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水处治与运用

隧道防水处治与运用
隧道防水处治与运用

隧道防水处治与运用

发表时间:2018-09-20T13:46:54.1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旃智顺

[导读] 鼎湖山2#隧道全长985米,为整体式明挖隧道,进口为U型槽段与鼎湖山1#隧道相接,设置抗拔桩及填充层压重。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及其他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各种型式隧道越来越多。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渗水加大施工难度,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运营过程中隧道渗水对行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降低结构寿命,所以防水问题成为施工需要考虑关键因素,本文着重介绍鼎湖山2#隧道防水施工及漏水处理措施,为以后隧道施工及运营防水处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防水处治止水桩抗渗砼

1工程、水文概况

鼎湖山2#隧道全长985米,为整体式明挖隧道,进口为U型槽段与鼎湖山1#隧道相接,设置抗拔桩及填充层压重,共3节长85m;出口为明挖暗埋矩形结构,共27节。隧道参数如下表:

隧址区位于鼎湖山脚下,地下水大体走向为从北向南横穿隧道,分布于地表覆盖层,赋存于地表第四系冲积卵石层、砂土层、及残积层的碎石土层中,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含水层分布较连续,厚度变化大,级配差、渗透性较好,富水条件较好。该类型地下水对隧道施工有一定影响。隧道区水质较好,对混凝土微腐蚀性较小,但长期渗水会对隧道外观造成一定影响。

2防水施工

根据以堵为主,先堵后排,堵排相结合的理念进行隧道防水施工,贯穿整个施工期防水处治包括地基高压旋喷防水帷幕止水,结构外包防水,结构防水及结构内侧防水。在施工中严控各道防水施工工序,保证结构耐久性及隧道运营安全。

图1 隧道结构防水布置

第一道防水即隧道的地基防水处治在隧道基坑开挖前后进行,包括基坑开挖前砖砌基坑顶截水沟及高压旋喷止水桩施工,基坑开挖后修筑基底排水沟及集水井。截水沟距基坑边坡线不小于1m,沟顶略低于地面,沟壁及沟底用2㎝1:3水泥砂浆抹面,防止漏水。坑底排水沟避开结构墙身位置,安照基坑底横坡设置于低侧,双坡基坑设置两条排水沟,根据基坑横纵坡在每节段最低位置外侧设置集水井,排水沟在基坑开挖后立即砌筑,基底平整严禁侵水,集水井内积水用水泵抽至坑顶排水沟内。垫层施工前,在基底铺设一层石粉透水层,隧址区内地下水通过透水层排至排水沟,结构底板、保护层及垫层施工前用碎石填满排水沟,将排水沟变为渗沟,地下水通过渗沟进入集水井。底板施工完成且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选择封堵或者保留渗沟,进行下一节段施工,一般情况下地基为透水层或者抗浮要求较高的U型段保留渗沟,在适当位置将地下水引至成型隧道内;地下渗水较小,隧道上方填土高度较大的节段,可以封堵集水井及渗沟,封闭地下水。高压旋喷止水桩在支护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止水桩布置如图1,施工工艺如下:

图2 止水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高压旋喷止水桩桩长不小于支护桩桩桩长,且穿过透水层,伸入不透水层至少1米,先施工桩间止水桩,再施工桩外止水桩,止水桩按基坑开挖计划顺序与支护桩同序进行,相邻止水桩旋喷在上一根桩初凝之前完成,透水层及基坑高度范围内止水桩增加旋喷遍数,根据基坑开挖后止水效果适当增减复喷遍数进行调整,鼎湖山2#隧道桩间止水桩基坑范围内高度复喷3遍,基底以下透水层复喷2遍,不透水层复喷1遍,桩外止水桩基坑高度范围内复喷2 遍,基坑以下位置复喷一遍。旋喷时缓慢提钻,提钻速度20㎝min,旋喷压力≥25MPa,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1.5~1.55间,止水桩施工完成后3~5d才能进行深层基坑开挖,以保证止水帷幕有足够强度抵抗水压。

砼结构外包防水采用HDPE复合防水卷材,底板外包防水铺设防水卷材前清理垫层砼上的泥土及水迹,铺设前拆除卷材底面薄膜,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