器械(结构)。 4.重复性使用腹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方式)。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腹腔镜手术器械,通常由穿刺器及其转换器(用于穿透体壁建立手术器械进出通道的穿刺器);气腹针(用于建立气腹);分离钳、剪刀、抓钳(用于手术中进行分离组织、剪切组织、抓取组织的各类功能钳);持针钳、推结器、打结钳、荷包钳、腹壁缝合钳(用于手术缝合操作);扇形钳、拉钩(用于手术中拨、挡、拉器官、组织,提供更佳手术视野);施夹器(钳)(用于施放钛夹、结扎夹等);冲洗吸引器械(用于手术中作内腔冲洗和吸引,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取物钳、活检钳(用于手术中取出组织、标本、异物);举宫器(用于举托子宫);靶式钳(用于夹取吻合器等其他器械配件);造影钳、穿刺针(用于手术中注液、抽液用);切开刀(用于切开胆道等组织);腹腔镜甲状腺手术用的专用注水器、分离器、剥离器等;其他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器械,如圆棒、量棒、引导棒等组成。 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各类产品的典型外形结构图如下: 1.穿刺器及其转换器、气腹针 图1穿刺器示意图

腹腔镜手术和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腹腔镜手术和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微创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创伤以及并发症要小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但是,由于其所特有的特点决定其有可能产生高碳酸血症、气体栓塞、气胸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有的来源于手术本身,有的来源于麻醉的处理不当。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是对麻醉医生围麻醉期管理相当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发现术中发生的意外。 一气胸 气胸是微创手术比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一些腹腔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腹腔镜下膈疝修补等手术中。在一定的麻醉深 度肌肉松弛良好条件下下,病人突然发生大幅度心率加快,与此同时气道压力升高,一定要首先考虑可能发生气胸。一方面,马上停止人工气腹,排净腹腔内气体。另一方面,听一侧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片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发生气胸的主要原因有术者术中分离腹腔粘连时伤及胸膜以及气管插管误入一侧支气管,潮气量过大造成。 二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长时间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体格肥胖的老年病人。主要是因为气体经穿刺锥进入皮下,轻度的皮下气肿一般无需处理,术后很快自行吸收。而类似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等手术,术中需要头低足高位,有时会有大量气体通过穿刺锥进入皮下,遍布前胸、乳房、颈部甚至面部眼睑。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病

人存在因二氧化碳蓄积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此时应立即停止手术, 排净腹腔内的残余气体,局部加压使气体尽量排除,过度通气同时更 换新鲜的钠石灰。 三气体栓塞 气体栓塞是腹腔镜手术中比较罕见的并发症,但绝对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很多外科医生造人工气腹时不再使用气腹针,所以产生气体栓塞的主要原因为人工气腹压力过高、病人术中血压过低、手术创面优活动的静脉断裂出血点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等。治疗原则为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控制气体输入和扩散。具体措施包括立即解除人工气腹、吸入纯氧、左侧卧头低位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抽出中央静脉右心房内气体、高压氧治疗。如发生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处理。 四二氧化碳蓄积 二氧化碳蓄积是腹腔镜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后一小时以上的手术。在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下,当病人术中心率血压持续缓慢增高时,首先考虑人氧化碳蓄积。主要的原因还是吸收过快而排除缓慢。此时应及时降低人工气腹压力,更换新鲜的钠石灰的同时过度通气。必要时血气分析来明确诊断。 五反流误吸

腹腔镜下普外科手术配合(行业文书)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1.适应症: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以及结石直径大于3cm的无症状的胆囊结石。 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结石,以及发病24小时之内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 有症状和手术指征的胆囊隆起性病变,包括直径大于0.6cm的胆囊息肉。 估计病人对手术耐受良好者。 2.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麻 3.手术体位仰卧位头高脚低向左倾斜15-30度 4.手术切口脐口内下缘或内上缘,上腹正中线剑突下3cm处,右锁骨中线右肋缘下3cm处,右腋前线肋缘下。 5.备物 (1)基础敷料包,开腹单,手术衣4件包,4毛,持物钳、腹腔镜器械包 (2)ham-lock夹,密封穿刺器,,11#刀片,7#线,肥仔针,0、4/0蛋白线,5×7敷贴3个,10×6敷贴1个,黄色引流管,冲洗泵(胆汁外流时用),英泰止血纱2包,腔镜纱 (3)腔镜基础蓝、30°腹腔镜镜头,消毒的单极导线,细电勾,钛夹钳,绿色ham-lock钳、胆囊抓钳,胆囊取石钳 (4)2.5ml透明质酸钠 手术步骤手术配合 1、常规消毒铺巾同腹部开放手术 2、准备腹腔镜物品连接调节腹腔镜摄像系统、CO2气腹系统及电切割系统。酒精沙球消毒 术野。 3、建立气腹:递11#刀在脐窝下缘(有下腹部手术史者选用脐窝上缘)切开皮肤一小 口,用2把布巾钳提起脐孔周围组织,于脐孔切口插入气腹针,确认气 腹针插入腹腔后,连接CO2气腹机,建立气腹。 4、插入穿刺器:取出气腹针,经切口旋转插入10mm穿刺器,在内镜监视下于正中线剑 突下4-6cm处再置入10mm穿刺器,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置入5mm 穿刺器。穿刺完毕,依次观察肝,胆,膈,胃,十二指肠,肠及盆腔脏器 有无损伤。去头高脚低位,向左倾斜15-30度。视手术难易程度考虑是 否再置入一个5mm穿刺器。 5、分离胆囊管及血管,显露递有齿抓钳夹胆囊底部,递剥离钩,胆囊动脉 囊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侧用钛夹钳钳闭,近胆总管侧用ham-lock钳闭 囊动脉,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递剪刀剪断 6、切除胆囊,处理胆肝床区用电凝勾分离胆囊,术中用电凝止血,递小腔镜纱或吸引 7、取胆囊开房间灯和手术灯,递有齿海绵钳抓住胆囊颈部,在镜头指引下从另 外10mm切口处取出胆囊。 8、彻底检查术野,视情况清点物品数目,视情况放置英泰可吸收止血纱布和 2.5ml冲洗腹腔透明质酸钠。 9、放出腹腔内CO2气体,拔除取出内镜及器械。 穿刺器 10、缝合切口肥仔针7#线缝合腹膜,再用蛋白线缝合,酒精消毒切口,贴上敷贴。注意事项 体位:各穿刺器置入后及时调整体位,头高脚低,向左倾斜,以使肠管和网膜向左下移动,便于显露胆囊。

腔镜手术在普外科的应用

腔镜手术在普外科的应用 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势,经多年发展,腔镜手术向普外科的各个领域渗透。本文就普外科的腹腔镜进展作一综述。 1腹腔镜胃肠手术 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腹腔镜是近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随着腹腔镜应用的日益增多,逐步成为胃肠外科的发展趋势[1]。腹腔镜超声内镜可以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以及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期,帮助手术决策制定和有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防止进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日本胃癌学会颁布的2004年胃癌治疗指南推荐,腹腔镜胃切除术作为一种研究性治疗,应用于早期胃癌,如I a、I b或者Ⅱ期癌,疗效确切,而对于进展期胃癌,达到清扫D2、D3的要求。因为国内早期胃癌诊断率相对较低,进展期胃癌占有较大比重,所以主要是以腹腔镜下的D2、D1+d或+B淋巴清扫技术为主,其应用也逐渐得到普及。 研究表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具有一样的根治效果。美国对372例结、直肠癌的早期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现腹腔镜与开腹术3年生存率相同。西班牙专家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对108例开腹手术和111例腹腔镜根治术切除进行比较,两组之间总生存率无差异,而腹腔镜组无癌生存明显高于开腹组。这些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结果相近,而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生存。2009年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业制定了《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其中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作为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 欧美开展减肥手术行胃空肠转流术时发现血糖下降,选择肥胖2型糖尿病的创刊十周年庆典[C].2011. [12]张寰,阿扎提江.腹腔镜胰体尾切除临床应用价值[A].第四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C].2009. [13]郑民华.中国腹腔镜外科的现状与进展[J/CD].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3(1):1-6. [14]郑民华.腔镜手术在普外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2):1057-1059. [15]冯作忠.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道探查68例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3):208-209. [16]胡三元.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处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0):711-713.

腹腔镜外科知识,适用于一般科普

腹腔镜外科知识 什么是腹腔镜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 手术。腹腔镜手术多采用2-4孔 操作法,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 脐眼上,避免在病人腹腔部位留 下长条状的伤疤,恢复后,仅在 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厘米 的线状疤痕,可以说是创面小, 痛楚小的手术,因此也有人称之 为“钥匙孔”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楚,同时使病人的恢复期缩短,并且相对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 腹腔镜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腹腔镜目前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疾病的探查与治疗: (1)胆囊结石及胆道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乃腹腔镜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术,甚至可做胆道摄影或将总胆管结石取出。术后一、二天即可出院。 (2)急性腹痛及腹膜炎:腹腔镜的使用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及伤口,确立疾病的诊断,并将病变部位加以切除。

(3)消化性溃疡。 (4)肠阻塞:腹腔镜可用于肠阻塞之定位及诊断。对于单纯性之肠粘连可轻易以腹腔镜加以处理。 (5)腹股沟疝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于复发性疝气及双侧性疝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可充分辨识疝气缺损部位及腹内器官。 (6)胃肠道良性肿瘤:以腹腔镜配合术中内视镜可将胃肠道良性肿瘤切除并做胃肠道吻合,减少病人术后疼痛,加速病人复原。 (7)恶性肠胃道肿瘤:以腹腔镜从事恶性肿瘤之切除在目前并不适宜。但对于癌症分期、淋巴腺 转移情形及腹水之评 估则有很大的帮忙。 (8)腹部外伤:对 于腹部钝伤或穿刺 伤。腹腔镜可提供良 好的评估及治疗,减 少不必要的剖腹探 查。 (9)妇科:卵巢囊肿,不孕,宫外孕,良性疾病的子宫次全切和全切除,85%以上的传统妇科手术均可由腹腔镜手术替代。 (10)泌尿外科: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 (11)胸外科:胸外伤探查,良性疾病的肺叶切除等。

最新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相关要点 1 2 3 一、腹腔镜手术的病理生理特点 4 Co2人工气腹内压一般维持10—15mmhg、注气速度0.5—2L/min,成人腹内 5 气体维持3—4L。主要经腹膜吸收,吸收率约14ml—90ml/min。腹腔内的co2 6 在腹膜内压小于10mmhg时,co2吸收量与腹内压成正比,大于10mmhg时,co2 吸收量不再增加而呈平台,因腹内压增高,腹膜毛细血管受压,血流量减少,7 8 阻止了co2进一步吸收。吸收后的co2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成碳酸氢盐, 9 与血红蛋白结合而运输。血中的co2主要经肺排除,未排除的暂时贮存在体内, 主要在骨骼肌和骨内,术后逐渐排除。 10 11 12 二、人工气腹对呼吸功能影响 13 腹内压升高,使膈肌上抬,运动受限,至呼吸道峰压值增加,肺顺应性和 14 肺活量降低,呼吸死腔增大,co2排除减少,Paco2明显升高,BE和PH降低, 15 可出现高碳酸血症,因此,要求在人工气腹中施行过度通气。 16 17 三、人工气腹对循环系统影响 18 腹内压增高,小于18mmhg,可促使腹内脏器和下腔V的血回心,增加前负 荷;大于20mmhg,则阻碍血液回流,使前负荷降低。腹内压和co2刺激儿茶酚19 20 胺、血管加压素等分泌增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呼吸性酸中毒,缺o2反应 21 性交感神经刺激,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手术牵拉内脏和吸痰易于发 生。急性高co2血症可引起强烈的脑血管扩张,当Paco2从40mmhg上升到60mmhg, 22 23 脑血流量增加一倍,脑血容量也增加一倍,使颅内压升高

24 25 四、麻醉选择的原则 26 应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能避免co2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 27 1.全身麻醉,采用气管插管、肌松剂、施行控制呼吸,利于保证适当的麻醉28 深度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又可避免膈肌运动,利于手术操作,时最适宜的麻醉29 方法。 30 2.硬膜外麻醉则要求麻醉平面很宽,对循环影响大,手术刺激牵拉反射病人31 不适,常需辅用强效麻醉性镇痛剂,将带来呕吐、误吸的危险,加上气腹所致32 的生理改变不易纠正和控制,这些均是硬膜外麻醉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宜推荐33 采用。 34 35 五、麻醉中应注意的问题 36 1. 人工气腹后,因胃内压升高可能致胃液返流,出现误吸可导致吸入性37 肺炎、术前禁食、禁饮和应用抗酸药和H2受体阻滞剂以提高胃液PH。 38 2.在腹腔镜手术中较易出现气胸和皮下气肿,气胸多与膈肌损伤或先天39 性膈肌缺损有关,皮下气肿可能是穿刺部位有大量co2弥入皮下组织或腹内压40 过高所致。一旦出现,解除气腹并作腹腔闭式引流,观察呼吸情况作相应处理。 41 3.手术时间一般较短,要求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后遗症少。 42 4.麻醉诱导可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等。 5.麻醉维持可采用:七氟醚、安氟醚、异氟醚吸入,其中七氟醚的组织血 43 44 液溶解度低,血气分配系数也低,因此诱导和苏醒更迅速。

腹腔镜练习办法及手术技巧

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腹腔镜外科技术训练应包括模拟训练、动物试验及临床实践三个过程。 (1)模拟训练:利用腹腔镜手术训练箱,模拟人体腹腔,通过监视器图像进行腹腔镜手术技术训练。目前 ④施夹和缝合打结训练:腹腔镜手术中对胆囊管或血管的处理通常用台夹夹闭或缝合打结来完成,可选用不 同的动物组织来进行施夹及缝合打结训练; ⑤模拟胆囊切除训练:可选用带胆囊的猪肝,放入训练箱,安置好电刀电极,按照人体胆囊切除的程序,进 行胆囊切除训练。

(2)动物实验:在完成上述模拟训练后,选用解剖结构接近人体的动物进行腹腔镜动物实验,完成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训练。通常选用的动物有猪、狗或兔子。然而因设备、经费等条件限制,只能在条件较好 的培训中心才能进行动物实验,难以推广。 (3)临床实践:经过腹腔镜理论知识的学习、模拟训练和动物实验后,对腹腔镜手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 着腔镜外科的发展,必将成为所有外科医师的必修课,我们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缝合技术 和体内打结法一样,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下缝合技术也显得相当重要。初学者在进行临床腹腔镜手术缝合之前,应先摸拟训练设备下作反复的练习。

间断缝合:缝合前,用持针器抓住眼后的缝线,不要夹住缝针,使其可活动自如,根据针弯度直径的大小,如果针弯度直径偏大,可把的缝针稍扳直,然后顺着10mm或5mm套管纵向滑入,这样缝针就会跟着缝 线进入腹腔。 缝针到达缝合部位后,先用左手抓持钳夹住针,再用右手的针持夹在针体的中段,使针尖朝上,左手用无 可能先闭合血管。 (2)切除的组织要充分暴露辨认,确保切割的组织在切割时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 (3)采用结扎或止血夹的组织切割应保留足够长的残端以避免结扎或止血夹滑脱。 (4)分离粘连时应尽量靠近健康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其下方的器官。 (5)保证重要脏器远离分离切割的区域。 (6采用反牵引力暴露分离切割部位。

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方案

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加强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普通外科腹腔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 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包括腹腔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甲状腺腔镜技术、乳腺腔镜技术、经肛腹腔镜微创技术(TEM等诊疗技术。 普通外科涉及十二指肠镜、胃镜、结肠镜等消化腹腔镜诊疗技术参照《消化腹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外科设有普通外科病区或专业组,每年收治普通外科患者不少于500例,完成普通外科手术不少于20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有满足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工作需要的腹腔镜设备和相

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普通外科腹腔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普通外科腹腔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腹腔镜消毒火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 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 5年,普通外科病房开放床位数不少于60张,近5年累计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000例,其中开展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00例,技术水平在 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 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普外科常见的大手术

普外科常见大手术的护理 一、普外科常见的大手术 1、各种腹腔内肿瘤的切除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 2、各种腹腔脏器穿孔出血如:肝脾破裂出血、胃肠穿孔破裂。 3、胰十二指肠切除 二、手术患者的交接 1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工作:备好麻醉床,准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插线板。 2安全平稳搬动病人,保护伤口,输液管及引流管; 3了解病人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手术经过,了解病人的术中的失血失液及麻醉情况; 4查看病人的皮肤,输液,各种引流的放置及术后包扎情况; 5呼叫病人,了解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神志是否清醒; 6交接病人的物品; 7在交接单上签名。 三、一般护理 1卧位:全麻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气管导管未拔除的,

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的病人平卧6小时;当病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利于呼吸及循环,减轻腹壁张力,使病人舒适。 2饮食:一般禁食,待病人肠蠕动恢复,根据情况给予流质饮食或胃肠内营养。如:甲状腺、胆结石、疝、静脉曲张、胃、肠、PPH术的饮食。 3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观察病人面色,神志,瞳孔大小及变化,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尿量,血糖等,观察病人的伤口有无渗血及渗液,敷料有无脱落以及感染等情况; 4 吸氧:一般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2~3L/分,面罩给氧6~8L/分;一定注意检查鼻塞有无氧气流出。 5 保暖:对于年老体弱及大手术后的病人要注意保暖,以免病人过低体温引起循环障碍甚至休克。禁止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可以加被。 6 安全护理:对于躁动的病人应给予约束,必要时适当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约束病人应取得家属理解; 7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清醒的病人应教会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1)病人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有助于膈肌上升。(2)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

腹腔镜手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微创外科学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编号:D009 开课单位:外科教研室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0 学分:2 主讲教师:郑骏年于如同 【教学目的】 近年来微创外科已成为外科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术技术,其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特别是腔镜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外科学的各个亚专业。让研究生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临床腔镜手术了解外科学发展状态。 【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腹腔镜手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第一节腹腔镜手术概论 1.微创外科的概念及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 微创外科——腹腔镜外科,微创外科的广义概念。 2.腹腔镜的基本设备及基本性能 基本设备:摄像系统、照明系统、气腹系统、电凝系统、器械系统。 3.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 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4.腹腔镜手术操作的特点 二维视觉、手眼协调、缺少触觉、与助手的配合、操作器械的差异。 5.腹腔镜手术对麻醉的影响及要求 腹内高压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教学要求: 1. 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及优越性;腹腔镜手术的基本设备及性能;

2. 掌握:微创外科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特点及要求; 3. 了解:腹腔镜发展简史。 第二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 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本操作过程 体位、穿刺孔的选择、气腹的建立、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处理、胆囊的剥离、胆囊的取出。 3.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术中出血、胆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穿刺、气腹并发症。 教学要求: 1. 熟练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 2. 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本操作过程; 3. 了解:术后出血、胆道损伤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第三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腹腔镜腹腔探查术 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腹腔探查术的适应症 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的优势。 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腹腔探查术的基本操作过程 病人体位、术者站位、穿刺孔的选择、阑尾动脉的处理及阑尾的取出。腹腔探查的顺序及要点。腹腔冲洗及引流。 3.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术中出血、脏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要求: 1. 熟练掌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腹腔探查术的适应症; 2. 掌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腹腔镜探查的基本操作过程; 3. 了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单孔腹腔镜手术概述

单孔腹腔镜手术概述 单孔腹腔镜是在多孔腹腔镜发展的基础上,基于更加微创、更加美容的医患关系需求应运而生的手术技术。其通常仅在患者脐部切开2~3cm的小口,置入特殊封闭圈或直接放置三枚普通穿刺套管,导入腹腔镜及操作设备完成与开腹及多孔腹腔镜同样的各脏器手术。 单孔腹腔镜是脱胎于一般抢镜手术,从之前的多孔转变为经脐单孔,它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技术没有根本上没有变化,数量庞大而且训练有素的腹腔镜外科医师通过适当训练便可掌握。术中、术后的处置比以往要简便安全很多。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目前国际最前沿微微创技术,具有美容效果明显、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称为“微创手术”的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在肚皮上打3--4个孔的方式进行手术操作,只是缩小了体表外的伤口,体内的创伤和器官丢失仍然存在。而最新的微微创手术,是将体外伤口缩小至肚脐上的一个孔,体内则最大限度保留器官的完整,进一步降低体内外的创伤。因为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 单孔手术的新基准创新式单孔技术现在也可以用于标准介入治疗。单孔手术可应用于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成本上,该创新型的完整系统都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深圳亚新代理的狼牌单孔腹腔镜系统的可重复使用性避免了更多的额外费用。 与开腹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术后引流、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裂开风险、胃肠粘连梗阻等方面均占有优势。并且操作难度低,具有一定操作上的优势。 通常手术体位为仰卧式,仰卧下肢分开呈“大”字位或截石体位。脐部切口通常选择纵切口,切开皮肤、白线和腹膜进入腹腔,在切口内放入专用的封闭圈,腹腔镜和操作器械经封闭圈器械通道进入腹腔内,目前若干国外公司已有多种类型的专用产品。 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缝合和打结的难度很大,所以要尽量减少手工缝合机会,一定要在缝合时采取单手打结法或套扎打结等方法予以克服。 未经扩大的脐部切口直接用吸收线缝合,然后以3-0可吸收线缝合皮肤,可以免除术后拆线过程。 术后注意事项和恢复过程类似于多孔法,只是引流管均从脐部引出,引流效果要重点检查。 单孔腹腔镜是集微创、美容、更加人性合理的现代医疗理念而产生的微创医疗新生物,是外科手术不断进步的体现,随着它的不断成熟,将愈加展现他的独特魅力。

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

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 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高手和前辈来指正和分享成功经验 除了几个视频资料, 所有文档 料均 已免 下载 分离、 因此 ,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 的过程。 腹 腔 镜 外 科 技 术 训 练 应 包 括 模 拟 训 练 、 动 物 试 验 及 临 床 实 践 三 个 过 程 。 1)模拟训练 :利用腹腔镜手术训练箱,模拟人体腹腔,通过监视器图像进行腹腔镜手术技术训练。目前国内大多 数腹腔镜培训中心都具备这样的设备,有的培训中心还拥有腹腔镜电子模拟操 作系统。 腹腔镜模拟 ①手眼协调训练 :在训练箱内放入 2 个塑料盘子,其中 1 个盘子里装有许多黄豆大小的橡胶颗粒或塑料颗粒 也可以 用花生等物品代 替),在监视器屏障显像下,用抓钳将盘子中的物品逐个钳夹到另一个盘子里 ;或向训练箱内放入 画有各种图形的画纸,用组织剪将图形剪下。要求在操作中不可随意碰撞周围,尽量做到稳、准、轻、快。扶镜者 应根据手术训练者操作的部位,随时调整镜头及焦距,使术野图像始终保持清晰、准确;

成类似操作。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腹腔镜操作的定向能力 ③组织分离训练: 在训练箱内放入橡胶、葡萄、橘子或带皮的鸡肉,用抓钳、剪刀、电钩等器械进行钝性分离、锐 ④施夹和缝合打结训练: 腹腔镜手术中对胆囊管或血管的处理通常用台夹夹闭或缝合打结来完成,可选用不同的动物组织进行施夹及缝合打结训练 ⑤模拟胆囊切除训练: 可选用带胆囊的猪肝,放入训练箱,安置好电刀电极,按照人体胆囊切除的程序,进行胆囊 2)动物实验:在完成上述模拟训练后,选用解剖结构接近人体的动物进行腹腔镜动物实验,完成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训练。通常选用的动物有猪、狗或兔子。然而因设备、经费等条件限制,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培训中心才能进 3)临床实践:经过腹腔镜理论知识的学习、模拟训练和动物实验后,对腹腔镜手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操作等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可进入临床实践。

腹腔镜基础

《腹腔镜基础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腹腔镜基础操作培训课程 培训对象:低年资住院医生、研究生、进修生 培训科室:肝胆外科 一、培训目标 1.熟悉腹腔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腹腔镜技术发展简史,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腹腔镜手术常用器械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区别。 2.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 3.术后观察处理:术后处理要点,术后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4. 扩展内容(选学或自学):腹腔镜技术发展简史,目前腹腔手术的最新进展。 三、培训学时:16学时(8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2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3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4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5.考核 10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集中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幻灯、视频)。 2.运用腹腔手术模拟器,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学员分组:1-2人/组。 3.学员每人一套模拟器,进行操作练习:利用腹腔镜手术训练箱,模拟人体腹腔,通过监视器图像进行腹腔镜手术技术训练。打开腹腔镜模拟器,调节镜头角度,使操作界面显示在显示器上,训练者在模拟器操作箱箱体后方,于箱体表面依具体训练要求分别插入各种器械即可在电视画面下进行左右手器械操作的训练。 4.教员巡回检查、指导学员练习情况。 5.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6-10台),常用腹腔镜手术器械如:平头抓钳、分离钳、剪刀、持针器、钛夹施夹钳等(每台模拟器至少配一套器械)操作过程详细说明5份(学员人手1份,培训结束收回)。 2.所需基本物品(耗材)及数量

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201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年9月第35卷第9期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15)09-0967-03 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9.15 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C 【关键词】腹腔镜;三维成像;二维成像 Keywords laparoscope;three-dimensional imaging;two-dimensional imaging 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imaging,3D成像)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即已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系统,以解决传统腹腔镜二维图象在空间定位和辨认解剖结构方面的不足,但当时的3D腹腔镜设备由于存在分辨率低、易致术者视觉疲劳等缺点,一直未能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缺陷得到大幅度的改善,3D腹腔镜又开始得到重视,并已在欧美等国家得到较多的应用[1-4]。3D腹腔镜具有手术视野的三维立体感和手术操作的纵深感,是对传统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有益补充。 3D腹腔镜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已陆续有多家医院开展3D 腹腔镜手术并加以报道,且有更多单位已将3D腹腔镜手术作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并明确3D腹腔镜系统下的手术技术特点,其在普外科领域的应用优势与不足,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更好的开展与应用3D腹腔镜手术等一系列问题,以推动3D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规范开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特别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本共识。 13D腹腔镜手术适应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完善,其3D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由于3D腹腔镜手术是在成熟、规范的2D腹腔镜手术术式基础上进行,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相比,具有手术视野的三维立体感和手术操作的纵深感,其手术操作步骤和技巧仍一致,因此,3D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范围与传统2D腹腔镜手术相当。对于胆道、阑尾、甲状腺、脾脏、胰腺、肝脏、结直肠、胃和疝手术等,3D腹腔镜均可作为可选的手术平台与方式。3D腹腔镜特别在胃、结直肠和胰腺手术等方面有较大优势。23D腹腔镜手术技术 2.1技术基础3D腹腔镜手术应该在已有的成熟、规范的2D腹腔镜手术术式的基础上实施,其基本手术技术是以2D腹腔镜基本手术技术为基础,并且术者须熟练掌握3D 腹腔镜镜头的操控和使用。 2.23D腹腔镜下的视野显露技术与传统2D腹腔镜系统相比,3D腹腔镜镜头具有视野纵深感更强、空间定位更精确的优点。但同时由于目前的3D腹腔镜是按照三维成像原理进行工作,绝大多数双摄像头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目前在实际工作当中,尚无法做到像2D腹腔镜旋转镜头切面的角度来改变视角。在这种情况下,当目标手术野中出现其他组织遮挡时,其后方的解剖结构就难以显露,此时可弯曲高清3D镜头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 此外,由于3D腹腔镜系统本身的成像特性,目前市场上大多数3D腹腔镜镜头存在一个“comfort zone”或“stereo-scopic window”的概念,即观察物体与镜头距离应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否则会使图像的3D效果受到部分损失或引起视觉上的不适。因此,显露手术视野时,扶镜手应注意到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避免镜头过于接近观察物体,减少3D效果的损失。我们建议,应重视加强手术训练,强调整个手术团队的技术训练和配合,提高图像的3D稳定性,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质量。 2.33D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特点及优势 2.3.13D腹腔镜技术特点应用3D腹腔镜系统进行手术操作能获得更明显的视野纵深感和更强的空间定位性,从而在一些重要血管的分离裸化和淋巴结清扫等过程中,达到更加精准的效果;腹腔镜下进行离断标本或判断距离时,3D腹腔镜因其具有充分的立体视野,对切缘或操作距离的把握可能更为精确;而在腹腔镜下完成一些精细定向操作,如腹腔镜下的手工缝合操作、精细吻合操作以及消化道重建时,立体视野的优势更为明显,对缝合时持针器械的换手操作、持针器打结时的三维立体判断都有非常重 通信作者:郑民华,E-mail:zmhtiger@https://www.360docs.net/doc/041448873.html, ·· 9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